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侧力结构受力

合集下载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典型的框架体系平面图
框架结构体系
平面形状复杂的框架平面图
平面形状复杂的框架平面图
框架结构体系—— 板柱结构体系
板柱节点 柱帽
特点:传力途径更简捷,可有效增加净空高度。 缺陷:节点处受到柱集中力作用,对板抗剪不利。 适用范围:仓库,停车场,层高受到限制的场合。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纵横方向的混凝土墙体组成 抗侧力体系
1)框筒结构
❖ 框筒结构:密柱 和深梁
❖ 特点:
内柱:竖向荷载 外筒:水平荷载 柱距:一般<3m 框筒梁比较高 开洞面积在60%
以下
1)框筒结构
❖ 剪力滞后效应:翼缘框架柱中轴力分布不均匀,两边大、中 间小的不均匀现象
❖ 影响因素:梁宽、荷载、弹性模量、侧板和翼缘的相对刚度 ❖ 原因:连梁的柔性产生剪力滞后现象,使角部的柱子轴向应
注明: ➢ 防震缝宽度按照不利体系考虑,按较
低高度计算 ➢ 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和
基础可不设 ➢ 设置收缩缝、沉降缝时必须按照防震
缝的要求
2024/7/6
高度重量相差较大 平面不规则
60
五、缝的设置和基础
地基的要求:承载力大、沉降小、稳定 基础的要求:稳定、刚度大而变形小 设计的要求:防止倾覆、滑移、不均匀沉降
2024/7/6
48
四、结构总体布置
抗震不利结构平面
L/B过长
不对称突出部分过长
2024/7/6
突出部分过长
49
四、结构总体布置
抗震不利结构平面
2024/7/6
50
四、结构总体布置
(二)、结构竖向布置的要求
高宽比限制:保证建筑物在水平力作用下不发生倾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 稳定性

第2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2013

第2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2013

2.1 框架结构
(3)优缺点 建筑空间可灵活布置。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刚度较小,侧向位移较大, 适用的高度受到限制。节点受力较大,为薄弱环节。 用于比较高的建筑时,需要截面较大的梁、柱构件才 能满足变形限值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大截面构件减 小了有效使用空间,用钢量增加,而且非结构的填充墙和 装饰面层要采用抵抗大变形的材料,并用柔性连接,造价 较高,否则容易损坏,修复费用高。 根据国情,我国规范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 用高度受到限制,近年几乎没有再建造高层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
2.1 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抗设计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 阳 2013
2.1 框架结构
(1)构成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有钢筋混凝 土框架和钢框架两类。 (2)分类 现浇、半装配式、装配式 (3)优缺点
高层建筑结构抗设计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 阳 2013
高层建筑结构抗设计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 阳 2013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和结构布置
☆ 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
(1) 抗倾覆
(2) 强度
(3) 刚度
高层建筑结构抗设计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 阳 2013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和结构布置
高层建筑结构抗设计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 阳 2013
2.3 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侧向力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模式(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形)
高层建筑结构抗设计 第二章 抗侧力体系与结构布置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刘 阳 2013

第二章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第二章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第二章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2.1 框架结构 由梁、柱组成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可同时 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框架结构的柱网间距可大 可小,大约为4~10m。 框架结构构件类型少,设计、计算、施工都 比较简单,是高层结构抗侧力体系最基本的组成 部分。 我国早期的高层建筑很多采用框架体系,例 如,北京的民族饭店、民航大楼、清华大学主楼 等,它们的高度都不大,在10~15层之间。
15/95
第二章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2.2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由于自重大,刚度大,使其基本周期 短、地震惯性力较大,因此,截面高度很大的剪力墙 结构并不经济。 剪力墙是平面构件,在其自身平面内有较大的承 载力和刚度,平面外的承载力和刚度小,结构设计时 一般不考虑剪力墙平面外承载力和刚度。因此,剪力 墙要双向布置,分别抵抗各自平面内的侧向力;抗震 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力求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
9/95
第二章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2.1 框架和剪力墙的侧移分析
当构件的高度与其截面尺寸相比均比较大(4倍以上), 属于杆系结构,杆件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而剪切变形及 轴向变形所占比例较小,可忽略不计。故剪力墙的变形(通 常剪力墙的高度为其截面高度的4倍以上)以弯曲变形为主。 低矮剪力墙则不是。
10/95
第二章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2.1 框架和剪力墙的侧移分析
图a所示等截面悬臂柱,在 水平均布荷载作用下,柱截面 内有弯矩和剪力。 柱的侧移包括由柱截面弯矩 引起的侧移um和柱截面剪力引 起的侧移uv。两种侧移曲线的凹 向不同,um为下凹,称弯曲形 变形(下部曲率最大、上部转 角最大);而uv为上凹,称剪切 形变形(下部转角最大、上部 图a 水平荷载作用下等截面悬臂柱 转角最小)
2.1 框架结构

楼板在结构抗侧力体系中的作用

楼板在结构抗侧力体系中的作用

楼板在结构抗侧力体系中的作用楼板主要被视为竖向受力构件,其作用是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梁、柱、墙。

由于楼板既有平面内刚度,又有平面外刚度,在水平力作用下,楼板对结构的整体刚度、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受力都有一定的影响。

1、楼板受力分析在水平力作用下,楼板平面内被视为绝对刚性,起到协调抗侧力体系层位移的作用。

单独取出楼板作为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混凝土结构楼板两侧抗侧力体系存在相对位移时,对楼板产生反方向成对剪力,使楼板产生剪切变形,楼板内出现剪力和弯矩。

从以上分析可知,楼板在地震作用下,或多或少都存在剪力。

图2为汶川地震中,某砖混结构,房屋中部预制楼板及楼板与砖砌体剪力墙间产生的裂缝。

此位置的裂缝,显然是楼板间的填缝,为楼板的最薄弱处;由于其产生了较大的变形以致开裂,可以判断在地震时该截面产生了剪力。

图3为汶川地震中,某砖混结构,房间边缘预制楼板与剪力墙(砖砌体)间产生的裂缝,这说明楼板与砌体墙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如果是现浇楼板,必然在此处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力作用于楼板。

由于砌体墙与楼板之间用砂浆连接,抗剪强度较低,产生破坏。

刚性楼板能有效协调抗侧力体系在楼屋面板处的位移,而柔性楼屋面则不能协调。

图4为汶川地震中某砖瓦结构,屋顶用木质材料达成檩条体系,与山墙联系极为薄弱,地震中未能对山墙形成约束,使得山墙成为以基础为固定支座的悬臂结构,在门框顶部形成薄弱部位,上部砌体内闪破坏。

假如屋顶与山墙能紧密连接且屋顶具备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就不会发生这种破坏。

建筑结构具有明显“层特征”,主要原因就是楼板提供了足够的面内刚度。

反之,当楼板不能提供足够面内刚度,各抗侧力体系在楼层处的平动位移就不能一致,这时应将楼板作为弹性板分析。

图1. 楼板受剪模型图2. 预制板接缝明显脱离图3. 预制板边缘与砖砌体脱离图4. 砖瓦结构山墙折断2.楼板刚度的计算假定楼板可以采用平面板元或壳元来模拟,PKPM计算软件提供了四种楼板刚度假定:刚性楼板、弹性楼板6、弹性楼板3、弹性膜。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4)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4)
➢ 受力不同于纯框架结构: ➢ 1、框架为平面结构,框筒结构体系为空间结构; ➢ 2、框架结构受力仅有平行于受力方向的框架承
担;;框筒结构体系受剪力有平行于受力方向的腹 板框架承担,倾覆力矩有平行于受力方向的腹板
和垂直于受力方向的翼缘框架承担。如纽约世界 贸易中心
可编辑ppt
42
实际应力分布
角柱处应力较 大
可编辑ppt
54
广州中信大厦
可编辑ppt
55
吉隆坡“国家石油公 司双塔大厦”
可编辑ppt
56
可编辑ppt
1
可编辑ppt
2.1 结构体系2
➢ 抗侧力结构与布置应注意:
➢ 1、高层建筑的基本抗侧力单元有框 架、剪力墙和筒体等,由它们可以组成 多种结构体系。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 筑物的使用功能、立面体型、高度、是 否需要抗震设防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选用合适的结构体系。

可编辑ppt
3
➢ 2、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宜选用框架 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 体结构,这些结构具有竖向布置规则,传 力途径简单,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如果由 于建筑功能需要,也可选用带转换层的结 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 构和多塔楼结构等复杂结构,但应进行更 详细的结构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可编辑ppt
13
可编辑ppt
14
可编辑ppt
15
清华大学主楼
可编辑ppt
16
可编辑ppt
17
可编辑ppt
2.1 结构体1系8
可编辑ppt
2.1 结构体1系9
按施工方法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 式三种。在地震区,多采用梁、柱、板全现浇或梁柱现浇、板预 制的方案;在非地震区,有时可采用梁、柱、板均预制的方案。

钢框架装配式混凝土抗侧力墙板结构受力性能

钢框架装配式混凝土抗侧力墙板结构受力性能

钢框架装配式混凝土抗侧力墙板结构受力性能作者:张吉元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在很多工程建设中都会选用钢框架装配式混凝土抗侧力墙板结构,该结构优势明显,集中了两个结构的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该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在施工应用前进行试验,主要选择了三种工况,分析其受力变化情况,从而得到在不同结构中,不同载荷下结构的稳定性,受力是否平衡和安全,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抗侧力;墙板结构;受力性能对于钢框架装配式混凝土抗侧力墙板结构而言,其优势比较明显,主要原理是将内填式混凝土墙和钢框架组成到一起,这样就集中了这两个结构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进行多道抗震设防,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在抗侧面刚度非常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已经研究出了很多种的内填式墙体,例如在我国常用的主要有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下面就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其受力情况。

1、案例1.1分析试验试件情况在试验过程中选用的试件材料为型钢,构件为一个框架柱,其材料规格为HW300×300×10×15,选用的框架梁规格为HN350×175×7×11,也是一种型钢,该试件层高达到了2.8m,整个跨度长为4.2m,对于梁和柱的节点连接,技术人员选用了栓焊刚性连接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选用了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设置了2根型钢,型号为I10,墙体的设计规格为1200mm×120mm,整个墙高达到了2180mm,这一墙体整体的配筋情况如下图所示。

1.2分析试件中使用型钢的主要力学参数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对使用型钢的主要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进行浇筑时预留100mm的立方体混凝土,同时对其进行养护,得到其平均抗压强度是31.3MPa。

抗侧力结构体系选择

抗侧力结构体系选择
2抗侧力体系分类
目前较为常用的抗侧力结构形式主要有:抗弯框架、中心支撑框架、偏心支撑框架、防屈曲 支撑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以及以上各种形式的组合等。
抗弯框架结构体系通过梁、柱节点的刚接来提供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抗侧力能力相对较 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因而适用高度受到限制。
图3为在美国已实际应用的几种典型的钢板墙抗侧力体系[2][3]。(a)为梁柱铰 接(抗剪连接) 与钢板墙组合,为单重抗侧力体系,所有水平剪力全部由钢板墙承担;(b)钢框架(抗弯连接 )与钢板墙双重抗侧力体系,钢板墙按承担100%最大水平荷载设计,但钢框架水平力设计值 不小于总水平荷载的25%,作为安全储备;(c)、(d)为耦合钢板墙抗侧力体系,由连续横梁 协同两片钢板墙的工作,图示为钢管混凝土柱、钢板墙和连续横梁组合的受力体系。其中, 钢管混凝土柱承担全部竖向力,内侧钢柱和钢板墙一起抵抗水平力作用。
1 概述
对高层建筑而言,水平荷载往往是结构体系与构件设计的控制因素。而处于抗震设防高烈度 地区的建筑,地震荷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合理的抗侧力体系的选取,不仅能确保结构满足 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刚度、强度以及延性要求,还能较好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加快 施工进程,取得良好的经济指标。因此,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抗侧力体系的选取 至关重要。
防屈曲钢板墙具有良好的抗剪承载性能和优良的滞回性能,可以大量消耗因地震作用输入建 筑的能量。但是,如果同时利用它来承担竖向荷载,将会大大削弱它的抗侧力性能。而型钢 混凝土柱(SRC)或钢管混凝土柱是良好的承重构件,如果把两者合理地结合起来,巨型柱布 置在建筑周边,主要承担重力荷载,同时有效地抵抗由水平力产生的巨大倾覆力矩,防屈曲 钢板墙与部分承担重力荷载的柱可布置在核心筒内,该部分柱同时作为防屈曲钢板墙的边缘 构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核心筒中实腹筒为主要抗侧力部分,而筒中 筒中抵抗剪力以实腹筒为主,抵抗倾覆力矩则以外 框筒为主。 肋梁楼盖 密柱深梁框筒抵抗倾覆弯矩的实质是各柱均有轴 大轴力,两列柱之间距离形成力臂,由于力臂大形 成的抵抗矩也大。 平板楼盖改为肋梁楼盖可以减小框架-核心筒剪力 滞后效应。

3.1.1钢-混凝土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
下图中1~12分别对应图3-5中1~12轴的框架柱

由图3-6可见,框架-核心筒翼缘框架的柱 子不仅轴力小,柱数量又较少,翼缘框架 承受的总轴力要比框筒小得多,轴力形成 的倾覆力矩也小得多。结构主要是由(1)、 (4)轴两片框架(腹板框架)和实腹筒协同 工作抵抗侧力,角柱作为(1)、(4)轴 两片框架的边柱而轴力较大。从(1)、 (4)轴框架本身的抗侧刚度和抗弯、抗 剪能力看,也比框筒的腹板框架小的多, 因此,框架-核心筒结构抗侧刚度小得多。
2.框架-核心筒
周边稀柱和普通框架梁无法形成框筒,在水平 荷载作用下,边柱剪力滞后效应较严重。对平 板楼盖,边柱轴力随柱距加大而减小,角柱轴 力大于中柱。因此,框架-筒体结构的翼缘框架 通过深梁传递轴力作用可以忽略。 框-筒平面形状可以随意,结构平面可以不设 置角柱。

框架-核心筒与筒中筒结构的比较
注意: 1、框剪结构中框架柱很少时,进行结构力学 计算分析时应按剪力墙结构考虑。 2、框架结构为控制侧移,在一个方向或双向 布置少量剪力墙或在抗震缝两侧设防撞墙, 墙体很少时结构力学计算分析时应按框架考 虑,如采用三维计算机软件建模,宜按框剪 模型,这样算出的墙体内力才符合实际情况。

双重抗侧力体系的内力调整: 1.“高规”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 (筒体) 结构,框架承担的层剪力至少为基底剪力的20% 或框架计算出的最大层剪力的1.5倍(取二者中的 较小值)。当框架实际剪力分配比例达不到该值 时,应当按上述规定增大框架内力同时剪力墙层 剪力不得减小。这一规定是保证中震和大震作用 下结构的安全。 2.当剪力墙承担的地震作用倾覆弯矩小于总倾覆弯 矩的50%时,框架按纯框架确定抗震等级。 3.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应提 高抗震等级,防止结构在中、大震时出现连锁倒 塌现象。 4.板柱-剪力墙中板柱形成弱框架,板柱至少应承 担20%的基底地震剪力。



1.应按双重抗侧力体系设计。 2.注意框架内力调整,合理的方法是按每层层剪力的比例调整 各层剪力。地震区调整幅度宜随设防烈度的不同而改变。例如 6、7度区0.2v,8度区0.25v。 3、非抗震或6度设防区可以按非双重抗侧力体系设计,内筒承 担100%剪力,外框架0.1~0.15v。 4、限制在高设防烈度区的建造高度。由于该体系未经实际地 震检验,框架抗扭刚度,竖向构件差异变形差等问题不易解决。 5、钢骨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框架抗剪 承载力和刚度。 6、高度较高或设防烈度较高时,核心筒可采用钢骨混凝土提 高延性。

Δi / H i θi γa = = Δ i +1 / H i +1 θi +1
(2)层抗侧刚度比(剪切刚度比)
K1 Δu1 = K 2 V2 Δu 2
V1


2.提高框支层构件的承载力,避免出现薄弱层
框支柱内力调整 落地剪力墙内力调整 加强落地墙的延性
3.7.3 转换构件
实腹转换梁:传力直接,转换层刚度相对不大。 但注意:地震作用下破坏部位一般在柱上下端。 箱形转化梁:层刚度较大,不如实腹梁抗震性 能好,高位转换不能用。 厚板转换:层刚度、质量都很大,抗震非常不 利,6度以上设防时慎用! 转换层优化设计

(3)设置伸臂方案可以有多种选择: 选择有效部位,设置一道刚度不大的伸臂 设置多道伸臂,每道伸臂本身刚度不大 每层设置刚度较大的连接内筒和外柱的框架大梁

3.4.3 伸臂的结构形式和连接
一般采用钢桁架 伸臂与内筒或外柱的刚性节点不宜一次拧紧到 位,以适应筒和柱的竖向变形差异,避免产生 次应力。

3.4.2 设置伸臂的效果和概念
设置伸臂的主要目的:增大外柱的轴力,从而 增加外框架抗倾覆力矩,增加抗侧刚度,减小 侧移。一般框架-核心筒结构加伸臂可减少位移 15%~20%;而筒中筒结构效果不明显,大约 仅有5%~10%。伸臂的作用原理与框筒密柱 深梁的作用相似。 设置伸臂的效果:一道伸臂的减小侧移的效率 最高,而多道伸臂减小侧移的总量加大,但效 率降低。

伸臂结构的设计概念: (1)在筒中筒结构中,框筒主要依靠密柱深梁使翼 缘框架各柱均匀受力,结构抗侧刚度很大,伸臂的 作用与此重复,设置伸臂的作用相对较小,反而带 来柱沿高度内力突变的不利后果,因此在筒中筒结 构中,一般不再设置伸臂。 (2)当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时,一般在非地震区 或烈度不高的地震区,由风荷载控制结构设计时, 用设置伸臂方法增加结构抗侧刚度和减小位移是较 好的方案选择。在中等地震和强震地区,则应该做 方案比较,要看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规范和规程要求, 相差多少,慎重选择伸臂的刚度和数量。如果不加 伸臂的结构层间侧移已能满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则不必设置伸臂,例如大连远洋大厦,就没有设置 伸臂。详见42页图2-17

3.7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概念和转 换层 3.7.1框支剪力墙 框支转换梁-拉弯构件 转换构件 托梁-转换梁 托梁上部一定高度剪力墙 震害揭示:凡是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而 来作特殊处理者,在大地震中均遭受严 重破坏。

3.7.2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概念

1.不允许将全部或大部分剪力墙设计成框支,必须有一 定数量上下贯通的剪力墙,这是震害总结出的经验。 加强框支层刚度,控制转换层上下层刚度比 底部-层框架时,采用剪切刚度比:
3.1.1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

框架-水平荷载-剪力型变形
通过刚性楼板协同工作 弯剪型 剪力墙-水平荷载-弯曲型变形


框架-剪力墙在协同工作中的表现可以用刚度特征值λ来评价
λ=
H
Cf EI w
λ <1 剪力墙刚度大于框架,呈现剪力墙结构特征 λ >6 剪力墙刚度远小于框架,呈现框架结构特征 1< λ <6 框剪结构

(1)伸臂利用自身抗弯刚度大的特点,在结构侧移 时,使一侧的柱拉伸,另一侧柱压缩,柱承受较大 轴力,增加外柱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2)伸臂使内筒产生反向约束弯矩,减小内筒弯 矩,同时减小整体侧移。 无论采用“平板”或“肋梁”楼盖均可增大中柱轴力, 但“肋梁楼盖”连接内筒与外柱的大梁对增加中柱 轴力效果不明显,因此,设置伸臂后可减小次梁高 度,提高建筑净空。 伸臂的不利影响:结构内力沿高度突变,不利于抗 震,对外柱尤为不利。
因为框架-核心筒是高层结构中应用较广的结构 形式,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框架-核心筒结构内力分配的特点是外框架 承受的剪力和倾覆力矩都较小。在钢筋混凝土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 小。 2)与筒中筒结构不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 扭刚度较差,因此内筒布置偏离中心的影响较 大,会使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扭转增加。框架- 核心筒结构应注意扭转问题,提高抗扭刚度和 抗扭承载力。 3)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实腹筒是主 要的抗侧力部分,承载力和延性要求都应更高, 抗震时要采取提高延性的各种构造措施。

3.4.4 环向构件
周边封闭桁架起到环箍作用 协调周围各柱的变形,减小变形差,减小稀柱 剪力滞后效应

3.4.5 腰桁架和帽桁架
腰桁架 环向封闭桁架 环向构件 帽桁架 顶部刚性桁架 伸臂 腰桁架和帽桁架主要作用是减小内筒和外 柱竖向变形差,与伸臂或环向构件并无明显区 别。

3.5 筒中筒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架-核心筒及框-筒-伸臂 结构设计概念比较

3.6 框架和框筒结构的转换层
3.6.1 上下柱在同一平面内转换 间距小的上柱转换成间距大的下层柱 特点:柱在同一平面,相对较简单,受力明确 转换层上下刚度相差不大 转换构件:实腹大梁,平面桁架

3.6.2 上下柱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转换
立面收进,柱沿竖向柱网改变 转换构件(1)斜撑式转换构件 (2)斜柱 (3)转换块:从配筋实质看是拉 压杆机构(用于柱沿立面内收)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楼板内可以布置大梁也可以 不布置大梁。但是建筑周边的柱与梁必须刚接形 成框架。 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中,要求在平面上伸臂 对称布置,一般情况下在两个方向同时设置;但 是有时也可只在一个方向设置伸臂。 伸臂一端与外柱连接,另一段与内筒连接,必须 与同方向的剪力墙对齐(布置在两个方向剪力墙 的交汇处),这样才有可能使伸臂中的钢构件或 混凝土构件的主要钢筋贯通剪力墙,以便剪力墙 承受伸臂传来的弯矩和剪力。
G2 A2 H 1 γ= × = G1 A1 H 2 G 2 A2 H2
G1 A1 H1
底部多层框架时,采用剪弯刚度比:
Δ1 H 2 H1 θ1 γe = = = Δ2 Δ 2 H1 θ2 H2
Δ1
采用空间三维整体分析软件时,可以从计算结果 中取出以下参数来分析转换层上下刚度比,这比 用规范附录中的简化方法精确可靠 (1)转角比(剪弯刚度比)抗震时控制在0.7~1.4
3.2框架-核心筒与板柱-筒体结构
前者是双重抗侧力体系,后者不是。 板柱-筒体结构设计要点: 1.限制高度 2.周边布置框架梁 3.弱框架(板带与柱形成的框架)承担20%基 底剪力,核心筒承担全部剪力 4.如有中柱,中柱仅承担竖向荷载,但必须考虑 p-Δ效应

3.3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超高层(一般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为 控制结构侧移在内筒与外柱之间设置由一层或 数层高的桁架、空腹桁架组成的刚性梁,称为 伸臂。 伸臂的作用原理:

常用双重抗侧力体系: 框架-剪力墙(筒体) 框架-核心筒 筒中筒 纯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以及板柱-剪力 墙结构均不是双重抗侧力体系。当然,实 际工程中可以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初始刚度 的功献,以及在遭遇地震初期填充墙破坏 造成结构刚度变小,地震作用会减小,从 概念上填充墙可视为框架结构第一道抗震 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