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教育学,视野]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探析
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现象学教育学是一种基于哲学思想的教育学理论,它强调对学生身心经验的观察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通过对现象学教育学的介绍和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义,以此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具体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方法1. 引言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学理论,起源于现象学哲学。
它关注学生的身心经验,通过观察和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现象,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在具体教学中,运用现象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2. 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象学哲学。
现象学哲学强调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理解,而不是从理性和逻辑的角度分析。
现象学教育学将现象学哲学的原理运用到教育领域,强调对学生身心经验的观察和理解,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现象观察和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现象学教育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学生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扮演被动的接受者角色,而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象学教育学的原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2 教师观察和理解学生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对学生身心经验的观察和理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3.3 教学方法改进现象学教育学强调通过对学生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思考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思考引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英语教育在中学阶段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强调语法和词汇的灌输,学习者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语言练习。
这种教学方式已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不足之处。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运用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来重新审视中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以期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成果。
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的方法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体验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反思。
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下,我们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感知来学习英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实践者。
具体来说,中学英语教育的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当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感知和体验语言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语言素材,进行自由谈话或写作,让学生通过现实的语言使用情境来理解和掌握语言。
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和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对话或合作写作,让他们通过对话和合作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
3. 注重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反思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表达,让他们逐步发展起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4. 强调语言的符号性和多义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符号性和多义性,让他们能够在语言中感知和理解丰富的意义。
可以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的美感和情感。
结语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体验过程,强调语言的符号性和多义性。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现象学教育学为中学英语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教学途径。
教师观察行为的教育现象学研究
教师观察行为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理解学生、优化教学的大门。
教育现象学作为一种关注生活体验和情境意义的研究方法,为深入探究教师观察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教师观察行为并非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一种带着思考、带着关怀、带着教育目的的主动行为。
当教师走进教室,他们的目光会不自觉地在学生们身上流转,捕捉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和互动。
这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师的观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通过仔细观察,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眉头紧皱,可能是对某个概念理解困难;或者注意到另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格外活跃,展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
这些观察所得的信息,能让教师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支持和引导。
其次,观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够察觉到这一变化,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与学生谈心、提供额外的辅导或者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再者,教师的观察也是对课堂动态的实时监控。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场所,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学活动的进展等都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发现某个小组在合作中出现了矛盾,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并非总是尽善尽美。
有些教师可能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无暇细致观察学生;或者缺乏有效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导致错过了重要的信息。
还有些教师可能在观察后,未能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使得观察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为了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现象学教育学视阈下教师课程意识探析
Analysis of Teachers'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from Perspective of 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作者: 于潇[1]
作者机构: [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出版物刊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0-143页
主题词: 现象学;现象学教育学;课程意识
摘要:课程意识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
深刻理解课程意识。
现象学教育学的产生为探析教师课程意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生活世界是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源泉,反思意识应该成为教师课程意识的重要形态,交互主体性能够促使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教学机智是教师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转化的重要保证。
现象学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掌 握 了所 有 的 课 程 方 法 , 熟 悉 所 有 的 教 学 法 . 是 受 到 应 有 的 重 视 . 一 种 “ 并 可 是 去情 感 ” 教 育 , 致 了 教 的 导 仍 然 可 能 是 一 位 贫 乏 的 老 师 , 不 是 一 位 好 老 师 。 学 中理 性 的 充 斥 与情 感 的 缺失 。理 性 凌 驾 于 情 感 之 而 体 验 是 “ 理 流 ” 是 我 们 “ 自己 的 状 态 、 动 、 心 , 对 行 功 上 , 育 就是 逻 辑 推 理 和 理 论 堆 积 。 现 象 学 教 育 学 教
权 、 与 责 的严 重 失 衡 。 利 败 和改 革 失 败 的 替 罪 羊 和 牺 牲 品 ; 时 从 利 益 角 度 同
责 任 与权 力 应 是 平 衡 的 . 我 们 要 求 教 师 担 负 看 , 师 ( 其是 中小 学 幼 儿 园教 师 ) 遍 收 入 不 高 , 在 教 尤 普
感 出 发 。 教 育 活 动 本 身 出发 。这 样 的 教 师 教 育 是 教 学 中最 主 要 的 方 面 就 是 rlt n ( 系 ) 他 在 一 从 eai s 关 o 。
有人 的教 师教 育 , 回 归 人 性 、 求 教 育 人 文 关 怀 的 次现 象 学 的讲 座 中首 先 呈 示 了 一 幅 画 。 说 . 这 幅 是 追 他 在
制定 了政 策 , 家 们设 计 了 “ 美 ” 课 程 方实 施 成 效 和 教 育 质 量 的 关 是
的 主 要 事 情就 是 教师 的 了 。而 与 这 如 此 重 大 之 责 任 键 因 素 ; 在 权 力 上 , 通 教师 在 课 程 改 革 过 程 中 决 但 普
现 象 学视 野 中 的教 师 教 育 不 是 从 教 育 科 学 知 识 在 现象 学 那 里 。 验 是 一 种 关 怀 的态 度 。 体 验 体 是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
它借鉴了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探索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并试图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本文将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背景现象学教育学起源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知和经验的。
在教育领域,现象学教育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关注教育现象本身,而不仅仅关注教育的目的和结果。
他们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方法,从教育现象中发现新的意义和认识。
二、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分析和解释。
首先,研究者需要对教育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教育活动的过程、参与者的行为等。
其次,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揭示其中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包括它们的起因、作用和影响等。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强调对个体经验的重视。
研究者通过与教育实践中的参与者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抓住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现象学教育学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育者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辅导他们的学习。
现象学教育学强调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它提醒教育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现象学教育学还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深入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目标和使命,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关注教育现象及其意义的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教学应用探讨[论文摘要]将现象学教育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除应该具有创新的教育意识、专业的教学技能、丰富的教育机智、健全的教育反思外,还应该既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显性表现,也要关注学生课堂“下”的隐性方面,关注师生相处时双方的真实情感体验,最终促进教育走向真正的和谐。
现象学教育学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把现象学“对本质的直觉”作为探索教育的基本方法,把现象学“回归事实本身”的精神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精神。
现象学教育学摒弃先在的理论成见和抽象的形而上学,倾注于个体真实的生活世界,力图发现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如何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新课标三大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营造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同乐的良好局面已是当务之急。
现象学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除应该具有创新的教育意识、专业的教学技能、丰富的教育机智、健全的教育反思外,还应该特别关注自己的教学课堂。
即课堂“上下”和课堂“内外”。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显性表现,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下”的隐性方面。
这将直接决定上课效率的好坏,尤其是教学目标功能的实现。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教育中的主体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应该坚持师生“双主体性”原则。
师生应该在平等“对话”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不仅要关心教育概念的科学完整,还应该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尤其是学生对知识在情感上的体验过程。
在目前的教学中,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似乎还是停留在老师依据大纲教了点什么,学生课后考试考了多少分来评价。
但作为新课标的要求,从贯彻新课改的三大目标入手,过去的评价标准即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具体、细化,但他们都是些表象的东西;新课标要求更加关注一些隐性的深层次的能对学生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东西。
如学生对老师所授内容有没有具体的生活体验,有没有实际的情感体验。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思考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思考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的中学英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能力培养不够、语法教学过于注重表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缺少足够的动力和自信心。
因此,需要对中学英语教育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采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对中学英语教育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理念现象学教育学是一种以现象为中心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现象本身,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现象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开展差异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语言能力培养不够当前中学英语教育主要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略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个基本技能,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如果只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听说读写的培养,将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实际应用中的能力不足,难以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2. 语法教学过于注重表面目前中学英语教育依然注重传授语法知识,但往往忽略了语法的实际运用。
这种语法教学的问题在于,它往往把语法只看作是一种“技能”,忽略了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场合”。
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中学英语教育仍然相对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 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中学英语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听和说是最先习得的技能,读和写需要相应的时间和练习,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听说的实际应用和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
2. 从实际应用出发,注重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教学中,应该将语法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语法知识在实际沟通中的运用。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际应用的训练,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
现象学教育学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引言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哲学流派,强调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出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强调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本文以一位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象学教育学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现象学教育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案例背景张老师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她所在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在课堂上,张老师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张老师决定运用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三、现象学教育学案例分析1. 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张老师首先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受。
她通过与学生进行座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实想法。
在座谈中,张老师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认为语文课没有实际用途。
针对这一情况,张老师开始尝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张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张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同时,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3. 强调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张老师注重教育实践,将现象学教育学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她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她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重视教师的反思和成长张老师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在现象学教育学的指导下,张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现象学教育学的应用价值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现象学教育学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育现象学视野下公共教育学教学的视角转向
目前 高校公 共课 教育 学教 学存 在如 下 问题 。
( ) 材 内容—— 远 离课 堂生 活 一 教 目前 , 国公 共教 育学 的教 材多 而杂 , 绝 大 我 但
了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在 职 教 师 、 范 生 和 教 育 硕 士 。 师
多 数在 其 理 论 结 构 和 逻 辑 体 系 上 都 沿 用 教 育 原
重 体现 教育 学理 论 的 体 系 的完 整 性 、 统 性 和学 系
术 性 , 重概 念 、 理 的 罗列 , 重 理论 根 据 的 陈 注 原 注
述, 远离 了中小学 教育 教学 的实 际 , 缺乏 对 中小学
教 育教 学 中涌现 的具 体问题 进行 有针对 性 的理论
指 导 。首都 师范 大学 近几年选 用 的教育 学教 材是 由全 国十二 所重 点师 范 大 学联 合 编 写 的《 教育 学
的 9 . % 。 通 过 为 期 一 个 学 期 的 调 查 , 们 发 现 62 我
慧养 成 。这种 对学 科 的强调 没能 帮 助师 范生从 整
体 上 理解 学校 教 育 的实 践 和 意 义 , 没 法 为 师 范 也 生展 现一个 生 动 的教育 生活 世界 。我 们采 用访 谈 调查 和 问卷调 查相结 合 的方 式 , 教 材编排 、 师 就 教 教学 、 学生 学 习 、 程评 价等 四个 方 面的 内容调 查 课
日( 期末 的最 后一 周 ) 访 谈 调 查则 贯 穿在 整 个 学 , 学 期之 中。 问卷调 查 综 合 考 虑 了 学生 的专 业 、 年
当前 , 国公 共 课 教 育 学 教学 定 位 在 书本 世 我
界和 学科 知识 , 重 从 学科 自身发 展 的视 角 来 考 注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
现象学教育学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析现象学教育学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应用。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哲学视角,强调对教育经验的直接感知和理解,以及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本文将首先介绍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阐述其与传统教育学的区别与联系。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现象学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
本文还将分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促进对现象学教育学的全面理解,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现象学的哲学基础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其哲学基础深厚且多元。
现象学的核心观点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必须直接面向事物本身,而非通过理论或概念的过滤。
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使得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对学生实际体验的关注,以及对教育现象的直接描述和理解。
现象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源自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他提出“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强调直观和描述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而无需通过概念或理论的解读。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也为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支持,他主张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而人的本质是在与世界的交互中逐渐形成的。
在教育学的领域,现象学的哲学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它不再将教育视为一种既定的、固定的模式,而是看作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
教育不再是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活动,而是学生自身存在的一部分,是他们与世界交互的方式。
因此,现象学教育学强调对学生的个体体验的关注,强调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现象学的哲学基础为现象学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它使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和描述教育现象,进而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三、现象学教育学的核心理念现象学教育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对教育经验的本质性理解,以及对教育过程中个体体验的深度挖掘。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解读】现象学教育学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解读】现象学教育学一、关于现象学和现象学教育学1、现象学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19世纪90年代中期创立现象学以来,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
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研究态度以及对现象学方法的共同理解将众多成员联合在一起,形成了欧洲大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运动之一—现象学运动。
现象学还超越哲学界,进入包括教育学在内的许多其他学科和专业研究领域,影响众多学科的问题思考与学科建设。
Barrie等(1983)告诉我们:简单来说,现象就是经验,因此,现象学意味着经验研究。
2、现象学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是20 世纪40 年代至70年代在西欧教育思想领域逐步采用的一个名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变,“即由过去探究普遍性教育规律变化为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现象学教育学是这一研究范式的代表之一。
它以“回到教育本身”的思维方式强调了教育研究的实践起点,对当今教育研究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理解,现象学教育学即为:现象学教育学是专业实践者在教育领域中运用现象学的理念和方法对教育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构建,是针对教育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理性主义、技术主义等科学主义范式提出的新的话语和思考方式;现象学教育学者确立了实践认识论,并运用人文科学研究的质性方法关注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教育实践。
二、现象学对教育学和教师的意义1、现象学下的视角转换传统的、多数的教育理论都是针对成人的。
从家长的角度,如何抚养、教育孩子;从教师角度,如何把握课堂、提高教学水平、看待学生等。
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始终强调从儿童的角度看待教育问题,从儿童的视角讲述和反思教育现象。
现象学教育学者提出,“教育问题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的行为是否对儿童适合”。
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发展JIAOSHI FAZHAN教师•TEACHER2020年11月Nov.2020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文丽(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现象学“回到事实本身”的精神、“生活世界”理念为审视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视域。
现象学视域下 的教师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培养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工具理性”价值导向盛行;课程教学远离教育教学 实践;教育培训远离教师生活世界。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需从塑造教师人文品质、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关注教师生活体验等方面加以改进,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关键词:现象学;教师教育;生活世界;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6-14文章编号:1674-120X (2020) 32-0106-02现象学自产生以来,不仅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对教育的影响也颇为深远,教育现象学、现象主义教师 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现象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 教育的意义,使失落已久的教育的本真面貌逐渐显现,对教 师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现象学的基本内涵(一 >“回到事实本穿’’的精神“回到事实本身”是现象学的基本原则,其本义是要悬 置一切知识,经过现象学还原"回到事实本身”。
具体而言,现象学还原包括两个方面:_方面是“悬置",“悬置'’即将我们对世界的自然态度、传统观点和理论构造置入括号中 存而不论,需要我们对认识的事物从一开始就不确立任何未 经检验的理论,把我们所有的理论和前有的意见‘‘括起来”,排除所有的主观臆想,只要求具备纯客观的立场;另一方面 是"本质直观”,现象学的“本质”是一种清楚地摆在观察 者面前(不是一种隐蔽于表象)的现象,是一种东西自身显 示的外在表现,任何人都可以感觉到。
(二 >‘‘生活丨丨I:界”理念欧洲的近代科学由于恪守纯客观性的实证主义方法,唯 精确性、唯实验确凿性、唯工具性、唯抽象普遍性,而忽视 了意义丛生的生活世界与人的主体性,生活世界意义的丧失 是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所在。
教师的教育情怀及其养成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
教师的教育情怀及其养成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教师的教育情怀及其养成,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
教育情怀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对教育情怀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包括教育信仰、教育热情和教育责任感等要素。
随后,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教师教育情怀的养成过程,揭示其背后的教育现象及其本质。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影响教师教育情怀养成的因素,包括个人经历、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等。
文章提出促进教师教育情怀养成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教师教育情怀及其养成的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情怀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情怀的内涵与特征教育情怀,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教育情感和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学生和自我发展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
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来看,教育情怀的内涵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情怀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及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构成了教育情怀的核心。
这种情感源于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以及对教育价值的坚定信仰。
它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注心血。
教育情怀具有鲜明的教育理念。
教育情怀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情怀也倡导教师自我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再次,教育情怀具有显著的教育实践特征。
教育情怀不仅存在于教师的内心深处,更要在教育实践中得以体现。
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将教育情怀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课程发展中的幼儿教师角色探析——解释现象学的视角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课程发展中的幼儿教师角色探析——解释现象学的视角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前教育指导教师:***20040401摘要本研究以解释现象学为基础,通过研究者在幼儿园的亲身体验,对课程发展中幼儿教师角色之“实然”状态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课程发展中教师角色的部分因素。
生活体验研究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研究者以实习教师的身份参与了某省级示范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的日常工作。
研究者以解释现象学的视角描述了,“高和矮”活动等一系列幼儿园主题探究性课程发展的过程,亲身体验了幼儿教师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开发中所承担的角色。
通过描述幼儿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种种体验,研究者揭示了现实中的教师角色与理想的教师角色的差距,并探讨了家长、园长、上级主管等与教师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角色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在分析了导致教师角色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的原因之后,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教师角色构建的生态环境——“学习共同体”的设想。
希望本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学前教育的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开发幼儿园课程开发教师角色解释现象学DiscoveryofRolesofKindergartenTeachersinCurriculumDevelopment一~一InTheViewofHermeneuticPhenomenologyAbstractThisstudy,basedonhermeneuticphenomenology,wasintendedtoexploretheactualrolesofkindergartenteachersinvolvedinkindergartencurriculumdevelopment.TheresearchwassignificantlyassociatedwithbothKindergartenCurricu]umandTeacherResearch.research…focusontheAccordingtothespiritoflivedexperiencepractice,theresearcherhasworkedasateacherinonekindergarten,whichiSwelt—knownbyitsthemeteaching,inordertoseektheessenceofteacherrolessince6—2003to12-2003.Twootherteachersandtheresearcherworkedinanexperimentalclassinwhichnewcurriculumdevelopmentwasencouraged.DuringthiSperiod,twothematiCprogramsemerged,onenamed‘TheStoryofChicken’andtheother‘LowandHigh’.Intheviewofhermeneuticphenomen0109y,theprocessofemergencehasbeendescribedindetai1Stofindouttherealrolesofteachersinit.Furthermore,thestudyexaminedthedifferencebetweentherealrolesandtheidealrolesofkindergartenteachers.Someinfluencetowardstheresearchobjects,whichshouldbemadebycertainsocialrolesrelatedcloselytokindergartenteachers,suchasparents,deans,administrators,andteachersthemselves,werediscussedinthestudyaswell.BasedonthiSresearch,theresearcherbelieyedthatitiSeffectivetocreateaLearningCommunityfortheconstructionoftheidealrolesoftheteachers.Keywords:RolesofKindergartenTeachersCurriculumDevelopmentKindergartenCurriculumDevelopmentHerrneneuticPhenomenology声明本人郑重声明:I、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摭探
精神是那种将现象学运动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东 西, 是现象学 的灵魂。 现象学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 育学追求 ,现象学精神贯注于教育学世界的各个 方面。因此 , 从现象学角度分析教育现象 , 实质是 从人的生成性特点对教育 的反思 ,为教育活动奠 定合法性基础。 无论现象学怎样的繁复 , 其总体特 征是在致力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实践现 象学 , 更要反思现象学 。对 于教育研究而言 , 现象
学 的意 义是启 发性 的 , 而非 事实 性 的 。
育为核心 , 以师生人际心理沟通为基础 , 以民主管 理为手段 ,以超越代际的朋友似的尊师爱生 的伦 理关系为外在标志的有机关系体系 , 由教学关 系、 心 理关 系 、 人 关 系 、 德 关 系 等 多 重关 系组 成 。 个 道 文章运用现象学之 “ , 眼”探究师生关系的本质 , 进
系 , 育 关 系便 不 能成 立 , 育 活动便 不 可 能产 生 。 当教 师 的 “ 白” 代 了师生 的 对话 , 教 教 独 替 当
师生间的平等交流遭遇屏障, 如何摈除物化的师生关系, 建构和谐 的师生关 系, 已成为迫切
的问题。文章通过运用现象学中的“ 回到事实本身” 的态度和“ 生活世界” 的理念 , 在现象学 的视 角下使教 师懂得 如 何更 好 的 处理 教 育教 学 活动 中的 师 生关 系, 何 以研 究者 的 眼光 来 如
年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是一种特殊的哲学方法和 思维态度 ,现象学的产生标志着突破传统哲学方
法 的一 种新 型方 法 的 出现 。“ 象学 ” 词 的意 思 现 一
是“ 现象 的逻辑学 ” 。在现象学 中, 没有“ 主体 ” 与 “ 客体”只有“ 与“ , 我” 世界” “ 与“ 。 我” 世界” 是统一
现象学高校教师教育方法
现象学高校教师教育方法说实话现象学高校教师教育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很多方法。
刚开始,我就想着把现象学那些理论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什么现象学的还原啊、意向性啊,我在课堂上就像个和尚念经一样不停地讲。
结果呢,学生们个个眼神呆滞,就像听天书似的,我这才意识到大错特错。
后来啊,我又觉得那行吧,咱从具体的现象入手。
我就找了生活中的好多现象,像我们每天看到的日出日落。
我想通过讲述我们对日出日落的直观感受,来引入现象学的看问题的角度。
可是我发现我错在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思考,而只是我在那里干巴巴地说,这和第一种方法没啥本质区别。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就把学生分成小组。
我给每个小组一个简单的现象,比如说水的流动。
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观察的时候要尽可能排除自己已有的概念,就像我们把脑子清空一样,这有点像现象学里的悬置概念。
然后我让他们描述自己看到的水流动的样子,是连续的、还是有啥间断的地方。
这时候学生们可活跃了,一个个争着说自己的发现。
从这个尝试里我就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观察、去思考这些现象,比我在那干讲要有用多了。
还有呀,我也尝试过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现象学还原的实践。
比如我让他们去描述上课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和心里最初的感受,不要加上教室是上课场所这类的既有观念。
不过这有点难度,很多学生一开始非常迷茫,这时候我不能太心急,得耐心地解释,多给些例子。
比如拿走进商场和走进教室做对比,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最原初对两种场景的体验差异。
不过我还是有些不确定的地方。
就像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现象学的思考当中,把个体的体验和普遍的哲学概念结合起来。
我目前也只是让他们做笔记整理,从大家分享的实例中提炼一些共通的东西,但感觉这方法不那么高效。
在这个摸索过程中,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育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现象学的奥秘,我们高校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者的角色。
我觉得要是想在高校里更好地用现象学教育方法的话,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里简单的、学生熟悉的现象,让抽象的现象学变得触手可及。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解读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解读
周雷;陈婷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2(002)009
【摘要】在当今理论、技术、数字的时代,我们对教师的关注大多在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提高讲课水平、充分利用课堂等.对教师却缺少了人文关怀,现象学教育学将教育学理解为一门关注存在意义、具有较高规范性的人文科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浓郁的人文性.本文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审视教育学、教师,以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关注教师、关注教师教育.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周雷;陈婷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杭州浙江 310028;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杭州浙江 31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让观察回归本真的意义——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幼儿观察
2.现象学教育学体验观下的中学语文教育人文性解读
3.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其生成——马克斯·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的解读
4.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探析
5.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思考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思考【摘要】这篇文章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建议。
在现象学视角下,教育不仅是关于知识传授,还包括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引导。
中学英语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知来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
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为中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学英语教育的本质和方向,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中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改革建议、实践、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中学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学英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基于现象学教育学视角,对中学英语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
我们将从现象学视角下的教育学入手,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接着,我们将具体分析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包括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探讨如何优化中学英语教育。
我们将介绍一些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育实践案例,展示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可以为中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2. 正文2.1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育学现象学视角下的教育学是一种以学生自身经验和观察为基础的教育理论,强调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教育过程,重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意义构建。
在现象学视角下,教育被看作是一种联系学生与世界的过程,通过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使学生逐渐理解和构建自己的世界观。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探析
当前的学校教育似乎已越来越偏离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应该是一件非常神圣庄严的事情,如今却似乎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
大多数教育理论似乎总是以成人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生活的世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忽视了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真正可以促进其发展的东西。
现象学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它不再像过去那样探究教育学普遍的规律,而是回到教育的起点,回归教育中最本真的问题,它更加注重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为我们破解当前学校教育的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本文拟从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出发,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作初步探讨。
一、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理念观点
现象学是20 世纪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创立的。
但真正的现象学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40~70年代。
马克斯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书《儿童的秘密》《生活体验研究》等对理解和研究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象学教育学强调教育理论必须注意时代的教育实践,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
回到事实本身、交互主体性和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理论和实践有着特殊的意义。
现象学教育学关注生活世界的直接经验,认为现象的经验,所以现象学研究经验经验来自于生活世界,所以你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教育的任务是根植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学生对成长、经验的获得。
学生需要完成的是其自身对于生活以及社会的真实理解和感受,以生活为中心,理解生活,把握生活。
现象学教育学领域的知识是参与主体的个人生活经历及其理解。
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孩子、文本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提出,教育学包括与孩子或学生相处时的区别善、恶的方式,教师的教育学方式和倾向对学生来说有着某种特定的个人意义。
他认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就是要理解儿童的经历、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儿童的生活体验。
同时,教师应该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具有教学机智。
他还指出,儿童需要被认可,认可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得到认可,他们通过别人的认可来了解自己。
范梅南将教育学的定义为: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祖母与孙子女在一起的某种际遇,即一个成人和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之间的实际活动的关系。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与孩子说话的情境中,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方式之中。
范梅南说:教育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
李树英认为,现象学教育学有以下特点:①关注课堂的显性情况,更关注其隐性情况。
②关注课堂里面的情况,更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生活世界。
③关注教孩子学习知识,更关注孩子学会生存。
④关注教师的教育机智。
⑤关注现象学的理论,更关注现象学方法在教育中的实践。
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教育学实际上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学生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新的思考教育学的方式,更加注重儿
童的生活体验、教育反思。
这种新的思考教育学的方式为教育者重新认识儿童、反省自身、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从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出发,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我们必须要反思的。
反思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儿童,即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儿童观。
1.现象学教育学下的儿童观:孩子们到底是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范梅南教授认为,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他的这一儿童观,不同于西方历史上的原罪说和预成论,他更多的是用一种温情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生活的世界,他说:今天的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而支离破碎,意为不完整,不稳定。
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思考一下,当今的孩子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心理学中将孩子生活的世界分为社会、家庭、学校、重要他人。
首先,家庭结构变得更加不稳定,离婚已司空见惯;邻居们搬迁愈来愈频繁,且愈来愈缺乏邻里互帮的意识;学校少了人情味多了竞争性。
同龄孩子搞起了对立的小帮派。
其次,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视、报刊和其他的新闻媒介将性、暴力、毒品、犯罪、战争、全球危机和冲突等很轻易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也就是范梅南教授所指出的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础、以广告做驱动的文化使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
信仰、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条件、理想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变性、复杂性、多元性、支离破碎、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正是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让今天的年轻人的生活成为一个偶然经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一代通常必须期望早期压力和不成熟的期望做出回应,这种压力和期望来自与大人。
2.现象学教育学下的教师角色:替代父母
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是父母和老师,重要他人。
可是,在当今社会,许多儿童和青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得到的来自父母的支持和影响很少。
有工作的父母大部分时间不在家;处在不同分离阶段或破裂的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或对孩子缺少关心的单亲家庭;家庭暴力和对小孩的忽略;贫困不堪的邻里环境;酗酒和吸毒,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校的许多孩子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有许多孩子在各种各样的现代家庭环境中长大,家庭氛围稳定,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常常围绕在他们身旁,与他们进行十分有意义的分享行为和交互作用。
尽管如此,这些孩子同样也生活在一个对人类的生存能力和地球的生存发生危机感和绝望的时代。
这正是孩子们生活的现状,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尽管父母亲对孩子的幸福和成长仍然承担着主要的责任,但实际上父母对孩子影响甚微,特别是隔代教养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0 年对中小学生在学校时间的调查:小学生在学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6 小时以下)的比例达 51.2%,初中生在学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8小时以下)的比例达 46.3%,高中生在学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8 小时以下)的比例达 86.4%。
孩子们在校时间如此长,在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在科技发达,经济发展迅速,不稳定的社会,孩子们甚至面临着比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更大的压力和期望,他们必须主动认识到,他们必须对他们的生活作出积极的选择,更需要教师具有替代父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