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守正真语文——以人教版六上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教案 人教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教案 人教版

小学语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教案(人教版)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3、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山中访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了解学情。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教师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用心赏读。

师:作者是那么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朋友。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结构。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蜡烛的制作和用途,了解小时候的生活情景;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蜡烛的制作和用途;2. 了解小时候的生活情景;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建议携带一些蜡烛或蜡烛的图片;3. 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蜡烛或蜡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 询问学生蜡烛的用途和制作方法;3. 引导学生思考小时候是如何度过夜晚的。

活动二:课文导读1. 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2.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活动三:课文学习1. 学习词语:果断、霜打、燃烧、幽默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2. 学习语法知识:学习和运用使用并列连词,如“不但……而且……”;3.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活动四:阅读与理解1. 分组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2.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五:写作训练1.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小时候度过夜晚的情景,写一篇小短文;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点评和改写。

活动六:课堂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的表现;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设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活动二的课文导读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活动四的阅读与理解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示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五的写作训练中,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自己小时候度过夜晚的情景,培养了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共12页word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共12页word资料

走进大自然感受美——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请老师们打开课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请老师们快速浏览本组的导读内容,从导读中我们不难看出,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本组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安排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其中《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山雨》、《索溪峪的“野”》是略读课文。

这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另外,“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也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了解了本组课文的内容,我们再来看一下本组的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4.强化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从教学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强化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几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类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尝试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一、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观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解读本册教材,进而明确单元要落实的教学日标,也要回看前面的教材,了解学力发展轨迹,在新旧教材的衔接中也可随堂补学相关的内容或方法。

在立足单元的同时,还要发现单篇文章的独有价值。

因为新教材的编写是以“双线结构”编排的,既兼顾传统的人文主题,也落实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研究策略和研究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在选文更加突出经典性、适宜教学、文质兼美、时代性的基础上,有些文章未必契合单元主题,这时就要发现文章的独有价值,进行恰当的教学。

在单元备课时要有整体观,意味着不能备一课教一课。

备课应从单元导语页开始,直至日积月累结束,有时还要看单元之间是否存在融合的可能。

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之后,可以灵活组合课文教学,不一定按课文顺序教学。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词三首》时,就可以先教学《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解决习题中关于“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的问题。

备课时看到语文同地的“交流平台”部分时,还要注意它对前面课文的学法提示,在前面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去落实,而不是在学完课文后交流时补充。

第二,用好助学体系,明确单位要落实的语言要素。

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略读课文的研究提示、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的批注、小贴士和泡泡等都属于助学系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确定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

六年级卜册第一单元是一个普通的阅渎教学单元,它的导语页上半部分即是对单元人文主题的揭示——“背卜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由此可知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山川湖海”来组文的;导语页的下半部分指明要落实的语文要素,第一条通常是要落实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能从所渎的内容想开去”,第二条通常是对习作或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一、教案背景: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看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四、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美丽的风光吗?2、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视频。

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美丽风光,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再次走进草原、走入文本,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辽阔”美、“寂静”美。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教学方案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p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妙风光,追随作者文字描绘,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2.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目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3.学习比照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草原………………………………………………………………2课时2丁香结……………………………………………………………2课时3古诗词三首………………………………………………………2课时4花之歌……………………………………………………………1课时习作:变形记…………………………………………………………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1.草原教学目的: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语文教师。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说教材的流程大体分为四部分。

一、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特点和框架结构二、分析单元特点和确立依据三、说单元重点难点四、说预设方案一、概述教材主要特点和框架结构本单元教材2篇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

在这组课文前编有“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阅读提示,在本组课文后编排一个词语盘点和口语交际,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培养独立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

另外,在本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回顾拓展。

二、分析确立依据和单元特点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内容丰富,有描绘祖四、预设方案:单元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单元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唱和、蕴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美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5.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6.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读中感悟、同桌交流、组内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在体现单元重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方面,《山中访友》一课要使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的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山雨》一课要引导学生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每课教学反思一单元单元内容分析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

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组19 个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意味深长”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字词)2、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

(积累)4、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获得的独特感受,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

(阅读、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悟到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02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202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202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1一、教学目标:1.学认生字,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基础知识:寨山寨营寨安营扎寨擂擂鼓擂台打擂懊懊恼懊悔懊丧羡羡慕艳羡临渊羡鱼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草船借箭》节选自中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用词准确恰当。

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可以分为“借箭”和“借箭后”两部分来理解。

2.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凝练、准确。

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

3.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感受到题目中的“奇”。

4.教学突破点:品读感悟,围绕“奇”字读文体会,了解孔明的智慧与某略。

教法设计: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1.可以播放连续剧1.《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印象,可以从作者、主要人物、其中精彩的片段及其具体的情节来谈。

2.介绍并诵读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和内容。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三、指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文。

2.引导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一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一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我还将会引导学生关注童话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勇敢、善良、正义等。通过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使学生认识到童话故事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在讲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童话故事的电影片段、插图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童话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教授童话故事的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人性化和教育专业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这些亮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和结构,还能够培养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学习童话故事的特点时,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分析一个童话故事的角色、情节等。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分享意见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童话故事的特点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例如,让学生思考:“我在学习童话故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我通过学习童话故事,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等问题。
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固本守正真语文——以人教版六上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固本守正真语文——以人教版六上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固本守正真语文——以人教版六上第一单元教学为例2011年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新的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01年实验稿描述内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两者相对比对语文的课程描述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改动,把2001年实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晰化了。

2011年新课标明确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就时刻体现着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在突出语用的前提下,自然体现人文性。

反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情境“感天动地”、师生交流“刻意拔高”、自主学习“脱离语用”……透过课堂种种“生动”的演绎。

我们认真审视、发现如今的语文课堂大多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语文的“神”,似乎大千世界都可以让语文课堂来承载,唯独丢下了语文课的核心目标——语言应用!在语文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坚持让语文课堂教学“固本守正”、体现语文真本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应立足于“语言应用”选取恰当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的核心所在。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

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在单元导读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突出“语言应用”,力求做到用教材来教语文。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材分析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

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教学重、难点: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四、课时安排:山中访友2课时山雨1课时草虫的村落2课时索溪峪的野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回顾·拓展一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本守正真语文——以人教版六上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19-01-04T11:38:26.63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作者:刘鑫
[导读]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524000
2011年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新的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01年实验稿描述内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两者相对比对语文的课程描述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改动,把2001年实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晰化了。

2011年新课标明确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就时刻体现着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在突出语用的前提下,自然体现人文性。

反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情境“感天动地”、师生交流“刻意拔高”、自主学习“脱离语用”……透过课堂种种“生动”的演绎。

我们认真审视、发现如今的语文课堂大多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语文的“神”,似乎大千世界都可以让语文课堂来承载,唯独丢下了语文课的核心目标——语言应用!在语文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坚持让语文课堂教学“固本守正”、体现语文真本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应立足于“语言应用”
选取恰当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的核心所在。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

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在单元导读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突出“语言应用”,力求做到用教材来教语文。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更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除了主题相同外,本组课文在语言和文章结构上有两个共同点:
1.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因此,“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2.关注本组文章的文章结构:《山中访友》随着作者的脚步的移动拜访山中的“朋友”。

《山雨》一文随着时间的变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索溪峪的“野”》以总分的形式把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涵盖所有写景类文章的写作顺序。

尽管本单元很多教学点都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根据文本特点与年段特点,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呢?有如下三点思考:(1)凸现“语言运用”的课程价值。

(2)选择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3)挖掘易被忽略的文本价值。

选取“深入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和“掌握写景类文章结构”做为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目标,既凸现“语言运用”的课程价值,又挖掘易被忽略的深入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的文本价值。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着眼于“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第一课《山中访友》和第三课《草虫的村落》“群文阅读”综合对比发现,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上拟人化都十分强烈。

为落实“深入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写好拟人句,发现文章中写好拟人句的三个层次,实践训练,拔高层次:第一个层次:分析事物,寻找共性。

即寻找事物和人类相似的言行、思想等。

第二个层次:添加感情,写活事物。

把人们的基本感情附在事物身上,赋予物以“人性化”。

第三个层次:升华灵性,过目不忘。

我们要努力挖掘事物深刻含义,找出其独特的“灵性”,让人们一看就过目不忘。

通过第一课《山中访友》、第二课《草虫的村落》、第三课《索溪峪的“野”》三篇文章综合对比发现:三篇文章按照移步换景、时间顺序、总分结构的顺序一一展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四篇文章的结构图,所列内容清晰体现,在对比中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结构,既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又体现了“实践性”。

无疑,学生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高效的学习状态中,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挖掘了学生智慧的泉眼,打开了他们思维的隧道。

徐徐而来,水波不兴,如行云流水,真正做到了固本守正真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