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合集下载

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茯苓,又称疟蓬草、仙茅、茯草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它可以入药,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1. 利湿利水:茯苓有利湿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减轻水肿和尿道感染的症状。

茯苓还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代谢,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2. 消食化痰:茯苓具有消食化痰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胃部不适的人群。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刺激肠胃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食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

3. 安神安眠:茯苓具有安神安眠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症状。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镇静作用,可舒缓紧张的神经,促进身体的放松和睡眠。

4. 健脾和胃:茯苓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代谢。

茯苓中的成分可增加胃液分泌,提高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减轻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5. 利水消肿:茯苓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减轻浮肿和水肿的症状。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可促进尿液排出,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6. 抗炎抗菌:茯苓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帮助抵抗感染,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和感染的症状。

7. 调节免疫功能:茯苓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8. 镇咳化痰:茯苓具有镇咳化痰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茯苓中的成分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促使痰液的分泌和排出,减轻咳嗽和喉咙的不适。

9. 补肾益精:茯苓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肾功能和男性性功能。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加精液的生成和质量,改善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10. 抗肿瘤:茯苓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肿瘤。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阻断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茯苓

茯苓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粉末:灰白色。①用水装片,可见无 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 团块。 ②粉末加α -萘酚及浓硫酸,团块 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本品不 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③用5%氢氧化钾 装片,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 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 丝),直径3~8μ m,细至16μ m,横壁偶 可察见。
茯苓个
返回
来 源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附
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多为长 条形,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 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 弹性。
Poria
茯苓皮
返回
来 源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附
Poria
菌丝
返回
来 源 采收 加工 产 区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化学 成分 理化 鉴别 含量 测定 伪 品 附
Poria
菌核含β -茯苓聚糖(β -pachyman),含量最 高可达 75% 。并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茯苓 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ebricoic acid)、 块苓酸( tumulosic acid )、松苓酸( pinicolic acid)等。此外,尚含有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 卵磷脂、蛋白质、脂肪、组氨酸、 β - 茯苓聚糖分 解酶、蛋白酶等。 茯苓聚糖对抗肿瘤无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 为单纯的 β - ( 1→3 )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 糖(pachymaran),对抗肿瘤显活性。 最近报道,从茯苓菌核中分离出两种羊毛甾烷 三萜类化合物: 3β - 乙酰氧基 -16a- 羟基羊毛甾 7,9(11) , 24(31)- 三烯 -21- 酸,即去氢茯苓酸和 3b-乙酰氧基-16a-羟基羊毛甾-8(9),24(31)-二烯 -21-酸。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拥有广泛的功能主治。

以下是茯苓的三大主要功能主治: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帮助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浮肿现象。

此外,茯苓还能缓解腹胀、便秘等消化道问题。

2.安神补脑:茯苓具有安神补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舒缓神经系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力。

茯苓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增加大脑的活力和注意力。

3.健脾益胃:茯苓对于脾胃虚弱者来说尤为适用。

它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茯苓还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增强体质,改善疲劳和乏力症状。

用量茯苓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以下是茯苓的常见用量范围:•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对于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建议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脾胃虚弱者,每次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茯苓可煎服或研末用于制剂。

注意:使用茯苓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具体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同时,在使用茯苓时,应注意监测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茯苓作为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但是使用时需谨慎。

在使用茯苓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茯苓。

茯苓

茯苓

茯苓的加工
• 在加工要是碰到茯苓里生长有松木根的部位,再 单独留下带松木的部分,成为伏神,如果里面的 松木个头较大,掉出来,单独成为伏神木。
• 伏神,过去有一种临方加工,医生开朱伏神。就 是把朱砂放到乳钵里,加少量水,加入朱砂研制, 研好后把茯苓倒入乳钵中,混合均匀。再按照处 方称取,一般是10克茯苓0.5克朱砂。
茯苓的来源
• 茯苓又叫云苓,传统上已云南产地的为最 好,所以茯苓加了产地叫云苓。其实,古 书记载,茯苓生泰山山谷,出大松树下, 附根而生,养植茯苓需要大量的松木,后 来泰山附近很少种植了。
• 现在多人工种植。
培育好的茯苓菌种
准备嫁接到松木上的菌种
人工种植茯苓图解
人工种植茯苓图解
培土浇水,让菌种生长
培育成的茯苓
培育成的茯苓
培育成的茯苓
茯苓个子
茯苓个子
茯苓个子
35公斤的茯苓鲜个子
茯苓的加工
• 茯苓在加工时,各个部位和加工出来的商 品名称不一样。
• 茯苓的外皮,是茯苓皮,再往里加工的带 有红色的是赤苓,再往里按照加工再分为, 茯苓统丁,茯苓精丁,茯苓丁分为,大, 中,小丁。
• 茯苓切片分为,茯苓统片,茯苓精片,茯 苓刨片
• 再就是为了好看,保住水分,还不发霉,大量使 用硫磺熏蒸。最近国家加强硫磺熏蒸的打击力度, 市场上硫磺熏蒸的茯苓很少见到了。
真假茯苓对比
鉴别要点
• 茯苓最大的特点是,放到嘴里,使劲用牙 咬,特别是用后槽牙咬,能感觉到沾牙, 感觉上下牙被粘住了,用点劲才能分开, 基本上这样的茯苓,问题不大。
鉴别方法
• 老师说过去是一两茯苓2钱朱砂,后来都说朱砂是 重金属,对身体不好,减量了。
茯苓的加工
(去皮,把新鲜的茯苓表面的皮刮掉)

茯苓十大最佳搭配

茯苓十大最佳搭配

茯苓十大最佳搭配
茯苓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安神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
医临床和日常保健中。

在中药配伍中,茯苓有许多搭配方式,不同的搭配可以发挥出不同的功效。

以下是茯苓的十大最佳搭配:
1.茯苓和山药:茯苓性平和,山药滋阴补脾,搭配可调理脾胃、益气
养血。

2.茯苓和黄芪:茯苓气清神安,黄芪益气固表,搭配有益气健脾的作
用。

3.茯苓和白术:茯苓健脾和胃,白术健脾利湿,搭配可加强健脾作用。

4.茯苓和苓桂:茯苓消食健胃,苓桂温中散寒,搭配可用于脾胃虚寒
的调理。

5.茯苓和地黄:茯苓养心安神,地黄滋阴润燥,搭配适用于心火旺盛、
阴虚内燥的情况。

6.茯苓和枸杞:茯苓益脾养心,枸杞益肝明目,搭配有助于改善失眠、
心悸等症状。

7.茯苓和熟地:茯苓健脾和胃,熟地滋阴补血,搭配适用于脾胃虚弱、
气血两虚的人群。

8.茯苓和陈皮:茯苓健脾和胃,陈皮疏肝理气,搭配可改善脾胃不和、
食欲不振的情况。

9.茯苓和炙黄芪:茯苓益气安神,炙黄芪补气健脾,搭配适用于气虚
体倦、食欲不振的人群。

10.茯苓和茶叶:茯苓有助于清心安神、醒脾开胃,搭配茶叶更能提升
清心明目的功效。

以上是茯苓的十大最佳搭配,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进行
调理和补益,但在使用茯苓及其搭配品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一、茯苓的作用和功能茯苓,又名茯苓皮,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

茯苓性味甘淡,有温和的功效。

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茯苓酮、茯苓醇、茯苓酸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茯苓特殊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主要的作用和功能有:1.强心安神: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对于心悸、心慌、心烦等心脏神经功能紊乱的人群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2.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茯苓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盐水平衡,对于肾脏疾病和水肿引起的血压升高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3.抗氧化:茯苓中的茯苓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损害细胞,有助于延缓衰老、提升免疫力。

4.抗炎消炎: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症状,适用于肠胃炎、皮肤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5.促进消化:茯苓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二、茯苓的主治茯苓作为中药材,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主要的主治包括:1.心脏神经功能紊乱:茯苓可以调理心脏神经功能,缓解心悸、心慌、心烦等症状。

2.水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症状。

3.神经衰弱: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高血压:茯苓可以辅助调节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5.肾脏疾病:茯苓对肾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减轻水肿和降低血压。

6.免疫力低下:茯苓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提升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7.炎症性疾病: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适用于胃肠炎、皮肤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三、茯苓的用量茯苓一般以煎剂或煮剂的形式服用。

根据具体病情和服用者的体质,剂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成人一剂的茯苓用量为9~15克,可以分2次服用。

而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减少剂量。

茯苓可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但应注意避免与一些药物相互干扰,如降压药、利尿剂等。

茯苓科普小知识

茯苓科普小知识

茯苓科普小知识茯苓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药材,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该药材由于具备多方面的应用效果,故有古人称赞“茯苓是四时神药”,其可以与深山中野灵芝并列为九大仙草的神药之一,具有“不死面”的美称。

今天跟小编一起来揭晓茯苓的神秘面纱。

一、茯苓简介茯苓又被称为茯菟、云苓、茯灵、松腴、松苓、松薯、不死面等,一般在松树的根部寄生的一种菌类植物,外皮是黑褐色,里面属粉红色或白色,性状似甘薯。

大部分寄生在赤松或马尾松的根部,其药用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主要生产于湖北、河南、云南、四川、安徽等省份。

古人将茯苓称为四时神药,主要是因为其功效广泛,将其与各种药物配伍,无论是温、寒、湿、风等方面的病症都可发挥出独特的药效。

茯苓一般在7月份至9月份间采挖,挖出后去泥,先堆积在一起“发汗”后,摊开将表明晾干,然后再“发汗”,再晾干,反复操作上述动作直至茯苓的内部水分散失完全、表皮起皱为止,这种阴干的茯苓称之为“茯苓个”;如果是将新鲜的茯苓不同部位切制阴干的称为“茯苓片”或“茯苓块”。

中医认为茯苓性平,味淡、甘。

归肺、心、肾、脾经。

主要的功用是益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但是对于虚寒滑精、气鼎下陷、阴虚湿热者要慎用此药,阴虚火旺者禁忌服用此药。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腺嘌呤、蛋白质、有机酸、卵磷脂、钾盐、胆碱、多种酶、麦角甾醇、茯苓多糖,这些有机物质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还有助于利尿、镇静、保护肝脏、防止溃疡等作用,同时茯苓还具有抗肿瘤、降血糖和改善骨髓造血的功能。

二、如何辨别真假茯苓?茯苓是一种药用食用兼备的中药材,不仅在药用上有很大的作用外,在食用方面也是很受大家的喜爱。

但是有人反映在市场上有很多面粉中加入少量的茯苓粉来冒充真茯苓,有的甚至是用石灰加工切制而成仿制品。

假茯苓不仅不具备真茯苓的各项功能,而且对身体还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如何辨别真假茯苓不上当受骗?可以通过查看外观、品尝味道、闻气味等方面甄别,但是仿制品的茯苓外观和真茯苓的外观十分相似,一般人只靠眼睛是难以察觉。

常用中草药百科快速手册-茯苓

常用中草药百科快速手册-茯苓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 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 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 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 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2]
药用配伍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 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 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 仁等配伍。 茯苓配伍车前子:两药均有利水作用.但茯苓健脾渗湿;车前子利尿通淋.二者伍用 则利水通淋作用加强 用于治疗湿浊内停、偏渗大肠所引起的泻下如水、量多、但尿量减少者. 茯苓配伍酸枣仁:茯苓补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枣仁养肝血而安心神.二者合用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 效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健忘、食少纳呆等症. 茯苓配伍泽泻:二者均为甘淡之品能导水下行通利膀胱.但茯苓性平偏于健脾渗湿;泽泻性寒善泻肾及膀 胱之热 以除下焦湿热.二药合用利水渗湿之功尤著且能胜热用于治疗水湿停滞下焦之水肿、小便不利、泄 泻等证属偏热者.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 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 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 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 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茯苓,又称为菌茯苓、茯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茯苓为菌类真菌多孔菌科茯苓属的干燥的菌核,可以入药。

茯苓在中医中应用广泛,有着诸多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茯苓的功效、作用以及一些禁忌。

一、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利水消肿:茯苓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减少体内水肿的症状。

适用于水肿、脚气等病症。

2. 安神益心:茯苓具有平静安神的作用,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解除压力,起到安抚心灵的作用。

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等病症。

3. 健脾和胃:茯苓有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增加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4. 抗炎止痛:茯苓中含有一定的抗炎成分,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疼痛感。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5. 抗肿瘤:茯苓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肿瘤的大小,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适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6. 降血糖:茯苓中含有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成分,可以减少血糖的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茯苓的禁忌尽管茯苓具有多种功效,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列举了茯苓的禁忌事项:1. 孕妇禁用:茯苓具有一定的促胎作用,不适合孕妇食用,以免影响受孕和胎儿健康。

2. 体虚者禁用:茯苓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如果体质虚弱,本来就容易出汗、尿频,食用茯苓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

3. 阳虚者慎用: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但是阳虚体质的人食用茯苓可能会导致腹泻、腰膝酸软等症状加重。

4. 脾胃虚寒者慎用:茯苓的性温,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5. 具有湿热症状者慎用:茯苓具有“泄湿”功效,对湿热症状十分适用,但是对于经常感到口苦口干、痰多黏稠等湿热症状较轻的人,不宜长期使用茯苓。

三、茯苓的正确使用方法1. 煎汤服用:将适量的茯苓研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片刻,去渣后取汁,一日分2-3次温热服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配伍药材一同煎煮。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一、茯苓的简介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中。

茯苓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下面将介绍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

二、茯苓的用法用量茯苓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病情采用不同的用法和用量:1.生用茯苓:用新鲜的茯苓晒干后,直接使用。

适用于痰湿、水肿等病症。

–用量:一般每次使用10-15克。

2.炙用茯苓:将茯苓进行炙烤处理后再使用,有助于增强其药效。

–用量:每次使用5-10克。

3.研末用茯苓:将茯苓研磨成细末,可以用于外用药膏或内服药物。

–外用药膏:适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问题。

–内服药物:可以加入茶或煮汤中服用。

三、茯苓的功能茯苓具有多种药理功能,主要包括:1.祛湿利水:茯苓具有较好的利水作用,可以通过排尿促进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和体重增加的问题。

2.舒肝安神:茯苓可以平肝潜阳,有助于舒缓肝脏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等问题。

3.调节免疫:茯苓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4.改善消化:茯苓具有健脾益胃、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四、茯苓的主治茯苓在中医药中有许多主治,常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水肿: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可以通过增加尿量,促进体液排出,缓解水肿问题。

2.湿疹:茯苓具有清热解湿、止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等皮肤炎症。

3.脾胃虚弱:茯苓有益脾胃、增进食欲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4.失眠:茯苓可以舒肝安神,有助于缓解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5.尿频:茯苓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减少尿频,改善排尿问题。

以上只是茯苓的一些常见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具体的使用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在使用茯苓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引来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茯苓

茯苓

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植物形态】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一年生,平伏贴生。

管口面白色,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菌管单层,白色。

菌肉白色至乳黄色。

菌丝无锁状联合,有小囊状体,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光滑无色。

菌核球形、卵形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大着直径科大30cm以上,新鲜时较软,干后变硬,有厚而多皱的皮壳,表面褐色至红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

菌核内部粉粒状,外层淡粉红色,内部白色。

菌丝结构与子实体相似。

【生长习性】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

温度以10~35℃为宜。

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以20~28℃较适宜。

当温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温不致于冻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

切忌碱性土壤。

【产地】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一般多在7-9月,挖后去泥土、堆积,以草甸覆盖,是内部水分渗出,取出置通风处阴干,反复数次,直至干燥,即为“茯苓个”;在稍干、表面起皱时,削去外皮,为“茯苓皮”;中心部分切成块或,即“茯苓片”或“茯苓丁”;带松根者称“茯神”。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质量标准【鉴别】1. 显微鉴别:具茯苓显微特征2. 理化鉴别:呈正反应3. 薄层鉴别: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8.O%(附录ⅨH 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2.0%(附录ⅨK)。

茯苓

茯苓

茯苓FulingPORIA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及“茯苓片”。

【性状】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厚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体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片状,厚薄不一。

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鉴别】(1)本品粉末灰白色。

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8.0%(附录Ⅸ 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2.0%(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

【炮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同药材。

茯苓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茯苓,又称为茯苓子、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以茯苓科植物茯苓的干燥子实为药用部分,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学中,茯苓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脾水湿、脾胃虚弱等病症。

然而,尽管茯苓具有许多益处,但也存在一些禁忌与注意事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的禁忌。

一、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利尿作用:茯苓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效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缓解水肿问题。

2. 安神镇静:茯苓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3. 健脾消食:茯苓能够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食物,改善脾胃功能不好的情况。

4. 补血益气:茯苓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滋补身体,增加体力,提高免疫力。

5. 改善皮肤问题:茯苓具有排湿祛痰的作用,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问题有较好的疗效。

6. 缓解痛经:茯苓具有舒缓子宫肌肉、缓解痛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经期腹痛等问题。

7.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茯苓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茯苓的禁忌与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茯苓具有一定的抗妊娠作用,容易导致流产,所以孕妇禁用。

2. 脾胃虚弱禁用:脾胃虚弱者容易出现腹泻等胃肠道问题,茯苓具有促进蠕动的作用,会加重病情。

3. 体虚寒凉者禁用:茯苓性味偏寒凉,对于体虚寒凉的人来说,容易导致寒邪侵袭,加重体虚症状。

4. 注意服用剂量:茯苓在服用时需要注意剂量,以免过量使用影响身体健康。

5. 注意质量:选择优质的茯苓产品非常重要,因为市场上有一些茯苓掺杂了其他药材或者添加了化学成分。

6. 忌与某些药物同服:茯苓具有利尿作用,不宜与某些利尿药物同时使用,以免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7. 忌烟酒刺激:茯苓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酗酒或吸烟会中和这种作用,影响疗效。

茯苓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对于一些身体不适的人群来说,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药学医学—茯苓

中药学医学—茯苓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 理作用。
茯苓在西医中的应用
药物制备
西医常将茯苓与其他药物一起制成片剂、胶囊等制剂,用于治疗慢性病如糖尿病 、慢性肝炎等。
临床应用
西医在临床中也将茯苓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口腔溃疡等疾病。
茯苓的抗癌与抗菌活性
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机体免疫力 ,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药学医学—茯苓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茯苓简介 • 茯苓的医疗价值 • 茯苓的产地与采集 • 茯苓的加工与炮制 • 茯苓的药膳食疗 • 茯苓的未来展望
01
茯苓简介
茯苓基本信息
茯苓是一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多孔菌科的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 北地区。
茯苓的形态为菌丝体,通常以菌核形式存在,质地坚硬,经 过加工处理后可入药。
THANKS
保健品开发
以茯苓为主要原料,研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营养品,如茯苓 胶囊、茯苓保健饮料等,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
食品添加剂应用
将茯苓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面食、饮料、糕点等食品中 ,改善食品口感和营养价值。
药膳结合
将茯苓与其他中药材和食材相结合,开发出具有药膳功效的特色菜 品和美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茯苓包子
将茯苓与肉馅混合,制成包子,具有健脾开胃、 消水肿的作用。
茯苓粥
将茯苓与大米一同煮粥,具有健脾胃、利水湿的 作用。
茯苓的药茶配方
茯苓陈皮茶
将茯苓与陈皮一同泡茶,具有健脾开胃、化痰止咳的作用。
茯苓薄荷茶
将茯苓与薄荷一同泡茶,具有疏风散热、利水湿的作用。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与作用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与作用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与作用一、茯苓简介茯苓,又称猪苓、燕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真菌门多孔菌纲多孔菌科多孔菌属。

茯苓的主要生长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是中国传统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茯苓的外形呈茯状,质地坚硬,呈淡黄色。

二、茯苓的用法用量1. 用法:•茯苓可煎服,也可研磨成粉末后入丸、散、浴剂等制剂。

•煎煮时,一般用砂锅或陶瓷锅,火力不宜过大,煮至汤液呈浓郁香气为止。

2. 用量:•成人一次可服用10-30克茯苓,每日2-3次。

•儿童用量应适当减少,按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剂量。

三、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常用于中药配方中,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 利水渗湿: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可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适用于水肿、尿少、腹胀等症。

2. 补脾健胃:茯苓有益脾胃、健脾胃的作用,可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3. 安神缓郁: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对情绪不稳定、内向、多梦等有一定的疗效。

4. 祛痰止咳:茯苓有清热化痰、祛除肺热的作用,适用于痰多咳嗽、气短等症。

5. 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6. 改善皮肤状况:茯苓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可改善皮肤瘙痒、湿疹、痘疮等问题。

四、茯苓的注意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忌服: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潜在风险未知,因此这些人群应忌服茯苓。

2. 有肝功能损害者慎用:茯苓具有保肝的作用,但对于已经有肝功能损害的人而言,使用茯苓需要慎重。

3. 忌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茯苓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4. 儿童需遵医嘱使用:儿童使用茯苓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

5. 茯苓一般属于温和药物,副作用较少,但仍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茯苓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避免。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禁忌事项。

一、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利尿作用: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能够增加尿液的排出量,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

因此,茯苓常被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

2. 调节脾胃功能:茯苓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能够增加肠胃的吸收能力和消化功能。

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3. 抗炎作用: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疼痛和不适感。

因此,茯苓常被用于治疗疼痛和炎症相关的疾病,如关节炎、肌肉疼痛等。

4. 抗菌作用:茯苓对一些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起到抗菌作用。

尤其对于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5. 改善睡眠质量:茯苓具有安神的作用,能够舒缓神经系统,稳定情绪,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6. 抗氧化作用:茯苓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对于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有一定的作用。

7. 调节血糖:茯苓能够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缓解作用。

8. 改善心血管功能:茯苓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二、茯苓的禁忌1. 孕妇禁用:茯苓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对胎儿的发育有一定影响。

因此,孕妇应该避免使用茯苓,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 儿童慎用:茯苓对于儿童的药理反应较大,因此在给儿童使用茯苓时应慎重考虑,遵循医生的建议。

3. 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茯苓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因此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使用茯苓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对肾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使用茯苓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不良反应。

茯苓的药用价值及功能主治

茯苓的药用价值及功能主治

茯苓的药用价值及功能主治1. 简介茯苓,又称茯苓芋、茯草、茯土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孔菌门、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

其外形呈不规则的棕色或黄褐色,质地坚实,带有许多小孔。

茯苓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功能主治。

2. 茯苓的药用价值茯苓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下面将介绍其主要方面:2.1 药理作用•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对于水肿、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茯苓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和疼痛感。

•茯苓对于心脏和肝脏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帮助维持心脏和肝脏的健康。

2.2 营养价值茯苓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于疲劳恢复、养颜美容有一定效果。

2.3 化学成分茯苓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茯苓内酯、茯苓醇、茯苓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

3. 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利尿消肿茯苓能够引起肾脏排尿量的增加,有利尿作用,对于水肿、尿频、尿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健脾祛湿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对于腹胀、泄泻、食欲不振等脾胃湿滞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3 安神助眠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3.4 护肝茯苓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帮助肝脏排毒,减轻肝脏负担。

3.5 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和疼痛感。

3.6 防癌抗肿瘤茯苓中的茯苓内酯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茯苓的常见用法包括煎剂、蒸剂、泡酒,也可以使用茯苓制成茯苓丸、茯苓胶囊等剂型。

在使用茯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确定,遵循医嘱或药师指导,不可过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茯苓时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茯苓

茯苓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
※野生者: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等松树根部;
※栽培者:寄主为埋于地下的赤松或马尾松枝干;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茯苓又名:茯灵、伏灵、伏兔、茯菟,据说 源自伏零;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心、脾、肺、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利尿 ;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 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 忘、遗精白浊;
※茯苓聚糖对抗肿瘤无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 单纯的β-(l→3)葡萄糖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抗 病毒、延缓衰老等作用;
※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茯苓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茯苓具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 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 作用; 2 、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 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 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 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对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某些肝损 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 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生 茯苓块片 : 命 科 学 学 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长1-2cm 。白色(白苓), 淡红色或淡棕红色至棕褐色(赤苓)。气微,味
淡。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茯苓的别名和功能主治是

茯苓的别名和功能主治是

茯苓的别名和功能主治茯苓的别名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别名较多,包括茯神、苓仙、茯芩、茯玉、茯砂、茯湛、茯地、茯苓子等。

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将逐一介绍。

1.健脾益气: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泄泻等症状。

2.利水渗湿:茯苓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常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

3.安神定志:茯苓有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帮助舒缓紧张的情绪,改善失眠、健忘等症状。

4.化痰止咳:茯苓具有平喘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

5.温中散寒:茯苓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寒凉体质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6.抗菌消炎:茯苓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引起的发热、肠胃炎等症状。

7.降低血糖:茯苓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的使用方法茯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

下面是一些茯苓的常见使用方法:•煎服:将茯苓切片或研磨成粉末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取出煎汤服用。

•炖煮:将茯苓与其他药材一同放入炖盅或炖锅中,加水炖煮数小时后服用。

•研粉成丸:将茯苓研磨成细粉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植物油搅拌均匀,制成小丸状后服用。

•煮粥:将茯苓与其他食材一同煮粥,适量食用。

请注意:使用茯苓前应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指导进行用药。

茯苓的注意事项尽管茯苓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但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茯苓有利尿作用,可能导致排尿频繁,因此患有尿频、尿急等症状的人群不宜过量使用。

2.茯苓不宜与某些降压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时使用,以免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使用茯苓应遵循药物使用原则,不要过量使用,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5.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使用茯苓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的本草学研究【摘要】从本草学的角度对中药茯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茯苓的应用历史;古人对茯苓生长现象的认识;古代茯苓所用品种的考证;茯苓人工栽培的历史和栽培方法;古代对茯苓伪品的鉴别方法以及古今人们对茯苓的合理利用等。

茯苓的应用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对茯苓的生长现象认识较为肤浅,其观点又分为是松脂生成和松的营养物质生成两大类,所用品种古今一致。

在梁代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茯苓,明清时代茯苓的栽培技术就已相当先进,在清代就已出现茯苓的伪品,其鉴别真品的方法较为粗糙,茯苓除做药用外,古今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关键词】茯苓品种考证栽培应用茯苓古今均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云:“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一名茯菟。

”现对茯苓的有关问题从本草学的角度探讨如下。

古人对茯苓的认识茯苓是一种真菌,对菌类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在英国物理和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65~1703年)发明显微镜之后的事,其历史不到300年。

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一直徘徊在宏观世界之中,所以对茯苓这类菌类植物了解并不深入,关于茯苓是怎样生成的,古人的认识并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茯苓是由松树的树脂变成。

如《淮南子》云:“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东汉高诱注云:“茯苓者,松脂也。

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

”这里所云的“菟丝”显然不是指现在旋花科植物菟丝,因为松树不是旋花科植物菟丝的寄主,而是指茯苓的菌丝生于地面,或者是现代的松萝科松萝。

《证类本草》引《典术》云:“茯苓者,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

望松树赤者下有之。

”[1]《本草述钩元》“茯神”项下引类明曰:“茯苓是古松流肪入地,久得霜露泉壤之精气而成。

”[2]这些文献所述都认为茯苓是松脂变成。

其二:茯苓是由松树的营养物质结聚而成。

《抱朴子》云:“老松余气结为茯苓,千年树脂化为琥珀。

”《本草图经》云:“或云是多年松脂流入土中变成,或云假松气于本根上生。

”谁是谁非?苏颂到茯苓产地进行观察后发现:“山中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槎蘖,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

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

然则假气而生者,其说胜矣。

”苏氏同意后一种观点,其理由可能主要是发现树(茯苓拨)大的其气盛(营养物质丰富),故“茯苓亦大”。

《本草衍义》云:“伏苓乃樵斫讫多年松根之气所生。

此盖根之气味噎郁未绝,故为是物。

”并且自问自答地进一步论述:“或曰松既樵矣,而根尚能生物乎?答曰,如马勃、菌、五芝、木耳、石耳之类,皆生于枯木石粪土之上,精英未沦,安得不为物也。

”寇氏的认识是深刻的,列举之物除石耳外,都是真菌类的子实体,都是靠吸收依附物的营养而生存。

另外,寇氏还解释了茯苓和茯神的区别:“其津气盛者,方发泄于外结伏苓,故不抱根而成物,既离本体,则有苓之义;茯神者,其根但有津气而不甚盛,故止能伏结于本根,既不离本,故曰伏神。

”按,“苓”通“零”,有落下的意思。

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泣涕零如雨”,现代汉语的“感激涕零”以及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中的“零”都有落下的意思。

寇氏认为“津气盛”的则郁结成物,不抱根而落下,故称“茯苓”;津气不盛的只能结于根上,故曰茯神。

朱震亨云:“茯苓得松之余气而成”;明代《本草乘雅半偈》载:“松木……其气之余为苓,其液之余为脂为珀,咸能不朽。

”[3]《本草蒙荃》云:“产深山谷中,在枯松根底。

由木被斧斤砍伐,或老遭风雹折催,枝叶不复上升,津气旋向下泄,凝结成块,乃名茯苓。

”[4]《本草纲目》“释名”项下时珍曰:“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5]明代以后,清代的文献基本上都一致认为是松之灵气结成。

《本草述钩元》将其归于“寓木部”。

按,茯苓是一种真菌的菌核,其菌丝的确是靠吸收松树的营养物质(称灵气或余气)而生长,菌丝能分泌酶使松树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最终成为葡萄糖而被菌丝吸收。

所以说古人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茯苓的品种考证《史记龟策列传》云:“所谓伏灵者,在菟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

”《名医别录》云:“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6]陶弘景云:“自然生成者,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白坚,形如鸟兽龟鳖者良。

”[6]《唐本草》云:“今太山亦有茯苓,白实而块小,而不复采用。

第一出华山,形极粗大。

雍州南山亦有,不如华山者。

”《蜀本草》云:“生枯松树下,形块无定,以似人龟鸟形者佳,今所在大松处皆有,惟华山最多。

”《本草图经》云:“茯苓生泰山山谷,今泰、华、嵩山皆有。

出大树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底,大者数斤,似人形龟形者佳,皮黑,内有赤白两种。

”并有附图。

李时珍曰:“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形,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也。

”[5]卢之颐云:“生古松根下,下有茯苓,则松顶盘结如盖,时有彤丝上荟,非新雨初霁,澄彻无风,不易现也,此即古松灵气,沦结成形,如得气之全者,离其本体,故不抱根。

如得气之微者,止能附结本根,故中心抱木,小者如拳,大者如斗,外皮皱黑,内质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虚赤者不堪入药。

”[7]清代本草都认为云南产者佳,《本草从新》云:“产云南,色白而坚实者佳,去皮。

产浙江者,色虽白而体轻,其力甚薄。

”《增订伪药条辨》云:“云南产者,天然生者为多,亦皮薄起皱纹,肉带玉色,体糯质重为佳,惜乎出货不多。

”[6]上述文献记载,结合附图,可知古今茯苓用药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指多孔菌科茯苓Poria cocos (schw) volf的干燥菌核,是寄生或腐生的真菌类,菌核呈不规则形的团块,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至于形如鸟、兽、龟、兔,只不过是人们对不规则的块状茯苓的主观想象,且因“物以稀为贵”,使人们认为其质量好。

茯苓的栽培陶弘景云:“今出郁州,彼土人乃假研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

”[6]说明梁代时就有人工栽培的茯苓。

明代卢之颐云:“亦可人力为之,就斫伐松林,根则听其自腐,取新苓之有白根者,名茯苓缆,截作寸许长,排种根旁,久之发香如马勃,则茯苓生矣。

”[7]这里所说的“茯苓缆”显然是指茯苓的菌丝,其种植的方法是完全科学的。

清代《本草从新》云:“近今茯苓颇多种者”。

种植的方法《增订伪药条辨》载:“种苓亦多,其法用本地产鲜茯苓捣碎如泥,种于肥土山叶茂松根上,先将松根旁离根二尺处掘去泥土至见松根,将茯苓屑每株约一两,以竹箬裹附松之支根上,阅半年,施肥料一次,至三年掘,则成二三斤重之茯苓。

然其结不在原种根上,随气息止而结苓,往往有种于西杈根而结苓在东杈根,间有种有不结苓者。

且松根下结苓,而叶必萎黄,或发红色,此即松之精气,收聚凝结为苓也。

故土人望而知其为苓。

”[6]茯苓的菌丝是营寄生和腐生生活,主要是分解松树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为葡萄糖而吸收。

因此施肥与否对茯苓的生长并无直接好处,但施肥后能促进松树的生长,以间接地提供茯苓的养料,还是有其意义的。

现代的茯苓栽培方法有种筒、种桩、种树三种,简述如下。

种筒法:冬季将松树砍倒,去枝皮,晒干,锯成80~90cm的短筒,称“茯苓筒”,6月份将鲜茯苓切成3cm厚的片作引子(留外皮)粘贴于筒的两头,然后放于挖好的“茯苓窖”中,即覆土,稍压紧,1年后收获。

种桩法:2~8月份将采伐后2~15天内的树桩旁土刨开,露出树根,然后选择1~2条粗壮的根,在其分叉间,削去宽10cm,长15cm的根皮,粘上鲜茯苓片即覆土,3~4年可收获。

此法和卢氏所云相似,不同的是卢氏用菌丝接种。

种树法:选三年后将伐之树,按种桩法接种,种后可环剥一周,使松树生命力减弱,利于茯苓生长,若不剥皮,则茯苓生长缓慢,此方法和曹氏所载方法相同。

清代以前都很讲究用天然茯苓,认为人工种的茯苓“外皮松浮而厚,内肉松而不坚结,色白无神”,“其力薄”,因此“为次”。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栽培技术可能未完全过关,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天然茯苓产量较大,供基本上能应求所致。

现代由于茯苓用量大,野生品供不应求,而栽培技术已很成熟,故所用者多为人工栽培品。

茯苓的伪品有文字记载鉴别茯苓伪品的方法是清代的《增订伪药条辨》,曹氏云:“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脉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近来有一种镜片,多以米粉和苓末假造混充。

闻又有米粉包裹松根造成整个者,亦宜细辨。

”这种米粉伪品,现代只要用显微鉴别看菌丝或加碘试剂色变蓝,而真茯苓由于不进行光合作用,不含淀粉粒,故不会变蓝,是很容易鉴别的,但在古代,全凭肉眼观察,的确不易。

茯苓的应用早期的茯苓并无茯苓和茯神之分,至梁代陶弘景才分为茯苓和茯神两种:“其有御根对度者为茯神……仙方唯云茯苓而无茯神,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

”陶氏另云:“为药无朽蛀,尝掘地得昔人所埋一块,计应三十年无异,明其贞全不朽也。

”[6]由于不易朽蛀,故道家服之也许能长生,因此,茯苓自古是仙家服食的要药,《抱朴子》云:“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能彰,不食谷,灸瘢灭,面生光玉泽。

”由于受道家的影响,加上茯苓服食的确有益于人体,因此,历代都有人服食茯苓,一些文人骚客写下了不少服茯苓的诗句。

例如:梁寅《蒙山赋》“长阴间之茯苓,绚霜林之橘柚”;杜甫《严氏溪放歌》“知子松根长茯苓,迟暮有意来同煮”;戴叔伦《赠鹤林上人诗》“日日涧溪寻茯苓,严扉常掩风山青”;贾岛《赠中山人诗》“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苏轼《都梁山中见松与秀才诗》“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和桃花圆》“苓龟亦晨吸,杞枸或夜吠”、《送乔仝寄贺君》“结茆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按,“苓龟”、“松腴”均是茯苓的别名。

不但古代将茯苓作为食品,现代也将茯苓作为食品,如北京等地就有以茯苓粉加上核桃仁加工成“茯苓饼”作为食品出售,很受消费者欢迎。

综上所述,茯苓的应用历史极为悠久,限于宏观,古人对茯苓的生长现象认识较为肤浅,其观点又分为是松脂生成和松的营养物质生成两大类,所用品种古今一致。

至迟在梁代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茯苓,明清时代茯苓的栽培技术就已相当先进,在清代就已出现茯苓的伪品,其鉴别真品的方法较为粗糙,茯苓除作药用外,古今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

【参考文献】1 宋唐慎微著.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 杨时泰辑.本草述钩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544.3 明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4.4 明陈嘉谟.本草蒙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17.5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145.6 梁陶弘景辑,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6.7 郑肖严辑.增订伪药条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69.8 宋唐慎微著,尚志钧点校.大观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