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合集下载

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综述_王文淑

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综述_王文淑

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综述王文淑(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对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明代的京杭大运河在历代王朝中治理得最好,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近年来,关于明代运河的研究也是成果颇多,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总结和评论,以求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明代;京杭大运河;综述中图分类号:K928.4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14)04-0085-04Review on the Grande Canale Between Beijing and HangzhouWANG Wenshu(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ourism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Abstract:The Grande Canale Between Beijing and Hangzhoul is the main artery of waterborne transport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China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upon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n different dynasties.The well-management of the Grande Canale in Ming Dynasty saw its great contribution at that time.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study about the Canal in Ming Dynasty and this paper is to dig out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study by summarizing and discuss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Key Words:Ming Dynasty ;The Grande Canale水路运输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隋代统一中国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发展江淮漕运,增强北方边防的军事力量,开凿和疏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浙江余杭的大运河。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本文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研究对象,从遗产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保障设施、客源市场四个方面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

这为塑造好大运河江苏段的总体区域形象、打造有影响力的省级旅游品牌从而成为国内外著名旅游休闲度假区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中国论文网/7/view-12975211.htm引言随着2014 年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这条昔日以漕运为主要功能的“黄金水道”获得了成功的转型,世界遗产的美誉使沿线城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运河旅游的热潮持续上涨,同时运河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催生了庞大的休闲旅游需求,大运河江苏段的旅游开发将成为沿线城市休闲娱乐的新亮点和居民享受型消费的新选择。

一、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现状(一)遗产资源保护方面大运河江苏段遗产资源丰富,靠运河处分布较密集。

资源的保护现状不同,对遗产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受制于地方经济不发达、保护意识薄弱,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有待改善,保护力度仍需加强,现做出以下简要评价。

1.自然生态资源全长1794千米的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穿越了8个地级市,20余条河道密布其中,南北运河纵横交错,水系分布众多。

目前江苏段水脏,对水环境、水文化影响很大。

运河周边水土流失、河床淤积,运河水体浑浊,运河周围环境恶化,且水系多呈散点分布,未形成完整的水网系统。

此外排水设施也不够完善,人为浪费、破坏水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河道进行污水治理、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不同的是,景区周围的运河水质优良,沿岸生态景观较好、物种丰富多样,植被与水面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运河水韵特色。

大运河江苏段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是体味千百年运河的窗口。

2.运河水利工程遗产资源江苏段是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高的区段,是国家水运和江苏“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长三角经济重地物资及时中转集散及北煤南运战略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突出。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作者:蔡蝶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5期摘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

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文化遗产的长廊,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等价值也不断扩张。

关键词: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文化遗产的长廊,这造就了一个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文化和旅游开发空间。

这些具有丰富历史人文和科学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是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

因此,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优秀的运河水文化遗产,成为一件亟待受到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工作。

一、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京杭大运河,如同万里长城一样,已成为刻画在祖国大地上象征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留给我们及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阶段,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使之继续为人类造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杭州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同样面临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开发的紧要问题。

那么,如何对杭州段运河在漫长历史时期遗留下的珍贵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呢?首先,要对杭州段运河所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性的综合考察,全方位地记录运河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情况、重要数据、现存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起一套成系统、体系化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

对该段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不同文化遗产的特性区分出若干类别,进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

其次,通过将杭州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系统化、整体性的工程中去,从而实现对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浅谈杭州运河休闲旅游文献综述

浅谈杭州运河休闲旅游文献综述
吴必虎在《中小城市家庭规模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比较了不同家庭结构休闲游憩的障碍因子后,发现服务,感知,交通三个因素为主要障碍因子。
2、节假日对休闲旅游影响的研究成果
汪德根在《发达地区居民对节假日调整影响休闲旅游的感知分析_以上海_杭州和苏州为例》中就节假日对于旅游者对于休闲旅游感知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研究成果:上海,杭州,苏州的城市居民对新的休假制度的影响感知的显著差异表现在“拉动消费” ,“出行决策” ,“休假效应”和“休假保证”4各方面,对取消“五一”长假的影响感知显著差异表现在使“十一”和春节返乡票更加难买。大部分居民对实施五个小长假持积极态度,反映出居民对中短程旅游需求和文化休闲旅游需求重视程度逐步增加,表明居民旅游需求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王原在《城市居民春节过节方式与旅游,娱乐消费调查》中分析说:我国城市居民对在春节期间选择外出旅游这种过节方式的人正在逐渐增加,去购物或ktv的人也在增加,两者占到总人数的31.4%,这与地区经济发展,受教育人群,高学历人群增加有关系。
3、休闲旅游产品的研究成果
康保苓在《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一文中分析了杭州旅游产品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应着重从挖掘文化内涵,尊重生态,强化精致性,建立休闲旅游的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大对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
[6] 罗玮,唐勇. 浅谈休闲旅游发展的文化培育[J]. 旅游经济,2011(2)
[7] 苏国良,吴必虎,党宁. 中小城市家庭规模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J]. 旅游学刊,2007,22(6)
[8] 王华伟. 京杭运河旅游文化研究及开发利用[J]. 工会论坛,2009,15(6)
[9] 高渚秀,于秋生. 国内外城市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 中国商贸,2011

京杭运河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江浙段为例

京杭运河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江浙段为例

2018年5月第37卷第3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 2018Vol.37 No.3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18.03.018京杭运河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江浙段为例许亚兰,李永乐(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水工建筑遗产作为京杭运河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作为京杭运河遗产资源的重 要组成部分,效用价值转化为历史文化价值,造型别致的建筑特征对公众构成吸引力。

文章分析了京杭运河江浙段水工建筑遗产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存在的遗产保护缺失、旅游开 发与地方文化融合性不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三种水工建筑遗 产旅游开发产品:博物馆产品、主题文化街区产品、徒步和露营产品,为水工建筑遗产旅游 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京杭运河;水工建筑;遗产旅游;主题文化街区;博物馆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18)03-0118-07—、弓I言京杭运河在千年的运营过程中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交流、民俗风情融合的同时,在运河沿线各地遗留了类型丰富的水工建筑遗产。

京杭运河在2014年正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随后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也再次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而水工建筑遗产作为京杭运河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研究,不仅有益于京杭运河遗产廊道的构建,更有利于京杭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意义得到创新式的传承与传播。

“遗产”一词在《新华词典》中被解释为:先人过世后遗留的个人财产收稿日期:2017-07-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京杭运河(江浙段)文化遗产资源群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14BGL085)。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运河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誉为“运河之母”,其南起北京,北至海河入津,横贯中国东部。

江苏段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江苏省多个城市,包括扬州、南京、苏州等地。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饮食特色。

大运河江苏段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

江苏菜被誉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鲜嫩清淡、色香味俱佳而闻名。

在大运河沿线的城市,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江苏菜肴,还能体验到当地特色小吃和传统糕点。

旅游业是江苏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大运河江苏段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目前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一潜力,有必要深入研究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特色及旅游开发现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推动该地区的旅游业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揭示其中的特色和价值,为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进而探讨其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可以分析目前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终,通过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大运河江苏段概况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横贯我国多个省市,连接了南北交通纽带。

大运河江苏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京杭大运河,全长约238公里,跨越江苏省的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等地。

这一段大运河沿途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明珠”。

大运河江苏段沿途遍布着许多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如南京的总统府、扬州的瘦西湖、镇江的金山寺等,这些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姓名: 高倩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管理42 学号: 2224224 指导教师: 秦淳霞职称: 讲师2007年 6 月 30日##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高倩指导教师秦淳霞摘要: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提升古运河的整体历史文化价值,重新发挥古运河在当代的旅游文化功能,为古运河沿线城市的申遗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通过阅读近二十年来有关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资料,回顾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运动变迁,全面介绍了两岸城市旅游景点,并对运河旅游开发与保护实践状况做了评估,展示了当代南北沿河城市对运河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指出了今后运河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A summary of tourist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the GrandCanalStudent majoring intourism management Gao QianTutor Qin ChunxiaAbstract:For protecting and exploiting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Grand canal, exerting tourist functions of the old canal, getting ready for the cities along the Grand canal apply for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anal, overall briefs the scenery spots along the Grand canal, estim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for the canal by reading abundant of literatures between1999and2007, then exhibits the progress of analysis about touri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points out the shortings of analysis and theory research from cultureprotectionangle. Key words:The Grand canal;canal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 protection京杭大运##起##拱霞桥,北至积水潭,纵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流经##、##、##、##、##、6省市,全长18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我国古代贯穿南北的唯一交通大动脉。

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Consumer Market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03.112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①——以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为例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周艳丽 陈敬敬 崔淼摘 要:文旅融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也是很好的发展路径。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之一即嵌入式,本文以嵌入式为切入点,通过对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层次分析,找出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基于此,结合沧州市大运河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沧州市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a)-112-021 问题提出由于文化要素的强渗透性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因此“文旅融合”对于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了文化与旅游部,“文旅融合”进入国家层面。

文化与旅游部为了推动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文件。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大运河沧州段可供开发利用的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沧州市运河文化缺乏完整的景观载体,观赏性不强,投资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沧州市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统一开发和有效整合的道路还很长。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河道全长215公里,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1/8,是大运河流经区域里程最长的地市。

大运河在沧州地区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县、沧州市区、青县七县。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共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其他运河文化遗产和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沧州段被列入《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目录的遗产共26处。

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随着全国旅游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河道,总长度超过1700公里,经过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江苏五省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大运河贡献了许多崭新的历史足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

现今,大运河已经成为国内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深受游客喜爱。

大运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大运河流经的地域范围极广,自然风光十分秀美,充满着大运河的独特魅力。

这里形成了一系列的风俗文化,如运河戏曲、运河美食等。

同时,大运河还是一条历史的财富之路,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历史遗迹、建筑风格和艺术之美。

天津、北京、合肥、南京、扬州、徐州等城市都在沿线,现今的大运河也是旅游流动互动的平台,连接着华夏文化传承的根脉时空,成为了我们认识中国与探索中国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未来,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将会对地方的经济与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大运河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成为了一个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该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的准确评价。

目前许多地方尚未清醒认识到大运河在文化旅游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对于大运河旅游资源的评价也尚未被充分和准确地反映出来。

因此,对于大运河旅游资源的评价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加强对旅游资源的考察和调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明确大运河的文化旅游地位和核心价值作出准确评估,这将为推动大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和支撑。

接下来,应建立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高效的交通网络和舒适的环境会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体验。

通过改善游客的服务体验,在旅游市场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还要从导游和游客的角度出发,考虑消费者需要,建设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比如,设立商业中心、文化广场、休闲区等,使游客能够在旅游景点内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服务。

大运河的保护治理及其旅游开发

大运河的保护治理及其旅游开发
全 长 !"#$ 公 里 它 是 中 国 古 代 由 北 向 南 的 主 要 交通干线 它不仅在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繁荣中发挥了巨大作 用促进了沿线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孕育了许多历史悠久光 彩夺目的著名古镇 这些古镇在水利航运和沿线人民的生产生 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 人工大运河 大运河的传统交通功能已经大大削弱 山东济宁以 北的地区甚至被切断了 河道滨河景观及相关水利设施和历史 遗迹发生了巨大变化或遭到破坏
一大运河在保护治理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完 整 性 在 污 染 中 不 断 丧 失 大运河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来自沿海的工 业和农业所造成的污染 工业中排放的废物废水以及农业生产 中的农药化肥等都会对大运河的水质造成严重的损害 此外新 兴农村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导致农村地区的郊区和当地河流污染 甚至超过城镇 第二就是来自河运运输中的污染 很多船只在河 中运输的过程中将机油粪便以及其他垃圾都排放到河水中对 运河造成严重的污染 真 实 性 在 开 发 中 屡 遭 更 改 大运河直至今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发 展中大运河留下了很多灿烂的文明 不管是沿岸的宝塔老街 寺庙还是周围的窑炉工厂等其他历史古迹都已经成为大运河 的一部分 然而大部分历史遗迹却在开发过程中随着推土机的 推进而消失 除此之外周边还有很多民间特色风俗和地方戏但 是它们也随着所依赖的载体的消失而消失 与此同时杭州沿海 岸修建了假山喷泉雕塑石碑和亭台楼阁等 现 有 旅 游 产 品 结 构 单 一 大运河的旅游产业也一直在运行中但是目前取得大得效果 并不理想 而且在大运河现有的旅游产业中只有观光旅游缺少 相关的产业链 就硬件而言游船形式单一档次低大多数游客 都被限制在船舱里因此影响了他们的视野旅游的体验感很差 就软件而言整个旅程既没有解释也没有介绍也没有其他服 务 游客在观光的同时没有其他可以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旅游 产品结构之分单一 因此游客很快就会失去游玩兴趣对外推广 的能力大大减弱 二大运河保护治理和旅游开发的对策 完 善 体 制 协 调 行 动 为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运河在保护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要完善保护治理体制协调各个部门进行协商制定出完整 而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比如可以结合环保部门水利工程部门 文物保护部门等各方面依靠这些力量成立大运河的保护治理与 旅游开发的委员会 首先要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者不同部门之 间要形成紧密的联系做到分工明确方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 提高办事效率做到职权分明 其次要根据事情情况制定出相 关的规章制度并设立专业团队进行监督管理 一旦发现有违规

“旅游者凝视”视角下杭州大运河的文学旅游体验

“旅游者凝视”视角下杭州大运河的文学旅游体验

Art World艺览天下“旅游者凝视”视角下杭州大运河的文学旅游体验俞铃倩杭州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员,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但是很少有人在“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研究杭州大运河。

本文在“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研究了浙江省3处世界遗产中杭州大运河的文学旅游现象。

在全球性和地区性的交流进程中,“旅游者凝视”无处不在且因素占比大。

这种“旅游者凝视”对研究文学旅游业十分有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杭州大运河旅游文化的再生产,使旅游者有更完美的体验。

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集权专制的国家,随着北方地区成为政治中心和南方地区成为经济中心布局的成形,这条连接南北进行漕运的大运河河网已经成为国家极为重要的支柱。

同时,由于大运河把东都平原连接成一个整体,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社会发展,从而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多元文化中心的东迁和南迁。

运河反映了我国人民改建和借助大自然的无与伦比的智慧,为我国长期以来的统一和兴旺做出杰出贡献。

从某种程度上讲,不知晓运河就不知晓中华文化。

京杭大运河在卡塔尔于2014年6月22日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被归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我国各民族无与伦比的智慧结晶的肯定。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世界遗产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京杭大运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现在或者展望未来,也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泱泱华夏,具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在历史衍变中,研究杭州大运河,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的历程,是我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杭州大运河概述(一)运河在历史上的实用价值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当时,吴王夫差开凿了邗沟(国内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一条人工河道),后来人所称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元朝时期形成的。

自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于公元1293年修通,史称京杭大运河。

在漫长的从“邗沟”到“京杭大运河”形成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在经济、文化、民俗技艺等方面一直起着不可小觑的价值和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

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开发分析

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开发分析
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规划
借势申遗机遇、依托扬州运河旅游增长极,打造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带上的一颗淮扬明珠
京杭大运河:历时8年申遗成功,将成世界级旅游线路
• 《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北起城、丝绸之路之外,我国第三条世界级旅 游线路,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大名片”。
•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将中 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北京:皇城都市 旅游增长极
扬州:运河“原点”
• 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开启运河之源,扬州段成为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 也是中国唯一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
里运河:淮扬文化
北运河:京津文化
南运河:燕赵文化
淮扬运河旅游发展分析图
22
鲁运河:齐鲁文化
中运河:中原文化 扬州:运河都会
2 旅游增长极
江南运河:吴越文化
3 杭州:江南水乡 旅游增长极
《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规划:一带三极·六段十六节点
11
链接:淮扬运河旅游开发分析
水、城、镇共筑淮扬运河品牌
运河旅游开发现状:以水串城,开发重心集中在城区 ➢水上游线、沿线风光打造为主。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风景区)——4A级景区,运河两岸生态园 林式景区;扬州古运河——水上观光为主
➢集中于城区,串联运河沿岸景点
扬州如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淮安如御码头、清江闸等
运河旅游开发趋势:点状综合开发
旅游综合体——淮安运河文化旅游区(在建),集聚淮安人文历史体验、 世界运河文化博览,以及水上游乐、实景演艺、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 功能为一体的5A级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 旅游古镇——邵伯古镇、瓜洲古镇、河下古镇等(拟建)

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山东南段为例

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山东南段为例

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山东南段为例作者:徐淑升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2期引言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古代水利工程,随着《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落地和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及《大运河京津冀段通航计划》,大运河的旅游价值越来越凸显,相关的旅游开发保护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遗产廊道(herritage corridor)概念源于美国,指的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目前国内学者也将此概念引用到中国的运河旅游开发。

运河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较成熟:美国把废弃的伊利运河河段作为历史遗迹开通旅游线路,体验开凿运河的艰险;俄罗斯开发波罗的海运河旅游,体验沿岸城市风光观光;丹麦在哥本哈根运河开通著名的水上观光巴士;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以四通八达的城市运河交通网闻名;瑞典约塔运河、德国勃兰登堡水道都可以通过运河体验民族风情;罗马尼亚的黑海运河是观光多瑙河三角洲自然风光的生态通道;法国的“英吉利海峡到地中海运河网”是一项宏伟工程,体验美丽的乡村风光;英格兰的什罗普郡联合运河展示了英国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还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运河情景。

除此之外,国外运河旅游还开发了各自独特的旅游产品:包括自行租船驾船、租独木舟或皮艇、乘坐改装过的古代运煤船(Narrowboat)、乘坐家庭式游船(Houseboat)等,内容丰富多样。

我国非常重视发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旅游的规划与研究,提出整合运河旅游资源,创新整合运河旅游产品体系。

国内学者针对大运河开发与保护开展了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存在着以下观点:一是发展景区、城市和区域3个尺度的运河旅游节点与轴线;二是加强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运河遗产的文化地位;三是基于产业、空间、环境管理的运河开发保护等。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作者:董广智许金如李芸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9期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7-05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动脉,沟通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流域,极大地促进沿岸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活态”文化遗产,山东济宁以南的部分仍在通航,有些河道转变成为景观河、灌溉河、排涝河,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旅游业提供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认为:“大运河是江苏旅游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品牌,选择纵贯南北、文化积淀深厚的大运河作为重要的旅游发展带,从地域上、文化上、主题上整合沿线的旅游产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扬州是世界运河名城,是中国大运河的发祥地,也是大运河申遗工作的牵头城市。

大运河承载着扬州悠久的历史,带来扬州千年的经济文化繁荣。

由于运河千百年的流淌,扬州被赋予了历史、文化,被赋予了生态、生机和生活。

扬州要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扬州运河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精心策划,大力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构建运河旅游产品体系,展示运河文化的丰厚内涵和独特价值,创造出融观光、休闲、体验、参与为一体的功能全面、极具魅力的旅游空间,吸引中外游客前来。

一扬州运河旅游资源分析运河是扬州建城肇始,也是扬州繁华之源。

大运河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为扬州发展运河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厚的、无可替代的条件。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我们对扬州运河旅游资源进行归纳分类,共有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五大主类,三十三个基本类型,一百五十多个单体旅游资源。

河北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

河北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

河北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各地政府的关注焦点。

而河北省作为大运河的文化旅游资源聚集地,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该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和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了河北省近年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河北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一、河北大运河旅游资源状况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交通重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

大运河全长1776公里,共有226条桥、74个船闸、956处泊位、46处水利设施、89处湖泊和池塘等。

其中,河北省境内的大运河全长373公里,贯穿8个市,拥有63条跨河大桥、121座堤坝、80多处碑亭、22处景观。

因此,大运河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加强大运河考古保护大运河历史悠久,沿线遗存丰富。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应加强对大运河考古保护的力度,采取全面保护、准确修复、科学利用的策略,同时开展大运河跨域考古研究,保护好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打好基础。

大运河毗邻京杭大运河,沿线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优良。

应加强大运河沿线的生态保护,把大运河沿线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保区,确保水质清洁、河畅景美。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更要尊重和保护大运河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水域和岸线的生态修复和保护,为河北大运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改善大运河旅游设施为更好地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发展,应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主要包括优化旅游线路,提高旅游质量,实现大运河文化旅游与其它旅游景区的有机结合。

加强河畔景观和游船服务,提高游客旅游体验,同时引进新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等,为大运河旅游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一)开发大运河特色旅游产品河北大运河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因此,要注重开发大运河特色旅游产品,继承和传承大运河的文化遗产,推出有特色、有品质的旅游产品。

京杭运河天津段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京杭运河天津段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京杭运河天津段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京杭运河是中国著名的运河之一,横贯我国东部地区,连接着南北两大水系。

作为中国古代大运河的一部分,京杭运河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货物和文化的交流通道。

而在今天,随着中国国家旅游发展的快速增长,京杭运河生态旅游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天津作为京杭运河的重要节点之一,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优势。

天津段的京杭运河,连接了南北两大水系,通过天津市区域。

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天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而京杭运河的天津段,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成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

目前京杭运河天津段的生态旅游开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京杭运河天津段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天津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一、现状分析1. 优势资源天津作为京杭运河的重要节点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古运河遗址、古运河文化、水乡风情等。

这些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 旅游基础设施3. 旅游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需求的增加,生态旅游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热门选择之一。

而京杭运河天津段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4. 发展隐患与此京杭运河天津段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景观破坏等。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二、发展策略1. 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等方式,增强广大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加大景观保护力度对京杭运河天津段的景观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持其原有的自然风貌和古运河文化特色。

同时推进景观规划设计,注重原汁原味的保护和再现,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3. 整合旅游资源整合京杭运河天津段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形成完整的生态旅游产品线,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旅游服务。

京津冀运河文化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利用

京津冀运河文化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利用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要:京杭大运河北段连接了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相对于运河江南段的开发利用而言相对落后,在区域内也存在着规划各自为政、发展不平衡、特色开发不足的问题。

运河文化、景观和经济带的建设可成为京津冀合作的突破口,从而促使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地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改变运河文化资源利用开发的不平衡状态,建设“一河、两岸、三地”的整体运河文化景观带。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京杭大运河;运河文化;协同开发与利用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5)06-0011-05第31卷第6期Vo l.31No .62015年12月Dec .2015收稿日期:2015-11-09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京畿文学与文化研究”(ZD201427)。

作者简介:向淑君(1969—),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文学博士,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文化;周艳敏(1966—),女,湖北襄阳人,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部教授,主要研究知识产权、文化产业政策。

2014年6月22日10时,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运河十余年来的“申遗”长跑在各级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综合努力下,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但是,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不是任务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征程的开始。

如何从国内到国际辐射运河的影响力,以及如何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督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框架下,进行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是运河北段经过的主要地段,在地缘、政治和文化背景上具有同源性,在行政区划上虽然分为一省两市,但是在经济、文化、地理上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杭州运河水景旅游资源开发之探索

杭州运河水景旅游资源开发之探索

杭州运河水景旅游资源开发之探索黄慧【摘要】““文化名城”是杭州城市的定位,是杭州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杭州旅游的导向.设想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主干道,贯通拓宽杭城内外所有运河和水道,连接西湖、钱塘江、西溪湿地,可使杭州形成“水景游”水网体系.像意大利威尼斯那样,旅游者可以坐船穿过“大街”(运河、钱塘江), “小巷”(城内外各水道),观光西湖风景、钱塘江景观、西溪湿地风貌,使杭州真正成为东方“威尼斯”,也将会更加凸显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8)005【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杭州运河;水景旅游;开发【作者】黄慧【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浙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之地,水景旅游资源开发是浙江省与杭州旅游业的重中之重。

杭州的水景丰富多彩,江河湖海溪泉一应俱全。

论江,有波澜壮阔、闻名世界的钱塘江及其涌潮;论湖,有秀雅妩媚的西子湖;论溪,有田园诗章般隐逸的西溪湿地;论河,有古运不息,活力永恒的京杭大运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得此美誉,同水景旅游资源的支撑密不可分。

近年来杭州的城市旅游形象逐渐向休闲之都转变,与水旅游的大力开发密不可分。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在杭州各类旅游资源中,处于枢纽的地位,起着关键、核心的作用,举足轻重。

因此,可以作为杭州市域整体区域旅游形象的代表[1]。

杭州运河是杭州城市水旅游开发的一出重头戏。

杭州城市的发展,天堂地位的确立与大运河的开凿、开发密不可分。

杭州市政府决心在弘扬西湖文化,丰富钱塘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旅游,形成三水并举的城市水旅游发展格局。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沿河两岸及黄河、长江流域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

杭州运河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同样也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和演化,形成了特有的地理景观与史迹遗存,如今已成为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

大运河遗产旅游目的地主客关系三元化基础研究

大运河遗产旅游目的地主客关系三元化基础研究
2018年4月,针对游客重游及亲友推荐两部分再次发放问 卷,共收到问卷225份,利用Likert 5点量表进行调查。重游方 面,25.8%的游客非常愿意重游,52.9%的游客愿意重游,表明 游客重游意愿非常强烈,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向亲友推荐 方面,59.6%的游客愿意推荐、36%的游客表示非常愿意,这显 示出大运河作为遗产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中的旅游体验价值非常 高,游客对其产生积极正向的情感。
(三)提升开发之广度、深度 海南黎苗地区的五指山,是海南著名的琼崖纵抗战队伍地区 党委等机关的驻扎地,也被称为海南的“西柏坡”,在建设发展 中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五指山地区也是海南少数民 族聚居地,以黎族和苗族为主,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情,是海南独 特的文化旅游景区,如红色文化博览园和红色文化休闲公园等。 其中,红色文化博览园以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与红色文化精 神为主题,建立了集红色文化旅游、传统革命精神教育等文化资
源内容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博览园,提高了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 力和知名度。而博览园的红色文化资源项目包括中国革命纪念馆 和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另外,景区的红色文化休闲公园主要是 以较为先进的军事文化为主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建立了集文 化博览、文化讲堂、表演观光和拓展训练等内容于一体的休闲园 区,在展示中体现出了海南地区的军事文化力量。该项建设包含 了军事文化讲堂、拓展训练区和红色文化广场等。这种深度的开 发方式,不仅有助于加强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人民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红色文化氛围,还实现了对红色文化资 源的合理开发,促进了景区综合效益的提升。
二、研究设计
(一)游客调查情况 2017年,第一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72份,调查人群年龄集
中在25~45岁。学历调查中,本科学历占比55%,研究生及以上 占比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行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姓名: 高倩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行治理班级: 旅行治理42学号: 2224224指导教师: 秦淳霞职称: 讲师2007年6 月3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京杭大运河旅行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旅行治理专业学生高倩指导老师秦淳霞摘要:为了更好的开发和爱护京杭大运河沿线旅行资源,提升古运河的整体历史文化价值,重新发挥古运河在当代的旅行文化功能,为古运河沿线都市的申遗工作做好预备。

本文通过阅读近二十年来有关京杭大运河旅行资源开发的文献资料,回忆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运动变迁,全面介绍了两岸都市旅行景点,并对运河旅行开发与爱护实践状况做了评估,展现了当代南北沿河都市对运河旅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从文化遗产爱护的角度,指出了今后运河旅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点。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运河文化;旅行资源;开发与爱护A summary of tourist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the Grand Canal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Gao QianTutor Qin ChunxiaAbstract: For protecting and exploiting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Grand canal, exerting tourist functions of the old canal, getting ready for the cities along the Grand canal apply for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anal, overall briefs the scenery spots along the Grand canal, estim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for the canal by reading abundant of literatures between 1999 and 2007, then exhibits the progress of analysis about touri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analysis and theory research from culture protection angle.Key words: The Grand canal;canal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 protection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拱霞桥,北至北京积水潭,纵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6省市,全长18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我国古代贯穿南北的唯独交通大动脉。

它与万里长城一样差不多上中华文明的集中表达,都深刻地阻碍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现在,万里长城虽已废弃不用,但早在1987年便被列入了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而千里运河作为中国独一无二“活”的文化遗产,却不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要紧缘故在于运河两岸的资源分散、缺乏科学系统的资源分类整理和统一合理的进展规划,致使两岸资源如同散落的明珠,大大降低了大运河的整体文化价值。

因此在新时代如何爱护古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其深厚内涵,让古老的运河在新世纪焕发生气和光荣,是我们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运河的历史变迁及旅行资源概述(一)京杭运河的历史变迁京杭大运河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初即开始兴建,到十三世纪末才正式完成,前后共历时近1800年,从创建到完成是一个不断开凿、扩展、改造的过程,几经变迁,古今面貌也专门不相同。

春秋秦汉时期是运河开发的雏形时期。

这一时期要紧开凿了南方的长江中下游的邗沟和黄淮平原地区的鸿沟,秦汉时期扩展到北方黄河流域的汴渠以及海河流域白渠和平虏渠,差不多上构成京杭大运河的早期段落。

隋朝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修整了邗沟,开挖了黄河、涯河之间的通济渠;608年,又下令开挖了南通黄河、北到涿郡的永济渠;610年又修整了三国孙吴时期开通的联结京口至余杭的江南河。

如此,形成了全长两千七百公里,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隋运河。

元代至元二十年( 1283 年) 建大都于燕京之后, 为了达到南粮北运的目的, 便由济宁向北至东平开掘了一条“济州河”。

从此,运河不再绕道洛阳直截了当将山东与江南沟通,成为了中国南北运输的主航道。

明朝直到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才将北京段的运河疏通又建筑了上新、中新、下新三闸以调剂运河的宣泄, 同时还大规模疏浚会通河。

从此,运河船只南往淮河而驶向江南杭州,北通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京杭运河至此全部畅通。

清朝因漕运的需要,将大运河重新疏浚扩展,随着漕运逐步改为现金以及海运的进展,运河慢慢失去了漕运功能。

[1]27-30(二)运河旅行资源概述今天的京杭运河全长1794千米,直截了当贯穿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流经132个县市。

沿河地区旅行资源丰富,不管是物质景观依旧文化景观都别具特色,耐人寻味。

海外游客称之为“活古迹”、“历史的画廊”。

依照李天元(2000)按旅行资源的属性可将旅行资源划分为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两大类。

[2]64-66自然旅行资源要紧是水景,作为运河两岸最要紧的旅行资源,有的甚至因为景色优异而形成独立的风景名胜区,要紧是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常州天目湖、淳安千岛湖风景区、“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镇江中泠泉、无锡“天下第二泉”、扬州大明寺“天下第五泉”等。

其次是地质地貌景观,要紧有泰山风景名胜区、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苏州西山景区、常州天目山景区、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人文旅行资源要紧是建筑,沿河不仅有规模庞大、气概磅礴的宫廷建筑,也有古朴典雅、带有浓郁的风土民情的小城镇建筑。

北方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和清雅淡泊、富有田园气息的私家园林业点缀在运河的两岸,给古老的运河增加了无限的风光。

风格别致、千姿百态的拱桥宝塔等建筑沿运河两岸随处可见。

回族同胞建筑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绵延在运河各个都市之间。

其次是文学艺术,许多历史名著的作者产生在运河岸旁,如:《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都产生在那个地点;各种戏曲、绘画、杂技等文艺精品也沿运河应运而生;江南刺绣、竹雕、木刻、泥塑、陶器等特种手工艺也成了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运河圈内孕育出了众多的文艺家、科学家、政治和军事家,各种先进的思想从那个地点向全国传播。

因此专门多故居、陵墓、革命纪念遍布运河两岸。

依照国家旅行局对旅行景区的分类系统,选取了沿线22座有代表性的都市,分别是:北京、廊坊、天津、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所进行的统计结果。

[3]79-80表1 京杭运河旅行资源汇摘统计表表格来源:《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第三期依照赵西君、刘科伟、王利华选取沿线35个景区做样本,参照郭来喜[4]等新拟的中国有资源分类系统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来看:沿线旅行资源要紧是历史文化遗产,古城、文化遗址等景区系统包括了23个景区,占总数的66%;以“水”为主导的风景河湖类景区系统包括7个景区,占20%;名山胜迹、园林景区系统包括5个景区,占14%。

[5]46-47图3 京杭大运河经济带旅行资源类型结构谱系注:源于赵西君、刘科伟、王利华《浅析运河旅行资源的结构及开发计策》二、运河旅行资源开发和爱护现状大运河沿线旅行资源丰富,专门以历史文化遗产居多占总体的66%,然而这些资源大多成点状分布与运河沿线,并未形成一条相关联连的旅行文化带,只是在部分区域内有所串联开发,下面从运河穿过的要紧省份来看区域内的运河开发和爱护情形。

(一)山东省京杭大运河南北纵贯了山东省西部地区,沿途有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旅行资源分布,然而运河流经的地区是山东省旅行业进展相对缓慢的地区。

2003年运河沿线要紧的五个地区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的国内旅行收入为102.72亿元,增长率为28.68%;国际旅行外汇收入为3834.47,增长率为6.19%。

山东省现已形成的运河文化旅行形成的要紧旅行产品包括,鲁南古运河民俗游、微山湖综合游、东平湖综合也有、运河古城游、江北水城游;运河流经地市的节庆活动有枣庄的枣庄榴花节、山亭梨花节、滨湖芦花节、抱犊崮红叶节;济宁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微山湖荷花观赏节、梁山水浒武术节;泰安的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肥城桃花会;聊城的江北水城文化旅行节、冠县梨花节、阳谷蔡伦造纸节;德州的乐陵金丝小枣节。

要紧旅行商品包括,工艺美术类产品有,枣庄的伏里土陶;济宁的碑帖、楷木雕、尼山砚、鲁锦泰安:燕子石、赤灵芝、何首乌、大汶口文化彩陶、泰山神工艺品、泰山风景摆件;聊城的牛筋工艺腰带、聊城剪纸、郎庄面塑、珂尼陶艺、剪纸、木版年画;德州的黑陶等。

饮食类产品有,枣庄的涛沟桥大米、峄城石榴、黄梨、樱桃、瓜拉边茶、微山湖咸鸭蛋;济宁的孔府菜、孔府糕点、孔府家酒、玉堂酱菜、微山湖全鱼宴、麻鸭卧雪、糟鱼、醉蟹、松花蛋、咸鸭蛋、四鼻鲤鱼、鳜鱼、芡实;泰安的泰山豆腐宴、泰山野菜宴、泰山药膳、道家菜、泰山煎饼、东平湖粥、肥城桃、芡实;聊城的魏氏熏鸡、高唐驴肉、托板豆腐、酥枣、进京腐乳、武大郎烧饼、布袋鸡、呱嗒、老王寨驴肉、烧麦、济美酱菜、十香面、临清汤;德州的德州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宁津珍宝琪。

[6](二)江苏省江苏省境内以平原为主,并无高大的山岳景观,然而有丰富江河湖海等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因此江苏省新的旅行战略目标定位为“情与水的中华文化之乡”,如此的契机,为运河旅行开发带来了新的生气。

1.苏州市结合沿河整治把沿河的枫桥古镇、运河公园、横塘古驿站、彩云桥、石湖风景及宝带桥景点进行水上沟通,把姑苏胜迹连成一片,形成了“舟楫绕城过,胜景依水来”的运河风光带。

无锡市是运河穿城而过的都市。

市区段古运河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水桥,全长6.6公里为古运河游玩之精华。

2.无锡市最早开展运河旅行的都市,早在1981年,无锡市旅行局就在全国领先推出“欲游古运河,请到无锡来”的旅行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