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2篇
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理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诗经》中的两首诗歌之间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中的两首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理解。
2. 《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文本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诗经》中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学生自主分析《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经》中的两首诗歌之间的异同。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
(2)教师重点讲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经》中的两首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学生写一篇关于《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两首诗中的生字、生词,读懂两首诗的意思。
2.情感目标:感受《关雎》、《蒹葭》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体会描写青年男女恋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3.技能目标:学习《关雎》、《蒹葭》运用的艺术手法,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明确两首诗中所蕴涵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手法展示的景物描绘的画面对两首诗歌情感的烘托作用。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授法:通过教师对诗歌背景、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想象联想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中的景物、情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
2.彩色粉笔:用于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3.电子琴或笛子等乐器:通过配乐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关雎》、《蒹葭》的配乐朗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
2.提问:这两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简介《诗经》及两首诗歌的背景、内容,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二、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诵音频文件,学生跟读。
4.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歌内容,探究重点词句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首诗的大意。
2.分小组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解答,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伊人”、“溯洄从之”等。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两首》教案范文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两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诗经两首》。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进行适当的翻译。
(3)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诗经两首》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翻译。
3. 《诗经》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翻译。
2. 《诗经》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诗经两首》,熟悉课文内容。
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课文《诗经两首》。
(2)学生深入研究《诗经》的其他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分享心得等。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jiū窈窕淑女yaǒtiaǒ君子好逑ho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讨论法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两首》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文学地位等。
(3)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歌。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优美诗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略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的独特见解,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代汉语词汇、句式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经》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诗经》有哪些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节奏、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课堂拓展:(1)对比《诗经》与其他时期诗歌的差异,体会《诗经》的独特魅力。
(2)邀请有兴趣的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诗经》诗句,讲述诗句背后的故事。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达到背诵要求。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深度,以及对《诗经》的喜爱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诗经》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一)【教学设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见于以上两首诗教多的共同性,本节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诵中去把握诗歌的优美的意境和古人的质朴、健康的爱情观;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两首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从中得到相应的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 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⑵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⑶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⑴ 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⑵ 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 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⑵ 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我们提倡戒烟不是为了省几个钱,也不是花不起钱,更不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1、掌握《诗经》中的赋笔兴的艺术手法;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总之,在本人的教学中每篇例文我都会去研究此文在此的作用与用途,以及作者的意愿,其实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去认真研究语文,总会发现自己该教给学生什么,教会学生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又该去完善些什么……【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经》的背景和地位。
(2)引导学生了解两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诗歌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 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诗经》两首诗歌的相关内容。
2. 参考书目:相关诗歌解读、分析的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赏析文章等。
4. 教学工具:PPT、音频、视频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修辞手法等。
九年级下册课文《诗经两首》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理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掌握《诗经》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诗经》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诗经》的分析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经》中的两首诗歌。
(2)理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掌握《诗经》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经》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诗经》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关雎》和《蒹葭》的篇目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难点,解决自己的疑惑。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4. 研究性学习:(1)让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探究两首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 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难点,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公开课教案(案例)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案例)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简介《诗经》的起源和特点。
2. 介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2. 教师讲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 展示《诗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经》中的两首优秀诗歌。
第二章:诗歌解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经》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分析《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内容】1. 解析《关雎》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关雎》并解释诗歌的大意。
2. 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诗歌。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雎鸠”、“洲渚”等。
4. 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解析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经》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分析《诗经》中的押韵和节奏。
【教学内容】1. 解析《式微》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式微》中的押韵和节奏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式微》并解释诗歌的大意。
2. 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诗歌。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如“微乎其微”、“式微式微”等。
4. 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解析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经》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分析《诗经》中的象征和隐喻。
【教学内容】1. 解析《草虫》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草虫》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草虫》并解释诗歌的大意。
2. 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诗歌。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如“草虫鸣矣”、“我心伤悲”等。
4. 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经·两首》教案2
《诗经》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教学设计(4篇)-精选文档
人教版九下:《〈诗经〉两首》教学设计(4篇)《〈诗经〉两首》教学设计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第四中学鞠建国【教学目的】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
《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
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
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
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4、主题归纳:《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三、学习《蒹葭》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⑴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关雎一、导入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 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Ppt2 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1 Ppt3 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
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Ppt4 2、Ppt5 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
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
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 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
】(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
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
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五篇】.篇一:关雎篇二:关雎篇三:关雎篇四:蒹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朦胧美和情感美。
⑵、借助本诗,初步了解《诗经》的特点。
⑶、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2、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三、教学过程:一、渲染情境,导入课文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发生了一个凄美的故事。
一位男子面对伊人唱出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
你听?? 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1、师深情朗读第一节。
2、自由、放声朗读。
再请三位同学每人朗读一节。
3、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一样的地方,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生:三节诗歌结构都非常相似。
师:是的,这是诗经的一大特点,称为重章叠句。
大家来齐读一下,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魅力。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
下面我们来细读诗歌,走进这首诗,走进这副画,你依稀看到 ? 片段一:生:有位恋人在芦苇丛中对情人深情的吟唱。
师追问:这是什么样的一片芦苇丛。
生:茂盛的。
师再追问;是诗中哪个词告诉你这么多的?生:诗中的“苍苍”。
生读,出示:A 、蒹葭苍苍 B 、蒹葭苍——苍——再读。
为什么要这么读呢?苍什么意思?怎么读?生多次试读。
师:这是一副苍茫的凄美的画面。
如果改为蒹葭苍盛,你觉得怎么样? 生读,回答:这样就没有韵味了。
师:说的很好,有韵味。
像苍苍这样重复的词我们称之为叠字。
蒹葭这样声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双声叠字。
类似的还有:学生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24《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谁能够来谈一谈?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品情况。
(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文章所选的两篇分别属于“风”中《周南》、《秦风》。
《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大序》中称“诗六义”)(2)“诗六义”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 和“小雅”,共105篇.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 “鲁颂” 和“商颂”,共40篇.赋: 即陈述铺叙.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3)简介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彼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在的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譬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三、学习《关雎》 1.《关雎》简介《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2篇The teaching plan of two book of songs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2、篇章2: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篇章1: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教学设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见于以上两首诗教多的共同性,本节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诵中去把握诗歌的优美的意境和古人的质朴、健康的爱情观;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两首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从中得到相应的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 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⑵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⑶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⑴ 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⑵ 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 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⑵ 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经》中的赋笔兴的艺术手法;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知识归纳与拓展1、学生自主归纳有关知识。
2、教师明确、总结。
(多媒体显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导入语:好诗如美酒,似香茶,在于品!品诗在于读,在于听!下面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诵这两首诗。
3、诵读《诗经》两首,初步认知文本。
(多媒体显示诗的内容)《诗经》两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⑴ 学生自由阅读诗歌,了解诗的内容。
⑵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诗的节奏与语调的舒缓。
⑶ 问题导读:请说一说编者把这两首诗设计在一篇课文中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由回答:老师明确:主题内容相同,艺术手法相似。
多媒体显示:相同点:1、主题内容相同──都是反映古代青年男女爱情的诗作;都是一方向另一方表达爱慕之情,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内容。
2、诗的结构形式相似──都是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
3、艺术手法相同──都使用了“诗经六义”中比兴手法。
⑷ 齐读文章,欣赏诗的意境美。
导入语: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诗与画诗难以割舍的,请同学们听读诗歌感受一下诗中有画的特点。
4、再读诗歌,整体感受文本:⑴ 听读诗歌,谈一谈,两首诗给我们带来的那些画面?多媒体显示:《关雎》:(画面)相遇→→相思→→相悦《蒹葭》:(场景)蒹葭丛中觅伊人⑵ 齐读诗歌,再度走进文本: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具体诗句,来讲解画面。
多媒体显示:《关雎》:求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君子→→→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蒹葭》:主人公→→→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泗导入语:上面我们大家一直在寻找两首诗的共同点,我想由于我们的个性差别,同学们对这两首诗一定都自己的情感倾向,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一首,仔细的朗诵一下,并谈一谈你喜爱它的理由。
5、个性阅读,研知文本:⑴ 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交流。
(老师给予一定引导和评价)⑵ 老师明确、总结。
多媒体显示:《关雎》重在叙事,故事线索明确;画面形象可见内容明朗清晰。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较为典型的重章叠唱的手法具有感染力与音乐美。
在艺术手法方面,《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为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营构出一个韵味十足的艺术世界。
导入语:通过了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到《诗经》所含有的独特的魅力,那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流连忘返,那真挚的情感,更让我们神往不已。
是呀,我们生长在情的海洋之中,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让我们怎能不为之高声赞叹呢!6、情感的拓展与渗透:⑴ 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诗歌或相关的歌曲,来赞美我们所拥有的亲情、友情,乃至我们以后所憧憬的爱情。
⑵ 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谈友情,一组:谈亲情,一组谈爱情,分组交流与合作,归纳出相应的诗词与歌曲,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
(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7、小结: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
是呀!诗让我们博学多才,诗让我们潇洒多情,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吟诵《关雎》和《蒹葭》,再次领悟一下“思无邪”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关雎》:求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君子→→→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蒹葭》:主人公→→→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泗【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的这种比较阅读的教法,形式比较活泼新颖,因此同学们的兴趣极为浓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基本上采用了:由读到比到品到赞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赏析文本,进而去研知和拓展文本。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并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渗透。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是教为灵活新颖的,教学流程是顺畅和谐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艺术手法讲的不透彻等,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
篇章2:人教版初三下册《诗经两首》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2、想象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在加工,培养一定的能力。
3、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重点】想象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在加工,培养一定的能力。
【难点】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新课】一、导入从唐诗宋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辉煌地位说起,导入对古体诗、近体诗及词的介绍,介入教学。
二、整体把握1、关雎: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
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2、蒹葭:《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懑了晶莹洁白霜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
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
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
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三、问题研究1、《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提示:要从艺术表达着眼,却又不能不兼顾内容,因为手法的运用本就是表情达意的;其次,要抓住“兴”这一表达手法展开比较,对《诗经》中诗的分析,往往不能忽视这一点。
甲生: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关雎》一诗着重在“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线索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幻想得到她。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
乙生: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
丙生:从艺术手法上看,《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全,用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课堂练习】背诵这两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总结】1、《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诗。
全诗通过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地追求的描绘,特别是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的直言表白,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满婚姻的美好期望。
2、《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全诗以蒹葭起兴,以白露为衬,通过“伊人”生活环境的描绘,抒发了对意中人的倾慕、追求及怅惘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表白爱情愿望倾心所思:窈窕淑女强烈心愿:君子好逑反复咏叹关雎寤寐思念之苦追慕之心:寤寐求之深切思慕相思之苦:辗转反侧美好愿望幻想愿望实现相会情形:琴瑟友之结婚场面:钟鼓乐之怀念:蒹葭苍苍伊人在水一方重章叠句蒹葭相思:蒹葭萋萋伊人在水中坻反复咏叹幻觉:蒹葭采采伊人在水中追求爱情--------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