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第二章 词语整体释义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语释义的原则
词语释义是词汇教学的重点,而词语的 教学方法是决定词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科学有效的解释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反之,更会使学习者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结果造成词不达意、错误组合、语用不当 等偏误现象的发生。长此以往,会导致学 习者学习兴趣减弱、信心不足、偏误化石 化等不良后果。为保证词汇教学的效率, 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如:水深。 ②深度。如:这口井有三米深。 ③深奥。如:深奥的知识。 ④深刻;深入。如:印象很深。 ⑤(感情)厚;(关系)密切。如:深情。 ⑥(颜色)浓。如:深绿。 ⑦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如:深秋、深夜。 ⑧很;十分。如:深信不疑。
(四)上下义法和整体部分义法 1.上下义法 就是通过具体列举下义词来解释上义词 意义或通过上义词解释下义词的方法。例 如在解释“水果”一词意义时,我们可以 列举出常见的水果名称,如苹果、香蕉、 菠萝、西瓜、葡萄、西瓜、葡萄、桃子、 梨等。又如解释“土豆”时,教师告诉学 习者这是一种蔬菜,然后可描述其形态、 口味等。(当然如果是具体名词,可用图 片展示)
又如“会”和“知道”都可以翻译成 “to know”,但教师若这样简单行事,会造 成学习者对这两者的混淆,出现用“我不 会”来回答老师的“今天马克为什么没来 上课”这个问题的现象。 因此当学习者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应尽 量使用目的语,以免发生语义理解和使用 上的偏误,同时也可以避免学习者对母语 的依赖,影响目的语语感的形成。
(四)单动法和互动法
这是从教学对象的参与程度的角度作出 的分类,包括(1)单动法,即教师讲解, 学习者被动接受的方法。这是一种普遍采 用的方法,尤其是对一些简单的词语是比 较适用的,如“教室”、“老师”等。(2) 互动法是指教师在积极有效的启发和引导 下,鼓励学习者参与,由学习者自己发现 并总结规律的方法,从过程上可分为学习 者猜测和教师归纳两个步骤。此法的意义 在于不仅发挥了学习者的能动性,且培养 了他们良好的自学词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语义系联法
语义系联法就是通过词语语义之间的联系来进 行解释的方法,具体包括同义法、反义法、多义 法、上下义法以及整体部分义法等等。 (一)同义法
是建立在词与词(或词与语)同义基础上采用 的方法。同义词包括传统所说的等义词和近义词, 前者如“大夫”和“医生”、“西红柿”和“番 茄”、“父亲”和“爸爸”等。这类在汉语中位 数不多。后者则大量存在。如“肥”和“胖” (鱼肥)、“减弱”和“削弱”、“遭到”和 “遇到”、“憧憬”和“向往”、“吝啬”和 “小气”、“轻率”和“草率”、“商量”和 “商榷”、“买”和“购买”、“看”和“观看”
(三)用法原则
尽管意义的说明在词语教学中是首要的, 但用法同样不可忽视。也就是说,要使学 习者不仅知其义,还要知其用,否则便不 是完整的而是残缺的词语教学。词语的用 法说明和展示应包括词性、语体色彩、习 惯搭配、语用条件、偏误预警等方面。
今天星期四
二、词语释义方法的分类
词语的释义方法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 同的类别,不同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 词语和教学对象而定。 (一)整体法和分析法 这是从是否对词语进行内部解析的角度 作出的分类。整体法只是把词语作为一个 凝固的整体进行意义和用法说明的方法。 分析法就是对词语的内部构成、词义的理 据等进行分析说明的方法,此法旨在使学 习者清楚词义来由的内在根据,淡化对词 语的陌生感,增强趣味性,提高对词语进 行内部离析分解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 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翻译法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不同语言的 词语之间不是完全对应的,它们在外延、 内涵以及词语搭配、文化含义、附属义等 方面往往存在着差异。如汉语中 “姨”“姑”“婶母”“伯母”“舅母” 等,在英语中只用一个“aunt”来表示,这 更适合用定义法。又如“又”和“再”都 可以翻译成英语“again”,但如果这样简单地 翻译给学习者,两个词之间的差异就被忽 视了,结果会造成学习者造出这样的句子: “老师我没听懂,请你又说一遍”,“他 昨天没有买到,今天再来了”。
(二)简明原则
解释词语时力求语言浅显易懂,避免生 涩和模棱两可。教师首先要尽量使用学习 者学过的词语,使他们能够正确地领会和 接受,以避免学习者不懂释语导致的困惑 不解。教师使用的语句要简短,以避免复 杂的句子结构给学习者带来的困难。同时 教师应当选用精当、生动的例句显示词语 的意义及其用法,给学习者提供将词语的 意义和用法具体化的鲜活语境。
(一)理据原则
所谓理据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使学习者不仅 明白词语的意义,而且明白词语为什么表示这个 意义。也就是说“知其所以然”。当语言经过初 始阶段的发展后,新的语言符号基本不再使用早 期的音义任意结合方式产生。对词汇学习而言, 通过造词、构词、义素、理据以及构形分析可以 了解词语的由来和创造组合特点,经过这样的分 析过程,词义会比较清晰地显现出来,对学习者 而言,这不仅避免了死记硬背带来的枯燥感和低 效率,而且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 趣味性,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不齿、寒暄、春卷、火腿)
如何教? 词汇教学方法及技巧
第二章 词语整体释义法
第一节 词语释义的原则和词语释义方法的 分类 一、词语释义的原则 二、词语释义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整体释义法
第一节 词语释义的原则和词语释义方 法的分类
词语释义应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 行。词语的释义 方法种类很多,从不同 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类别,而这不 同的类别之间往往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性。
第二节 整体释义法
本节主要通过实例介绍整体释义法中的具体方 法,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对象,也有各自不同 的优势。
一、直接法
就是不通过任何间接迂回的途径而是直接用目 的语或其它形象的手段使学习者获知词义的方法。 根据采用的具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观法和定 义法。直观法就是用实物、图片、幻灯或肢体语 言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解释词义的方法。此法 直观、形象、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大多数名词, 尤其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可用此法,如“黑 板”、“门”、“粉笔”、“窗户”、 “书”、 “大楼”等。对于一些颜色词,我们可以通过彩 色粉笔、教室里的一些物品或者学习者服饰的颜 色来认识词义。
面对一个生词,应尽可能地利用学习者 学习过的相应的同义词进行解释,这样可 以淡化学习者的生疏感,而且成对地记忆, 会建立起新知与已知之间的关联,收到温 故知新的良好效果。 注意:“马虎”和“不认真”、“沉默” 和“不说话”、“弯曲”和“不直”、 “丑”和“不漂亮”等因为不属于语言单 位的同一层级,并非本体研究的同义词。 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常通过对一个 词加上否定形式来与另一个词建立同义关 系,以说明词语的含义。
(三)语内法和语际法
这是从解释用的语言是否超越一种语言 的角度作出的分类,具体包括:1.语际法, 指以学习者的母语或共通语为手段讲解词 语的方法,包括(1)词语的对译,即用学 习者的母语或共通语翻译目的语词语。(2) 用学习者的母语解释说明,即以学习者的 母语或共通语作为解释语。2.语内法,指用 学习者的目的语解释目的语的方法。是在 初级阶段以后惯用的方法。
(二)语言法和非语言法 这是从是否主要使用语言手段的角度作 出的分类。非语言法是借用实物、模型、 图画、动作、表情等语言外手段解释词语 的方法。具体分为:1.实物法,即用实物、 图画、模型等工具来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 2.演示法,包括幻灯、多媒体等音像的演示 和教师动作、手势、表情的演示等。 非语言手段之外的手段就是语言手段, 这是一种常规的普遍使用的手段。
如果学生已知一对反义词中的一个,那 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反义关系进行新词的说 明。构成反义关系的复合词在语素上往往 有一些特点,比如说有种是全部语素的意 义相对或相反,如“高贵”和“低贱”、 “高雅”和“低俗”;还有种情况是只有 一个语素相反或相对,另外的语素相同, 如“内行”和“外行”、“上游”和“下 游”、“软件”和“硬件”。指出这些特 点,便于学习者接受、理解和记忆。了解 生词词义的同时也知道了它的反义词,有 利于词汇量的扩大。
这样会影响他们的理解,因此教师可进行 再加工,使释语简单、明确,以便于他们 理解和消化。 比如“噎”在词典上的解释为“食物 堵住食管”,可是其中的“食管”是术语, 比较专业化,学习者不一定理解,因此可 以解释为“食物堵住嗓子”,或者更通俗 一些“吃的东西堵住嗓子”。(汉语中的 成语“因噎废食”)
二、翻译法 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或某种共通语进行 翻译或解说的方法。对一些意义比较抽象 的词语来说,如果用汉语解释,可能要费 大量口舌,占用较多时间,即便如此也未 必能解释清楚。如果运用翻译法就会比较 简单方便,快捷省事,易于初学者理解词 义。如“观点”“出版”“电子”就可以 直接以“viewpoint”“publish ” “ electronic”来对 译。对于此法的作用,一些学者给予了积 极的肯定,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此法能提 高效率。
(三)多义法
就是利用一个词多个义项之间的衍生关系进行 词义说明的教学方法。 面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个多义词的新义项,可以 联系起来一起讲解,但课文中未出现未学过的其 它义项不宜涉及,(“打”)待逐渐积累多了以 后再进行归纳。因为多义词的基本义使用频率高, 应加以强调。同时词的本义作为一个词存在的最 初意义是其它义项的基础,是各个义项的衍生之 根,抓住本义可就可以将义项之间的关系理顺, 便于理解、记忆和使用。一般义项衍生的顺序是 由具体到抽象,因此给学习者整理这些义项时也 应遵循这样的顺序,以便于把握义项的来龙去脉。 比如:深
在语文词典中也常用这种方式进行释义,如 “呆板:不灵活”,“愚蠢:不聪明”等,实践 证明,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这是从教学角 度对同义词关系的范围进行的扩大,是一种权宜 的考虑,而非本体的界定。
(二)反义法
反义词是语法意义相同而词汇意义相反的一组 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前者指意义 内容完全相互排斥,即在逻辑上存在矛盾关系的 一组词;如“死”和“活”,“静”和 “动”“男”和“女”、“白天”和“晚上”, “出席”和“缺席”等。后者指意义内容并不完 全相互排斥,在逻辑上存在反对关系,如“黑” 和“白”“漂亮”和“丑陋”、“好”和“坏”、 “大”和“小”、“上游”和“下游”等
事实上,我们经常利用词语之间的同义反 义关系对生词进行解释。有些词典的词语 释义有时就采用这种办法,如“陌生:生 疏;不熟悉”、“润泽:滋润;不干枯”, “背地:私下;不当面”、“粗疏:不细 心;马虎”,“稳重:谨慎;不浮躁”、 “迟缓:不迅速;缓慢”,还有“模糊: 不分明;不清楚”“反对:不赞成;不同 意”“动摇:不稳固;不坚定”“冷淡: ①不热闹;不兴盛②不热情;不亲热”。 (服务员对待顾客)
水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土豆
2.整体部分义法 整体部分关系词是词义系统中的一种 聚合类。如果一组词表示的是事物的整体 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样的一组词可 称为整体部分关系词,如“衣服”和“领 子”、“袖子”“前襟”、“底边”等。 又如“手”包括“拇指”、“食指”、 “中指”、“无名指”、“小指”、“手 掌”、“手背”等。
(五)注意事项 语义系联法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方面: 1.使用条件很重要,解释一个新词,用 于解释的相关词不能也是新的,也就是说, 解释新词或新义项,一定要在学习者已经 掌握相关反义词、同义词或有关义项的基 础上进行,否则不便于进行系联,因为这 等于增加了另外一个新词,无形中增加了 学习压力,甚至会使学习者产生挫败感。 (有时不好把握,如一些教材释义违反了 此法)
一些常用的动词如“跑”、“跳”、“蹲”、 “喝”等,教师可亲自做出这些动作来让学习者 获知词义。一些常用形容词也可采用此法,如 “晴”“雨”“阴”“高”“低”“大”“小” 等。 如果一些词语不便用直观法显示词义,而这 些词解释起来又不是很复杂,那么就可使用定义 法,就是用定义解释词义的方法,比如“爷爷就 是爸爸的爸爸”,“后天就是明天的明天”。使 用此法切忌直接将以母语使用者为对象的语文词 典上的解释照搬过来,因为词典中的释语可能含 有学习者不熟悉的词语或他们感到陌生的语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