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doc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必知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必知](https://img.taocdn.com/s3/m/9075b5f10975f46527d3e1fb.png)
一、运动的描述1、平均速度:t x v =2、加速度:tv v a t 0-=二、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 计算运动t 时间时已经发生的位移:2021at t v x +=, 2.计算运动t 时间时达到的速度:at v v +=0 ,3. ax v v 2202=-4.平均速度:20t v v v += ,也可以用t x v =5.自由落体运动:(1)下落t 时间达到的速度:gt v = (2)下落t 时间发生的位移:221gt h =(3)落地时速度:gh v 22=6.利用实验中的纸带求解加速度和瞬时速度: 2)2(T ACCE a -=;TAC VB 2= (T 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如AB 之间) 三、相互作用1.重力:mg G =2. 计算弹簧的弹力: x k F ⋅=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伸长多少或者被缩短多少)3.计算滑动摩擦力 mg F ⋅=μ;问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需要根据二力平衡去判断4.合力:2121F F F F F +≤≤-合四、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物体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力等于零)五、曲线运动(都属于变速运动,具有运动的加速度)1.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速度方向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所受合力与他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2.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1)求平抛运动时间:∵221gt h =,∴gh t 2= (2)求飞的水平距离:∵x=0v t, g h t 2=,∴x=0v gh 2 (3)求落地时速度∵0 v v x =,gh v y 2= , ∴gh v v v v y x t 22022+=+=3.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T r v ⋅=π2 (2)角速度:Tπω2= 单位是rad /s (3)向心加速度:v r rv a ⋅===ωω22(4) 周期:ωπ2=T (5)向心力:r T m r m r v m a m F 22224πω===⋅= 遇到圆周运动求力,实在不会做,就写rv m a m F 2=⋅=,可得分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1)万有引力定律:221rm m G F =;(r 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2)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m R Mm G=2g ∴g =2R M G (M 为星球质量,R 为星球半径) (3)人造地球卫星∵r Tm r m r v m r Mm G 222224πω====ma ∴ r GM v =, 3rGM =ω, GM r T 324π=, a=2r M G (4)地球第一宇宙速度7.9km/s /==R GM v 。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f06346c77da26924c5b035.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样。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那么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假设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样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样。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一样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3fc3f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9.png)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章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其中包括质点的定义和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此外,还详细介绍了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首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了定义和特点的描述。
然后,详细阐述了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并推导出了速度位移关系和平均速度等重要推论。
最后,介绍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的计算方法。
删除了第三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因为题目要求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改写后的文章:本文介绍了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文科中的运动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要点。
在第一章中,我们了解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包括质点、时间、位移和速度等。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定义、特点、基本规律和重要推论等。
我们研究了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速度位移关系和平均速度等概念,并了解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的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是指已知多个分力,求它们的合力。
在实验中,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探究力的合成。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保证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应该长一些,力的方向要记在白纸上,并选定合适的标度。
力的分解是指已知合力,求它们的分力。
分解时需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
而力的正交分解则不需要考虑实际作用效果,只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弹力的求解需要判断弹力的有无,并计算弹力的大小。
对于弹簧的弹性形变,可以利用胡克定律求解;对于非弹簧物体的弹力,需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动力学规律求解。
静摩擦力的求解需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并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利用动力学规律来计算。
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3ba1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7.png)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一、力学1.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2. 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动量守恒定律5. 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2. 物体的热膨胀3. 热传导和热辐射4. 热力学第一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4. 光的干涉和衍射5. 光的偏振现象四、电学1.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 电阻和电路的基本原理3. 安培定律和欧姆定律4. 电容和电磁感应5. 麦克斯韦方程组五、原子物理1.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3. 放射性和核反应4. 物质的稳定性和核能利用5. 粒子物理学的基本介绍六、力学实验1. 弹簧的伸长实验2. 斜面上物体滑动实验3.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4. 简单机械原理的验证实验5. 动量守恒实验七、热学实验1. 热胀冷缩实验2. 热传导实验3. 球面反射和折射实验4. 焦耳定律的验证实验5. 相变和热容实验八、光学实验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2. 玻璃棱镜的折射实验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透镜成像实验5. 双缝干涉实验九、电学实验1. 电流测量实验2. 电阻测量实验3. 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4. 电容充放电实验5. 电磁感应实验十、原子物理实验1. 射线的散射实验2. 元素周期表的实验认识3. 辐射强度的实验测量4. 放射性定年实验5. 粒子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以上为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考试打好基础。
注意在实践中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af68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a.png)
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描述运动的变量a. 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b. 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2. 牛顿运动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b. 牛顿第二定律 - 动力学原理c. 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 重力a.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b. 万有引力定律c. 人造卫星和行星运动4. 力的合成和分解a. 力的合成b. 力的分解5. 物体平衡a. 平衡力的定义和条件b. 平衡的类型 - 静平衡和动平衡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a.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b. 热平衡和热量c. 内能和比热容2. 理想气体定律a.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b. 摩尔定律3. 热传导a. 热传导的基本规律b. 导热系数和热阻4. 热机和热效率a. 热机的原理和分类b. 热效率的计算5. 相变和湿度a. 相变和相变潜热b. 湿度和相对湿度三、光学1. 光的传播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光的成像a. 凸透镜和凹透镜b. 成像规律和成像公式3. 光的干涉和衍射a. 光的干涉和干涉条件b. 光的衍射和衍射现象4. 光的偏振a. 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特点b. 光的偏振现象5. 光的多普勒效应a. 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原理b. 光谱的多普勒效应四、电磁学1. 电场和电势a.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b. 电势能和电势差2. 电流和电路a.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b. 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路图符号3. 电磁感应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 自感和互感4. 电磁波a. 电磁波的概念和性质b. 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5. 电磁场a. 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b. 电磁场的四个基本方程五、原子物理1. 物质的微观结构a. 原子模型的发展b. 元素周期律2. 原子核物理a.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b. 放射性和核能3. 量子物理a.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b. 波粒二象性4. 核反应和核能a. 核反应和核能的释放b. 核能的利用和安全问题5. 粒子物理学a. 基本粒子的发现和分类b. 加速器和探测器以上是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66a598b7360b4c2f3f641f.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二文科好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好物理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4328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a.png)
高二文科好物理会考知识点高二文科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物理会考中可能会涉及到。
下面是一些高二文科好物理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 电学知识点- 电荷和电流: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掌握电流的定义公式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 电阻和电阻定律:理解电阻的作用和种类,掌握欧姆定律以及如何计算电阻。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了解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性质,能够计算电阻和电流在这些电路中的分布。
- 电压和电功率:了解电压的概念和单位,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光学知识点- 光的传播和反射: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定律,能够解决与光的传播和反射相关的问题。
- 光的折射和色散: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色散现象,能够计算光在折射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 球面镜和成像:掌握球面镜的分类和焦距计算方法,能够理解成像规律并解决与球面镜相关的问题。
- 透镜和眼镜:了解透镜的分类和成像特点,理解眼镜的原理和类型。
3. 力学知识点-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掌握牛顿三大定律的含义和应用,能够通过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 力的合成与分解: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能够计算合力或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 动量和动量守恒: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够解决与碰撞有关的问题。
- 万有引力: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
4. 热学知识点- 温度和热量: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能够进行温度单位的转换和热量计算。
-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和传热规律。
- 理想气体和理想气体定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够计算气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 相变和比热容: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和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以上只是高二文科学生物理会考所需了解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祝你顺利备考!。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doc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doc](https://img.taocdn.com/s3/m/693fcc27a45177232f60a266.png)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高二文科生在学期末结束之前会迎来会考,可能大家在考试之前也不知道怎么归纳物理会考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1章力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3)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3)](https://img.taocdn.com/s3/m/98de6c7e856a561253d36f94.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3127b5f78a6529657d538d.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及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及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及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及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及Δv 的方向相同或及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及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及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及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及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https://img.taocdn.com/s3/m/0a152c3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4.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高中物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具有一定挑战的学科。
然而,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考知识点,文科学生也能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帮助文科学生更好地应对物理会考。
一、运动的描述1. 质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 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的作为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 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 v₀ + at(2)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3)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g 表示,g = 9.8m/s²。
三、相互作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2. 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大小 G = mg,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3. 弹力(1)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胡克定律:F = kx,其中 F 是弹力,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的形变量。
4. 摩擦力(1)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在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高二文科生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生物理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3528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8.png)
高二文科生物理会考知识点一、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探索生命本质、生命演化和生命互动过程的学科。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细胞、遗传、进化等。
1. 生物:指地球上存在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有机体,具有生命活动的特征,能够自我繁殖和适应环境。
2.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
3. 遗传:生物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4. 进化:生物在遗传、突变等作用下逐渐演化进化,形成多样性,适应环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生物的生命活动。
1. 细胞膜:包裹细胞内部,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
2. 细胞质:细胞膜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是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 细胞核:真核细胞中的最重要的细胞器,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 线粒体: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产生ATP供给细胞活动。
5.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
6. 内质网: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片膜系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和物质代谢。
7. 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和包装,调节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三、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变异。
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
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核中,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
2. 遗传变异:生物由于基因的突变和重新组合,产生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与隐性、分离与自由组合)和染色体遗传规律(垂直遗传、连锁遗传、基因重组)等,这些规律揭示了遗传的性质和规律。
四、进化的基本过程进化是生物在遗传、突变等作用下逐渐演化进化,形成多样性,适应环境的过程。
最新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8c36ccfc4ffe473268abbe.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2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要点解读4 一、质点5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6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7 体可看作质点。
8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9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10 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11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12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13 路程相等。
14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5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16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17 (3)速度的测量(实验) 18 ①原理:tx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19 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20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21(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22 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23 4.加速度24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5 (2)定义:tv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26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27 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28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9 1.匀变速直线运动30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https://img.taocdn.com/s3/m/3091db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3.png)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一、电路与电流在高二物理的学习中,电路与电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路是指由导线、电源和电器元件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流则是指电荷在电路中传输的现象。
1.1 电路的分类根据电流的路径和电路中的元件可以将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
1.2 电流的特性电流的特性包括电流的大小、方向、稳定性和分布等。
二、电压与电阻电压和电阻是电路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
2.1 电压的定义与特性电压是电路中推动电荷流动的推动力,是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电压可以通过电压表进行测量。
2.2 电阻的定义与特性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通常用欧姆表示。
不同的导体和电器元件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
三、电功与电能电功与电能是电路中与电压和电流相关的重要概念。
3.1 电功的定义与计算电功表示电能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功率乘以消耗的时间来计算。
3.2 电能的定义与转化电能是电荷由一处到另一处的传递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四、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是高二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4.1 电磁感应的原理与应用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在导体周围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电磁铁等电器设备中。
4.2 电磁波的特性与应用电磁波是一种横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
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光学与镜像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5.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介质中传输的过程,反射是指光从界面上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5.2 镜像的形成与性质镜像的形成是通过光的反射或折射产生的,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
六、核能与放射性核能与放射性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保护和核安全方面的关键领域。
6.1 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通过核反应可以释放巨大的能量。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eef2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c.png)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物理虽不是文科生的主要科目,但一样要参加会考。
那么会考物理又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店铺给你分享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欢迎阅读。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第1章:力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https://img.taocdn.com/s3/m/649939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9.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文科物理虽不是文科生的主要科目,但一样要参加会考。
那么会考物理又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就跟随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吧,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第1章:力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必考知识点一、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二、参考系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三、时间和时间间隔时间: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第一秒末)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
(第一秒内)四、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符号:x单位:m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速度v,力 F,加速度a)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电流I ,时间 t,温度)五、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x位移2.定义式: vt时间3.单位: m s (或 m s 1 ) , km h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x1.平均速度: v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t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七、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 4 ~ 6V 低压交流电2.电火花计时器: 220V 交流电3. 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0.02s4. 下面有【公式:v B S1 S2 ,v D S3S4,2T 2T(S4 S5 S6 ) (S1 S2 S3 )a (3T )2】八、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v v末 - v初,其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2. 定义:att3.当 a 与 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意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 a 恒定的直线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时间关系:(2)位移时间关系:v v0atx v0t 1 at 22(3)速度位移关系:v2v022ax(4)平均速度:v v0v t v2 2(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x x n 1x n aT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直线运动比例式:3.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从赤道到两极变大。
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5)公式:速度公式:v gt ,速度位移公式:v2 2gh ,位移公式: h 1 gt 22十、纸带问题处理1.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来代替v B AB BC,V C BC CD2T 2T2.加速度:x x x aT 2n 1 n十一、物体的位移 -时间(x t )图像,速度-时间( v t )图像x m1.位移 -时间(x t )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t s①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向正方向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向负方向运动)④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①②③ 交点代表相遇(位置相同)2.速度 -时间(v t)图像v ( m s 1 )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t s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0 t1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④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 ~t1时间内的位移十二、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是矢量,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单位:牛顿(N )十三、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大小:G mg通常g9.8 m s2方向:竖直向下2.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十四、弹力:1.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支持面垂直具体可描述为:①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缩或被支持的物体;②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3.弹簧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F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十五、摩擦力相互挤压并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若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1.静摩擦力大小:可根据平衡条件来计算大小,在0 F F m之间,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 滑动摩擦力 : 大小FF N①方向 :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② F N的含义:指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③的含义: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④只适用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十六、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这几个力叫这一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3.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内容: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两分力相互F合 2 2 垂直F1 大小: FF1 F2F2F1 方向: tanF2两分力等F1 大小: F2F1 cos大,夹角为 2F合方向: F 与F1夹角为(当1200时,F1 F 22F1F2F)(2)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有最大值,其值为F合F1F2。
(3)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有最小值,其值为F合F1 - F2。
(4)两个力的夹角在0 ~ 1800范围可变时,两个力的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 F2F合F1F2。
十七、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十八、牛顿第一定律1.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2.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十九、牛顿第二定律1.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 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2.公式:F合ma ( F合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二十、牛顿第三定律1.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但有如下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作用物体两个一个力的性同种性质不一定具有同种性质作用时间具有同时性不一定具有同时性求合力不能求合力能求合力(能抵消)二十一、超重和失重(上超下失)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
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1)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
(2)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
(3)完全失重: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 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
必修 2 必考知识点一、曲线运动1.变速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2.速度的方向:在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方向。
F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A4.力的作用线、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的关系:质点的运动轨迹被力的作用线和速度方向所夹,且力的作用线指向轨迹凹侧,如图所示。
二、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1.研究方法: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2.平抛运动基本规律:v①水平方向: v x v0 x v0t②竖直方向: v y gt y 1 gt 22③任意时刻的速度 : 合速度的大小: vv x 2 v y 2v y gt方向: tanv x v0④合位移的大小:s x2y2方向:tany gtx 2v0⑤时间由 y 1gt 2得t 2y (由下落的高度y 决定)2 g2 y⑥水平射程:x v0t v0(取决于竖直下落高度和初速度)g三、圆周运动的描述1.运动学描述(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 v ): v l 弧长,国际单位为 m s 。
t 时间方向: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转过的弧度②角速度():,国际单位为rad s 。
t时间③转速( n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所转过的圈数,单位为r s(或 r min ) 。
④周期( 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国际单位为s 。
⑤向心加速度( a n):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即与速度方向垂直,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国际单位为m s2。
⑥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角速度、转速、周期、向心加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2)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①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v r2 r②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vT2③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④向心加速度与其它量的关系:v2 2 4 2r a n r2r T2.动力学描述(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即与速度方向垂直。
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的表达式:F n ma n m v2 m 2 r r同轴转动皮带传动BArOR装置A、 B 两点在同轴的两个轮子用皮带连接,A、B 两点分别是两个轮子边缘上的点AB一个转盘上R rO O 特点同轴转动角速度、周期相同边缘相切线速度相同规律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 vAr A r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v B R B R周期与半径成正比T A R:rT B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汽车过拱桥汽车在拱桥上以速度v 前进,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 ,求汽车过桥的最高点F N F向GF N m v2 所以即 F N G m v2r r2.火车转弯a. 两轨一样高:外轨对轮缘的挤压提供向心力。
F N Gb. 实际的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向心力由重力G 和支持力F N来提供,火车恰好对外侧轨道没有挤压。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a.航天器在近地轨道的运动,可近似认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b.航天器内的任何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并不是物体不受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