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教案
幼儿园优质课-《黄鹤楼》语文教案
《黄鹤楼》语文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末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黄鹤楼》语文教案,希翼能够匡助到大家。
《黄鹤楼》语文教案 1教学要求:1 、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味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 、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爱慕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5 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孟浩然)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2 、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3、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⑴自读古诗。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不少疑问,学贵有疑。
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
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 、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
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味一下。
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故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齐读这一句话。
㈡第三自然段过渡: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1、出示句子 2 。
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向来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干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⑴思量:从这段话中,你体味到了什么?(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⑵你从哪些词句中体味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⑶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者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教案7篇
《黄鹤楼》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教案7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黄鹤楼》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案
1.教学重点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黄鹤楼》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烟花三月”等,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画面。
-修辞手法: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比喻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意境创设:把握诗中的意境美,如黄鹤楼、长江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景象传达的情感。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朗诵体验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观点重复和深入程度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见地的观点。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黄鹤楼》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思考。这表明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句,启发他们思考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鹤楼》的背景、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举例:在讲解“故人西辞黄鹤楼”时,强调“故人”指的是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而“黄鹤楼”则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点,通过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诗句的情感内涵。
黄鹤楼教案设计
黄鹤楼教案设计教案一: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熟悉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3. 培养学生对黄鹤楼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文化建筑的故事展示黄鹤楼的文学意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素材、课堂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黄鹤楼的名字来源和基本背景,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黄鹤楼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讲解(15分钟)详细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沿革、建筑结构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黄鹤楼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合作活动(2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与黄鹤楼相关的古诗或文学作品,通过朗读和解读,展示黄鹤楼的文学价值。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五、个人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以黄鹤楼为背景,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黄鹤楼的理解和感悟。
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总结,归纳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进一步深入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合作活动和个人创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黄鹤楼的理解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教案二:黄鹤楼游园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参观黄鹤楼,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3. 培养学生对黄鹤楼的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地参观活动,使学生对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准备:导游讲解材料、游园活动指南、学生讲座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观看介绍黄鹤楼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兴趣。
二、实地参观(60分钟)组织学生参观黄鹤楼,由导游讲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学意义。
《黄鹤楼》优秀教案
《黄鹤楼》优秀教案《黄鹤楼》优秀教案「篇一」教材简析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文章以“仙”字贯穿全文,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十分严谨。
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变化。
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课前准备1、学生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的原因。
3、熟读课文,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4、把不能弄懂的字词和预习中的问题批注到课文旁边,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开场白:朗读崔颢《黄鹤楼》诗导入新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关于黄鹤楼的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则来学习一篇关于黄鹤楼的古文。
检查预习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原因。
整体感知教师指导语: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的三大名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
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翻译课文①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
②学生互相质疑提问,遗留问题提出到班级讨论。
③检查翻译情况,统计普遍情况和特殊情况,纠正错误。
3、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或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可从外观和建筑的特点等方面来谈。
)精读评析教师指导语: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需要时可以小组讨论,写出结论。
1、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第13课《唐诗三首-黄鹤楼》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鹤楼》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是一首描绘离别、思乡之情的唐诗。它不仅展现了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黄鹤楼》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在诗中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情感。
4.诗歌翻译:将《黄鹤楼》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5.诗歌鉴赏:分析《黄鹤楼》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等。
6.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创作背景分析:探讨崔颢创作《黄鹤楼》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第13课《唐诗三首-黄鹤楼》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3课《唐诗三首-黄鹤楼》教案,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介绍:黄鹤楼的历史、地理位置及文化意义。
2.诗歌原文:详细解读崔颢的《黄鹤楼》全诗,包括诗句的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
3.生词解释: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如“昔人”、“鹦鹉洲”等。
(3)对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对比、举例等方法,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
(4)在情感共鸣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与故乡、亲人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三首-黄鹤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地方,让你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黄鹤楼》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崔颢如何通过黄鹤楼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推荐】《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黄鹤楼送别》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拟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进步言语表达才能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拟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
指出课文特点。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
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
然后交流一下。
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之景〔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设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
讨论并板书:之情。
〔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
讨论板书:依依惜别〔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
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黄鹤楼》诗文的阅读与解析:通过阅读诗文,理解诗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2.诗人背景介绍:了解诗人崔颢的生平事迹,加深对《黄鹤楼》创作背景的认识。
3.词语解析:学习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故人”、“烟花”、“江城”等,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鹤楼》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唐诗鉴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进行得还不错。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成果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思考。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我考虑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大家围绕“如何鉴赏古代诗歌”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在旁边观察,发现学生们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在提出观点时,缺乏充分的论据支撑。今后,我需要引导学生们在讨论中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诗歌鉴赏方法:如何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突破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培养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领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通过诗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描绘出相应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
第二篇: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抄写《黄鹤楼》诗歌,加强记忆;2. 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3. 结合诗文内容,想象和描绘出《黄鹤楼》的画面;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精选7篇
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精选7篇黄鹤楼崔颢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初步设疑。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是哪位小老师为我们板书的,请我们的一日之师带领大家读一下课题。
谢谢2、出示古诗,指名读诗。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白在黄鹤楼上设宴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
李白目送友人,心情非常激动,吟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⑴自读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⑴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下面让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
我想通过认真学习课文后,你们的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4、过渡: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自由读)2)、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
(学生动手圈画)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5、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鸟语花香的三月。
生:百花怒放、景色艳丽的三月。
师:同学们知道吗?自从李白写下这句诗后,原本著名的城市扬州更有名了,一直到今天,尤其到了三月,人们纷纷赶往扬州,欣赏那里的美景。
而“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称为“千古丽句”。
一起美美地读这句诗。
二、朗读话别,感悟话别。
1、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这藏在心里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让我们一起去目睹那感人的一幕吧!指名读第二小节2、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
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⑴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3、师范读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article/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
《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全诗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1学习目标一重要实词和虚词二翻译重要语句三背诵课文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学习时数:2课时黄鹤楼历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
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隅:角落。
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图经》云:“费讳登仙,尝兰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
迹存《述异》之志。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三国蜀汉大将军。
登仙,成仙。
驾:乘、骑。
憩:休息。
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之,指代黄鹤。
名,动词,命名。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教案一:初中语文《黄鹤楼》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课文。
(3)了解唐代文学家崔颢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理解。
教学难点:1. 课文翻译和内容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黄鹤楼》全文。
2. 崔颢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崔颢及其作品《黄鹤楼》。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唐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句式的理解。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解释生词和句式。
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
四、小组讨论(10分钟)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二:初中语文《黄鹤楼》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课文。
(3)了解唐代文学家崔颢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鹤楼优秀教案(合集8篇)
黄鹤楼优秀教案(合集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优秀教案(合集8篇)黄鹤楼优秀教案(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第13课《黄鹤楼》教案
-情感体验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想象和体验作者的情感。
-修辞手法的难点突破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修辞手法的例句,让学生观察、分析其表达效果的不同,并通过创作练习来加深理解。
-文化背景的感知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关于黄鹤楼的资料,课上进行分享交流,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黄鹤楼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中的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黄鹤楼的感情,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文的深入解读来突破。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其与具体的文本内容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练习来加深理解。
-文化背景的感知:学生对黄鹤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知之甚少,需要通过教师的补充讲解和课外资料的拓展来增强感知。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鹤楼》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它是一首描绘黄鹤楼美景的诗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诗歌的重要性在于它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审美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诗句。这些诗句展示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黄鹤楼》的文本,提高提取信息、整合理解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感受课文中的意境美,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提高文化自信。
1.阅读课文《黄鹤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黄鹤楼》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
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园:指私人花园。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
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
《黄鹤楼》崔颢优秀教案设计育教学反思
《黄鹤楼》崔颢优秀教案设计育教学反思《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鹤楼》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黄鹤楼》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二.朗读:师范读,生齐读.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川”句可读得恬淡自然。
)三.师生探究:A、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因为它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
“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
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生4:我喜欢“白云千载空悠悠”句。
给人一种悠闲适意的感觉。
生5:不。
这句我感觉到的不是悠闲,而好像是孤独寂寞。
因为“空悠悠”显得空空荡荡,使人顿时心生惆怅。
生6:我喜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
江上烟雾迷朦,真仿佛人间仙境。
生7:我读来烟波浩渺,却又联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诗人也因此而生离愁别绪吧。
师:(赞赏地)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析了诗的韵味,意境。
它确实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这从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刚才同学们争论“空”字的意味,很好。
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时间: 2013.4.3 课题一四、黄鹤楼崔颢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
律美。
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板书设计14、黄鹤楼崔颢
空
空悠悠孤寂苦闷
历历
萋萋触景生情
愁思乡之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
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
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
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
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
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崔颢的《黄鹤楼》。
1、听读——划分节奏
2、译读——理解内容
3、说读——体味情感
4、背读——积累词语
三、听读--划分节奏学会朗读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
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
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四、译读--理解内容领会意境
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
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教师小结诗句意思。
4、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
《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
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
开旷的诗歌境界。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五、说读--体味情感创新运用
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思乡的情感。
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思乡之情?
2、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思乡之情。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六、背读--积累词语再悟美文
1、个人示范背
2、唱诵。
3 、回忆、背诵曾学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
背诵《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七、拓展练习。
1、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涵,提供贾岛的《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较,区分两诗选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细腻地理解文本。
《黄鹤楼》(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
2、《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