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发生器 课程设计
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搭建仿真模型:根据设计要求,搭建函数发生器的仿真模型
设定仿真参数:设定仿真所需的参数,如频率、幅度、相位等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函数发生器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
设计目标: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函数发生器将更加精确和稳定,满足更高要求的测试需求
技术挑战:如何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函数发生器
市场竞争:如何应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
市场需求:如何满足不同行业对函数发生器的需求
发展趋势:如何把握未来函数发生器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网络化等
汇报人:
感谢您的观看
设计背景:模拟电子技术在电子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函数发生器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项目
设计目标:实现一个具有一定频率和幅度的函数发生器
设计方案:采用模拟电子技术,设计一个具有一定频率和幅度的函数发生器
实现方法:采用模拟电子技术,设计一个具有一定频率和幅度的函数发生器
设计步骤:设计电路、制作电路、测试电路、调试电路
科研教育:用于科研实验和教育教学,进行信号发生和模拟
电子测量:用于测量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参数
通信系统:用于模拟通信信号,进行通信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便携性和小型化:函数发生器将更加便携和小型化,方便携带和使用
网络化和远程控制:函数发生器将支持网络化和远程控制,方便远程操作和监控
数字化和智能化:函数发生器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生成和调整信号
组成结构:包括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调制器等部分
应用领域:电子测量、通信、雷达、自动控制等领域
显示和操作界面:显示信号发生器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并提供操作界面供用户进行参数设置和操作。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目的:1.掌握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熟悉常见函数发生器的操作方法;3.学会使用函数发生器进行实际测量与实验。
实验原理:函数发生器是一种可以产生不同频率和波形的电子仪器,常用于科学研究、电子工程实验和生产测试等。
函数发生器可以通过调节工作模式、频率、幅度和偏移量等参数来产生不同的电信号。
常见的波形包括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等。
实验器材与仪器:1.函数发生器2.示波器3.电源实验步骤:1.连接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电源,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稳定。
2.打开函数发生器,并将频率设置为100Hz,幅度设置为5V。
3.在示波器上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实际测量值。
4.将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分别调节为500Hz和10V,重复步骤3。
5.将函数发生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方波,重复步骤3。
6.将函数发生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锯齿波,重复步骤3。
7.将函数发生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三角波,重复步骤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1.正弦波频率为100Hz,峰峰值为4.88V。
2.正弦波频率为500Hz,峰峰值为9.79V。
3.方波频率为100Hz,峰峰值为4.88V。
4.锯齿波频率为100Hz,峰峰值为4.88V。
5.三角波频率为100Hz,峰峰值为4.88V。
由实验数据可知,函数发生器能够按照设定参数的要求产生不同频率和波形的电信号。
通过调节频率和幅度等参数,可以控制输出信号的特性,满足实际需求。
同时,通过示波器对输出信号进行测量和观察,可以验证函数发生器的工作状态和输出波形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函数发生器的使用,熟悉了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测量与实验。
函数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掌握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连接电路和设备,并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函数发生器的课程设计

函数发生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函数发生器的定义、功能及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函数发生器的基本操作,包括波形选择、频率调整、幅度控制等;3. 学生能够运用函数发生器产生常见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并了解其数学表达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函数发生器,完成波形的设置和调整;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波形,分析其特点,并利用函数发生器进行简单的信号处理;3.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函数发生器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仪器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实验的探究欲望;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实验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函数发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2. 函数发生器的操作与使用:详细讲解函数发生器的操作面板、功能键、旋钮等,教授如何进行波形选择、频率调整、幅度控制等基本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3. 常见波形产生与分析:指导学生利用函数发生器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见波形,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特点,分析其数学表达式。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常见波形的产生与分析》4. 实验操作与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以下实验任务:a. 利用函数发生器产生指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b. 产生方波和三角波,观察并分析两种波形的特点;c. 探究不同波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函数发生器

1.引言1.1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应用意义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
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也可以是集成电路。
为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实验调试技术,本课题采用有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差分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具体方法是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来完成。
差分放大器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
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通过此次设计,我们能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不仅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锻炼了我们独立查阅资料、设计电路、独立思考的能力1.2设计目的(1)能够根据功能要求查找相关的元器件的说明书。
(2)能够对元器件的说明书进行学习并掌握元器件的控制方法和时序要求。
(3)能够利用Multisim、protel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调试。
(4)能够按着规范的课程设计的格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3设计内容和要求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能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
用LED显示其频率和波形参数,播报其频率和波形参数。
信号频率可通过键盘输入并显示。
基本要求:1、输出频率范围:100HZ—1KHZ和1KHZ—10000HZ两档2、输出电压幅值可设,方波:VP-P=12V3、三角波:VP-P=1V4、正弦波:VP-P>1V整个控制电路在Multisim、Protel仿真软件中连接调示。
2.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及原理框图2.1 原理框图2.2 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函数生成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引言函数生成器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生成特定规律的函数。
在本次课程设计实验中,我们使用函数生成器来实现一些常见的函数生成任务。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标、方法、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函数生成器,能够生成满足特定条件的函数。
具体来说,我们将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 生成等差数列函数;2. 生成等比数列函数;3. 生成斐波那契数列函数;4. 生成阶乘函数;5. 生成幂函数。
二、实验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1. 设计函数生成器的接口,包括输入参数和返回值类型;2. 实现等差数列函数生成器,通过输入起始值、公差和长度来生成等差数列函数;3. 实现等比数列函数生成器,通过输入起始值、公比和长度来生成等比数列函数;4. 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函数生成器,通过输入长度来生成斐波那契数列函数;5. 实现阶乘函数生成器,通过输入数字来生成阶乘函数;6. 实现幂函数生成器,通过输入底数和指数来生成幂函数。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上述功能,并得到了以下结果:1. 等差数列函数生成器可以根据输入的起始值、公差和长度生成相应的等差数列函数;2. 等比数列函数生成器可以根据输入的起始值、公比和长度生成相应的等比数列函数;3. 斐波那契数列函数生成器可以根据输入的长度生成相应的斐波那契数列函数;4. 阶乘函数生成器可以根据输入的数字生成相应的阶乘函数;5. 幂函数生成器可以根据输入的底数和指数生成相应的幂函数。
四、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1. 函数生成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生成特定规律的函数;2. 等差数列函数生成器和等比数列函数生成器可以帮助我们生成常见的数列函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3. 斐波那契数列函数生成器可以帮助我们生成斐波那契数列,这在算法设计和动态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4. 阶乘函数生成器可以帮助我们生成阶乘函数,这在数学计算和组合问题等领域有重要作用;5. 幂函数生成器可以帮助我们生成幂函数,这在数学建模和函数拟合等领域有实际应用。
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报告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为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函数发生器的原理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实验操作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计目标1. 理解电子函数发生器的原理和建立模型的方法;2. 掌握基本的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电路设计方法;3. 能够完成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的搭建和调试;4. 能够对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新思维和实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围绕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的原理、特点、应用和建模方法展开;实验操作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备知识:学生要了解函数发生器的基本类型和结构,掌握函数发生器的实验操作流程,以及熟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要学习课程设计所需要的电路设计方法和软件操作等相关知识。
2. 设计电路:学生在掌握预备知识后,开始进行电路的设计。
首先需要根据要设计的波形类型进行分析,然后选择相应的电路结构进行设计。
学生需要注意电路分析和计算,同时对电路中的元器件进行选择和配置,满足要求的波形输出。
3. 搭建和调试电路:学生需要在电路板上完成电路的搭建,并配合示波器、函数发生器、万用表等测试仪器进行调试和优化。
在调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电路的稳定性、波形精度和频率范围等进行检测和优化,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 性能测试: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测试、比较和分析电路的性能。
这一步需要通过波形观察、示波器测试、频谱测试等手段进行,得出电路的性能参数,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分析。
5.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介绍模拟电子函数发生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详细说明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和建议。
三、课程设计方法本次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操作、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简单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

简单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单函数发生器的原理,掌握其基本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描述简单函数发生器中常见函数的类型及其特点。
3. 学生能运用函数知识,解释简单函数发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简单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并绘制出相应的函数图像。
2. 学生能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并解决与简单函数发生器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动手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面对问题的挑战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简单函数发生器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实用主义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教材中关于函数的基础知识为基础,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简单函数发生器的原理与构成:介绍函数发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构成,使学生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2. 常见函数类型及特点:回顾已学的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分析这些函数在简单函数发生器中的应用和特点。
3. 函数图像的绘制:指导学生使用简单函数发生器,绘制出不同类型的函数图像,并分析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4. 实际应用问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与简单函数发生器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简单函数发生器的原理与构成,常见函数类型及特点。
第二课时:使用简单函数发生器绘制函数图像,分析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实际应用问题,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进度按照以上三个课时进行,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简单函数发生器的理解和应用,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学生讲解简单函数发生器的原理、构成以及常见函数类型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设计目的函数发生器作为电子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实验仪器,在很多的实验中都要用到它,它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通过对它的学习和制作,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掌握它的内部构造和基本原理,同时本次课程设计还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2)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4)熟悉常用仪表并且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办法。
(5)通过焊接实物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实物调试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总结能力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1)设计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2)频率范围三段:10~100Hz,100 Hz~1KHz,1 KHz~10 KHz;(3)正弦波Uopp≈3V,三角波Uopp≈5V,方波Uopp≈14V;(4)输出电压幅度连续可调,线性失真小;(5)设计、组装、调试函数发生器;(6)焊接实物;(7)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 总体电路方案设计与选择函数发生器的组成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
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 (如低频信号函数发生器S101全部采用晶体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如单片函数发生器模块8038)。
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方案有多种,如首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首先产生三角波—方波,再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或将方波变成正弦波等等。
下面对不同的方案做一个对比。
方案对比方案一:由RC桥式电路振荡产生正弦波,再经整形积分产生方波和三角波。
图1 方案一优点:RC桥式电路适合于产生低频振荡信号,振幅和频率较稳定,频率调节方便。
模电课程设计--函数发生器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通信1005班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函数发生器》初始条件: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晶体管差分放大器等设计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频率可调范围:10Hz~10kHz;(2)输出电压:正弦波V PP=0~3V, 三角波V PP=0~5V, 方波V PP=0~15V;(3)输出电压幅度连续可调(4)方波上升时间小于2微秒,三角波线性失真小于1%,正弦波失真度小于3%发挥部分(1)矩形波占空比50%~95%连续可调;(2)锯齿波斜率连续可调。
时间安排:12月20日——22日:学习运算放大器和差分放大电路理论知识;12月23日——25日:画电路并在,Multisim上仿真;12月26日:买元器件并查找器件代替买不到的元件;12月27日:焊接电路并调试;12月28日:完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函数发生器摘要函数发生器是一种多波形的信号源。
它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甚至任意波形。
有的函数发生器还具有调制的功能,可以进行调幅、调频、调相、脉宽调制和VCO控制。
函数发生器有很宽的频率范围,使用范围很广,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通用信号源。
可以用于生产测试、仪器维修和实验室,还广泛使用在其它科技领域,如医学、教育、化学、通讯、地球物理学、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
随着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用集成电路可以很方便的组成函数发生器,产生各种波形。
用集成电路设计的信号发生器与其他信号发生器相比,有波形、幅度、频率稳定等优良性能。
AbstructFunction generator is a kind of more of the waveform signal source it can produce sine wave square wave triangle wave sawtooth wave, and even some 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or also has a function of the function, can be an am FMphase-modulation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nd VCO control function generator has a wide frequency range, using range is very wide, it is a kind of indispensable general source can be used for production test instrument maintenance and laboratory, also widely used in other area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medical educat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 geophysics industrial control military and the space,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an be very convenient component function generator, produce all sorts of wave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of the signal generator and other signal generator with a wave amplitude frequency stability and good performance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3)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3)1.2 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3)2 电路设计方案与比较 (4)2.1 电路设计的多种方案 (4)2.1.1 方案一 (4)2.1.2 方案二 (5)2.1.3 方案三 (5)2.1.4 方案四 (5)2.2 电路设计方案的比较 (5)3 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案及单元电路 (6)3.1 函数发生器的设计原理框图 (6)3.2 各组成部分电路的设计 (7)3.2.1 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7)3.2.2 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9)3.2.3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11)3.3 函数发生器的总电路图 (13)4 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 (14)4.1 芯片的确定 (14)4.2三极管的确定 (14)4.3 其他元器件型号及参数的计算 (14)5 Multisim软件电路仿真 (16)5.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仿真 (16)5.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仿真 (17)6 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0)6.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0)6.1.1 安装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20)6.1.2 调试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20)6.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0)6.2.1 安装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20)6.2.2 调试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21)6.3 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1)6.4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与总结 (21)6.4.1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装调 (21)6.4.2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的装调 (21)6.4.3 性能指标测量与误差分析 (22)7 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明细清单 (23)8 心得体会 (24)9 参考文献 (24)1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1.1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对课程的设计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掌握模拟IC器件的应用,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为接下来电子信息学习培养兴趣。
课程设计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函数发生器的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函数发生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函数发生器进行常见函数的生成与变换;3. 帮助学生了解函数发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使用函数发生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函数发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及实验操作的热爱,培养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验课,结合理论知识,以实践操作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需引导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函数发生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函数发生器的功能、分类、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2. 函数发生器的操作与使用:讲解函数发生器的操作方法、功能键使用、波形设置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函数发生器的操作与应用”3. 常见函数的生成与变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见函数的生成与变换;-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函数发生器生成常见函数”4. 函数发生器的实际应用:分析函数发生器在电子技术领域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五节“函数发生器的应用实例”5.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实验“函数发生器的使用与数据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第二课时:函数发生器的操作与使用;第三课时:常见函数的生成与变换;第四课时:函数发生器的实际应用;第五课时: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proteus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

proteus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roteus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掌握使用Proteus软件构建函数发生器的电路图,并了解各个元件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描述Proteus函数发生器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输出波形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Proteus软件,完成函数发生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调整函数发生器的参数,生成所需波形。
3.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电路设计和仿真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Proteus函数发生器的相关知识,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和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Proteus函数发生器原理介绍:- 熟悉函数发生器的功能、分类及应用场景。
- 掌握Proteus软件中函数发生器的虚拟器件及其使用方法。
- 了解函数发生器的基本电路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2. Proteus函数发生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学习构建函数发生器的电路图,包括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部分。
- 学会调整电路参数,实现不同频率、幅值和波形的输出。
- 掌握Proteus软件的仿真操作,观察和分析函数发生器输出波形。
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的函数发生器电路,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 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函数发生器案例,了解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电路设计优化的方法,提高电路性能。
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循序渐进地组织与安排。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目录摘要-----------------------------------------------------------------3 第一章绪论-----------------------------------------------------4 1.1 单片机的概述----------------------------------------------4 1.2函数发生器的分类------------------------------------------4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5 第二章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6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6 2.2课程设计的要求-------------------------------------------6 第三章方案的设计--------------------------------------------73.1 方案的设计与选择------------------------------------------7 3.2 设计原理简介及功能---------------------------------------8 3.3系统硬件的设计及功能------------------------------------103.31 AT89C51单片机及说明------------------------------103.32 D /A转换模块----------------------------------------11 3.4 系统软件设计及接口电路---------------------------------143.41 外部时钟电路------------------------------------------143.42 外部复位电路------------------------------------------153.43 键盘接口电路------------------------------------------153.44 数、模转换及放大电路------------------------------16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174.1 主函数----------------------------------------------------------17 4.2正弦波的程序及仿真结果----------------------------------18 4.3三角波的程序及仿真结果----------------------------------19 4.4锯齿波的程序及仿真结果----------------------------------20 4.5方波的程序及仿真结果-------------------------------------21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22 参考文献-----------------------------------------------------------23 附录一元器件清单--------------------------------------------24 附录二程序清单------------------------------------------------25 附录三电路原理图---------------------------------------------30摘要本文设计低频信号发生器,以AT89C51 单片机为核心,通过键盘输入控制信号类型和频率的选择,采用DA 转换芯片输出相应的波形。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大学课设报告)

学号天津城建大学实习报告(生产实习)起止日期:2014 年6 月16 日至2014 年7 月11 日学生姓名班级11电信2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7月11日天津城建大学生产实习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2学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班级 2 学号11700224设计题目:函数发生器完成期限:自2014 年 6 月16 日至2014 年7 月11 日共4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一.设计的目的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系统设计和编程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了解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开发打下基础。
二.设计的基本要求1.认真认识设计的意义,掌握设计工作程序,学会使用工具书和技术参考资料,并培养科学的设计思想和良好的设计作风。
2.提高模型建立和设计能力,学会应用相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
3.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应用训练。
4.设计的说明书要求简洁、通顺,电路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三.设计主要内容a) 设计实现功能STC12C5A60S2(引脚排序及基本功能同AT89S51)作为主控芯片,设计电路,完成函数发生器,实现功能:1.可通过按键控制输出锯齿,三角,正弦,方波等波形。
2.可通过按键调整频率和幅度。
b) 原理图设计1.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
2.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外扩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
c) 程序调计1.根据要求,将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函数发生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函数发生器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生成一个序列,而不需要事先计算出所有的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来加深对函数发生器的理解,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函数发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使用Python语言实现一个简单的函数发生器;3. 探索函数发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设计函数发生器的算法在设计函数发生器的算法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序列的起始值和结束值:确定函数发生器生成序列的起始值和结束值;b. 序列的递增或递减方式:确定序列是按照递增还是递减的方式生成;c. 序列的步长:确定每一步的增量或减量大小;d. 序列的生成方式:确定序列是按照固定步长生成还是按照自定义函数生成。
2. 编写函数发生器的代码根据设计的算法,我们可以使用Python语言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函数发生器。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pythondef sequence_generator(start, end, step):sequence = []if start < end:while start <= end:sequence.append(start)start += stepelse:while start >= end:sequence.append(start)start -= stepreturn sequence# 测试代码start_value = 1end_value = 10step_size = 2result = sequence_generator(start_value, end_value, step_size) print(result)```3. 运行函数发生器的代码编写好函数发生器的代码后,我们可以运行代码来生成序列。
根据上述示例代码,我们可以得到从1开始,以步长为2递增的序列[1, 3, 5, 7, 9]。
课程设计--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函数信号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压或仪器。
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如视频信号函数发生器S101全部采用晶体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如单片函数发生器模块5G8038)。
为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实验调试技术,本课题要求设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课题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
2.主要技术指标1)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2)频率范围:1~10Hz,10~100Hz3) 输出电压:方波U p-p=24V,三角波U p-p=6V,正弦波U>1V;4) 波形特征:方波t r<10s(1kHz,最大输出时),三角波失真系数THD<2%,正弦波失真系数THD<5%。
二、设计过程举例1.课题分析根据任务,函数信号发生器一般基本组成框图如图4.2.15所示。
图4.2.15 函数信号发生器框图2.方案论证(1)确立电路形式及元器件型号1)方波-三角波电路 图4.2.16所示为产生方波-三角波电路。
工作原理如下:若a 点短开,运算放大器A1与R 1、R 2及R 3、R P 1组成电压比较器,C 1为加速电容,可加速比较器的翻转。
图4.2.16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由图4.2.16分析可知比较器有两个门限电压CC th V RP R R U 1321+-= CC th V RP R R U 1322+=运放A2与R 4、R P 2、C 2及R 5组成反相积分器,其输入信号为方波U o1时,则输出积分器的电压为t U C RP R U o o d )(112242⎰+-= 当U o1=+V CC 时t C RP R U o 224CC 2)(V +-= 当U o1=-V EE 时t C RP R U o 224EE 2)(V += 可见积分器输入方波时,输出是一个上升速率与下降速率相等的三角波,其波形如图4.2.17所示。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函数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功能,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掌握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常见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的方法。
3. 学会读取和解释函数信号发生器显示的波形参数,如频率、幅度、相位等。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函数信号发生器,进行基本波形的设置与调整。
2. 能够运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简单的信号处理电路,并进行调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原理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实践操作中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学科的课程设计,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实践操作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施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和评估过程,以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及功能:介绍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工作方式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函数信号发生器”- 内容列举:原理讲解、组成部分、波形种类、应用领域2. 函数信号发生器操作与使用:学习如何操作函数信号发生器,掌握各种波形参数的设置与调整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内容列举:面板介绍、操作步骤、参数设置、波形观察3. 函数信号发生器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发生器设计摘要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
本函数发生器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外围采用数字/模拟转换电路(DAC0832)、运放电路(uA741)、按键和LCD显示电路等。
电路采用STC89C52单片机和一片DAC0832数模转换器组成数字式低频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它具有价格低、性能高和在低频范围内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体积小、耗电少等特点。
由于采用uA741运算放大器和滤波电路,使其电路更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性能比高。
此电路清晰,出现故障容易查找错误,操作简单、方便。
通过按键控制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同时用LCD1602显示|幅值和频率。
所产生的波形Vp-p范围为0-5V。
本系统设计简单、性能优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 STC89C52,DAC0832,uA741目录摘要1 系统方案 (2)1.1 信号发生部分 (2)1.2 显示部分 (3)2 系统设计 (3)2.1 总体设计思路 (3)2.2 总体框图 (3)3 硬件电路 (4)3.1 单片机电路 (4)3.1.1 功能与基本原理 (4)3.1.2资源分配 (5)3.2 波形转换(D/A)电路 (5)3.3 显示接口电路 (7)3.4 键盘接口电路 (7)3.5 电源电路 (8)4 软件设计及流程 (9)4.1 主程序流程图 (10)4.2 幅值频率设定子程序流程图 (11)4.3 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12)4.4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12)5.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附录 (16)1 系统方案题目对于功能的要求:利用D/A转换器,系统能输出三角波、梯形波、锯齿波信号,使用键盘或电位器来调整输出频率,并能在显示器显示设定值。
使用按键切换上述三种输出波形。
对于硬件要求:使用D/A、LED显示器、按键或电位器等。
LED显示器、按键数目尽量少,但要说明显示方式和操作步骤。
根据要求对下面方案进行论证。
1.1 信号发生部分采用单片机和数模/转换DAC0832实现波形的产生。
波形的产生是通过STC89C52执行方波波形发生程序,向D/A转换器的输入端按一定的规律发生数据,从而在D/A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得到相应的电压波形。
在89C52的Pl口接5个按扭,通过软件编程来选择各种波形、幅值电压和频率,每种波形对应一个按钮。
此方案的优点是电路原理比较简单,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此方案地实现题目要求,三种波形的产生可由程序控制,并通过按键选择波形输出,在示波器上显示波形。
波形的周期与频率步进也可以用程序改变。
在本设计的基础上,加上LCD显示器,则可通过按钮设定所需要的波形频率,并在LCD上显示频率、幅值电压。
输出波形稳定,精度高,滤波好,抗干扰效果好,连接简单,性价比高。
1.2 显示部分LCD液晶显示,LCD液晶不但能显示字符和数字,而且显示效果较好,容易编程实现。
2 系统设计2.1 总体设计思路根据题目要求,经过仔细考虑,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了整体设计方案: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P0口接DAC0832信号输入并数模转换,程序控制产生三种波形,通P1口接5个按键,控制频率、幅值和占空比,由按键选择三种波形的输出。
由uA741运放实现DAC0832输出电流到电压的转换,在LCD1602上实时显示频率与幅值,波形在示波器上显示。
2.2 总体框图本系统总体框图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框图3 硬件电路本系统由单片机、波形转换(D/A)电路、显示接口电路、键盘接口电路等部分构成。
3.1 单片机电路3.1.1 功能与基本原理功能:形成扫描码,键值识别、键处理、参数设置;形成显示段码;产生定时中断;形成波形的数字编码,并输出D/A接口电路和显示驱动电路。
AT89S51外接12M晶振作为时钟频率,并采用电源复位设计。
复位电路采用上电复位,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时,电容两端相当于短路,于是RST引脚上为高电平,然后电源通过对电容充电。
RST端电压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程序,即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工作。
产生方波程序思路:根据定时器溢出的时间,将频率值换算为定时器溢出的次数(T1–over-num)。
使用变量(T1-cnt)暂存定时器Tl的溢出次数,当达到规定的次数(Tl-over-num)肘,将输出管脚的状态取反达到方波的产生。
另外,采用查询的方式实现按键的扫描和LCD液晶的显示,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方波的产生和连续按键的计时功能。
3.1.2资源分配软、硬件设计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为了满足功能和指标的要求,资源分自己为:单片机用12M晶振,P0口与DAC0832相连;P1口接六个按键,实现频率、幅度、占空比的调节,以及波形选择; P口接LCD1602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频率与幅值。
3.2 波形转换(D/A)电路功能:将波形样值的编码转换成模拟值,完成的波形输出。
由一片0832和uA741运放组成。
DAC0832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数据寄存器的8位DAC。
目前生产的DAC芯片分为两类,一类芯片内部设置有数据寄存器,不需要外加电路就可以直接与微型计算机接口。
另一类芯片内部没有数据寄存器,输出信号随数据输入线的状态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直接与微型计算机接口,必须通过并行接口与微型计算机接口。
DAC0832是具有20条引线的双列直插式CMOS器件,它内部具有两级数据寄存器,完成8位电流D/A转换,故不需要外加电路。
0832是电流输出型,示波器上显示波形,通常需要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可以由运算放大器uA741实现。
单片机向0832发送数字编码,产生不同的输出。
利用采样定理对各波形进行抽样,然后把各采样值进行编码,收到的数字量存入各个波形表,执行程序时通过查表方法依次取出,经过D/A转换后输出就可以得到波形。
假如N个点构成波形的一个周期,则0832输出N个样值点后,样值点形成运动轨迹,即一个周期。
重复输出N个点,成为第二个周期。
利用单片机的晶振控制输出周期的速度,也就是控制了输出的波形的频率。
这样就控制了输出的波形及其幅值和频率。
具体连接如图3-1所示。
图3-1 D/A转换电路3.3 显示接口电路功能: 驱动LCD1602液晶显示,扫描按钮。
由LCD1602液晶显示器和7个按钮组成。
当某一按钮按下时,扫描程序扫描到之后,通过P2口将数字信号发送到LCD6020。
LCD102种专门用于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点阵式LCD,它的外接电压也是+5V。
扫描利用软件程序实现,当某一按键按下时,扫描程序立即检测到,随后调用子程序,执行相应的功能。
其与单片机的连接如图3-2所示。
图3-2 显示接口电路3.4 键盘接口电路本题中的5个按键,分别实现波形的选择,以及幅值频率的加减。
还可在输出其他波形,如方波时,可增加两个按键用于改变占空比的大小。
其与单片机的链接如图3-3所示图3-3 键盘接口电路3.5 电源电路系统中需要5V电源,采用一个电源管理芯片,将9V的电池电源转换为5V,其与单片机的连接如图3-4所示。
图3-4电源电路4 软件设计及流程主程序和子程序都放在89S52单片机中。
主程序的功能是:开机以后负责查键,即做键盘扫描及显示工作,然后根据用户所按的键转到相应的子程序进行处理。
子程序的功能有:延肘子程序程序、中断子程序、调|帽子程序、调频子程序、显示等。
4.1 主程序流程图图4-1主程序流程图4.2 幅值频率设定子程序流程图图4-2幅值频率设定子程序流程图4.3 显示子程序流程图本题中的显示部分可以显示两行信息,分别为电压和频率,电压可显示两位,频率可显示四位数。
图4-3显示子程序流程图4.4中断子程序流程图从入口进入子程序后,根据choice变量值选择输出波的类型,之后根据按键设定幅值频率。
图4-4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5.结束语经过近这个月的锻炼和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方案的论证、课题的选择、电路原理,到程序的编写,一步步,我们收获很大。
在设计中,我们力求硬件电路简单,充分发挥软件灵活方面的特点,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这中间,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个个也都战胜了。
由于我们这个团队接触单片机时间还不长,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学好,学'精,所以,设计的方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们已经尽到我们最大努力来完成此次作品,希望取得好的结果,能学到更加多得知识。
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在此,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辅导,不仅在技术上给了我很大帮助,也在系统需求和设计方面给予了我很大帮助。
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们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1]川李勋、刘源主编.单片机实用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2]李珍付、植桐主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李朝清主编.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4]胡汉才主编.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万福君主编.单片机微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6]陈明英主编.80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训教材.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张洪润主编.单片机应用技术教程(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张淑清主编.片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9]谭浩强主编 C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附录附录1 元件清单附录2程序清单#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rs=P3^0;sbit rw=P3^1;sbit eg=P3^2;unchar code table[]={“V oLt”};unchar code table2[]={…1‟ ,…2‟, …3‟ ,…4‟, …5‟ ,…6‟, …7‟ ,…8‟ ,…9‟};uchar b=0,c=0,d=0,i,tl,th;uint k=0int ww=0,qw=0,bw=9,sw=3,gw=3,n=20,chh=50;// ww万位数字,qw 千位数字,bw百位数字,sw十位数字,gw个位数字int t,f,m,choice=1; //t为时间变量,f为频率变量,choice为波形//延时程序******************************************************** void delay(unsigned int x){int i,j;for(i=0;i<x;i++)for(j=0;i<120;j++) ;}// 写指令函数********************************************************void writezl(unsigned char zl){rs=0;rw=0; // 满足写指令的条件P2=zl;delay(5);eg=1;delay(5);eg=0;}//写数据函数******************************************************** void writesj(unsigned char si){rs=1;rw=0; //满足写数据的条件P2=sj;delay(5);eg=1;delay(5);eg=0;}//初始化程序******************************************************** void initial(){eg=0;writezl(0x38); //显示模式设置writezl(0x0c); //开显示,不开光标,光标不闪烁writezl(0x06); //写数据时,每写一个数据,指针后移动一位,但是整屏不动writezl(0x80+0x00); //在显示器的第一行第一位开始写数据}//显示函数********************************************************void display(){ int i;for(i=0;I,3;i++)writesj(table[i]);writezl(0x80+0x04);writesj(table2[chh/10]);writezl(0x80+0x05);writesj(….‟]);writezl(0x80+0x06);writesj(table2[chh%10]);writezl(0x80+0x07);writesj(…V‟);writezl(0x02); // 清除指针,但是不清楚显示内容writezl(0x80+0x40); // 跳转到下行的第一位开始显示writesj(…F‟);writezl(0x80+0x41);writesj(…r‟);writezl(0x80+0x42);writesj(…e‟);writezl(0x80+0x43);writesj(table2[ww]);writezl(0x80+0x44);writesj(table2[qw]);writezl(0x80+0x45);writesj(table2[bw]);writezl(0x80+0x46);writesj(table2[sw]);writezl(0x80+0x47);writesj(table2[gw]);writezl(0x80+0x48);writesj(…H‟);writezl(0x80+0x49);writesj(…z‟);writezl(0x80+0x50);writesj(…‟);}// 1键为选择波形按钮,1为锯齿波,2为三角波,3为梯形波// void keyl(void){if(choice<4)choice= choice+1;elsechoice=1;}// 幅值加void key2(void){ if(chh!=50) chh++; else chh=chh; }// 幅值减void key3(void){if(chh!= 0) chh--;}//预留按键,无用//void key4 (void){if(n<=3000) n=n+100}//频率减//void key5(void){f(n<!=20) n=n-100 }//计算显示数字//void jisuan(void){TR0=0; //关闭定时器f=n;t=1000000/f;th=(65536-t)/256;ww=f/100000;f=f%10000;qw=f/1000;f=f%1000;bw=f/100;f=f%100;sw=f/10;gw=f%10;TR0=1;}//键盘扫描//void juge(void){uchar temp;{ temp=P1;switch(temp){ case 11111110:key1();Break;case 11111101:key2();Break;case 11111011:key3();Break;case 11110111:key4();Break;case 11101111:key5();Break;}}// 主程序void main(void){Initial();TMOD=0x01; //设置定时方式为16位定时器TR0=1;Th=-t/256;tl=-t%256;Th0=th; // 高8位TL0=tl; // 低8位ET0=1; //开定时EA=1;//开中断While(1){jisuan();display();judge();}}void time0_int(void) interrupt 1 //中断服务程序{TR0=0;if(choice==1){if(b<=128)P0=b*chh/50;b++;} //锯齿波else if(choice==2) //三角波{if(c<=128)P0=b*chh/50;else P0=(255-c)*chh/50;c++;}else if(choice==3) //梯形波{if(k<255) P0=d*chh/50;k++;d++;if(255<=k<355) P0=255*chh/50;k++;if(355<=k<610) P0=(255-d)*chh/50;k++;d++;else k=0;}TH0=th;TL0=tl;TR0=1;}附录3 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