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邃的意境,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着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高度和审美情趣。
本文主要内容是叙述了苏轼与友人夜晚游承天寺的经历,通过对寺庙中一系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
在教材中,本文起到了以下几个作用:1. 通过对古建筑的描写,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寺庙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情感出发,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既体现了古代文学的韵味,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了解承天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高尚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言文阅读:本文使用的是古汉语,对现代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是本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2. 情感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丰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 文化内涵的挖掘:本文涉及到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承天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是本文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突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1. 启发法:在课堂上,我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通用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篇1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比较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
2.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说说它们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三、教学课时数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课文: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作者的行踪,读课文时,我们感受着两位作者独特的心境。
2.说说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
3.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先由学生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只要说出其中的一二。
可从两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方面作比较。
参见教案后面的小论文《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描写衬托较相似——(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4.品味语言请同学可选择两篇文章中的字词、句子、段落,品味它们的妙处。
5.质疑请有疑问的同学说出还存在的疑问。
然后学生讨论。
最后老师作点拨,总结。
6.探究在中国历史上,被贬官或远调的人很多,请你说说他们的心情感受,以及他们的文化心态。
7.布置作业:选择其中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赏析的文章。
描写衬托较相似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两篇文章,都放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它们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
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
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
两人这些较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
文中的写作手法,较为相似。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
《小石潭记》一文,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7篇)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7篇)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7篇)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及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说明。
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展开。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片小品文,主要写了元丰六年,苏轼因时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由于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赏月排遣心中的苦闷,表露出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在此基础上,使用讨论法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恰当适用引用资料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和点拨法,启发学生感受作者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闲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学情: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10篇文言文,而本文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
合作。
交流。
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激情导入法。
美读感知法。
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取”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实用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剖析文章内容。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文章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承天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承天寺。
(2)简介承天寺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
(2)学生自主查找并标注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合作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4.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艺术魅力。
5.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6.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保护自然、珍惜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对文章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在情感体验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游记,作者苏轼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生动地描绘了承天寺夜晚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位:本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是文言文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2. 主要内容:本文以游承天寺为主线,通过对寺庙建筑、景物、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感慨。
全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 作用:本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寺庙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知识点:本文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文言文的词句理解、文学鉴赏、文化背景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承天寺的历史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文言文词汇、句式的学习与掌握。
(3)作者情感态度的体会。
2. 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
(2)作者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3)承天寺历史背景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同时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知识。
四、说教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以下亮点:1. 启发法:在课堂上,我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10篇)《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苏轼2、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有味地朗读课文有味地细品语句深挖诗人的情感3、作者简介(学生读大屏幕)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
2、学生自由读。
3、一生读。
4、再齐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
三、疏通文意、解决障碍。
1、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
2、交流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句子意思。
一生朗读一句,一生翻译一句。
3、找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背诵并默写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一等奖
记承天寺夜游一、背景介绍《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向人们介绍承天寺夜景的游记文章。
承天寺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承天寺夜晚的景色独具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览。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探索承天寺的夜晚之美。
二、文本解读1. 承天寺的历史和意义承天寺建于明代,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
它不仅是佛教宫观,也是皇家宫苑。
寺庙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古塔、佛像、碑刻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2. 承天寺夜晚的景色夜晚的承天寺有着不同于白天的魅力。
灯光照亮了整个寺庙,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寺庙内的建筑物和绿树在夜晚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特别是在月光的照耀下,整个寺庙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 神秘的夜游体验夜晚的承天寺还有一个独特的活动,就是神秘的夜游。
游客可以选择参加夜游团体或自由游览。
夜游过程中,导游会详细介绍承天寺的历史和文化,并带领游客穿梭在古老的庙宇之间。
夜晚的寺庙充满了神秘感,给人一种面对历史的亲近感。
三、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学生能够了解承天寺的历史和意义,认识到夜晚的承天寺具有独特的美丽和神秘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重点•了解承天寺的历史和文化•理解夜晚承天寺的景色和氛围•掌握夜游承天寺的体验和感受3.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承天寺的历史和夜晚景色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承天寺夜游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观察法:观察承天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夜晚承天寺的美丽和神秘感。
4.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承天寺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夜晚承天寺的探索欲望。
•学习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并在阅读后回答问题,确保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讨论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夜晚承天寺的感受和体验,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全文仅85 个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这篇短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本单元的主题是“山水之美”,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记承天寺夜游》以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月夜之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困境中的豁达与乐观,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对于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作品中蕴含的复杂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入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户”“念”“遂”等。
理解文章的大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感受作者笔下月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其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理解文章的含义。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时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它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审美情趣以及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对于苏轼这样的文学大家,他们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体会。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但他们在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情感时,可能会因为生活阅历的不足而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说教学重点】诵读、积累。
【说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CAI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说教学过程】一、课间准备放映《子午书简》中家同十家中苏轼部分。
二、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⑴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⑴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⑵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⑶月色入户:(门)⑷遂至承天寺:(于是、就)⑸怀民亦未寝:(睡)⑹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⑺盖竹柏影也:原来是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说课稿《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对象分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4、美育渗透点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五、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学法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七、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2、简介背景,放课文范读录音,提示学生注意正音。
听后回答:用文中词语简述作者的思路。
这样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本课采用轮读即一人一句,个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7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1【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读完本文后最深的感受是四个字:景美、情闲。
景美,那人清丽淡雅的月夜,是通过比喻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丰富的笔法描绘的。
"情闲",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过着流放的罪人生活。
难得的是,苏轼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寄托了一份难得的闲情,这份闲情,固然有悲凉、失意,也有洒脱、旷达!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内容;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理解大意。
2.品写景句,学习写法。
3.理解"闲人",体会"闲情".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品写景句,学习写法。
2.难点:理解"闲人",体会"闲情".【说教法】主要运用朗读教学法、启发对话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通过创设情境,赏、读有机结合,突破重点。
通过知人论世,紧扣文本,以读促悟,突破难点。
【说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知人论世学经典法(解读文本的方法)。
【说程序】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改进自己已有认识与,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6篇)《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篇一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一段话,好不好?不好。
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张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张《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小品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尽用84字,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文学作品都蕴藏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这样,作者在罹文字狱的悲惨遭遇之下,备受监视之苦,近乎流放,心情忧郁,然而在美丽的月色之下,他仍然有进取之心,到自然中排解内心的苦闷。
因此承天寺夜游正是他消释郁闷的具体行动。
在政治漩涡中破损的心灵只有在清冷的无所牵挂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性情,丰富文化积淀。
同时也使学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博大情怀,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义的最好工具,要体会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就必须从把握文字入手,从品味语言开始。
单元教学要求“一是朗读背诵;二是积累字词;三是结合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注意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感受作者寄托的那份情思”。
一、掌握文言词汇,背诵课文二、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三、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旷达的心境。
(四)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针对于这种情况,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一、字词交给学生,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究。
二、语句共同赏析,句子理解难于字词理解,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文章中的发现和阅读体会,先由学生自评自解,老师侧面帮扶,积极引导。
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
说课稿《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是XX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欢迎阅读!【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读完本文后最深的感受是四个字:景美、情闲。
景美,那人清丽淡雅的月夜,是通过比喻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丰富的笔法描绘的。
"情闲",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过着流放的罪人生活。
难得的是,苏轼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寄托了一份难得的闲情,这份闲情,固然有悲凉、失意,也有洒脱、旷达!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内容;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理解大意。
2.品写景句,学习写法。
3.理解"闲人",体会"闲情".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品写景句,学习写法。
2.难点:理解"闲人",体会"闲情".【说教法】主要运用朗读教学法、启发对话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通过创设情境,赏、读有机结合,突破重点。
通过知人论世,紧扣文本,以读促悟,突破难点。
【说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知人论世学经典法(解读文本的方法)。
【说程序】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改进自己已有认识与,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1.生字正音。
2.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质疑。
3.搜集背景、作者资料。
(设计意图:遵循课标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也遵循先学后教的教学规律,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通用1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是古文中和精品,更是小品文中的极品,其文质兼美、感情微妙、写法多变、短短86字之中将赏月欣喜之情,漫步悠闲之状,人生感慨之态,贬谪悲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86字之中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情由景生,情将景现,情景交融,其写法之高妙,实为我们惊叹,加之本单元主题为: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情怀。
基于上述对于文本的解读,我确立了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蕴含在“闲”字里和丰富感情,感悟的人格力量。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学习面对逆境达观处事的从容心态。
初二学生文言文虽有一定的积淀,但甚浅薄,方意疏通、文言积累仍是学习的必要前提。
本文的重点是:品月色之美,体会意境之美。
难点是:领悟“闲人”之意,体会情感。
一节好课,最难的就是确定目标及重难点,心中对教什么有数了,环节设计自然水到渠成,结合我校“自精合练”有效课堂教学,我在自学部分主要落实了积累与应用目标,主要设计了三步,1、初读,正音、断句。
2、再读,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检测。
精讲提升与合作探究部分紧扣一个“闲”字,通过“闲游”“闲情”“闲置”三个环节探寻心态,感悟人格力量,体会融情于景写法之妙,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予以渗透,得到落实,巩固达标环节通过与古人对话,来感受古人情怀,回扣单元主题,内化和提升学生对文体的理解。
这样的环节设计,扣紧了文本,落实了目标。
效果较好。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紧抓了一个“闲”字,具体来说设置了“闲游”“闲情”“闲置”三个环节,“闲游”部分中通过析要素来明情节,抓关键词来体会赏月的欣喜,对记叙要素的分析是品词体会欣喜之情有基础的依托。
特等奖《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苏轼)我要说的课文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第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一、说教材:本单元都是写景名篇,《记承天寺夜游》更是融叙述、描写、议论于短短80余字。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写了苏轼寻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赏月夜美景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的旷达胸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结合文本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
3、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学法具体如下:1、朗读法:学生跟随范读录音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相关内容,积极思考。
3、品味法:感知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以及其达到的意境。
4、揣摩法: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文章的创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上一节课,已经整体朗读了全文,对文字注音,文段的停顿、分句、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词汇均已经熟悉掌握。
同时对作者苏轼的背景已经了解,现在第二课时,我着重讲的是对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以及文段中与月色相关的语句的理解。
(二)品味语句1、问题研讨(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苏轼的朋友很多,为何独寻张怀民?(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找出这句话来品味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说课教师:邓州市春风学校高海明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记承天寺夜游》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第四单元主题下的第二篇记叙文。
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来看,是希望是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借助课文故事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进一步学习传统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品味文中运用景物描写抒发杂感情的方法,乐观豁达的感情。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定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首先是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的原则,我从三个维度将教学目标定位为3个:1、知识与能力维度: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含义,翻译全文。
2、方法态度:体会文中写景和抒情的关系,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景物,并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仿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启发学生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
其次,因本课游踪十分简单,字面意思容易理解,于是我将重点定位为以下二个方面:1、体验从奇特的角度观察所描写的景物,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已经并运用归纳的方法赏析描写景物。
2、看似浅显的文字表达作者复杂感情,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
难点是:仿写。
借景抒情和容情于景的写作技巧,将所学的方法在实际中得到运用。
二学情预估首先,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了九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要学习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的古代汉语,要像阅读现代汉语那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技巧,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有比较大的难度。
其次,文本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再次,学生和作者之间的经历距离比较大。
最后,用散文化的语言品析景物,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描写景物,难度较大。
三、说教法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
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使学生真正做到体验——生成——运用,则必须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深挖教材的只能因素,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讨论,加宽拓展学生的思维层面,实现它的训练价值,达到课堂的优质高效。
那我采用的方式是:1、品读。
多形式、高频率的品读课文。
2、采用教学思路变序法突破重难点,理解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
3、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欣赏,采用连话成文和对比的方法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美景。
4、仿写。
借景抒情容情于景的描写景物。
5、把体验——生成——运用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四、说学法主要是以诵读法、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为主。
其目的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品析美景,体验情趣,运用方法和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我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四大板块。
时间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我在课前就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朗读体验,整体把握。
(10分钟)这个板块主要是围绕课文诵读,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全文进行。
这一设计主要是完成知识目标,为后文能力目标奠定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范读、自由读、抽读、齐读、评读、默读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按照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来分类积累文言词汇的方法,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一个翻译课文,一个纠错和补充,局部问题由全班共同解决,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教学中主要运动多媒体课件来指导朗读,最后采用小试卷的方式当堂测试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三)合作体验,自主生成(20分钟)这一板块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分析苏轼当时的处境“闲”及其含义,及其背景,作者自称现任所表达的复杂感情,景物描写所表达的作者人生观,以及运用散文化的现代语言来突破古诗文分析的重难点,学会作者借景抒情、容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由于学生的经历和知识水平的缺乏,文本和学生之间又有实践的距离,因此为了突破重难点,实现最重点,在这一板块上我运用了先学后教法。
特细化为以下几个板块:1、对于“闲”字的分析。
(3分钟)我把这个版块作为分析复杂感情的切入点,让学生一读课文,找出苏轼当时处境的词语闲,理解闲本身的意思是悠闲、清闲之意。
让学生二读课文,找出体现苏轼悠闲的词语。
那么学生不禁会问:这就是苏轼所追求的生活吗?那么我们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借助手中的工具书自己来了解苏轼的基本情况,让我们明白苏轼乃大学士,但屡次被贬,乃闲居再次。
此时的他自称闲人,到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这时候学生小组内讨论,学生点评得出结论:那就是被贬的不平、愤怒、自嘲和自我宽慰。
这时学生齐读课文的抒情段落,老师提出几个问题:作者的心情如此不平,那么他是怎么派遣的。
三读课文明白,讨论明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
第二个步骤是品析景物描写。
2、这一个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写景的方法。
首先是学生齐读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景物特色。
“”品析景物的特点。
其次是学生自悟、小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点评。
思考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那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分析一下:这个比喻首先是用了明喻,月光如水,本来庸俗的一个句子,但是作者在这里翻出了心意,将整个庭院都注满了水,还用空去修饰这个色调。
接着再用借喻以客代主。
最后以竹柏影也点头实情,先客后主,连环比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地步入了一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
那么突出的重点方法是:多读,以主题思维为主,以小组讨论为辅,学生点评师生共同分析。
3、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意境。
(10分钟)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已经,从而突破古诗文赏析的难点。
这是目前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学生要具备这种能力却比较困难。
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是运用电教手段,通过画面赏析,采用连话图文的方式将难点分解。
将古文翻译转化为散文化的语言进行分解。
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且当堂测验。
那么教学流程是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且翻译此句。
接着由女生朗读写景文句,学生想象画面。
这个时候我用电教手段出示分解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月光普照大地。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
运用画面来分解难度降低了很多。
接着出现第二幅画面,皎洁的月光和清澈的水。
出现第三幅画面,交错的水藻和活泼的竹影。
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交错纵横。
接着将三幅画面的描绘语言衔接起来,整个意境就出来了。
接着学生齐读散文化的语言,将二者进行对比。
掌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方法。
接着就当堂训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一意境。
4、评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并生成自己的人生观。
作者当时的处境艰难,并且心怀不平。
却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可见作者对待人生的态度怎么样。
了解作者对待挫折所体现出来的乐观。
豁达。
闲适。
欣喜。
的人生态度和方法。
教导学生积极生活中的坎坷,并从中得到启示:面对困难,应有乐观豁达的态度,积极的寻找办法调整心态,改变现状,而不能消极悲观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方法如:(1)面多挫折要有达观的心态。
(2)苦闷无计时找朋友倾诉。
(3)可寻找其他乐趣改变心情。
(4)可到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5)向当事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当堂训练14分钟)1、后附有训练题。
2、课外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包括他的诗词文,把喜欢的整理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师希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更多的去了解苏轼,从他的身上学到和积累到更多的精神财富。
六、说板书设计寺庭步月——事庭中月景——景宁静淡泊乐观豁达——情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
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
当堂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等级1.填空:(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6)“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选择(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B)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