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的复振幅透过率: 透镜的复振幅透过率:
x2 + y2 A exp(− jkq )exp − jk ′ 2q U1 ( x, y ) t ( x, y) = = 2 2 U1 ( x, y ) x +y A exp( jkp )exp jk 2p x 2 + y 2 1 1 + = exp− jk 2 p q
0 0
x x2 + y2 y t ( x0 , y0 ) exp − j 2π = c′ exp jk + ∫∫ λq λq dx0 dy0 2q
)

0
0


0
0
ξ=
x λq
η=
y λq
特点:观察平面上的光场分布与衍射物的复振幅透过率不存在准 特点:观察平面上的光场分布与衍射物的复振幅透过率不存在准 不存在 确的傅立叶变换关系。 确的傅立叶变换关系。 应用:进行空间滤波时,可以通过改变 值来缩放频谱 值来缩放频谱! 应用:进行空间滤波时,可以通过改变q值来缩放频谱!
(2)
1 f
由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可知 所以
1 1 1 + = p q f
x2 + y2 t ( x , y ) = exp − jk 2f
考虑到透镜的孔径大小有限, 考虑到透镜的孔径大小有限,以P(x,y)表示孔径函数 表示孔径函数 光瞳函数), ),有 (光瞳函数),有
1 , 透镜孔径内 P ( x, y ) = 0 , 其他
于是, 于是,透镜的复振幅透过率为
x2 + y2 t ( x, y ) = P( x, y ) exp − jk 2f
透镜的相位变换因子
总 结
(1)透镜对光波只起相位变换作用,焦距 f 是透镜 )透镜对光波只起相位变换作用, 本身的性质; 本身的性质; (2)入射光波的具体形式不会影响这种变换作用; )入射光波的具体形式不会影响这种变换作用; (3)有一透明物体,如果其相位变化为 )有一透明物体, 则该物体就相当于一个焦距为 f 的透镜。 的透镜。
其中
d 2 2 2 1 − x + y − 2(x0 x − y0 y ) dx0 dy0 f 1 1 1 ε= + − d1 d 2 f
(
)
讨论两种情况: 讨论两种情况
(1)
d2 = f
即观察面位于透镜的后焦面 (x0 , y0 )
(x′, y′)
(x, y )
U ( x, y )
U 0 ( x0 , y0 )
d1
f
k exp[ jk (d 1 + f )] d1 2 2 1 − x + y × U ( x, y ) = exp j jλ f 2f f 2π ∫∫ U 0 ( x0 y0 )exp− j λf ( x0 x + y0 y ) dx0dy0
x2 + y 2 U1 ( x, y ) = A exp( jkp ) exp jk 2p
(1)
( x − x0 )2 + ( y − y0 )2 a U ( x, y) = exp( jkz) exp jk z 2z
注:因为发散球面波在xy平面上产生的光场分布 因为发散球面波在 平面上产生的光场分布
(
)
总结:无论物与透镜的位置如何,照明光源的共轭面 总结:无论物与透镜的位置如何, 上的光场分布与衍射物的复振幅透过率存在 存在傅立叶变 上的光场分布与衍射物的复振幅透过率存在傅立叶变 换关系,从而也说明了透镜具有傅立叶变换功能 透镜具有傅立叶变换功能。 换关系,从而也说明了透镜具有傅立叶变换功能。
1.点光源 →物的前表面(发散球面波) 点光源S 物的前表面(发散球面波) 点光源
x 0 2 + y0 2 U 0 ( x0 , y0 ) = A exp jk 2( p − d ) 0 ′(
′ U 0 (x0 , y 0 )
U 0 (x0 , y 0 )
U ( x, y )
光瞳函数
透镜的相位变换因子
5.透镜的后表面→观察平面(菲涅耳衍射) 透镜的后表面→观察平面(菲涅耳衍射) 透镜的后表面
( x − x')2 + ( y − y')2 exp( jkq ) U ( x, y ) = U 1 ( x1 ' , y1 ') exp jk dx' dy' jλ q ∫∫ 2q
FT {} ⋅
(四)透镜的一般变换特性
这是一种任意的情况: 这是一种任意的情况 物面和观察平面的位置是任意的, 物面和观察平面的位置是任意的 如图示: 如图示 单色单位平面波垂直照明物平面
U 0 ( x0 , y0 )
(x0 , y0 )
(x′, y′)
(x, y )
U ( x, y )
d1
整个光波传播过程与前面所讲的类似,最后的结果是 整个光波传播过程与前面所讲的类似 最后的结果是: 最后的结果是
3.物的后表面→透镜的前表面(菲涅耳衍射过程) 物的后表面→透镜的前表面(菲涅耳衍射过程) 物的后表面
( x′ − x0 )2 + ( y′ − y0 )2 ′ ′ ′ exp( jkd 0 ) dx0 dy0 U1 ( x , y ) = ∫∫ U 0 ( x0 , y0 ) ⋅ exp jk jλ d 0 2d 0
d2
exp[ jk (d1 + d 2 )] k d1 2 1 − x + y 2 U ( x, y ) = exp j jλε d1d 2 2ε d1d 2 f
(
)
×
k U 0 ( x0 , y0 ) exp j ∫∫ 2ε d1d 2
x2 + y2 t ( x, y ) = exp− jk , 2f
Baidu Nhomakorabea镜的傅立叶变换性质
′ U 0 ( x0 , y0 )
U 0 ( x0 , y0 )
U ( x, y )
′ U 1 ( x ' , y ')
U 1 ( x ' , y ')
物放在透镜前 傍轴条件下,光波从 → 的传播过程分下列几个阶段: 傍轴条件下,光波从S→S’ 的传播过程分下列几个阶段:
′ U 1 ( x ' , y ')
U 1 ( x ' , y ')
2.物的前表面→物的后表面(通过透过率为t ( x 0 , y 0 ) 的物体) 物的前表面→物的后表面( 的物体) 物的前表面
x 0 2 + y0 2 U 0 ( x0 , y0 ) = U 0 ( x0 , y0 ) ⋅ t ( x0 , y0 ) = At ( x0 , y0 )exp jk 2( p − d ) 0 ′ (
(三)物放在透镜后
傍轴条件下,光波从 → 的传播过程分下列几个阶段: 傍轴条件下,光波从S→S’ 的传播过程分下列几个阶段:
1.点光源 →透镜前表面(发散球面波) 点光源S 透镜前表面(发散球面波) 点光源 2.透镜前表面→透镜的后表面(透镜的相位变换作用和光瞳的限制) 透镜前表面→透镜的后表面(透镜的相位变换作用和光瞳的限制) 透镜前表面 3.透镜的后表面→物的前表面(菲涅耳衍射过程) 透镜的后表面→物的前表面(菲涅耳衍射过程) 透镜的后表面
t (x 0 , 4.物的前表面→物的后表面(通过透过率为y 0 ) 物的前表面→物的后表面( 物的前表面
的物体) 的物体)
5.物的后表面→观察平面(菲涅耳衍射) 物的后表面→观察平面(菲涅耳衍射) 物的后表面
最终结果:物平面位于透镜后, 最终结果:物平面位于透镜后,观察平面上的光场分布为
( x x + y0 y ) dx dy x2 + y2 U ( x , y ) = c′ exp jk t ( x0 , y0 )exp − jk 0 0 0 2q( f − d 0 ) ∫∫ q − d0
在傍轴近似条件下,平面 上的振幅分布可以认为是均匀的,因此有: 在傍轴近似条件下,平面P1上的振幅分布可以认为是均匀的,因此有:
a ≈A z
另外还具有条件: 另外还具有条件:
z= p
x0 = y0 = 0
同理, 同理,
x2 + y2 U 1 ( x , y ) = A exp(− jkq ) exp − jk 2q ′(
( f − d0 ) x 2 + y2 f ( x0 x + y0 y ) ′ exp jk U ( x, y ) = c t ( x0 , y0 ) exp − jk dx0 dy0 2[q( f − d 0 ) + fd 0 ] ∫∫ q ( f − d 0 ) + fd 0
透镜的相位调制和傅立叶变换性质
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
从几何光学的观点看, 从几何光学的观点看,透镜的作用 点物成点像( 是:点物成点像(将发散球面波转 换成会聚球面波) 换成会聚球面波)
单色点光源S发出的发散球面波在 1 单色点光源 发出的发散球面波在P 发出的发散球面波在 平面上造成的光场分布为: 平面上造成的光场分布为:
经过5个步骤,完成了光波由 到 的传播过程 的传播过程。 经过 个步骤,完成了光波由S到S’的传播过程。只要将上 个步骤 述的式子从上到下逐个代入,就可以得到最后结果!! 述的式子从上到下逐个代入,就可以得到最后结果!!
最终结果:物平面位于透镜前, 最终结果:物平面位于透镜前,观察平面上的 光场分布为
(
)
FT { 0 ( x0 , y0 )} U
说明:除了相位因子外 的傅立叶变换。 说明 除了相位因子外,U(x,y)是U0(x0,y0)的傅立叶变换。 除了相位因子外 是 的傅立叶变换
(2)
d1 = d 2 = f
(x0 , y0 )
(x′, y′)
(
)
′ U 0 (x0 , y 0 )
U 0 (x0 , y 0 )
U ( x, y )
′ U 1 ( x ' , y ')
U 1 ( x ' , y ')
注意:在图中, 所在的平面是点光源 的共轭面。 所在的平面是点光源S的共轭面 注意:在图中,S’所在的平面是点光源 的共轭面。 如果S位于无穷远 即平行光垂直入射, 位于无穷远, 点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 如果 位于无穷远,即平行光垂直入射,则S’点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 点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
(二)讨论物平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 (1)物平面位于透镜前焦平面 )
(d 0 = f )
S
S′
f
( x x + y0 y ) dx dy U ( x , y ) = c′ ∫∫ t ( x0 , y0 ) exp − jk 0 0 0 f x y x0 + y0 dx0 dy0 = c′ ∫∫ t ( x0 , y0 ) exp − j 2π λf λf = c′FT {t ( x0 , y0 )} x y ξ= η= λf λf
′ U 0 (x0 , y 0 )
U 0 (x0 , y 0 )
U ( x, y )
′ U 1 ( x ' , y ')
U 1 ( x ' , y ')
4.透镜的前表面→透镜的后表面(透镜的相位变换作用和光瞳的限制) 透镜的前表面→透镜的后表面(透镜的相位变换作用和光瞳的限制) 透镜的前表面
x ′ 2 + y′ 2 ′ ′ ′ U 1 ( x ′, y′ ) = U 1 ( x , y )P ( x ′, y′ )exp − jk 2f
特点:观察平面上的光场分布与衍射物的复 特点: 振幅透过率存在准确的傅立叶变换关系。 振幅透过率存在准确的傅立叶变换关系。
(2)物平面紧贴透镜 )
(d 0 = 0)
S
S′
x2 + y2 U ( x , y ) = c′ exp jk 2q
( (
) t ( x , y )exp− jk f ( x x + y y ) dx dy ∫∫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