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空气是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一种物质。

以下是关于三年级科学上册中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简要介绍:
一、空气的特征:
1.无色无味:我们看不到空气,也闻不到它的味道。

2.会流动: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会流动。

3.容易泄漏:与一些固体和液体相比,空气更容易从容器中泄漏出来。

4.很轻:空气非常轻,可以让袋子鼓起来,并且摸起来是软软的。

5.抓不住:由于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轻盈的特性,我们无法直接抓住它。

二、空气的作用:
1.人类呼吸:空气对人类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它来呼吸。

空气中的氧气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能量,而二氧化碳则是我们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2.植物生长:植物也需要空气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生长和产生氧气。

3.玩具充气:许多玩具,如气球、皮球和轮胎等,都需要空气来使其充气并保持形状。

此外,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而空气、水蒸气则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空气,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对人类及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空气、爱惜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空气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的成分及作用了解不多。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空气,理解空气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各成分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空气、爱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了解空气的存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空气、爱惜资源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蜡烛、火柴、玻璃杯、水、澄清石灰水等。

2.课件:空气的成分及作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了解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空气污染及保护空气的措施,引导学生养成保护空气、爱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空气质量。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了解空气质量,思考如何保护空气。

8.板书(随课堂教学进行)教师在板书上呈现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具:实物投影仪、维恩图;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蜡烛、打火机等。

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

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

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

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三、空气存在吗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共9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 (共9张PPT)

怎么证明空气 是否真的被你抓住了?2
把所有抓住空气的东西放入水中,都会冒出气 泡。例如:
或把抓住空气的塑料袋在水中松开袋口… 这些都可以证明空 气真的被抓住了。
像空气这样的东西我们虽 然看不见,但它确是无处不在。
3. 空气的流动
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会流动?

保护气


燃 烧 化肥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62021/8/6F riday, August 06, 2021
怎样知道空气的存在?
有许多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例如: 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 回挥动几下,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 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 把一個空杯子垂直压入水中,结果水 并不会跑进杯子里。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例子呢?
怎么证明空气 是否真的被你抓住了?1
抓住空气以后,有些东西会变得鼓鼓的, 例如塑料袋。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62021/8/62021/8/68/6/2021 8:53:48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62021/8/62021/8/6Aug-216-Aug- 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62021/8/62021/8/6Friday, August 06, 2021
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 植物动物离不了。
(谜底:空气)
讨论: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
完成p 75页气泡图
空气
空气真的在我们周围吗?
你能够用身边的材料,让大家 看到 听到或感觉到 我们周围有空气吗?

《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历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历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二、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

3、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4、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三、学习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2、实验器材:集气瓶、燃烧匙、红磷、水等。

3、多媒体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空气污染的图片、视频等。

四、学习过程(一)空气的成分1、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历程。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空气成分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2、小组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等。

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保护气等。

3、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 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2、实验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1/5。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5、误差分析导致测定结果小于 1/5 的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导致测定结果大于 1/5 的原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止水夹未夹紧等。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潜水、登山等。

支持燃烧:用于炼钢、气焊、航天等。

2、氮气作保护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充入灯泡中延长灯泡使用寿命。

三上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三上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 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视频
讨论: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
完成p 75页气泡图
摸不着
很轻
人要呼吸空气
看不见
空气是什么样的?
没有颜色
与生命的关系
空气
组成
地球上的生物 离不开空气
化学特征
离开空气木 柴不能燃烧
空气真的在我们周围吗?
3、用手挤压袋中的气体,袋子会随着 气体的流动而有鼓有瘪;
4、用书放在袋子上,袋子可以承重。
将空气装入气球或塑料袋,看是 否会浮在水面上。
1、吹肥皂泡; 2、观察树枝摇动; 3、用扇子扇风; 4、观察烟的流动; 5、观察旗帜的飘动。

空气
看得见, 摸得着, 比空气重
无色、无味、 透明、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 状、都是一种 东西,生物都
2020/6/23
人們利用風 可以做什麼?
風可以放風箏、使風車轉動、玩風 帆、風力發電、將魚風乾…等。
2020/6/23
哪些玩具 可以利用風來玩呢?
有各式各樣的風車、 風火輪、風箏…等。
2020/6/23
怎樣使自己 做好的玩具動起來呢?
用口吹、用電風扇吹、用自然風吹等,都可以使風車、風火輪等玩具轉動。
空气的组成:
2020/6/23
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 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世纪才 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通过多次的实验,分析出了 空气的主020/6/23
1、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
2、袋中的气体在水中形成可以观察到 的气泡;
把一個空杯子垂直压入水中,结果水并不会 跑进杯子里。

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

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
把一個空杯子垂直压入水中,结果水并不会 跑进杯子里,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例子呢
2024/10/20
要怎样才能 抓得住空气呢
只要是有空隙且没有漏洞的東西都可以用来抓住 空气,例如:
杯子 手 塑料袋 瓶子…等
2024/10/20
怎么证明空气 是西会变得鼓鼓的,例如塑料 袋,
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法国化学家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 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世纪才认 识到空气的复杂性.法国化学家拉 瓦锡通过多次的实验,分析出了空气 的主要成分,
保护气 化肥
呼 吸 燃 烧
10/20/2024
观察我们生活(ZHOU)遭的环境,哪里的空气比较干净呢
较少人为开发、植物较多或人、车、工厂等比较 少的地方,才有比较干净的空气,
2024/10/20
人们利用风可以做什么
风可以放风筝、使风车转动、玩风 帆、风力发电、将鱼风干…等,
2024/10/20
哪些玩具 可以利用风來玩呢
有各式各样的风车、 风火轮、风筝…等,
2024/10/20
怎样使自己 做好的玩具动起來呢
用口吹、用电风扇吹、用自然风吹等,都可以使 风车、风火轮等玩具转动,
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和水比较,有 哪些相同和不同
水无色、无味、透明, 空气直接触摸不着, 更易流动、无形状、 无质感、而且看不见,
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 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
气泡在水中上升, 如将空气装入气球 或塑料袋中,会浮 在水面上,
空气的流动
活动1.风的形成 活动2.利用风來玩游戏
2024/10/20
例如:乡村的空气就比城市来得干净,
下面的現象, 对空气有什么影响
会污染空气、让空气变得不干净,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篇一」一、课程标准: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通过栽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图画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3.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2.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

3.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探究能力:1.能够描述职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3.能用图画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五、教学材料:图片、自制“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植物方面的资料和图片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集中话题1.前面我们观察了解了土壤。

和土壤的联系最密切的要数――?(各种各样的植物)。

2.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植物。

3.板书课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植物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1.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说一说,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过的植物并小结: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为人们提供营养,那么你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们吃吗?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

同学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很准确,如果请你画一株完整的植物,会画吗?评价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六个器官方面进行评价。

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ppt

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ppt
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 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 气
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 植物动物离不了。
(谜底: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 气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摸不着
无色
把我
们了解的 有关空气
看不见
无味
的知识表 示在气泡
空气是什么样的?
图上

空气
植物
动物
我们周围的空 气
二、空气存在吗? 在第一课的活动中,袋子明明是“空的”,
我们周围的空 气
实验三
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存在空气, 那么,物体当中会存在空 气吗?
我们周围的空 气
三、比较空气和水
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做比较,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1、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 重?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
我们周围的空 气
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空气和水的轻重比较 实验材料:一个装水的水槽、一个吹好的气球 实验要求:把吹好的气球压入水中,仔细观察 气球的沉浮,作好记录
谢谢观看 再见!!!
宝宝脸上长红疙瘩
怎么回事
红疙瘩是什么
• 婴儿皮肤本应白滑细嫩,可有些婴儿的 皮肤却粗糙、脱屑,甚至破溃、流水。 特别是在潮热环境下,皮肤发红,痒感 加重,医学上称为“异位性皮炎”或“ 过敏性皮炎”,民间俗称为“湿疹”。 引起湿疹的原因是什么?该怎样护理呢 ?
湿疹怎样引起的
• 遗传因素:患儿父母常有过敏史,如对某种 食物、药物或外用药膏等过敏,或者有过敏 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皮炎湿疹等。
透能力,故涂药时应注意避免使用 含有刺激性及易吸收的药物,以防 中毒或过敏。纯中药制剂小儿化湿 膏,治疗湿疹同时并预防湿疹复发 ,效果不错。

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1)课件PPT

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1)课件PPT
空气:无色、无味、流动的气体 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希望大家继续争做一名净化空气,保护环 境的小卫士!
我们周围的空 气
谢谢观看 再见!!!
本节聚焦
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与ATP的形成有什么 关系?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特点。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拉瓦锡等在研究人的呼吸作用
38 ATP
1161kJ
2870kJ
1709kJ 热能
有氧呼吸小结
①主要场所: 线粒体
②能量去向: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1709kJ/mol,约60%)
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1161kJ/mol,约40%)
③总反应式:
C6H12O6+6H2O+酶6O2
④有氧呼吸概念:
6CO2+ 12H2O 3+8能m量olAT P
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还能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能量吗? 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 但是,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许多。
高等动物的呼吸现象和呼吸作用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O2
CO2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细胞内
O2 + 糖 类
CO2 + 水+ 能 量
呼吸(现象)
气体运输
呼吸作用(本质)
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
无把无氧葡块呼萄氧茎吸糖呼、:等甜吸一有菜般机的块是物概根指分、念细解玉胞为米在不胚缺彻细氧底胞的氧等条化)件的下产,物通,过 同酶时的释催放化出作少用量,
能量的过程。
发酵
酵母菌、乳酸菌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三上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三上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

2020/2/26
風力的大小會影響 玩具轉動的快慢嗎?
風力的大小會影響玩具的轉動。 風越大,玩具轉動得越快。 風越小,玩具轉動得越慢,或甚至不轉動。
2020/2/26
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

看得见 重 能摸到
空气
无色、无
味会、流透动明、、直接看 都是一种 不见
东西,生 物都离不


摸不到
2020/2/26
人們利用風 可以做什麼?
風可以放風箏、使風車轉動、玩風 帆、風力發電、將魚風乾…等。
2020/2/26
哪些玩具 可以利用風來玩呢?
有各式各樣的風車、 風火輪、風箏…等。
2020/2/26
怎樣使自己 做好的玩具動起來呢?
用口吹、用電風扇吹、用自然風吹等,都可以使風車、風火輪等玩具轉動。
活動2. 利用風來玩遊戲
2020/2/26
觀察周圍的景物, 怎麼知道風來了?
當有風、有涼涼的感覺或有東 西在飄動時,就能感覺到空氣 在流動,而空氣流動就形成了 風。
如樹葉或衣服飄動、旗子飛揚、 水面上有波紋、風鈴發出聲響 等,都可以知道風來了。
2020/2/26
怎麼製造風?
用手或墊板搧、用口吹、用電風扇吹等,都可以製造出風。
2020/2/26
怎么证明空气 是否真的被你抓住了?2
把所有抓住空气的东西放入水中,都会冒出气 泡。例如:
将抓住空气的手放入水中。 把抓住空气的瓶子斜斜的放入水中。 或把抓住空气的塑料袋在水中松开袋口…等。 这些都可以证明空气真的被抓住了。
像空气这样的东西我们虽 然看不见,但它确是无处不在。
你能够用身边的材料,让大家 看到 听到或感觉到 我们周围有空气吗?

教科版科学三上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对物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空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组成和性质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空气的组成,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基本性质2.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作用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形状等。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如用不同的试剂与空气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试剂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性质、组成及其成分作用的图片和视频。

3.分组讨论材料:各组准备空气组成及其成分作用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吗?空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形状等。

让学生观察空气的这些性质,并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空气。

3.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的组成。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用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空气这一常见的物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能支持燃烧,能被压缩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物质的认识,也已经从固体、液体扩展到了气体。

但是,对于空气这一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对空气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如能支持燃烧,能被压缩等。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的基本性质。

2.实验操作的技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片、火柴、蜡烛等。

2.教学多媒体:空气实验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教师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实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烧杯内是否有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烧杯内有水雾产生,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空气还包含哪些物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空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作用。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它包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空气对我们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4.5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资料

4.5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资料

2024/7/3
观察周围的景物, 怎么知道风來了?
当有风、有涼涼的感觉或有东 西在飘动时,就能感觉到空气 在流动,而空气流动就形成了 风。
如树叶或衣服飘动、旗子飞扬、 水面上有波纹、风铃发出声响 等,都可以知道风來了。
18
2024/7/3
怎么制造风?
用手或垫板扇、用口吹、用电风扇吹等,都可以 制造出风。
提料,示也:可1、用可身以边的用材塑料料哦袋!、!吸管、针筒、小瓶等材
4
2024/7/3
怎样知道空气的存在?
有许多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例如:
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来回挥动 几下,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 鼓鼓的。
把一個空杯子垂直压入水中,结果水并不会 跑进杯子里。
5 你还可以想到哪些例子呢?
24
25
5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讨论: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
完成p 75页气泡图
摸不着
很轻
人要呼吸空气
看不见
空气是什么样的?
没有颜色
与生命的关系
空气
组成
地球上的生物 离不开空气
化学特征
2
离开空气木 柴不能燃烧
空气占空间 小球 被下压
空气的流出 小球 能上浮
下降的小球
上浮的小球
3
空气真的在我们周围吗?
你能够用身边的材料,让大家 看到听 到或感觉到 我们周围有空气吗?
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和水比较,有 哪些相同和不同?
水无色、无味、透明, 空气直接触摸不着, 更易流动、无形状、 无质感、而且看不见。
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 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
气泡在水中上升, 如将空气装入气球 或塑料袋中,会浮 在水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

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

而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对象应该有以下特点:相对静止,比较便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经常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

选择这样的观察对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作为《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来说,不论是新老教材都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学习内容、观察对象有所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新教材更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具: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绘制气泡图、维恩图;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

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

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

(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

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

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
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教师可适当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点拔。

①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使空气鼓起来。

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

③把玻璃杯倒扣水中。

④吹气球……)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四、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然后把它们填写到课本77页。


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3、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

(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

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
①装一杯空气(空杯子)与水比较轻重。

②装一袋子空气和一袋子水来比较。

③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把玻璃杯倒扣水中,倾斜杯子,可以看到气泡从杯口向上跑出。

④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用吸管往水里吹气,气泡向上冒。

⑤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把吹好气球压入水中,气球向上升……)
4、空气的流动
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或师生合作点燃生日蜡烛,观察火焰与烟的流动。


②动手画一画风。

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五、总结与延伸
1、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

2、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
下节课我们想研究什么?
教学反思:
1、以旧带新,在学生原有的的生活经验、经历基础上,设计与课题直接关联的实验活动。

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存在的经验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将是在课题的引出,空气的寻找都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2、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悟。

科学课的教学强调动手,更强调动脑。

在引导学生活动时,始终不能忽视学生的思考活动。

在各层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始终要让学生伴随着思维的参与。

随着学生所获得的事实的增多,希望学生的思考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有深度。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所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空气的性质,并要求他们用文字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很好的使学生保持思维与活动同在,否则活动会仅停留
在“玩”的层面。

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逐渐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课能产生的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的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筋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