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前预习及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总结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总结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总结新乡市实验小学康競皑2011.6.通过课前预习研究,我发现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

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

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 笔记预习法开始,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内容、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 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

3、提出问丿在预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不懂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记录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第二天老师再讲解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 听课就有针对性,听课效率就可以提高。

通过近阶段的研究,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改观,但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1、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进行预习,预习效果良好。

2、少数学生不能真正深入进行预习,提出的问题浅显易懂,提出问题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

预习习惯培养小结

预习习惯培养小结

预习习惯培养第二阶段小结本阶段“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的调查中发现,任课教师与学生基本做到了以下几点:教师:一、课堂教学的研究。

1、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

课堂教学体现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

2、注重平时的积累。

结合教学实践,写好教学反思。

二、课题的过程性指导。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把预习当成习惯。

在课题方案中虽然也提到了给学生介绍预习方法,但通过几次实践后我作了调整,调整后的预习方法是:1、完成复习题,做好新课铺垫。

(根据课本复习题或由老师提供)2、通读预习内容,初步了解新课内容。

(把通过预习了解到的知识记在预习笔记本上)3、研究书本例题解法,圈出疑难之处或打上问号。

4、尝试练习,了解自己对例题的理解程度。

5、思考练习题的解法,自己说说算理,考虑能否一题多解。

(以上几种方法要求学生把它当成每上一节新课前的任务,并养成习惯。

)6、精心用好设计好预习提纲。

7、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方式有:课前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

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推动下一次预习。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实验中的几点感触:感触一:学生预习方式应多样化、灵活化。

让学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尝试做几道题目。

这样做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其实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

预习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是怎样发现或获得这些结论的,关注自己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新想法,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

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长清区石麟小学滕秀华一、研究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也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活动正是落实这一思路的主要途径。

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受到强烈的冲击,新课程课堂教学已成为真正体现时代要求,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教师成功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应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教研室组织的系列小专题研究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推进语文教学创新;为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实践与研究》非常适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形式,它能够让小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

二、课题意义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它包含好习惯也包含不良习惯。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良习惯,都有一个形成过程,而且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的行为从内心需要出发,向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使人终身受益,相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人的心理的正常发展带来困难,贻害无穷。

学习习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小学生课前预习及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前预习及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前预习及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湛江市第十七小学宋春红本课题从2017年6月份开始申报,经过广东教育学会小课题立项评审专家组评审同意立项为广东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

课题编号为“GDXKT10407”。

按照立项说明,克服种种困难,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抄抄词语和句子,读读课文就算预习了。

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学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

我校大力开展“生本课堂”,生本实验课对预习的要求就更高,所以我把课前预习及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同时也让这一内容真正的为教学所服务,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共五则)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共五则)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共五则)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与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定边县第六小学课题负责人:钟丽娟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1.课题内涵概要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习,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

谁说不需要预习呢?恐怕很少。

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

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

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

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3)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4)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5)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7)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表明,良好的研究惯是一种高度自觉、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研究方式。

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研究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成为一个人研究品行的一部分,并广泛存在于研究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研究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惯等都属于研究惯。

研究背景:教育家XXX老先生曾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惯。

”英国教育家XXX也认为,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惯。

从古代开始,我国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然而,在农村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研究惯,如作业马虎、拖拉和上课开小差等。

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研究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研究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研究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研究对象:XXX是一所XXX,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学校规模大、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一大批是学历水平高、事业心、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

学校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安排具有较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

班主任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状况、研究惯非常熟悉,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成果:近两年来,我校利用各学科阵地,进行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开展研究惯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惯比赛、建立学生研究惯评价体系等。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成功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绩。

这些成果不仅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其他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研究惯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好的研究效果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倾向。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引言•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发现•研究结论与讨论目•教育实践建议•结论与参考文献录01引言小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当前小学生存在一些不良习惯,需要得到关注和有效的干预研究背景与意义探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借鉴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问题和假设•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干预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种干预措施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如何?•研究假设:本研究假设以下结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其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有关•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种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02研究方法与过程对象本研究以XX市XX小学的XX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一至六年级的各个年级。

样本考虑到不同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研究对象与样本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和问题。

•步骤•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设计研究工具和实施方案: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观察表、访谈提纲等研究工具。

•实施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

•总结研究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提出建议和对策: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过程本研究从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到撰写研究报告,历时数月,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首阳山旅游渡假区贵和小学一、课题的提出:“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是我们贵和小学的校训。

它陪伴着我们那些幼小的孩子,不断的成长、进步!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一切变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走向了成功。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也正因为如此,我校把养成教育,作为了学校的特色教育。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的生活环境常常在脱离父母照看的情况下进行,而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则成为农村孩子监护人的主要目标群体,但是长辈的过度溺爱心理则会使幼儿在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造成的不良因素增多。

因此,我校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作为本年度的重点研究目标,调查农村儿童习惯养成的现状,并针对农村孩子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隐患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以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为本年度的教育研究目标,从而有效促进孩子整体行为素质的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人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它是潜在的意识的表现,它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奥格.曼狄诺也说过:“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它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一但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为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说的也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A:“我每天放学回家后,去玩电脑游戏,然后再写作业。

”学生B:“字丑一点有什么关系,我们班写作业数我最快。

”学生C:“作文可真难啊!老师逼急了,我就抄一下作文书。

”……显而易见,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

通过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长久地固定下来。

坏的学习习惯总在无意识地机械重复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地一次次自觉练习而巩固。

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前提。

二、研究目标课堂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倾听习惯、表达习惯、作业习惯、书写习惯等各项学习习惯养成良好。

三、途径及方法(一)、抓住关键期小学一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因为这一阶段,学生刚入学校学习,学习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

他们对学习和学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这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在幼儿园时,以游戏为主,生活自由得多。

而到小学,以学习为主,有了许多新的规范,如严格的学习时间,上课不讲小话不乱动,回答问题要举手发言,要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等。

因此,在学习习惯培养上,这一阶段的可塑性最大,是培养的关键期。

2024年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总结模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

而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其学业发展和未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一些小学生学习习惯不佳,缺乏自律和坚持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育界的研究和实践重点。

二、问题分析1. 缺乏自律性:部分小学生容易被外界干扰,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导致学习习惯不够规律。

2. 缺乏坚持力:一些小学生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养成长期坚持学习的习惯。

3.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小学生缺乏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没有科学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4. 缺少自主学习意识:部分小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和家长,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解决办法1. 教育引导:倡导并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规律的学习时间、整理学习环境等。

2. 培养自律性: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鼓励他们自觉遵守学习计划和规定,形成自律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坚持力: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毅力和耐力,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下来,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

4. 教授科学学习方法:教育界可以通过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小学生传授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并提高学习效果。

5.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实施路径1. 教师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辅导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监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2. 家长的参与:家长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要关注并照顾学生的学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 个别辅导:对于一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小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 多元评价:学校可以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包括学习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供反馈和激励。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03
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起到关键作用,有效的家校合作有助于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策建议
制定培养计划
强化实践训练
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家长意识
教师示范作用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 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良 好习惯培养计划,明确 培养目标、方法和时间 安排。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训练 活动,让小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逐渐形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THANK YOU.
现实教育问题的需要
现实中,小学生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不 专心、做作业马虎、不遵守规则等,这些问题 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课题组的研究兴趣
课题组成员长期关注小学生教育问题,对如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01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生习惯培养的理论,为后
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习惯培养的家庭影响
研究还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结果讨论
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习惯培养工作 。
02
在进行习惯培养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不能 一刀切。
03
04
研究内容与过程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 实践研究,提出有效的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内涵和特点研究、当 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缺失及原因分析、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等 。
05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总结(5篇)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总结(5篇)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总结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

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拔,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

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气魄,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

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

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

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传说的,教师切莫代言。

第三、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定义、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

第四、要给学困生的发言权,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所以教师总是要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总结(二)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王志刚一、课题的理论启示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

”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1、研究目的(1)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

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用的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精选,以指导、推动学校全面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3)学生能形成并表现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能在真实的、反复的“践行-体验”中领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发展道德能力。

2、研究意义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基本信息课题名称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养成教育申报日期2015.09研究课题负责人二、成果简介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研讨会材料及论文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教学案例《识字5》、教案结题报告三、网络展示的课题材料目录低年级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的研究立项申报表低年级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的研究研讨会材料及论文低年级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四、鉴定组鉴定意见鉴定组人员签名:年月日备注:课题组成员XXX《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我国现代有名儿童教育家XXX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甚么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感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身分”。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终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匡助孩子研究生活、研究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造就孩子良好的研究惯、研究品质。

爱研究、会研究,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本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

而且,也只要匡助孩子构成积极的研究情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才干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目前,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研究成绩,较多的把眼光集中在分数上。

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研究惯的造就比较轻忽。

有些孩子,他们固然聪明,但往往惯很差,课堂规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

有些同砚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玩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研究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功课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研究一边吃喝,这些小举措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惯,这自然会下降他们的研究效率,影响研究成绩。

良好的研究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研究义务,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一、问题地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地深入和减负增效地实施,如何提高学生地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地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地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地,能力地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地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地财富》地专题报告,为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地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地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地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地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地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地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反观我们当下地教育,我们地学生除了关心学习成绩还关心什么呢?会听课吗,会做笔记吗,会阅读吗,会记忆吗,会独立完成作业吗,到了大学却反过来补幼儿园、小学地教育——不逃课,不作弊,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抄袭作业.我们地教育出现了偏差,做了太多地无用功.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习惯养成地关键时期和最佳阶段,如何在儿童少年时期奠定良好地人生基础,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地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世纪教育地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结合我国“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地社会主义事业地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教育目标,在儿童良好习惯地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地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因此,学习习惯是习惯地一个重要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基于以上地认识和经验,结合实际地工作,我决定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地问题研究.结合我任教地特定群体—小学低年级,我将着重探索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地养成地因素,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具备哪些学习习惯,教师怎样按照小学低年级学生地身心发展规律,来控制教育行为,进而采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我认为这些问题地解决将具有非常重要地现实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解决问题地理论依据“学习习惯”地界定: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一系列动作地程序化、自动化.怎样才能程序化、自动化?“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养成地习惯越多,他地能力和品格越强.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地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地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地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地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地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目标地实现最基础地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地持续发展作为教育地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地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地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地、有助于今后发展地学习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地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地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地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课题研究地方法及步骤(一)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地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们地研究从刚入学地低年级学生所急需养成地七项最基本地学习习惯出发,通过观察,了解一年级刚入学地学生对于学习习惯存在地普遍问题,几名研究教师分别在自己地班级中摸索适用于本班学生地学习习惯养成地教育、教学方法,并定期进行交流;同时,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关于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地资料,案例等,进行汇总整理,并从中筛选出适用于本班学生地经验材料,逐一加以尝试,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交流,最终形成一套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地教育教学方法,整理成经验材料.(二)研究步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月—年月)、成立课题小组、分析低年级学生存在地不良学习习惯及其根源,做好前期工作.、广泛收集各种关于“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资料.、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年月~年月)、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地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地方案.、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有关通过教育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地操作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地研究.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年月~年月)、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地研究.、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请专家指导.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年月~年月)、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地关系.、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邀请专家予以鉴定.四、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地养成;学习习惯地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地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地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地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地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地地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良好学习习惯地养成环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因此,我们借助社会各界、家长、教师地力量使课题顺利开展.在每星期地班会上,我们教师因势利导,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字材料,讲解等多种方式,指出社会上一些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地不利因素,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陶冶学生身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地养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次,我们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地研究对学生学习地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地,取得家长地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地,家庭地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事实证明,只要家长愿意配合,学生良好地习惯不难养成,只会日益促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紧接着,学校在新课程理念地指引下,改进活动课程,优化班级文化环境,通过“我地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地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地辩论会,“抄作业地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地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地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地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地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地养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内外因素相结合,双管齐下,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之后,我们阐明意义,反复教育,从点滴抓起,逐步积累,针对低年级学生地年龄特点,分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特别是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完善和巩固,使良好地学习习惯获得强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研究成果:经过近一年地调查研究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地反复训练,现在本年级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阅读方面地习惯已基本养成,并掌握一定地学习方法.课题组成员地理论素养有了显著地提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结束语依据本研究所做地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从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地,也是可行地.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处于习惯养成地初期,模仿性和可塑性极强.教师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地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有侧重点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地各种良好地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综合协调,从而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地培养产生有益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012-11-20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地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如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学习压力的增大等,这些都对他们的习惯养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开展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成果,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我校小学生的习惯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3、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课间和校园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习惯养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2)设计调查问卷和观察量表。

2、实施阶段(1)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开展观察活动,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

(3)选取案例进行跟踪分析。

3、总结阶段(1)对研究数据和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结果1、小学生习惯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发现,我校小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作业拖拉、粗心大意,不善于预习和复习。

(2)生活习惯方面一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不注重个人卫生,作息不规律。

(3)行为习惯方面存在文明礼貌意识淡薄、不遵守纪律等现象。

2、影响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

(2)学校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式以及校园文化等也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2024年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范本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总结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课题。

一、学习习惯的意义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稳定、自觉而又有效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1.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小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学习,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例如,听课笔记、预习复习等。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做到课堂纪律等,形成主动、自觉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学习场所,减少干扰,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2.亲子合作共同努力: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家长应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3.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小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兴趣。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俱乐部、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生平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平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平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题报告周戈庄小学周晓萍一、观点界定习惯:是人在必定情境中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自动化的个人行为方式。

依照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分为优秀习惯和不良习惯。

依照习惯的性质和层次水平,能够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

依照人们平时活动的领域,能够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时半刻之事;而要想更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

依据研究发现,21 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 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固的习惯。

所以一个观点假如被他人或许自己考证了 21 天以上,它一事实上会变为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 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故意、不自然”需要十分故意的去改变,而你也会感觉有些不自然、不舒畅。

第二阶段是 7—21 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故意、自然”,可是一不留神,又会回到以前,第三阶段是 21—90 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称为“习惯的稳固期”。

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达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就会自但是然地不断地为你“效力”二、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1.培育小学生基本的优秀行为习惯。

确立小学阶段最合适培育的优秀行为习惯,主要包含优秀的做人、做事、学习基本习惯;2.探究小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培育的新门路,形成小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培育的有效策略;3.探究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及改正方法,为学校及家庭教育供给帮助;4.经过研究,细化各年段的德育目标,有效解决当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教育目标层次杂乱、教育内容选择任意、方法门路单调、教育实效性不高等问题。

三、研究结论优秀的习惯对人一世的影响深远,所以要高度重视它。

小学生太小就像一张白纸,贞洁天真,可塑性强,简单接受外界的影响。

我们教师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对他们加以合理、正确的指引和训练,抓频频,频频抓,这些开朗可爱的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并渐渐形成正确的优秀的行为习惯,学校已经成为学生热爱的校园、学园、花园、乐园,一个个“小绅士”、“小天使”在优雅的校园里快乐的生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前预习及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湛江市第十七小学宋春红本课题从2017年6月份开始申报,经过广东教育学会小课题立项评审专家组评审同意立项为广东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

课题编号为“GDXKT10407”。

按照立项说明,克服种种困难,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抄抄词语和句子,读读课文就算预习了。

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学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

我校大力开展“生本课堂”,生本实验课对预习的要求就更高,所以我把课前预习及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同时也让这一内容真正的为教学所服务,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实践与探索。

(一) 加强理论学习为了明确研究方向,我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学习关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有关理论,研读了《教育走向生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反思,理论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进行现状调查我主要采用家长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情,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课题开展研究的起点。

(三)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实践与探索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实践与探索。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我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4.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

我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

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我们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陶行知文集》等相关杂志、书籍的阅读,吸收为成果,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4.经验总结: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学生教学案例。

5.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学生访谈法,作业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过程1.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学习、查阅有关资料,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阅读相关的杂志、书籍等。

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阅读杂志、书籍:《人民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今天怎样当教师”、”“教学平台”,“新世纪演讲台”、“心理健康教育”等栏目;《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著第一、二章。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探索、实施阶段。

本阶段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途径。

阅读杂志、书籍:《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备课参考“、“教学随笔”、“教学点评”等栏目;《小学语文教学》山西出版社主编——“开篇的话”、“理论讲坛”、“教苑探索”、“课例评析”等栏目。

《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著第五章;教育的新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我们主要从预习的方法、预习的内容、预习作业设计、预习内容检测、预习方法指导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实践,实践要求课题组成员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

并对课堂进行反思,总结。

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

在“预设计划→实施→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计划。

首先,确立研究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其次,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研究制度,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

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按学段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每个课题组成员所作的课都经过下面的程序:先进行集体备课――做课—集体反思、总结;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

如: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和阶段总结;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具体研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给学生制定了详细的预习计划。

课堂教学是快节奏、灵活多样的。

所以要想在课堂中40分钟有效的利用并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必须做到提前预习。

然而有的同学认为预习就是单纯的将课文看一遍,能知道说的什么内容便草草了事,更有甚者认为预习并不是作业。

针对这个问题加大了预习作业的力度,也给学生制定了详细的预习计划,具体的预习任务为:①在新课学习之前要能够自己认准字音,读熟课文;②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尝试分意义段,并且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③课文中相关的生词不懂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自行查阅,课上进行展示交流;④还可以整理在预习卡上,在学新知识时进行反馈;⑤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设计制定预习卡,有效的指导学生预习。

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意志力也不强,因此学生预习的自觉性也不是单靠老师的一句话就会去自觉完成的。

学生在家是否预习?效果如何?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控学生的预习情况呢?让学生制作预习卡片,通过指导预习内容和方向来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置预习作业奠定了基础。

(5)采用多种形式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测为了加大对研究过程的控制力度,我们注重了对预习结果的检测,并逐步加大检测的力度,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始终把学生规范在课题研究的轨迹中,检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①教师的检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平时自由实行个别抽查。

比如,课余时间到学生中找个别同学谈谈话、翻翻书、看看他的预习卡、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纠正。

二是课堂检查;②学生自查,学生之间互查;③家长监督。

孩子年龄还小,开始尚需父母的监督与指导,这时就要取得他们的支持,使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直到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不定期的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填写家长反馈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能力的培养,班里的学生已经具有预习习惯,且预习能力很强的比例是22%;已经具有预习习惯且预习能力较强的比例是49%,没有预习习惯的比例是3%。

总之从习惯有无的角度考察,全班已初步具备预习习惯的占全班人数的97%。

由此可见,本阶段的研究是较成功的。

3.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

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材料,对课堂实施的各种反馈信息和资料进行对比,进行反复整理,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研究结题。

4.第四阶段——推广阶段:将课题研究在我校进行推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

六、研究结果及分析(一)课题促进教师成长之前我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虽然很重视,但是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所以效果上没有得更好的体现。

通过此次研究,我逐步梳理出清晰的预习指导方法,开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深入的预习指导。

(二)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