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灵宝五高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无答案)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心刚昨晚代表影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虽然年岁已大,但他器宇轩昂,吐字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往昔岁月。
B.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已经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穆萨迪把国旗降了下来,面对记者采访他激动地喊:“游戏结束了!”C.除了每周精选的三场英超赛事直播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精彩的比赛点播,浓缩精华的比赛集锦、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让你捧腹不已的搞笑花絮。
D.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判若云泥的两类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科学研究的成果显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包含一种原自伯尔纳病毒插入的DNA,这种伯尔纳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能够在细胞内复制和转录。
B.从人们在把土豆皮转化成太阳镜、或把蔗糖转化成汽车保险杠的过程中,以前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得到解决。
C.据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今年3月22日第十八个世界水日发布一份报告称,全球半数以上住院患者与污水大量产生有关,每年致病致死数以百万人计。
D.日前,冯三镇客运站和永温乡客运站的43名农民工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在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被拖欠已久的六万余元工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也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自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征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
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征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浇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
河南省灵宝市灵宝五高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b卷)(无答案)
灵宝五高2014—2015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B卷)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环“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
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
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
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
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
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①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
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
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五高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
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
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
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
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
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
河南省灵宝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清考试试题
河南省灵宝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清考试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刘长乐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
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
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
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
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
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灵宝第五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灵宝第五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越文化是一种半农耕半海洋的文化。
越地先民是中国境内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族群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
同时,越人又是中国乃至世界都罕见的海洋性族群。
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古越人曾沿中国东部海岸线北上,活跃于两广、福建、江浙、山东乃至东北的沿海地区,他们的后裔成为现在这些地区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对外港口便分布于古越人最先开拓的海岸沿线。
此外,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的马来人群及波利尼西亚人群,他们实际上是距今12000 年左右才与中国境内的百越族群分道扬镳的。
越人习水便舟,文献多有记载,越地是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源地。
2002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条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独木舟遗骸,距今约7000--8000 年。
据吴春明先生研究,它有可能是一艘适于海上航行的边架艇独木帆舟,可与波利尼西亚人群的舟船相联系。
在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有不少的舟船遗物,如近来在宁波余姚田螺山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件距今7000 年的完整独木舟模型器,可以看出当时的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始状态。
越地的航海传统延续至今,其孕育的先进航海技术影响了中国沿海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源起于汉代,但是,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便已经开展对外贸易。
秦汉会稽郡下属的鄮县(在今浙江宁波),一般认为即因海外贸易而得名。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期是在唐、宋、元。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以鄮县为中心的明州,从越州独立出来,自此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对西域失去控制,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走向衰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越地商贸的发展以及交通的便利,既给越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统编版必修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清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但在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探讨中所得的具体结论已暗寓戏曲演出与宗教节日密不可分的命题。
王国维采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戏剧起源于巫舞”的观念,他又考证了上古巫舞与戏剧的关系,指出在古代祭祀仪式的舞蹈中,“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先贤的论述表明节日与戏剧的起源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是世界上共通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在研究路径与方法选择上,与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大多限于正史、诗文书信、序跋、笔记等文人撰写的文献不同,研究视点从“都市戏剧”转向“农村戏剧”,更多留意地方志、会馆录、家谱、公私文书类较为零散的文献以及非文字的仪式表演、习俗,在研究方法上则引入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方法。
用大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
指出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演戏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节庆中表现对神的敬意。
他们却没有对宗教向艺术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他们的学说的影响下,国内学界开始重新评价戏曲中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小戏。
民间戏剧研究者王兆乾就将戏剧分为观赏性戏剧与仪式性戏剧,认为两者在戏剧观念、演出环境与演出习俗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仪式性戏剧原本是戏剧本源和主流,而观赏性戏剧只是支流,但传统戏剧史却将观赏性戏剧作为戏剧的主流,仪式性戏剧反成为遗漏的篇章。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
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
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
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
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
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
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
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
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
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
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
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
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医学界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
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
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
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
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
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儿童文学:还原孩子的天空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的一大特别要求就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作品的主题要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而且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新世纪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实力团队纷争和实力作家竞技的状态。
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
今天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
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格局变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新的思考。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市场、作家的创作姿态等问题。
儿童文学的价值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对儿童生命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呈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成年人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
二是对成人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状态的适当表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了解成年人世界的窗口。
三是比如爱,比如合作,比如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等人类的基本情感。
四是成年人的文化期待,包括成年人作为父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呵护与关爱,以及父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意愿和成长要求。
五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
六是对母语意识的培养。
儿童文学应该是很慎重的文学,值得我们不仅在文字上选用美的修辞,而且要在主题和内涵上进行母语文化的提炼和选择。
中国儿童文学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阅读市场——3亿少年儿童。
但是现在占据我们市场的多是国外的引进版儿童文学书籍。
《哈利·波特》的市场包装、市场策划、市场运营都给中国儿童文学上了一课。
它有书籍、电影、玩具、网站等一系列产品,彼此之间形成联动。
相比之下,我国儿童文化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在观念上都要转变,应该把儿童文学当做产业,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来操作。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椽(chuan)落蕊(ruǐ)敛裾(jū)蓊蓊郁郁(wěng)B.袅娜(nà)点缀(zhuì)变徵(zhǐ)匪我愆(qiān)期C.纤细(qiān)罹难(lí)葳蕤(wēi ruí)绕树三匝(zhā)D.侘傺(chà)芙蓉(fū)伶俜(pīng)将子无怒(qiāng)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倩影精悍嬉笑没精打彩B.斑驳渺茫桑葚蒙蒙细雨C.厮杀垝垣芰荷其黄而殒D.婉然瞌睡噩梦绿树成阴3.下列加点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枉用相存B.会不相从许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谢”字,与例句“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中的“谢”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5.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①其日牛马嘶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⑦死生,昼夜事也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A.①②③⑤⑧B.②④⑥⑦⑧C.①③⑤⑦⑧D.②③④⑤⑦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高老头给了两个女儿许许多多的钱,结果自己死在一个阁楼上时却不名一文。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深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主任对小李的即席发言十分赞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耐人深思。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灵宝小学试卷答案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B. 落落大方(luò luò dà fāng)C.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D. 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新发明、新产品层出不穷。
C. 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这是全体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D.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答案:D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答案:A二、填空题1. 《登高》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其中“______”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答案: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______”一词形容月光,用“______”一词形容荷叶。
答案:薄薄的光,亭亭的3.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陈衷曲时,用了“______”一词,表达了他对先帝的忠诚。
答案:夙夜忧叹三、简答题1. 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观点,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 结合《背影》一文,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答案:《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父亲送别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在文中,父亲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不惜辞去工作,承担家庭的重担。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新高考语文五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新高考语文五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
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龙标与武冈由“沅水”相通,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乐观豁达,为诗歌定下昂扬的情感基调,完全没有送别诗常有的离愁别绪。
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表达对远行人的宽慰之情,恳切感人。
D.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化“远”为“近”,使“两乡”成为“一乡”,虽人分两地,却情同一心,传达出离别时的一片深情厚谊。
2.2020年初,一场空前的“新冠肺炎”灾难席卷了中国大地,四方朋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不久前,日本舞鹤市政府驰援我国大连一批物资。
在捐赠物资的包装箱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
请问:日本朋友为什么选用这两句唐诗?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孩子们“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玩网游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饭”。
网游并非天生就是洪水猛兽,其危害在于“沉迷”。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流行趋势”,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主要话题,孩子普遍认为不玩游戏就落伍了、掉队了,于是跟风攀比,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其次,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有些更是打工在外,鞭长莫及,孩子一旦缺乏家庭监管和约束,“放养”之下“游戏瘾”则野蛮生长;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协作不强,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了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最后,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以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等方式,诱导青少年沉迷游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在逐渐滋生的游戏热上“加了一把火”,恶劣影响愈演愈烈。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A卷)(无答案)
灵宝五高 2014—2015 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 A 卷)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
我总感觉这是个天大的误解。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一样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
自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
作为一此中国画家不该当左支右绌,而应当沉着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髦潮流的反省,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
鉴于此,一定沉潜下来,用心虚心,力争在“大传统”中获取滋润。
正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一样的传统中探究相同的规律、相互的切合点。
中国画,起码是中国工笔划,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
自然,这里大概上是指晋唐画风。
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吞山河、高逸充盈、朴实自然,原由安在 ?除了才华、学养、心态,是否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觉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办的艺术范式是从亲身的感觉中生发的,此间必定经历了频频察看、审察、理解和提炼的艰辛过程。
明清期间,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一样,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
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
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诞。
所以必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异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
八门五花的“主义” ,无缘无故的“看法” ,都被“拿来” 。
只做表面文章,不论实责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感觉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看法,不如借鉴些详细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察看、审察、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没有二致,可对应、切合。
河南省灵宝五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B卷) Word版缺答案.pdf
灵宝五高2014—2015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B卷) 命题人:李红拾 审核人:王建波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 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环“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
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
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
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
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
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①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
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
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河南省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
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第五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第五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
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
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
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材料二:注:本图为2013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
材料三: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
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
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企,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
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
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回力运动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画的起源,不用详谈。
初民怎么画,只要看小孩怎么画就会明白。
画很简单,可是要有新鲜的趣味。
看见什么就画什么,生活里面遇到什么,就随手画,刻到墙上,这是很自然的。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自从绘画成熟以后,形体逐渐地准确了,颜色也逐渐地丰富了。
绘画成熟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估计往往是不对的。
从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可以看到这一点。
画成熟的时代应该很早。
古代的文化,从商周以来,不知经过多少次毁灭性的破坏,使后世无法看到。
古代的绘画十分脆弱。
一种是画在墙上,以为墙是结实的,但随着墙的毁坏,画也没有了。
画在帛上的也不延年。
唐宋人没见过古代的绘画,只看过武梁祠画像,根据这些推测判断汉朝绘画,以为汉朝绘画就是这样的。
这样推论的起点太低了。
近代发现了汉朝墓壁里的壁画,大家的看法才有所改观,觉得从前的推测是错的。
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画,使人看到出丧幡上的帛画,精致极了,比武梁祠的画不知高出多少倍。
人们看到马王堆的帛画,无不惊诧变色,这才知道古代绘画水平已达到什么地步。
我们应该以这(西汉初年)作为起点,往上推溯商周绘画应该有什么样的成就。
看到了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以后,有人说,我们的绘画史应重新写,已写出的全错了。
今天我们研究古代绘画,有这么丰富的材料,但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看法,这才能进行研究。
看法和起点要是错了,研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唐以前和唐人的好画,多画在墙壁上,大多数已随着建筑物的毁坏而无存了。
幸亏西北有许多干燥的洞窟壁画。
首先是敦煌,敦煌壁画给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宝贵的材料。
敦煌许多画在绸帛上的画被外国人掠夺走了。
现在西北出土的一些残缺的绢画,即使是零块,都是非常精美的。
这些东西的保存,对今天探讨古代绘画的源流有很大的作用。
现在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古画算是唐代或唐以前的呢?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宝五高2014—2015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A卷)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
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
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
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
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
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
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
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
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
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
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
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
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
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的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
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
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
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5. 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 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途经秦始皇墓唐·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8.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
(4分)9.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意义?(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 ___,。
(3)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________________。
(4)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 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黄裳:沉默的斗士9月7日,93岁的黄裳老人在上海瑞金医院安详地去世。
深受周氏兄弟影响的一代散文大家、藏书家黄裳,可谓集名士风流和斗士精神于一身。
他生于“五四”运动爆发三个月后,成长于中国现代文学最为繁荣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四十年代登上文坛,“反右”和“文革”中遭受迫害,晚年如老树绚烂开花。
黄裳登上文坛与两位作家有关,一是柯灵,二是巴金。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熟读新文学的黄裳就开始试着投稿,最初的习作就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而“世纪风”的编者就是柯灵。
1942年,又应柯灵的约稿,写了几篇《江上杂记》。
尤其是柯灵和唐弢创办的《周报》,发表了黄裳的一组有影响力的通讯报道,这成为他进入新闻业的“投名状”。
1945年下半年,也是在柯灵的介绍下,黄裳进入《文汇报》报社工作。
柯灵激发了黄裳最初的写作热情,而真正将黄裳推上文坛的,还是巴金。
没有巴金的提携,黄裳不会走上文学道路。
黄裳说,“他将我所写的旅行记事散文介绍到《旅行杂志》,得到了重庆的第一笔稿费”,“他商量着把我发表过的散文收集起来,出版了我人生第一本书。
”这本书就是《锦帆集》。
从这时起,年长黄裳15岁的巴金成为影响黄裳最深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在黄裳的女儿容洁眼里,父亲很有理想,也很执著,这辈子一直很辛勤地工作,“他对我说,写作是一件良心事,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
一解放,他就写了一篇报道让很多人不高兴,但他从不改,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黄裳因为一篇题为《解冻》的报道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批判,并被打成了“右派”。
“文革”时被下放到印刷厂当搬运工,那是他的朋友郑重经常见到他:“我看到黄裳穿着工人服,数百公斤重的卷筒纸,在他手下反转调向滚动,操作自如。
他身体敦壮厚实,有时双手卡腰立在那里,就像一座钟,毫无猥琐卑屈的样子,每当看到他这个样子,心中也感叹着:真是一个人物!”黄裳把这段时间称为“好日子”,因为不久他就被下放到了干校。
在干校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黄裳感到实实在在地上了认真的一课,他在那里不断被批斗,饱受凌辱,这让他看透了那形形色色人物的心。
但他也对自己在“文革”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觉得痛苦的是在一段时期里没有能严肃认真地面对生活,失去了做一个正直公民的勇气……十年动乱,也应该有我一份责任。
如果没有大量的精神境界像我一样的群众,那场大动乱是不会顺顺当当地发展到那样规模的。
”“说话少,读书多”,在一些人眼中,这是黄裳的最大特点。
但在熟悉黄裳的李辉看来,黄裳不善言谈是一种假象:“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枯坐故纸堆的书呆子,相反,其性情则颇像一个浪漫才子,精神里充溢着人们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可以领略到的那一种文人风流。
他爱文物字画营造的意境,爱游山玩水,爱美丽女性,爱名优们的优美吟唱和婀娜多姿,爱开怀畅饮……”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
李辉认为,黄裳是一位既有学识又有情趣的人,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
黄裳晚年的创作非常丰富,是“活到老写到老”的典型。
在他的几十种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文革”后三十多年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