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5.诗四首 第4课时《菊花》元稹【新版】
新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诗四首》学案第四课时
![新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诗四首》学案第四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4880f2bf78a6529647d5396.png)
《诗四首》学案——第四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看拼音写汉字。
zhěn shè piān
元()绕()( )爱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秋丛:
(2)偏爱:
(3)似陶家:
(4)尽:
3.理解诗句的意思。
(1)秋丛绕舍似陶家:
(2)遍绕篱边日渐斜:
(3)不是花中偏爱菊:
(4)此花开尽更无花:
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33d29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d.png)
菊花元稹[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标签咏物、抒怀、菊花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f04e2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8.png)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
![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82c54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b.png)
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以下是小编带来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1菊花朝代:唐代作者: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鉴赏】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920d3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1.png)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稹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教科版语文四上《菊花》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菊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ca893f7e21af45b307a8e0.png)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个“绕”
字有什么不 同?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能用现代汉语 中的“不是…… 而是……”的句 式说出这两句诗 的意思吗?
拓展学习
菊
菊 花 盛 开,清 香 四 溢 。其 瓣 如 丝 、如
旺盛地 清新的
爪。其 色 或 黄 、或 白 、或 赭 、或 红 ,种 类
鸟兽的脚爪
有的
品种 类别
繁多。严 霜 既降 ,百 花 零 落 ,唯 菊 独 盛 。
纷繁多样 厉害 已经
凋零掉落
独自盛开
古时候,有三个书生相约去花圃赏菊。
走进花圃,只见 菊花盛开 ,群花 清香四溢 , 沁人心脾。生甲情不自禁地赞叹到:“菊花真美! 其瓣如丝、如爪 ,形状各异。”生乙不甘落后,欣然 道:“请看,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
这时,一阵秋风吹过,生丙若有所思地说:“吾爱菊之 性也。菊花 性耐寒,严霜即降,百花零落,唯菊独盛。”
大家陷入了沉思。
全国中小学 最大最全的教学课件资源网
/
更多教学资源下载: /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出自敦煌山洞出土的唐朝人 “放妻协议”,这份离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是:“凡为夫 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为夫妇。若结缘不合, 比是冤家,故来相对;即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 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一别两宽, 各生欢喜“,意思就是:我们好聚好散吧
朋友是条路, 选对了帮着你, 选错了绕死你!
真诚的人,走着走着,就走进 了心里。虚伪的人,走着走着,就 淡出了视线。
不是所有的情缘都能拥有,不是所有的爱,都能 携手同行,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写下完美的 结局……
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三首《菊花》
![四年级上册语文5古诗三首《菊花》](https://img.taocdn.com/s3/m/cf3fc8b8172ded630a1cb64e.png)
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像陶渊 明的家一样。(诗人)绕着篱笆欣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渐渐地偏西。不是因为 在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菊花开过之后便前两句主要描写了什么情景? 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 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触?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
课时作业
《菊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_,诗句的前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喜爱菊 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诗句)
感悟古诗
根据自己所看、所感来想象作者所描 绘的画面。
感悟古诗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课文小结
百花多在温暖的季节盛开,菊花偏偏 不畏风霜,诗人喜欢菊花的原因也正是如 此。读了诗作后,你是不是也喜爱上了菊 花?希望同学们能带着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去朗读、背诵古诗,做一个能吟善诵的小 诗人!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暖春有娇艳欲滴的桃花;炎夏有亭亭 玉立的荷花;深秋时节,天气变凉,百花 凋零,但是仍然有一种花选择在这个季节 怒放,那就是——菊花。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唐代诗人元稹的诗作《菊花》。
菊花
【唐】元稹
学习生字 自读古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和词典理解古诗,用自己的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560b92998fcc22bcd10de9.png)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秋丛,即丛丛的秋菊.【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赏析】: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贞元十八年(802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平铺直叙,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第一个层面,“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品头论足.第三个层面,“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足见诗人爱菊之深.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而是因为寒冬时节,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同为咏菊诗,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看似平淡,却含蕴极深,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其诗云:“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与元稹咏菊诗相比,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难怪此诗一出,即广为传诵,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阅读训练】: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2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元稹古诗《菊花》拼音版
![元稹古诗《菊花》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89bda502d276a200292eda.png)
元稹古诗《菊花》拼音版 元稹的《菊花》,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 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 不落俗套, 并且发人思考。
下面是元稹古诗 《菊花》拼音版,为大家提供参考。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 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1/6以应读 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 无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 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7c94797192e45361166f5a1.png)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 :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微之 ,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 ,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 .菊花 ,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 ,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 ,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 ,并留下“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 . ”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 .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 .贞元十八年(802 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 ,平铺直叙 ,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 ,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 . 第一个层面 , “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 , “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 ,品头论足 .第三个层面 , “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 ,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 ,足见诗人爱菊之深 .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 .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 ,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 ,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 ,而是因为寒冬时节 ,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 ,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 ,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而由此延伸的 ,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同为咏菊诗 ,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 ,看似平淡 ,却含蕴极深 ,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 , 其诗云 : “千花万卉凋零后 ,始见闲人把一枝 . ”与元稹咏菊诗相比 ,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此诗一出 ,即广为传诵 ,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 ,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 : “赐酒盈杯谁共持 ,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 ,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 ,相思之苦了 .【阅读训练】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 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2 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 (各 1 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 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 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 ,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 ,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
幼儿唐诗《菊花》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菊花》原文译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dec920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1.png)
幼儿唐诗《菊花》原文|译文|鉴赏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幼儿唐诗《菊花》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鉴赏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c61bb58fb770bf68a5557.png)
同为咏菊诗 ,元稹这首诗却能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 ,看似平淡 , 却含蕴极深 ,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 , 其诗云 : “千花万卉凋零后 ,始见闲人把一枝 . ”与元稹咏菊诗相比 ,其高 下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此诗一出 ,即广为传诵 ,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 诗念念不忘 ,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 : “赐酒盈杯谁 共持 ,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 ”相“思只傍
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只,此二句 ,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 ,相思之 苦了 .
【阅读训练】 :
1.第一句 “绕 ”字写出菊花的景象 ,第二句 “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 情态 .(2 分)
2.说说诗人 “偏爱菊 ”的原因 .(2 分) 3.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 ”日“渐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 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注释】 : 陶家 :陶,指东晋陶渊明 . 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 【翻译】 :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 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 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 【赏析】 :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 微之 ,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 ,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 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 “新 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 “元白 ”. 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 ,故后世诗文中每以 “陶家菊 ”、 “陶菊 ”称菊花 . 菊花 ,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 ,与梅、兰、竹一起 被誉为花中 “四君子 ”.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诗四首》优秀教案第四课时(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诗四首》优秀教案第四课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22f9f9f8c75fbfc77db253.png)
《诗四首》教案——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
教学方法课件教学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菊花》。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
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
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
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
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
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
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菊——菊花。
秋丛——秋天的菊花丛。
舍——房屋。
(组词:宿舍、校舍)陶——本诗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渊明家。
(陶渊明是晋朝著名诗人,最喜爱菊花)偏——偏爱,在几个人或几件事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
此——此花,这个花。
尽——完。
开尽:开完。
篱——篱笆。
(二)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三)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 / 似 / 陶家,遍绕篱边 / 日 / 渐斜。
元稹古诗《菊花》拼音版
![元稹古诗《菊花》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a705259ec3d5bbfc0a7483.png)
元稹古诗《菊花》拼音版元稹的《菊花》,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下面是兀稹古诗《菊花》拼音版,为大家提供参考。
j u hu a菊花t a ng yun zh en唐元稹qi u c o ng y a o sh e s i t a o ji a秋丛绕舍似陶家,bi a n y a o l i bi a n r i ji a n xi e遍绕篱边日渐斜。
b u sh i hu a zh o ng pi a n a i j u不是花中偏爱菊,c i hu a k a i j i n g e ng w u hu a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注释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 e):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I i):篱笆。
⑹日渐斜(xi a):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 a。
⑺尽:完。
⑻更(g e ng):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教科版语文四上《菊花》课件
![教科版语文四上《菊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d679fdfad6195f302ba604.png)
秋丛 舍 篱
shè shě 宿舍 舍不得
围绕
秋丛绕舍似陶家,
• 一丛一丛的秋菊 房屋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晋朝大诗人, 他喜爱菊花。
遍绕篱边日渐斜
度,流程,课件,试题,合学习的好伙伴,受更多优惠哟! 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个“绕”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认识下列生度,流程,课件,试题,合学习的好伙伴,受更多优惠哟!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诗四首 菊花
菊花
读一读
秋丛绕舍度,流程,课件,试题,合学习的好伙伴,受更多优惠哟!
• 此花开尽更无花 再
你能用现代汉语 中的“不是…… 而是……”的句 式说出这两句诗 的意思吗?
拓展学习
菊
菊 花 盛 开,清 香 四 溢 。其 瓣 如 丝 、如
旺盛地 清新的
爪。其 色 或 黄 、或 白 、或 赭 、或 红 ,种 类
鸟兽的脚爪
有的
品种 类别
繁多。严 霜 既降 ,百 花 零 落 ,唯 菊 独 盛 。
字有什么不度,流程,课件,试题,合学习的好伙伴,受更多优惠哟!
纷繁多样 厉害 已经
凋零掉落
独自盛开
古时候,有三个书生相约去花圃赏菊。 走进花圃,只见 菊花盛开 ,群花 清香四溢 , 沁人心脾。生甲情不自禁地赞叹到:“菊花真美! 其瓣如丝、如爪 ,形状各异。”生乙不甘落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欣然 道:“请看,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 这时,一阵秋风吹过,生丙若有所思地说:“吾爱菊之 性也。菊花 性耐寒,严霜即降,百花零落,唯菊独盛。” 大家陷入了沉思。
元稹的菊花带翻译
![元稹的菊花带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f91da7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8.png)
元稹的菊花带翻译元稹的菊花带翻译菊花是元稹所写下的一首名作,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元稹简介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
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
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
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
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
不久,调任同州刺史。
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精神,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写过一些《乐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他还写过不少古诗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
此外,他也还写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广度都不及白居易。
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幼儿唐诗《菊花》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菊花》原文译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1cd767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5.png)
幼儿唐诗《菊花》原文|译文|鉴赏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幼儿唐诗《菊花》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鉴赏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古诗《菊花》
![古诗《菊花》](https://img.taocdn.com/s3/m/49099faa650e52ea551898f8.png)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更抒 发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之情。
பைடு நூலகம் 元稹(779~831),字微之, 河南人。曾经做过宰相,是唐 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共同提 倡新乐府诗,世称“元白”。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jú shè biàn jiàn piān 菊 舍遍渐 偏
1.“秋丛”的意思是什么? 指一丛丛的秋菊。
2.“似陶家”的意思是什么? 像陶渊明的家一样。陶渊明是
晋朝大诗人,他喜爱菊花。
3.“日渐斜”的意思是什么? 太阳渐渐地偏西。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
这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诗人 强调了“偏爱”的自然因素,即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丛的秋菊绕着房屋开放,好像 是到了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着 篱笆观赏,以致太阳偏西了还舍不得 离开。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 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 的花可欣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感知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 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 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 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 感染力。
探究(难点):《菊花》一诗前两句中各有一个“绕” 字,试理解“绕”字在这两句诗中传达的意境。
说: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诗句的大概意思。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气飘来。
2.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来求花的人遍布山野。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从
东西南北刮来狂风。 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音节( yōu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山 ), 再查( 6 )画,组词( 幽静 )。 2.“篱”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10 ) 画。它的同音字有( 离 )、( 梨 )、( 厘 ) 等,可分别组词( 离开 )、( 梨园 )、( 厘米 )。
四、根据诗意写诗句。 1.虽然远远看去,梅花很洁白,但是我心里明白地知
第一个“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 幽雅,如临陶渊明家之感。第二个“绕”字写赏菊兴致 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 日之将西,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陶醉的情态。
思考: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理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对菊花历 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揣摩诗中植物被诗人所赋予的高尚品格。(难点)
走进作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 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 代著名诗人。他和白居易友情甚笃, 世称“元白”,共同倡导新乐府运 动。他所作乐府诗虽不及白式乐府 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易懂,但在当时 也颇有影响。
我会写
jú
菊
书写指导
上小下大。“米”向左 伸,捺变点。
菊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植物, 它们具有了为人所追求的脱俗傲骨的高尚品质。菊 是美丽的,更是值得人敬佩的!
课文结构
朴实、可爱
菊
花
坚贞不屈
偏爱理由
课文主旨
《菊花》这首诗写了自己对菊花的偏爱以及偏爱 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赞美了菊 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推荐阅读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四首
第四课时
菊花
[唐] 元稹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菊花
【唐】元稹(zhěn)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会认“绕” 等5个生字,会写“陶”“篱”等5个 生字。
2.能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懂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重点)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写了哪种植物? 2.二思:菊花在诗人的笔下有何特点? 3.三析:这种植物为什么会受到诗人的喜爱?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lí)边日渐斜。
秋丛:指秋菊。
似陶家: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大诗人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家 中种了很多菊花,写有“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
一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 家,一遍又一遍地围篱赏菊,流连忘返,不知红日 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爱菊花,而 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再没有别的花可 欣赏了。
rào
绕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纟”的撇 折要协调。
táo
陶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的横折 钩要写得饱满有力。
lí
篱
书写指导
“离”的笔画较多,要 写得紧凑均匀些。
piān
偏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长竖要 垂直。
易读错字
piān
偏爱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国学诵读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
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王冕)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 撩蜂与蝶。(《竹》郑燮(xiè))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 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杜荀鹤)
坚劲﹒(jìnɡ) 山隅﹒(yù) 咬﹒定(yáo)
墙﹒角(qiáng) 千磨﹒(mó) 菊﹒花(jú)
二、读拼音,写词语。
yáo yuǎn yōu
jìng táo piān ài
姓陶 偏爱
三、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幽”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Y ),再查
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 再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了。
背:背诵这四首诗。
点拨:首先要把诗读正确,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美;然后在此基础上完 成背诵。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馨﹒香(xīn) B.﹒凌寒(línɡ) C.数﹒枝(shǔ)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赞美了菊
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写了哪种植物?
这首诗写的是菊花。
2.二思:菊花在诗人的笔下有何特点? 菊花朴实可爱,凌霜不凋。
3.三析:这种植物为什么会受到诗人的喜爱?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竹夫人】 古代的一种消暑用具。《辞海》解释说:
“夏天睡时置床席面取凉的用具,用竹青篾编成, 或用整段竹子做成,圆柱形,中空,周围有洞, 可以通风。”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 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 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 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 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讨论:这四种植物为什么受到诗人的喜爱呢?结合诗句 说一说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梅花不惧严寒,坚贞不屈;幽兰身处深 谷,淡泊名利;竹石倔强顽强,刚直不阿;菊花朴 实可爱,凌霜不凋。梅、兰、竹、菊在诗人们的笔 下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们具有了为人所追 求的脱俗傲骨的高尚品质。梅、兰、竹、菊是美丽 的,更是值得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