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10张图说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成见 图片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用10张图说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成见图片故事
想象中的对方设计师杨柳这一次用最简洁的图片讲出
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
有些人觉得她的这种简单的方式是在加深中西方文化之间
的偏见,还有的媒体指出她的德国人身份使她并不能明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处。
杨柳出生在北京,13岁的时候移民到德国,这样的人生经历促使她更加关注不同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她把这些不同的现象用图画简化,希望这样能使得人们更关注于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然后能够对其他文化更加包容。下面这些蓝色和红色的海报来自于设计师杨柳呈现中国(红)与其他西方国家(蓝)之间关键性的文化差异的一组插画作品。这些海报极其精准地概括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差异。编译| 王雪欢来源| CNN人们会如
何解释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别?设计师杨柳觉得让这些东西
简单化会好一些。
杨柳出生在北京,13岁的时候她移民到德国柏林。在德国生活期间,她留意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生活中的种种体现,这促使她创作了《东西相遇》这本书,并由塔森出版社出版。在这本口袋书里她讲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在价值观念(例如怎样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怎样对待移民)和具体社会生活
中(例如退烧药、流行的消遣方式)的不同。
杨柳说:「这本书是我个人生活的感悟。我在德国生活的时候一直在比较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并且试图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可能是我个人去了解我生活环境的方法。」杨柳跟CNN的记者聊了聊她关于设计、文化误解的一些看法,还有在使用易于理解的图像表达对立的观念的过程中,她遇到的挑战。生活方式
CNN:什么促使你开始创作「东西相遇」这个系列的?
杨柳:我是2003年在纽约的时候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到那一年为止,我已经在中国和德国各生活了13年,我想要把我的生活体验记录下来。在德国生活的13年里,我有过很多没有办法理解的地方,这本书更像是我个人的图画日记。这里面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来自于我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人们如何对待团体中初来乍到的人
CNN:你的上一本书《当男人遇到了女人》也使用了图画的形式,这种简约的表达方式吸引你的地方在于?
杨柳:简单的象形图画是不同文化之间用来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它也是我非常重要的用来向我的读者传达内容的交流工具。图像语言应该像代码一样并且易于理解,这样读者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那些主要信息上。对待愤怒的不同方式CNN:你是怎么做到将这些信息缩减为一张简单的图片,并且还不会遗失关键内容的?
杨柳: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最简约的方式来表达这些信息。我百分之八十的工作时间都用来绘制草图,数字化只是一个将这些草图技术再加工的过程。我尽量避免使用电脑,这样我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我也一直在尽可能地减少图说的内容,在保证人们能够理解的基础上,我希望能用最简化的方式表达这些内容。小学生的学习时间
我的这种工作和思考的方式受文化影响很深。在去德国之前我生活在北京的老城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而中国的绘画艺术极其推崇简约的表达方式,拿京剧来举例,舞台上的陈设很多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是一些象征物和一些姿势。你明白了基础的代码你就能看明白整场剧。心情与天气
CNN: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在简化的过程里,你的工作会加深这种成见。
杨柳:成见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脱离实际情况的……这本书算起来是我的一本个人日记,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关注于我个人体验而不是那些「成见」。对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
是能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行为举动的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各不相同。我希望能让人们对这种现象产生兴趣,并且开始就这个内容进行交流。自我展现
CNN:《东西相遇》中的内容常常被用来进行跨文化培训?
杨柳:是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培训人员和语言项目都在他们
的教学和企业培训中使用了《东西相遇》。我很高兴我的书能帮助人们更了解其他文化,并且人们会在文化碰撞的时候开始自嘲,最后能够对其他人更加宽容。
中西方文化有太多的不同,这些不同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很难察觉。在中国旅行的时候,这些差异常常会让你不知所措、困惑,如果你没有办法理解这些情况,你甚至还会生气。不过,这也让去中国旅行变得更有吸引力了。交通方式
在西方,人们更愿意选择骑自习车而不是驾车出行,因为骑自行车更环保并且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和发展新经济的热潮中,人们早已丢掉了他们的自行车选择驾车出行。20年前的北京城里几乎到处都是自行车,所有的城市主干道旁都设有自行车专用车道,而私家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今天,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中国其他的主要城市,道路上都塞满了龟速行驶的私家车,驾驶员们锤击着方向盘按响喇叭挑衅着彼此的怒气。只有最大胆和疯狂的人才会选择在这样的道路上骑自行车。噪音和餐馆
中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不断地大声交流并且在中国的餐
馆吃饭会非常吵闹。在中国,这家餐馆里越吵,这家餐馆就越好。如果你不介意这种喧闹,旅行的时候在大堂里和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吃饭将会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如果你更喜欢安静的平和像烛光晚餐那样浪漫的环境,那就开个包间吧。排队
排队是那些弱者才会做的事情,推推搡搡才是常识。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是当你在银行、火车站、商店的收银台或者其他的那些在西方人们会排队的地方,你就会发现这句话说的事实。中国是在慢慢变好的,你可以在很多公交站台看到人们有序排队上车,但是在其他地方,如果你想要得到服务,就只能加入战局。旅行方式
尽管不像日本人那样糟糕,不过中国人依然沉迷于用摄影记录他们的旅行,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在摆pose拍照而不是享受美景。如果你看过一个中国人的旅行照片集,你会发现这些照片上都是一成不变的标志性V字手势。风景照非常少并且如果有的话,你也要翻过好几张V字手才能看到一张。聚会
这件事是真的。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的聚会里,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在一起活动而不是像西方习惯的那样几个几个人聚在一起玩。这就要追溯到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倾向了,中国人更倾向于把他们自己看作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旅行的时候,你看到的独自旅行的中国游客应该会比西方游客少。孩子和家庭关系
在绝大多数的西方国家,孩子由他的父母抚育成长,他们的祖父母会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一些有限的帮助。在中国,孩子同样在父母和祖父母的关照下长大,不过在这过程中他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经常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希望能成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