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中情绪管理理论与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学中情绪管理理论与策略探讨

情绪管理是个体或群体对情绪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在课堂领域的教学实践和动机研究过程中,教育者们逐渐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情感,激发积极情绪,克服情绪冲动,尽量减少消极情绪对思维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情绪管理理论

(一)情绪管理的概念情绪管理,国内心理学家认为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包括如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克服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度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而影响思维,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去理解别人,如何激励自己克服挫折,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内容。

国外的心理学家则认为,情绪管理是目标驱动控制系统中的一部分(Bonnano,2001)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一切改变个体所拥有的情绪的种类、产生时间、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的过程(Gross ,1998) 。简单来说,情绪管理就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而有的研究者则认为,情绪管理是一个可放大、削弱、或维持情绪反应强度的过程(Cic-chetti ,Ackerman,Izard ,1995) 。由于情绪包含了多个成分。同时是在时间轴上逐渐进行下去的。因此,情绪的管理可以包

含多个方面的改变。这些方面涉及情绪的品质( 即情绪基调:积极或者消极) 、情绪的动力学特征( 潜伏期、强度、持续时间) (Thompson,1990) 。此外,情绪管理既包括个体内部主动进行和完成的方面,又涉及其他个体对它的管理和控制过程,即情绪的自我管理(self2regulation) 和外部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J.Msyer) 认为情绪的管理有三种类型:一是自觉型,情绪的自知力和自主性强,乐观向上,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是难以自拔型,常被情绪淹没,无力自拔,情绪善变且无法自行管理;三是逆来顺受型,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逆来顺受,不求改变。

( 二)Gross 情绪管理模型情绪管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发生在多个时间段,可以采用多种管理的策略。但是,对于情绪管理及其过程的全面描述并不多。目前,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就是格若斯(Gross) 提出的情绪管理过程模型。

Gross 认为情绪管理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据此,他提出了情绪管理的过程模型。依据Gross 的情绪管理过程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景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 、情景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 、注意分配(intentlonal deployment) 、认知改变(cog-nitive change) 、

选择情景是指个体有选择的趋近或避开某人、某事或某场合以调节情绪。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情绪管理策略,个体经常使用这种策略来避免或降低负情绪的发生,增加积极情绪体验的机会;情景修正是指应对问题或对情绪事件进行初步的控制,努力改变情景;注意分配是关注于情景中许多方面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包括努力使注意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话题或任务,注意离开原来话题或任务;认知改变是选择对情绪事件意义的可能解释,情绪事件的个人意义解释对特定情景中情绪发生的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会产生强大的影响。

(三)Gross情绪管理模型的课堂运用

1目标情绪诱发。根据Gross 指出关于目标情绪的诱发,课堂教学应该考虑如下问题:首先,教师对情绪的定义应与情绪诱发过程相一致;其次,学生课堂情绪诱发需要考虑诱发效果的检验,一般以情绪的主观感受报告、表情行为和生理反应作为对所诱发情绪效果检验的主要指标。

2情绪调节行为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语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诱发的情绪实时调控。而且还可以使用录像设备以及表情分析等技术对情绪调节效果进行有效的检验,以便总结和修正情绪调控的方法。

二、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策略

虽然情绪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但都可以依据情绪管理的策略进行类别的划分。在应对方式模型中,拉扎勒斯(Lazarus) 和福可曼(Folkman) 基于个体企图从外部或内部改变事件,将应对策略分成了两大类:问题中心的应对和情绪中心的应对。该模型认为,问题中心的应对是以改变或修改外在事件为指向的;而情绪中心的应对则是指向改变或修改内在事件,也就是直接改变情绪体验。

在情绪过程模型中,格若斯提出,情绪管理有两种常用的策略,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1998 ,2001) 。教学中的认知重评要改变学生对情绪事件的理解,以及情绪事件中学生对个人意义的认识。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表达抑制则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让学生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管理策略。

三、情绪管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唤醒学生课堂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唤醒学生课堂中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快的状态中,这有利于学生思路开阔、思维集中,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把学习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情绪被唤醒的程度越高越好。心理学家(Hebb,1955) 指出。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形曲线关系。这一曲线预测显示太高或太低的唤醒水平都会损害绩效。唤醒水平太低,教师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设定,课堂教学任务无法成功的完成;唤醒水平太高,学生情绪会压倒认知,影响课堂知识的。所以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有效的情绪管理是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最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强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是

目的指向选择,即对将要注意的事物做主观有意识的选择(例如

课堂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等);另一方面是刺激驱动,即外界刺激事件吸引的注意(例如教师的语言与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刺激驱动胜过目的指向选择,就是说外界刺激比主观意志对注意有着更大的竞争力,这是因为人的情绪总是先于认知而发生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式多变的教学手段,人为的创造教学刺激事件,提高学生课堂情绪的感受性,增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心理学研究显示,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生对愉快事件的记忆要强于对不愉快事件的记忆。这是因为人倾向于保持正性情绪而忘掉负性情绪,而且对正性情绪材料比负性情绪材料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精细加工;其次,对情绪性材料的记忆比中性材料或事件的记忆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良好的课堂情绪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学生们习得的知识将与学习时愉悦的情绪一起储存他们的记忆中。如果在课堂中遇到相同情绪的唤起时,他们更容易提取信息,由此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效果显著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