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陕西关中民居建筑艺术
陕西关中民居建筑艺术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民居建筑。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陕西关中民居建筑以木材和砖石结合的方式搭建,主要包括四合院、庭院式民居和天井式民居。
在这些民居建筑中,四合院是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多以四合对称布局,有前、后、左、右四个进口。
四合院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同时结构牢固、通风采光好。
同时,四合院在建筑设计上非常考究,主人公寓通常朝南,客厅朝北,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防止北风的影响;而且房屋一般各自相对独立,以便于私密性和生活空间的分隔。
庭院式民居和天井式民居与四合院有不同之处,建筑不再是四合对称,而是以一个庭院或天井为中心分布,房屋则分布在庭院或天井的周围。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房屋与自然的融合更加紧密,同时也适合于透风透光等自然条件的利用。
陕西关中的民居建筑不仅在布局上有其独到之处,在彩绘艺术上也属于独树一帜。
陕西关中的传统民居彩绘艺术源自唐代,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在建筑彩绘艺术中,主要表现了民间信仰和社会习俗,以及风景、鸟兽、花卉和书画等内容。
陕西关中的民居建筑彩绘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和精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体现了当地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陕西关中的民居建筑还体现了当地的节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传统的陕西关中民居建筑常常装饰着各种各样的木雕、石雕、铁艺和窗棂等装饰,这些装饰不仅美观大方,更让人感觉到它们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此外,陕西关中的传统民居建筑还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和工艺精湛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总之,陕西关中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它们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建筑技术、文化观念和社会习俗,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建筑传统。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应得到认真的保护和传承。
关中传统民居的过去和未来-精品文档
关中传统民居的过去和未来1、关中概述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
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渭河东西横贯,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史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民居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年代的民居,其中西安、三原和韩城等地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2、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条件2.1 自然条件关中地区冬季冷,夏季炎热,且有伏旱,属于北方气候带中较闷热的地区,夏季日照强烈且降雨量少,防晒成为居住建筑的首要需求。
另外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
2.2 宗法等级观念传统的宗法等级观念也决定了关中民居的布局形态,建筑形制和材料的运用等。
宗法制度制约了民居的方方面面:明确的轴线布局,房屋的面宽、进深与单体建筑开间及单体建筑的等级划分等。
3、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3.1 安全性、亲切性在现代建筑理论当中,围合是空间限定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而参与围合的房间,它的高低、长短对院落空间的属性及人的感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中传统民居的院落是由倒座、厅堂和抱厦围合的空间,院落横向的高宽比为1∶1,而纵向为1∶4;同时参与围合的厦间、倒座和围墙都没有开窗,不易人攀爬,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安全。
而内部的开敞也促进家族成员的相互交流,使人感到亲切。
3.2 生态性传统院落上见天、下着地,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生活起居就围绕院子来完成,从室内走向室外仅几步之遥,夏天房内闷热,可以到院子里乘凉;冬天房内阴冷,可以到院子里晒太阳。
同时院落还承担着实质的功能――起居、吃饭、游戏,种种的角色都可以扮演。
院落使得人可以自由地在户内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到季节天气的变化,触摸到大自然的脉搏【2】。
4、关中民居的现代化尝试面对传统建筑众多优点以及包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在人们心中产生对传统建筑的深深依恋。
弘扬传统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师不灭的情节,一直萦绕在心头。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关中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特点。
关中地区位于中国中原的西北部,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关中民居建筑方案在设计上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融合了地域文化和当地气候环境的特点。
关中民居建筑主要利用红砖、木材和土坯等材料进行建造,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四合院、坊院、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是一个庭院式的建筑,分为前后两院,中间为厅堂。
前院通常是大门、花园、偏房等,后院则是主人居住的地方。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合理,通风和采光良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居住舒适性的理念。
关中民居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重檐式,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风格。
屋顶瓦片常采用灰色的陶瓦或红色的琉璃瓦,给人一种朴素而古老的感觉。
屋顶上往往还有独特的装饰,如龙凤、花纹等,凸显了建筑的华贵和艺术性。
关中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注重居住功能的实现。
主要由厅堂、卧室、客厅、厨房等组成,其中厅堂一般是空间最大、讲究最为豪华的地方,常用作接待客人和家族聚会等。
卧室通常在主屋后院,为主人提供私密空间。
厨房往往在院子的一角,利用烟囱排放烟雾,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关中民居建筑在装饰上也非常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
建筑外部的墙面常挂有红灯笼、彩带等装饰物,增添节日气氛。
室内的装饰包括壁画、家具、摆设等,常以优雅、简洁的风格为主。
红色常被运用于家具和装饰物中,代表着吉祥和喜庆。
而古老的木质家具则给人一种古老、典雅的感觉。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还要考虑当地气候环境。
关中地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
因此,在建筑方案中往往采用了温度调节的设计,如屋檐的深度、房屋的朝向等,以保护人们免受酷暑和寒冷的困扰。
总的来说,关中民居建筑方案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传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关中民居建筑方案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其设计中融入了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摘要:关中地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其蕴含传统文化的民居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通过分析关中地区民居形制,对其布局、建筑特征、空间形态及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研究其民居建筑特征及其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Abstrat: Guanzhong area is one of th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reas. Its residence conta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precious wealth of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hape、the layout、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for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al.关键词: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特征、文化Keywords:guanzhong area、residence、architectural features、culture关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中部,因居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四关之中而得名。
渭河东西横贯,史称“八百里秦川”。
连续广阔的黄土覆盖层连绵起伏,构成了关中的地表层。
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貌环境条件下,关中民居形成了构架民居和窑洞民居两种主要类型。
据记载,古人靠近陵阜掘穴为“窑”,可以避风寒,但不防潮,于是人们便创造了“宫室”。
此外,还有地上房屋,即构架民居,其地处高地势可以防潮,周围密实可以挡风,上有屋顶可以避雨。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作者:郑鑫邸芃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7期【摘要】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空间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关中传统民居表现出“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形态。
具有安全性、亲切性、生态性的特点。
其存在的精神文化价值已远高于它原本的使用价值,为当今的居住形态增加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空间形态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渭河东西横贯,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史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民居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年代的民居。
其中西安、三原和韩城等地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受气候、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
关中地区冬季冷,夏季炎热,且有伏旱,属于北方气候带中较闷热的地区,夏季日照强烈且降雨量少,防晒成为居住建筑的首要需求。
另外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
一、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关中民居平面布局方式与传统院落式相似,同时具有自己的地方风格和特点。
独院式平面这种布局形式多沿用地四周布置房间,由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
为了多争取使用空间,在庭院两侧布置两栋单坡顶的厦房,组成四合院。
这种独院式的用地面宽多为8至10米,进深约20米,比较窄长,其特点是占地少、面积利用比较充分。
关中传统合院庭院的宽度,大都由正房中间的开间尺寸所决定,开间通常为3米左右;庭院的纵深长度,取决于两侧的厢房房间数,庭院的长宽比,多为3∶1到4∶1,形成狭长的庭院。
门房和正房的开间多为3米左右,个别的也有加大,平面布置显得整齐。
关中传统民居浅析
关中传统民居浅析学生:苏晨婷学号:20141010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也属于寒冷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照充足,且常年受到黄土高原西风的侵袭。
院落呈纵深方向布置,南北长,东西窄,形成狭长院落。
这种平面组织形式使得房屋和院内空间在夏季大部分时间处于其他房屋的阴影中,避免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
窄长的院落空间也形成了风的通道,可组织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
此外东西厢房和最南侧的倒座多为向院内倾斜的单坡屋顶,屋脊高度即为院墙高度。
高耸的厢房屋顶既遮挡了太阳辐射,也防止冬季寒冷西风吹入。
北方地区日照资源贫乏,对采光纳阳的需求较高,因此院落面积大,而且房屋之间互不遮挡,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采光和吸热,以抵御北方寒冷的气候。
这些特点与南方地区相反,南方地区日照条件较好,太阳高度角大,夏季气候炎热,因此民居平面形式紧凑,形成许多阴影空间,避免太阳直射。
另外,小而深的天井形式,会带来很好的热压通风效果,加大了室内通风量,可有力缓解过湿、过热等不利环境条件。
庭院形状和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和主导风向等气候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关中民居则是南北纵长的窄院,开间和进深的比例可达1:3~1:4,有些东西两房檐口间只有 1 . 1 m ~ 1 . 2 m 宽。
这样纵长的平面形式可以缓解关中地区夏季严重的西晒问题,使院落和建筑处于阴影之中。
庭院围合以四周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连。
外墙的厚度、高度、所用材料和砌筑方式都因气候而异。
外墙厚度和墙体的保温隔热性关系密切。
关中民居的外墙要考虑冬季防寒,往往使用热惰性较高的土坯墙、夯土墙,墙厚可达50cm,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北方地区太阳高度角小,为了收纳更多日照,避免院墙过高而遮挡阳光,民居院墙高度不超过屋脊高度。
关中地区夏季西晒严重,民居屋面半边盖,房屋后墙不开窗,高高的后墙刚好作为院落的围墙,屋脊高度即院墙高度,可达6m~7m,既可防止冬天寒风的吹入,也可遮挡夏季强烈的西晒。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构成形态解析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构成形态解析作者:徐兴娟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8期摘要:通过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考察,深刻感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引起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住生活理念上我们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城市空间扩展,人口膨胀,城市不断提升建筑高度,日益减少公共交往空间,眼前这么好的传统院落文化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居是何物,更是一头雾水。
文章详细地解析了关中民居特点、关中民居的空间构成形态,从建筑学角度看随着民居历史文化不断的发掘与传承,建筑空间的形态与特色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传承和研究,中国人的庭院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
如何将这诗一般的居住空间真正融入到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去,如何唤起当代人们头脑中残存的院落记忆,是当下建筑设计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不仅应做传统民居文化的继承者,更应该做一名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关键词:建筑设计;关中民居;田野考察;院落一、关中民居(图1)中国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已经有四十多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发现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重建越来越重视了。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所具有的继承价值和研究空间也被国家所重视。
中国传统民居所具有的继承价值也不断地验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民居所具有的独特的色彩设计,并且与自然和谐统一至今被后人所重视和传承。
到关中民居考察第二天,导师带领我们到达关中民俗博物馆,天下着蒙蒙细雨,到处湿漉漉的,但依旧没有影响我们学习的热情,9点达民俗博物馆,第一眼被身边的建筑深深吸引,置身于民居古建筑中,寻找建筑的空间形态的源头与流变。
陕西民居有它独有的特色,关中地区,素有“八百里秦川”的美誉。
据考证出现在这块土地上的就是中国最早的房屋建筑(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独有的古朴恢宏的建筑风格,使得关中民居在中国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
南方和北方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论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形态特征
论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形态特征摘要:关中,即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是一个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的区域,号称“八百里秦川”。
本文以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形态特征威严就对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装饰形态艺术的实地考察、测量、现场绘图和访问记录获取一手资料,并运用对比、归纳及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
关键词:关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屋顶装饰艺术一对于关中传统民居的理解陕西“关中”地区,有“八百里秦川”的美誉。
经过了千百年的变迁,关中民居以自己独有的古朴恢宏的建筑风格,关中传统民居的布局及空间处理都比较严谨,多数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但院落层次较多,错落有致颇具气势。
多数民居屋面为小式瓦作,屋檐加飞橼,多用雕砖或镂空瓦片来装饰。
由于人们对未来往往寄予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希望生活富裕、健康平安、家族、吉祥如意等,这是一种普遍的、大众追求,这种人文环境影响到了环境的营这些在建筑装饰方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和期盼,通过具有象征的图案纹样装饰在建筑之上。
在建筑装饰上也会而然的流露出来,从而形成不同的建筑装饰风格。
二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形态特征的分析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形态的艺术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雕刻了。
关中历代官甲富商在建造住宅时,不太追求建筑的色彩和材料的贵重,多通过雕刻来装饰。
并多以高浮雕装饰精美图案,内容造型丰富饱满、雕工细腻、生动逼真、繁简适度,是北方民居建筑装饰的典型代表。
(1)屋顶装饰屋顶装饰主要分为正脊、垂脊、脊饰三个装饰载体。
正脊是指主体建筑沿着前后坡屋面相交线做成的脊,是屋面装饰上的重点。
在正脊上采用砖雕的形式雕刻花卉图案是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装饰方式。
题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石榴、牡丹、灵芝、莲花、蔓草、蝠、鹿、龙、仙鹤等兼有云纹及其它抽象的纹饰图案。
与正脊或宝顶相交的脊都可统称为垂脊。
垂脊的形式相对于正脊来说,相对要比正脊简化一些。
垂脊两侧花卉装饰纹样一般与正脊是相互呼应,装饰的题材主要包括石榴、牡丹、灵芝、莲花、蔓草、蝠、鹿、龙、仙鹤等纹饰图案。
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型制及形成原因
关中传统民居的建筑型制及形成原因作者:蒋巍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4期摘要从用代开始,关中的民居就以“合院”(特别是“四合院”)为原型。
这一型制是关中黄土高坡的自然环境及其产生的“天人合一”哲学的适应性建造表达,充分适应了黄土地上的农耕生活和宗法家庭形式,一方面体现了“长幼有序”,另一方面则通过“庭院”显示了天伦之乐。
关键词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型制;形成一、关中概述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等称呼。
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秦岭山脉、陕南盆地。
关中是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其地形连绵起伏。
风积土的堆积,覆盖了古地貌而形成的连续广阔的黄土覆盖层,构成了关中的地表层。
关中民居因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历史悠久,而表现出多种类型。
二、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条件1、自然条件关中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故院内部不需要太多的阳光,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关中地区的黄土地貌,属大陆季节性季风气候,受风沙影响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
因而为了使夏季成为一个很好的阴影区,并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防风沙的袭击,就形成了关中合院民居窄长、封闭的特点。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思想也使得窑洞或窑洞与合院相结合的组合方式在关中均较为常见。
2、宗法等级观念传统的宗法等级观念也决定了关中民居的布局形态,建筑形制和材料的运用等等。
陆元鼎先生认为:“礼教是宗法制度的具体体现和核心内容。
”宗法制度制约了包括民居在内的中国古代建筑的方方面面。
明确的轴线布局,房屋的面宽、进深与单体建筑开间及单体建筑的等级划分等等。
礼制作为古人的文化规范、行为模式、规章制度,其本质是体现一种上下尊卑的伦理秩序,正是这种秩序,使民居的型制具有了明显的等级制度。
在与礼制相适应的官方颁布的建筑型制营造定式和施工则例,规定了各种等级的住居或建筑允许的开间、用料及装饰等级等,从而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促成了民居的等级划分。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摘要:关中地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其蕴含传统文化的民居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通过分析关中地区民居形制,对其布局、建筑特征、空间形态及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研究其民居建筑特征及其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abstrat: guanzhong area is one of th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reas. its residence conta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precious wealth of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the shape、the layout、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for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al.关键词: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特征、文化keywords:guanzhong area、residence、architectural features、culture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关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中部,因居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四关之中而得名。
渭河东西横贯,史称“八百里秦川”。
连续广阔的黄土覆盖层连绵起伏,构成了关中的地表层。
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貌环境条件下,关中民居形成了构架民居和窑洞民居两种主要类型。
据记载,古人靠近陵阜掘穴为“窑”,可以避风寒,但不防潮,于是人们便创造了“宫室”。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郑鑫邸芃摘要: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空间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关中传统民居表现出“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形态。
同时为适应夏季闷热及沙尘侵袭的气候条件,两旁的厦房(关中称“厢房”为“厦房”)向内单坡高耸,院落在夏季成为一个很好的阴影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要求的同时防风沙袭击。
关键词: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窄院封闭空间形态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渭河东西横贯,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史称“八百里秦川”[1]。
关中民居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年代的民居。
其中西安、三原和韩城等地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受气候、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2]。
关中地区冬季冷,夏季炎热,且有伏旱,属于北方气候带中较闷热的地区,夏季日照强烈且降雨量少,防晒成为居住建筑的首要需求。
另外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
因此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比较而言,关中民居院落趋向窄长,正房面阔三间,不做耳房,两侧的厦房(关中称“厢房”为“厦房”)也向院内收缩,造成两厢檐端距离较小,虽然这种狭窄的庭院形式影响采光,但夏季宅院内可形成较大阴影区,避暑效果好。
建筑外墙上一般不开窗,主要靠朝向院内的门窗采光,所以将近一半的厦房终年不见阳光。
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气候和地理环境而呈图1 关中传统民居示意图·413··414· 现不同的空间形态,以改善院内小气候,并节约用地。
这就形成了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窄院,封闭”的特点(如图1),整个窄院空间更加封闭紧凑,向心力强,体现出很强的防御性。
关中民俗博物馆案例分析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街巷临街面建筑形态
关中民俗博物院中迁建民居外立面 较为丰富见(图4.28),有繁复的入口门 头,纵高的马头墙,墙面有丰富的浮雕。 错落有致的建筑,长短,高低,直斜的 变化以及入口以墙面的虚实对比使街巷
显得生动而活泼,与传统街巷的界面相 同。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䕊ww*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街道的空间尺度:
关中民俗博物院的街巷宽度为14米, 宽高比大于2。
街巷的空间形态:
关中民俗博物院因为院落数量限制, 重新整合之后,通过一条街道来将迁建 的民居串联,显得较为简单笔直。
街道的组织形式:
关中民俗博物院的传统民居街的尽 端为一大的照壁(见图4.27),上面刻 有上善若水,照壁下的水面作为收景恰 到。
天水南宅子民俗博物馆群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
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形制的建筑特征与文化浅析摘要:关中地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其蕴含传统文化的民居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通过分析关中地区民居形制,对其布局、建筑特征、空间形态及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研究其民居建筑特征及其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
Abstrat: Guanzhong area is one of th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reas. Its residence conta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precious wealth of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hape、the layout、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for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al.关键词: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特征、文化Keywords:guanzhong area、residence、architectural features、culture关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中部,因居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四关之中而得名。
渭河东西横贯,史称“八百里秦川”。
连续广阔的黄土覆盖层连绵起伏,构成了关中的地表层。
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貌环境条件下,关中民居形成了构架民居和窑洞民居两种主要类型。
据记载,古人靠近陵阜掘穴为“窑”,可以避风寒,但不防潮,于是人们便创造了“宫室”。
此外,还有地上房屋,即构架民居,其地处高地势可以防潮,周围密实可以挡风,上有屋顶可以避雨。
浅析关中传统民居建筑型制特征的形成
2 关 中传 统 民居 建 筑 形成条 件
民居作 为人 类必 不可 少 的的生 活 场景舞 台,其 发展 演 化可 以追溯 到旧时器 时代 。陕西 是 中华 民族远 古 文化 的摇 篮 ,自隋唐 时社 会 经 济产 生 巨 大 的发 展 ,成 为 国际 政 治 、 经济 、文化 的 中心 之一 ,同时也 带 来 了 文化 领 域 的 繁荣 。 在继承前人文化 遗产 的基 础上 ,吸取 了各 族及 友邦 文化 的 有益部分 ,创造 了灿 烂 的隋唐 文化 。直到 明清 时期 的再 次 腾飞 ,关 中民居住宅 也从 早期 的 穴居 文化 一步 步转 变为 一 直延续至今 的封 闭性 布局 体系 。由于 木质 和夯 土版 筑 的保 存困难程度 ,直接影 响是 今天 我们 所看 到 的均是 明清 时期 保留下来的 民居大 院( 如图 2 。 )
参考和借鉴作 用。 关 键 词 : 陕 西 关 中 ;传 统 民居 ;型 制 中 图分 类 号 :T u一04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 :17 4 1 (0 0 4— 0 3— 2 6 2— 0 1 2 1 )0 0 6 0
地质特 点 ,造成 了其土 质 和植被 的差 异性 ,是关 中 民居 形 成特定形态 的必 要条 件 。关 中 的土壤 土质 坚硬 易塑 ,非 常
一
1 关 中概述
关 中指陕西省秦 岭北麓渭河 冲积平 原( 渭河流域 一带 ) , 平均海拔约 50 m,所 以有 渭河平原 、关 中平原 等称呼 ,其 0
北部为陕北 黄土 高原 ,向南则 是 陕南盆 地 、秦 巴山脉 ,为 陕西的工 、农业发达 ,人 口密集地 区,富庶 之地 ,号 称 “ 八 百里秦 川” 。其地形连绵起伏 ,风积土 的堆 积 ,覆 盖了古地 貌而形成的连续广 阔的黄 土覆 盖层 ,构 成 了关 中的地 表层 。 关 中民居因地形 地貌 变化 复杂 ,历史 悠久 ,而表 现 出多种
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及特色综述
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及特色综述摘要: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形式较多,按照民居形式来分,可以分为“窑居”村落和“房居”村落。
本文就关中传统村落的类型和各村落的空间环境特色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对比。
整理发现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深入到民居院落内部,对村落的整体结构、肌理研究不足。
关键词:关中地区;“窑居”村落;“房居”村落1.关中传统村落类型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形式较多,按照民居形式来分,可以分为“窑居”村落和“房居”村落,“窑居”村落就是村落中建筑以窑洞为主,而“房居”村落则是建筑以“非窑洞”为主。
地域分布上大体以渭河为界,渭河以北的渭北地区以“窑居”村落为主,渭河以南的关中地区则以“房居”村落为主。
1.1.窑居村落关中窑洞民居主要分布在渭北台源,处于中国窑洞区划的陇东窑洞区,包括渭南市域北部、铜川市、咸阳市域北部、宝鸡市域西北部及甘肃省部分地区。
渭北台源的窑居类型,囊括了窑居的三种主要类型,即下沉式窑洞,靠崖窑洞及独立式窑洞。
从历史上看,该地区主要以下沉式窑洞最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其次是靠崖窑洞(主要分布在所有沟壑区及源区小型冲沟中),独立式窑洞略少。
1.1.1.下沉式窑洞村落在渭北旱原无土坡可依的平地型地貌,民居形式以下沉式窑洞为主,即在平地上挖方坑,再在壁面上挖窑,坑底即为院落,而院中砌水池,以储雨水。
这种窑洞的出现是由于所处地势平坦,无山可靠、无水可依,因此居民按照传统风水的思想在有限的自然条件里创造了理想住居的条件。
这种窑洞由于造价低廉且离生产区很近,曾在渭北住居历史上广泛应用,是渭北具有代表性的住居形式,其中以淳化县的最为人所知。
一般下沉式窑洞村落在选址上来说基本可以归类为平地村落类型。
1.1.2.靠崖窑洞村落这种窑洞是由于渭北旱原因其黄土厚度分布不均匀,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在平原与台原的接壤地带存在着土崖这种地貌,由于黄土的垂直节理韧性强、土质坚硬,造就了这种土崖源壁几成90度角而不塌,因此在这里还依旧存在很多“靠崖窑”村落。
关中传统民居浅析
16神州文化关中传统民居浅析崔艳丹西安美术学院摘要:民居是具有地域性的乡土建筑,虽在全球化的进展下艰难的延续着,但生动诠释了人们居住空间存在于各地的合理性。
关中地区承载着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我国民居大家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人们对关中民居更多停留在对关中历史的保护和房屋更新上,但面临传统建筑技术、传统工艺的失传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关中民居也表现出了种种缺陷,因此研究追寻关中民居的特征为今天民居建设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关中;传统民居关中民居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屹立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群中,其中西安、三原、韩城等地的民居特色尤为明显,从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到墙饰品、门楼、砖雕都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
随着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影响,关中地区的民居构架和地域性情怀也被慢慢淹没。
因此在营建新型农村住宅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关中地区民居有机的整体观念,进而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一.关中地区地域特征陕西民居大致可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民居,三个区域民居风格各有特点:陕北黄土高原上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窑洞。
陕南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不同时期移民文化的影响陕南形成了多元化的地域民俗风情,其中安康龙头村的马头墙、白墙黛瓦、不同于关中肃穆风格,呈现的却是江南清新的徽派建民居。
关中民居则是在大秦之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形式,单坡屋顶、青砖灰瓦、黄土是关中民居最显著的外表特征,给人端庄、质朴、厚重的感受。
建筑结构多为四周围合的合院,多纵轴布置房屋,分为前庭,中院,后院,户户比邻,紧凑分布。
建筑特色:关中建筑从史前时期的穴居和半穴居到现在的窄四合院,其外在特征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村落建筑平面布局基本一致的尺寸,规整的边界使村落有很强的空间感。
院落组合密度大,大部分村落有分组分排的聚居特征。
房屋以街道为骨架呈十字或丁字紧密排布。
每座民居均有上房、厦房和院构成。
“堂者,当也。
谓当正向阳之屋......堂,犹堂堂、高显貌也。
陕西关中地区村落空间及景观特征探究
2019年第10期现代园艺[7]王伟,唐贤巩,许琼,等.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J].中外建筑,2014(2)[8]仇莉,王丹丹.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王蕾.中国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J].林业科学,2007(1)[10]冯宜冰,张卫玲,张兆森.中国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探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3)(责任编辑舒丹丹)陕西关中地区村落空间及景观特征探究李畅赵艺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中的代表,而为了保证这些传统村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传统特色,应对这些村落的空间及景观特征进行探究。
简要介绍了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概况,探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村落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实现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关键词: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特征;景观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地区也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了给乡村居民营造更加干净整洁的环境,部分乡村地区在建设过程中极力模仿城市特点,使得乡村自身蕴含的村落空间、景观等方面的特征逐渐淡化,这一做法导致我国部分传统村落逐渐丧失特色,不利于传统村落特色的保存。
因此,研究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景观特征、文化特征等,有利于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持其传统特色。
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代表,有着鲜明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为了保证在乡村建设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其自身的特色,研究分析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概况陕西关中地区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具体范围主要包含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这5大城市所涵盖的地区,整体面积超过5万km2,人口密度高,陕西省大约2/3的人口都生活在关中地区。
关中民居
关中民居1,摘要:关中民居顺应自然气候,根植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由礼教而中正,因黄土而厚重。
尝试着从一个建筑学专业的角度去对三秦大地上这种特有的民居形式进行解析。
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空间再到更深层次的形成规律与礼教文化。
2·1外观特征2·1·1组织方式关中地区地势平坦,村落巷道较为笔直、宽阔,主、次街巷形成的路网通往每家宅院,户户毗连、密密匝匝、夹道布置、成片而居,形成居住群落、聚落,主要形态为集村。
2·1·2外观风貌从外观造型上看,关中民居的最大特点是单坡屋顶,院落构成有三合院、四合院等,院墙高大,封闭、厚重。
黄土和青砖、青瓦让院落甚至整个村落外观齐整,浑然一体。
虽然外观以实体墙面为主,但不同房屋组合成高低错落的轮廓线,简练而韵味十足。
2·1·3庭院围合临街封闭、院内通透。
倒座临街或两厢临街,沿街多不开窗或开小高窗,各房间向院内开门窗。
厅房、门房和厦房围合出工字形庭院。
庭院内很少种植桑槐,有的在院中点缀花木。
内院四周的房屋设檐廊称之为“歇阳”,形成回廊,方便交通,挡雨遮阳,丰富空间层次。
墙门出挑形成抱厦,可以划分内院、分隔空间。
这些构造方法打破了狭长空间,起到活跃居住氛围的作用。
2.2平面布局与空间尺度2·2·1平面布局平面布局严谨、规整、对称;纵轴贯通,庭院狭窄,简洁明了,经济适用。
东西向的厦房是主要居住空间,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寡设置厦房数目, 4~6间不等。
庭院与房屋的围合方式多样,有前院、内院和后院的分别,内院为主,但设置没有一定之规。
内院形态呈“亚”字形,暗含居中、择中的文化寓意。
2·2. 2空间尺度受窄长院落局限,室内空间狭小。
每户用地面宽9~10 m,南北长达20 m左右。
正房和门房开间多为3 m,居中一间也有扩大开间的做法,进深一般5~7 m。
厦房的开间和进深随地形变化而不同,但开间、进深多为3 m,空间更为狭小,往往火炕就占据大半间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郑鑫邸芃摘要: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空间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关中传统民居表现出“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形态。
同时为适应夏季闷热及沙尘侵袭的气候条件,两旁的厦房(关中称“厢房”为“厦房”)向内单坡高耸,院落在夏季成为一个很好的阴影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要求的同时防风沙袭击。
关键词: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窄院封闭空间形态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峡;因居四关之中而得名(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渭河东西横贯,土地肥沃,农业条件优越,史称“八百里秦川”[1]。
关中民居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还保存有不少明清年代的民居。
其中西安、三原和韩城等地的民居最具代表性。
关中传统民居属于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范畴,其布局仍是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模式。
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受气候、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特点[2]。
关中地区冬季冷,夏季炎热,且有伏旱,属于北方气候带中较闷热的地区,夏季日照强烈且降雨量少,防晒成为居住建筑的首要需求。
另外自古以来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农业用地少与居住人口多的矛盾突出,所以造成民居建造用地紧缺,宅院布置密集。
因此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比较而言,关中民居院落趋向窄长,正房面阔三间,不做耳房,两侧的厦房(关中称“厢房”为“厦房”)也向院内收缩,造成两厢檐端距离较小,虽然这种狭窄的庭院形式影响采光,但夏季宅院内可形成较大阴影区,避暑效果好。
建筑外墙上一般不开窗,主要靠朝向院内的门窗采光,所以将近一半的厦房终年不见阳光。
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气候和地理环境而呈图1 关中传统民居示意图·413··414· 现不同的空间形态,以改善院内小气候,并节约用地。
这就形成了关中传统民居“深宅,窄院,封闭”的特点(如图1),整个窄院空间更加封闭紧凑,向心力强,体现出很强的防御性。
1 关中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关中民居平面布局方式与传统院落式相似,同时具有自己的地方风格和特点。
独院式平面是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最基本布局形式(如图1)。
这种布局形式多沿用地四周布置房间,由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
为了多争取使用空间,在庭院两侧布置两栋单坡顶的厦房,组成四合院。
这种独院式的用地面宽多为8至10米,进深约20米,比较窄长,其特点是占地少、面积利用比较充分。
关中传统合院庭院的宽度,大都由正房中间的开间尺寸所决定,开间通常为3米左右;庭院的纵深长度,取决于两侧的厢房房间数,庭院的长宽比,多为3:1到4:1,形成狭长的庭院。
门房和正房的开间多为3米左右,个别的也有加大造,平面布置显得整齐独院式平面布局,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用它组成纵向多进式或横向联院式的多种平面。
因而这种独院式平面是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基本构成单元。
多进式院落布局方式在关中城镇中也较为常见,它由独院式民居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而成。
关中地区地少人多,宅基划分多以十米左右的三开间面宽居多,因此形成窄门面,大进深的宅基。
形成了层层厅堂院落组成的序列空间。
这种平面布局,各厅堂院落的功能比较明确,简洁适用,空间灵活,减少路网密度,增加住户的私密性和安静的要求,这种形式的宅院最大的优点是节约用地。
假如,一户人家富裕起来后,将左右两个多进式宅院买下,平面上形成几个多进式宅院,用数道“墙门”横向联通(如图2),这就形成了横向联院式的空间布局方式(如图3)。
各院都设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这样既可以使整个家族和睦相处,又可以保证互不干扰。
图2:横向联通的墙门 图3:横向联院式的空间布局2 关中传统民居的空间特点关中地区民居空间布局,由于呈现窄长、严谨和规整的形式,庭院比例较为狭长,通常用墙、门、倒座、厦房、厅堂围合窄长的院落空间,在狭长的庭院中用厅堂、正房、墙和门洞分隔大小不等几个庭院,既调整了庭院比例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2.1空间围合要素2.1.1院门院门是对外最具有观赏价值的建筑元素。
关中传统民居的大门都体现出砖雕精细、做工讲究的特点。
一般大门开在东南角,大门上均有牌匾,进门倚山墙砌影壁(如图4)。
影壁前往往放些太湖石,簇拥着花树,不仅仅是装饰作用,它可减少大风的直灌,更是遮挡外部视线的屏蔽,可以起到增加私密性的作用;同时,位于门内的影壁也被作为炫耀家门气派的一种手段,影壁上雕刻有丰富多彩的析求平安的图案。
它不仅有其精神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增加了空间意味和视觉层次感。
图4 倚山墙的影壁2.1.2倒座关中民居一般坐北朝南,倒座是院子最前面的房子,与正房相对,形成空间序列的开始。
一般院子会有3到5间的倒座,一般都是家里的仆人住着,有时候也会另作他用。
高培支故居的倒座,就曾是高培支的书房。
户县王文轩故居前院的倒座住的是家里的长工。
2.1.3厦房厦房在关中传统民居院落围合与划分中起非常大的作用,厦房的整体长度则控制了每个院落空间的尺寸。
在宅基地总体进深不变的情况下,每一进院落中的厦房长度比较灵活,传统建筑的间数均取奇数,按3、5、7、9依次增减,己成定制,四合院住宅中的厢房也不例外,关中地区厦房的间数却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正统规律,而是有l、2、3间广泛并存,从而使得庭院的进深根据现实情况划分比较灵活,产生不同院落。
厦房的结构尺寸常见者多为开间2.4米左右,比其他房开间要小,进深因其单·415·坡结构原因,不足3米。
厦房较为高耸,因而使院落在夏季成为一个很好的阴影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要求;同时防风沙袭击,厦房相互独立,互不联通。
有时可以安排家族中需分寝的兄弟或姊妹,并且可以根据家庭人口变化用作厨房,客房等其他功能,适应性强。
2.1.4厅堂和正房关中民居大多数房屋采用硬山式坡屋顶,正房建筑整体造型要求尤为突出。
许多老民居都在正房上再增加一层阁楼,仅作储藏物品用,主要起装饰作用,主要目的是使院落的外部形象显得高低错落。
厅房一般是前后开门,可以由中间通过厅堂走到后院。
过去的大户人家,前院是主要从事生产活动和一部分日常交往的功能空间。
在建筑用料、建造质量以及装修精致程度上厅堂和正房都高于其他建筑。
2.2空间处理手法2.2.1独特的窄院式空间在人们的心目中,院落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成单位[3]。
关中地区民居的院落形式及其空间尺度,是受到关中地区地少人多的外因决定的。
因而用地狭长,故房屋之间的室外空间,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窄院,代表了关中地区民居特有的“深宅,窄院,封闭”的地方特点。
这种窄院的优点是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防沙尘、通风和室外排水的需求。
2.2.2庭院绿化绿化对丰富庭院空间、美化环境、调节院落小气候等方面都有较大作用。
由于关中地区民居庭院窄,面积小,无法像江南民居那样大面积绿化,多数是在窄院内点缀几株花木,通常有腊梅、玉兰、石榴及夹竹桃等小乔木。
有的还在窗台、檐下和栏杆等处布置花卉、盆景等,有的在庭院的一角开辟出一小块绿地供户主种植,这些处理手法增加了天井小院的舒适、安静的生活气氛。
2.2.3空间渗透关中地区民居平面布局,虽呈现窄长、严谨和规整的形式,但是房屋与庭院的组合变化,既丰富了民居内部空间关系,又满足了日常生活生活使用要求,同时还创造出不同情趣和丰富多变的生活环境。
由于厅、廊、庭院相互贯通,不仅给室内外空间相互延伸创造条件,也形成了一种有层次的通透的空间效果,使得宅院的空间更加宜人。
2.2.4空间组织和分隔由于门房至正厅距离较远,庭院比例狭长,在狭长的庭院中用厅堂、墙和门洞分隔大小不等几个庭院,既调整了庭院比例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当地人还在窄院四周设檐廊,称之为“歇阳”。
檐廊是室内外空间的交汇处,具有交通联系、遮阳、避雨等功能,也是人们文化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因而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同时这种檐廊处于室内和庭院之间,具有室内外空间相互过渡和延伸的效果,扩大和丰富了窄院的空间感受,增加了庭院空间的层次变化,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筑内外·416·部的界限。
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破了狭窄、呆板的气氛[4]。
3 关中传统民居院落特点3.1安全性、亲切性“院垣也(《广雅》)。
院周垣也(《玉篇》)。
有垣墙者日院(《增韵》)”。
在现代建筑理论当中,围合是空间限定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而参与围合的房间,它的高低、长短对院落空间的属性及人的感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中传统民居的院落是由倒座、厅堂和抱厦围合的空间,院落横向的高宽比为1:1,而纵向为1:4;同时参与围合的厦间、倒座和围墙都没有开窗,不易人的攀爬,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安全。
而内部的开敞也促进家族成员的相互交流,使人置身其中感受到亲切。
3.2生态性传统院落上见天、下着地,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生活起居就围绕院子来完成,从室内走向室外仅几步之遥,夏天房内闷热,可以到院子里乘凉;冬天房内阴冷,可以到院子里晒太阳。
同时院落还承担着实质的功能――起居、吃饭、游戏,甚至读书,种种的角色都可以扮演。
院落使得人可以自由地在户内外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到季节天气的变化,触摸到大自然的脉搏。
4 结语通过平面布局方式、空间组织处理、院落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关中传统民居的形态特征和空间特色做出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造就了关中民居浑厚、朴实的空间形态。
现存的优秀的关中传统民居,其存在的精神文化价值己远高于它原本的使用价值。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再现了当时的文化与居住环境,给人以对往昔生活的精神向往,为当今的居住形态增加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1] 虞志淳,雷振林.关中民居生态解析[J].建筑学报,2009,(z1):48-50.[2] 荆其敏,张丽安.中国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12.[3] 李允稣.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27-158.[4]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7-6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