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体系

合集下载

第三讲佛教基本教义佛法基本体系与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讲佛教基本教义佛法基本体系与基本理论框架

空劫——坏劫之后,便是空劫,此世界已 坏灭,在欲、色二界之中,除四禅天尚存, 其他则全入于长久旳空虚之中,形成世界 未成,万物未生时期旳状态。
空劫之后,又开始另一期旳成、住、坏、 空,也就是另一种世界又开始成立、连续、 破坏。
世界从成到住、住到坏、坏到空、空到成, 各需要大约三亿二千万年,宇宙就在成住 坏空旳过程中,反复生灭,每一周期大约 需时十二亿八千万年。
菩萨戒,是发大乘心旳菩萨所受持旳戒律,分为 出家菩萨戒和在家菩萨戒两种。出家菩萨戒出自 《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共有十重四十八轻 戒;在家菩萨戒则出自《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计有六重二十八轻戒。 重,即是重法罪,共有六条,乃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以及不说四众过 戒。轻,指失意罪。“失意”,谓失菩提正意念, 亦失世间善意念。此失意罪,共有二十八条,为 轻罪。
风——变化性 火——温暖性 水——聚合性 地——坚实性
住劫——是指器世间和众生世间安稳存住旳时期, 其间凡二十中劫。根据佛经上说,我们目前正是住 劫,在住劫又有减劫和增劫旳分别。 所谓减劫就是人类旳寿命从八万岁,每经过一 百年降低一岁,一直减到十岁,所需要旳时间。增 劫就是人类旳寿命从十岁,每经过一百年增长一岁, 一直增长到八万岁,所需要旳时间。 一种增劫,一种减劫,合称为一种中劫。中劫 中定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称为三 小灾。
2、中级目旳相应旳修行方法——:观轮回 苦,生出离心,修慧悟道。
3、与终极目旳相应旳修行方法——生出离 心、悲智双修、断烦恼障和所知障。
修道基本途径——闻思修
佛法是实证旳宗教,不但有一套完整旳理 论体系,而且提出了修行目旳,并制定到 达目旳旳详细措施和途径——闻、思、修。
首先是“闻”:学佛修行第一步就是要听 闻和学习佛法理论、从理论上掌握佛法智 慧,从而生起闻所生慧;

佛教创始于我国佛教体系

佛教创始于我国佛教体系

佛教是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历史比较悠久,影响也比较大的一个宗教。

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

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的中国佛教是传统的中国佛教的继承和延续,并随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

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

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

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

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

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

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

1953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

2010年2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传印长老当选为新一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佛教体系介绍

佛教体系介绍
•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中的第三位重要菩萨,代表愿行。他通常被描 绘为一位老妇人形象,身着黄色或红色的僧侣服装。地藏菩萨在中国也有着广 泛的道场和寺庙,如安徽的九华山和江苏的无锡灵山大佛。他被认为是愿行的 象征,特别是在拯救受苦的人们免受苦难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罗汉与护法神
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是摩诃迦叶、阿难、舍利弗、 目连、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陀、优 波离和罗睺罗。他们都是得道高僧,在佛教中有着重 要的地位和影响。每人在佛教中都有独特的贡献和成 就,如摩诃迦叶擅长禅定、阿难以记诵佛典著名、须 菩提以善说般若波罗蜜闻名等。十大弟子在中国也有 着广泛的道场和寺庙,如浙江的灵隐寺和广东的南海 灵鹫山等。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中国佛教中最为知名的罗汉之一,他们分 别是:宾头卢尊者、迦诺迦跋厘惰尊者、罗怙罗尊者 、优波毱多尊者、阿氏多尊者、大频那夜尊者、宾度 罗跋啰惰尊者、那伽犀那尊者、因陀罗保尊者、蜜多 陀喇尼尊者、阿蜜里多尊者、室利戌驮那尊者、那翅 健陀尊者、
03
中国佛教文化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01
建筑艺术
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东南亚地区
中国佛教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佛 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柬 埔寨和泰国等地区的佛教文化都 受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
印度地区
中国佛教文化也影响了印度地区 的佛教文化,例如印度尼西亚等 地区的佛教文化都受到了中国佛 教文化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教为主。
南传佛教的寺庙建筑和佛教文化 保留得比较完整,是中国少有的 保留完整的小乘佛教文化的地区
之一。
南传佛教的修行方式和理论体系 比较简单,包括念咒、诵经、吃 素等方面,但是强调内心修行和

佛教体系

佛教体系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

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而汉传佛教还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中国最早的寺庙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

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中国藏传佛教最早的寺庙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

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公里处,达孜县境内,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

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

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中国南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中国最大南传佛教寺庙。

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释迦牟尼常被称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智者”。

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古代的翻译家只好用音译,世俗将“佛”列为神,而它的本意却被淡忘。

在汉地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密宗)和云南上座佛教(小乘佛教)三大流派中,对于佛的认识存在着差别: 上座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人间的导师,是人不是神。

中国神话有几个体系

中国神话有几个体系

中国神话有几个体系中国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神灵、仙人、妖怪等神秘力量为核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的认知和想象。

中国神话虽然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但可以大致分为六个主要的体系:夏商周、山川宗教、道教、佛教、民间传说和文人创作。

1. 夏商周体系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篇章。

夏商周体系涵盖了诸多在这三个朝代中崇拜的神灵和神话故事。

夏朝信仰的主要神灵有黄帝、炎帝等,商朝则崇拜众多的神灵如颛顼、后稷、神农等。

而周朝兴起时,崇拜的神灵又有所不同,如周文王崇拜文神、周武王崇拜武神等。

2. 山川宗教体系山川宗教体系是中国神话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以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元素为中心,崇拜并赋予其神灵的一种信仰体系。

这种信仰源远流长,古代中国人相信大自然中存在着诸多的神灵,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黄河、长江等都被视为神灵。

3. 道教体系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它对中国神话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相信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崇拜诸多的神仙和神灵。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提到的太上老君、三清和四象等。

道教神灵信仰与山川宗教体系有所重合,例如道教中的五岳就与山川宗教中的五岳相对应。

4. 佛教体系佛教是中国古代传入的宗教体系,也对中国神话产生了深刻影响。

佛教中的诸多菩萨和佛陀是中国民众广泛信仰的对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

佛教的神话故事通常涉及转世轮回、修行成佛等主题,为中国神话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5. 民间传说体系民间传说是中国神话中最丰富多彩、最具民俗风情的部分。

它包括了众多的寓言、神话传说和其他民间故事。

这些传说通常是由中国古代的民间艺人或口头传承形成,内容涉及民间英雄、妖怪、神兽、九尾狐等,如白蛇传、西游记等都属于这个体系。

6. 文人创作体系文人创作体系是指中国古代文人所创作的关于神话的作品。

佛学知识体系

佛学知识体系

佛教的根本有两点:第一,揭示万事万物的真实本来面貌,至于真实面貌是不是大家喜欢的,它不管。

第二,佛教包含一个宗旨:让一切能感受到痛苦者,脱离痛苦,包括暂时的脱离与彻底的脱离。

巧合的是,第一点和第二点居然最后发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达到其中任何一点,另外一点也达到了……基于这两点,我想,它谈不上什么普世价值。

因为在佛教里面,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什么有价值??没有什么有价值。

如果展开了说,就一堆问题了,佛教的那些是可信还是不可信?如此等等,这些世俗的争论,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因为佛教发现世界的本原规律,非人们的常规思维可以理解。

原因很简单。

科学技术和常规思维都是建立在逻辑学的基础上的,不管你学过没有学过逻辑学,你不自觉的就会遵守这个逻辑学。

违背逻辑学的东西,通常而言,都不对。

但佛教的这个规律,却是比逻辑学更基础的东西,它能推导出逻辑学,但还能推导出其他内容,有的是违背逻辑学的。

但它偏偏还就是正确的。

例如,A比B 大,B 比C大,那么A比C大,这在常规思维和逻辑学中是严格成立的。

但在佛学中,却无法有如此的定理,你可以说A比B大,也可以说B比C大,但基于这两个事实,你不可以直接得出A比C大——如果你要得出这个结论,你就是承认了逻辑。

那么如果抛开“逻辑”这个既定假设呢?因此佛教除了这种常规思维的智慧之外,而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就是所谓空性。

而所谓空性,并非指“空无”一类的概念,其实空性就是指超越逻辑之意,或者说超越二元对立之意——逻辑实际上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的。

简而言之,一个高僧,证悟了空性的高僧,他当然不傻,当然知道A>B,B>C那么A>C的道理,但与此同时,他还知道如何超越这个,如何让这个规律失效。

有一个例子:米拉日巴(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祖师,一千多年前的人物),与弟子在散步,突然下起冰雹来,路边有一个牛角,于是他走进了牛角里面,然后在里面对弟子喊“弟子,快进来吧,如果你证悟了空性的智慧,里面还很宽敞呢!”牛角并没有变大,米拉日巴也没有变小,但他就是在牛角里面。

佛教三家思想总结

佛教三家思想总结

佛教三家思想总结佛教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它的思想体系包括了三家思想,即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密宗佛教。

这三家思想都对佛教的发展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乘佛教是佛教中最广为人知和最有影响力的一家思想。

它强调菩萨的理念,即要超越个人的利益,以利益众生为目标。

大乘佛教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菩提心,即悟道的心智状态,以最终达到解脱和解救众生的境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乘佛教提出了种种方法,如修行菩提道、忏悔和供养等。

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觉悟和慈悲,其中觉悟指的是超越嗔恨、贪欲和无明等负面情绪,慈悲则是表现为悲天悯人的情感。

小乘佛教是佛教中的一支分支,与大乘佛教不同,它更注重个体的解脱。

小乘佛教认为,个体通过修行和解脱自己,最终达到涅槃的境地。

小乘佛教的修行方法主要包括戒定慧三学,即持守五戒、修习禅定和修研智慧。

小乘佛教强调个体的自力和自觉,要求个体自己修行和积累善业,以帮助自己达到解脱和成佛。

密宗佛教是佛教三家思想中最神秘和特殊的一家。

密宗佛教强调修行人通过密续传授和各种咒语的念诵来实现解脱和成佛。

密宗佛教的核心教义是“身、口、意”三密,即身密指的是身体的清净,口密指的是语言和咒语的清净,意密指的是思想和心智的清净。

密宗佛教追求的是直接体验和超越世俗的境地,通过念诵咒语和进行各种仪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总结来看,佛教的三家思想都追求个体的解脱和利益众生的境地。

大乘佛教强调觉悟和慈悲,小乘佛教强调个体自力和自觉,密宗佛教则通过密续和咒语的念诵来实现解脱。

这三家思想在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中共同起到了作用,对佛教徒的修行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还是密宗佛教,它们都是佛教发展中的重要思想流派,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佛学知识体系

佛学知识体系

佛学知识体系
佛学知识体系是指包含佛教核心理念、教义以及相关概念、观念、方法和修行体系的综合性体系。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
1. 佛教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指出人类存在着苦难,苦难的原因是贪欲、痛苦可以消除,以及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超脱苦难的境界。

2.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意指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是由五个方面的蕴所构成。

3.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佛教修行的六项主要实践。

4. 四谛观:观察和认识苦、集、灭、道谛的实证性的方式。

5. 轮回与涅槃:指生死轮回的循环,以及通过修行实现涅槃(解脱)的境界。

6. 中道:佛陀所提倡的超越极端的修行方法,旨在避免贪欲和自我克制之间的极端。

7. 无我:佛教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无常、无我、空性的,人无真实、独立的自我实体。

8. 因果业力: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善行带来善果,恶
行带来恶果。

9. 禅定与般若:修行中的两个重要要素,通过禅定(静心)和般若(智慧)来获得觉悟。

10. 六道轮回:指六个不同生命境界,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

11. 三宝:佛、法、僧,也称为佛教的三个重要对象,分别代表佛陀、佛法和修行者。

以上只是佛教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佛学还包括众多经典著作、注释和佛教哲学的发展流派等内容。

佛道儒神仙体系结构

佛道儒神仙体系结构

佛道儒神仙体系结构
佛道儒神仙体系结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宗教和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由佛教、道教和儒家学说构成,并融合了神话传说和仙道文化。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元素。

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学说,最早传入中国。

佛教强调通过修行实现解脱
和超脱轮回的目标。

其中最核心的教义是四大真谛,即苦、集、灭、道。

佛教注重个人修行和内心的觉悟,追求无我境界和慈悲为怀的心态。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道思想。

道教的核心理念是道,即天地万物的原始力量和规律。

道教注重修炼内丹和炼神养生,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道教强调和谐的生活方式和追求长寿的修行方法。

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是一种注重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的教育思想。

儒家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儒家崇尚仁义道德,强调礼仪和仁爱之道。

儒家思想对于社会治理和家庭伦理有着重要作用,但它也可被视为一种人生哲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神仙和仙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元素,它们指代了一些具有超凡能力
和长生不老之道的人物。

神仙被崇拜和仰望,他们被认为具有超越人类的力量和智慧,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仙道文化涉及道教修行者追求不老长寿、通灵悟道的修行方法和意识形态。

佛道儒神仙体系结构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和神仙仙道文化融合到一起,形
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多样的宗教和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信仰体验、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人类对宇宙和人生等终极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佛教规章制度

中国佛教规章制度

中国佛教规章制度引言佛教是一种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宗教,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为了有效管理佛教事务,中国佛教发展出了一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介绍中国佛教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结构、僧侣管理、寺庙管理等方面。

1. 组织结构中国佛教组织结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

中央佛教组织是中国佛教协会,由各佛教宗派和团体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佛教事务。

地方佛教组织则由各地方佛教协会组成,负责管理本地区的佛教事务。

2. 僧侣管理中国佛教僧侣管理主要由佛教协会承担。

佛教协会负责颁发僧侣法号、管理僧侣出家、批准僧侣晋升等事宜。

为了保证僧侣的质量,佛教协会还设立了僧伽教育的相关规定,规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考试等。

3. 寺庙管理寺庙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僧侣居住、修行、传授佛法的地方。

中国佛教对寺庙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中包括: - 寺庙设立:寺庙的设立需要向佛教协会报备,并符合规定的要求,例如必须由至少三名具有法师资格的僧人居住等。

- 寺庙管理:佛教协会负责寺庙的管理和监督,对寺庙进行巡视,确保其按照规定开展佛教活动。

- 佛像管理:佛教规定尊重佛像,寺庙中佛像的制造、维护和使用也受到严格的规定。

- 寺庙经费:寺庙经费主要来源于信众的捐赠和政府的支持,使用这些经费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4. 僧俗关系在中国佛教中,僧俗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僧人是寺庙的主要人员,负责佛教事务的管理和教育。

尊重僧侣的地位和权威是佛教信众的一项基本义务。

同时,佛教规定僧人应该遵守戒律,与世俗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5. 信众权益保护中国佛教也关注保护信众的合法权益。

佛教协会设立了信众维权机构,处理信众投诉和纠纷。

同时,佛教协会还要求寺庙公开经费使用情况,保障信众对经费使用的知情权。

结论中国佛教的规章制度是该宗教在中国社会中自我管理和规范的重要手段。

这一制度体系在佛教组织结构、僧侣管理、寺庙管理、僧俗关系和信众权益保护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制约。

第三讲 中国佛教

第三讲 中国佛教


北朝时期佛教重视造像和坐禅,留下了云冈、龙门、麦积 山、天龙山、响堂山等大批石窟文物。由于战乱等原因, 北朝僧尼队伍膨胀,北齐僧尼近300万,为中国历史上僧 尼数的巅峰。民间也非常盛行佛教活动。佛教的过度膨胀 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引起佛道教之争,最终导致北魏太 武帝、北周武帝两次灭佛事件。这一时期印度流行的佛经 基本都被翻译出来,中国僧尼对佛法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 开始形成讲习某类佛典的宗派,为后世佛教宗派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梁 武 帝 萧 衍
隋唐至宋代中期
佛教兴盛和发展时期。此阶段佛教进一步 得到统治者的扶持,发展迅速,中外佛教交 流广泛而频繁。许多高僧对佛教义理多有发 展,先后出现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禅 宗、净土宗、法相宗、律宗、密宗、三阶教 九大宗派。
隋唐佛教主要宗派

(1)天台宗由陈隋时期高僧智顗发扬光大,以浙江天台山为传 播中心,主要宗奉《法华经》,因此也称为法华宗。该宗以诸 法实相义理为核心。

(2)三论宗,源于南北朝时期三论师法郎,由僧人吉藏创立于 隋朝。该宗以破邪和显正为主旨。该派在天台宗盛行后逐渐衰 绝,但在日本朝鲜较兴盛。 (3)华严宗由法顺创立于唐初,宗奉《华严经》,将该经宗旨 归纳为法界总摄、六相等学说。
(4)禅宗又称佛心宗,创立者达摩,该宗注重参禅,不立文字, 用棒喝、拳打脚踢等方式使人顿悟。 (5)净土宗又称莲宗,源于东晋慧远、法旷等人,认为只要坚 持戒律,常常口念阿弥陀佛号,就可以被阿弥陀佛接引,往生 西方极乐净土,永脱轮回。
禅宗初祖
初祖达摩(?~535)又称菩提
达摩,中国禅宗初祖,西天第28祖。 南天竺香至国国王之第三子,从般 若多罗学道,40年之后受衣钵。公 元520年达摩至广州番禺,梁武帝 遣使迎至建业。梁武帝问达摩︰ ‘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 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 ‘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 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 不乐。遂渡江至嵩山少林寺,面壁 坐禅。收弟子慧可。梁武帝尊称师 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 大师”谥号。

总结佛教精髓

总结佛教精髓

总结佛教精髓佛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宗教体系,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它的核心教义中包含了许多智慧和教诲,对人类的修行和觉醒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佛教的精髓,包括佛教的基本概念、佛教的修行方式以及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佛教的基本概念佛教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三宝和四圣谛。

三宝指的是佛、法和僧,即佛陀、佛法和修行人。

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他通过开悟而达到无上的境界,成为了世间人所敬仰和追随的对象。

佛法是佛陀教导的教义,包含了解脱苦难的方法和智慧的教诲。

僧众是修行者,他们通过遵守佛陀的教诲,努力修行并传播佛法。

四圣谛是佛教中关于苦、集、灭、道的核心教义。

苦指的是世间生活的各种苦难和痛苦,认识世间苦难的存在是解脱的前提。

集指的是苦难的原因,即贪欲、嗔恨和无明等烦恼和执著。

灭指的是消除苦难的方法,即通过修行和觉悟来抛弃烦恼和执著,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道指的是达到解脱境界的路径,即通过八正道来实现心灵的和谐和平静。

佛教的修行方式佛教的修行方式主要包括禅定和般若。

禅定是通过冥想来培养专注和平静的心态,以觉察和觉醒的心理状态来超越纷扰和繁杂的世间。

禅定的修行可以帮助人们消除杂念和烦躁,培养内心的平和和清明。

般若是指智慧,它是佛教修行的一个关键要素。

般若的修行可以帮助人们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从而超越表面的现象和执着,达到心灵的自由。

般若的修行需要通过学习和思考佛法的经典教义,提升对事物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此外,佛教的修行也强调慈悲和善良的行为。

修行者通过给予和关爱他人,培养慈爱和普度众生的善心。

慈悲与智慧并重,只有智慧的觉悟和慈悲的心态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

佛教的核心价值观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学、四慈、六波罗蜜和十善业。

三学包括戒、定、慧,即修行者要持戒遵守佛陀的教诲,通过冥想来培养专注和觉察的心态,以及通过学习佛法来提升智慧。

四慈包括慈爱、悲悯、喜舍和平等。

慈爱是指对一切众生怀有无条件的友爱和关怀;悲悯是指对众生的痛苦和苦难感到同情和怜悯;喜舍是指对众生的快乐和幸福感到喜悦和乐于分享;平等是指对一切众生视为平等和包容。

佛教宗派

佛教宗派

佛教十大宗派俱舍、成实为小乘,禅、密、律、净、华严、三论、唯识、天台为大乘。

大乘八宗的特色可以用四句话涵盖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可以从源流..和法门..这两个切入点进行探究:禅宗因菩提达摩东来,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精要,以“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由此衣钵相传,心法相付,传法于二祖慧可。

经僧璨、道信、弘忍而至六祖惠能,以顿悟禅大弘于南方,形成“一花开五叶”、“五家七宗”的辉煌时期。

净土宗因庐山慧远大师结社念佛,后经昙鸾、善导、少康等祖师的提倡,形成一大宗派,主张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后以三经一论发展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念佛法门,广受古今佛教大众欢迎,至今仍盛行于北传佛教各个国家,各个阶层。

密宗因善无畏、金刚智来到中国,在八世纪初才成立宗派,注重身、口、意三密相应,对于仪规、观想、结印、持咒,特别重视。

提倡修四加行来加速成就,或求得当生成佛,因而也盛行于各地。

律宗至南山道宣律师发扬《四分律》,以大乘教义解释小乘律典,完成“南山五大部”,依据戒律精神,阐述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尤其戒体至为重要,提倡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以戒为师,在受持各种戒法与日常修持上,统摄其他各宗各派。

华严宗由盛唐贤首法藏国师大成其体系,阐扬法界缘起,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六相、十玄思想,说明佛陀在海印三昧中所呈现的一真法界相状,称为性起法门。

天台宗以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思想为中心,由智顗大师大成天台判教体系,成为我国佛教思想发展史上,最有特色的贡献。

同时又在一心、十法界、百界千如的思想上,开展出性具思想,正好与华严宗的性起思想相对。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因玄奘大师翻译印度瑜伽系统的经论,门人窥基大力阐扬万法唯识的思想,大成唯识宗。

唯识学可说是佛教的心理学,对于心识有深入的分析,阿赖耶识种子如瀑流,由此说明生命的流转、轮回业报的力量以及解脱的根本,主张一切万法皆由阿赖耶识缘起。

论佛教思想的历史和发展

论佛教思想的历史和发展

论佛教思想的历史和发展佛教思想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信仰体系,从其创立到现代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佛教思想历经风雨,也经历了繁荣和衰落,但是在东亚和南亚等地区仍然是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

本文将就佛教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佛教思想的历史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印度,是由一位名叫悉达多的王子所创立。

悉达多最初是一位富有贵族,因对生命的苦痛和无常有所领悟,于是离家出走,成为了一名出家僧人。

他的修行成果和对生命的洞察,成为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四谛八正道。

佛教的创立者悉达多的学说被传播到了周边多个国家,最早的地区是斯里兰卡。

之后,佛教也逐渐传播到了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区。

佛教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史也具有丰富的历史,等等。

佛教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史以及各地佛教的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区别。

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大乘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糅合,形成了汉传佛教。

相比之下,日本的佛教就保留了更多的印度和中国汉传佛教的元素。

韩国则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宗。

二、佛教思想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不断地从原有学说和文化中吸收新的元素,逐渐演变成了不同的宗派和教派。

佛教的发展历程中,关于佛教自身的本质和目的的论争一直存在。

此外,佛教还发展出了很多的宗派和教派,有的宗派侧重于借重佛教教义作为社会道德的指引,如慈济传承的佛教;有的教派则侧重于向世人传授金刚经、般若经等佛经,强调通过对经文的深入理解而达到启迪心灵的目的。

佛教思想的发展有三个主要的历程。

第一个历程是原始佛教,佛陀的教导被我国学家称为“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

第二个历程是初期大乘佛教发展的历程。

大乘佛教是指弘扬度人利群的意义,认为要“入涅槃”的佛教。

第三个历程是中期和后期大乘佛教发展的历程。

佛教思想在不同历程和宗派中的发展,塑造了佛教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地区的佛教也因地制宜,保留原有宗教的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三、佛教思想对世界的深刻影响佛教思想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学的思想体系

佛学的思想体系

一个目标:离苦得乐

培训你的销售员
○有礼貌:做个君子(须满足下列五个条件)
恭:恭敬有礼貌 宽:宽容(是内心不一定是手段) 信:有信誉 敏:勤快 惠:给人实惠
○说话技巧:离苦得乐(用了产品有多快乐,不用有多痛苦)
注意观察电视广告,打动人的诉求“离苦得乐”,特别是“离苦”

激励员工工作的方法“离苦得乐”(人生目标,简单根本道理)
一个实践方案: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后悔因疑而生 十后悔 遇贤不交,别后悔 亲事不孝,丧后悔 对主不忠,退后悔 见义不为,过后悔 见危不救,陷后悔 有财不施,失后悔 爱国不贞,亡后悔 因果不信,报后悔 佛道不修,死后悔
一个实践方案: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止——停止胡思乱想 智商高的人通常定力差,不懂停止(说话、思考) ○做事要深思熟虑 ○修行就是修止
要想当领导,要让所有人都感到可以被你领导 培训员工培训的就是因果关系
二个辨证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诸行无常
无常——不是恒常 当下最重要
○眼前的事最重要 ○面对的人最重要 在世间的东西都是无常的,不要去追求 要追求永恒的东西:爱、感恩、信心…… 有时要放一下,想一想,再作计较
二个辨证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领导要护住自己的意焦,要有定力(定力 不是死执着,与遇善即取不矛盾) ○领导要护住员工的意焦,要正面引导 领导须善护念:真正好的领导不需要懂管理, 只需要护住部下的念头,这是大智慧 领导须善嘱咐: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人只能给一个意焦,用一个人只看苦”的动力远大于“得乐”的动力


2、花:物质布施 3、灯:发愿将佛法流传 4、涂—水:自己内心清静、干净 5、果:告诉自己我要修得佛果 6、菜:提醒自己清醒不沉 7、食:代表对佛恭敬 8、宝:用财宝做布施

一句话总结佛教思想

一句话总结佛教思想

一句话总结佛教思想佛教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学体系,以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法为核心,强调生命的苦难与解脱,提倡智慧、慈悲、戒律和禅定等实践,旨在使众生摆脱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佛教思想的核心思想是“四圣谛”与“八正道”。

四圣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苦谛指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痛苦和不满足;集谛认为痛苦的出现源于欲望和执著;灭谛则是指痛苦可以被根除;道谛则是指解脱之道即八正道。

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想、正言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这些正道是佛教徒修行的指南,通过行持八正道,人们可以解除痛苦,达到解脱。

佛教强调智慧,认为智慧是人们解脱苦难的关键。

佛陀教导众生通过正知、正见和正思维来培养智慧。

正知是指对自身、他人和世界的认知和觉察;正见是指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事物的真相;正思维则是指通过思考和反思来培养对事物的明晰和洞察力。

佛教鼓励人们运用智慧来超越表面现象,了解万法的真相,摆脱无明的束缚。

佛教强调慈悲和无我。

慈悲即是对一切有情众生的深切关怀和无私的爱,佛陀教导人们要培养慈悲心,包容一切众生,消除仇恨和敌视之情。

无我则是指认识到自我和他者之间的虚幻,超越个人利益的执着,认识到一切法都是无常、无我和空性的,人们需要超越自我的观念和培养无我观念。

佛教倡导戒律,认为通过持守戒律可以净化心灵和走向解脱。

戒律包括五戒和十善。

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十善包括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兴惜、不贪瞋、不邪见、不痴迷和不嗔恨。

佛教徒通过守持五戒和十善来净化身心,摆脱罪恶和罪孽的纠缠。

佛教强调禅定和觉知。

禅定是指通过冥想和集中注意力来培养内心平静和清晰的状态,佛教倡导静坐冥想等修行方法来达到禅定的境界。

觉知则是指对自身内心和外部环境的觉察和明辨,通过觉知培养对事物的觉知和洞察力。

总体来说,佛教思想强调苦、集、灭、道的四圣谛与八正道以及智慧、慈悲、戒律和禅定等实践。

佛教致力于帮助人们认识和解脱痛苦,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并通过慈悲与他者建立和谐的关系。

佛教时间体系你知道多少所有人都来看看自己见过这么大的数字吗

佛教时间体系你知道多少所有人都来看看自己见过这么大的数字吗

佛教时间体系—你知道多少所有人都来看看自己见过这么大的数字吗佛教时间体系和数字体系,你了解完以后,就会知道,在世为人,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一.一天以内的时间可分:刹那,坦刹那,腊缚, 牟呼栗多,时,昼夜关于刹那的长度,佛经中有多种解释:1、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2、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灭;3、刹那是算数譬喻所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公制换算1 刹那 = 1/75 秒 = 毫秒;1 坦刹那 = 秒1 腊缚 = 96 秒1 牟呼栗多 = 48 分1 时大时 = 4 小时;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刹那是十分短暂的时间,大约是照相机快门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据“一弹指六十刹那”可以算得一弹指大约为秒,可见这个比喻相当准确.二,很长的时间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无量劫,尘点劫等.“劫”又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种,一般劫都是指大劫;1小劫: 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然后再从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总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以此往上推,则为:一小劫=1千六百八十万年2中劫: 二十个小劫=1个中劫3大劫:四个中劫=1个大劫,一个大劫中有成世界生长期、住世界壮盛期、坏世界老死期、空世界灭无期,如此成住坏空相续循环一次为一大劫;七个大劫亦名火坏劫为一水坏劫.七个水坏劫为一风坏劫4 阿僧只劫:阿僧只劫即指阿僧只个大劫.根据华严经数字体系:阿僧只= 10^×10^31即1的后面跟着×10的31次方个0 一般,从凡夫修行成为佛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这个时间是多长,可想而知.5无量劫, 无量劫即指无量个大劫;根据华严经数字体系;无量 = 10^×10^32;6尘劫:尘点劫的简称.即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之三千大千世界为微尘,每经过一千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之国便下一微尘,微尘尽了,而所经过的世界又全碎为微尘,再以每一微尘当作一劫来计算,这些微尘的个数全部加起来作为劫数,就称尘点劫;这是表显释迦如来成佛迄今非常久远的比喻;三:六道的时间相对性.人间五十年,为四天王天一昼夜人间一百年,为忉利天一昼夜人间二百年,为夜摩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人间八百年,为化乐天一昼夜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他化自在天一昼夜四:各个世界的时间相对性根据华严经:娑婆世界的一劫,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才一昼夜;极乐世界的一劫,于金刚坚佛刹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昼夜;袈裟幢世界的一劫,于善胜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不退转音声轮才一昼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的一劫,于法幢佛刹的离垢世界才一昼夜;离垢世界的一劫,于狮佛刹的善灯世界才一昼夜;善灯世界的一劫,于光明幢佛刹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昼夜;妙光明世界的一劫,于法光明莲花开敷佛刹的难超过世界才一昼夜;难超过世界的一劫,于一切神通光明佛刹的庄严慧世界才一昼夜;庄严慧世界的一劫,于月智佛刹的镜光明世界才一昼夜;从镜光明世界一劫,于贤胜佛刹的胜莲花世界才一昼夜.到如此,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对于胜莲花世界已经是微不足道,毫无可言了.五:六道众生寿命人间:人寿100年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离人间有四万二千由旬之远,身长七十五丈,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合计九百万岁;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离人间六百七十二万里,身长一百五十丈,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寿命一千岁,合人间三千六百万年;须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因为离开须弥山,距离人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里,身长二百廿五尺,寿命一万万四千四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三百年;男女相爱,只是执手以示爱,而不行淫;兜率天;这天分内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内院有大摩尼殿,是弥勒菩萨所住;弥勒菩萨常在内外两院说法,教化众生;该天距离人间有二千五百六十万里,身长三百丈,寿命五万万七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四百年,男女相爱,只是一笑;乐变化天,距离人间有五千一百廿万里,身长三百七十五丈,寿命廿三万万零四百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乐具,都能随愿变化满足自己受用,男女相爱,只是熟视而已他化自在天,距离人间有一万万零二百四十万里,身长四百五十丈,寿命九十二万万一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男女相爱,只用眼一看便满足;梵众天,身长四十里,寿命二十小劫;梵辅天,身长八十里,寿四十小劫;大梵天,身长一百二十里,寿命六十小劫;少光天;身长一百六十里,寿命二大劫;无量光天;身长三百二十里,寿命四大劫光音天;身长六百四十里,寿命八大劫;少净天;身长一千二百八十里,寿命十六大劫;无量净天;身长二千五百六十里,寿命三十二大劫;遍净天;身长五千零二十里,寿命六十四大劫;福生天;身长一万里,寿命一百二十五大劫;福爱天;身长二万里,寿命三百五十大劫;此天之福,于有为界中,最为圆满;广果天;于九地中,叫做舍念清净地,因舍念清净,没有苦乐二念,故劫坏时,水火风三灾不能侵,身长四万里,寿命五百大劫;无烦天;身长八万里,寿命一千大劫;无热天;因为除去一切斗心的热恼;身长十六万里,寿二千大劫; 善见天;身长三十二万里,寿四千大劫;善现天;身长六十四万里,寿八千大劫;色究竟天;身长一百二十八万里,寿一万六千大劫;空处天;寿二万大劫,因已消形入空,故无身形长短;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而入非非想处天,来穷究空理,修习有漏禅定,不知回头,迷于有漏之天,错作无为之想,终至八万劫满,无可归托便堕入轮回,随自己的业障,流转六道中,所谓“饶他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以上各层天人寿命,根据宣化上人讲解楞严经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即无量个劫长; 看完这个时间体系,你难道还在乎人世间的这点事吗我们还不趁着有限的时间赶紧好好学佛下面是再来看下华严经的数字体系世尊回答「善男子,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从这里开始,世尊便详细的说明了佛所用的计量单位; 一个洛叉是十万,也就是 10^5 10的 5次方;2.阿庾多 =俱胝x俱胝 = 10^14 =1的後面接 14个 0;3.那由他 =阿庾多x阿庾多=10^28 =1的後面接 28个 0;4.频婆罗 =那由他x那由他 =10^56=1的後面接 56个 0;列出来就是:5.矜罗羯 =频婆罗x频婆罗 =10^112 自己接112个 0吧6 阿伽罗 =矜罗羯x矜罗羯 =10^2247 最胜 =阿伽罗x阿伽罗 =10^448 如此一级一级的推,下一级就是:8 摩罗婆 = 10^896 =1的後面接 896 个 09 阿婆罗 = 10^1792 =1的後面接 1792个 010 多婆罗 = 10^3584 =1的後面接 3584个 011 界分 = 10^7168 =1的後面接 7168个 012 普摩 = 10^1433613 祢摩 = 10^2867214 阿婆钤 = 10^5734415 弥伽婆 = 10^11468816 毗罗伽 = 10^22937617 毗伽婆 = 10^45875218 僧羯逻摩= 10^91750419 毗萨罗 = 10^183500820 毗赡婆 = 10^3670016 走到这里,跑出一块路牌,上头写着∶不可说↓100里; 这里离不可说还有 100级呢, 朋友们, 咱们先喝口茶,回头再来数数儿玩吧; 上回我们走到 20 里处的毗赡婆, 休息了一下, 今天再继续走下去;20 毗赡婆 = 10^3670016 = 1 的後面接 3670016 个 0;27 一持 = 10^8 :数字别说是「颠倒」, 就连「阿庾多」的等级都够不上;不过众生轮回不已, 因此累加的梦想是有可能达到颠倒级的;倒底要多少世才能累积到那样的数量梦呢我们可以算算看: 颠倒除以一生 = 颠倒 / 一生33数字已进入天文数字了, 我们必需要改用另外的表示法;47 罗陀 = 10^10^1448 摩鲁摩 = 10^10^1449 调伏 = 10^10^1550 离慢 = 10^10^1551 不动 = 10^10^1553 阿摩怛罗= 10^10^1654 勃摩怛罗= 10^10^1655 伽摩怛罗= 10^10^1756 那摩怛罗= 10^10^1757 奚摩怛罗= 10^10^1758 摩怛罗= 10^10^1859 钵罗摩怛罗= 10^10^1860 尸婆摩怛罗= 10^10^1861 翳罗 = 10^10^1862 薛罗 = 10^10^1963 谛罗 = 10^10^1964 偈罗 = 10^10^1965 罗 = 10^10^2066 泥罗 = 10^10^2067 计罗 = 10^10^2068 细罗 = 10^10^21 到目前为止, 这些都不是常用单位,69 睥罗 = 10^10^21 佛经上常谈的许多计量单位还未出现;70 谜罗 = 10^10^2171 娑罗荼 = 10^10^2172 谜鲁陀 = 10^10^2273 契鲁陀 = 10^10^2275 娑母罗 = 10^10^2376 阿野娑 = 10^10^2377 迦麽罗 = 10^10^2378 摩伽婆 = 10^10^2479 阿怛罗 = 10^10^2480 醯鲁耶 = 10^10^2481 薛鲁婆 = 10^10^2482 羯罗波 = 10^10^2583 诃婆婆 = 10^10^2584 毗婆罗 = 10^10^2585 那婆罗 = 10^10^2686 摩罗摩 = 10^10^2687 娑婆罗 = 10^10^26 这一大串的名词, 我仔细的瞧睢,88 迷罗普 = 10^10^27 可就没有阿匹婆;其中有诃婆婆,89 者麽罗 = 10^10^27 但也没有阳婆婆;90 驮摩罗 = 10^10^27 闲话少表, 再往下看看吧;91 钵罗麽 = 10^10^2792 毗伽摩 = 10^10^2893乌波跋多 = 10^10^2894 演说 = 10^10^28终於『华严经阿僧只品第三十∶「尔时,心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演说、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世尊,云何阿僧只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其中的「演说」这时有了明确的意义了,诸佛如来的数量由这个单位起算,一直到不可说不可说的单位都有;95 无尽 = 10^10^29 看来「无尽的爱」也有完蛋的时候,线上小伙子们向女朋友灌迷汤时该考虑换一个词儿了;96 出生 = 10^10^29 也作「生」「一生」97 无我 = 10^10^2998 阿畔多 = 10^10^3099 青莲华 = 10^10^30100 钵头摩 = 10^10^30101 僧袛 = 10^10^30102 趣 = 10^10^31103 至 = 10^10^31 也称作「喻」参见华严经104 阿僧袛 = 10^10^31 也称作「无数」105 阿僧袛转= 10^10^32 「无数转」「大阿僧袛」106 无量 = 10^10^32107 无量转 = 10^10^32108 无边 = 10^10^33109 无边转 = 10^10^33110 无等 = 10^10^33111 无等转 = 10^10^33112 不可数 = 10^10^34113 不可数转= 10^10^34114 不可称 = 10^10^34115 不可称转= 10^10^35116 不可思 = 10^10^35117 不可思转= 10^10^35 「不可议」118 不可量 = 10^10^36119 不可量转= 10^10^36说诸劫中,说不可说不可尽,....於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一毛端处所有刹,其数无量不可说..」这一段我们在1中所提出的「不可说」才算有了真正的意义, 对於「介子纳须弥」的说法也才有了真正的描述;而「不可说」并不是最大的数, 因为後面还有:121 不可说转 = 10^10^36122 不可说不可说 = 10^10^37不可说不可说转这个数到底有多大用个形象的例子表示一下吧; 也就是说:这本书的质量是太阳的质量的倍;欢迎转发-功德无量往期精彩回顾:回复下列数字查看历史消息例:在订阅号下面输入 1 点击发送,就会展示出“阿弥陀佛48愿”的文章未关注本订阅号的,需先订阅才可回复按照底部图-如何订阅-进行订阅1 阿弥陀佛48愿2 四个老婆,愚人集牛乳,子死停家中,认人为兄3 西天祖师迦叶尊者,鸠摩罗什来中国因缘,神通第一目犍连,宝志和尚吐活鱼4 韩愈堕落恶鬼因缘,商人因小失大,邪淫业力变现抱铜柱5 一时心软未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现世轮回变畜生,念诵心经的感应,万事皆因果,当你要生气时想想这个故事6 鬼神护法:虚云老和尚的故事,杀羊屠夫六世生天的因果,上根利器的艺妓——冒死求法心不悔,母狗投胎成为公主,十七个鬼的前世因果7 南师怀瑾:每个人身体都会放光的惊人秘密 ,别说自己命不好—先看厚德载物您有几德,说的就是你—还不快看,曹操投胎转世变成猪因果轮回震惊世人,护法神对犯邪淫者狠记一笔8 朱清时: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历代邪淫恶报事例纪实,四岁男孩说出前生是他舅父,分享寂静法师智答疑问9 开悟了之后才知道这念佛法门是最妙的,八载寒窗读楞严超度冤亲径升天,邪淫的因果报应,切勿恶语伤人10 宣公上人十八大愿,能感得美丽相貌的各种法门大汇集,杀蛇人的悲惨果报,你真的不是恶人吗11 怨魂说我们已找你已两百年了,宣化上人开示:你想知道鬼是什么吗,速查得业障病的真实原因,速查得业障病的真实原因,你欠我四十千钱--现在应该还我了12 天龙八部的故事──大鹏金翅鸟,人每天吃什么东西都有饮食神管的,一个触目惊心的因果轮回故事,在遭遇狼群后发生的奇迹13 人生到这个世间是为赚钱而来的吗,好人头上有灵光,真正的孝子,只要你选择堕胎-下面的事必将发生,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阎罗王仍然判食肉者偿还血债14 元旦快乐,印光祖师综述念佛人的种种误区,天眼目睹:持六字大明咒随时随地可布施,每天都有哪几位神仙跟着我们,一个故事,说穿了很多人15 狐狸精不敢加害善人,投胎做子来讨债,雨夜奇遇结良缘,一只大虫16 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真假天王,多谢虐待,祸从口出17 解救苦难地藏菩萨,人性中贪婪的可怕之处,祈愿今生今世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这段开示,女转羊-不敢食18 怎样趋吉避凶,不淫善报 -懿德堪钦,鞭尸,狂魔扫秦的故事19 阿弥陀佛-您怎么那么晚来,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故事,证明有灵魂存在的科学实验,如何快速积累福德-转变噩运20 楞严道场-终南山114岁普光老和尚,宣化上人关于楞严咒的绝妙开示,楞严神咒破除外道咒符的事例,楞严经是照妖镜21 念佛持咒为什么不能间断—超级秘密,邪淫的危害不得不看的文章,佛陀所述有多少已被科学所验证22 华严经-净行品偈诵,不要引动了自己的恶业,宣化上人讲两棵树干缠绵交抱的前世可怕因缘23 佛教时间体系—你知道多少所有人都来看看自己见过这么大的数字吗,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消业障、增记忆、求功名、求智慧、求辩才的殊胜法门。

传统宗教信仰中国佛教的起源与信仰体系

传统宗教信仰中国佛教的起源与信仰体系

传统宗教信仰中国佛教的起源与信仰体系中国佛教的起源与信仰体系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佛教信仰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和社会。

本文将从佛教的起源出发,探讨其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传说中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即佛陀。

佛陀根据自己的修行体验,提出了诸多教义,包括四谛、八正道等。

佛教旨在解决人类的痛苦,帮助众生摆脱轮回的苦难,达到解脱与涅槃的境地。

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的交流渠道传播到中国。

初始时期,佛教主要在东汉时代得到流传,并受到当时社会的一些知识份子的追随和推崇。

传入中国的佛教教义开始融合和适应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

二、佛教信仰体系1. 佛教教义佛教教义基于佛陀的教诲,主要包括四谛和八正道。

四谛分别是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想、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这些教义旨在引导人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苦难和痛苦,并通过修行和追求悟道来摆脱轮回的循环。

2. 佛教仪式和修行佛教信徒通常会到寺庙中进行拜佛祈福、禅修冥想等仪式和修行。

在佛教中,尤其重视禅修冥想的实践,通过冥想来提升内心的平静与觉知,从而解脱于世俗的烦恼之中。

3. 佛教戒律佛教有一系列的戒律,包括出家众的戒律和在家信徒的戒律。

出家众在佛教中被视为专门修行的群体,他们需要严格遵守戒律以达到解脱的目标。

在家信徒则有比较灵活的戒律,旨在约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提升个人修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三、中国佛教的发展1. 佛教的中国化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

中国佛教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民间信仰以及其他宗教的元素,以及其自身的本源教义,形成了诸多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和实践。

2.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文化融合密不可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

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而汉传佛教还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
中国最早的寺庙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着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

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中国藏传佛教最早的寺庙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

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公里处,达孜县境内,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

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

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中国南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中国最大南传佛教寺庙。

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释迦牟尼常被称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智者”。

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古代的翻译家只好用音译,世俗将“佛”列为神,而它的本意却被淡忘。

在汉地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密宗)和云南上座佛教(小乘佛教)三大流派中,对于佛的认识存在着差别: 上座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人间的导师,是人不是神。

而汉地佛教中把释迦牟尼神化。

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中佛的种类繁多。

1. 释迦佛。

也称“如来佛”。

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如来佛只是民间的一种俗称。

历史真有其人,他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

佛教教义中,释迦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2. 七佛。

大乘佛教认为在无限的时间空间里,每个世界,每段时间都有佛教化众生。

按时间顺序,分别为1毗婆尸佛、2尸弃佛、3毗舍婆佛、4拘楼孙佛、5拘那舍佛、6迦叶佛、7释迦牟尼佛。

事实上除了释迦牟尼外其余都只是佛教传说,所以其余六佛在民间影响并不大。

这些名字虽然汉文上似乎不大吉祥,原因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在梵文中都有对应的意思。

3. 竖三世佛。

三世之说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基础之一。

以“一劫”为“一世”,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佛和弥勒佛。

燃灯佛是过去佛,释迦佛是现在佛,而弥勒佛是未来佛。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常托言弥勒佛下生。

弥勒出世成了救苦救难的福音。

4. 横三世佛。

横三世佛是按地域来划分的,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娑婆”是梵文音译,意为“堪忍”,是指现实世界。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与其左右两大帮手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统称为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与其左右两大帮手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统称为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净土宗便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崇尚的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有无量寿佛的称号。

中国底层百姓念佛时口念“南无阿弥陀佛[②]”,“南无”是音译,意为皈依。

此外,还有五方佛的说法。

(二)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意为“觉有情”、“道众生”,也译为大士、开士等。

在佛教中,菩萨的任务是上求觉悟,下化众生,协助佛解救“苦海”中的芸芸众生。

佛教认为菩萨数量众多,但中国影响较大的是四大菩萨,即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当然影响最大的当数观音。

他们各有分工,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观音表大悲、地藏表大愿。

1. 文殊菩萨。

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坐骑通常为青师,佛教画雕塑中并通常手持宝剑。

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显灵的道场圣地。

2. 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专司“理德”,坐骑通常为六牙白象,峨嵋山被认为是普贤显灵的道场圣地。

3.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通常莲花台上持柳的女性形象,立于他左右的通常是善财童子与龙女。

在中国民间,观音菩萨的名气与影响最大,但是许多信徒都不知道观音菩萨经历了一个男到女的演化过程。

观音菩萨又有“大慈大悲观世音”、“送子观音”、“千手观音”等说法。

普陀山被认为是观音显灵的道场圣地。

4.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对于中国百姓来说并不太熟悉,他主要为了救度地狱中的“罪鬼”。

按佛教说法只有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他才愿成佛。

坐骑为“谛听”,像狮子的怪兽,地球上并不存在。

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显灵的道场圣地。

另外还有十二圆觉菩萨、二十五圆觉菩萨的说法。

释迦和弥勒未成佛前也是菩萨。

(三)罗汉
佛教认为每个人因修行的功夫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都叫作一种果位。

小乘佛教把果位分为四等,罗汉为最高等,获得此等可以摆脱轮回之苦,但是大乘
佛教中最高的是佛,其次是菩萨,再其次才是罗汉。

1.十大弟子。

相传释迦牟尼传道45年,弟子很多但最得意的是十大弟子,分别是:摩诃迦叶、阿难、舍利弗、目连、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陀、优波离、罗睺罗。

其中最为着名的应该是迦叶与阿难。

小乘佛教中,迦叶与阿难分别是释迦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

大乘佛教中,亦有迦叶、阿难与文殊、普贤共列释迦佛两侧的。

2.十八罗汉。

最初是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经上讲是受佛嘱托,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供养而为众生造福的。

主要语出唐玄奘所译《法住记》。

后两位是以后加上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只知十八罗汉却不知各自名号与来历。

十八罗汉是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3.五百罗汉。

另外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是有五百罗汉,原五百只是个虚数,只是言其多。

后来南宋有位高道素花了不少心血将其名号一一落实。

当然没有任何典据,只是附会之谈。

(四)护法神
佛教中护法神是佛教中最为丰富、奇幻的一部分,这些大多来源于印度婆罗们教和民间神话中。

他们被吸收进佛门后有了新的来历,并赋予各种神力,列为六道之首,高于人类但是没有走出三界,仍在六道轮回之中。

功能与任务是保护佛法。

佛教汉化后,护法神多是汉人的形象,各大庙宇,大雄宝殿中护法神完全是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打扮。

由于数量众多,且多位中国人不熟悉,故列几个熟悉的护法神稍作简介。

1.四大金刚。

也作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杖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缠赤索)、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保伞)。

他们掌管着“风调雨顺”。

寄予了中国农民美好的愿望。

2.托塔李天王与哪吒。

可以说这两个人物中国人较为熟悉的,甚至被中国道教的神仙体系中吸收,在《封神演义》与《西游记》里偏重于属于道教神仙,《西游记》里托塔李天王是在玉皇大帝下的天兵天将总司令。

至于说托塔李天王是李靖那完全是唐末将李靖神化的结果。

托塔李天王与哪吒汉化得最为彻底。

另外佛教中护法神我们熟悉的还有哼哈二将,这是《封神演义》渲染的结果。

我们还能听到天龙八部的说法。

天龙八部是指佛教中的八种天神,又叫“八部众”、“神龙八部”,俗称的“夜叉”便是一类护法神。

其主要来源于婆罗们教和印度民间神话。

佛教整个的神仙体系较为完备,从佛—菩萨—罗汉—护法神,等级鲜明,数量众多,分工也较为明确。

但在中国土地上,中国人所熟知的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观音。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开创者自然功不可没、弥勒佛是未来之佛自然不可得罪、阿弥陀佛熟知是中国大地上特别是地层净土宗最流行的原因。

至于在表大智的文殊菩萨,表大行的普贤菩
萨、表大悲的观音菩萨、表大愿的地藏菩萨中,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是表大悲的观音菩萨,而不是专司智慧的文殊菩萨显示了中国传统“道德重于智慧”的认识,表现出了中国重视道德的传统。

观音菩萨的德行恰恰与中国传统儒家推崇“扶匡济世”、“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相适应。

护法神中人们最熟悉的四大金刚、托塔李天王与哪吒其汉化程度也最高,也被道教所吸收。

表现出了中国宗教佛道相融的特点,在《西游记》里便是佛(如来佛祖领导下的众多佛、菩萨)道(玉皇大帝领导下的天界)共存的状态[③]。

反映了中国农民多神多教的宗教观和中国兼容并蓄开放的文化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