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教育理念_0
李希贵主要教育思想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重点词有始有终:念书、思虑、改革。
其主要教育思想简介以下:(一)“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师生观李希贵以为学校的力量,第一来自教师。
只有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辅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
“我以为关注学生应当先从关注教师开始。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
这个目标,只好经过教师来达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任何关爱,只好经过人的传达,才显得真实、感人,谁都没有方法改变。
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讲堂举手投足间,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
他能够春风化雨,也能够让学生‘近墨者黑’。
”李希贵以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实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二)“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的素质教育观“教课纲领、教科书规定了应赐予学生的各样知识,可是没有规定应赐予学生的最重要的同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育真实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育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世。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到现在感觉震惊的话。
他在高密一中实行素质教育,正是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
在实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以着眼将来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充足尊敬学生个性,以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讲堂民主化的教课方式相联合,获得了优异的教育教课成效。
如启动“中学生自我铸造工程”:各样比赛、评选,学生社团活动,自办电视台,有体育节、文化技术节等。
还面向全体供给可选择的教育:开设34 门选修课、 37 门活动课,如三名活动(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
讲堂教课民主化:创建能力培育的土壤,多向沟通,每堂课留出 10 分钟,鼓舞学生提富裕挑战性的问题,睁开自由议论等。
因此他提出的校训是“为四十岁做准备”,而不不过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要修业生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课改革——“语文实验室计划”在任高密一中校长时,李希贵进行了语文教改,实行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取了老师、学生们的踊跃必定,收到了很好的教课成效。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李希贵校长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教育界的发展。
以下是我个人对李希贵校长教育思想的一些品味:
首先,李希贵校长注重教育的本质,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思想交流,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同时,不断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他倡导的“人文精神与学科知识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能力。
其次,李希贵校长强调“以人为本”,他认为教育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他提出的“三个全面”教育观,即“全面成长、全面参与、全面发展”,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再次,李希贵校长注重教育的实效性,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有用的,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
他提出的“实践教育、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旨在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和经验,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最后,李希贵校长注重教育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应该让学生能够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他提出的“国际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理念,旨在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总的来说,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是非常深刻和宏观的,他不仅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更注重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有用、有情、有智的人才。
李希贵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读李希贵《学生第一》小屯学校史军锋如果说能够提出教育理论的才是教育家,那么很可惜中国还找不到这样的真正的教育家,不过像李希贵这样的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我感觉叫做教育家也当之无愧。
中国的教育界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李希贵,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而且李希贵在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实践,的确让人们,尤其是中国的教育届看到了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在书中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让我都感觉非常羡慕,如果我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所学校该有多好。
对比一下现在我女儿上的中学,就好像不在一个时空当中。
十一学校不仅在中国是一个另类,就是在北京都是绝对是一个异数。
所以能够上十一学校的肯定都不是一般人,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和这种精英教育无缘。
不仅仅因为十一学校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校长,而且十一学校的教师素质,十一学校的师生比例,十一学校的规模,十一学校的经济实力,十一学校的学生质量,这都不是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甚至其他名牌中学能够比得了的。
李校长所著《学生第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理想教育的篮图,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的画卷,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都是可以借鉴的。
在这里,校园真正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园和乐园,教师在这里幸福地工作,学生在这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和谐地相处。
书中没有提到教学质量,没有提到有多少学生考入全国名校,其实这些都不必讲,这样的一所学校的升学率不可能不高。
升学不是李希贵校长和北京十一学校追求的至高无尚的目标,他们的价值取向是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成就未来。
为什么李希贵和十一学校的老师们能做到“学生第一”,因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做到了教师第一!这一切,都是为了落实一个核心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学生第一”!李希贵就是要让老师们感受到:我就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责任!。
李希贵教育思想
有思想的人生从读书开始钟宇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写道:“有思想的人生是从读书开始的,因为我真正的学习生活从读书开始,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从读书开始。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读书让人有思想李希贵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也培养儿子。
他的儿子在学习阶段,语文成绩一直十分优秀。
李希贵十分注重培养儿子的阅读能力。
“他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能提高他的语文成绩。
”李希贵说。
孩子在他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儿子读初一时,李希贵让他写下“你最喜欢的书及其理由”。
儿子给出的答案是:《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唐宋名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遗;《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契诃夫精选集》——深刻的讽刺,特别是短篇小说;《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
其中的《戴高乐传》,这个初一的小孩先后买了3个不同的版本,“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这本传记写得比较好,那本传记写得有问题”。
李希贵认为,读书不只是长知识、学谋略,更多的是跳出书本,形成一种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让人有思想。
要有思想地读书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语文出版社《书法》教材顾问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
”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李希贵向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
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
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北京第11中学校长李希贵教育思想概述
北京第11中学校长李希贵教育思想概述育人目标是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是确保人才成长质量的前提。
比如:北京11中学一、明确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即志存高远、诚信笃行、思想活跃、言行规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
因此我校注重下面素养的养成:1、勇于担当。
胸怀天下,具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勇于担当责任,自觉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为朋友排忧解难。
自觉奉献社会,主动服务他人。
志远行近,既胸怀天下,又脚踏实地,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能力。
2、诚实守信。
坦诚待人,信守承诺。
3、尊重他人。
尊敬家人、老师、长者,与同学友善相处,学会用谦恭态度与人交往。
4、拥有感恩之心。
懂得随时回报他人,并以感恩的态度回报社会。
5、克己让人。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全的对话人格;坚持平等对话,学会换位思考,具有协商与妥协的能力。
6、领袖气质与谦虚的品格。
独立思考,具有自己的想法,谦虚而有韧性,质朴而无畏,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挫折,勇于责已,归功他人。
乐于参与,善于决策。
7、重视学术成就,具有踏踏实实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注意研究学习规律,追求育好的学习成绩。
8、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在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每一位同学都要掌握一项娴熟的体育技能与艺术技能,并形成习惯。
将学生培养成为“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合格公民。
二、让育人目标入脑入心。
通过各种活动与平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三、育人目标与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相互支撑。
四、育人目标与学校各个关键领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1. 引言1.1 引言李希贵校长是当代教育界的一位杰出领袖,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
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李校长以其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着整个教育界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从不同角度探讨他的教育理念、实践和成果,以及他的教育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他的品味和探究,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启示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从背景介绍开始,逐步展开对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的细致剖析,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李校长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李希贵,生于1965年,山西省人,现任某知名大学校长。
他曾在国内外多所学府深造,攻读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因其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杰出成就,被誉为教育界的杰出领袖之一。
在担任校长的职务之前,李希贵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教师、教研员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李希贵校长的成长环境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小生活在一个重视教育的环境中,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关怀和支持,让他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力量。
在学术方面,李希贵深受多位教育大师的影响,如著名教育学家李泽厚教授、王肖教授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李希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他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李希贵校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健康成长。
他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管理方面,李希贵校长倡导开放式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倡导团队合作,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密切联系,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积极引领教育事业朝着现代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和跨学科教育,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特长。
他主张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充足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擅长和兴趣,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李校长鼓励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强调全面发展。
他认为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是个人素质的提升。
他提倡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情感态度和身心健康。
李校长倡导学校要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他还提倡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追求卓越。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我,开拓创新。
李校长提倡学校要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还号召学校要注重科学教育,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弘扬人文关怀。
他认为教育是一项温情的事业,教育者要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幸福。
李校长主张学校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他还提倡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关爱和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李校长坚信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李希贵的教育思想
林东第六中学
LINDONGDILIUZHONGXUE
个人其它信息
工作简历:李希贵198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高密第 四中学做语文教师,26岁任高密四中副教导主任,28岁任高密四中 副校长,31岁任高密四中校长,36岁出任高密一中校长,38岁任高 密市教委主任,42岁就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06年调教育部 负责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07年开始出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 长。 从25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 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 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 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 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林东第六中学
LINDONGDILIUZHONGXUE
李希贵的师生观
李希贵认为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只有教师在 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协助校长落实 他心中教育理想。 “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 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 师来完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 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 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 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 。” 李希贵认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 达到“学生为本”、“ 学生为中心”
LINDONGDILIUZHONGXUE
李希贵的学校管理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下)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下)李希贵:我希望我们未来有一天,我们都没有这种被大材小用的感觉,每一个人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梁恕俭:所有教育的发现都是人性的发现,教育很简单: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
李希贵: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
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
梁恕俭:但愿中小学教师每天能够追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李希贵:优质学校主要是从学校外部人们的感受来定位,而理想学校则更多的是要遵从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他们是否感到愉悦和幸福。
梁恕俭:我把学校分为四类:忍受——接受——感受——享受。
李希贵: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顶峰不是休息的地方。
一切皆有可能。
梁恕俭:《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教育不仅仅是把学生拿过来进行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最终都成为他自己。
梁恕俭: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每个学生都是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李希贵:高考、就业、找一份工作是人生一个个近期的目标,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幸福。
梁恕俭: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上学阶段就感受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李希贵:改革者要有“大船”意识,其中既要有“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的紧迫感,更要有“万人划船唱大风”的团队文化。
梁恕俭:想起了兰祖军校长说的话,干大事者,要有儒骨、道风、佛心。
李希贵: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一个聪明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梁恕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李希贵: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
梁恕俭: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更好理解: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你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兼谈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的办学理念
研究
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
——兼谈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的办学理念
陈文晖 /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教育改革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 进程中的重要共识,对于教育现代化的推 进至关重要,而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 是建立现代学校的重中之重。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 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 希 贵 校 长 以 丰 富 的 教 育 实 践、 办 学 经 验、 理论探索,实现了北京十一学校的现代化 转型,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特别是中学教育 改革树立了标杆。
习的良好学校教育生态。四是校长的智慧和才华、无为而 治的境界是领导学校转型、创建现代学校制度模式的关键。 十一学校的变革转型让人们感受到国际化学校的影子,对 正在改革中的我国中学教育不失为一面镜子。
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管理领导经验是动力源泉。李希贵从 基础教师工作做起,逐步成为校长再到局长,教育过程的各 种要素已尽在心中;任职于潍坊的高密四中、一中,再到北 京十一学校,他不停地探索基础教育变革路径。北京十一学 校的改革转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因为“ 选课走班”突 破了班级教学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而且用心解决了社会资 源的整合向学校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转化问题,破解了社 会、学校、家庭教育合力最大化的难题。这不仅仅因为以课 程为导向,调动了教师自主权与研究的积极性、学生主动选 课的主体意识,而更是给教师以人生规划、生涯规划,主动 迎接未来社会选择和学生自我选择发展方向深度教育、教学 相长的为良师益友的平等机遇。十一学校的改革经历了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课堂教学的预设 与生成,使每堂课都与众不同。在走向现代学校的路上,每 所学校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学校改革必须有优秀的校长把握 正确的方向、坚定的目标、鲜明的思想,丰富的理论和大胆 的实践的原则。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作者:宋慧莹任妮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5期摘要:李希贵是一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有许多的“第一次”,为我国走向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新的出路。
关键词:李希贵;教育改革;以人为本1 让师生在校园里享受自由的呼吸李希贵认为:“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这就意味着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将学生视为学习的机器,而是要尊重学生,将学生看作独立自主有个性的人;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其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为了今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仍然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我更新成为“一撇一捺”构建的顶天立地的“人”。
其次师生之间要建立尊重、平等、互助的关系。
2006年李希贵出版了教育著作——《学生第二》,其书注重反思。
在书中作者反思了在“新理念”下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渐渐迷失,似乎把着眼点全部放在学生身上,反而忽略了教师的需要。
书中写到李希贵任校长期间,大量减少教师除了正常教学以外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学校参观和应酬,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011年李希贵又出版了《学生第一》,书中描述了李希贵在北京十一学校同那里的教师们共同努力建造一个真正的属于学生们的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一切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
《学生第一》和《学生第二》这两本著作看似矛盾冲突,但实际上体现了师生之间相互平等、尊重、和谐的关系。
书中所述的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们自己管理图书馆、开银行,作为校长的李希贵甚至拿出自己的稿费作为启动资金帮助学生“当家作主”,成为学校的主人。
2 教育为“最终产品”负责在《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中,作者常常强调: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为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础,而是要为“最终产品”负责。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仅仅只为了中考而学,为了高考考上一个好大学而学,对未来的人生方向毫无头绪,这时李希贵敏锐地察觉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上)
今天在国防大学礼堂听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讲座《一切皆有可能》,结合自己的感悟,以对话体的形式呈现如下:李希贵:十一使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职工的幸福家园。
梁恕俭:我曾经效力4年的北医附中,校训是“尊重、适合、和谐、发展”,想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希贵:当一个组织越来越依赖制度,管理容易僵化,导致水泄不通,有些问题永远不可能用制度解决。
梁恕俭:当前的所有教育问题都可归结到体制上来,制度是体制的一部分。
好的制度使好人办好事,使一般人办不成坏事或不敢办坏事,而过多的制度使人好事、坏事都办不成。
李希贵: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梁恕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只有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在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就是一种病。
梁恕俭:夏虫不可以语冰!中国绝大多数教育管理者都是笼中鸟,都想飞又无法挣脱。
李希贵:竞争关系,永远不会成就团队。
建设拥有自愿分享功能的学习型组织,需要改变以甄别和排队为特征的评价制度。
梁恕俭:文人相轻,教师之间必须打破竞争壁垒,才能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李希贵:校长要调停管理与文化的冲突,尽量选择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工作,但是,也不要希望文化能解决所有问题。
梁恕俭:教育的终极是文化,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语)。
李希贵: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理学生。
过去的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题。
相互倾听,就是对双方关系的最好投资。
梁恕俭: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在教师眼里,学生第一;如此而已。
李希贵:对于人我是没有统治欲的,要是你对人有统治欲,你就不适合做一个校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希贵教育理念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
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
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
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最近出版《学生第二》。
当人们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
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从25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希贵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人生需要光明,阅读滋润心灵土炕上,留着长须的爷爷,戴着老花镜,用苍老的嗓音,与幼年的李希贵一起吟唱:“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李希贵爱读书。
XXXX年到潍坊就任教育局长,家还没搬,却先把四个书橱搬了过去。
“应该说,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李希贵说,是读书让他顿悟了教育。
最早培养了李希贵阅读兴趣的,是他那位从没上过学、靠自修能够读书读报的爷爷。
在李希贵刚满3岁时,爷爷就开始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讲其中的典故人物。
尽管受文化所限,有时爷爷也会讲错,如将“若梁灏”讲解成“有个叫若梁灏的人”,但他讲解时那种庄严真诚的样子,却永远铭刻在李希贵童年的心上。
李希贵还记得,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三字经》的书页上沾上了墨汁,一向和善的爷爷,眼神立刻变得从未有过的严厉。
“现在想起来,老人对书的虔诚,其实是对文化的尊重和皈依。
”李希贵说,“虽然爷爷从来没有用大道理讲文化的重要性,但他的行为向我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它比金钱、粮食都重要。
”爷爷不经意间表达出的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对书籍发自心灵深处的珍惜,润物无声地影响了一个幼稚的生命,播下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
上了大学,除了教室,李希贵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李希贵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文学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着,恍若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时而忧郁,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昂扬……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他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工作后,李希贵爱读书的习惯,让他迅速成长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李希贵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玛丽·凯《掌握人性的管理》,让李希贵懂得了管理的真谛,“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阅读告诉我,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李希贵说,自己对教育的改革,很多都源于阅读后的思索。
“失败了我负责”: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教语文从“地下图书馆”,到“每天10分钟”,再到“语文实验室计划”,李希贵的语文教改从“无意”走向“有意”。
XXXX年底,李希贵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高密县第四中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那时,李希贵住在单身宿舍,床铺下塞满了书。
逐渐地,一些被枯燥的学校生活煎熬着的学生便盯上了他的床底——因为高考,学校图书馆是不向学生开放的。
于是,李希贵开始把一些书借给那些“盯床底的同学”。
学生们互相转告,很快,李希贵的宿舍变得热闹起来……结果,非常不幸的是,连续两次,教导处的老师在自习课上抓到学生读课外书,书上都有李希贵的名字。
于是,校领导找来了,明确告诉他,这样下去,会影响高考。
学生忙着去读一些与高考无关的“闲书”,考不上大学谁负责?“地下图书馆”只好暂停“营业”。
可这样一来,学生不答应了。
而且,李希贵也开始感受到阅读给学生带来的语文水平的提高。
怎么办?李希贵想了一个办法,把地下阅读转向公开,把阅读的剂量变得小一点,把阅读的内容编排得科学一些。
这就是后来的“每天10分钟”课外阅读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可供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里。
因为每个材料占用的阅读思考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所以就命名为“每天10分钟”课外阅读活动。
这项活动进行了好多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年后,一些学生还对李希贵说:“老师,你在‘每天10分钟’里说过,‘少年得志一大不幸’;老师,你还说过……”李希贵笑笑:“不是我说的,是古人说的。
”“我们不管,反正我们只记住了那个‘每天10分钟’!”“每天10分钟”活动,不仅给李希贵的教学带来了自信,也让同学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为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李希贵开始探索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由学生自己“演戏”。
班里还成立了一些特别的学生组织,如“文言实词部”、“文言虚词部”、“文学常识部”、“古典戏剧部”等,每个部都由一部分同学组成。
负责本部分知识的同学,不仅自己要认真钻研,而且还担负着解答同学疑难问题的任务。
知识点“承包”下去后,学生首先要认真自学并填写知识点表格;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处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学生自己编选测试题目,进行自我测试,查漏补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性的检查考试。
这样,在李希贵的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各负其责,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年底考试,李希贵那看上去有些乱糟糟的班,语文成绩却非常好!“这些尝试告诉我,要解决语文教学中少、慢、费、差的问题,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大量阅读。
让学生通过阅读,激发自己的思索和感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但在现实中,语文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读几册语文课本、无尽无休地做机械刻板的应试训练,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文化视野狭窄,语言积累贫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只是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说到底,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师的讲授。
”李希贵说,“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教语文了,学生也不能再用过去的方法学习语文了。
”后来,任高密四中、一中校长时,李希贵遵循着这两个原则,进行了语文教改。
在一中实施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最醒目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用两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其余的四课时让学生到自修室去读书。
在自修室里,配备了中学阶段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课内外书籍。
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书报刊进行阅读学习。
自修室同时配备有投影仪、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等教学器材,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
很明显,这是一项很冒风险的实验。
参与实验的语文老师们,一方面对改革心向往之,一方面又都有点惴惴不安。
大家半是玩笑,半是郑重地与李希贵讨价还价:“校长,我们也感觉语文应当这样学,但最怕的是高考,如果高考失败了,谁来负责任?”“失败了我负责!”李希贵说,他完全理解老师们的心情。
但是,渴望成功首先要不怕失败。
如今,参与教改的首届学生已经毕业。
昝涛,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的高密一中毕业生,回忆起自己的高中生活,曾深有感触地说——高密一中的课程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语文实验室计划”。
坦率地说,这种开放式的自由阅读和写作,除了全面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之外,我感到最重要的收获是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和对自由的热爱。
这种实践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才真正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因为偷手表的事,学生葛兰不得不离校,这给了李希贵很大的冲击: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再后来,当两个有“流氓”行为的男生出现时,李希贵又该怎样处理呢?在李希贵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件事让他一直忘不了。
那是他刚参加工作不久,班上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
当时,一位同学的外公从海外归来,带给她一款新颖别致的小坤表。
一时间,这事成了全校的新闻——要知道,在80年代初期,手表可是珍贵的物品啊。
谁知道,不过一个星期,手表不翼而飞了!后来,大家发现与丢表女生同一宿舍的葛兰嫌疑很大。
于是,李希贵把葛兰叫到宿舍,让她当着大家的面把箱子打开,“捉贼拿赃”。
让李希贵至今无法忘记的是,那天葛兰在现场的脸色,从黄到红,又从红到白,说不出任何理由,只是嗫嚅着,谁也不敢正视,到后来,趴到床上哭了……过了一个多月,葛兰的表哥帮她拿行李回家。
收拾铺盖的当儿,表哥长吁短叹地说,早知如此,他该把自己的手表送给她。
从春节开始,葛兰就为买手表的事和父母闹别扭;但家里实在太穷,供她上学已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了。
葛兰再也没有回来过。
后来,有学生说在集市上曾遇到过她,她做着卖胡椒面的生意,见了老同学头一低就过去了。
“从心里说,我希望的不是这样一个结果。
我想教育出一个诚实的葛兰,但却没有成功,慢慢地我明白了,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李希贵说,教育生涯中的这次失败让他知道,不要轻易给学生做结论,更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
后来,当李希贵遇到两个偷窥女厕所的男生时,他没有急于做出决定,而是先进行了调查。
“直接对他们进行处罚,对学校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两个孩子来说,一旦被扣上‘流氓’的帽子,就将从此生活在一个被人鄙视的世界里,他们的一生都可能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抬不起头来。
”调查后,李希贵发现,这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是青春期的心理躁动和对异性的过分好奇所致。
而且,这两个学生迷上了格调低俗的言情小说,这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好奇和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