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要点解析

合集下载

疫情期间医院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工作要点

疫情期间医院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工作要点

疫情期间医院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工作要点我院血透室为了避开新型冠状病毒在透析人群中传播,主动预防是有效把握血液透析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措施。

由于透析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必需每周透析2至3次,而透析患者一般都是门诊透析,透析完回家,下次透析又来医院,流淌性较大,存在较高感染风险,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院感防控,确保透析患者安全结合相关指南,总结了以下方面加强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工作要点。

一、做好患者及陪人管理(一)削减透析陪护人员,透析患者及陪护人员每季度做一次新冠核酸检测。

(二)凡进入透析室患者及陪人必需做好体温测量和登记工作,同时询问患者呼吸系统症状;觉察异样状况准时按程序报告;对高度怀疑的患者,须先排除后方可继续透析。

(三)透析患者及陪人必需佩戴口罩,有发热患者必需佩戴外科口罩。

(四)发热患者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透析时尽量放置在每天最终班次,分时间、分区域透析,透析结束后强化终末消毒。

二、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及防护(一)全部员工从不得因非工作事宜出省、不得到省内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因自行外出带来的一切后果自负;如因自行外出而医学观看隔离的,隔离期间视为旷工;严格执行外出报备,外出返岗必需进行核酸检测(必需回到家后核酸检测,不能凭旅行途中的检测结果返岗),非必要不要外出,不要违背相关规定。

(二)每天对工作人员开展体温及呼吸系统疾病监测,觉察异样准时按程序报告。

(三)科室工作人员做好标准预防,必要时加额外预防,上下机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屏。

(四)严格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规范做好手卫生,确保手卫生效果,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五)医护人员每周做一次新冠核酸检测。

三、室内清洁消毒及隔离(一)确保透析区、透析治疗区、候诊室、医生办公室等地开窗通风,同时加大空气、物表、地面消毒频次,确保高频接触物体外表如透析机外表、门把手、饮水机、电视开关、轮椅等消毒效果。

建议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3次,物表、地面每班次前后消毒。

医院感染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防控

医院感染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防控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的
05
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监测系统
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染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自动化消毒设备
研发高效、安全的自动化消毒设备, 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消毒 效果。
预防性药物的研发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针对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研发更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 ,降低感染风险。
维护医护人员职业形象
降低医院感染率有助于维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提高其在社会上 的声誉和地位。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措
03

患者管理
患者入院评估
对每位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面的 入院评估,了解其基础疾病、免
疫状态及感染风险。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定期检测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测,以便 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医院感染在血液透析 患者中的防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概述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
性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的挑战
与解决方案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的未来
展望
01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03
病原体传播
医院环境中,病原体可通过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
感染对患者的影响
加重病情
威胁生命
感染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治疗效 果。
严重感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导致死 亡。
增加治疗难度
感染可能导致治疗复杂化,增加治疗 难度和费用。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的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要点解析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要点解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汇总和分 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医院感染 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制定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明 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立即启 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治疗、
消毒等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对感染暴发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
改和预防。
血液透析机、管道、滤器等医疗器械如未 能得到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也可能成为医 院感染的来源。
02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组织架构与规章制度
成立医院感染防控小组
建立由血透室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 防控小组,负责监督、指导、检查血透室的感染防控工作。
制定规章制度
制定并完善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 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防护用品使用制度等,确保各项防 控措施落实到位。
1
2
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未能充 分执行手卫生规范,同时部分地区血透室手卫生 设施不足,影响了依从性。
3
改进措施: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 员手卫生的意识,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纳 入工作考核中。
06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展望与建议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与意识教育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
医疗资源浪费
医院感染的发生将导致患者住院 时间延长,占用更多医疗资源, 增加医疗费用支出。
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防控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防控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有效防控措施,可以减少 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医 院声誉。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针对所有血透病人的感染控制措施:1、常规血清学检查:新病人首次血液透析前,测定肝炎标志物: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以及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

长期透析病人半年检查一次上述各项指标。

2、医务人员与病人培训与教育:每年一次感染控制培训;3、感染情况、控制效果、水质与透析液以及事故监测;4、工作人员不同时护理感染病人与易感病人;5、工作人员个人防护,随时注意手消毒;6、病室内物品不共用,未使用过物品(如注射器、药瓶、酒精棉球等)不回到清洁区域或其他病人;7、预防清洁或无菌物品污染:在制备与存放药物和清洁器材的区域不应操作或存放污染或用过的器材、血样或有害生物容器,每一病人分别分发药物,不在病室内使用用来制备与分发药物的手推车;8、病室内存放清洁器材的供应车放在离病人有足够距离的地方以防止血液污染,并不应在病人之间移动分发器材;9、病人之间应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注意消毒透析机控制面板以及经常接触的可能污染血液的外表,丢弃所有液体,清洁消毒所有容器;10、使用清洁非无菌手套,用后丢入不漏水的容器内,脱去手套应洗手消毒,每个病人间应换手套与洗手;11、及时处理血液溢出,及时清除污物与潜在的感染性废弃物放入防漏的包装内由指定单位回收;12、急性肾衰病人血透前应确定病人HBsAg情况,阳性者应在隔离室血透。

二、针对HBV的感染控制措施(除针对所有血透病人的措施外)1、免疫保护:HBV疫苗对工作人员保护作用强于对血透病人的作用。

2、HBsAg阳性病人与易感病人分开血透,包括透析室、透析机、设备器材、工作人员、室内所有物品。

3、HBsAg阳性病人应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具,不得复用。

4、发生HBsAg阳转时的处理:(1)分析所有病人检查结果以及及早发现其他病例;(2)调查潜在感染源以确定传播是否可能发生于血透单位内;(3)1—2月后于6月后分别复查HBsAg并作抗-HCV 检查确定临床结论;(4) HBsAg转阴可撤销隔离。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引言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肾脏疾病患者。

然而,由于透析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险,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及相关内容。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制定背景1. 血液透析室感染风险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透析管路等设备的使用以及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接触都可能引发感染。

2. 法律法规的要求现行的医疗法规对医院感染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医院建立并执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内容1. 透析设备的消毒与维护血液透析室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透析设备的消毒与维护。

透析器、透析管路等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设备的完好性。

2. 医务人员的培训与防护医务人员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

他们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

3. 患者的感染防护患者应接受感染防护教育,了解感染的可能途径和预防措施。

同时,提供完善的血液透析环境,包括洁净的透析室、过滤器等设施,减少感染风险。

4.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对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汇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执行1. 制度的宣传与推广医院应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进行广泛宣传与推广,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

2. 责任与考核医院应明确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3. 持续改进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制度内容和执行效果。

五、结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对于提高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防控感染风险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培训与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透析服务。

六、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部分]。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医院内高风险区域之一,血液透析室也是感染预防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保证血液透析室的安全和卫生,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是必要的。

1. 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

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有效的手卫生、安全注射等。

通过持续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 建立有效的消毒措施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建立有效的消毒措施。

血液透析设备的周围环境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同时,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提供全面的个人防护为了确保血液透析室内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提供全面的个人防护是必要的。

工作人员应当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手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患者也应被告知正确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4. 定期执行环境清洁血液透析室的环境清洁是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定期对血液透析室进行全面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等。

清洁过程中要使用消毒剂,确保细菌和病毒得到有效杀灭。

此外,对于设备的日常清洁也是必要的,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和无菌状态。

5. 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为了及时掌握血液透析室感染的情况,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是必要的。

监测可以通过定期抽样检测、采集环境标本等方式进行,以评估感染风险的程度。

同时,一旦发现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治疗措施,以避免感染扩散。

总之,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是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建立有效的消毒措施、提供全面的个人防护、定期执行环境清洁以及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室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血液透析室感染与防控

医院感染的血液透析室感染与防控

医院感染的血液透析室感染与防控血液透析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然而,在血液透析室中,医院感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

因此,有效的防控医院感染在血液透析室中尤为重要。

一、感染来源与主要途径在血液透析室中,感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自身: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2.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处理血液透析操作时,一旦操作不当或未采取足够的消毒措施,有可能成为感染的源头。

3. 患者家属:患者家属在探望患者时,如果没有正确的洗手或穿戴隔离衣物,也有可能将细菌带入血液透析室。

4. 空气、水源和器械:空气中的微生物、水源以及血液透析器械等都有可能成为感染的途径。

二、感染与防控措施针对血液透析室中的感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1. 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血液透析室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骤的规范和正确。

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规范操作过程。

2. 强化医务人员的意识与培训: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洗手、戴手套和穿隔离衣等操作要求。

医务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3.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血液透析室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的洁净。

空气净化系统也应安装和维护,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

4. 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应该隔离开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护士和患者家属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避免将细菌传播给其他人。

5. 做好血液透析器械的清洁与消毒:血液透析器械是感染的潜在来源之一,应遵循相关的清洗和消毒标准,确保器械的安全和无菌。

三、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和挑战血液透析室的感染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它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

然而,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也面临一些挑战:1. 患者高度易感: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更加严密的防控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措施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降低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背景
血透室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设备污染等原 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物体表面消毒
对血透室内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包括使用含 氯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照射等方式。
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使 用快速手消毒剂或流动水洗手等方式。
04
总结与展望
总结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成果
建立完善的感染防控体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血透室建立了健全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 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形成1
02
03
感染类型
常见的血透室医院感染包 括导管相关感染、透析器 相关感染、空气污染等。
感染原因
设备污染、操作不规范、 手卫生不到位等是导致血 透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
感染后果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 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和不良 事件。
02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等指标。
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知识的培训,包括血透室环境卫生、 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
考核方式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考 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 能。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空气消毒
定期对血透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包括紫外线消 毒、臭氧消毒等方式。

血透室院感标准

血透室院感标准

血透室院感标准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血透室作为医院中重要的治疗室之一,对于血透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血透室的院感控制,本文将详细介绍血透室院感标准。

二、血透室院感控制标准1. 空气质量控制(1)血透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空气过滤器应定期更换,确保过滤效果达标。

(3)血透室内禁止吸烟,确保空气质量无污染。

2. 消毒措施(1)血透室内的工作台、患者床位等应定期进行消毒,消毒剂应符合卫生部门规定。

(2)使用消毒剂时,应确保其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

(3)定期对血透室内的空调、洗手间等设施进行消毒。

3. 洗手卫生(1)血透室内应设有洗手池,并配备洗手液、洗手液消毒剂和干手纸等卫生用品。

(2)医护人员在进入血透室前应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洗手液消毒剂。

4. 废物处理(1)血透室内的废物应分类采集,确保医疗废物、感染性废物等的正确处理。

(2)废物采集容器应定期更换,并严格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处理。

5. 医护人员培训(1)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院感控制的重要性和相关操作规程。

(2)定期组织院感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控制意识和技能。

6. 患者隔离(1)对于患有传染病的血透患者,应进行单独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2)隔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和消毒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7. 设备维护(1)血透室内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设备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等。

8. 患者教育(1)血透室的患者应接受相关的院感控制教育,了解如何预防院感。

(2)提供患者教育手册、宣传资料等,匡助患者正确理解和执行院感控制措施。

9. 监测与评估(1)定期对血透室的院感控制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建立院感控制的指标体系,对血透室的院感控制工作进行定量评估。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区管理
1.保持环境整洁,定期对室内环境预防性消毒:室内应加强通风,每日3次,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消毒,同时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增加消毒次数;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各物体表面进行拖擦,每日2次,随时污染随时消毒。

2.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

二、加强物品管理
1.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2.进入清洁区内物品、药品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一次性无菌
医疗用品拆除大包装可进入清洁区,拆除中包装后可放入无菌柜内存放。

3.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用75%乙醇擦拭,体温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干燥备用。

4.医疗废弃物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

三、加强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加强自身防护,接触污染时按标准预防。

四、监测与监督
1.定期做空气培养,手卫生监测等卫生学监测。

2.院感管理科及科室内部质控人员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科主任及护士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做到持续改进。

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

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
演讲人
目录
01.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02. 感染控制的措施 03. 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估
保障患者安全
预防感染: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 提高医疗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感染导致 的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
维护医院声誉: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医院声誉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治疗 费用和住院时间

A
降低医疗纠纷:减少医疗 事故和赔偿费用
C
B
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治疗 延误和资源浪费
D
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 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忠诚度
维护医院声誉
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 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良好的感染控制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感染控制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降低医 疗纠纷和诉讼的风险。
使用专用的清 洁剂和消毒剂, 按照规定比例 进行配制
清洁过程中, 注意避免交叉 污染,确保设 备清洁彻底
定期检查设备 的清洁和消毒 效果,确保符 合标准要求
工作人员防护
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 防护用品。
定期进行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洗 手。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如有接 触,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感染控制可以提升医院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患者和优秀人才。
环境消毒
定期对血透室进行清洁 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使用高效消毒剂对环境 进行喷洒消毒
对血透室设备进行定期 消毒和维护
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
定期对血透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培训, 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设备清洁
定期对设备进 行清洁和消毒, 确保无菌环境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yùfáng)与控制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gǎnrǎn)的预防与控制血液(xuèyè)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ɡāo wēi)科室,因此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采取科学管理手段,有效预防血透病人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血透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必须成立独立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职责,各项工作责任(zérèn)到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同时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如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复用透析器管理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等,制定的制度切实可行,不能流于形式,从而到达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开展培训、强化意识。

加强对血透人员的院感知识陪训,不断强化他们的院感意识。

同时从事复用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掌握有关透析根本原理以及操作标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杜绝复用不良事件发生。

〔3〕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严格区域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清楚确。

设有独立、清洁、枯燥、通风的一次性透析器等物品存放区,设置独立复用间和贮存间,从而使已处理与待处理的血液透析器严格分开,并确保透析器的贮存质量。

〔4〕加强消毒,确保环境质量。

血透病房配备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并定时通风。

室内物体外表及地面湿式清洁,必要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遇血液、体液污染时使用2022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擦拭。

〔5〕对透析机定期消毒,严密监测。

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每月对透析液、复用用水等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季度对透析用水进行内毒素监测。

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口、反渗水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及时查找原因,杜绝隐患。

〔6〕加强对血透病人的管理,并完善登记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工作人员1、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区应穿工作服,戴帽、更换鞋,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

在接触病人时按标准预防进行。

2、每次透析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对透析单元所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必须对机器进行内外消毒。

3、治疗室、透析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做好记录。

4、所有血透管路均一次性使用,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重新预充。

5、废弃的消耗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处理。

6、工作人员应每年组织体格检查,检测经血源感染的各项指标。

注射预防疫苗。

二、手卫生1、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2、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时,应戴手套,离开时应脱手套、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进行深静脉插管、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伤口、管路、消毒透析机等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物品后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4、接触不同患者时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并更换手套。

5、处理医疗污物、废物时要带手套,操作后要洗手。

三、环境1、血液净化室划分清洁区、污染区。

2、工作人员、病人应从专门通道进入,更换工作服、鞋方可进入血透室,工作鞋不得外穿。

3、保持环境整洁,每天拖地两次,每班擦拭物品表面,明显污染时立即清扫,每个区域区分使用抹布及拖把,治疗室、透析室每日消毒一次,每次透析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对透析单元进行擦拭消毒。

4、每周做大扫除一次,清洁死角,严防四害。

5、每季度做空气培养一次,要求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6、每月做透析液监测,要求细菌菌落数≤200cfu/ml;每月做反渗水监测1次,要求细菌菌落数≤1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一次,要求内毒素<2EU/ml,采样部位均为反渗水输水管路末端。

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

四、传染病病人1、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对第一次透析的新入院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长期在我院透析的患者至少每6个月检查传染病标志物一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血透相关医院内感染1.血液通路感染:占血透感染人数的30-70%,多由无菌操作不严而引起,病原菌多来自患者皮肤上的长居菌。

2.尿路感染:常见菌为金葡、大肠、铜绿假单胞菌、沙雷、克雷伯等。

3.肺部感染。

4.病毒感染:HBV、HCV、EB病毒、HIV等。

5.血透相关致热原反应:透析用水细菌总数超标,导致病人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

6.血透系统的污染:水处理系统失灵,导致水细菌数超标;水和透析液供给系统污染,可导致管道生物膜生存,细菌数超标;或A液、B液配置时间过长,本来A、B液就有细菌,时间长了也会引起细菌数超标;透析器及血路管污染;透析机污染:每天用后未消毒。

7.血透时的并发症:①近期:硬水综合症:水中钙、镁超标,引起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和高或低血压;急性溶血:水中氯胺和铜离子超标,引起血红蛋白变性和肝脏损害;致热原反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总数超标。

②远期:贫血:水中硝酸盐、硫酸盐超标,提示有细菌污染,导致溶血性贫血;透析性骨病:水中氟化物过量,引起骨软化、骨质疏松;透析性脑病和肾性骨病:水中铅超标。

(二)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措施1.布局及卫生要求:严格划分限制区(清洁区)、半限制区(半污染区)、非限制区(污染区)。

限制区:在本室的最里面,建筑要求为水磨石地面,具有良好的防污排水、通风及洗手装置;器械用物为高压或一次性用品;环境卫生、物表、空气、仪器表面等每天清洁消毒,每月进行监测1次。

半限制区:为办公室、更衣室、透析室、储藏室和内走廊等,应设清洁池、洗手设备,有污染随时消毒。

非限制区:在室内最外侧,主要有卫生间和污物处理场所,每天必须湿式清洁消毒2次,有血液污染随时消毒。

2.工作人员要求:定期体检:每年或两年1次,并接种疫苗;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带手套:根据标准预防原则进行隔离;防止锐器刺伤:锐器应置锐器盒内焚烧;加强个人防护:如穿隔离衣、围裙、口罩、眼罩等。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要点风险评估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要点风险评估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要点风险评估血透室是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减弱,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因此,血透室医院需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的要点和风险评估:1.规范操作:血透室医务人员要遵循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包括洗手、穿戴护士手套、佩戴面罩等,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环境清洁:血透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设备和工具。

使用规范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准。

3.感染控制策略: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策略,包括采用过滤器对水源进行净化,确保洗涤水质量达标;定期检测水和气的质量,以确保无菌状态。

4.医务人员培训:对血透室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5.患者隔离管理:对于有传染病风险的患者,如乙肝、丙肝等,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6.抗生素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7.定期巡检: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无细菌污染。

8.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和家属进行感染防控的健康教育,包括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的正确姿势,避免潜在的病原体传播。

进行风险评估是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以下是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评估要点:1.评估工具: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如“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等,以系统评估血透室感染的风险因素。

2.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分为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患者因素和人员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估,包括设备的清洁与消毒、患者的感染状况、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等。

3.风险级别评定: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级别评定,以确定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优化环境清洁消毒流程、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

医院感染监管要点之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管要点

医院感染监管要点之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管要点
2.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应戴口罩,进人治疗区后应遵守咳嗽礼仪。
3.处理所有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时,应采取标准预防。根据其传播途径(接触、飞沫或空气),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4.需要接触或飞沫隔离的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集中隔离,在其他患者完成血液透析治疗后,才能接受透析治疗。
5.需要空气隔离的传染病患者可在负压病房或单间接受透析治疗
血管通路维护
1.应尽量缩短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并尽早拔除。
2.当患者使用透析导管进行透析时,应在每次血液透析时检查导管出口位置和导管接头,判断是否发生感染。
3.对导管进行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4.当动静脉通路用于透析时,在穿刺前应使用抗菌肥皂和水清洗血管通路部位。
5.血管穿刺时,操作人员应遵循无菌技术
5.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
6.无菌技术操作。
7.治疗准备室:
(1)一次性物品外包装不能进入。
安全注射
(2)进入治疗准备间应衣帽整洁、戴口罩。
(3)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2小时,并按时记录。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并位置固定,无过期失效物品。
(5)基数药品数量固定、摆放有序、标签明显,无过期失效药品
安全注射
1.应在与患者治疗区分开的房间或区域内准备注射,并在检查患者身份后实施注射。
2.在治疗准备室配制多剂量注射药液(如肝素)时,每个患者应使用一个单独的注射器抽取每一种剂量,不应将多剂量注射瓶带至患者治疗区。
3.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4.启封抽吸的溶媒放置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一次性耗材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一次性使用耗材不得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医用耗材,应严格按照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复查
• 2析01的6年432例月患1者7-1中9日,又陕陆西续省发专20现家16组9例年确。5诊截月丙至事肝2月感件2染5日病,例镇26安例县,医疑院似血病液例透5 人,待复检5江例苏,待东排台查血7例液透析患者丙肝爆发事件
2010年前媒体报道血透丙肝感染事件
血透室感染发生率高
1.7% 1.7%
8%
4.8%
3.8%
10.1%
感染相关死亡原因24.9%
吕文律,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1; 20(3):227
血透患者感染死亡患者年龄分布 (1998-2008)
感染是老年透析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
汤颖,钟一红,丁小强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1; 27(6):409
透 析
“人工肾”,

“洗肾”,
“肾透析”
透析液侧
血液侧
定义: 应用弥散、对流原
理,籍半透膜清除毒 素、水分,补充有效成 分的血液净化治疗方 法。
毒素清除
小分子毒素 中大分子毒素 蛋白结合毒素 水分清除
血液透析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技术
2016年年初事件
• 2015年3月27日患者郝××发现抗-HCV阳性,10月26日开始在该院导
亚太地区透析患者中HCV抗体阳性率
DW, Johnson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D0W09,) J2o4:h1n5s9o8–n1e60t3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1598–1
透析患者HCV感染率
美国
欧洲
应加强血透室感染控制与管理
血液透析感控的政策法规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0〕32号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10〕35号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卫医管发〔2010〕15号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卫生部 2010年7月13日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结果转阴患者血液透析管理方案》
血透感染死亡患者感染部位分布
肺部感染 血行感染 (不包括CABSI)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胆道及消化道感染 皮肤及淋巴感染
1998-2008年 77.59% 10.34%
5.17% —
2010-2014年 62.07% 10.34%
6.89% 10.34% 10.34%
吕文律,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1; 20(3):227
世界各国血液透析患者HBsAg阳性率
✓ 美国
0.9%
✓ 日本
1.6%
✓ 巴西
10%
✓ 我国香港
10%
✓ 沙特
11.8%
✓ 中国(部分调查)27.1%~55.6%
✓ 远高于国外
亚太地区HBsAg阳性透析患者的患病率
DW, Johnson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D0W09,) J2o4:h1n5s9o8–n1e60t3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1598–1
入血液透陕析西治镇疗安县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丙肝爆发事件
• 2015年11月15日长期透析患者宋××输血前检查中发现抗-HCV阳性
,但透析室医生不知晓 2017年年初事件
• 2016年1月9日,镇安县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常规病毒学检查时发现患者
宋××和陈××青抗岛-H血CV液阳透性,析但患医者院开乙会肝研爆究发决定事,件一个月后对所
2017年90底30 上919海6 从业9681护士 1226名8503800075648087
护机比:0.45(国家规定0.4)
6000
4000
同期血液透析机平均治疗患者数量变化
2000
5.05 → 4.20
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上海市透析登记报告(2007-2017)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4, 10: 2335 Renal Failure, 2009,31:610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1998-2008)
总病例N=237
60 22.8%
50
40
16.9%
16.5%
病 30 例 20 数 10
0
1.3% 0.8%
11.6%
血透室医院感染防控要点解析
邹建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 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 上海市肾脏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肾病与透析研究所 上海市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重点实验室
内提纲容
血液透析概述及透析室感染现状 透析室感染危险因素 透析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措施 感染防控存在问题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通俗名 称:
血透室内感染易发相关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 ➢ 存在体液免疫及细
胞免疫缺陷 ➢ 营养不良 ➢ 使用血制品 ➢ 血管通路 ➢ 频繁的血液暴露 等
建筑布局因素 ➢ 各功能室(区)混用
或交叉
➢ 三区划分不合理
➢ 诊疗面积不足(透析 单元、床间距) 等
血透室内感染易发相关危险因素
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 无标准操作流程和工
(国卫办医函[2018]1000号)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
37号
血液透析易发感染因素——操作繁多
血管通路建立 体外循环建立 引血、回血 药物注射
肝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铁剂等
……
血液透析易发感染因素 ——设备使用过高、护士工作量大
上海同期地上区海地血区液透透析机析器患数量者数量变化(2009-2017)
12000
1499→2682 (台)
10419
10816
11267
10000
澳洲 南美洲 日本 港台地区 中国
普通人群 1.8% 0.6-1.9% 2.8%
1.5% 1.5-2.3% 1-1.9% 1.03%
透析人群 14.4% 2-30% ——
—— 19.9% 27-34% 41.1%
血透患者是肝炎感染高危人群
Liver International, 2011,31,Suppl 2:61 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2007,11: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