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1.1《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 湘教版
一棵“顽强”的小树-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
一棵“顽强”的小树-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教学内容课程目标1.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和作用。
2.认识并掌握表达“顽强”的词汇。
3.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重点1.学习单词:顽强。
2.认识并理解树木的成长和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顽强”的含义。
2.接受并应用“合作与分享”的观念。
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新词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各种物品,找出他们的特点,特别是“顽强”的物品。
•谈论什么是“顽强”物品,引入新词汇:“顽强”。
活动2:阅读课文•听或读《一棵‘顽强’的小树》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合作交流,并注意读音及语调的模仿。
•在课文中找出“顽强”这个词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它的含义。
活动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围绕“顽强”这个词汇展开讨论,并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4:绘画和分享•分组活动,每组共同完成一幅寓意“顽强”的图片。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经历。
活动5:设计口语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树木对人类的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感激树木”这个话题。
•设计一场口语表达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感性生词”及其他技巧进行表达。
教学评估1.学生能正确理解并使用“顽强”这个词汇。
2.学生能描述树木的成长和作用,认识并理解对环境的作用。
3.学生能运用“感性生词”及其他技巧进行表达。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树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掌握了“顽强”这个词汇的含义,学会了合作与分享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树木以及生活中的“顽强”事物的重视和珍惜。
六年级上册科学-1.1一棵顽强的小树湘教(002)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求 体现以学生活动,组织教学获得知 识。通过学生的观察去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并积极地去设计实验方 案,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去,探究 问题、得出结论。
观察自然现象
请仔细观察,倾倒后的小树很“顽强” 地生长着,它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类似的情况?你的 猜想是什么?
思考
哪些因素造成了植物的这些生长 变化?
讨论
观察பைடு நூலகம்现象:
1、植物的根向着地下生长。 2、植物的根要向着有水的地方 生长。
3、植物的茎、叶向着有光的方 向生长。
………………
实验一: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在水中浸泡了一天的菜豆种子4粒、纸巾、 不干胶、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将1张纸巾卷成筒状,并贴着玻璃杯的内壁放入 杯中,将几张纸揉成一团塞在玻璃杯内,使先前 放下去的纸巾能紧贴着玻璃杯内侧。
2、把菜豆种子安放在杯子和纸巾之间,使菜豆的 “脐”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3、经常往杯子内的纸巾上浇些水使纸巾保持潮湿, 观察菜豆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4、几天后将杯子侧卧,继续观察菜豆根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 条,继续观察豆苗根的生长方向。
观察记录表
浸湿棉条的位置 豆苗的生长方向
结论:
实验三:植物的茎、叶总是朝着
有光的方向生长吗?
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小麦幼苗、火柴杆、小花盆(带培养 土)、不透光的纸盒、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纸盒的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
孔。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胞的小
湖南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湖南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未开花植物的结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
2. 教学内容《一颗“顽强”的小树》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未开花植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未开花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呈现(10分钟)1.观察图片:呈现一个未开花的树苗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树苗的特点。
2.导入问题:提问学生,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树?它有什么特点?第三步:探究(30分钟)1.室内探究: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将种子用湿纸巾包裹,放入暗处观察,记录树苗的生长情况。
2.室外探究:带领学生外出观察未开花树苗的生长环境,寻找多样的未开花植物。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学生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未开花植物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2.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扩展,引出下节课的内容。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未开花植物的适应环境的短文,并附上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
5. 教学资源•未开花树苗图片•种子•湿纸巾•记录表格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观察实验和室外探究,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未开花植物的结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生们对于观察实验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完成了预定的实验过程,并对未开花植物的适应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课堂内容的分组观察还不够充分,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全面观察未开花树苗的生长情况。
此外,由于室外环境的限制,学生们只能观察到较为简单的未开花植物,对于植物种类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一颗顽强的小树》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一颗顽强的小树》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一颗顽强的小树》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一颗小树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以及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掌握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难点: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顽强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小树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所需的水、光、土壤等要素。
3.案例分析:以一颗小树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为例,让学生探讨植物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6.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状况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颗顽强的小树基本条件:水、光、土壤适应环境:恶劣、变迁生长过程:发芽、生根、茁壮内在机制:遗传、养分、能量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湖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学设计及教案反思
湖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学设计及教案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春天万物萌发的基本规律。
2.了解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
3.发现并了解小树“顽强”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勇气和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树使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了解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
2.难点:理解春天万物萌发的基本规律,发现并了解小树“顽强”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勇气和毅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材料、课外经历等激发学生关注和对自然的兴趣。
2. 引入教材利用教材引出“顽强”的小树,让学生从中感受和了解小树的特点,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3. 探究“顽强”的小树通过视频、图片等材料,让学生了解小树种植的环境和条件,并让学生从小树的成长过程中发掘“顽强”的特点。
4. 分析小树生长的过程让学生分析小树的生长过程,了解树的结构和生长周期,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
5. 对小树的故事进行总结通过小组竞赛、小组汇报等形式,对小树的故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经过对比来发现“顽强”的特点。
课堂组织形式1.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探究,促进互动交流。
2.课堂中通过小组竞赛等活动形式来丰富课堂氛围,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表现。
2.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后布置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二、教案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以小树的成长为主题,突出了“顽强”和勇气、毅力的教育意义。
同时,我们也发掘出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可以更加具体化,例如:增加小树的种植方法、生物学知识等辅助材料。
其次,在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比较单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如课堂小游戏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设计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希望可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湖南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湖南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大自然的保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于本课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教学过程:一、热身(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植物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特点吗?”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25分钟)教师出示本课的语文课文《一颗“顽强”的小树》并简要介绍一下故事的内容,要求学生听故事,了解小树的状况及成长经历。
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植物的图片,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环境适应性。
教师特别强调,小树之所以能够成长茁壮,关键在于它的顽强不屈,再苦再累也不屈服,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人生中也很重要。
三、互动探究(20分钟)1. 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将准备好的植物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中的观察、比较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组内分工明确,展开环保宣传活动,写出至少三个关于保护植物和环境的口号,并用横幅的形式在教室中展示。
教师在辅导的时候可以向同学们提供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和参与的快乐和价值。
四、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针对今天的学习情况,通过展示教师之前准备好的PPT,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告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将植物的习性和适应能力应用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
同时,教师还要督促学生从自己家庭做起,妥善保护植物和环境,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好公民。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方式运用了多媒体、故事、实验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学习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小学科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1.1 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
1.1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1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自然抱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总会抱有很强的好奇心,本课将从“一棵被风刮倒的小树,仍然顽强地生长着”,这一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这一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同时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很注重让儿童去关注他们身边植物的生长,三个教学活动的结构是并列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类似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本课将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定其中的一个研究内容,采取“教师指导—分组研究—归纳总结”方式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棵顽强的小树一.教学导入:1.师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1:它的根又重新弯向了地面。
生2:靠池塘一边的根比较密。
生3:它的茎又重新向上生长起来了。
2.师:对倾倒后的小树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感到惊讶吗?生:感叹,师板书课题:一棵顽强的小树,生齐读课题。
师: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请生讲述。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倾倒的小树根、叶还在顽强生长,它们中到底谁重要呢?生:猜想回答根。
师:播放动画视频《树的根和叶》后,问:为什么树的根更重要?生1:因为根可以吸收水分。
生2:根可以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传给叶子,没有根,叶子就完蛋了。
师:既然根那么重要,那叶子是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呢?生1:不是,叶子可以为人类遮挡阳光,给鸟儿提供栖息地。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一棵“顽强”的小树》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一棵“顽强”的小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 能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2. 初步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3.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2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对动植物的特征有过一定了解,并能认识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是有关系的,但生物与环境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不是很清楚,比较零散、模糊。
因此从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的对比实验活动,再推广到以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池塘群落)为例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样从局部到整体、现象到本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思维呈现螺旋上升发展,而不是在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上平行架构。
开展探究活动中,如学生设计研究有关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每个小组的研究只能认识到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方面,学生的知识是不完整的,需要进行研究成果汇报交流,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推断,形成共识,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准备及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重点难点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识。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开放性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观察小倾倒的小树图片。
猜想:。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一棵“顽强”的小树 |湘科版
一棵“顽强”的小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猜想。
2、能够进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1、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种特性——向水性、向光性、向地性。
2、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了解植物三向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重)2.通过植物现象归纳植物特性(难)二、教学准备PPT课件、黄豆种子若干、透明塑料杯、纸巾、纸盒。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展示几株具有特性的树。
2、提问引入课题。
我们教材上的这课小树,也是一棵顽强的小树。
请观察一下,这棵小树倒下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大胆猜想1、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那些因素造成的?预设1:根总是向下生长吗?预设2:根总是朝有水的地方生长吗?预设3:茎、叶总是朝着光生长吗?……(三)、实验探究活动1: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提出问题: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
3、观看视频,观察现象,深入思考。
4、小结: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向地性)。
活动2:根总是朝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提出问题:根总是朝有水的地方生长吗?2、观看视频,初探实验。
3、动手参与,分组实践。
4、小结:植物的根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向水性)。
虽然,现在一时看不到实验的结果,也正好是考验同学们对待科学研究能否持之以恒。
活动3:根总是朝有光的方向生长吗1、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教师演示实验。
4、观看教学视频,完善实验。
5、小结:植物的茎、叶具有总是朝有光的方向生长的特性(向光性)。
(四)、课堂延伸1、在这堂课里,我们了解了植物的三大生长特性,可实际上,植物还具备着其他的一些生长特性,聪明的你,知道哪些,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2、你能举例说一下,哪些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向光性吗?(五)课堂总结大自然到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奥秘。
一棵“顽强”的小树-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
一棵“顽强”的小树-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 - 了解并理解“顽强”的概念; - 完成一篇关于小树的
写作; - 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描绘事物。
教学重点
学习并理解“顽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一颗树苗
•笔记本电脑或板书
教学过程
1.前置任务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经历的打击或变故,了解并理解“顽强”的含义。
2.探究任务
学生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校园里的一角,老师指着一棵树苗告诉学生:“这棵
小树,它经历过什么变故呢?”
3.理解任务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树的生长环境、树干和树叶的状态,引导学生讨论小树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以及小树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然后用几句话总结,让学生对小树的经历进行理解和概括。
4.体验任务
老师要求学生围着小树一圈,每人用几个形容词来描绘小树,让学生体会形容词的作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5.评价任务
老师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一篇关于小树的写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展示、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小树的观察体验,让学生了解并理解“顽强”的含义,并在语言表达方面进行了实践。
同时,在评价任务中,学生也进行了交流和合作,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整节课还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查错和提醒,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的认识理解。
湘科版科学六上《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
湘科版科学六上《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阐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棵“顽强”的小树》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树长成的历程。
小树虽然经历了多次挫折,但它仍然顽强地生长着,最终变成了一颗粗壮的大树。
文章通过小树成长的历程告诉学生,只有将自己与环境紧密联系,才能获得更好的生长。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认识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2.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植物在生长环境中对生长的适应性。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植物,认识植物的生长特点。
4.学会基本的观察、记录和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1.认识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2.掌握植物在生长环境中对生长的适应性。
教学难点:1.学会基本的观察、记录和探究方法。
2.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向学生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植物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将一坨泥土摊在课桌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泥土,询问有多少的植物生长需要这样的土壤?3.通过上面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呈现环节:1.播放视频《一棵“顽强”的小树》,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2.浏览教科书扩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3.请学生选出校园中的一种植物,观察记录其外貌特征,树高、树干直径、叶片特征、生长状态等。
4.组织学生走进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类别、特点、结构和生境。
引导探究环节:1.请学生针对自己观察所选植物的特点和校园内的环境,提出一些问题,探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借鉴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植物的根、茎、叶结构示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改变植物环境下的不同因素,记录植物的变化。
归纳总结环节:1.让学生总结出植物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和仅对某些植物必要的环境因素。
湖南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湖南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顽强性•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适应性和顽强性•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图片、视频和口头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植物适应性和顽强性的思考。
(2)探究放映视频《一颗“顽强”的小树》,让学生通过观看记录了数十年生长历程的枯黄荒漠上的小树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表现,深化对于植物适应性和顽强性的理解。
(3)归纳总结在学生认识到植物适应性和顽强性的同时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通过图片和口头讲解将植物生长过程和环境影响与实际生活结合,加深学生对于植物生长和适应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拓展在活动中加入植物的观察、比较和绘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教学资源准备•视频《一颗“顽强”的小树》•图片和实物植物•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二、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于植物的适应性和顽强性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加深。
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导入环节,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加关注植物的特征和形态,从而引出植物的生存需要。
其次,在拓展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主、愉悦地参与其中。
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1.1《一棵顽强小树》教案湘教版
一棵“坚强”的小树课能够对察看到的自然现象(或所供给的事实)进行猜想。
1.时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目标3.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征——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课课时时要点: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征——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总关难点:能够坚持达成中长久实验察看,并做好察看记录。
要键求课时小组合作沟通展现策略1、出示教材在引入部分供给的图片,指引学生察看倾倒在河畔的小树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复习导入生疑2、指引学生联想生活中能否还见过近似的状况,列举更多预设的事实以后,指引思虑:是什么原由使它们变为此刻的样子?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一棵“坚强”的小树教学过1、根老是向下生长吗?程设计思路答疑解惑议论展现3、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光生长吗?时间散布体现形式预期成效时间散布体现形式预期成效1是非分明:1 .种子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抽芽。
()2 .树的茎曲折向上生长是与阳光相关。
()3.植物的根老是向下生长。
()登山虎的叶子所有都散开且互不掩盖,这样有益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稳固教加强一棵被风刮倒平躺在池塘边的小树还在坚强的生长着:学达标检测过(1)它的根朝哪生长?为何凑近池塘的一边根比较密?程设计(2)它的茎为何又从头向上生长起来?思路(3)为何它的根又从头曲折到了地面?提炼总结拓展学习本课后你的感想是什么?延长1、一棵“坚强”的小树板书植物拥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设计教后反省审查时间散布体现形式预期成效时间散布体现形式预期成效高效阅读的第二要务是掌握所读内容的要点,甚至几个要点词即可。
前三章里面,作者最核心的是提出了学习的两个基本因素:兴趣、专注。
兴趣能够让我们更主动、踊跃,更愿意表达自我,就好似作者在书中提到:第一年的象棋比赛特别顺利,和同龄人对比,老是战无不胜,也许最要点的因素就是表达自我。
专注:连续8个小时完好沉醉于一个棋局的剖析,在烟雾缭绕、旁观2插画、嘲讽嘲讽不断的公园中下棋。
湖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学设计及教案反思
湖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一颗“顽强”的小树教学设计及教案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顽强”的小树的成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珍惜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品质。
2. 教学内容•探究“顽强”的小树的成长过程。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通过观察真实的小树,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和思考。
•合作探究法:安排小组合作探究“顽强”的小树的生长过程。
5. 教学过程Step 1:情境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棵小树,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注意到了什么?这棵小树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和思考。
Step 2:合作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并记录下它的外形特点、根部、茎和叶子的变化等。
Step 3:小组讨论•每个小组交流观察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种子萌发到成长成树的过程。
Step 4:合作探究•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探究小树成长的过程。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阅读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等方式进行。
Step 5:成果展示•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使用图表、口头表述等形式呈现。
Step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小组探究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Step 7:拓展延伸•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例如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适应能力等。
二、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真实的小树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使学生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设计
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时
总
要
求
课
时
目
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课
时
关
键
重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难点: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课
时
策
略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复习
导入
生疑
预设
1、出示教材在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列举更多的事实之后,引导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一棵“顽强”的小树
时间分布
呈现形式
预期效果
爬山虎的叶子全部都散开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
一棵被风刮倒平躺在池塘边的小树还在顽强的生长着:
(1)它的根朝哪生长?为什么靠近池塘的一边根比较密?
(2)它的茎为什么又重新向上生长起来?
(3)为什么它的根又重新弯曲到了地面?
时间分布
呈现形式
预期效果
提炼总结拓展延伸
学习本课后你的感想是什么?
答疑
解惑
讨论
展示
1、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3、
呈现形式
预期效果
麟游县招贤中心小学师生共用导学案(课时授课计划)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巩固
强化
达标
检测
明辨是非:
1.种子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发芽。()
2.树的茎弯曲向上生长是与阳光有关。()
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时间分布
呈现形式
预期效果
板书设计
1、一棵“顽强”的小树
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后反思
审核
教研组长(年级组):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