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公转运动》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公转运动》教案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教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二)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一、教材分析该部分内容是地球运动的第二部分,前后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地球运动的完整形式,同时和自转运动一起构成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好该部分内容,有助于对气候、自然带、地理环境的分异等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自然地理的基础。

该部分内容是在自转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自转的知识必须扎实。

二、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黄赤交角,理解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二分二至点的位置。

(2)认识正午太阳高度角、晨昏线、昼弧、夜弧及其季节变化(3)认识季节的涵义及其划分2、方法与过程(1) 用自备软件显示二分二至位置及光照情况,弥补教材19页公转示意图的不足。

(2)小组利用地球仪、激光教鞭等合作讨论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教师用world 3D map 软件显示不同季节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

(4)修改20页活动2,便于学生更快完成。

组织学生完成21页读图思考,要求其列表展示结果。

(5)从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昼夜长短、太阳辐射强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6)比较天文四季与气候四季的区别,划分方法。

(7)练习:在黄道上标出24节气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关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出没方位变化,一天日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等,探究其变化据依据教学课标规律及原因。

(2)能解释四季变化的天文原因,能认识到这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共同结果。

三、制定目标的依和教材确定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依据班级学生地理学习水平高低不一的现状,照顾中等学生,难度适中,使用教具和软件帮助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不强的难处,确定了方法和过程,从应用的角度确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学以致用,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四、教学准备1、地球仪(学生一组一个),激光教鞭(一组一个),world 3D map软件。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doc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doc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讲地球的运动一、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目标展示——真题引入——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当堂巩固”等环节,实现各层次的复习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二、复习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含图形转换)。

三、课时分配:3课时四、复习过程真题引入学习任务一:真题引入,明确复习目标,把握命题的方向与特点【学生活动】做练习,回忆知识,感受考试。

【教师活动】简单评析,分析考情。

【配套练习】(2010北京学业水平)1.读图9“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表示晨昏线的是。

(2)图示日期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 (选择填空)。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 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昼变,且昼 (长于,短于)夜。

【方法点拨】教师点拨,学生记录考情及应对策略,呈现复习目标。

知识梳理学习任务二:回顾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知识,加深印象,完成知识体系中的填空。

【教师活动】检测学习效果。

自转与公转自转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周期:1恒星日长小时分秒,转动角度3600;1太阳日长小时,转动角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外,其它地方均为。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读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原因,并能演示其运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5.学会光照图的判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绘图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空间立体几何感,识图、读图和绘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3.通过观察、比较、演示,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地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的地理现象都通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有了解,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高,对于未知的宇宙、地球运动的特点、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等内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地理基础,知识面较广,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但空间感、动态感以及归纳概括能力还较弱,,有较大的学习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生活入手,设计合理教学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并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具,让学生发现原因、探究规律,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

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和国际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更方法。

3.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

4.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课方案乐都一中分校史有芳【教课内容】本节所波及的内容为中图版一般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描绘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解读】“描绘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四周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要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认识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仍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对这些认识、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绘”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第一要认识什么是行星,而“一般”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余行星的共性,“特别”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余行星比较而拥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原由,要表现理解的思想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资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剖析、比较、综合、归纳的过程。

【教材剖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波及许多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而宇宙的神奇与人类对浩大宇宙知识的激烈渴求,这些都很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宇宙和天体的认识,教材经过图文资料进行介绍,关于天系统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资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叙述,学生在填写层次的框图的同时,就理解了天系统统层次性的含意。

为了说明地球的一般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指引学生应用数据剖析研究,把地球与其余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一般的行星。

而关于本节的要点也是难点内容—地球的特别性,教材第一摆出结论,地球的特别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独一一颗合适生物生计和繁衍的星球。

那么为何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备如何的条件来保证生物的生计与繁衍呢?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色,剖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液态水和安全稳固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由和优胜性,进而说了然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别的行星。

高中地理 互动课堂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互动课堂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 中图版必修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疏导引导一、地球的自转概念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旋转,叫自转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思维拓展周期概念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24小时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时56分4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是15°/时线速度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②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和判断侧面图表示北极点图(北极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极点图(南极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极点局部图极点局部图西经法(西东经法(东经经度减小方度增加方向即向即地球自地球自转方向)转方向)③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不动由于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不动,而其周围的天体由于地球的自转而看起来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的运动。

④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判断地理纬度北半球各地的地理纬度,也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即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二、地球的公转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7月初,处于远日点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及其大小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称为黄道面。

地球自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几乎不变,因此就存在一个基本不变的赤道面。

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2)直接影响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间可以看做是不变的。

而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化。

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为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中图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中图版必修1(2021年整理)

1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1234编辑整理:56789尊敬的读者朋友们:10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11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212-1地球在宇宙中课程标准活动建议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肉眼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阅读课文或观看电影《宇宙与人》,完成下列活动(建议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活动1.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和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设计一幅天体系统的层次简图(表),简明扼要地向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②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写出我们学校的“地址”活动2.头脑风暴(快速、多角度、全方位发散思考)从《太阳系示意图》和从课本P7《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中,你和你的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我(小组)能够获得以下信息:①⑥②⑦③⑧④⑨⑤⑩活动3.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课本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所处宇宙环境普通性特殊性你的理由或证据活动4.探索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活动5.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1

第二课时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2.特征(1)方向:__________。

(2)周期:1恒星年,即__________________。

(3)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太阳位于其中一个______上。

(4)速度:随公转位置而变化,如下图所示:3.黄赤交角:______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__________。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所示: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中如何确定二分、二至日?二、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与________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

(2)空间分布: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_;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_。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________分为昼弧和夜弧。

(2)变化规律①______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____;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②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____夜____,且纬度越高,昼______,夜______;夏至日昼夜长短差异达到______,北半球昼______夜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有______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前后至来年3月21日前后),昼夜长短情况与夏半年正好相反。

③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______。

④春、秋分日,全球各地__________,均为12小时。

3.季节更替(1)原因:____________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2)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全年皆____,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高纬度地区全年皆______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______ (3)季节划分⎩⎪⎨⎪⎧我国传统上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为起点来划分四季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4、5月划分为______,6、7、8月划分为______,9、10、11月划分为______,12、1、2月划 分为______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材图1-3-11) 读图可获得以下信息:(1)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纬线垂直,并平分纬线,昼弧长度等于夜弧长度,全球昼夜平分;(2)6月22日前后,晨昏线与经线存在一夹角,与南、北极圈相切,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及以南地区有极夜现象;(3)12月22日前后与6月22日前后正好相反;(4)赤道上全年昼弧长等于夜弧长,即全年昼夜等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设计:1.1 地球在宇宙中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设计:1.1  地球在宇宙中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古老的宇宙观地是一块平板,天是一个盖子,(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阔如圆盘。

公元2世纪托勒密(地心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地球外于中心,在这之外还存在很多个天层,月球天处于最内层,而恒星天处于最外层。

它无法解释木星和土星的回旋。

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18世纪天文学家引入星系一词,其实是指宇宙。

20世纪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八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难点】: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师:晴朗的夜晚,繁星满天的星空总会引人遐想,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知道浩瀚的宇宙里有什么吗?(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去探究宇宙中存在的自然现象。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图文资料,了解宇宙的概念及其形成。

[展示视频资料、天体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并了解该天体的相关知识。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教案含解析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3.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知识导引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地轴,其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

3.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度/小时,极点为0。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4.周期自转一周需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一昼夜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二、地球的公转1.绕转中心:太阳。

2.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

4.速度平均角速度约为59′/天,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变化错误!5.周期:一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公历的平年为365日,北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三、黄赤交角1.产生地球自转——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

2.度数:约为23.5°,等于回归线的度数。

3.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运动规律为错误!我们通常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认为是匀速运动,在一个回归运动周期里,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移动的纬度距离为23°26 ′×4=93°44′,据此可估算出其平均速度约为每月8个纬度,或者约每4天1个纬度。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核心归纳]1.自转轴(地轴)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2021年整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2021年整

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成因错误!2.周期:24小时(即一个④________)。

3.意义:调节⑤__________,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1)产生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规律错误!2.区时:为了避免时间使用的混乱,国际上采取了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⑧__________的方案。

区时就是每个时区⑨__________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⑩________的区时,即⑪______________(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1.产生错误!⇒错误!⇒错误!2.规律错误!四、地球的形状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赤道⑮______,两极⑯______.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昼夜更替1.有关昼夜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存在昼夜更替现象B.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C.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恒星日D.昼夜更替的周期有利于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2.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考查点2 地方时和区时我们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美国NBA篮球赛的时候经常是在上午,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晚上.据此回答3~4题。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中图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一、课标导航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2.通过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昼(夜)半球图、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指要本节的重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应充分利用实验、图像、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重点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情况,但切忌忽略过程而只是死记结论。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通过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日出与升旗时间、物体影子的长度、楼房间距等)或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如地球运动方向改变、黄赤交角改变等),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此外,日照图的判读技能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以专题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对于二分二至日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图1311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把数据转换成变化曲线图进行分析。

还可以用实验或计算机动画演示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

1.自转的运动规律。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经度时差。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学生回答略。

【讲述】地球运动的种类【板书】第四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天体系统 ②运动特征 ③存在生命 ④核聚变反应 ⑤光球⑥耀斑 暴 ⑧极光 ⑨地层 ⑩化石 ?新生代 ?生物 ?水圈 ?地震波 ?地壳 ? 面综合思维一一全面认识地球自然条件对地球生命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 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 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 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 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1 •适宜的温度(1)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平均温度适宜。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大气的存在、地表水的形成等使地表温差较小。

2 •液态水的形成(1) 地球内部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原始海洋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教学重点
1.公转的运动规律。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难点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1)学生演示自转,同时说出自转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演示】教师利用一个小地球仪演示公转,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地轴的方向是否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看书中第31页图,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

【讲述】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和运动速度的规律。

【板书】
【演示讲解】利用黄赤交角模型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指导学生计算黄赤交角的度数。

【板书】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

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

【投影片】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

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

【演示】演示步骤:
(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
(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
(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展示圆盘】说明圆盘含义。

圆盘表示黄道面,圆盘与地球仪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是某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置。

盘面上的四个红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光线。

学生四人一组演示实验。

学生操作步骤:
(1)用一个地球仪从A位置开始演示公转,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2)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A、B、C、D四个位置;
(3)学生将观察结果用“*”号填入表1直射点移动一栏中。

【教师指导】
【板图】教师用箭头表示直射点移动过程。

表1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次年12月22日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
A B C
D
直射点的季
节移动
北回归线以
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
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
北地区
昼夜长短的
季节变

【教师指导】
【讲解】回归线的意义。

【提问】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
学生讨论、回答。

【练习】在下图中画出A、B、C、D四个位置地球的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明日期和节气,标出自转和公转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