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常用术语
100个化学用语
100个化学用语1. 元素 (element)2. 化合物 (compound)3. 反应 (reaction)4. 摩尔质量 (molar mass)5. 离子 (ion)6. 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7. 酸 (acid)8. 碱 (base)9. pH值 (pH)10. 比例 (proportion)11. 溶解度 (solubility)12. 摩尔浓度 (molar concentration)13. 反应速率 (reaction rate)14. 电子 (electron)15. 原子 (atom)16. 分子 (molecule)17. 质子 (proton)18. 中子 (neutron)19. 原子核 (atomic nucleus)20. 化学键 (chemical bond)21. 氧化物 (oxide)22. 同位素 (isotope)23. 共价键 (covalent bond)24. 电离 (ionization)25. 酸碱中和反应 (acid-base neutralization)26. 氧化剂 (oxidizing agent)27. 还原剂 (reducing agent)28. 化学平衡 (chemical equilibrium)29. 气体 (gas)30. 液体 (liquid)31. 固体 (solid)32. 晶体 (crystal)33. 溶液 (solution)34. 溶剂 (solvent)35. 溶质 (solute)36. 气相反应 (gas phase reaction)37. 液相反应 (liquid phase reaction)38. 固相反应 (solid phase reaction)39. 热力学 (thermodynamics)40. 热化学 (thermochemistry)41. 反应热 (heat of reaction)42. 反应速率常数 (rate constant)43. 化学平衡常数 (equilibrium constant)44. 摩尔吸光度 (molar absorptivity)45. 粒子 (particle)46. 势能 (potential energy)47. 动能 (kinetic energy)48. 熵 (entropy)49. 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50. 热力学第二定律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51. 热力学第三定律 (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52. 混合物 (mixture)53. 纯净物 (pure substance)54. 气压 (pressure)55. 温度 (temperature)56. 焓 (enthalpy)57. 熵变 (entropy change)58. 反应机制 (reaction mechanism)59. 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60.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chemical reaction rate equation)61. 反应物 (reactant)62. 生成物 (product)63. 离子键 (ionic bond)64. 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65. 配位数 (coordination number)66. 配位键 (coordination bond)67. 有机化合物 (organic compound)68. 脂肪酸 (fatty acid)69. 酶 (enzyme)70. 催化剂 (catalyst)71. 氧化数 (oxidation number)72.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73. 质谱 (mass spectrometry)74. 紫外可见光谱 (UV-Visible spectroscopy)7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76. 光谱学 (spectroscopy)77. 色谱法 (chromatography)78. 离子交换 (ion exchange)79. 电解质 (electrolyte)80. 燃烧 (combustion)81. 氧化 (oxidation)82. 还原 (reduction)83. 烷烃 (alkane)84. 烯烃 (alkene)85. 炔烃 (alkyne)86. 醇 (alcohol)87. 酮 (ketone)88. 醛 (aldehyde)89. 酯 (ester)90. 脂肪 (fat)91. 蛋白质 (protein)92. 糖 (sugar)93.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94. 脂质 (lipid)95. 核酸 (nucleic acid)96. 聚合物 (polymer)97. 合成 (synthesis)98. 分解 (decomposition)99. 双键 (double bond) 100. 三键 (triple bond)。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库仑滴定法在试样中加入大量物质,使此物质经电解后产生一种试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定量化学反应,用适当的方法指示化学反应的终点后,停止电解,根据电解的电量用法拉第电解定律来求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2.总离子强度调节液电位法中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时,为使试样溶液对测量的影响减到最小,需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液,其中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另有保持一定pH的缓冲溶液以及防止其他物质干扰的配合剂等。
3.某物质分解电位在电解分析中,当外界电位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电解反应才开始发生,此电位即为该物质在该体系中的分解电位。
4.条件电极电位指在一定溶液条件下,氧化态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1时的实际电位。
5.指示电极对被测定溶液的成分作出响应,在整个测量期间,它不会引起待测溶液成分产生任何可察觉的变化。
6.浓差极化现象极谱分析中,电解时由于电极表面金属离子被还原,使其在电极表面的浓度低于溶液本底的液度,电极电位将偏离其原来的平衡电位而发生极化现象,这种由于电解过程中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极化现象称为浓差极化现象。
7.扩散电流与极限扩散电流极谱分析中,由于浓差极化现象的存在,电解电流受金属离子从溶液本底向电极表面扩散的速度所控制,此时的电解电流叫扩散电流;扩散电流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并达到一个极限值,称为极限扩散电流。
8.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常为25℃),氧化还原半反应中各组分都处于标准状态时的电极电位;条件电位是指在一定溶液条件下,氧化态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1时的实际电位。
1.气相色谱的担体为固定相提供的一个大的惰性表面的支持体。
2.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r21色谱锋1,2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即。
3.气相色谱速率方程可表达为H=A+B/u+Cu,式中H为理论塔板高度,A为涡流扩散项系数,u为线速度,B为纵向分子扩散项系数,C为传质阻力项系数。
大学分析化学中的名词解释
大学分析化学中的名词解释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它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名词。
本文旨在通过解释一些大学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名词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的核心概念。
一、浓度浓度是一个在分析化学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浓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如摩尔/升、克/升或百分比等。
浓度对于定量分析十分关键,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物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二、滴定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用于确定溶液中特定组分的含量。
滴定通常涉及到两种液体,分别为滴定试剂和待测溶液。
通过逐滴加入滴定试剂并观察其反应的终点,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目标组分的浓度。
三、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可以将色谱法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色谱法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分离和鉴定复杂混合物中的组分。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学和结构表征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将化合物分子中的离子化,并根据其质量和相对丰度进行检测和鉴定。
质谱法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信息,因此在化学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分析技术。
根据电磁辐射的性质和与样品相互作用的方式,光谱法又可分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确定化学键和识别化合物等。
六、灵敏度灵敏度是分析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的是对于待测物质变化的相应程度。
灵敏度高的方法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物质的微小变化,而灵敏度低的方法则仅限于高浓度物质或大幅度变化的检测。
在分析化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灵敏度。
总结以上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通过对浓度、滴定、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和灵敏度等名词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其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作为一门深入研究化学现象的学科,分析化学有着丰富的名词术语,以下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首先要介绍的是溶液。
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在溶液中存在的可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在分析化学中,溶液经常被用来进行反应、提取或测量等操作。
其次是浓度。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分子数与溶液总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mol/L)、质量浓度(g/L)和体积分数等。
浓度的测定对于定量分析非常重要,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者反应物的摩尔比。
接下来是滴定。
滴定是一种以已知浓度的滴定剂与待测物溶液反应,通过观察滴定剂与待测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达到测定待测物含量的方法。
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各种分析过程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是色谱。
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根据化学物质在分离介质中的分配特性来实现分离。
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色谱技术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此外,还有质谱。
质谱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技术,它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离子质荷比和相对丰度,获得一组与样品中各种离子有关的数据。
质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因其高灵敏度和独特的分析能力而成为现代分析化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最后要介绍的是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利用化学元素对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吸收能量的性质来测定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中对光的吸收程度,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目标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常见、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等领域。
综上所述,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现象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术语。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分析化学名词的解释:1. 分析化学:研究和发展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来确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化学学科。
2. 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化合物的化学成分。
3. 定量分析:确定化合物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
4. 分子光谱学:使用光谱方法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5. 元素分析:分析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6. 物质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化学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 原子吸收光谱:测量样品中不同元素的浓度,并基于元素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确定其含量。
8. 电化学分析:使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的电化学特性和测量物质的含量。
9. 质谱分析:使用质谱仪测量物质中离子的相对质量和相对丰度,从而确定物质的组成。
10. 样品前处理:在分析之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11. 毛细管电泳:一种使用电场迫使带电的分子在毛细管中进行迁移的方法,以分离和测量物质的成分。
12. 色谱分析:利用分离技术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并测量其含量。
13. 气相色谱:一种使用气相作为载体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的色谱技术。
14. 液相色谱:一种使用液相作为载体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的色谱技术。
15. 荧光分析:利用样品中的荧光发射来测量物质的含量和性质。
16. 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对特定频率的红外光的吸收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17. 核磁共振:通过核磁共振现象研究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18. 质谱仪:用于测量样品的质量和分析其组成的仪器。
19. 表面分析:研究物质表面的组成和性质。
20. 分析仪器:用于分析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如光谱仪、电导率计和pH计等。
上述仅是对一些常见分析化学名词的简要解释,分析化学领域涵盖广泛,还有许多其他术语和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组分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完全时,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3.系统误差:也称可定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原因造成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并可以设法减小或加以校正。
4.萃取法:是利用被测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大小不同,使它从原来的溶剂中定量的转入萃取剂中,然后蒸干萃取剂,称量残留物的质量,进行被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5.恒重:系指物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质量相差不超过规定量,即可认为已达恒重。
6.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又称滴定溶液)7.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指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2.又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以T T/A表示。
式中T表示标准溶液的化学式,A表示被测物质的化学式。
8.突跃范围:这种化学计量点±0.1%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越。
突跃所在的PH值范围称为滴定突越范围。
9.掩蔽作用:在配位滴定时,常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来消除部分离子对配位滴定的干扰。
10.色散: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便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11.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12.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它是由某些难以控制或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13.滴定液:又称标准溶液,即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14.滴定曲线:把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用曲线表示出来,这一曲线称为滴定曲线。
15.封闭现象:在配位滴定中要求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有敏锐的颜色改变,但由于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为稳定的配合物,因而看不到指示剂变色,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自身指示剂:在分析化学中,指应用有色标准溶液本身终点时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指示终点。
滴定度:滴定度是指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标准溶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g/mL)。
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形成的正离子称为分子离子,它的质荷比值即代表了试样分子所对应的分子量数值。
小进行分离记录其信息,从而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salt effect)。
当溶解度降低时为盐析效应(saltingout);反之为盐溶效应(saltingin)。
滴定突跃:分析化学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就是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化学位移:即是原子核如质子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重量分析法: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化学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 当滴入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用pM’sp来表示。
原子化器:使试样干燥,蒸发并使被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
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化学学科。
在分析化学中,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手段,研究样品的成分和特性。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分析化学名词的解释。
1. 样品:在分析化学中,样品是指待分析的物质或混合物。
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分析:分析是指对样品进行测量、检测和定量的过程。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浓度和性质。
3.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物质种类的过程,而不涉及浓度的测定。
定性分析可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判断,也可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4.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某种或某几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的过程。
定量分析需要进行测量和计算,并通常需要使用标准曲线或标准物质进行定量。
5. 分析目标:分析目标是指在分析化学中希望得到的结果或信息。
分析目标可以是确定样品中某个物质的存在、测定样品中某个物质的浓度,或者是研究样品的组成和特性。
6.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过程中使用的特定技术和步骤。
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以及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检测方法。
7.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化学仪器和设备进行样品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分析仪器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仪器等。
仪器分析通常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度的特点。
8.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用于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定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或信号强度,并绘制成曲线,再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或信号强度在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9. 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是在分析中作为比较和校准的参考物质,具有已知浓度或含量。
使用标准物质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并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利用质谱仪等仪器进行样品分析的一种方法。
质谱仪可以通过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质量峰和质谱图谱,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以上是对分析化学中一些名词的简要解释。
分析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学科,化学涉及到许多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对一些常考的化学名词进行解释。
一、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绕核心运动。
二、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粒子。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参与者,并且能够展现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一种物质。
元素由于不同的原子数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化学元素根据其原子数的不同被分为周期表中的不同组和周期。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将原子组合成分子或晶体的力。
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来形成的。
共价键则是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
五、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组成。
无机化合物则由除了碳和氢以外的元素组成。
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无机化合物则具有较为简单和规则的结构。
六、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两种常见的反应物。
酸具有质子(H+)供体的性质,能够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则具有质子(H+)受体的性质。
酸碱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的化学反应。
七、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压力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仍然在发生反应,只是反应速率相等。
八、摩尔和物质的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目,通常用摩尔来表示。
1摩尔的物质的量约等于6.022 × 10^23个粒子。
九、pH值: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pH值的范围是0-14,酸性溶液的pH值在0-7之间,碱性溶液的pH值在7-14之间。
pH值为7的溶液为中性。
常用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词汇
常用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词汇1. Analytical chemistry - 分析化学2. Sample - 样品3. Analyte - 分析物4. Instrument - 仪器设备5. Chromatography - 色谱法6. Spectroscopy - 光谱学7. Mass spectrometry - 质谱法8. Gas chromatography - 气相色谱9. Liquid chromatography - 液相色谱10. UV-visible spectroscopy - 紫外-可见光谱11. Infrared spectroscopy - 红外光谱12.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核磁共振光谱13.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原子吸收光谱14.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5.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16.pH-酸碱度/pH值17. Standard solution - 标准溶液18. Calibration - 校准19. Quantitative analysis - 定量分析20. Qualitative analysis - 定性分析21. Accuracy - 准确性22. Precision - 精密度23. Sensitivity - 灵敏度24. Selectivity - 选择性25. Limit of detection (LOD) - 检测限26.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LOQ) - 定量限27. Method validation - 方法验证28. Method development - 方法开发29. Quality control - 质量控制30. Analytical technique - 分析技术31. Chemical reaction - 化学反应32. Titration - 滴定33. Electrochemistry - 电化学34. Ion chromatography - 离子色谱35.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 原子力显微镜36. Analytical balance - 分析天平37. Data analysis - 数据分析38. Statistical analysis - 统计分析39. Error propagation - 误差传递。
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词汇
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词汇引言分析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实验室中发挥关键作用。
掌握与分析化学相关的英语词汇对于专业人士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化学专业英语词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基本概念1.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一门通过利用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来揭示物质组成和特性的科学。
2.样品 (Sample): 被选中用于分析或实验的物质。
3.分析 (Analysis): 通过实验手段对样品进行检验和测量以获取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4.示性 (Indicator): 溶液中使用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等方式指示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
5.仪器 (Instrument): 用于进行化学分析的设备或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等。
常见分析方法1.光谱分析 (Spectroscopic Analysis): 利用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电磁辐射进行分析的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
2.色谱分析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3.质谱分析 (Mass Spectrometry): 通过测量物质离子质量-电荷比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可用于物质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4.电化学分析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利用电化学技术进行分析的方法,如电位滴定、电化学计量等。
5.化学计量法 (Volumetric Analysis): 通过加滴定液或碰撞试剂进行浓度确定的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分析仪器和设备1.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 一种用于气相色谱分析的设备,能够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 一种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药学、环境和化学领域。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物理分析: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组分的关系,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叫物理分析。
2.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3.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
4.发色团:是指能在能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5.助色团:是指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强加的原子或原子团。
6.吸光度:溶液吸收光的强度,等于透光率的负对数。
7.峰值吸收:峰值吸收系数法是直接测量吸收线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吸收系数来确定待测原子浓度的方法,简称为峰值吸收。
8.长移和短移: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称为篮移(或紫移或称短移),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长移。
9.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因某些原因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0.试剂空白:在相同条件下只是不加试样溶液,而依次加入各种试剂或溶剂所得到的空白溶液。
11.共振吸收线:如果吸收的辐射能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12.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13.倍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14.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与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15.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互称为相关吸收峰。
16.红外活性振动:振动周期内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
17.自旋偶合:分子中邻近的自旋核的核磁矩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偶合。
分析化学常用术语
分析化学常用术语(1) 采样:从总体中取出有代表性试样的操作。
(2) 试样:用于进行分析以便提供代表该总体特性量值的少量物质。
(3) 四分法:从总体中取得试样后,采用圆锥四等分任意取对角二份试样,弃去剩余部分,以缩减试样量的操作。
(4) 测定:取得物质的特性最值的操作。
(5) 平行测定:取几份同一试样,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对它们进行的测定。
(6) 空白试验:不加试样,但用与有试样时同样的操作进行的试验。
(7) 检测确认试样特定性质并判断某各物质存在与否的操作。
(8) 鉴定:未知物通过比较试验或用其他方法试验后,确认某种特定物质的操作。
(9) 校准:用标准器具或标准物质等确定测定仪器显示值与真值的关系的操作。
(10) 校准曲线:物质的特定性质、体积、浓度等和测定值或显示值、测定值和显示值之间关系的曲线。
(11) 共沉淀:某种可溶性组分伴随难溶组分沉淀的现象。
(12) 陈化:沉淀生成后,为减少吸附的和夹带的杂质离子,经放置或加热得到易于过滤的粗颗粒沉淀的操作。
(13) 倾析:溶器中上层澄清液和沉淀生存时,使容器倾斜流出澄清液以分离沉淀的操作。
(14) 掩蔽:使干扰物质转变为稳定的络合物、沉淀或发生价态变化等,使之不干扰化学反应的作用(15) 封闭:在络合滴定过程中,到达终点时,滴定剂不能从指示剂一金属离子有色络合物中夺取金属离子,造成指示剂无颜色变化的现象。
(16) 同离子效应:由于共同离子的存在而使反应向特定方向进行的效应。
(17) 熔融:为熔解难熔物质,一般加人适当熔剂与其混合并加热,使之与熔剂进行反应。
(18) 灼烧:在重量分析中,沉淀在高温下加热,使沉淀转化为组成固定的称量形式的过程。
(19) 标定:确定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的操作。
(20) 滴定:将滴定剂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试样溶液中,与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根据所需滴定剂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操作。
(21) 恒量:在同样条件下,对物质重复进行干燥、加热或灼烧,直到两次质量差不超过规定值的范围的操作。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 返滴定法:先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滴定剂,又称第一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物质或固体进行反应,待反应定量完成后,再用另一个标准溶液,又称第二标准溶液。
2. 酸效应曲线:配位滴定中,表示金属离子EDTA配合物的lgkfM 或lgY(H)与滴定允许的最小PH值的关系曲线。
3. 吸光系数: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
4. 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参比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物质和残壁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5. 均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是溶液中缓慢而均匀的产生沉淀剂,达到一定浓度时,产生颗粒大结构紧密易滤过洗涤的沉淀。
6. 自身指示剂:以滴定液自身的颜色改变指示剂终点的方法。
7. 吸收光谱: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8. 边缘效应:同一物质的色谱斑点在同一薄层板上出现的两边边缘部,它的Rf值大于中间部分的Rf现象。
9. 组分效应:10.基准物质: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
11. 区分效应:指分析化学中,能区分酸碱强度的效应。
12. 伸缩振动:指原子沿键轴方向的伸长和缩短,振动时只有键长的变化而无键角的变化。
13.分配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利用液体固定相对试样中诸组分的溶解能力不同,即试样中诸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试样中诸组分分离的色谱法。
14. 不对称电位:如果玻璃膜电极两侧溶液的pH相同,则膜电位应等于零,但实际上仍有一微小的电位差存在,这个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
15. 酸碱指示剂: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16. 吸附色谱法:固定相是一种吸附剂,利用其对试样中诸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试样中诸组分分离的色谱法。
17. 梯度洗脱:梯度性地改变洗脱液的组分(成分、离子强度等)或pH,以期将层析柱上不同的组分洗脱出来的方法。
18. 金属指示剂: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分析化学 专业名词
分析化学一、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二、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定值(x )与真实值(T )之间的符合程度,可以用绝对误差E 表示。
E=x-T三、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称为平衡测定),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它体现了结果的再现性。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平均偏差、标准偏差或变动系数来衡量四、偏差偏差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是个别测量值(x )与各次测定算术平均值(x )之差。
d=x-x相对偏差时绝对偏差占算术平均差的百分比。
%100⨯=xd d r 五、误差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受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以及分析时环境条件和工作者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测定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和随机误差。
误差可用绝对误差E 和相对误差r E 。
%100%100⨯=⨯=-=xE T E E Tx E r 六、等量点在滴定过程中,当所加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反应完全时,反应到达了“物质的量”点,简称等量点。
七、标准溶液滴定中的标准溶液是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用来滴定被测物质,也叫滴定剂。
八、基准物质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纯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必须符合:1)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2)纯度足够高3)稳定性高4)具有较大的分子量或式量九、酸浓度酸的浓度就是酸的分析浓度或总浓度HA C十、酸度酸度是指溶液中+H 的平衡浓度,用[+H ]或PH 表示。
十一、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时一种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
分析化学中涉及的缓冲溶液,大多数是作为控制溶液酸度用的,但也有的是测量PH 值时作为参照标准用。
缓冲范围:1±≈a pK pH十二、滴定突跃分析化学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 )的突然改变就是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常用术语(1)采样:从总体中取出有代表性试样的操作。
(2)试样:用于进行分析以便提供代表该总体特性量值的少量物质。
(3)四分法:从总体中取得试样后,采用圆锥四等分任意取对角二份试样,弃去剩余部分,以缩减试样量的操作。
(4)测定:取得物质的特性最值的操作。
(5)平行测定:取几份同一试样,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对它们进行的测定。
(6)空白试验:不加试样,但用与有试样时同样的操作进行的试验。
(7)检测确认试样特定性质并判断某各物质存在与否的操作。
(8)鉴定:未知物通过比较试验或用其他方法试验后,确认某种特定物质的操作。
(9)校准:用标准器具或标准物质等确定测定仪器显示值与真值的关系的操作。
(10)校准曲线:物质的特定性质、体积、浓度等和测定值或显示值、测定值和显示值之间关系的曲线。
(11)共沉淀:某种可溶性组分伴随难溶组分沉淀的现象。
(12)陈化:沉淀生成后,为减少吸附的和夹带的杂质离子,经放置或加热得到易于过滤的粗颗粒沉淀的操作。
(13)倾析:溶器中上层澄清液和沉淀生存时,使容器倾斜流出澄清液以分离沉淀的操作。
(14)掩蔽:使干扰物质转变为稳定的络合物、沉淀或发生价态变化等,使之不干扰化学反应的作用。
(15)封闭:在络合滴定过程中,到达终点时,滴定剂不能从指示剂一金属离子有色络合物中夺取金属离子,造成指示剂无颜色变化的现象。
(16)同离子效应:由于共同离子的存在而使反应向特定方向进行的效应。
(17)熔融:为熔解难熔物质,一般加人适当熔剂与其混合并加热,使之与熔剂进行反应。
(18)灼烧:在重量分析中,沉淀在高温下加热,使沉淀转化为组成固定的称量形式的过程。
(19)标定:确定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的操作。
(20)滴定:将滴定剂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试样溶液中,与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根据所需滴定剂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操作。
(21)恒量:在同样条件下,对物质重复进行干燥、加热或灼烧,直到两次质量差不超过规定值的范围的操作。
(22)变色域:与指示剂开始变色至变色终了相对应的有关特定值(如pH 值)的变化范围。
(23)化学计量点:滴定过程中,待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剂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相等时的点。
(24)终点:用指标剂或终点指示器判断滴定过程中化学反应终了时的点。
(25)滴定度:标准溶液相当于待测组分的质量。
以横坐标代表滴定剂的体积或浓度,纵坐标代表待测组分的特性量值的关系曲线。
(26)纯度:化学物质中,主成分在该物质中所占的百分数。
(27)含量:某物质中所含某种组分的质量或体积。
(28)量值:由一个数和一个合适的计量单位表示的量。
(29)物质的量(n):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之一。
<它与基本单元粒子数成正比,描述一系统中给定基本单元的一个量)。
单位为摩尔。
注:①使用特质的量时,一般应指明基本单元。
②物质B的物质的量,常用nB或n(B) 表示。
③一般粒子的物质的量,常用括弧给出,如:n(1/2H2SO4)(30)摩尔(mol):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一12的原子数目相等。
注: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基本单元:它可以是组成物质的任何自然存在的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光子等一切物质的粒子,也可以是按需要人为的将它们进行分割或组合、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个体或单元。
如:1/2H2SO4、1/5KMnO4。
(32)摩尔质量(M):一系统中某给定基本单元的摩尔质量M等于其总质量m与其物质的量之比。
单位为千克每摩尔(kg/mol ),常用克每摩尔(g/mol)。
mM=n(33)摩尔体积(V m):系统的体积v与其中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单位为立方米每摩尔(m 3/mol),常用升每摩尔(L/mol)。
V m =nV (34)物质的量浓度:物质B 的物质的量n B 。
与相应混合物的体积V 之比。
单位为摩尔每立方米(mol/m 3),常用摩尔每升((mol /L)。
c B =Vn B 注:①可简称为浓度。
②物质B 作为溶质时,物质B 的浓度为溶质的物质的量nB 与溶液的体积v 之比。
其浓度也可用符号【B 】表示。
(35)质量浓度(ρ):物质B 的总质量m 与相应混合物的体积v(包括物质B 的体积)之比。
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3,常用克每升(g/L)。
ρ=V m (36)质量因子:具有一定组成称量形式的物质与其中某元素或某一元素的化合物相互之间换算的系数。
(37)灰分:试样在规定条件下,经灼烧后,剩余物质的质量。
(38)酸值;在规定条件下,中和lg 试样中的酸性物质所消耗的以毫克计的氢氧化钾的质量。
(39)酸度:在规定条件下,与中和100g 试样中的酸性物质所消耗的碱性物质相当的氢离子的量(以毫摩尔计)。
(40)碱度:在规定条件下,与中和100g 个试样中的碱性物质所消耗的酸性物质相当的氢氧根离子的量(以毫克摩尔计)。
(41)pH 值: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
(42)皂化值: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并皂化lg 试样所消耗的以毫克计的氢氧化钾的质量。
(43)酯值:在规定条件下,1g 试样中的酯水解时所消耗的以毫克计的氢氧化钾的质量。
它等于皂化值减去酸值。
(44)残渣: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灼烧或经规定的溶剂提取后所得的残留物。
(45)化学分析: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46)仪器分析:使用光、电、电磁、热、放射能等测量仪器进行的分析方法。
(47)定性分析:为检测物质中原子、原子团、分子等成分的种类而进行的分析。
(48)定量分析:为测定物质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而进行的分析。
(49)常量分析:对。
0.1g以上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50)半微量分析:对10~100mg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51)微量分析:对1~10mg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52)超微量分析: 对1mg以下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53)痕量分析:对待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l%的分析。
(54)超痕量分析:对待测组分的含量小于0.00l%的分析。
(55)干法:用固体试样直接测定其组分的分析。
(56)湿法:将试样制成溶液后测定其组分的分析。
(57)系统分析:在定性分析中,根据物质的性质对试样先进行分组,再对各组中离子、元素、官能团等逐个检出的分析。
(58)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操作,测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以确定其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59)滴定分析[法]:通过滴定操作,根据所需滴定剂的体积和浓度,以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注:此术语曾命名为容量分析[法].(60)元素分析:对试样中所含元素进行检测或测定的分析。
(61)气体分析:以气体物质为分析对象的分析。
(62)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进行的滴定。
(63)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滴定。
(64)高锰酸钾「滴定」法:利用高锰酸盐标准溶液进行的滴定。
(65)重铬酸钾「滴定」法:利用重铬酸盐标准溶液的氧化作用进行的滴定。
(66)碘量法:利用碘的氧化作用或碘离子的还原作用进行的滴定。
一般使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67)沉淀滴法[法]利用沉淀的产生或消失进行的滴定。
(68)非水滴定[法]:除水以外的溶剂进行的滴定。
(69)返滴定(法):在试样溶液中加过量的标准溶液与组分反应,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过量部分,从而求出组分含量的滴定。
(70)络合滴定〔法〕利用铬合物的形成及解离反应进行的滴定。
(71)鳌合滴定〔法〕利用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形成内络合物的滴定。
(72)化学试剂:为实现某一化学反应而使用的化学物质。
(73)标准物质(RM):已确定其一种或几种特性,用于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的物质。
(74)标准溶液:用标准物质标定或配制的已知浓度的溶液。
(75)试液:用试样配成的溶液或为分析而取得的溶液。
(76)储备溶液:配制成的比使用时浓度大的、储存备用的试剂溶液。
(77)缓冲溶液:加人溶液中能控制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等仅发生可允许的变化的溶液。
(78)络合剂:具有自由电子对并能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试剂。
(79)滴定剂:用于滴定而配制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
(80)沉淀剂:用来引起沉淀反应的试剂。
(81)指示剂:在滴定分析中,为判断试样的化学反应程度时本身能改变颜色或其他性质的试剂。
(82)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用的指示剂。
(83)氧化还原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用的指示剂。
(84)金属指示剂;螯合滴定用的指示剂。
(85)分析天平:利用杠杆原理,分格值在1mg以下,直接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
(86)砝码:具有精确质量值的、在称量时用于测量物质质量的物体。
(87)称量瓶:用以称取试样的带盖的圆筒形小玻璃器具。
(88)容量瓶:用以配制溶液,颈细长有精确体积刻度线的带塞玻璃容器。
(89)滴定管:用于滴定分析的、具有精确容积刻度、下端带活栓或嵌有玻璃珠的橡胶管的管状玻璃器具。
(90)移液管:转移液体用的、具有一精确容积刻度的玻璃管状器具。
(91)锥形瓶:平底的圆锥形玻璃器具。
(92)碘瓶:带有磨口塞的,且可对塞口进行液封的簿壁锥形瓶。
(93)坩祸:用于高温灼烧的、一般是上大下小的截圆锥形的、溶量较小的器具。
(94)表面皿:凹形的圆形玻璃。
(95)干燥器:带有磨口顶盖,放干燥剂后可以保持干燥气氛的密封玻璃容器。
(96)滤纸:用于过滤的、不含填料能使水渗透过的质地均匀的多孔性纸。
(97)试纸:浸有指示剂或特定试剂的干的小纸条。
(98)研钵:和研杵一道用来压碎、研磨或混合物质的器具。
(99)离子强度:溶液中电解质的离子之间平均静电相互作用的量度。
其值为各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与其价数平方的乘积的总和的一半。
I=21i b z i 2式中I---离子强度,mol/kg;b i —各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z i —离子的电荷数。
(100)活度:溶液中物质的有效浓度。
(101)活度系数:溶液中物质的活度与浓度之比。
(102) 电导率:两支相距1cm 。
,面积lcm 2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103)标准电位:参与电极反应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活度二1)时的电极电位。
(104)氧化还原电位:将惰性金属浸于某些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相应的电极电位。
(105)液接电位:溶质不同的两种溶液或溶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相接触时,在界面上产生的微小电位差。
(106)膜电位:用一种膜(如玻璃薄膜)将浓度不同的同一电解质溶液或组成不同的电解质溶液隔开,由于溶液中某一离子与膜中离子发生交换作用,改变了两相中原来的电荷分配,形成了双电层而产生的电位差。
(107)电位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指示电极的电位变化来确定终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