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
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
1.缺乏对学生需求的了解:有时候,课程设计者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导致课程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匮乏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设备不足、教材过时等。
3.缺乏课程评估机制: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衡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对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例如:
1.加强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2.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建立教学基地,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3.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通过课程评估表、学生问卷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和课程效果,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 1 -。
课程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
课程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在教育领域,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课程实施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一些地区,学校可能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这导致教师在实施课程时,无法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缺乏足够的电脑设备和稳定的网络环境,会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脱节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有些课程的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数学课程为例,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抽象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而不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购物时的折扣计算、建筑中的几何应用等,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课程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部分教师可能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他们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难以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探究性学习的课程中,教师如果不能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无法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另外,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也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挑战。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
在统一的课程安排下,教师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特殊需求。
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能感到跟不上教学进度,产生挫败感。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是解决资源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校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并吸引优秀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资源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课程开发者和教师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将真实的案例和情境融入教学中。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计划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本次工作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以下步骤:1.数据分析: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解决问题的重点和方向。
2.问题识别: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识别出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3.对策设计:针对每个问题,设计相应的对策。
这些对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便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4.实施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以确保对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这可能包括培训、资源分配、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考虑。
5.监控和评估: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以跟踪对策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我们能够有效地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的不适应、教学方法的传统性、教学环境的限制等。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的部门决定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以解决这些问题并相应的对策。
二、工作内容进行以下工作内容:1.收集数据: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学生的成绩、教师反馈、学生满意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2.分析问题: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分析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的不适应、教学方法的传统性、教学环境的限制等。
3.设计对策:针对每个识别出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对策。
例如,对于教学内容的不适应,我们可以进行教材更新和培训;对于教学方法的传统性,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对于教学环境的限制,我们可以改善教室设施和更多的学习资源。
4.实施对策: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包括培训计划、资源分配、时间安排等,以确保对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光明中学胡亚梅新课程实施以来,有很多收获,有很多感慨,有很多思索。
新课程改革适应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新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制约了课改的发展。
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1)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等,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类招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导致人们对教育工作评价的主旋律是看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社会对学校办学的认可程度是由学校考上多少名牌大学生,考上多少重点生来决定的。
在现实社会中,强大的竞争压力直接转嫁到学校身上,转嫁到校长、教师和学生身上,转嫁到升学竞争上来。
在高考没有大的改变之前,任何学校也不会轻易发生大的改革,不会置社会、家长的要求于不顾。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倡导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理念就自然会落空。
(2)在社会认可度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
因此,教师们为了取得成绩,仍是起早贪黑工作,增大作业量,加重学生负担。
应该说明的是:现在的教师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一方面是上级领导要求他们进行课改,另一方面是考试评价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常常处于抱着很先进的观念,表现着比较落后的行为,这样一种左右为难的矛盾状态。
因此,教师的心理负担和教学负担都增大了,他们既不敢丢掉老一套,又不敢忽视新要求(3)对学生的评价仍是一张试卷起主导作用。
因此,课改的实施并没有使学生得到什么益处,反而因学校、教师的左右为难而被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加班加点、占用休息时间成了家常便饭。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优、评职,仍把该教师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
这就必然导致社会、教师、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的笔试成绩。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师资问题实施新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老师对新课程缺乏相关的培训和了解,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教授新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招聘、培养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方面存在困难,导致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对策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培训可以包括新课程内容介绍、教学方法的培训以及实践操作的指导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来学校进行教学示范和经验分享,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对策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大对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岗位竞聘、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来选拔和培养优秀教师。
另外,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育行业。
问题2:教材问题新课程实施需要配套的教材支持,然而,目前一些新课程的教材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一些教材缺乏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内容和知识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教材的编写质量不高,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对策1:优化教材内容教材编写者应加强对新课程要求的了解,确保教材内容与要求相适应。
同时,应注重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有足够的知识点覆盖,又要避免知识点过于繁琐。
此外,教材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
对策2:加强教材评审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材的评审,确保教材的质量。
教材评审可以设立专门的评审小组,由专家组成,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审查和评价。
评审时需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在教育领域中,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也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深入探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偏差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导致教学方向出现偏差。
他们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或者对课程目标的层次和重点把握不清,无法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满堂灌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不够充分。
教师主要依赖教材和教参,对其他课程资源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校本资源等缺乏挖掘和整合。
这使得教学内容相对狭窄,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影响了课程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4、教学评价不完善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纸笔测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评价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较少,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5、教师培训不到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然而,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前的培训不够系统和深入,导致他们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不足。
同时,教师在职期间的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无法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提升专业素养,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1. 课程内容单一幼儿园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内容缺乏多样性等方面。
这导致了幼儿园教学中的内容单一,带来了对幼儿发展的局限。
2. 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引导、班级管理等方面。
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3. 师资力量不足幼儿园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足的师资力量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幼儿的教育需求。
二、对策1. 优化课程设置针对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来解决。
可以适当增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引入更多的艺术、体育、科学等元素,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解决。
可以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3. 增加师资力量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增加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可以通过增加招聘数量、提高招聘标准等方式来增加师资力量,确保幼儿园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幼儿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教育需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四、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除了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外,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建立起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可以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共同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1. 定期家长会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听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 教材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课程内容不严谨、不系统,或者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方法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或者缺乏实践能力。
3. 考核方式单一:可能会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能力,而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 科学选择教材:在教材选择时,要根据课程的要求,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内容严密、涵盖全面、有趣易懂的教材。
2. 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 多元化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要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测验、作业评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积极解决,落实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 1 -。
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建设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然而,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这导致课程的内涵和形式都十分模糊,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解决措施: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材选择不当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材选择不当往往会影响到课程的质量。
解决措施:教育部门应该严格审核教材,确保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以及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课程建设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能力。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无法满足课程建设的要求。
解决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注重实践教学,推行教学反思和教育评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建设的成功实施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持,但是,在
现实中,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为课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解决措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
总之,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2023年,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教育挑战越来越多。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还是现代的混合式教育,都会出现一些相关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探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课程内容过于繁琐课程内容的繁琐性是一个常见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不够专注的原因。
在2023年,课程内容的升级和内容增加必然会导致更加繁琐的课程。
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将有关的信息合并在一起,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浏览的次数。
2.优化课程内容,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3.为学生提供有关的教材,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
二、学生参与不够学生参与不够是另一项影响课程实施的挑战。
在学生参与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也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措施:1.通过引入互动环节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
2.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语音、视频和数字媒体技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为学生提供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课程的实用性。
三、考试难度过高在考试中,学生需要面对课程内容的大量考试。
如果考试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也可能无法有效地吸收和记忆课程材料。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设计一份良好的考试过程,让学生逐步适应考试的环境。
2.难度程度逐步增加,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和资料,以便他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四、缺乏合理的课程规划合理的课程规划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
在课程规划方面,下面是需要采取的措施:1.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研究课程内容。
2.鼓励学生提前学习,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复杂的材料。
3.提供更多的课后辅导,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缺乏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以往的一刀切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5篇)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5篇)第一篇: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及对策——以《身边的数学》开发过程为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艰辛历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尤其对于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支持的学校来说,更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然而,校本课程开发是那样富有创造性,那样极具挑战,吸引着我们忘我地投入其中。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这样一项迷人的工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运算为主,即数理逻辑的运算需借助具体的实物或表现。
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应在大量具体的操作性活动基础上逐步向抽象的符号运算过渡。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然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的具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从未去过银行存钱、从未到过生产零件的车间,怎么能“触摸”到其中的数学,怎么会对其中的数学问题产生亲近感呢?从这个角度理解,儿童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对于生活的积累还需不断丰富。
与此同时,在儿童的身边又存在着大量的数学资源,常常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仅以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为例,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如找家的位置、塑料袋的使用、家庭重大纪念日的计算等,儿童需要培养一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慧眼。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校本思考——开发《身边的数学》。
它是指从儿童身边的、有意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儿童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数学教育理念。
第一阶段:实践积淀。
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但是怎样联系?我们的实践就源于对此问题的回答。
我校从1999年就开始尝试探索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将一系列“生活”的元素加入到数学课堂里,尝试推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课,如“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秘”、“花坛的占地面积”等。
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具有革新意义。
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问题
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问题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问题是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
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问题和考虑因素:1.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计: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多元文化因素。
这包括将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能力。
同时,课程设计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2.课程实施的挑战与策略: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设计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教师资源的配备、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动力等。
为了有效实施课程,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3.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是判断课程设计与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
4.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实施: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课程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课程理解能力和教学能力。
同时,还需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5.技术支持与课程创新:现代技术的发展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利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
同时,也需要关注技术应用的伦理和隐私问题,确保技术为教育服务而不是控制教育。
综上所述,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和层次。
需要综合考虑多元文化因素、学生需求、教师素养、技术支持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 引言在教育领域,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等。
本文将探讨课程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教学资源不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实际中由于经费限制以及其他因素,学校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
这给课程实施带来了困难。
解决方法:(1)与社区合作: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争取社区资源的支持和共享,如邀请社区专家参与教学,借用社区设施进行实践活动等。
(2)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邀请志愿者参与教学,增加人力资源,将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能带到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3. 师资力量不足优秀的师资力量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招聘条件、培训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学校常常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解决方法:(1)提供培训机会:学校可以与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优化招聘条件:学校可以适当降低招聘要求,给予机会给那些潜力较大的教师,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4. 学生学习动力不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直接影响到实施课程的效果。
然而,由于学习兴趣不浓、厌学情绪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动力常常较低。
解决方法:(1)增加互动性:在课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5. 评价方式不合理课程实施中,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检验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甚至产生负面情绪。
解决方法:(1)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学校可以引入其他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实践报告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消解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消解近年来,中国新的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实行,并且已经从一针一线开始全身贯穿。
对于全新的课程改革来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消解办法。
第一步:发现困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人们最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对新的习惯和要求缺乏了解,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过于陌生,而学生则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等等。
这些困境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包括课程效果不好、脱离教学实际、教师无法掌握课堂、学生无法掌握新知识等。
第二步:具体说明困境以小学阶段为例,学生在上学期间可能会感到学习负担较大,因为课程主题有些地方变化比较大,难以把握。
一些教师可能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现实,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没有意义或者困难等问题。
这些都是当前很多学生、教师或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境。
第三步:寻找解决方案对于上述遇到的问题,也应该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具体方案如下:1. 教师应该积极加强教育和培训,让教师理解和掌握新课程要求,了解这些新要求、新知识和新技能。
拓展知识视野和认识范围,并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管理。
2. 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内的课外活动,如体育、科技、文艺娱乐等,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促进自身的成长。
学生自己应该积极寻找学习方法和周期,独自完成大部分工作。
3. 学校应该积极加强教学改革,重视课改推行的效果,总结中长期的实践经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进针对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境都有解决办法。
学生、教师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新课程的跨越。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樊树仙学科教学(英语)摘要:课程实施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课程实施发挥着综合的作用。
基于对这些因素系统的分析,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比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等。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变革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相应对策1. 引言一个新的课程实施方案出台后,其最终的表达形式是官方正式颁发的课程政策文件,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它们以书面的形式存在。
但是,只有当教师在学校里、在教学中实际执行或实施了这些文件、计划,新课程的理想或书面计划才能转化为学校“知觉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和学生“体验的课程”。
换言之,“只有当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与真实的学生一起实际地实施了,计划才会变成现实。
精心的设计是良好课程的必要条件,但非充足条件,如果教师没有知觉到计划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作,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Marsh,C.J.﹠ Willis, G.1999),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体验”这一课程。
因此,课程设计和组织以后,其实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有利于促进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以及提高课堂的质量。
2.课程实施的涵义2.1课程实施含义的主要观点考察课程研究的有关文献可以发现,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实施”这一术语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关于这一术语,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1、富兰(Fullan):使变革(change)成为实践的过程。
2、利思伍德(Leithwood):实施缩短现存实践与创新(innovation)所建议的实践之间的差异。
3、劳克斯与利伯明(Loucks ﹠Liebennan): 一个新的实践之实际使用情况(actual use) 。
4、谢乐,亚历山大及刘易斯(Saylor, Alexander ﹠Lewis ):教学(instruction)过程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这个过程通常(但不一定)涉及教学(teaching) —学校环境内出现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制约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因素
制约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因素一、资源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农村幼儿园往往没有足够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备,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主题课程,也难以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二、教师素质的不足: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够扎实。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农村幼儿园缺乏具备主题课程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教师,难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有效实施。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家庭环境相对封闭与传统,家长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主题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
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期望和要求也普遍不高,缺乏对主题课程的意识和支持,这给幼儿园课程实施带来困难。
四、制度体制的限制: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和监督机制。
幼儿园通常难以达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影响了主题课程的实施。
幼儿园的预算和资金来源也受到限制,往往无法为主题课程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
五、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村地区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对主题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限制。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传承,相对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这与主题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不相符合。
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实施要克服以上的种种困难,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幼儿园和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
幼儿园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主题课程的教育功能。
家长要提高教育意识,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深入了解主题课程的意义,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多方协作,才能促使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实施达到更好的效果。
制约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因素
制约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因素一、教育资源的不足。
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教具、教材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严重制约了主题课程的实施。
二、幼儿园条件的限制。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校舍设施简陋,缺乏教室、活动室等专门的场所,这样就难以为主题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身心状况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幼儿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学生缺席、早退、退学等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园难以完整开展主题课程,也无法顺利进行学习活动。
四、家庭背景的影响。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淡薄等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主题课程的支持和参与,这给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交通条件的制约。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给幼儿园学生的日常上学和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这使得幼儿园难以组织和开展主题课程相关的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限制了主题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效果。
六、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普遍较低,很多家长都难以承担高额的幼儿园费用。
这就限制了农村幼儿园在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制约了主题课程的实施。
七、政策支持不足。
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政策支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关部门对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引导和帮助的措施,给主题课程的实施带来困扰。
在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支持,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共同努力解决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实施问题。
课程实施的阻抗与对策
课程实施的阻抗与对策摘要:课程观念落后、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将会对课程实施产生阻抗作用,为此,需采取对应措施以确保课程实施顺利推进。
关键词:课程实施;阻抗课程实施就是将课程计划付之实践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课程观念、配套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因素,总会以其各自力量对课程实施产生阻力,这种阻力,我们认为就是课程实施的阻抗因素。
为此,对课程实施的阻抗因素要进行研究,以理清思路,寻找应对之策,使课程改革走出困境。
一、课程实施的阻抗(一)课程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难在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课程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
另外,大多数教师也适应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和习惯。
因此,正确的课程观是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的前提。
课程观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
毕竟从课程理念到课程改革实践存在着两个落差:一是从理念到设计的落差;二是从设计到实践的落差。
缩小落差,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
[1]此外,我们对新课程理论钻研还不是很深,认识上也有偏差和不一致,以至于在实践中出现许多冲突和困境。
(二)课程配套资源无法满足课程实施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难在缺乏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这是目前新课程实施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
作为课程实施最基本保障的课程资源严重匮乏,将阻碍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课程改革得以推进的物质基础。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实施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三)师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师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无非是听讲座,听报告为主。
这种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因此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在一项课程改革推行之前,让参与课程实施的所有人都能对课程改革的知识与方法,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执行课程计划,促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阻抗与对策
课程实施的阻抗与对策(一)摘要:课程观念落后、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将会对课程实施产生阻抗作用,为此,需采取对应措施以确保课程实施顺利推进。
关键词:课程实施;阻抗课程实施就是将课程计划付之实践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课程观念、配套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因素,总会以其各自力量对课程实施产生阻力,这种阻力,我们认为就是课程实施的阻抗因素。
为此,对课程实施的阻抗因素要进行研究,以理清思路,寻找应对之策,使课程改革走出困境。
一、课程实施的阻抗(一)课程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难在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课程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
另外,大多数教师也适应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和习惯。
因此,正确的课程观是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的前提。
课程观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
毕竟从课程理念到课程改革实践存在着两个落差:一是从理念到设计的落差;二是从设计到实践的落差。
缩小落差,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
1]此外,我们对新课程理论钻研还不是很深,认识上也有偏差和不一致,以至于在实践中出现许多冲突和困境。
(二)课程配套资源无法满足课程实施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难在缺乏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这是目前新课程实施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
作为课程实施最基本保障的课程资源严重匮乏,将阻碍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课程改革得以推进的物质基础。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实施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三)师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师资培训形式比较单一,无非是听讲座,听报告为主。
这种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因此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在一项课程改革推行之前,让参与课程实施的所有人都能对课程改革的知识与方法,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执行课程计划,促进课程实施。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及其应对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及其应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这些阻力可能来自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层以及教材等方面。
针对这些阻力,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解决。
学生的阻力可能是由于对科学知识缺乏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不当或者学习基础薄弱等各种原因造成的。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并取得成就感。
3.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科学实验室、科学器材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的阻力可能来自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等方面。
应对这些阻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教授科学知识。
2.共享资源: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提供支持和激励:给予教师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励其积极投入到科学教学中,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管理层的阻力可能来自于课程的组织和调整、资源的配置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应对这些阻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目标和任务:学校管理层应当明确科学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并将其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使科学课程的实施能够得到支持和重视。
2.加强资源配置:学校应当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包括教室设施、实验器材以及相关教育技术设备,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应当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兼顾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教材方面的阻力可能来自于内容的安排和编写、教材的更新与质量等方面。
对于这些阻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1.优化教材内容:教材编写人员应当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材内容,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贴近学生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及其对策樊树仙学科教学(英语)摘要:课程实施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课程实施发挥着综合的作用。
基于对这些因素系统的分析,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比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等。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变革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相应对策1. 引言一个新的课程实施方案出台后,其最终的表达形式是官方正式颁发的课程政策文件,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它们以书面的形式存在。
但是,只有当教师在学校里、在教学中实际执行或实施了这些文件、计划,新课程的理想或书面计划才能转化为学校“知觉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和学生“体验的课程”。
换言之,“只有当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与真实的学生一起实际地实施了,计划才会变成现实。
精心的设计是良好课程的必要条件,但非充足条件,如果教师没有知觉到计划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作,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Marsh,C.J.﹠ Willis, G.1999),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体验”这一课程。
因此,课程设计和组织以后,其实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有利于促进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以及提高课堂的质量。
2.课程实施的涵义2.1课程实施含义的主要观点考察课程研究的有关文献可以发现,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实施”这一术语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关于这一术语,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1、富兰(Fullan):使变革(change)成为实践的过程。
2、利思伍德(Leithwood):实施缩短现存实践与创新(innovation)所建议的实践之间的差异。
3、劳克斯与利伯明(Loucks ﹠Liebennan): 一个新的实践之实际使用情况(actual use) 。
4、谢乐,亚历山大及刘易斯(Saylor, Alexander ﹠Lewis ):教学(instruction)过程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这个过程通常(但不一定)涉及教学(teaching) —学校环境内出现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以上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着眼点,至少我们能看到课程实施的三个维度:对象—实施什么;手段—如何实施;意义—价值取向如何。
2.2 课程实施含义的共识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不一,但至少在三个方面已形成共识:1.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
2.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
3.课程实践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
在我国,国家所规定的课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但由于我国的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
所以,在理解课程实施问题时,应当将课程计划看作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判断课程实施的成败也不应以对原有计划的执行程度为标准,而应关注执行过程中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课程计划的调适和改造。
因此,我们认为,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
3.课程实施的本质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有着不同理解,归结起来,主要有下述两种观点:3.1 课程实施是将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有关课程实施的定义中,这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且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
诸如,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
(江山野. 1991,156.)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
(施良方. 1996,128.)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施良方. 1996,128.)(李子建,黄显华. 1994.311.)如此等等。
将课程实施理解为方案付诸实践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视为富兰(Fullan,M)等课程学界先驱在20世纪80年代对课程实施本质理解的转译。
富兰在1977年认为,课程实施是指任何课程革新的实际使用状态,或者说是革新在实际运作中所包括的一切。
这种定义指出了课程方案与课程实施的区别。
事实上,课程实施不仅包括把新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还包括课程制度化的过程。
不管一个人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实施实质上由三个阶段组成: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维护或制度化阶段。
在起始阶段,计划者要提出诸如哪些人参与、所期望的支持程度是什么以及人们对革新是否准备就绪等问题:实施阶段是“做”的过程,它要求参与实施的人们在教室中或在其他适宜的教育场所试验它;而维护或制度化阶段则侧重于对革新的修改,如果制度化阶段未被计划到,被引入的革新计划将会“褪色”或停止存在,变革就会违背它的初衷。
(鲍银霞. 2000.)这说明,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理解为课程实施,尽管能够厘清部分相关概念,但的确难以反映课程实施的全部本质。
3.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这是人们在处理课程与教学,或者处理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问题时出现的观点。
坚持“大课程论”的学者,趋向于课程实施就是教学,认为,“站到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开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了,课程根本上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
“课程实质上就是实践形态的教育”,“课程实施实际上也就是教学”。
(黄甫全. 2000,20(5).)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对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认为凡是依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就是正常化的教学,凡是未按照课程标准施教的都是不正常的,是应该加以改变的。
(黄政杰. 1995,131.)这实质上是将课程实施过程与教学过程等同视之。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20世纪欧美教育研究领域多以课程研究见长,而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则是教学论优于课程论。
但在总体上,20世纪的教育研究领域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实质上也是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认为课程即学习内容或教材,教学则是内容的传递过程与方法,内容与过程、教材与方法是分离的、独立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二元对立是将完整的教育或过程人为地割裂开来,不利于人的完整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毕竟,教学总是特定内容的教学,它内在地包含着内容,课程作为内容,是教学的内容,脱离了教学的课程是“空置”的内容。
从概念外延上看,课程实施内在地包含着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只有教师把教学建立在己有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把课程计划作为自己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并寻求能促使学生吸收课程内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时,课程才可能得以实施。
实施还需要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的协同作用方能达成。
(崔允1997,(3).)概而言之,教学与课程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的观点,的确能够解决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困境,有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
但是,课程实施不可能与教学划等号,彼此都有不可以包容的范畴,有着来自不同方向的规定。
4. 影响我国当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美国学者Fullan 在《教育改革的新含义》一书中指出:“不要假设你所要进行的改革是应该实施的和可以实施的。
相反,应该假设实施过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者与有关因素相互作用来转变你该做什么的认识。
”(Fullan,1982)利用Fullan 的学说(1982)作为框架,Snyder, Bolin 和Zum walt 列出了影响课程实施的15个因素。
仅就与我国当前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4.1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征课程开始与计划,良好的课程计划是有效的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因而课程实施的一个变量。
这些特征包括:4.1.1适恰性即新的课程计划是否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这种需要可以理解为变革的迫切性,如果使用者觉得某一变革是很需要的,他便更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它。
4.1.2明确性即能让实施者明确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么做的明确程度。
有些新课程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呢?只要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改革目标欠清晰或过于复杂,使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推行变革。
4.1.3复杂性指课程改革的范围与深度,包括教学内容、参与改革的人数、观念变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变化等多方面层次不同方面的变化。
4.1.4可操作性即课程计划在被实施操作的方便程度。
4.2 学校层面的因素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机构,是把理想课程变为现实课程的主要场所,是课程得到真正实施、教育活动得以落实的地方。
4.2.1教师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起关键性作用。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代表,凝聚着教育理念,体现着人文的关怀。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影响着课程的实施。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能力,教师之间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文化之间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教师对课程方案的决策也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
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面对许多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要熟悉各种教学资料,如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学生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因素又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
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专业判断,而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实施效果。
4.2.2学生学生能力及文化的高低、学习兴趣的高低、学习背景、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自信心高低、自我期望、学生的需要等,这些都是会影响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4.2.3校长/园所长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虽然是重要角色,但是有些支持与协助需要其他相关人员的协助才能顺利的进行,而校长以及行政人员的协助就是影响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长带领教师拟定课程实施的计划,代表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各项会议,并能设法争取经费、资源、人力等,皆有助于课程计划的实施与推动。
因此,校长是课程实施的灵魂人物,在许多关键时刻扮演着推手般的角色。
他们需要促成以及谋和各种不同的意见,在推动课程实施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一般来说,校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扮演着三种主要角色。
1、回应者倾听他人的的意见,响应教师的需求,具有察觉问题的敏感度并能作出回应。
2、管理者建立好课程发展与实施的相关行政程序,确保课程实施的相关决策能清楚传达,了解师生的需求,避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遭受不合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