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平铺式)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11.衣食住行的变化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发现不了科技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他们是最新科技产品的“原住民”,他们享受着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但不知道生活本来不是这样子的。而他们家里的长辈,尤其是祖辈在短短几十年里,各种科技发明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让孩子们回家问问长辈,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一方面让儿童学会一种接触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调用家庭资源,由家里的长辈来解说对自己家里生活改变最大、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最具说服力。每个孩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分享信息,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第一个活动,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生活的不一样,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背景情况,以便让学生了解,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古代明的视频、图片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状况。我还看过一个视频,电影《上帝也疯狂》里面有一段,就是讲的非洲原始部落人的生活,通过这个视频了解现代原始部落人的生活,以此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在组织第一个活动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别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一对比,同样都是穿衣服,古代人穿的和现代人穿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同样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古代人是怎么打猎的,现代人又是怎么打猎的,这些方面都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代人睡觉的地方和我们现代人睡觉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当然在这一课,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资,古代人生活的图片、视频,现代人生活的图片、视频,当然我们还需要去找一些体现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特点的实物,比如书信、无线电发射器、手机、钢笔、毛笔。第二个活动是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这个活动就是要一一对应了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一是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二是便于了解这些变化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发展完成的。利用教具卡片,让学生按照衣食住行进行分类,分类之后按照时间进行排序。了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不仅仅是通过卡片有一些古画也可以了解比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在古画上其实也可以了解古代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上帝也疯狂》这个视频也可以了解现代非洲原始部落的生活,并由此可以推测古代人的生活状况。《舌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秀》这些视频可以了解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在教学当中,要注意配合学生的活动手册。学生手册要和教材里有一个辨识,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学生手册要求只给古代人生活要用到的物品打上勾。因为科技发展水平是一维的,就是古代用得上的现代也可以,但是现代人用的古代人肯定用不到,因为还没出现,所以皮衣和兽皮这方面,古代人只能是兽皮,草裙和高质量的印花裙,古代人只能用草裙。包括同样是吃猪肝汤,古代人只能是生吃猪肝,现代人就把猪肝做成汤。古代人只能吃野果,现代人就有可能吃馒头、面包。古代人可能只能去住山洞而现代人住别墅。茅棚和高楼大厦,很显然古代人是住不到高楼大厦。在出行方面,古代人可以骑马,但肯定不可能去开小轿车,可能去划独木舟,但不可能去乘坐高级的游轮。12.轮子的故事走进一年级科学课堂,观察教学,了解学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小学低段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乘借我校“观课议课”教研活动,课题组走进一年级课堂进行观课议课,笔者也进入一年级科学课堂亲自执教感受一年级教师的困苦,解课题组成员之困惑。笔者选取《轮子的故事》作为“观课议课”课题,是为了了解、培养一年级孩童的动手合作意识,为小组合作观察实验有效进行奠基,为观察能力培养案例研究夯实基础执教《轮子的故事》笔者深有感触:一年级孩童对科学课兴趣浓厚,科学课活动环节孩子们急于表现自我互不相让,又易于激动争执吵闹,没有良好的组织策略和激励竞赛机制课堂活动教学秩序则难以维护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为了在秩序井然的科学课堂上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科学教师们改科学课堂上的全员参与的活动为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演示笔者向低段科任教师求教的一年级课堂组织教学策略也仅仅适用于没有学生分组实验活动的课堂教学组织。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一致认为在三年级实验组织策略的基础上加入现场竞争奖励机制,激励孩童合作,守纪。经历两个班次的对比教学试验笔者认为现场竞争奖励机制的引入有效的提升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降低了活动中的因兴奋而激动、因好胜而争执吵闹的声音,提高了活动效率现场竞争奖励机制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活动课的教学效率,但其弊端也随之呈现:活动过程中教师忙于发放奖励;为获得奖励组长或某组员包揽一切;奖励到手后不认真听其他同学的汇报经课题组讨论试验并制定科学课课堂活动奖励办法:1.组内成员人人参与科学合作活动(有组员未参与活动的组取消获得奖励资格)2.活动过程中不制造噪音,组内悄悄商讨(商讨声音大,影响其他组商讨,则取消获得奖励资格)。

最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17页)

最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17页)

最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17页)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主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主,注重儿童的感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内容如下:一、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

让孩子了解科学家是干什么的?科学家都分有哪些?并结合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去真正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研究。

从而萌发将来当科学家的愿望,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2、小小工程师。

通过学习,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试着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

3、上好科学课。

通过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之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

喜欢思考,喜欢提问题。

二、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

结合身体的特点,亲身运用感官,知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5、感官总动员。

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利用感官来分辨,未知的东西决不能随便尝试。

6、借助工具观察。

知道对于分辨不了的事物可以借助工具,这样以便于更加准确的判断。

简单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三、用大难思考:7、做个小侦探。

能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喜欢提出问题,并能自己亲身试验,得到答案。

对于身边发生的现象可以做简单的解释。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推测,从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8、暗箱里的秘密。

结合书中的图片推断分析,从而了解暗箱的秘密。

能举事例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暗箱都在什么地方。

9、树叶变黄了。

学会观察身边的树叶,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树叶变黄的简单过程,学会收集校园树叶变黄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用双手创造:10、衣食住行的变化。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是人工开发建设的,那些是自然地,并能举实例说一说。

知道人工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11、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下,初步的知道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的不同。

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发明。

12、轮子的故事。

在实验中了解轮子的作用,知道圆形的物体比其他形状的物体滚的快,初步知道从古到今轮子发生的改变。

【新教材】苏教版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四、小结。

小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教案(附目录)

小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教案(附目录)

小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目标】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2.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3.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或用泥巴捏物体(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教学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树枝、树叶、泥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谈话:孩子们,周末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去哪里游玩呢?生:公园、游乐场、爬上……2.师:在公园里你会看到哪些景物呀?生:花草、树木、湖、船……3.师:在游乐场里你会看到哪些景物呀?生: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滑梯、海盗船……4.师:去爬山的时候你会看到哪些景物呀?生:高山、大树、河流、瀑布……二、探索新知(一)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1.(课件出示图片)师:在野外的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树、太阳、雪山、河流、草地……2.(课件出示图片)师:在游乐场的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旋转木马、缆车、房子、路灯、道路……3.(出示图片对比)师:这些景物有什么不同吗?生:左边的景物都是自然风光,右边的都不是自然风光。

4.师:是的,左边的是自然物,右边的是人造物(师板贴)像植物、动物、河流、山川、云朵等都是自然生长的,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构成了自然世界。

(板贴课题)5.像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电灯电器都是人造出来的,构成了人工世界。

(板贴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1.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自然物和人造物都有了一定了了解,下面我们试着来区分一下,你敢不敢接受挑战呢!2.课件出示图片,生判断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全班集体交流判断,并贴在黑板上合适的位置。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科学家教学⽬标:1、激发学⽣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从第⼀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2、使学⽣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有密切的关系,少年⼉童要从⼩爱科学、学科学、⽤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教学重点:1、发学⽣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从第⼀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教学难点:1、学⽣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有密切的关系,少年⼉童要从⼩爱科学、学科学、⽤科学。

讲解板书设计:我们的⽣活与科技我们的⽣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结:第⼀次上科学课,学⽣们⾮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有密切的关系,少年⼉童要从⼩爱科学、学科学、⽤科学。

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2、⼩⼩⼯程师⽬的:1激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知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重点:1激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知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使学⽣知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花坛图⽚、铃铛、闹钟、⼝琴等,⽔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袋、蒙眼布、定时器、⾹蕉、书、教学过程:活动⼀:1观察花的颜⾊(⼩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2听声游戏(⼩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3尝糖的味道(⼩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4闻瓶中液体的⽓味(⼩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5⽤⼿或脸布⽪肤感觉,辨认⽑绒玩具。

(⼩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活动⼆:猜猜盒⼦⾥有什么?⼩组进⾏⼩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认识物体的好帮⼿。

板书:教学⼩结:3、上好科学课⽬的:1⽤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初步培养根据颜⾊、形状、声⾳、软硬、味道和⽓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

3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感观的⽅法。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课题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2.通过滚小球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了解科学的定义。

2.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吗?教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下小小科学家。

二、研究新课1.自主研究,了解科学的定义。

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对科学的看法。

2)学生观看第2页上的插图,边看边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了解其他的科学家及其研究领域。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通过“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1)交流需要哪些材料。

2)交流如何进行实验。

3)交流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并在活动手册第1页上进行记录。

4)交流如何与同桌合作。

3.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问题。

2)交流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3)交流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4)了解法律法规对环境和动物的保护。

5)研究科学研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教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题2: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的定义。

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吗?(交流)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工程师。

(板书课题)二、研究新课1.自主研究,了解工程的定义。

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对工程的看法。

2)学生观看第5页上的插图,边看边交流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表格式)

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表格式)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小小科学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

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斜坡和木梯各1个、钢珠1个、绒布1块、红蓝水彩笔各1支,记录单每人1份。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导入新课1.今天要上什么课?(科学)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2.(出示图片)有的想到了科学家,有的想到了科学发明,有的想到了科学实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研究必备,欢迎下载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江苏版)。

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让他们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过程:1.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了解它们的秘密。

3.出示家居设备组合图片,让学生认识电器设备,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秘密。

4.做实验:滚小球。

5.介绍XXX滚小球的故事。

6.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问题。

7.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小小科学家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2、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过程:1.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2.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1.能够说出人类的五种感官及其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感官的重要性。

3.能够描述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感官的作用,并认识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官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盲人眼镜,耳塞,口罩,香水,盐水,糖水,苏打水,小瓶子,抹布。

教学过程:1、活动一:认识感官。

老师向学生介绍人类的五种感官,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并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感官的例子。

2、活动二:实验感官的重要性。

老师带来盲人眼镜、耳塞和口罩等道具,让学生体验失去某种感官的感觉。

接着,老师拿出香水、盐水、糖水和苏打水等液体,让学生用鼻子、舌头和手指感受不同液体的味道、气味和质地。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官的重要性。

3、活动三: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合集

苏教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合集

苏教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合集(总4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新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他们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研究呢?出示图片:3.科学家从事的工作真的很神秘、很伟大,那你知道中国有哪些科学家呢?出示图片4.科学家从事的工作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植物领域:你知道这位老爷爷是谁吗?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2)动物领域:这位科学家在和什么动物互动?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在世界上拥有极高的声誉的动物学家,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教育和保护。

她二2.看图说话,认识科学家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等方式3.说一说看图中认识的科学家有哪些?4.想一想,说一说(1)图中的老爷爷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研究水稻的科学家(2)图中的科学家学生不太熟悉,但是能说出是和大猩猩互动让学生看图说话,把问题的难度降低,更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材料介绍中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是要付出心血的,让学生知道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不是偶然十多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

追问: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这些大型的危险的动物的呢?(3)星空领域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野外岩石采集岩石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岩石的种类也比较多。

(5)专做实验的研究科学是伟大的,也是神秘的,但是只要肯说一说,通过摄像机、无人机等拍摄这些大型猛兽(3)认识伽利略,阅读星空知识的探索(4)说一说,把自己在电视上或生活中遇到的说一说,和同学们交流(4)看图说一说自己是否见过1.看故事,想一想,是逐步渗透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先熟悉实验的器材,然后动手做动脑筋,我们也是小小科学家二.”滚小球“实验1.四百多年前,有位科学家也曾在斜坡上滚过小球,他发现了:球越滚越快2.我们也做科学家:实验准备:有刻度的绒布、小球、斜坡提出要求:请记录好每一实验操作中,坡度的高度和小球滚得距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2、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3、知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搭棚子活动体会用双手可以创造;2、通过举例子体会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丰富的物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用双手可以创造,乐于创造创新。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自然物与人造物。

教学准备:课件、树枝、树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谈话:我们春游的时候,在游乐场看到的景物和在野外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在野外,在游乐场里,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2.学生看图讨论手回答。

学生观察和区分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并进行归类,由此让学生意识到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了人工世界,各种各样自然物的集合就是自然世界,由此体会到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二、探索新知1.看资料:你能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吗?2.交流后汇报。

让学生根据各种典型物品的图片,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再让学生在教室里和校园里寻找,区分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给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归类,在人造物上寻找人工痕迹。

给出一些人造物和自然物相互融合的图片和物品,如深林中的小路,屋顶上的植物,或者自然世界中一些类似于人造物的自然物,如风化过程中形成的“人像”等,观察、比较、区分。

3.小组活动:取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小组合作搭个小棚子。

4.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

5.展示成果,评价。

6.小结: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

三、总结与拓展1.看课本第34页,了解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

2.你再举几个利用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吗?3.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相互评价。

4.环保教育:讨论人们的这些行为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又会对人类的生活带什么影响?小结:人们为了生活需要,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创造物品,但是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计划一、班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要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喜欢问这、问那,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

孩子们的头脑里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遇到问题要问个究竟,遇到问题愿意去探索,更乐于动手做做,而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实际就是在学科学、做科学。

因此,科学对他们来说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同时这些都为研究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研究。

其中,第1单元“走进科学”重点关注科学本体,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和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重点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重点关注科技与生活。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3课时,专项研究建议2课时。

教材关注的两个重点: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

在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办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窥察伴随着此后科学探究进程的每一步,逐渐得窥察的各类方法,养成认真窥察的好惯,培养窥察能力和良好的窥察品质。

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惟发展与动脑惯的培养。

难点:促进学生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与内部特征间建立联系,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1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制作产品。

2.知道窥察就是利用各类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信息。

3.通过窥察,描绘物体颜色、形状、大小、轻重、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

4.知道推测要有按照,猜测纷歧定正确。

5.能够针对一些简单问题提出猜测并进行考证。

6.观察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外部特征和产生过程,利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学会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7.认识到小学生也能像工程师那样做改进小车的工作。

8.能够提出问题,完成气球小车的设计以及制作并进行展示性交流。

9.能如实讲述观察结果,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材分析】本科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比较野外的景物和游乐场景物的不同,从面上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知道自然物构成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

第二个活动是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通过观察一些具体的物品,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的不同,自然物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而人造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没有的。

第三个活动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几个自然物,比如用树枝、树叶搭建一个小棚子,当学生亲身经历,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的这个过程。

第四个活动是通过阅读指导人们需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往往会利用自然物来制造物品,而这种制造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从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理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的名称、一些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动手,通过自己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或者说一个人造物出来,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而形成的,同时感受搭建小棚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由上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要能够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尤其是要能够发现人造物上面人们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这是一个难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这样,所以老师要准备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要准备一些树枝、石块、泥土等这些东西。

【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科学探究:1.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科学态度:1.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体会人们对自然的改造。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教学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样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树枝或树叶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出示图片:游乐场)去过这个地方吗?玩过啥?怎么玩的?3.在游乐场,你们到底见过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好玩吗?喜欢吗?4.下面我带你们去一个跟这里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你们猜,我会带你们去哪?(注意分辨有没人造的地方)[设计意图:游乐场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从游乐场导入可以将学生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额,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认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1.过渡:(出示图片:山水)你们说,游乐场跟这个地方到底有哪些不同?游乐场有的东西,这里有没有?一样一样的说。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学生汇报。

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野外。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野外的风景。

游乐场有这些东西吗?游乐场构成的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

3.我们来了解一下,由野外构成的世界,野外有什么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这样的世界我们称之为自然世界。

游乐场的世界我们称之为人工世界。

为什么成为人工世界了?(人造出来的)那我们的教室是人工世界还是自然世界?你家呢?公园呢?(有人工世界,也有自然世界)4.(出示图片)辨别一下哪些是人工世界,哪些是自然世界。

5.来点有难度的,(出示风景图)你能从这一场景中找出三种自然的,三种人工的?擦擦小眼睛,再看一看。

6.(出示课本33页图)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7.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活动一。

(注意表达的方式:XX是自然的(人造的)8.你能制作出一个人造物品出来吗?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在学生的前概念中已有构建,只需要帮助学生适当的整理再加以巩固便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新概念的建设。

]三、联系生活,辨析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1.(出示两块石头)哪块是人工的?哪块是自然的?都是石头,为什么说左边的是人造的?2.(出示盆景)盆景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哪边是自然的,哪边是人造的?我们把自然的拿过来凑成一个盆景就是人造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自然的通过加工变成人造的。

3.(出示课本34页图)它们是怎么来的?4.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老师这儿有一些树、棉花、泥土(若无可用小木片代替,但需与学生说明,或鼓励学生课后完成),你可以把它们变成什么?(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活动二)5.学生活动。

(画图或文字)6.学生汇报,让它们来个大变身。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出更多变化)7.今天我们就研究到这里。

[设计意图:人工世界是建立在自然世界之上的,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多彩的人工世界,我们在关注人工世界的同时,也要关注自然世界,只有合理的转换才能让人工世界更美好。

]【板书设计】10.自zì 然rán 世shī界jiē 与yū 人rén 工gōng 世shī界jiē自z ī 然r án 物w ù 人r én 造z ào 物w ù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材分析】本课探讨的是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由四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重点了解古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什么样的,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又是什么样的。

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从古至今,人们在衣、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而这些变化是一步步发展完成的。

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三个是调查活动,让家里的长辈描述对自己生活改变最大的发明是什么,着眼于了解具体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第四个活动,使用工具对大米进行加工,体会用不同的工具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交流米粉可以做成的各种美食,也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关注家乡各个方面的变化。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看图和相关的视频,列举出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科学探究:1.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学态度: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期的生活比较陌生,因此对于这样一种发展的进程,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粉碎机。

学生材料:衣食住行的图片一套、擀面杖、大米、调查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铅笔)你们用铅笔做什么?(写字)恩,我们用铅笔来写字,那除了铅笔你们还用什么来写字(圆珠笔、钢笔)啊有这么多种啊。

2.看看这是什么?(出示毛笔)(生答)这是古代人使用的书写工具,想不想体验一下。

谁来体验一下。

(你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老师再请一个同学上来,用我们的铅笔写字。

好你来。

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

看谁写的快。

我们就来写“我是小学生”准备好了吗?开始(学生开始写)3.你用铅笔已经写完了。

就写到这,我们来看看,写的,啊,写了几个字啊(生答)说说你写字的感受。

(生答:慢啊,写不好,还得蘸墨,还得需要大一点的纸等)你还是喜欢用什么来写字?(铅笔)4.那就是说用古代人的毛笔写字,没有我们现在的铅笔圆珠笔用起来方便,是不是啊。

古代人写字的方式除了毛笔之外还用刀用针来刻字,我们想象一下,那写字的速度会更(慢)那你说发明铅笔,圆珠笔钢笔的这些人是不是很了不起啊。

5.除了我们用的书写工具和古代人不一样,你知道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来观察比较一组图片,(出示课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看图)6.你先发现的你来说?(生说的时候师指着课件)(古代人住的是草棚,现代人住的是楼房)她说的对吗?(对)你们现在都住楼房吧?那现在让你们去住草棚你们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啊?(生答草棚睡在地上,什么都没有,是啊,他们没有床,没有被子,你说下雨天会漏雨是啊,没有电灯啊,晚上是漆黑一片没有电视啊,看不到精彩的电视节目)同学们说的真好,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居住的环境非常的简陋,而我们现代人居住的环境因为各种科技产品的发明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与舒适。

这些是古代人与现代人住的不同(出示板书住的图片)还谁汇报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我发现古代人穿的是是动物皮做的衣服,现代人穿的是做的衣服)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是穿着不同(出示板书衣的图片);还谁说?(现代人吃的是……)那想一想古代人吃的是什么呢?你来说(野果)还能吃什么呢?(我猜测他们吃打来的猎物的肉,我们猜测他们吃生的肉。

)你们说的很对,我们现代人吃的是各种健康食品,古代人吃的是从自然界中直接涉取来的食物;这是吃的不同(出示板书食的图片)从图上还发现了什么?(现代人出行坐飞机、汽车、高速铁路等等)是啊科技发展了我们制造了汽车啊、飞机啊、出行既方便又快捷。

那想一想古代人出行呢?(靠两条腿走,还可以骑马,还可以坐车马车,人拉的车)古代人没有我们现代人有这么优越的条件,出门只能靠简单的交通工具,这是外出时的方式不同。

(出示板书行的图片)还有要说的吗?7.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不断进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随着发生变化。

(板书课题贴:衣食住行的变化)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衣食住行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重点了解古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什么样子的,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又是什么样子的,两代人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比较古代与现代的不同1.老师给各组发了一套有关衣食住行的图片,可是老师不小心将他们混在一起了,愿意帮老师将这些卡片按衣食住行分开吗?(愿意)那各小组快快动手帮帮老师(师巡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