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精品

合集下载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4. 电磁炉怎么工作?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 的。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 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 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 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5、厨房中的能量转换
电饭煲煮饭 微波炉加热 电灯 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转化为内能
3. 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 塞时,为什么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很长 一段时间后瓶塞又很难拔出来? 瓶内的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 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为什么不灌满能更
好地保温?保温瓶如何保温的?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用木塞防止热的 传导;瓶胆内抽成真空防止了对流;瓶 胆内表面用银白色防止了辐射。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 厨房中的连通器?
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连通器、厨房里下水道的 弯管
2.菜刀的刀刃为什么很薄?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为什 么有凸凹花纹?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如图所示的菜刀在离刀口不远处 有一排透气孔.使用这种菜刀有什么 好处?
生饺子的重力大于浮力(生饺子的平均密度 大于水的密度),熟了后重力等于浮力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等炊具的柄为什 么用木料或塑料制成? 它们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2. 吃火锅时为什么麻辣锅比三鲜锅先开?
麻辣锅中的油多水少,油层阻碍了水分的 蒸发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为什么冬季刚出锅的肉汤,看到汤面没有 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 电饭煲煮饭、电炉子炒菜、电水壶烧开 水是利用电流的什么效应工作的?能量如何 转化?通过什么方法改变食物的内能?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7、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8、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根据调查,电冰箱的霜过多会增加耗电量时应注意什么?(提出一条措施)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家的电饭锅的内部电路图,R1
是加热电阻,阻值为48.4Ω;R2是限流电阻,阻值为 484Ω。煮饭时,接通电源(220V 50Hz),闭合手动 开关S1,电饭锅处在加热状态。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 103℃时,开关S1会自动断开,断开后若无外力作用则 不会自动闭合。S2是一个自动温控开关,当锅内食物温 度达到80 ℃时会自动断开,温度低于70 ℃时会自动闭 合。问:
加好水后,我就点燃了煤气,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我 听到了很响的声音,而且水壶的壶口还冒出一些白气。 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又过了一会儿,声 音变小了,而且壶盖被顶了起来。我关掉了煤气,开 始灌水。当水灌进水壶中时,听到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高。哎呀,水都溢出来了,我还没看到。原来我是近 视眼,眼镜片上早就模糊不清了!爸爸还告诉我水不 要灌得太满,这样更有利于保温,真是学到了不少知 识!
电磁炉
热效率 额定电压
90% 220V
额定功率 当地民用电价
1000W 0.4元/kW·h
(1)若小明用此电磁炉把3kg水从20℃加热到100℃,需耗电多少千瓦时?
(2)妈妈用煤气把3kg水从20℃加热到100℃,加热前后,煤气表的示数 如图甲、乙所示,试求该煤气炉的热效率。(1m3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 的热量为1.8×107J)
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 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 染空间。 4.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 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 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 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 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 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 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 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 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 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 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 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 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20个物理厨房现象及原理

20个物理厨房现象及原理

20个物理厨房现象及原理1. 水沸腾:当水中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水开始沸腾,水分子转变为水蒸气。

2. 冰融化:当冰的温度超过0摄氏度时,冰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冰开始融化,转变为液态水。

3. 火焰燃烧:火焰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能,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燃烧。

4. 磁铁吸引物体:磁铁具有磁性,当磁铁接近其他铁磁性物体时,会产生磁力,使物体被吸引。

5.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分子振动传播的,当物体振动产生声波时,会使空气分子也振动,从而传播声音。

6.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高温物质的分子运动迅猛,会将热量传递给低温物质。

7. 镜面反射:光线在平滑的表面上发生反射,形成镜面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会发生折射现象。

9.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

10. 电阻发热: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电阻的存在会使电能转化为热能,导致导体发热。

11. 光的散射:当光线与物体表面不规则或颗粒等物体相互作用时,光线会发生散射,使得光在各个方向上均匀分布。

12. 电解:在电解质溶液中,当电流通过时,正负电荷会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或固体沉淀。

13. 压力传递:液体或气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在其中产生压力,并将压力传递到容器的其他部分。

14. 磁感应线:磁场可以用磁感应线来表示,磁感应线从磁南极指向磁北极,线的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15. 声音的共振:当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声波的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声音增强。

16. 电荷的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场的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电场强度表示电场的强弱。

17.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物体的体积会增大,这就是热膨胀现象。

18.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气体分子的速度服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分子速度的分布呈高斯曲线。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 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 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 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 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 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 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2、排气扇 (抽油烟机)利用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利用空气对流进行 空气变换。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 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 电事故的发生。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 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 能,再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 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 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 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 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 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我们认真观察厨 房里燃料、炊具, 做饭、做菜等全 部过程,回忆厨 房中发生的一系 列变化,会看到 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 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 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 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01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02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小结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01
02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01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02
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01
02
01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01
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02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

厨房中的物理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3.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 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9. 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 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另: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编者的话:物理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注重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具体生活生产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会学习,避免死记硬背,学会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问题。中考试卷中甚至出现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块状试题,如“家庭用电系列”等,单个的大题小题更是不胜枚举。本文提供一组厨房中的物理现象,供参考。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小的厨房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

不信请看下面的例子:一、液化石油气。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逐渐代替了煤炭成为厨房中的主要燃料。

与煤炭相比,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大、污染小的特点。

液化石油气是将石油气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后装到钢罐里的。

使用时液体喷出,迅速汽化转化为气体燃烧,这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高压锅。

高压锅采用了特殊的密封装置,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可以知道,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

这样在做饭时,不但饭熟的快,而且还可以节省燃料。

三、微波炉。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这种无规则运动就越快;反过来,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物质的温度就越高。

微波炉能产生微波,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以每秒24亿次的速度变换,引起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它们互相摩擦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方便的烹饪食品。

简单的说其原理为: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四、电冰箱。

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我们经常把食物放到冰箱中,为什么冰箱能保持低温呢?原来电冰箱利用了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内的“热”,“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面。

制冷剂是一种既易汽化又易液化的物质。

汽化时吸热,就像搬运工将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五、菜刀。

我们使用的菜刀刀刃很薄,这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以便更快的切割食物,而刀把却比较粗大,这是为了减小它对手的压强。

菜刀把上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使用时增大摩擦。

六、抽油烟机。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内的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它应用到空气流速越快,其压强越小的物理知识。

七、开水瓶。

开水瓶中间为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状态,并镀上银或铝,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玻璃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热量传导厨房中最直接的物理现象就是热量的传导。

比如,我们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炉灶,它能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锅底,然后再传导给食物。

热量的传导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热分子的碰撞来实现的。

在炉灶上加热一个锅子时,炉火的热量通过炉具的金属传导到锅子上,使得锅底的温度逐渐升高,从而加热锅中的食物。

另外,炉灶上的炉火也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这是热效应的体现。

在炉火上烧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会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从而使得食物加热。

这也是热力学中的热传递的一个实例。

2. 吸热与放热在烹饪过程中,食物和烹饪用具会发生吸热与放热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把食物放入烤箱中烤制时,食物会吸收热能,使得食物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这就是吸热的过程。

而在炒菜时,锅底释放的热能会传导到原料上,使得原料温度升高,同时锅底自身的温度会降低,这就是放热的过程。

此外,冰箱也是常见的吸热和放热的场合。

冰箱内部的制冷系统会吸收冰箱内部的热量,使得冰箱内部温度降低,而释放出来的热量则会通过散热器传导到室外,这就是冰箱的放热过程。

3. 相变在厨房中,相变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水的沸腾和凝固就是相变的实例。

当我们把水放在炉子上加热,当水温升至100摄氏度时,水会开始沸腾,此时水会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气态。

而当我们把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时,水也会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固态,即结冰。

另外,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变。

比如,在烹饪工艺中,当面团在高温下烤制时,面团中的水分会发生汽化,使得面团变得酥脆。

而在制作冰淇淋的过程中,牛奶、糖和香料混合后在低温下凝固成冰淇淋的过程也是相变的实例。

4. 导热和隔热在厨房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烹饪用具,比如炒锅、烤盘、烧水壶等等。

而这些炊具的热传导性和隔热性直接影响着食物的烹饪效果。

热传导性好的炊具可以迅速传导炉火的热量,使得食物迅速加热;而隔热性好的炊具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使得食物能够均匀受热,提高烹饪效果。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1. 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 排气扇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 厨房的炉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1.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 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 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反之亦然。

7.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1.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餐饮管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餐饮管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10个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10个

厨房中的物理现象厨房,这个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所,其实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当我们炖汤、煮饭、炒菜时,背后都涉及到一系列的物理原理和过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厨房中的十个物理现象,看看这些日常活动中到底蕴含了哪些科学奥秘。

一、热传导当我们把锅放在炉火上加热时,锅底首先受热,然后热量通过锅体传导到锅内的食物中。

这就是热传导现象。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选择不同材质的锅具会对烹饪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铁锅导热快,适合爆炒;而砂锅导热慢,适合炖煮。

二、对流在加热液体的过程中,如炖汤或煮水时,我们会发现液体内部会产生流动。

这是因为液体受热后,温度较高的部分会上升,而温度较低的部分会下沉,形成对流。

对流有助于加快热量的传递,使液体均匀受热。

三、蒸发蒸发是厨房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当我们烧开水或煮食物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是水蒸发的过程。

蒸发会带走热量,因此蒸发越快,冷却效果越明显。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通过在地面上洒水来降低室内温度,利用的就是蒸发的原理。

四、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面会开始翻滚,产生大量气泡,这就是沸腾现象。

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液体都变成气体为止。

在烹饪中,沸腾常用于煮食或烹饪需要快速加热的食物。

五、液化与蒸发相反,液化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在厨房中,当我们打开冰箱门时,会发现冰箱内冒出一股“白气”,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同样地,在寒冷的冬季,室外的人呼出的“白气”也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六、凝固凝固是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在厨房中制作冰淇淋或冰块时,就需要利用凝固现象。

当水冷却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之间的运动会减慢,逐渐形成固定的晶体结构,即冰。

同样地,制作果冻或布丁时也需要利用凝固现象使液体变为固体。

七、扩散扩散是分子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厨房中炖肉或炒菜时,我们会闻到浓郁的香味,这就是因为食物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逐渐扩散到空气中。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可解释这些现象。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方法、空间、地方、问题、继续、加大、保持、发现、本领、能力、方式、标准、速度、增强、分析、形成、丰富、解决、加快、提高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可解释这些现象。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

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

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

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

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

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

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

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

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

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

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
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

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

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

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

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

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

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

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

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