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一)《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
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XX省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导致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
具体体现:(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XX(XX省省)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然需要。
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学习感到有序⽽轻松。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初三下册化学教案⼈教版》,供⼤家查阅。
【篇⼀】初三下册化学教案⼈教版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种溶液组成的表⽰⽅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法 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实验⽤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新课导⼊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喜欢。
师:那你们到⽔⾥后,是漂浮在⽔⾯上,还是沉在⽔下呀? (⽣纷纷议论,有的说沉⼊⽔⾥,有的说漂在⽔⾯上,但⼤多数⼈认为会沉到⽔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两幅图⽚:(死海图⽚) 师:这是死海⾥的景象,你能解释⼀下,为什么⼈可以漂浮在⽔⾯上吗? ⽣:盐份多,浓度⼤。
师:说得好!下⾯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常⽣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的浓度⼤⼩?如何区别两杯⾷盐⽔的浓度⼤⼩? ⽣:通过品尝它们的甜味和咸味⼤⼩鉴别,更甜或更咸的为浓度⼤的糖⽔或盐⽔,反之浓度⼩。
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
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呢? [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10mL⽔,然后分别加⼊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教学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教学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教学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展示溶解度曲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解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课时一:化学的定义与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应用相结合。
4. 小结与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题,巩固和复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的作文。
课时二:纯物质和混合物- 课时目标: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分辨不同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教学重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并要求学生写一份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鉴别报告。
课时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鉴别。
-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实验鉴别物质。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物质分类和性质的观察报告。
...*教案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1一、学情分析:这一级九年级学生基础很差,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很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1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3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和酸的反应3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5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7第1课时金属的冶炼和与之相关的计算7第2课时钢铁锈蚀与金属资源的利用保护9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1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13课题2溶解度15第1课时饱和溶液15第2课时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7课题3溶液的浓度19第1课时溶质质量分数19第2课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1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2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25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27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27第2课时常见酸及酸的性质29第3课时常见碱及碱的性质31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33第1课时中和反应33第2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35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37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39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学案41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43第1课时氯化钠43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45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盐的通性47课题2化学肥料4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学案5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53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55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57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59附录:初中化学知识归纳61课题1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习重点】认识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学习难点】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用PPT展示、描述教科书P2图8-1、图8—2。
设疑: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绪言(1)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2)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第一单元酸和碱(1)学习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3. 第三课时:第二单元盐(1)学习盐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了解盐的重要应用和生活中的实例。
4. 第四课时:第三单元金属(1)学习金属的性质、分类和特点。
(2)掌握金属的冶炼、应用和保护。
5. 第五课时:第四单元有机化合物(1)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视频等。
六、第五单元有机化合物(续)6. 课时安排:2课时(1)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演示法:展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1. 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教学难点:1.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演示法:展示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对比法:比较原子和分子的异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展示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比较原子和分子的异同,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学生能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第三章:离子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的定义和产生。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2)掌握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言1. 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1. 水的净化和节约2.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第三章:碳及其化合物1. 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2.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第四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 化合反应2. 分解反应3. 置换反应4. 复分解反应第五章: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的通性2.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2)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
(2)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化学知识。
(2)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实地操作。
(3)发放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
(2)作业完成情况:作业质量、及时性等。
(3)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课程目录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社会和生活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与氧气、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不同的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通过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本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讲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共80多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共80多页).txt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要把"神舟"5号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结论】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铜
★置换反应(观察反应的特点)
①.概念:+ _________________ T+ ____________
②.通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回忆】: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金属的活动性>
【探究二】比较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学生实验)
通过金属与能否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Al > Cu > Ag __________ 。
(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投影】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首尾呼应】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分真假黄金?
【课堂练习】略
五、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 与氧气反应一
2. 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Mg + 2HCI == MgCl 2 + H 2 T 厂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Zn + H 2SO4 == ZnSO 4 + H 2 f
3. 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Al + 3CuSO 4 == 3Cu + Al 2(SO4)3
Cu + 2AgNO 3 == 2Ag + Cu(NO 3)2
二、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 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