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实施质疑教学方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实施质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即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质疑,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地实施质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存动力,这种动力可称为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过程:(1)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提供了激疑的源头。(2)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3)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具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迅速
说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学生这样回答,一是受到了根据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学生的回答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教师不马上予以纠正。
通过对上面两组数的对比观察和验证,学生虽然颖惑更深,不知道空间个数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用旧方法(看个位上的数)不行了,因而产生了探求新方法的强烈欲望。至此教师步步激疑的目的达到了。
在进行激疑的过程,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要领。(1)激疑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①科学地设计激疑内容,巧妙地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调动学生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②为低年级学生设疑要注意浅显易懂,使他们既感到新奇、疑惑,又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很快想通道理。为高年级学生设疑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一定的思考性。要利用数学知识的精妙之处来激励学生广泛地联想,灵巧地思考,严密地推理,精确地计算。(2)激疑要反映数学知识的本质往特征,具有典型性。
①所选用的整合必须鲜明地反映出来数学的基本原理,使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通过典型材料展示给学生。如例中的第二组数里的12、5001、7398,它们之所以能被3整除,就是因为它们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本质特征。②设计事例
需注意个数得当,并有一定的代表性。事例太少,学生不易综合、总结概括出数学规律,事例太多,又会扰乱学生的思路,耽误教学时间。(3)激疑要抓住知识的联结点,具有针对性。①教师激疑应该依据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抓住新旧知识矛盾冲突的关键之处,如前面例中,教师就是抓住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不同这一矛盾形成对比。②激疑要针对学生学习知识时在推理和判断上的误区,使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推理,于是产生解惑的迫切感。
二、激疑中组织操作,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遇到理解概念、法则、认识数学规律这类内容,这些内容逻辑性强,也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样,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就形成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设法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个距离。如继前面激疑举例第5步后,在学生急于探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仍然不忙于告诉结论,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自己找出特征。操作过程如下:
(1)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板书出前面两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216、843、12、5001、7398、9687,指导学生用小棍在准备好的数位上摆出来。
(2)让学生观察每张数位表中小棍的总数是多少。
(3)在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用几根小棍摆出的数能被3
整除?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用3根、6根、9根……(3的位数)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
(4)通过激疑与操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学生的思维中形象地形成,教师在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结合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组织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的抽象程度以及学生实际能力而安排。(2)操作设计要切实直观形象地反映出知识的特点,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3)操作活动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4)操作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揭示规律,以达到“明理”的目的。
激疑,使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抽象——直观——抽象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使激疑中有操作,操作中有激疑。要精心设计激疑和操作的内容和程序,使课堂教学中难点突破,活跃课堂气氛。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 36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