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现状与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文化强国教案:关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路径

建设文化强国教案:关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路径关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路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不断进步,文化事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教案将从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路径入手,探讨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一、国家文化事业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
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文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还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还有很多地区的文化设施还需要完善。
2.社会资金的不足。
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制于资金的不足,这也成为了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人才队伍的匮乏。
由于长期的文化发展滞后,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相对薄弱,这也带来了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探索如果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来加强我国的文化设施建设。
同时,尽可能地加大政府对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文化设施。
2.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在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文化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文化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3.推广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我们需要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让国外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文化。
同时,政府还应该增加对文化出口和文化传播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
4.推进数字化文化建设。
在数字化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进文化建设,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数字文化产品。
5.加强文化制度建设。
在文化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管理系统,同时出台相关政策,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目标,这不仅是一项自我提升的过程,更是一种对未来的负责。
对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认识一、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强国建设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认识。
二、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1.提高国家软实力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度,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并通过各种渠道向世界展示,不仅能够提高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够增强国家软实力。
2.促进经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
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可以促进市场活力、创新活力和社会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维护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尊严和地位。
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思路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一个拥有着丰富历史遗产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不仅包括对历史遗迹、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包括对诗词、歌曲、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推进创新型文化建设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创新型文化建设。
这包括了解并引进先进技术、推动艺术创新、鼓励原创作品等方面。
3.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还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这对于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提高国家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挑战1.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差距。
因此,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各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支持和协调。
文化强国建设心得感想心得体会

文化强国建设心得感想心得体会自古以来,文化一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文化可以凝聚国民的力量,提升国家的凝聚力与竞争力。
因此,文化强国建设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也是中国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之一。
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强国建设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追求,也是全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只有通过文化,人民才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为实现家国情怀而努力。
2. 创新:文化强国建设需要追求创新。
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才能够有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动力,进而推动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3. 传承:文化强国建设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智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现代社会。
4. 对外交流:文化强国建设还有助于增加国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通过文化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同时也有利于国际合作与互助的发展。
二、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
在中国,实现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特定的基本路径:1. 国家战略: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政府重视和推动。
政府应该将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以便统筹规划和指导各项工作。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教育体系: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注重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改革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可以更好地培养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 科技创新: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申论范文: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申论范文: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申论范文:文化强国文化自信近年来,中国大力提倡文化强国战略,呼吁国人树立起文化自信。
这一理念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共鸣,不仅在政治层面,也在经济、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得到了深入推进。
然而,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分析当前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现状和背景1. 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打造文化强国,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素质、塑造国家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
同时,文化强国建设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强国建设的进展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到文化产品的输出、文化交流的加强,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例如,电影、电视剧、音乐、美术等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向世界传递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而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也为国际友人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
3. 文化强国建设的问题和挑战然而,随着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难题。
首先,文化产品的单一化和商业化。
虽然我国文化产品的输出逐渐增多,但其中往往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一些文化创作过于迎合市场需求,缺乏审美标准和创造力,导致了同质化现象。
此外,商业化的驱动也使得文化产品的内涵被削弱,对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文化自信的呈现存在局限。
其次,文化自信的缺失。
曾经长时间受西方文化影响,加之快速发展背景下,一些人在文化认同方面出现了困惑和动摇。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度不够,对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自信有所欠缺,也导致了一些文化问题的出现。
第三,文化产业的不平衡。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对较弱。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讲几个问题.一、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一般地,就其广义而言,人们比较认可的文化的定义有: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文化是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益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识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就当今而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言,文化的力量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富有弹性和以柔克刚的力量,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就我国而言,我们要建设的文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因.当前,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以经济为指标的硬实力有了显着提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出来的文化需求与我们当前的文化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软实力竞争的环境下,国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关键因素.可以看到,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在我国,有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资源和社会实践其实古已有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子路)的治国理念,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的文化涵育力量,铸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辉煌.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原有体制的禁锢,我国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与我国传统文明古国地位不相符.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我国的文化影响力都已经有限,因此如何把处于新的变革时期的中国转变成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就成为中国复兴之路的一个必然.具体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造成在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上,都以硬实力(及其资源)作为比较、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标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综合实力基础之一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高.国家的战略方针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角度增强国力的战略思考和总体规划.第二,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纷纷涌现.而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也不断涌入.原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被边缘化,主流文化与各种不健康的亚文化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越发激烈.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无法有效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潮和文化,这就造成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感和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社会文化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第三,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各级党政机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和各种主流媒体,实施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势宣传和直接教育.在传统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忽视了各种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以及普通民众学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主体比较单一,而且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力量作用单向化.对这种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学院派作风严重,针对性不足,缺乏时代特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不足,而且缺乏有效而又持久的发展动力.第四,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赤字”严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我国的文化产业还面对着发达国家文化输入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存在相当程度的“文化赤字”现象.在文化交往中,境外文化产品像“洪流”一样大量地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而我国流向域外的文化产品却像涓涓的小溪.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板块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推动两个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报告具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四项基本任务.(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体系的内核,是支撑这个国家、这个文化体系的内在的、持续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他的心灵,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是站立不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报告提出: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4、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报告在强调加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中.这一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层面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认知进行提炼而成的.从国家的层面而言,我们倡导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团体的层面来说我们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核心价值观是从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而来的,是对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而核心价值体系又是核心价值观的拓展和延伸,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一个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取向,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能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更应该用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现代意识来衡量,用人民的道德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来衡量.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报告提出:1、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在这些措施中,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目标的公民道德培养.特别提出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四德”是道德的弘扬,“四信”是制度的保障.(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报告具体提出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1、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2、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4、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5、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6、开展全民阅读活动.7、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8、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9、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手段1、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2、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3、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4、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5、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6、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7、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建设文化强国:时政

建设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重要性:①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只有四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必要性: ①国际方面: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②国内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加强文化建设,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为实现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2、如何认识我国文化的现状?①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③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有影响力的精品文化不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各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等等。
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挑战030201国内外形势分析及挑战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具体举措国家发展战略与目标核心内容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重要意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创新性、高融合性。
文化产业概述及特点文化产业特点文化产业定义01文化产业规模02文化产业结构03文化产业创新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分析部分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存在浪费和破坏现象。
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不足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市场体系不完善文化贸易逆差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文化创意、设计、制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文化市场存在分割、封闭现象,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逆差较大,需要加强国际竞争力。
面临问题与挑战创新思维培养人才引进策略创新思维培养与人才引进挖掘与保护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内容创新鼓励原创文化产品创作,扶持优秀文化项目,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传播渠道拓展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文化产品创新及传播策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水平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与完善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形式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度满意度010203加强文化宣传普及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惠民工程03参与国际文化政策制定01加入国际文化组织02签署文化合作协议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举办国际艺术节定期举办国际艺术节,邀请世界各国艺术家参加,展示各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
举办国际文物展览举办国际文物展览,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参与国际影视节展积极参加国际影视节展,推广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和展览030201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支持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强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合作1 2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党委政府领导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文化产业发展如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产业发展如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
在当今时代,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业的繁荣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电影、音乐、戏剧、文学等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精神需求。
比如,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能够带给观众视听上的享受,还能引发人们对于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一本精彩的小说能够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不同的世界和情感。
当文化产业不断推出高质量的作品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宝贵的财富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手段,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利用数字化技术重现历史场景等,可以让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将故宫的建筑、文物等元素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更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故宫文化。
此外,许多地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发传统手工艺品等方式,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造力。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如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设计、演艺娱乐等,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旅游业、制造业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文化产业的繁荣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人才投身其中,包括创意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优化就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我国的文化产业通过走向国际市场,将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认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工作总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工作总结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建设也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构建一个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中国政府和各方面力量都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对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强文化自信,中国始终坚持文化的本土化和中国化方向,充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向人民群众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和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倡导文化自觉。
推动人们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思想、言行和审美上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再次,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以上是中国加强文化自信的一些主要工作,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文化自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构建文化强国是中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加大了文化设施投资力度,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图书馆、艺术博物馆、剧院等文化场所,提升了文化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其次,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了一大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化品牌。
再次,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节、电影节等,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与理解。
最后,提升文化软实力。
通过加大文化产品的输出和宣传力度,推动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可。
关于文化强国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文化强国的话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此,我愿就文化强国的重要性、现状及发展策略发表几点看法。
首先,文化强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一个文化繁荣的国家,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为国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下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作用:1. 提升国家形象。
文化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一个文化繁荣的国家,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 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3. 传承民族精神。
文化强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4. 培育人才。
文化强国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然而,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文化创新能力不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我对文化强国发展的几点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单位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4.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5.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建设一个文化繁荣、民族振兴的文化强国而努力拼搏!谢谢大家!。
(1)文化强国

建设文化强国设问角度: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说明了什么?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3.如何认识我国的文化现状?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4.我国要走文化强国的道路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障;②有利于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要;④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应怎么做?①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⑤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青少年可以怎么做?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国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7.请为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提几点建议。
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改革开放30年,我们着重强调经济因素,而文化的因素边缘化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形象地表达了对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漠视。
尽管我们现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仍待提高。
我们从大学生对文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态度可以看出这一点。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只有少数同学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长久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性。
一、文化的战略地位文化,从广义讲,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讲,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现象。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新加波资政李光耀在“21世纪亚洲论坛”上发言谈到中国时说:"30年后中国将在经济和军事等硬功夫方面强大起来,但要在文化即软功夫方面取得影响则需要更长时间。
软功夫,即文化影响力,先进的文明的无形力量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变得与硬功夫同等重要。
而软功夫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想赶超那个国家的文明的某些方面时才能获得”。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十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孔子学院的广泛设立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语言文化将逐步融人世界的发展趋势。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
这将是加强中国软实力的绝佳机会。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孔子学院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人民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根基。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诚信、谦和、孝顺等,这些价值观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绘画、音乐、戏曲、舞蹈、文学等多个艺术领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创作智慧。
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为中国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能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与现代艺术形式和理念的交融,也可以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通过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强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以及弘扬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对策。
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其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其次,要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与拓展。
通过完善文化市场的法规和监管机制,提升市场运作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此外,还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项目,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文化服务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首先,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建立多样化、便利化的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社区文化设施,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其次,要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通过建设数字文化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内容和服务,让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文化产品。
此外,还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人才,提升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其次,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
(完整word版)浅谈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分析文化软实力产生的背景,提出文化治国。
介绍中国当今的文化现状,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Abstract:On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target which implement the "moderate prosperity" program in a well—rounded wa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proposes ruling the country by culture。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oday's status quo of Chinese culture, giving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
Keywords: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a strong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 culture1 引言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论述,为我们确立了文化强国建设新的理论体系,规划了文化强国建设新的实践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文章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文章摘要:一、引言1.文化的重要性2.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3.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二、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价值1.文化自信的定义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3.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三、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与路径1.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2.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3.实现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推动文化创新与繁荣4.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五、结论1.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2.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正文:一、引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需不断努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我国向文化强国迈进。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仍然需要在文化领域树立自信,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价值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对自己的价值、实力和发展方向的信心。
文化自信既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也是对自己文化发展的信念和决心。
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国家,能够在文化领域树立自己的地位,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
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能够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全人类的精神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三、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与路径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战略目标。
建设文化强国,既要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又要让我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
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需要我们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
这条路径应包括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与繁荣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发展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2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contents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状分析•国外文化强国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构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保障措施目录01引言当前国际竞争文化领域日益激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满足这些需求。
背景与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的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促进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目的和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实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加强文化创新,鼓励各类文化创新主体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等全方位创新。
加强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实施路径0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文化强国的概念文化强国是指不断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国家。
它包括文化产业、文化价值、文化制度和文化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文化强国的特征文化强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消费繁荣、文化制度健全等。
文化强国的概念和特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进行创新和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向,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正努力实现从经济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自信的体现。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要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发展的成就,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科研,推动文化理论创新。
优化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优化文化服务体系。
我们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同时,要加强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强化文化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强化文化法治建设。
我们要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文化执法监管,坚决打击各类文化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强国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

Vo I . 1 l No .1 3
- I l I I v 2 O 1 3
2 O 1 3年 7月
I ) ( ) l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3 . 0 0 3
我 国“ 文化 强国" 战略 的现 实境 遇 与路径 选择
族 的伟 大复兴 , 依 然 有 较 长 的路 要 走 , 中 国 的 崛 起 必
然要 求文 化的 中兴 和繁 荣 , 目 前 中 国 在 文 化 建 设 方 面的形 势复杂严 峻 , 所 面临 的挑战前 所未 有 , 所 要 完
成 的任 务十分 繁重 。
化是 精神之 帜 , 是 动 力 和方 向 的保 证 ; 文 化 是 民 族 之
、
文 化 强 国 战 略 实 施 的 现 实 境 遇 和 挑 战
夫 人 曾有 过 这 样 的 观 点 : “中 国 永 远 成 不 了 世 界 强
国, 因 为 中 国 没 有 那 种 可 以 用 来 推 进 自己 的权 力 , 进 而削 弱我们 西方 国家 的具 有 ‘ 传染性’ 的学说, 今 天
建设 规律认识 的升华 。
:
一
筑 , 然 而 和 经 济 大 国 的地 位 相 映 照 , 中 国 文 化 这 个 上 层建筑 在全 球 的地位 和 影 响力 却很 小 , 文 化 软 实 力 偏“ 软” 。 美 国 赫 德 森 研 究 所 访 问 学 者 约 翰 ・李 曾 发 出这 样 的 感 概 : “中 国 的 经 济 规 模 和 重 要 性 将 自然 而 然 地 对 地 区 国家 产 生 不 可 抗 拒 的 影 响 力 , 促 使 他 们 向 北 京 靠 拢 。然 而 , 现 实 压 倒 性 地 指 向 了 一 个 相 反 的现象 , 亚 洲 的 主 要 国 家 都 在 致 力 于 加 强 与 美 国 的 战略关 系 , 同时对 于北京 的未来意 图更加 怀疑 , 尽 管 它们与北 京 的贸易关 系在加 深 。 ” 英 国前 首 相 撤 切 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2)腐朽文化含义、不利影响、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 腐朽思想 、 殖民文化 、 “法轮功” 邪教 、 淫秽色情 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民族精神 、 ②不利影响:腐蚀人们的 精神世界 、侵蚀 阻碍 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依法取缔 ③态度:必须 坚决抵制 , 。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应对不良文化现状的要求
要加强管理,对落后文化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 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要正确引导、 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 国家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要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经营 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者 益相统一原则,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一
二
三
考点3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c· 运用· 重点) 1.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 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___________________ 之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与地位、作用 科学的理论 武装人,以 正确的舆论 引导 ①特点:始终坚持以 优秀的作品 人,以 高尚的精神 塑造人,以 鼓舞人。 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 ②地位与作用:发挥着 作用。社会 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 主导地位 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 。
宣讲”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传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助于 引领社会思潮,故②④正确。材料与对大众传媒加强管理无关,①不选。 “微宣讲”与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无关,且对腐朽文化应坚决取缔,而不
关闭
是改造 ,故③不选。 B
解析 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考点2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及其在我国依然存在的原因(b· 理 解)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的含义、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 ①含义:各种带有 迷信、愚昧、颓废、庸俗 等色彩的文化,都 是落后文化。(它常常以 传统习俗 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态度: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 改造或剔除 。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封建思想的残余 和旧的习惯 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 经济全球化 和 信息网络技术 的发展,既为文 化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 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 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自身的弱点 (4)市场经济 ,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 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 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相适应,与建设______________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__________ 深厚文化底蕴 和 丰富文化资源 相匹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道路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 是由 我国社会制度 、 发展道路 和 党的性质宗旨 决定的,是由 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 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 自身发展规律 和 人民群众根本意愿 决定的,是由增强 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2)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 先进文化 ,支持 健康有益 的文化,努力 改造落后 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 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练2(难点考点)(2017浙江杭州期末联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 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 党。“党媒姓党”必须( ) ①理解人民群众根本意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努力净化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环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③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不断增强 关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党媒姓党”必须理解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民群众根本意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正确;“党媒姓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材料强调
“廉”“忠”等传统文化思想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这启示我们要对民族文
化充满信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故②③④正 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①错误。 D
解析 答案
关闭
基础知识梳理
一和文化自信(b· 理解· 重点) 1.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 需要树立高度的 文化自觉 和 文化自信 。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 文化市场 和 大众传媒 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 生活带来了许多 可喜的变化 。 ①它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 人们的精神生活 ; ②传播 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 思想道德素质 理念,提高 ;④它易于引导人们 的 消费观念 ,推动生产的发展。 传媒的商业性 (2)但是,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和 ,也引 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3)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 荣, 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 、 正确引导 。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2.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发展规律 (1)文化自觉,是对 文化地位作用 的深刻认识、对____________ 的正确把握、对 发展文化历史责任 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来自于 对时代发展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来自于对 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 的坚定信念。 (3)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表现: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 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 充满信心、对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 充满信心。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第25课时
文化发展现状与文化强国建设
-2-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考点1 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a· 识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 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b· 理解) 1.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1) 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 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前提和基础,文化自觉能够推动文化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两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统 一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 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 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唯一正确 。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三
练1(重点考点)(2016浙江10月选考)某市推动“短、精、新”的“微 宣讲”走进新兴媒体,满足了更多群体学习政策理论的需求,扩大了 新人新事宣传的辐射面。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 ②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 能 ③有利于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④有利于用主流文化引 领社会思潮 关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微
练4(重点考点)(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选考)2017年2月发布的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 这关键是( ) A.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B.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闭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A正确;B、
C、D与题意无关。
关闭
A
解析 答案
难点易错点荟萃
1.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 物。(教材追溯:P87) 试练1央视《新闻1+1》曾发声痛批抗战剧频现雷人剧情,“有些 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甚至“三俗” 化倾向。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引发文化市场的不良现象 关闭 B.通俗文化更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 A表述错误,文化市场的不良现象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产物。 B观点错误,通俗文化不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 ,只是迎合了部分 D.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