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饮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用量

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用量

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用量茯苓简介茯苓,又名茯神、茯苓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马齿苋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地区。

茯苓呈珍珠状,有淡黄色或淡棕色的外观,质地坚硬。

茯苓的成分茯苓主要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茯苓醇、茯苓酮、苓酸、茯神醇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茯苓一系列的药理作用。

茯苓的作用与功能茯苓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脾胃茯苓能够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它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等胃病。

2.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它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肾炎等炎症引起的水肿。

3.安神镇静茯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

它常被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不眠症等症状。

4.抗菌抗病毒茯苓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增强机体抵抗力。

它常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疾病。

5.调节免疫功能茯苓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它对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某些免疫细胞功能有促进作用。

茯苓的主治用量茯苓的使用剂量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请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以下是茯苓的常见用量范围:1.常规剂量–饮片剂量:每次10-15克,一日2-3次。

–茯苓粉剂量:每次2-3克,一日2-3次。

2.治疗病症剂量茯苓在治疗具体病症时,剂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建议咨询中医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以确定适当的剂量。

注意事项1.使用茯苓的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剂量合理性,尤其是孕妇、婴幼儿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2.不建议长期大剂量使用茯苓,以免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3.使用茯苓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与心脏病、高血压、抗凝药物等同时使用时需注意。

4.存放茯苓时要避免潮湿、阳光直射和高温等条件,防止茯苓质量受损。

总结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调理脾胃、利尿消肿、安神镇静、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拥有广泛的功能主治。

以下是茯苓的三大主要功能主治: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帮助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浮肿现象。

此外,茯苓还能缓解腹胀、便秘等消化道问题。

2.安神补脑:茯苓具有安神补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舒缓神经系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力。

茯苓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增加大脑的活力和注意力。

3.健脾益胃:茯苓对于脾胃虚弱者来说尤为适用。

它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茯苓还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增强体质,改善疲劳和乏力症状。

用量茯苓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以下是茯苓的常见用量范围:•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对于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建议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脾胃虚弱者,每次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茯苓可煎服或研末用于制剂。

注意:使用茯苓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具体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同时,在使用茯苓时,应注意监测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茯苓作为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但是使用时需谨慎。

在使用茯苓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茯苓。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茯苓,是一味中药材,其学名为茯神,属于白色无味的真菌类草本植物。

茯苓目前在中药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有着广泛的功效和用法用量。

本文将探讨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首先,茯苓有利尿作用。

茯苓可以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减少排尿次数。

茯苓还能促进体内积聚的水分排出,对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一般的用法用量是每次10-15克,煎水服用。

其次,茯苓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钠离子流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缺氧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而且,茯苓还能延长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增加心脏传导系统的稳定性。

用法用量方面,一般建议每次10-20克,煎水服用。

此外,茯苓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它们能够增加白细胞数量,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一些研究还表明,茯苓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平衡机体的免疫反应。

一般建议用法用量为每次10-15克,煎水服用。

此外,茯苓还有镇静催眠作用。

茯苓内含的有效成分具有镇静和安神的效果,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专家建议,可将茯苓研磨成粉末,每次3-5克,用温水冲服。

另外要注意的是,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

茯苓有降血压作用,患有低血压的人应慎用。

茯苓可增加尿路感染患者尿蛋白含量,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

同时,应注意茯苓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作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总结起来,茯苓是一味有广泛功效的中药材,适合治疗水肿、心脏病、免疫系统调节、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在用药时,要注意合理的用法用量,尤其要注意茯苓的相关药物相互作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茯苓的疗效和用法用量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一、茯苓的简介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中。

茯苓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下面将介绍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

二、茯苓的用法用量茯苓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病情采用不同的用法和用量:1.生用茯苓:用新鲜的茯苓晒干后,直接使用。

适用于痰湿、水肿等病症。

–用量:一般每次使用10-15克。

2.炙用茯苓:将茯苓进行炙烤处理后再使用,有助于增强其药效。

–用量:每次使用5-10克。

3.研末用茯苓:将茯苓研磨成细末,可以用于外用药膏或内服药物。

–外用药膏:适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问题。

–内服药物:可以加入茶或煮汤中服用。

三、茯苓的功能茯苓具有多种药理功能,主要包括:1.祛湿利水:茯苓具有较好的利水作用,可以通过排尿促进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和体重增加的问题。

2.舒肝安神:茯苓可以平肝潜阳,有助于舒缓肝脏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等问题。

3.调节免疫:茯苓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4.改善消化:茯苓具有健脾益胃、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四、茯苓的主治茯苓在中医药中有许多主治,常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水肿: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可以通过增加尿量,促进体液排出,缓解水肿问题。

2.湿疹:茯苓具有清热解湿、止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等皮肤炎症。

3.脾胃虚弱:茯苓有益脾胃、增进食欲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4.失眠:茯苓可以舒肝安神,有助于缓解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5.尿频:茯苓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减少尿频,改善排尿问题。

以上只是茯苓的一些常见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具体的使用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在使用茯苓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引来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茯苓饮倪海厦的讲解

茯苓饮倪海厦的讲解

茯苓饮倪海厦的讲解茯苓饮,这一中医方剂,在中医的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倪海厦先生对于茯苓饮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剂。

倪海厦先生首先会从茯苓饮的组成药材入手进行分析。

茯苓,作为主要的药材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它能够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同时还能调理脾胃,改善心神不宁的状况。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与茯苓相互配合,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能够帮助消除体内的气滞和痰湿。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使脾胃之气得以顺畅运行,痰湿得以消散。

生姜,温中散寒,止呕化痰,不仅能够温暖脾胃,还能防止痰湿的生成。

倪海厦强调,茯苓饮的适用病症通常是中焦脾胃虚弱,水饮内停所致的一些症状。

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胸胁胀满、心下痞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

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水饮停滞在体内,影响了气机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倪海厦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灵活加减。

如果患者水饮较重,可能会增加茯苓的用量,以加强利水渗湿的效果;如果气滞明显,枳实的用量可能会适当加大,以增强破气消积的作用;若是脾胃虚寒症状突出,生姜的用量则会增多,以增强温中散寒的力量。

倪海厦还会提醒我们,在使用茯苓饮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比如,服药期间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体质虚弱的人群,使用时需要更加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倪海厦对于茯苓饮的讲解,不仅仅是对药物组成和功效的简单阐述,更是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贯穿其中。

他强调,中医治疗疾病不是单纯地针对症状,而是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从根本上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茯苓饮虽然是一个古老的方剂,但在倪海厦的讲解下,我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它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运用茯苓饮,我们可以帮助许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健康的生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的食材。

茯苓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能够对人体带来很多好处。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够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对于水肿、浮肿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1.2安神定志:茯苓有镇静和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多汗盗汗等症状,对于调节情绪、缓解焦虑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

1.3改善消化功能:茯苓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帮助消化。

对于一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4补中益气:茯苓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能够改善体内的气血不足现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1.5抗炎止痛: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缓解因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2.茯苓的食用方法2.1茯苓煲糖水:将适量的茯苓洗净切片,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煮化。

此方法有助于提取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并且口感糖水甜美,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2.2茯苓粥:将适量的茯苓和糯米一起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改小火煮熟成粥。

此方法为茯苓最普遍的食用方式,能够将茯苓的功效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2.3茯苓炖鸡:将适量的茯苓和鸡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炖煮数小时,加入适量的盐、姜等调料即可食用。

此方法结合了茯苓和鸡肉的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颜美容的功效。

2.4茯苓熬粥:将适量的茯苓和大米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成粥。

此方法将茯苓的有效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适合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等人食用。

3.注意事项3.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虽然茯苓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对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应慎重使用。

3.2忌与一些药物同服:茯苓具有一些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成分,与一些药物同服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茯苓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服。

茯苓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茯苓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茯苓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茯苓的功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茯苓的功能: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2.健脾胃:茯苓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安神益智:茯苓含有多种对神经系统有益的有效成分,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帮助安定情绪、提高注意力。

4.抗菌抗病毒:茯苓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可以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5.抗肿瘤: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某些肿瘤疾病。

二、茯苓的主治茯苓主治多种疾病和症状,以下是茯苓的主要主治作用:1.尿频尿急:茯苓能够增加肾脏排尿量,缓解尿频尿急的症状。

2.脾虚湿滞:茯苓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虚湿滞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

3.水肿:茯苓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4.失眠多梦:茯苓具有安神益智的作用,可以缓解失眠多梦导致的睡眠问题。

5.感冒发热:茯苓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可以帮助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三、茯苓的用量茯苓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用量为9-15克,每日3次。

具体用法如下:1.煎汤:将茯苓研磨成细粉后,取适量加水煎煮,煎至汤剩下一半时,去渣取汤液,分为3次服用。

2.冲剂:将茯苓粉末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3.茯苓片:茯苓也可以制成片剂,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的用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

四、小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尿消肿、健脾胃、安神益智、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功能。

茯苓主要用于尿频尿急、脾虚湿滞、水肿、失眠多梦、感冒发热等症状。

茯苓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量的调整。

以上就是茯苓的功能主治和用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外台》茯苓饮

《外台》茯苓饮

《外台》茯苓饮
《外台》茯苓饮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人参白术各log 枳实6g
橘皮7。

5g 生姜12g
上6味,以水600ml,煮取180ml,分3次温服。

(功效]健脾理气,化痰散饮。

(主治)胸中有痰饮宿水,吐出水后,心下空虚,痞满不适,
短气乏力,不思饮食,苔白微厚或腻,舌质淡红,脉细弱。

(临证加减)
1.若呕吐甚者,加半夏、瓦楞子等以止呕。

2.若食少纳呆者,加神曲、炒谷麦芽、鸡内金等,以消食
化滞。

3.脚气冲心,服本方合吴茱萸汤。

4。

茯苓饮的临床应用:认为茯苓饮可用于治疗妊娠恶阻之
初有效,对体力不衰弱,心下部不适,恶心,呕吐,有胃内停水者较佳。

并且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与胃弛缓等见心窝部有停滞胀满感,吐酸或烧心,叩击心窝部可闻及水音,腹部有动悸,尿量减少者,效果甚佳。

LR方辨证治疗学.重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重庆分社,1983:65,159J
5。

本方去枳实,治风痰气,呕吐水者,名延年茯苓汤。

6.后世之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等健脾和胃化饮之方,皆
由本方发展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茯苓饮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
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荐。

下面来看一下茯苓饮。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生姜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食气,闻便呕逆,四肢重不自持。

【用法用量】分为2剂。

每剂以水4盏,煎取1盏半,去滓,分2次食前温服,如人行3-5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别名】茯苓饮子
【处方】茯苓3两,紫苏叶3两,杏仁3两,橘皮3两,升麻3两,柴胡3两,生姜4两,犀角2两(屑),槟榔12枚(并皮子,碎)。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脚气肿,气急上气,心闷热烦,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茯苓饮子(《鸡峰》卷四)。

【注意】忌醋物。

【摘录】《外台》卷十八引《延年秘录》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远志(去心)2两半,芍药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