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合集下载

流动相选择的原则

流动相选择的原则

流动相选择的原则
流动相选择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可溶性原则:流动相中应该充分溶解被检化合物,以便充分发挥其色谱分离能力。

2. 极性原则:选择流动相的极性应与被检化合物的极性相似或相反,以增加化合物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分离效果。

3. 适宜的流动性:流动相的流动性应适合具体的色谱系统,以保证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色谱分离。

4. 稳定性原则:流动相应具有稳定性,以克服在分离过程中出现在流动相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5. 合理的表面张力:流动相应具有合理的表面张力,以减少结果的扰动,并保持流量恒定。

6. 纯度和成本原则:流动相的纯度应高,并且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低成本的物质。

高效液相流动相的选择

高效液相流动相的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流动相1.流动相的性质要求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流动相选择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②纯度;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④粘度要低应<2cp;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⑥样品易于回收;应选用挥发性溶剂;流动相的pH值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值越大,当pH 值远远小于弱酸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分析弱酸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1%醋酸溶液;分析弱碱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碱,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30mmol/L三乙胺溶液;注:流动相中加入有机胺可以减弱碱性溶质与残余硅醇基的强相互作用,减轻或消除峰拖尾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胺如三乙胺又称为减尾剂或除尾剂;三乙胺triethylamine 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3个乙基取代的产物;分子式CH3CH23N;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熔点-114.7℃,沸点89.3℃,相对密度20/4℃;溶于水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三乙胺有碱性,与无机酸能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可由N,N- 二乙基乙酰氨与氢化铝锂反应制取,也可用乙醇胺进行气相烷基化反应合成;用于制橡胶硫化促进剂、润湿剂和杀菌剂等,也可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四级铵化合物;如何选择缓冲液PH值在选择缓冲液PH值之前,应先了解被分析物的Pka,高于或低于Pka两个PH 值单位的,有助于获得好的、尖锐的峰,从HH公式:PH=Pka+logA-/A得知,溶液PH值高于或低于Pka两个单位,化合物中99%以一种形式存在,而一种形式存在的化合物才能获得好的尖锐的峰;显示的是它的离子形式和中性化合物的转变,苯甲酸的Pka等于,理论上由HH公示得知,当溶液PH值等于时,99%的苯甲酸以中性化合物存在,PH值等于时99%的苯甲酸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当缓冲液PH 值等于时,中性化合物以羧酸形式保留于反相柱,表1列出了一般缓冲液和他们的缓冲范围;从表1知磷酸盐和柠檬酸盐缓冲液能用于PH值等于;当化合物只有氨基时,缓冲体系的选择十分简单,大多数氨基化合物在PH值小于9时都被质子化,所以所有PH值在7或更低的溶液均适合应用,你也许会问水的PH值大约是7,为什么还用缓冲盐,因为缓冲盐有助于增加方法的可靠性,以及色谱峰的尖锐性,PH值的降低有助于氨基化合物保留的减弱,减小化合物与硅胶表面硅羟基的作用,而使峰更尖锐,从表 1 可值,任何缓冲液均可应用于氨基化合物的分析,但我们认为PH值等于3的磷酸钾盐最适合用于氨基化合物的分析;在上面两个例子中,PH=3的磷酸钾盐都能获得良好的应用,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含羧基和氨基化合物分析中最好的缓冲液,并且我们认为在氨基化合物分析中钾盐比钠盐更好;流动相的脱气HPLC 所用流动相必须预先脱气,否则容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影响泵的工作;气泡还会影响柱的分离效率,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基线稳定性,甚至使无法检测;噪声增大,基线不稳,突然跳动;此外,溶解在流动相中的氧还可能与样品、流动相甚至固定相如烷基胺反应;溶解气体还会引起溶剂pH的变化,对分离或分析结果带来误差;溶解氧能与某些溶剂如甲醇、四氢呋喃形成有紫外吸收的络合物,此络合物会提高背景吸收特别是在260nm以下,并导致检测灵敏度的轻微降低,但更重要的是,会在梯度淋洗时造成基线漂移或形成鬼峰假峰;在荧光检测中,溶解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淬灭现象,特别是对芳香烃、脂肪醛、酮等;在某些情况下,荧光响应可降低达95%;在电化学检测中特别是还原电化学法,氧的影响更大;除去流动相中的溶解氧将大大提高UV检测器的性能,也将改善在一些荧光检测应用中的灵敏度;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加热煮沸、抽真空、超声、吹氦等;对混合溶剂,若采用抽气或煮沸法,则需要考虑低沸点溶剂挥发造成的组成变化;超声脱气比较好,10~20分钟的超声处理对许多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混合液的脱气是足够了一般500ml溶液需超声20~30min方可,此法不影响溶剂组成;超声时应注意避免溶剂瓶与超声槽底部或壁接触,以免玻璃瓶破裂,容器内液面不要高出水面太多;离线系统外脱气法不能维持溶剂的脱气状态,在你停止脱气后,气体立即开始回到溶剂中;在1~4小时内,溶剂又将被环境气体所饱和;在线系统内脱气法无此缺点;最常用的在线脱气法为鼓泡,即在色谱操作前和进行时,将惰性气体喷入溶剂中;严格来说,此方法不能将溶剂脱气,它只是用一种低溶解度的惰性气体通常是氦将空气替换出来;此外还有在线脱气机;一般说来有机溶剂中的气体易脱除,而水溶液中的气体较顽固;在溶液中吹氦是相当有效的脱气方法,这种连续脱气法在电化学检测时经常使用;但氦气昂贵,难于普及;流动相的滤过所有溶剂使用前都必须经µm或µm滤过,以除去杂质微粒,色谱纯试剂也不例外除非在标签上标明“已滤过”;用滤膜过滤时,特别要注意分清有机相脂溶性滤膜和水相水溶性滤膜;有机相滤膜一般用于过滤有机溶剂,过滤水溶液时流速低或滤不动;水相滤膜只能用于过滤水溶液,严禁用于有机溶剂,否则滤膜会被溶解溶有滤膜的溶剂不得用于HPLC;对于混合流动相,可在混合前分别滤过,如需混合后滤过,首选有机相滤膜;现在已有混合型滤膜出售;流动相的贮存流动相一般贮存于玻璃、聚四氟乙烯或不锈钢容器内,不能贮存在塑料容器中;因许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酸等可浸出塑料表面的增塑剂,导致溶剂受污染;这种被污染的溶剂如用于HPLC系统,可能造成柱效降低;贮存容器一定要盖严,防止溶剂挥发引起组成变化,也防止氧和二氧化碳溶入流动相;磷酸盐、乙酸盐缓冲液很易长霉,应尽量新鲜配制使用,不要贮存;如确需贮存,可在冰箱内冷藏,并在3天内使用,用前应重新滤过;容器应定期清洗,特别是盛水、缓冲液和混合溶液的瓶子,以除去底部的杂质沉淀和可能生长的微生物;因甲醇有防腐作用,所以盛甲醇的瓶子无此现象;卤代有机溶剂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卤代溶剂可能含有微量的酸性杂质,能与HPLC系统中的不锈钢反应;卤代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比较容易分解,不能存放太久;卤代溶剂如CCl4、CHCl3 等与各种醚类如乙醚、二异丙醚、四氢呋喃等混合后,可能会反应生成一些对不锈钢有较大腐蚀性的产物,这种混合流动相应尽量不采用,或新鲜配制;此外,卤代溶剂如CH2Cl2与一些反应性有机溶剂如乙腈混合静置时,还会产生结晶;总之,卤代溶剂最好新鲜配制使用;如果是和干燥的饱和烷烃混合,则不会产生类似问题;。

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依据及使用注意事项

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依据及使用注意事项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它使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在不同组分之间进行分配和分离。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分析速度和结果准确度。

合理选择液相色谱流动相并注意使用时的一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一、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依据1. 样品的性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选择应考虑样品的性质,包括溶解性、稳定性、挥发性等。

对于极性样品,常使用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对于不容易溶解的非极性样品,可以选择非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

2. 柱子的选择不同的柱子需要选择不同的流动相,以保证分离效果。

对于反相色谱柱,一般使用的是乙腈或甲醇和水的混合物作为流动相;对于正相色谱柱,则需要选用不同的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

3. 分离效果流动相的选择应考虑到所需的分离效果。

对于需要高分离效果的分析,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需要进行精细调控;对于一些不需要高分离效果的分析,可以适当简化流动相的组成,提高分析效率。

4. 色谱柱的保护对于某些对色谱柱有损害的物质,可以考虑在流动相中添加一些保护剂,以延长柱子的使用寿命。

二、使用注意事项1. 流动相的配制在使用液相色谱分析时,需要注意流动相的配制。

流动相的配制应准确、稳定,避免在实验中因流动相的质量问题导致结果失真。

2. 流速的控制流速的控制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选择流速时,需要根据分离效果的要求以及柱子的性能来进行合理的设定。

3. 流动相的贮存流动相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受到污染和氧化。

定期更换和清洗流动相的储存容器,保持流动相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4. 流动相的回收在实验结束后,应注意对流动相进行回收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回顾: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选择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选择流动相,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注意使用时的一些问题,可以延长柱子的使用寿命并保护环境。

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柱子的选择以及分离效果来综合考虑流动相的配制和使用。

关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的选择如何呢

关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的选择如何呢

关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的选择如何呢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医药、环境等多个领域。

其中,流动相的选择对于色谱分离性能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流动相的组成流动相是指用于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运载样品溶液,推动样品通过固定相柱的溶剂体系。

一般情况下,流动相由溶剂和缓冲剂组成。

溶剂用于将样品带入色谱柱,而缓冲剂则用于调整流动相的pH值。

在选择流动相的溶剂时,主要要考虑以下因素:1.溶剂极性:色谱柱的固定相特性和待分析的样品特性决定了所需的溶剂极性。

一般来说,溶剂可以选择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或者两者的混合物,以适应不同的分析要求。

2.溶剂选择:常用的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乙腈等有机溶剂,以及水。

甲醇和乙腈是最常用的有机溶剂,由于它们的极性较低,因此溶解性广泛。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可以提供更好的分离效果。

3.透过性:一些样品需要在其中一种溶剂中分离,因此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选择缓冲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pH值的调整:一些分析需要在特定的pH值下进行,需选择合适的缓冲剂,以维持所需的pH值。

2.缓冲能力:缓冲剂应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以维持流动相的pH值的稳定性,避免pH值对分离效果的干扰。

3.溶解度:缓冲剂应具有较高的溶解度,以便在高浓度下使用,从而提供稳定的pH值。

二、常用的流动相系统1.等相流动相系统(Isocratic elution):等相流动相系统是指流动相组成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种系统适用于分离度较差的样品,具有简单、稳定、易操作的特点。

2. 梯度流动相系统(Gradient elution):梯度流动相系统是指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来实现样品的分离。

这种系统适用于需要分离程度较高的样品,提供了更好的分离效果。

如何选择流动相

如何选择流动相

如何选择流动相流动相的调节是搞液相分析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液相水平高低的度量,每一种液相都有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问题就容易解决。

欢迎大家讨论。

一则可以为新手传播知识,二则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先开个头:常用的是化学键合相色谱,分离中性化合较简单,主要是调节溶剂强度,可从有机相的比例合种类两个方面入手,例如:有机相占的比例大,出峰就早。

分离酸碱化合物就就复杂一点,增加了添加剂,明白了添加剂的作用,然后从溶剂,酸碱性,添加剂等方面入手。

问题就容易解决。

液相色谱采用键合硅胶可以分离绝大多数的分析物质,针对不同化学性质的单体采用不同的键合硅胶,现在有什么十八烷、氨基柱、氰基、苯基太多了,再加上不同流动相也就是加入不同的抑制剂可以测许多成分,比如:酸性的可以用十八烷加入酸,加缓冲盐;碱性物质可以加缓冲盐,以个人来讲用离子对的形式较多,并且效果也很好,现在分析生物碱是比较难做的,我现在就有一个难题,就说盐酸水苏碱吧,在低波长的吸收,UV是不行了,用蒸发光检测器,但是分离又成了问题,我试了十八烷,氨基柱、氰基、都不理想,并且用过日本的shodex(C18)柱PH9 -10不好。

不好做呀,在郁闷中…………………如用反相色谱柱时,一般先改变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再考虑改变pH值,酸性物质将pH值调低,碱性物质将pH值调高;如两者都无效,可考虑加入离子对试剂,如庚烷磺酸钠用于(碱性药物)我觉得溶剂过滤器抽滤时抽走一部分有机相使保留时间相差较大。

其实流动相的调节也是很难的,一个条件下来是非常的不易呀,从查文献到,条件成熟,有一次我做麻黄就是二个月呀,最后才定下来,现在的水苏碱又是一个大头,现在为什么生物碱这样的难做呢,柱前衍生我是考虑过,但对柱子是有影响的,同时处理也麻烦。

对于流动相的抽滤对测定是没什么影响的,一个稳定的条件,是不计较那一点损失的,如果抽滤对于测定的影响非常之大这个条件是不稳的。

现在的流动相在检验所比例是可调的,但酸碱不变,所以我个人认为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耐用性一定要好。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一、关于流动相的选择
1.1合适的流动相类型
(1)气体:气体液体混合体可用于多组份溶剂及中等温度、中等压力的重金属的测定。

(2)液体:液体可以用于溶解有机物、金属离子和微量的有机物,以及溶质有特殊极性的物质,液体还可以溶解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物质。

(3)溶液:液相色谱常用溶液来作为流动相,其中常用的溶剂有水和甲醇等,也可以使用乙醚、氯仿等极性溶剂,也可以使用正己烷、乙腈等非极性溶剂。

(4)固体杂质:固体杂质是液相色谱的主要流动相,固体杂质可以形成可溶性的悬液,可以促进待测试样品的分离和层析。

(5)介质:介质可以用于空气、水、酸和碱以及金属溶液中的分析。

(6)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增强溶剂效果,并可以用于高精度的分析。

1.2合理的流动相组合
流动相的组合非常重要,在多组份溶剂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合理及其组合是否正确是影响液相色谱试验结果的关键。

有些溶剂可以共存,但其相容性可能不高。

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

1、对于一般的反相柱,用甲醇/水或乙腈/水作流动相。

甲醇/水作流动相时,如果得到的色谱图出的峰分的不完全,可以加大水的比例。

如果出的峰太靠后而分离效果又不错,可加大甲醇的比例,可使出峰变早。

对于一些难分离的物质,要选用乙腈/水作流动相。

2、秘诀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

秘诀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

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

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秘诀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

3、含缓冲盐的流动相最好当天用完,不要留置过夜,用不完也要倒掉,这是为了保护好机子起见,流动相的保存期限与缓冲盐的浓度有关系,越浓越不宜保留,总之,我认为缓冲盐溶液都不宜保留超过24小时,HPLC用缓冲盐时,由于泵头内的缓冲盐溶液存在高压析盐现象,析出的细小盐粒非常坚硬,它附着在蓝宝石活塞杆上,随着蓝宝石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容易产生划痕,并磨损密封垫,造成漏液等故障现象。

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

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

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选择原则1 选择色谱醇的溶剂作为流动相不要随意加满溶剂瓶。

作为分析流动相,应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防止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

应该根据样哦数量,计算需要使用的溶剂体积,添加适量流动相到试剂瓶中作为流动相。

因为有些有机溶剂长期放置易变质,比如四氢呋喃在光照下就容易变质,甲醇或乙醇长期放置会生成酯类,乙腈水溶液会分解为醋酸与氨,在分析时导致基线抬高,对一些分析,特别是质谱分析造成影响。

2 配置某些酸或碱性流动相时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pH范围有些酸并不适宜作为流动相,如盐酸、长期使用可能损坏泵及相关的钢制管线。

注意选择合适的截止波长的溶剂作为流动相。

紫外分析时,样品的检测波长至少应大于所用溶剂的截止波长20nm上。

3 配置的盐溶液一定用滤膜过滤常规液相用0.45µm滤膜过滤,高效液相色谱使用0.2µm滤膜过滤。

水或缓冲盐溶液好置于棕色瓶中,以防长菌,阻塞溶剂过滤器,降低泵的操作性能。

质谱分析不能使用不挥发性盐作为流动相。

使用挥发性盐作为流动相时,在保证分析的条件下,流动相中的盐尽量保持低浓度。

流动相的要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物质的含量时,流动相的选择至关重要。

对于流动相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点:1.作为流动相的溶剂,黏度要小。

2.与固定相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互溶。

3.对待测样品有适当的溶解度。

4.应与检测器匹配。

当然了,流动相的选择主要还是看具体的实验,但可以根据溶剂极性来选择。

常见溶剂极性大小为:水>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异丙醇>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氯丙烷>甲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庚烷流动相的纯度对最后的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检测中中一定要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纯度的试剂进行配制。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流动相流动相的性质要求: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流动相选择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

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

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

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

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

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

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

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

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

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

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要低(应<2cp)。

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

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

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

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

⑥样品易于回收。

应选用挥发性溶剂。

流动相的pH值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

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 值越大,当pH值远远小于弱酸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

HPLC方法开发——流动相的选择

HPLC方法开发——流动相的选择

HPLC方法开发——流动相的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在HPLC方法开发中,流动相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分析物的分离和检测的灵敏度。

在选择流动相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溶解性:流动相应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以溶解待测样品,保证样品能够均匀地进入和流出色谱柱,并使分离柱表面保持通透性。

2.酸碱性:流动相的pH值对于分离和保护色谱柱都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待测物具有弱酸或弱碱性,应选择酸性或碱性流动相,以提供足够的离子态物质,促进待测物与色谱柱的相互作用。

3.性能物质:流动相中的性能物质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

有机性能物质通常用作有机试剂,如甲醇、乙酸乙酯等。

无机性能物质通常用作缓冲剂,如磷酸二氢钠、草酸钠等。

4.流动相比例:流动相比例指的是有机相和水相的比例。

比例的选择应该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分析目的以及色谱柱的类型和性能来确定。

一般来说,比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保证样品在色谱柱中保持均匀分布。

5.流速:流动相的流速直接影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和分析时间。

一般来说,流速越快,分离效果可能越差,但分析时间会缩短。

因此,在流速选择时需要在分离效果和分析时间之间做一个权衡,使得两者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

在选择流动相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温度对于很多分析物的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通常来说,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分离速度,但也可能导致一些物质不稳定。

压力对于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和寿命有一定影响,高压可以提高分离速度,但也可能损坏色谱柱。

综上所述,流动相的选择在HPLC方法开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合理选择溶剂、酸碱性、性能物质、比例和流速,可以得到一个合适的流动相组合,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在选择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确保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效液相流动相的选择

高效液相流动相的选择

高效液相流动相的选择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流动相1.流动相的性质要求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流动相选择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

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

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

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

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

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

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

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

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

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

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要低(应<2cp)。

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

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

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

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

⑥样品易于回收。

应选用挥发性溶剂。

流动相的pH值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

流动相选择方法

流动相选择方法

流动相选择方法流动相选择方法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

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

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

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液相色谱分析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二种,一种与液相色谱仪器本身因素有关,如液相色谱的阀门、混合器、检测器的光源以及其它的一些硬件设备。

出现这类问题后,如果能找出问题根源,解决起来一般很简单,而且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对仪器的精心维护来避免;而另一类问题则是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问题,如出现色谱峰形状不好、峰与峰之间不能分开、基线飘移等等。

不幸的是,如果出现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很明显,但是要找出原因并解决这类问题却非常困难。

为了减少出现这一类型的问题,就必须在分析之前,仔细研究并选择一个好的分析方法,有了一个好的分析方法,就很容易获得理想的分离效果,而且在出现问题是也很便于找出原因。

要选择一个好的分析方法,就必须对液相色谱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要有一个很深的了解。

下面是我们实验室对色谱分析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假如你想做一顿丰盛的晚餐,首先必须看一下食谱,然后检查一下你所需的东西是否齐全,如果少了配料还必须去商店购买,这样你才可能做出一顿可口的晚餐。

同样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首先你必须要有专门的仪器和试剂,然后有目的地选择分析方法,这样你才可能得到好的分析结果,避免走一些弯路。

二:柱子的选择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色谱柱的选择,色谱分析人员面对几百种色谱柱,你从何入手呢?我采取的方法就是订阅LCGC亚太版中Ron Majors 的“色谱柱观察”这一专栏,自1984年第一期以来,Ron Majors 在这一专栏中介绍许多新柱子、色谱柱新技术、色谱柱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流动相流动相的性质要求: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流动相选择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④粘度要低应<2cp;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⑥样品易于回收;应选用挥发性溶剂;流动相的pH值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 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值越大,当pH值远远小于弱酸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分析弱酸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1%醋酸溶液;分析弱碱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碱,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30mmol/L三乙胺溶液;注:流动相中加入有机胺可以减弱碱性溶质与残余硅醇基的强相互作用,减轻或消除峰拖尾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胺如三乙胺又称为减尾剂或或除尾剂;三乙胺triethylamine 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3个乙基取代的产物;分子式CH3CH23N;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熔点-114.7℃,沸点89.3℃,相对密度 20/4℃;溶于水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三乙胺有碱性,与无机酸能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可由N,N- 二乙基乙酰氨与氢化铝锂反应制取,也可用乙醇胺进行气相烷基化反应合成;用于制橡胶硫化促进剂、润湿剂和杀菌剂等,也可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四级铵化合物;如何选择缓冲液PH值在选择缓冲液PH值之前,应先了解被分析物的Pka,高于或低于Pka两个PH值单位的,有助于获得好的、尖锐的峰,从HH公式:PH=Pka+logA-/A得知,溶液PH值高于或低于Pka 两个单位,化合物中99%以一种形式存在,而一种形式存在的化合物才能获得好的尖锐的峰;显示的是它的离子形式和中性化合物的转变,苯甲酸的Pka等于,理论上由HH公示得知,当溶液PH值等于时,99%的苯甲酸以中性化合物存在,PH值等于时99%的苯甲酸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当缓冲液PH值等于时,中性化合物以羧酸形式保留于反相柱,表1列出了一般缓冲液和他们的缓冲范围;从表1知磷酸盐和柠檬酸盐缓冲液能用于PH值等于;当化合物只有氨基时,缓冲体系的选择十分简单,大多数氨基化合物在PH值小于9时都被质子化,所以所有PH值在7或更低的溶液均适合应用,你也许会问水的PH值大约是7,为什么还用缓冲盐,因为缓冲盐有助于增加方法的可靠性,以及色谱峰的尖锐性,PH值的降低有助于氨基化合物保留的减弱,减小化合物与硅胶表面硅羟基的作用,而使峰更尖锐,从表1 可值,任何缓冲液均可应用于氨基化合物的分析,但我们认为PH值等于3的磷酸钾盐最适合用于氨基化合物的分析;在上面两个例子中,PH=3的磷酸钾盐都能获得良好的应用,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含羧基和氨基化合物分析中最好的缓冲液,并且我们认为在氨基化合物分析中钾盐比钠盐更好;流动相的脱气HPLC 所用流动相必须预先脱气,否则容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影响泵的工作;气泡还会影响柱的分离效率,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基线稳定性,甚至使无法检测;噪声增大,基线不稳,突然跳动;此外,溶解在流动相中的氧还可能与样品、流动相甚至固定相如烷基胺反应;溶解气体还会引起溶剂pH的变化,对分离或分析结果带来误差;溶解氧能与某些溶剂如甲醇、四氢呋喃形成有紫外吸收的络合物,此络合物会提高背景吸收特别是在260nm以下,并导致检测灵敏度的轻微降低,但更重要的是,会在梯度淋洗时造成基线漂移或形成鬼峰假峰;在荧光检测中,溶解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淬灭现象,特别是对芳香烃、脂肪醛、酮等;在某些情况下,荧光响应可降低达95%;在电化学检测中特别是还原电化学法,氧的影响更大;除去流动相中的溶解氧将大大提高UV检测器的性能,也将改善在一些荧光检测应用中的灵敏度;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加热煮沸、抽真空、超声、吹氦等;对混合溶剂,若采用抽气或煮沸法,则需要考虑低沸点溶剂挥发造成的组成变化; 超声脱气比较好,10~20分钟的超声处理对许多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混合液的脱气是足够了一般500ml溶液需超声20~30min方可,此法不影响溶剂组成;超声时应注意避免溶剂瓶与超声槽底部或壁接触,以免玻璃瓶破裂,容器内液面不要高出水面太多;离线系统外脱气法不能维持溶剂的脱气状态,在你停止脱气后,气体立即开始回到溶剂中;在1~4小时内,溶剂又将被环境气体所饱和;在线系统内脱气法无此缺点;最常用的在线脱气法为鼓泡,即在色谱操作前和进行时,将惰性气体喷入溶剂中;严格来说,此方法不能将溶剂脱气,它只是用一种低溶解度的惰性气体通常是氦将空气替换出来;此外还有在线脱气机;一般说来有机溶剂中的气体易脱除,而水溶液中的气体较顽固;在溶液中吹氦是相当有效的脱气方法,这种连续脱气法在电化学检测时经常使用;但氦气昂贵,难于普及;流动相的滤过所有溶剂使用前都必须经μm或μm滤过,以除去杂质微粒,色谱纯试剂也不例外除非在标签上标明“已滤过”;用滤膜过滤时,特别要注意分清有机相脂溶性滤膜和水相水溶性滤膜;有机相滤膜一般用于过滤有机溶剂,过滤水溶液时流速低或滤不动;水相滤膜只能用于过滤水溶液,严禁用于有机溶剂,否则滤膜会被溶解溶有滤膜的溶剂不得用于HPLC;对于混合流动相,可在混合前分别滤过,如需混合后滤过,首选有机相滤膜;现在已有混合型滤膜出售;流动相的贮存流动相一般贮存于玻璃、聚四氟乙烯或不锈钢容器内,不能贮存在塑料容器中;因许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酸等可浸出塑料表面的增塑剂,导致溶剂受污染;这种被污染的溶剂如用于HPLC系统,可能造成柱效降低;贮存容器一定要盖严,防止溶剂挥发引起组成变化,也防止氧和二氧化碳溶入流动相;磷酸盐、乙酸盐缓冲液很易长霉,应尽量新鲜配制使用,不要贮存;如确需贮存,可在冰箱内冷藏,并在3天内使用,用前应重新滤过;容器应定期清洗,特别是盛水、缓冲液和混合溶液的瓶子,以除去底部的杂质沉淀和可能生长的微生物;因甲醇有防腐作用,所以盛甲醇的瓶子无此现象;卤代有机溶剂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卤代溶剂可能含有微量的酸性杂质,能与HPLC系统中的不锈钢反应;卤代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比较容易分解,不能存放太久;卤代溶剂如CCl4、CHCl3 等与各种醚类如乙醚、二异丙醚、四氢呋喃等混合后,可能会反应生成一些对不锈钢有较大腐蚀性的产物,这种混合流动相应尽量不采用,或新鲜配制;此外,卤代溶剂如CH2Cl2与一些反应性有机溶剂如乙腈混合静置时,还会产生结晶;总之,卤代溶剂最好新鲜配制使用;如果是和干燥的饱和烷烃混合,则不会产生类似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流动相流动相的性质要求: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流动相选择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

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

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

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

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

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

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

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

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

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

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要低(应<2cp)。

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

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

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

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

⑥样品易于回收。

应选用挥发性溶剂。

流动相的pH值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

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 值越大,当pH值远远小于弱酸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压力要比甲醇低很多,且截止波长比甲醇低20nm,增加了检测出在低波长下才有吸收的杂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多用乙腈,少用甲醇。

但是有时候样品峰形不好或者分离不好,更换溶剂试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不同的溶剂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对流动相的优化主要在水相上下功夫,水里可以加酸、加碱、加盐,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

流动相里加碱的情况比较少,主要还是加酸,常用的酸有磷酸、三氟乙酸、甲酸、乙酸、高氯酸、甲基磺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和三氟乙酸,磷酸在低波长下没有紫外吸收,而三氟乙酸在低波长下有,但是三氟乙酸易挥发而磷酸不行,所以单纯做液相,低波长下磷酸最合适,三氟乙酸有吸收,运行梯度时基线漂移很严重,而做液质就要考虑首选三氟乙酸了,近些年还比较流行加甲酸或乙酸。

一般情况下这几种酸没有太大区别,我们更多的是考虑通过加酸改变流动相的pH值,从而改善样品的分离度和峰形。

相同进样量样品峰越高则意味着峰形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数样品在低pH值下峰形都比中性要好,这个主要是由色谱柱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色谱柱主要都是硅胶基质,现有的填料处理工艺无法将硅胶上残余的硅羟基全部去除,硅羟基会造成样品峰拖尾,一般认为硅羟基的pKa在3.5到4.5之间,低pH值能帮助抑制硅羟基的活性,减小拖尾,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

水溶液中添加0.1%(体积)的磷酸或者三氟乙酸其pH值大概在2左右,用作流动相正好抑制硅羟基的活性,所以开发液相分析方法时流动相首选水加01.%的磷酸,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做优化。

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

液相色谱的柱子通常正相柱和反相柱。

正相柱以硅胶为柱,或是在硅胶表面键合-CN,-NH3等官能团的键合相硅胶柱;反相柱填料主要以硅胶为基质,在其表面键合非极性的十八烷基官能团(ODS)称为C18柱,其它常用的反相柱还有C8,C4,C2和苯基柱等。

另外还有离子交换柱,GPC柱,聚合物填料柱等。

本文重点介绍反相色谱柱的选择和使用:一、反相色谱柱的选择1.柱子的PH值使用范围反相柱优点是固定相稳定,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

但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流动相的PH范围。

一般的C18柱PH值范围都在2-8,流动相的PH值小于2时,会导致键合相的水解;当PH值大于7时硅胶易溶解;经常使用缓冲液固定相要降解。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色谱柱人口处会塌陷。

同样填料各种不同牌号的色谱柱不尽相同。

如果流动相PH较高或经常使用缓冲液时,建议选择PH范围大的柱子,例如戴安公司的Acclaim柱PH 2-9或Zorbax的PH 2-11. 5的柱子。

2.填料的端基封尾(或称封口)把填料的残余硅羟基采用封口技术进行端基封尾,可改善对极性化合物的吸附或拖尾;含碳量增高了,有利于不易保留化合物的分离;填料稳定性好了,组分的保留时间重现性就好。

如果待分析的样品属酸性或碱性的化合物,最好选用填料经端基封尾的色谱柱。

3.戴安公司Acclaim柱子介绍—极性封尾C16固定相柱戴安公司有28种类型的柱子,Acclaim反相柱填料高纯,金属含量极低,完全封尾。

PH 2-9范围内兼容,低流失,高柱效。

尤其是2003年推出的Acclaim极性封尾C16柱,是最先商品化的磺酰氨-O链接键的色谱柱,具极低的硅羟基活性,能在极性溶剂甚至100%水的条件下长期使用。

对酸性和碱性化合物有极为尖锐的好的色谱峰形,与现有的一流色谱柱相比有好的立体选择性。

(下图是Acclaim极性封尾C16柱和市售极性封尾一流色谱柱分离酸性化合物谱图的比较)二、液相色谱柱的使用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压力要比甲醇低很多,且截止波长比甲醇低20nm,增加了检测出在低波长下才有吸收的杂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多用乙腈,少用甲醇。

但是有时候样品峰形不好或者分离不好,更换溶剂试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不同的溶剂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对流动相的优化主要在水相上下功夫,水里可以加酸、加碱、加盐,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

流动相里加碱的情况比较少,主要还是加酸,常用的酸有磷酸、三氟乙酸、甲酸、乙酸、高氯酸、甲基磺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和三氟乙酸,磷酸在低波长下没有紫外吸收,而三氟乙酸在低波长下有,但是三氟乙酸易挥发而磷酸不行,所以单纯做液相,低波长下磷酸最合适,三氟乙酸有吸收,运行梯度时基线漂移很严重,而做液质就要考虑首选三氟乙酸了,近些年还比较流行加甲酸或乙酸。

一般情况下这几种酸没有太大区别,我们更多的是考虑通过加酸改变流动相的pH值,从而改善样品的分离度和峰形。

相同进样量样品峰越高则意味着峰形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数样品在低pH值下峰形都比中性要好,这个主要是由色谱柱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色谱柱主要都是硅胶基质,现有的填料处理工艺无法将硅胶上残余的硅羟基全部去除,硅羟基会造成样品峰拖尾,一般认为硅羟基的pKa在3.5到4.5之间,低pH值能帮助抑制硅羟基的活性,减小拖尾,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

水溶液中添加0.1%(体积)的磷酸或者三氟乙酸其pH值大概在2左右,用作流动相正好抑制硅羟基的活性,所以开发液相分析方法时流动相首选水加01.%的磷酸,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做优化。

在单独用酸不行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缓冲盐,缓冲盐的选择原则是:简单、稳定、缓冲能力强、配制简单,需要调pH值时要有相应的酸或碱。

常用的缓冲盐是磷酸盐,主要是钾盐和钠盐,再有就是醋酸盐,常用的盐浓度在10~20mM左右。

以前因为色谱柱填料生产工艺的问题,往往需要在流动相里添加三乙胺来减少拖尾,但是三乙胺对色谱柱的寿命有很大影响,现在新的色谱柱都不再需要了。

流动相里有时会需要调节pH值到碱性,具体pH要视色谱柱的耐受范围而定,常用 NaOH、KOH溶液或氨水做为调节缓冲盐溶液碱性pH的试剂,也可以往水里单独添加氨水做碱性流动相。

在缓冲盐做流动相时,出峰太早、峰形很差、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峰因为拖尾或峰型太宽而不能达到基线分离时,可以考虑使用离子对试剂,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主要是各种烷基磺酸钠和四丁基铵盐,但是流动相里使用离子对试剂时,系统需要的平衡时间长,样品保留时间不是很稳定,因为离子对试剂的背景吸收基线会很差,且做完样品后需要长时间清洗,所以我们尽量不使用离子对试剂。

使用缓冲盐时要注意流动相混合以后盐可能析出的问题和盐背景吸收导致基线漂移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流动相里添加醋酸铵以后,在低波长下梯度变化时基线下降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对含量较小杂质的准确定量,可以考虑在乙腈里加入10%的水,水中预先加入10倍水溶液浓度的缓冲盐,这样梯度中A、B两项盐的浓度相同,可以避免基线漂移严重的问题。

原料药一般结构式比较大,分子构成比较复杂,开发分析方法时用水加磷酸效果可能效果不好,通常还要求最少尝试2和6.5两个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并依据结果对流动相进行pH优化,如效果不理想再进一步尝试其它缓冲盐溶液。

开发中间体或者IPC的分析方法时可以根据经验酌情简化流动相的选择过程。

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假如你想做一顿丰盛的晚餐,首先必须看一下食谱,然后检查一下你所需的东西是否齐全,如果少了配料还必须去商店购买,这样你才可能做出一顿可口的晚餐。

同样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首先你必须要有专门的仪器和试剂,然后有目的地选择分析方法,这样你才可能得到好的分析结果,避免走一些弯路。

二:柱子的选择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色谱柱的选择,色谱分析人员面对几百种色谱柱,你从何入手呢?我采取的方法就是订阅 LCGC亚太版中Ron Majors 的“色谱柱观察”这一专栏,自1984(1)年以来,Ron Majors在这一专栏中介绍许多新柱子、色谱柱新技术、色谱柱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现在大部分液相色谱分析都是使用反相色谱柱,其中以C18 和C8柱最为流行。

然而色谱分析并不是流行歌曲,这两种色谱柱之所以运用广泛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两种柱子都能获得理想的分离效果。

尽管一些样品的分离并不是这两种柱子(如表一所示),但 C18和C8经常是最好的固定相,C18和C8柱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别,但在我们实验室中以常使用的是C8柱。

色谱分析人员遇到的多数样品需要利用反相色谱柱进行分析,但一些样品可能需要其它的分析技术才能成功地分离,这些样品及分离方法在表一中作了简要的叙述,在以后的章节中将进一步阐述。

表一:样品及分析方法样品的特性分析方法及色谱柱大分子量专用色谱柱、离子交换柱、 size-excusion色谱柱手性异构体手性色谱柱其它异构体(位置、立方体) 正相色谱柱、没有改性的二氧化硅柱无机盐混合物离子色谱分析碳水化合物(糖类) 反相氨基柱、离子交换法在过去的15年中,高纯度、低金属杂质含量的硅胶基质色谱柱是最为实用的色谱柱之一。

但传统色谱分析用的硅胶颗粒具有差异性及酸性表面,固定在柱子表面后,导致出现拖尾峰,而且柱与柱之间的重现性较差(2.3)。

最近硅胶基质中出现一种新的产品,这种硅胶具有Metal-free 特性,因此柱子性能更稳定,重现性也更好,分离后峰的形状也很不错。

这种改性后的硅胶称为B型硅胶。

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大多数色谱制造商都用不同的名称来表明它们与传统的产品之间的不同,如Intertsil (日本)、 BDS(USA)、YMC--Base(USA)等等。

大多数色谱柱制造商都生产以B型硅胶为基质的色谱柱,因此你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

由于这种产品具有上述特性,建议使用A型硅胶柱的改为使用B 硅胶柱。

三:柱子尺寸规格的选择液相色谱分析时柱子选择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柱子大小、及填充颗粒的直径(dp)的选择。

最常用颗粒直径为5μm,但颗粒的直径(dp)为3.0及3.5μm的也适合分析使用,但大多数色谱工作者都喜欢使用颗粒直径为5μm的色谱柱,因为这种色谱柱具有很长的使用历吏。

颗粒的dp小意味着可以获得较高的理论塔板数,但所需的柱压增大,而且dp 为3.0μm的色谱柱易堵塞,所以一些色谱制造商又生产出dp 为3.5μm的色谱柱。

在我们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是150mm×4.6mm,dp为5μm的色谱柱。

另一种可以选择的色谱柱为75mm×4.6mm,dp为3.5μm的柱子,这种柱子的分离效果与前一种色谱柱分离效果相似,但使用时间减小一半。

这两种柱子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合理的压力下(<2000psi ),流速可以设定在1.5--2.0ml/min之间,而流速高意味着可以缩短分析时间。

有些分析者建议使用30 or50mm长的柱子作为前处理柱,但这种柱子不能提供足够的塔板数。

另一种意见是使用窄孔柱(2mmid)或微孔柱(≤1mmid),这两种柱子所需的溶剂少,但是这两种柱子所需的某些仪器与正常使用的色谱仪有些不同,而且正处在一个研究阶段,建议等这两种色谱柱研究成熟之后再使用。

150mm×4.6mm,dp为5μm的色谱柱最为常用,75mm×4.6mm,dp为3.5μm 的色谱柱也中较常见,在一般情况下流速可设定为1.5ml/min。

四:有机相的选择获得成功分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流动相有机溶剂的选择,如果使用反相色谱柱可以有三种有机溶剂可以选择,甲醇、乙腈和四氢呋喃。

每一种溶剂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但色谱分析人员很少能预见哪一种溶剂更合适,所以具体选择哪一种溶剂你必须充分考虑同行的意见。

在我的实验室中多数工作分析药物中的成份,其中有些样品的紫外吸收很弱,所以分析时紫外检测器的波长为220nm甚至更低,但是四氢呋喃的紫外吸收比较强,所以在波长低于240nm时,就不能选择这种溶剂。

尽管低浓度的甲醇在较低的波长下也可使用,但是在低于220nm时,甲醇的浓度不易控制。

选择何种溶剂还必须考虑其与样品及空气之间不发生作用,而四氢呋喃易分解,形成过氧化物,所以使用这种溶剂时须格外小心。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四氢呋喃中加入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4),但它与色谱柱平衡所需的时间比甲醇、乙腈长,而且其不愉快的气味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与四氢呋喃相比,甲醇和乙腈的最大优点是在柱压较低的条件下,流速可控制在1-2ml/min之间。

考虑到理想溶剂的特点,如粘度低、紫外吸收弱、与样品不相互作用,而且使用方便,所以首选的有机溶剂应是乙腈,当然利用甲醇作为有机溶剂的也较为常见。

五:水相的选择假如样品为一般化合物,可以用水作为水相,然而离子化合物在药物分析时普遍存在,而这类化合物需要控制PH值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如流动相的PH值必须高于或低于样品的PKA1.5个单位。

在分析有机酸时,当PH值低于3时,色谱柱一般还比较稳定,然而当PH值高于8时,就需要缓冲液,因为此PH值已经超出了二氧化硅的有效使用范围。

宽PH值的二氧化硅柱也比较常见,但是对高PH值物质的分离,很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所以建议使用缓冲液来减少二氧化硅的流失。

考虑到样品的特性及柱子的稳定,建议在分析PH值较高的物质时应使用缓冲液,2.5mM的磷酸盐缓冲液 (PH=2.5)是非常合适的水相。

如果在分析方法中使用了分光仪,那么就必须选择易挥发的缓冲液,尽管不如真正的缓冲液有用,但0.1% Trifluoroacetic酸和乙酸能够满足PH值的控制要求。

六:其它的因素在你选择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温度。

因为温度变化1度,保留时间将变化1-3%,所以温度控制十分重要,温度的变化还影响色谱柱的选择性,这会使你更积极地投入到温度选择中去。

在分析时柱温一般比室温高一点(如35℃),因为此温易控制,而且在低压下有利于降低溶剂的粘度,从而降低柱压。

有时你需要利用其它的一些方法,如在流动相中加入部分特殊的物质,不过我建议最好在你实在必须时才用这种方法,记住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不要使你的流动相过分复杂!HPLC中梯度的优化梯度优化主要是通过调节流动相的起始比例和梯度的斜率来调整样品的保留时间,优化样品的分离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