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3.4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案: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案: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够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推测,能与同学进行交流,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根据有关问题查找资料或调查,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能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从而对总体有个体有个合理的估计和推测。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问题:2019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请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该年的30天,记录并统计这30天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求出这30天的平均空气污染指数,据此估计北京2019年全年的平均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
请同学们查询中国环境保护网。
二、新课师生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如下表中的30天,通过上网得知北京在这30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及质量级别,如下表所示:这30个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为107,据此估计该城市2019年的平均空气污染指数为107,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
讨论: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算一算自己选取的样本的污染指数为多少?根据样本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估计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
2、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下面是老师抽取的样本的空气质量级别、所占天数及比例的统计图和该城市2019年全年的相应数据的统计图,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两张统计图,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
经比较可以发现,虽然从样本获得的数据与总体的不完全一致,但这样的误差还是可以接受的,是一个较好的估计。
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抽取的样本绘制统计图,并和2019年全年的相应数据的统计图进行比较,想一想用你所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合理?显然,由于各位同学所抽取的样本的不同,样本的污染指数不同。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已经看到的,随着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的增加,由样本得出的平均数往往会更接近总体的平均数,数学家已经证明随机抽样方法是科学而可靠的 . 对于估计总体特性这类问题,数学上的一般做法是给出具。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下册《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出总体和样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与分享中理解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模拟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4.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如何从样本数据中得出总体的估计值,并讨论不同样本容量和抽样方法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抽样调查,如测量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
具体作业如下:
1.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10题,重点关注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
2.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时间,计算平均阅读时间、中位数和众数,并尝试用样本数据估计全年级同学的阅读时间分布。
3.探讨样本容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4.小组合作项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全年级学生的运动时间、消费习惯等),进行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最后撰写一份关于样本估计总体的调查报告。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布置一些关于样本估计总体的基础知识题目,如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总体、样本、统计量等基本概念。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计算相关统计量,并据此估计全年级的身高、体重分布情况。
《用样本推断总体》教案
第5章 用样本推断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回顾本章所学的知识,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刻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从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以问题的形式回顾知识)1、为什么说用简单的随机抽样很公平?你是否会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由于是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哪一个个体进入样本,这使得每个个体都有均等的机会被选入样本,因此随机抽样是公平的。
2、样本的选取应注意什么问题?其一是要留意样本在总体中是否具有代表性,其二是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其三是注意样本避免遗漏某一群体。
3、是否会根据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4、概率的定义是什么?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是否可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你能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吗?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叫做该事件的概率,用“P”来表示,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
5、如何进行概率预测?列出所有机会均等均等的结果以及其中所关注的结果,求出后者与前者的个数之比。
加权平均数。
对于一组数据12,,n x x x ,如果1x 出现1f ,2x 出现2f 次,…,n x 出现n f 次,那么1122n n x f x f x f x n++= (其中12n f f f n ++= ) 二、例题例1、判断下面这几个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1)小黄同学想了解其所在地区初中学生在家复习功课的时间,调查了他所在学校初三年级的60位同学;(2)某位同欲了解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调查了10位老年人健康情况;(3)某电视台需要在本市了解某节目的收视率,对一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例2、以下是某位同学的实习作业(了解当地中学初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他从其中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共有134名男生)随机选取60位同学的身高作为样本,具体的数据如下:158、163、160、175、167、165、172、155、158、164、170、166、148164、171、166、165、162、159、179、170、163、164、157、155、163、166169、163、169、171、161、166、165、164、167、169、172、173、154、149169、161、161、163、166、164、177、163、150、162、163、154、166、170166、159、161、166、158请你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估计当地中学初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样本和总体的关系,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会计算样本方差,能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3.理解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认识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应用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教学难点】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组长计算本组学生身高的平均值.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课件展示】从甲、乙两种农作物里各抽取10株苗,分别测得它们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1)分别算出甲、乙两种农作物苗高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方差;(2)哪种农作物苗长得比较整齐?【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答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导出课题.[导入语]你能估计甲、乙两种农作物高的平均值约为多少吗?你能估计哪种农作物比较整齐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导入二:复习提问:1.什么叫平均数?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什么是方差?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3.一箱优质苹果共50个,从中任意取出2个,用这两个苹果的平均质量估计这箱苹果的平均质量,你认为这样估计准确吗?任取5个呢?任取10个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对问题3的回答,教师让学生初步体会样本容量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平均数、方差等有关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创设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既巩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又根据该背景直接导出本节课的课题.二、新知构建:共同探究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课件展示】为了估计全校初中女生的平均身高,九年级(一)班8个课外学习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容量为25和100的样本,样本平均数用和表示,结果(单位:cm)如下表:思路一【师生活动】每个小组代表说出本组成员的平均身高,师生共同计算出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任取两个组同学的身高的平均值与全班身高平均值比较,任取四个组、六个组同学的身高的平均值与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值比较,让学生体会人数越多,平均值越接近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值.【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课本26页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样本容量不同,算得的样本平均数相同吗?2.当样本容量较小时,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较大还是较小?3.样本容量增加时,样本平均数更接近于哪个数值?这个数值与总体平均数有没有关系?【师生活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思路二【课件展示】把得到的样本平均数标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上的数据分布,提出问题:(1)对容量相同的不同样本,算得的样本平均数相同吗?(2)观察上图,在两组样本平均数中,哪一组样本平均数的波动较小?这样体现了什么样的统计规律?(3)如果总体身高的平均数为160.0 cm,哪一组样本平均数整体上更接近160.0 cm?【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并解释理由,其他组成员质疑、补充完整,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归纳.【课件展示】1.样本平均数有不确定性:相同的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相同.2.样本平均数有稳定性: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差异可能还较大.但是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的平均数的波动变小,逐渐趋于稳定,且与总体的平均数比较接近.3.在实际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追加提问:1.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采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有破坏性或总体数量较多时)2.你能举出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实例吗?【师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多鼓励学生回答并点评,活跃课堂气氛.[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体会样本平均数的不确定性和稳定性,同时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例题讲解【课件展示】(教材27页例1)工人师傅用车床加工一种直径为20 mm的轴,从某天加工的轴中随机抽取了10件,测得其直径(单位:mm)如下:20.119.920.320.219.819.719.920.320.019.8(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2)求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的估计值.(3)规定当方差不超过0.05 mm2时,车床生产情况为正常.判断这台车床的生产情况是否正常.思路一【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学生代表板书解答过程,教师点评总结.解:(1)样本平均数为×(20.1+19.9+…+19.8)=20(mm).样本方差为s2=×[(20.1-20)2+…+(19.8-20)2]=0.042(mm2).(2)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的估计值分别为20 mm和0.042 mm2.(3)由于方差不超过0.05 mm2,所以可以认为车床的生产情况正常.思路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在该题中的总体是什么?2.在该题中的样本是什么?3.我们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4.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回答,然后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小组内交流答案,小组代表板书,教师点评总结.同思路一【课件展示】(教材27页例2)一个苹果园,共有2000棵树龄相同的苹果树.为了估计今年苹果的总产量,任意选择了6棵苹果树,数出它们挂果的数量(单位:个)分别为: 260340280420360380根据往年的经验,平均每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50 g.试估计今年苹果园苹果的总产量.【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并归纳解题思路.【课件展示】解:6棵苹果树平均挂果的数量为×(260+340+280+420+360+380)=340(个).0.25×340=85(kg),6棵苹果树平均每棵的产量约为85 kg.由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000棵苹果树平均每棵产量约为85 kg,总产量的估计值为85×2000=170000(kg).[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重要作用,提高应用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知识拓展]1.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是最重要的两个数字特征.在统计中,我们常用样本平均数(或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或方差).2.当调查的对象有破坏性或数量较大时,常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结果有不确定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由样本得出的平均数往往会更接近总体的平均数.对方差也有相同的结论.三、课堂小结1.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2.学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我们应学好数学.。
高中数学必修二 (教案)用样本估计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画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2.会用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等对总体进行估计.3.掌握求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绘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哪些步骤?2.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哪些特征?3.如何求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二、基础知识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及意义2.百分位数(1)定义:一般地,一组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是这样一个值,它使得这组数据中至少有p%的数据小于或等于这个值,且至少有(100-p)%的数据大于或等于这个值.(2)计算步骤:计算一组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步骤:第1步,按从小到大排列原始数据.第2步,计算i=n×p%.第3步,若i不是整数,而大于i的比邻整数为j,则第p百分位数为第j项数据;若i是整数,则第p百分位数为第i项与第(i+1)项数据的平均数.三、合作探究1.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的绘制角度一: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为考查某校高二男生的体重,随机抽取44名高二男生,实测体重数据(单位:kg)如下:57,61,57,57,58,57,61,54,68,51,49,64,50,48,65,52,56,46,54,49,51,47,55,55,54,42,51,56,55,51,54,51,60,62,43,55,56,61,52,69,64,46,54,48将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画出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解】以4频率累计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如图所示.(1)在列频率分布表时,极差、组距、组数有如下关系: ①若极差组距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组数;②若极差组距不为整数,则极差组距的整数部分+1=组数.(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将数据分组时,组数力求合适,纵使数据的分布规律能较清楚地呈现出来,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若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为5~12组,一般样本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角度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则该校全体高一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3)样本中不达标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4)第三组的频数是多少?【解】(1)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2+4+17+15+9+3=0.08.又因为第二小组的频率=第二小组的频数样本量,所以样本容量=第二小组的频数第二小组的频率=120.08=150.(2)由直方图可估计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的达标率为17+15+9+32+4+17+15+9+3×100%=88%.(3)由(1)(2)知达标率为88%,样本量为150,不达标的学生频率为1-0.88=0.12. 所以样本中不达标的学生人数为150×0.12=18(人).(4)第三小组的频率为172+4+17+15+9+3=0.34.又因为样本量为150,所以第三组的频数为150×0.34=5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中的计算问题 (1)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2)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3)频数样本量=频率,此关系式的变形为频数频率=样本量,样本量×频率=频数.2.条形统计图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求抽取的学生数;(2)若该校有3 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人数;(3)估计该校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女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比. 【解】(1)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喜欢收听于丹析《庄子》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0人; 喜欢收听《故宫博物院》的男生有30人,女生有15人; 喜欢收听于丹析《论语》的男生有30人,女生有38人; 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男生有64人,女生有42人;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男生有6人,女生有45人.所以抽取的学生数为20+10+30+15+30+38+64+42+6+45=300(人).(2)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男生有64人,女生有42人,共有106人,占所抽取总人数的比例为106 300,由于该校有3 000名学生,因此可以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106300×3 000=1 060(人).(3)该校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女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为45300×100%=15%.(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第一步确定坐标系中横轴和纵轴上坐标的意义,第二步确定横轴上各部分的间距及位置,第三步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条形图.实际问题中,我们需根据需要进行分组,横轴上的分组越细,对数据的刻画(描述)就越精确.(2)在条形统计图中,各个矩形图的宽度没有严格要求,但高度必须以数据为准,它直观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3.折线统计图小明同学因发热而住院,下图是根据护士为他测量的体温所绘制的体温折线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小明测量一次体温?(2)近三天来,小明的最高体温、最低体温分别是多少?(3)从体温看,小明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4)如果连续36小时体温不超过37.2摄氏度的话,可认为基本康复,那么小明最快什么出院?【解】(1)根据横轴表示的意义,可知护士每隔6小时给小明测量一次体温.(2)从折线统计图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对应的纵轴意义,可知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8摄氏度.(3)从图中可知小明的体温已经下降,并趋于稳定,因此病情在好转.(4)9月8日18时小明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后的体温未超过37.2摄氏度,自9月8日18时起计算,连续36小时后对应的时间为9月10日凌晨6时.因此小明最快可以在9月10凌晨6时出院.(1)绘制折线统计图时,第一步,确定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第二步,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第三步,用直线段顺次连接即可.(2)在折线统计图中,从折线的上升、下降可分析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从陡峭程度上,可分析数据间相对增长、下降的幅度.4.扇形统计图下图是A ,B 两所学校艺术节期间收到的各类艺术作品的情况的统计图: (1)从图中能否看出哪所学校收到的水粉画作品数量多?为什么?(2)已知A 学校收到的剪纸作品比B 学校的多20件,收到的书法作品比B 学校的少100件,请问这两所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分别是多少件?【解】(1)不能.因为两所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不知道.(2)设A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x 件,B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y 件,则⎩⎨⎧10%x -5%y =20,50%y -40%x =100,解得⎩⎨⎧x =500,y =600,即A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500件,B 学校收到艺术作品的总数为600件.(1)绘制扇形统计图时,第一步计算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以及对应圆心角的度数;第二步在圆中按照上述圆心角画出各个扇形并恰当标注.(2)扇形统计图表示总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但不同总量下的扇形统计图,其不同的百分比不可以作为比较的依据.5.百分位数的计算试求甲、乙两组数的25%分位数与75%分位数.【解】因为数据个数为20,而且20×25%=5,20×75%=15.因此,甲组数的25%分位数为x5+x62=2+32=2.5;甲组数的75%分位数为x15+x162=9+102=9.5.乙组数的25%分位数为x5+x62=1+12=1,乙组的75%分位数为x15+x162=10+142=12.求百分位数时,一定要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课堂检测】1.下列四个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解析:选D.用统计图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即从图中可以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因此“最为合适”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注意B选项中的图不能称为统计图.2.观察新生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新生儿体重在[2 700,3 000)g的频率为()A.0.1B.0.2C.0.3 D.0.4解析:选C.由题图可得,新生儿体重在[2 700,3 000)g的频率为0.001×300=0.3,故选C.3.观察下图所示的统计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校女生比乙校女生多B.乙校男生比甲校男生少C.乙校女生比甲校男生少D.甲、乙两校女生人数无法比较解析:选D.图中数据只是百分比,甲、乙两个学校的学生总数不知道,因此男生与女生的具体人数也无法得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样本数据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理解样本数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教学重难点】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定义(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平均数:如果n 个数x 1,x 2,…,x n ,那么x =1n (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思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哪个量与样本的每一个数据有关,它有何缺点? 答案:平均数与样本的每一个数据有关,它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总体的信息,但是平均数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较大.2.方差、标准差标准差、方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s =1n [(x 1-x )2+(x 2-x )2+…+(x n -x )2].(2)标准差的平方s 2叫做方差.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x n 是样本数据,n 是样本容量,x 是样本平均数).(3)标准差(或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在平均数附近.s =0时,每一组样本数据均为x .二、合作探究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1)某学习小组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100分的有1人,得95分的有1人,得90分的有2人,得85分的有4人,得80分和75分的各1人,则该小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为()A.85,85,85B.87,85,86C.87,85,85D.87,85,90(2)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五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已知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则x,y的值分别为() A.2,5B.5,5C.5,8D.8,8答案(1)C(2)C解析(1)平均数为100+95+90×2+85×4+80+7510=87,众数为85,中位数为85.(2)结合茎叶图上的原始数据,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列出方程进行求解.由于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10+x,所以x=5.又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9+15+10+y+18+245=16.8,所以y=8,所以x,y的值分别为5,8.【教师小结】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一般是根据公式来计算的;计算众数、中位数时,可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再根据各自的定义计算.2.标准差、方差的计算及应用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打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甲:8,6,7,8,6,5,9,10,4,7;乙:6,7,7,8,6,7,8,7,9,5.(1)分别计算以上两组数据的平均数;(2)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3)根据计算结果,估计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若要从这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射击比赛,选谁去合适?解(1)x甲=110×(8+6+7+8+6+5+9+10+4+7)=7(环),x 乙=110×(6+7+7+8+6+7+8+7+9+5)=7(环).(2)由方差公式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得s 2甲=3,s 2乙=1.2.(3)x 甲=x 乙,说明甲、乙两战士的平均水平相当.又s 2甲>s 2乙说明甲战士射击情况波动比乙大.因此,乙战士比甲战士射击情况稳定,从成绩的稳定性考虑,应选择乙参加比赛.【教师小结】(1)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样本标准差反映了各样本数据围绕样本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标准差越小,表明各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集中;反之,标准差越大,表明各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两边越分散.(3)当样本的平均数相等或相差无几时,就要用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来估计总体的数据分布情况,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由标准差来衡量的.三、课堂总结1.标准差的平方s 2称为方差,有时用方差代替标准差测量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与标准差的测量效果是一致的,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多采用标准差.2.现实中的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往往很多,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是未知的,我们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但要求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3.在抽样过程中,抽取的样本是具有随机性的,因此样本的数字特征也有随机性,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是一种统计思想,没有唯一答案.【课堂检测】1.某市2017年各月的平均气温(℃)数据的茎叶图如图: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19B .20C .21.5D .23答案 B解析 由茎叶图知,平均气温在20℃以下的有5个月,在20℃以上的也有5个月,恰好是20℃的有2个月,由中位数的定义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0.故选B .2.下列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说法中正确的一个是( )A .中位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B .平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C .众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D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答案 D3.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 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 样本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后所得的数据,则A ,B 两样本的下列数字特征对应相同的是( )A .众数B .平均数C .中位数D .标准差答案 D4.某校开展“爱我母校,爱我家乡”摄影比赛,七位评委为甲,乙两名选手的作品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m 为数字0~9中的一个),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甲,乙两名选手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a 1,a 2,则一定有( )A .a 1>a 2B .a 2>a 1C .a 1=a 2D .a 1,a 2的大小与m 的值有关答案 B解析 由茎叶图知,a 1=80+1+5+5+4+55=84, a 2=80+4+4+6+4+75=85,故选B . 5.若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标准差为8,则数据2x 1-1,2x 2-1,…,2x 10-1的标准差为________.答案 16解析 设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标准差为s ,则s =8,可知数据2x1-1,2x2-1,…,2x10-1的标准差为2s=16.。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某某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并计算估计的误差;(3)能够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产生兴趣,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样本估计总体的误差分析;(3)统计学软件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样本估计总体误差的计算;(2)统计学软件的操作使用;(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总体数据问题,例如:“假设我们要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我们是否需要测量每一个学生?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引发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概念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新知讲授(20分钟)(1)介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2)讲解如何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据,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3)详细解释样本估计的误差来源及如何计算误差;(4)展示统计学软件(如SPSS、Excel等)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应用实例。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求小组讨论并设计出合理的样本调查方案,包括样本的大小、选择方法等,并尝试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基础的统计学知识和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授课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张XX,高中数学教师,具备多年统计学教学经验。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3)学会分析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3)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方法;(2)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分析;(3)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1)样本估计总体原理的理解;(2)不同估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3)估计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开始时,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问题,例如:“根据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估计全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引发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问题的思考。
通过这个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介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置信区间等;(2)讲解不同估计方法,如:点估计、区间估计,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3)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总体参数的估计;(4)强调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如:“根据某地区部分家庭的年收入数据,估计该地区所有家庭的平均年收入”。
2024年冀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3章 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
课时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样本和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2.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平均数围绕总体平均数的波动变小.对方差也有相同的结论.3.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边处处是数学.学习重点能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学习难点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课时活动设计引入新课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用样本数据信息估计总体的分布.在本节课,我们来了解用样本平均数(或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或方差)的统计方法.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探究新知为了估计全校初中女生的平均身高,九年级(一)班8个课外学习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容量为25和100的样本,样本平均数用x —25和x —100表示,结果(单位:cm)如下表:把得到的样本平均数标在数轴上,如图所示.观察表格和图,思考:(1)对容量相同的不同样本,算得的样本平均数相同吗?(2)观察图,在两组样本平均数中,哪一组样本平均数的波动较小?这体现了什么样的统计规律?(3)如果总体身高的平均数为160.0 cm,哪一组样本平均数整体上更接近160.0 cm?学生分组讨论: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展示,师生共同归纳.解:(1)对相同容量的不同样本,样本平均数一般也不同.(2)容量为100的平均数波动较小.这说明了随样本容量的增加,样本平均数呈现出的一种稳定性规律.(3)容量大的样本平均数整体上更接近总体平均数.归纳:在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样本不同,得到的结果一般也不相同.当样本容量较大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时,样本平均数在总体平均数附近波动,样本方差在总体方差附近波动,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波动的幅度会减小.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体会到样本容量不同,样本的平均数一般也不同,容量大的样本的平均数更加接近总体的平均数.因此,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同样,样本的方差也可以估计总体的方差.典例精讲例1工人师傅用车床加工一种直径为20 mm的轴,从某天加工的轴中随机抽取了10件,测得其直径(单位:mm)如下:20.119.920.320.219.819.719.920.320.019.8(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2)求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的估计值.(3)规定当方差不超过0.05 mm2时,车床生产情况为正常.判断这台车床的生产情况是否正常.×(20.1+19.9+…+19.8)=20(mm).解:(1)样本平均数为x=110×[(20.1-20)2+…+(19.8-20)2]=0.042(mm2).样本方差为s2=110(2)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差的估计值分别为20 mm和0.042 mm2.(3)由于0.042<0.05,所以可以认为车床的生产情况正常.例2一个苹果园,共有2 000棵树龄相同的苹果树.为了估计今年苹果的总产量,任意选择了6棵苹果树,数出它们挂果的数量(单位:个)分别为: 260340280420360380根据往年的经验,平均每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50 g.试估计今年苹果园苹果的总产量.×(260+340+280+420+360+380)=340(个).解:6棵苹果树平均挂果的数量为160.25×340=85(kg),6棵苹果树平均每棵的产量约为85 kg.由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 000棵苹果数平均每棵产量约为85 kg,总产量的估计值为85×2 000=170 000(kg).设计意图:本块内容由学生板书完成,通过例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首先明确总体和样本分别是什么,然后通过样本数据的计算,由样本去估计总体.巩固训练为了估计一批鸡蛋中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p(单位:g),小红专挑个儿大的鸡蛋30个,称得总质量为1.8 kg.小明随意拿出40个鸡蛋,称得总质量为2.2 kg.(1)分别计算小红、小明选出的鸡蛋的平均质量.(2)用样本平均数估计p,小红和小明谁的结果更客观些?=60(g),小明选出的鸡蛋平均质量为解:(1)小红选出的鸡蛋平均质量为1800302200=55(g).40(2)小红专挑个儿大的鸡蛋,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小明随意取鸡蛋,样本的代表性较好,所以小明估计的结果更客观些.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够说出样本抽取的时候需要具有随机性,这样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课堂8分钟.1.教材第28页习题A组第1,2题,习题B组第1,2题.2.七彩作业.23.4用样本估计总体例1:例2: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教学设计
2.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分享各自小组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会采取以下步骤组织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2.提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交流。
3.鼓励小组成员发表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学习,既存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学生需要将已学的统计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本章节涉及的概念和方法较为抽象,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
2.基本概念:讲解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掌握样本频率分布、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概念。
3.方法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如何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4.实践应用:布置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教授,采用直观生动的案例导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学习成绩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样本数据对总体估计的作用。
2.对于难点的突破,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小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
-定期组织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探究成果,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必修三2.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案 A第1课时教学内容§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 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 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二、过程及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在NBA的2004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2,15,20,25,31,31,36,36,37,39,44,49,50乙运动员得分﹕8,13,14,16,23,26,28,38,39,51,31,29,33请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否看出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一位发挥比较稳定?如何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二、探究新知探究1: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第 1 页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一)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其一般步骤为:1.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2.决定组距及组数;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教材P65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探究2:同样一组数据,如果组距不同,横轴、纵轴的单位不同,得到的图和形状也会不同.不同的形状给人以不同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的判断,分别以0.1和1为组距重新作图,然后谈谈你对图的印象?(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分别作出两种组距的图,然后组织同学们对所作图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思考:如果当地政府希望使85%以上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出标准,根据频率分布表2-2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2-1,(见教材P67)你能对制定月用水量标准提出建议吗?(让学生仔细观察表和图)(二)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1.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思考:1.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不是一定存在?为什么?2.对于任何一个总体,它的密度曲线是否可以被非常准确地画出来?为什么?实际上,尽管有些总体密度曲线是客观存在的,但一般很难像函数图象那样准确地画出来,我们只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对它进行估计,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三)茎叶图1.茎叶图的概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第 3 页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见教材P70例子)2.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及表示.(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三、例题精析例1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析: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3)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 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04+0.07+0.08=0.19,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cm )例2 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3)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分析: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及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解:(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 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0.0824171593=+++++, 又因为频率=.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所以,12150.0.08===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率 (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12,51,45,27,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四、课堂小结1. 总体分布指的是总体取值的频率分布规律,由于总体分布不易知道,因此我们往往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2. 总体的分布分两种情况: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很少时,用茎叶图估计总体的分布;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五、评价设计1.P81习题2.2 A组1、2.第2课时教学内容§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 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3. 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4. 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二、过程及方法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理解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及标准差.教学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板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探究(1)怎样将各个样本数据汇总为一个数值,并使它成为样本数据的“中心点”?(2)能否用一个数值来描写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些统计知识,思考后展开讨论)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第 5 页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 (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图见教材第72页)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 25t 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提问:请大家翻回到教材第66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2.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面积大小正好表示频率的大小,即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出中位数的值为2.02.(图略见教材73页图2.2-6)思考:2.02这个中位数的估计值,及样本的中位数值2.0不一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原因同上: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了)图2.2-6显示,大部分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在中部(2.02t 左右),但是也有少数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特别高,显然,对这部分居民的用水量作出限制是非常合理的.思考:中位数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但是它对极端值的不敏感有时也会成为缺点,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讨论,并举例)(二)标准差、方差1.标准差平均数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数据的重要信息,可是,有时平均数也会使我们作出对总体的片面判断.某地区的统计显示,该地区的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6cm ,给我们的印象是该地区的中学生生长发育好,身高较高.但是,假如这个平均数是从五十万名中学生抽出的五十名身高较高的学生计算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平均数就不能代表该地区所有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只有平均数难以概括样本数据的实际状态.例如,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如果你是教练,选哪位选手去参加正式比赛? 我们知道,77x x ==乙甲,.两个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一样的.那么,是否两个人就没有水平差距呢?(观察P74图2.2-7)直观上看,还是有差异的.很明显,甲的成绩比较分散,乙的成绩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标准差的算法:第 7 页(1) 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x .(2) 算出每个样本数据及样本数据平均数的差:(1,2,)i x x i n -= (3) 算出(2)中(1,2,)i x x i n -=的平方.(4) 算出(3)中n 个平方数的平均数,即为样本方差.(5) 算出(4)中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显然,标准差较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标准差较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提问: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标准差为0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从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都可以得出:s ≥0.当0s =时,意味着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等于样本平均数.2.方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2s (即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三、例题精析例1 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直方图,说明他们的异同点.(1)5,5,5,5,5,5,5,5,5(2)4,4,4,5,5,5,6,6,6(3)3,3,4,4,5,6,6,7,7(4)2,2,2,2,5,8,8,8,8分析:先画出数据的直方图,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利用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解:(图见教材P76)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0,标准差分别为:0.00,0.82,1.49,2.83.他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他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例2 甲乙两人同时生产内径为25.40mm 的一种零件.为了对两人的生产质量进行评比,从他们生产的零件中各抽出20件,量得其内径尺寸如下(单位:mm ):甲 25.46 25.32 25.45 25.39 25.36 25.34 25.42 25.3825.42 25.39 25.43 25.39 25.40 25.44 25.40 25.4225.45 25.35 25.41 25.39乙 25.40 25.43 25.44 25.48 25.48 25.47 25.49 25.3625.34 25.49 25.33 25.43 25.43 25.32 25.47 25.3125.32 25.32 25.32 25.48从生产的零件内径的尺寸看,谁生产的质量较高?分析:比较两个人的生产质量,只要比较他们所生产的零件内径尺寸所组成的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的大小即可,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分别获得相应的样本数据,然后比较这两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此作为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的估计值.解:四、课堂小结1.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2. 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3. 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五、评价设计P81 习题 2.2 A组 3、4.教案 B第1课时教学内容§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二、过程及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二、新课探知(一)频率分布的概念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其一般步骤为:1. 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2. 决定组距及组数;第 9 页cm ) 3. 将数据分组;4. 列频率分布表;5.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教材P65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例1 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一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身高小于134C 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析: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3134cm 的男孩出现的,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 (1趋势. (2把数据抹掉了.曲线 1.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它能够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百分比,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细的信息.(见教材P69)(三)茎叶图1.茎叶图的概念: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见教材P70例子)2.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及表示.(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例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3,51,23,8,26,38,16,33,14,28,39;乙运动员得分:49,24,12,31,50,31,44,36,15,37,25,36,39.用茎叶图表示,你能通过该图说明哪个运动员的发挥更稳定吗?解:“茎”指的是中间的一列数,表示得分的十位数;“叶”指的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分别表示两人得分的个位数.画这组数据的茎叶图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将每个数据分为“茎”(高位)和“叶”(低位)两部分;第二步,茎是中间的一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三步,将各个数据的叶按大小次序写在茎右(左)侧.甲乙8 04 6 3 1 2 53 6 8 2 5 43 8 9 3 1 6 1 6 7 94 4 91 5 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运动员的得分基本上是对称的,页的分布是“单峰”的,有的叶集中在茎2,3,4上,中位数为36;甲运动员的得分除一个特殊得分(51分)外,也大致对称,叶的分布也是“单峰”的,有的叶主要集中在茎1,2,3上,中位数是26.由此可以看出,乙运动员的成绩更好. 另外i,从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看,乙运动员的得分更集中于峰值附近,这说明乙运动员的发挥更稳定.练习:在NBA的2010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2,15,20,25,31,31,36,36,37,39,44,49,50乙运动员得分﹕8,13,14,16,23,26,28,38,39,51,31,29,33学生画出茎叶图(略)三、巩固练习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见下页图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第二小组频数为12.第 11 页(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3)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请说明理由.分析: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及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解:(1)由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以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因此第二小组的频率为:40.08 24171593=+++++,又因为频率=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所以,121500.08===第二小组频数样本容量第二小组频率.(2)由图可估计该学校高一学生的达标率约为(3)由已知可得各小组的频数依次为6,12,51,45,27,9,所以前三组的频数之和为69,前四组的频数之和为114,所以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第四小组内.四、小结1. 总体分布指的是总体取值的频率分布规律,由于总体分布不易知道,因此我们往往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2. 总体的分布分两种情况: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很少时,用茎叶图估计总体的分布;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五、布置作业P71练习1、2、3.第2课时教学内容§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 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3. 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4. 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二、过程及方法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理解数学知识及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及标准差.教学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请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否看出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一位发挥比较稳定?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二、新课探究(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图略见教材第72页)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 25t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提问:请大家翻回到教材第66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2.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因此,第 13 页。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样本、总体、平均数、方差等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如何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对样本、总体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简单的公式计算阶段,需要引导他们从直观的实例中抽象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能够运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步骤,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2.难点:如何从实例中抽象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教学课件。
2.实例数据: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数据,用于讲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例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样本数据,从中估计总体数据。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案
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选用合适的样本估计总体.
2.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通过样本方差推断总体方差.
【重点难点】
重点: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会选取合适的样本估计总体.
2.通过计算,会用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推断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作用,通过探究,理解了不同的样本估计得到的总体水平是不一致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以及如何求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学的初步知识,对平均数、方差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
2.学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3.掌握求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等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2.难点:如何求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计算器、白板、黑板。
3.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入本节内容:“如何估计一个班级的平均身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包括:“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样本?如何用样本估计总体?”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取一组数据,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等。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掌握求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等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这些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用样本估计总体?”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
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5分钟四、授课教师张老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总体进行合理估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数据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兴趣。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样本估计;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取合适的样本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统计问题,例如“根据班级部分学生的身高数据来估计全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来引发学生对用样本估计总体概念的思考。
- 提问学生对“样本”和“总体”的理解,以及他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
- 通过简短讨论,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有限的样本数据来估计一个更大的群体(总体)的特征。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介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原理,包括随机抽样、样本大小、估计的准确性等概念。
- 使用图表、示例和公式来解释不同类型的估计方法,如点估计、区间估计等。
- 结合具体实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展示如何进行样本估计的计算步骤。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的问题和数据集,要求他们通过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样本估计。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估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和统计支持。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加深对样本估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 选择几道题目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23.4用样本估计总体-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2.学会使用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和样本数量等估计总体的参数。
3.进一步理解统计学中的抽样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2.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和样本数量进行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2.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及其应用。
方法1.课前提问,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2.讲解理论知识,并通过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3.给学生进行样本数据的收集、总体参数的估计等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1.定义样本与总体。
2.解释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2. 用样本估计总体参数1.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
2.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
3.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4.样本数量的影响因素。
3. 应用实例1.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
2.根据总体参数估计样本数量。
4. 检测学习成果出示样本数据或总体参数,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估计操作。
五、教学扩展1. 欧洲世界杯的统计学分析通过欧洲世界杯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的综合应用,进一步认识到统计学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2. 社会调查与分析引导学生根据社会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序号内容1 样本与总体的关系2 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3 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4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5 样本数量的影响因素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应用实例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和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估计作用,且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对样本概念的掌握和均值、方差等参数的计算还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引导和辅导。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导学课件
2021/12/11
植树数量(棵) 4
人数
5
5 6 8 10 8 10 5 2
第四页,共十四页。
23.4 用样本(yàngběn)估计总体
(1)这 30 名学生平均每人植树________棵; (2)根据这 30 名学生植树棵树的情况,估计该校 600 名学生在本 次活动中共植树多少棵. [全品导学号:64642011]
2021/12/11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23.4 用样本(yàngběn)估计总体
反思
为了解某班 45 名同学的体重情况,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抽样 调查.
甲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了 5 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如下: 48,51,57,56,58.经计算他得到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54 kg,方差 是 14.8 kg2;
甲 10 9.8 10 10.2 10 乙 9.9 10 10 10.1 10
2021/12/11
第七页,共十四页。
23.4 用样本估计(gūjì)总体
(1)分别求出这两台机床所加工零件直径的平均数和方差; (2)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你认为哪一台机床生产零件的稳定性更 好一些?说明理由. [全品导学号:64642012]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2021/12/11
第一页,共十四页。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23.4 用样本 估计总体 (yàngběn)
2021/12/11
知识目标 目标突破 总结反思
第二页,共十四页。
23.4 用样本(yàngběn)估计总体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样本(yàngběn)和总体的关系,知 道可以用样本(yàngběn)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样本估计总体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够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推测,能与同学进行交流,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根据有关问题查找资料或调查,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能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从而对总体有个体有个合理的估计和推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问题:2019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请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该年的30天,记录并统计这30天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求出这30天的平均空气污染指数,据此估计北京2019年全年的平均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
请同学们查询中国环境保护网。
二、新课
师生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如下表中的30天,通过上网得知北京在这30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及质量级别,如下表所示:
这30个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为107,据此估计该城市2019年的平均空气污染指数为107,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
讨论: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算一算自己选取的样本的污染指数为多少?根据
样本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估计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
2、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
下面是老师抽取的样本的空气质量级别、所占天数及比例的统计图和该城市2019年全年的相应数据的统计图,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两张统计图,体会用样
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
经比较可以发现,虽然从样本获得的数据与总体的不完全一致,但这样的误差还是可以接受的,是一个较好的估计。
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抽取的样本绘制统计图,并和2019年全年的相应数据的统计图进行比较,想一想用你所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合理?
显然,由于各位同学所抽取的样本的不同,样本的污染指数不同。
但是,正如我
们前面已经看到的,随着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的增加,由样本
得出的平均数往往会更接近总体的平均数,数学家已经证明随机抽样方法是科学而可靠的 . 对于估计总体特性这类问题,数学上的一般做法是给出具有一定可
靠程度的一个估计值的范围,将来同学们会学习到有关的数学知识。
3、加权平均数的求法
问题1:在计算20个男同学平均身高时,小华先将所有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
排列,如下表所示:
然后,他这样计算这2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
小华这样计算平均数可以吗?为什么?
问题2:假设你们年级共有四个班级,各班的男同学人数和平均身高如下表所示. 小强这样计算全年级男同学的平均身高:
小强这样计算平均数可以吗?为什么?
练习:在一个班的40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16岁的有4人,17岁的有1人,求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
三、小结
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
相应地,
搜集、整理、计算数据的工作量也就越大,随机抽样是经过数学证明了的可靠的
方法,它对于估计总体特征是很有帮助的。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