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产业集群(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
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将生产综合体划分为不同的功能部分,包括经营类——由一 系列专门化企业构成,是综合体的核心;关联类——与经营 类形成前后向投入产出联系的企业;依附类——即利用经营 类企业的回收物件、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基础设施——为 —— 地域内的企业提供一般性生产条件的多种设施 这种组织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产业集群,其核心是专业化生产 与密切的生产投入产出联系和基础设施的共享 这种理论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是一种人为规划导向型的产 业集群
三、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
欧洲创新学派的产业集群理论
以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为代表的欧洲学派所提出 的创新环境理论,为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他们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同区域产业特征相结合,“创新环 境”是指“孕育创新过程的区域组织”,他们用这一概念来 指代高科技和创新密集型中小企业集聚区 “集体学习”是“创新环境”存在和不断更新的保障,指区 域内的创新主体之间强大和稳定的创新协同作用 ,通过新企 业衍生、结网、互动以及人才流动等过程来实现
四、其他产业聚集理论的分析视角
经济增长分析视角
最早由佩鲁提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 不同程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 向外扩散 增长极是由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 集而成的经济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决策及 运输等多种功能,并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 他部门和地区的增长 1966年以保德威尔为代表发展了增长极理论,把增长极理解为相关 产业的空间聚集,提出了区域增长极概念 近年来对于科学园政策的理论分析中仍有人利用增长极理论。不过, 增长极的内涵由工业转化成了研究与开发活动
三、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
早期新古典经济学对产业集群的阐述
马歇尔发现了外部经济即聚集经济与产业集群之 间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经济所 致,指出“外部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 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通常所说的工业地 区分布——而获得” 马歇尔将产业集群的形成归结为提供专门技能的 劳动力市场、专业化的服务型行业以及改进的交 通及其他基础设施 马歇尔还用随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 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说明产业集群这种现象
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行为是植根在网络与 制度中的,这种网络与制度由社会构筑并有文化意义。通过企业在本 地扎根和结网所形成的地方聚集,可以使企业构筑起合作和交流的系 统,从而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 从经济网络的角度看,企业合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于分工与交易 的合作,二是基于技术和资源共享的合作。前一种合作主要为了提高 信息对称的程度,降低创新的风险和交易费用。后一种合作是基于产 业特征的要求或企业能力的约束
三、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产业集群理论 新经济地理的空间经济理论被称为经济学领域报酬递增与不完全 竞争革命的第四次浪潮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递增的要素回报只在集 聚发生的有限的空间领域中表现出来,地方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 距离带来的成本之间的平衡可以解释现实中各种等级化的空间产 业格局 他从报酬递增的假设出发,利用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设计一套中 心——外围模型,通过理论的抽象与推导刻画了行业地理集中形 成的规律:在初始均衡的两个地区,随着贸易成本的逐渐降低, 当聚集力大于离心力时,劳动力的移动最终会导致行业的不对称 地理分布。在这一过程中,最初贸易成本的削减对厂商生产区位 并没有任何影响,当贸易成本一旦下降到“均衡点”,聚集力将 起主导作用,所有的工业则会移到一个地区 产业集群具有路径依赖特性,集群一旦形成,将具有的自我累积 效果
三、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
德国古典区位经济学家的产业集群理论
韦伯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出发,分析了企业 趋向于在一定地区集中的原因 他认为企业选择集中的原因除便利的交通、丰富的 矿藏等资源禀赋上的特殊原因外, 还包括
技术设备专业化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具有相互依存性, 会促进地方集中化 大规模的劳动力市场,由于大量综合的、专业化劳动力组 织的存在,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集中 市场化因素,买方垄断优势 经常性成本开支的节约
四、其他产业聚集理论的分析视角
产品和企业生命周期分析视角
弗农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特性与区域聚集的因素联系起来,当新产品 在非标准化阶段要求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之间加强沟通,所以在地理上 要靠近,由此得出发达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将企业聚集在国内生 产,然后随着产品日趋成熟,逐渐从国内向与自身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 区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影响产业生产的关键生产要素也从专业技能、外部经济向管理、资金以及半 熟练和不熟练的劳动力、资本转移。生产区位也由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等基础 设施、生产要素条件好的地区向原料产地和低工资地区等转移 90年代瑞典学者重新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了产业聚集问题。企业对某一地区 的依赖程度,按照企业所属部门的不同,以及企业大小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 异
二、产业集群的内涵
“企业网络”——由有限个企业成员所组成的集团,他们之间的契 约联系与商业目标有利于产生互惠的财务收益。网络成员互相选择 往往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以某种方式进行明确的合作,并在一 定程度上相互依赖。集群内部更容易形成这种网络,特别是频繁的 商业交易所带来的相互熟悉和信任关系 “意大利式工业区”——地理上高度集中的企业集团,任何工作直 接或间接面向共同的最终市场,分享价值和知识已成为一种文化环 境,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密切的联系 “产业综合体”——通过重要的物资流和服务流连接的多个产业构 成的集团,此外,在区位选择上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创新环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集团或区域集团,而是一个 “能产生协同过程的综合体;一个在经济或技术上相互依存的复杂 组织系统;一个生产系统、技术文化和企业家相互联结的紧凑整体
主要参考资料
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 版社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仇保兴著《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Isard W. Location and Space Economy: A General Theory Relating to Industrial Location, Market Areas, Land Use, Trade and Urban Structure[M].New York: The MIT Press,1956.27 Masahisa Fujita, Krugman P, Venables A.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99.1-4 Marshall A. Principle of Economics, London, MacMillian, 1920
第六篇 产业集群(上)
一、产业集群研究的现实背景 产业集群研究的现实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从空间视角来看,正呈现 出一种有趣的特征
一方面交通运输与信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 围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不断推进 另一方面空间因素对于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非但没 有削弱,反而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强烈的影响力 从空间因素对产业活动的影响来看,源自文库突出的表现 就是产业的集群化现象
四、其他产业聚集理论的分析视角
社会经济网络分析视角
企业网络是一种生产活动的增值网络
基于资源依赖的网络型经济组织理论认为企业无法通过市场和企业内 部突破自身的能力约束时,必须跨越自身的边界,企业间实现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 发端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模型理论认为由于某种强大的社会关系的网 络可以超越企业的边界,社会网络中企业间的互动更强,而企业内部 的互动则比较弱
成长部门与衰退部门的对产业环境的依赖很大,有聚集需求 对于处在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小企业来说地理上的聚集并不一定有助 于提高其竞争力 对于处于产品生命周期衰退期的小企业来说,集聚与小企业竞争力之间呈负相关 关系
四、其他产业聚集理论的分析视角
社会经济网络分析视角
从纯粹的经济视角转向对经济活动所处的制度和社会文化环 境的关注是当前产业聚集研究的一个特点 社会经济网络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研究范式,用交易 连接起企业和市场。认为企业功能包括基于技术的生产和基 于交易的组织两方面,企业追求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 小。社会组织是与经济组织相并列的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 响的因素。二者之间的融合是减少交易费用,促进分工并产 生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集群的内涵
产业集群内涵的共性特征
产业集群的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具有空间上相互接近的 特性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上存在密切的联系 产业集群内部有非常活跃的创新交互过程,特别是在高科技 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和分享非常频繁,技术外溢效应明显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集群成员从互相选 择到密切协作需要时间的积累,集群中的组织结构、相互依 存方式和程度是动态调整的 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经济上的动因,还有很多社会 性的动因,社会网络、社会基础设施及社会资本等都是产业 集群的基本动力,促进了集群的生成和演化
三、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
战略管理学派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在构建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时发现一国的优势产业在 地理上集聚的现象,并明确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的概念 波特对集群更多地着眼于竞争联系而非投入产出上的联系, 认为集群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基础,进而构成国家竞 争优势的基础 产业集群不仅是公司和机构的集合,还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 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如上游的原料、零部件、 设备和服务供应商、专用基础设施供应商等。下游拓展到销 售渠道和客户,横向扩展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和在技术、技 能上相关或有着共同投入品的企业。政府以及大学、咨询、 培训、商会等机构
二、产业集群的内涵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区域企业集群 (Region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地方生产 系统(local production system)”、“产业区 (industrial district)”、“地方创新环境(local innovation milieu)”、“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等概念有时是相互替代使用的 代表性的波特的产业集群概念,产业集群是指一个由 许多企业和非赢利组织所组成的集团,作为该集团中 一员是每一个成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将整 个集群凝结在一起的纽带是“买卖关系”、共同的技 术、共同的客户或分销渠道,或共同的劳动力市场 “价值链集群”——由广义的投入—产出或买卖关系 构成一种产业集群。即包括最终产品生产者,也包括 第一、第二、第三个直接或间接参与交易的供应商
三、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
“新产业区”学派的产业集群理论 这一流派的新产业区概念是从马歇尔提出的具有创新环境的小企 业集聚区演变而来的 1977年就有意大利学者巴格那斯科(Bagnasco)对“第三意大利” 的特点进行研究,首次提出新产业区的概念,即新产业区是由具 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 生产综合体 1984年皮埃尔和赛伯的英文著作《第二次产业分工》,首次对新 产业区现象进行重新解释,并提出“柔性专业化”(又译为“弹 性专精”)的核心特征。认为新产业区是在后工业化时代为顺应 社会生产的需要而出现的有效生产组织形式 新产业区理论和马歇尔所研究的手工业产业区观点基本相似,都 是以专业化劳动力分工、社会协作和外部经济为基础 “新产业区”学派也强调一些新特征,比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 频繁的人员往来;企业之间在分担风险、稳定市场和分享创新等 方面的合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提供广泛的管理、 技术、培训与金融方面的服务等等
基于信任的行为有三个特征:社会网络中的企业愿意合作承担风险, 而不害怕机会主义行为;企业愿意重现组织他们的关系,而不害怕报 复;企业愿意采取集体行动,以达到互利的共同目标 社会网络由一系列可传递的私人关系组成,这种关系的力量是社会网 络的根植性 社会网络的实际控制力量是不确定的,地理上的临近使一些信任关系、 领袖的号召力以及共同的认知等前提条件成为可能,特别是当存在独 特的本地经济基础和产业文化时,社会网络往往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