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滑动与滚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含反思一、教案目标•让幼儿了解滚动和滑动的概念;•帮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滚动和滑动的感觉;•提高幼儿对不同动作的理解和区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滚动:让物品在平面上向前滑动,如滚动玩具车、滚动球等。
2.滑动:让物品在平面上快速滑行,如滑滑梯、溜滑板等。
三、教学准备1.滚动和滑动相关的玩具或器材2.画纸、彩笔等教具3.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问题,让幼儿了解滚动和滑动的基本概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示范操作•老师示范滚动和滑动的动作,并让幼儿跟随操作。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区别,让幼儿逐渐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第三步:操练训练•鼓励幼儿在玩耍中尝试滚动和滑动的动作,引导他们探索不同的方式和感受。
第四步:游戏互动•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滚动和滑动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第五步:总结反思•综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回顾学习到的知识,并展开讨论。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幼儿对滚动和滑动的认识逐渐明晰,通过实际操作,他们体验到了两者的不同特点。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游戏和活动设计,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升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使用滚动和滑动的事物,加深对这两个动作的认识。
•引导幼儿尝试制作滚动和滑动的玩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为《滚动和滑动》小班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学习,丰富他们的认知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滚动与滑动》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滚动与滑动》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观察并区分物体的滚动与滑动现象。
2. 对物体的运动方式感兴趣,乐于探索。
二、活动准备:
1. 玩具汽车、积木、圆球等可以滚动或滑动的物体。
2. 光滑和粗糙的平面(如木板、地毯)。
3. 记录表(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玩具汽车在地面上的运动,引发幼儿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关注。
2. 探索活动:
- 提供多种可以滚动或滑动的物体,让幼儿自由操作,观察它们在不同平面上的运动方式。
- 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方式记录在记录表上。
3. 讨论与分享:
-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可以滑动。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滚动,而有些物体只能滑动。
4. 拓展活动:
- 提供不同材质的平面(如光滑的玻璃、粗糙的砂纸),让幼儿尝试让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滚动或滑动,观察并记录结果。
四、活动延伸:
1. 在科学区继续提供可以滚动和滑动的物体,供幼儿自由探索。
2.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方式。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对物体的滚动和滑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影响物体运动方式的因素,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每课重点知识点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叫(重力)。
2.使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的重力);需要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挂的垫圈越多,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3.我们通过(增加垫圈数量)的方法,来增加小车受到的拉力。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像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原来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2.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4.在做橡皮筋动力小车时,小车不前进可能是因为(小车太轻,轮胎打滑)。
5.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2)选择的数据我们用(平均数)(3)我们的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6、生活中运用弹力的物体有(弓箭、松紧带、拉力器等)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地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3.举例:靠反冲力运动的有(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乌贼)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力。
3、弹簧测力计主要利用弹簧(受力大,伸得长)的特征工作的。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圆柱面上滑动和滚动的分析

法向仍满足式 (2),代入上式而消去支承力 N ,有
dV 2 − 2µV 2 = 2gR(sin θ − µ cos θ) dθ
物体从圆柱面滑脱时 N = 0,由式 (2) 得
2 VH = gR cos θH
(4)
(9)
代入式 (3),得到不同初速时的滑脱位置 (图 2)
cos θH = 2/3 + U 2 /(3gR) (5)
可求得落地水平距离
S = R sin θH + VH t cos θH − R = (cos2 θH sin2 θH + 2 + sin3 θH − 1)R (7)
摩擦滑动或滚动时滑脱位置 θH 可大于 θ∗ ,其 与滑脱速度及落点关系也用虚线在图 2 给出.
2 摩擦滑动
图 1 物体在圆柱面上的滑动分析
接触面间总是有摩擦的. 记摩擦因数 µ = tanϕ, ϕ 为摩擦角. 物体要从圆柱顶点滑落需要具有 水平初速 U . 滑落过程中切向承受摩擦力 f = µN , 满足
m (3) dV = mg sin θ − µN dt (8)
式 (1) 有初积分即能量守恒方程
V 2 = U 2 + 2gR(1 − cos θ)
doi:10.6052/1000-0879-16-392
因写作文 [1],时隔 10 年再次阅读美国加州理 工学院的教材《力学世界》[2] ,觉得孔子所说 “温故
2016–12–05 收到第 1 稿, 2017–02–11 收到修改稿. 1) E-mail: youmq@
引用格式: 尤明庆. 圆柱面上滑动和滚动的分析. 力学与实践, 2017, 39(3): 290-296 You Mingqing. Study of sliding and rolling on the cylindrical surface.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2017, 39(3): 290-296
滚动幼儿园教案8篇

滚动幼儿园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滚动幼儿园教案8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案写好了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错误,进而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滚动幼儿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科学第6课不同的运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6课不同的运动(教学设计)标题:引发学生兴趣,探索小学科学第6课的不同运动引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第6课中,学生将通过不同的运动来了解物体的运动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不同运动的探究热情,帮助他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形式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帮助学生认识运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小球、小汽车、线、平滑斜面等。
2. 班级分组册子:记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三、教学过程:引入:首先,教师可以用趣味的问答或照片展示物体的运动形式(如滚动、滑动、飞行等)。
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图像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不同运动形式的认知和好奇心。
实验观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 第一个实验:观察小球在不同地面上的运动。
- 第二个实验:观察小汽车在平滑斜面上的运动。
- 第三个实验:观察小汽车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
2. 学生填写分组册子。
- 让学生记录他们的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和结论。
探究讨论:1. 分组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描述小球和小汽车的运动特点。
- 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运动特点出发,帮助他们发现规律和共性。
2. 教师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
- 通过示意图或图示,教师解释物体的运动是由外力引起的,并简要介绍力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力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运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实验设计与解决问题: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实验,发现物体运动的规律。
- 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控制变量。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流程、观察结果和结论。
- 学生使用分组册子记录他们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助。
滑动与滚动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6、滑动与滚动使用范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作者:骆新国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哲商小学撰稿时间:2011年7月●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本课将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大小与滚动还是滑动这两种运动方式有很大关系,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学习本课是为研究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础。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测量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择测量小车轮子滑动时和滚动时的两种摩擦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是因为,让小车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操作起来很容易。
真正的汽车就是正常行驶时轮子滚动,急刹车时轮子在地上滑动。
学生对小车“行驶”“刹车”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的差别一般估计不到,实验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专门把运动由滑动变成滚动的机械装置。
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学生认识滚珠轴承的作用,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是一个好的办法。
认识滚珠轴承将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体有滑动与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过程与方法:能设计并做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能解释物体运动和停止下来的原因。
会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勤于思考,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了解人类改进搬运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设计并做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的对比实验,从而得出滑动与滚动运动方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做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的实验,能解释物体慢慢停止下来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滚珠轴承、小组材料一份。
小组准备:字典,六支铅笔,小车、钩码4个、盒子、细绳、弹簧秤、玻璃球、大小瓶盖、胶带、剪刀等。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P21.填一填(1):水、空气、适宜的温度(2):实验对照2.辨一辨×、√、×3.实验探究①取6粒绿豆种子④分别在2张餐巾纸上各放3粒绿豆种子⑤将2个盒子都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个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P41.选一选A、B2.实验探究(1)阳光(2)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P61.填一填(1):水、阳光、适宜的温度(2):向水性2.辨一辨√、×3.实验探究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P81.选一选C、B2.实验探究(1)通过测量蚯蚓在亮处和在暗处的时间长短来研究。
(2)通过记录在亮处的蚯蚓数得出(3)小红;理由:收集数据更科学准确,用时更短。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P111.选一选B、B、A2.实验探究(右图)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P131.辨一辨×、√、×2.实验探究生物条件:水草3棵非生物条件:泥沙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种活,再把小金鱼、小虾和田螺放进去第七课:《改变生态瓶》P151.辨一辨×、√2.选一选B、C3.实验探究动物多时,耗氧量增大,鱼浮上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P171.辨一辨×、√、√2.分析解答略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P191.填一填(1)光源(2)投影(3)光源屏2.辨一辨×、√3.实验探究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P211.选一选B、C、B2.分析解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的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长→短→长。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P231.填一填(1)直线(2)302.实验探究第四课:《光的反射》P251.填一填(1)光的反射反光(2)直线(3)光的反射(4)反射2.实验探究不能,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光被桌子挡住了。
滑动与滚动ppt_课件

拉杆箱
通过测量得到一组 数据,从而对比得出: 重物滚动时与地面产 生的摩擦力比滑动时 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 要小!
车轮与轴之间容易造成 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车轮与轴之间使用滚珠, 可以将车轮与轴的运动 方式由滑动变成滚动, 从而大大减少摩擦力, 使当 时车轮的运动 状态(是滚动 还是滑动)和 车速快慢变化 吗?
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滚动 和滑动
两 种 方 式 。 因 此 摩 滚动摩擦力 擦 力 也 可 分 为 滑动摩擦力
和 。
滚动摩擦
2、当一辆汽车行驶进,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滑动摩擦 在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
;
运动与摩擦力
1、在机器上使用滚动轴承是为了( B )。 A、增加摩擦 B、减少摩擦 C、节省材料
2、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是( B )。
A、滑动摩擦 B、滚动摩擦 C、两者都有 3、用铅笔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是( A )。 A、滑动摩擦 B、滚动摩擦 C、两者都有 4、在同一平面上,同一个物体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比
滑动时的摩擦力( B )
A、要大 B、要小 C、一样大
运动与摩擦力
5、下列物体使用了滚动方式的是( C )。 A、推木箱子 A、滚动摩擦 B、滑梯 B、滑动摩擦 ) C、皮带运输机 C、两者都有
6、汽车在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是( B )。 7、用小车来做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比较
实验时,应改变的条件是( C A、拉力的大小 B、小车的重量 C、车轮的运动方式
运动与摩擦力
1、车轮与地面和刹车片之间的是滚动摩擦。( × ) 2、一个很重的箱子,我们推不动它,但是在箱底加两块圆木之 后就能很轻易地推动了。( √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及说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教材分析】《滑动和滚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6课,是在《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一堂科学探究课。
本课由两个探究活动组成,第一,认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知道小车“行驶”“刹车”两种运动情况下形成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测量并比较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明白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知道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机械装置,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的制作体验活动,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但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跟摩擦力的关系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小车运动入手,通过观察、体验,认识滑动和滚动这两种运动方式,继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运动方式有关?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体验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观察、实验,能说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3、通过制作,初步了解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出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实验,证实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能用简单物品模拟制作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及真实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态度。
2、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的作用》中的第5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探究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及其区别,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块、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粉笔、黑板。
学具:每组一个滑块、一个圆柱体、一个斜面、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滑动与滚动的区别。
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提问:如何减小摩擦力?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1)演示用测力计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
(2)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并记录数据。
(2)教师点评,强调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滑动与滚动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与滚动的区别(2)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推着一个滑块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一个人推着一个装有轮子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 答案:(1)摩擦力较大,因为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2)摩擦力较小,因为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6)

一、我们的小缆车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绳子拴在小车车头的正中,防止小车跑偏。
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注意要用手或其他物体挡住小车,防止小车冲出桌面。
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有了相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的增加,这样能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每次增加多个垫圈,这样可以使小车的动力变化更明显,能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和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使小车运动的外力是垫圈的重力小车由静止到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实验结论是垫圈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
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得慢。
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得快。
5、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
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补全解134 135 136实验二、用橡皮筋作动力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汽车是用汽油或柴油来驱动的,火车是用电力来驱动的(教科书72页图片)。
4、橡皮筋往后绕时,带动车轴向前转动,小车前进。
橡皮筋往前绕时,带动车轴向后转动,小车后进。
5、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6、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时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7、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1.物体都受到一个()的力;这就是重力.2.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 3.在本课实验中;拉力大小是通过()来体现的.4.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重力都是()的.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小车运动得越快.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5.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6.()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都是因为受到()的影响.7.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的拉力.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的作用.8.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9.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3秒钟行驶60厘米;应该()A.加大拉力 B.增加载重量 C.减小拉力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1.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他们会产生一个要()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2.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3.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形状的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就消失了.4.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小车行驶的距离(). 5.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6.()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7.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的弹力();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行驶速度();行驶距离越远.8.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行驶距离越近.9.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10. 下列物体中;()利用了物体的弹力.A剪刀B拉力器C螺丝刀11.()运动应用了物体的弹力.A跑步B撑杆跳高C滑冰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的推力;这个力叫().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的推力;这个力叫().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运动的.3.要使静止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的力.4.()不是利用反冲力运动的.A电动小车B橡皮筋动力小车C气球小车8. 如果气球嘴向前喷气;气球小车运动方向().A向前B向后C无法确定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1.()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 2.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挂钩组成的.3.科学技术上统一用“()”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表示. 4.1牛≈()克力.5.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叫做().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位置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3.测量的力不能()测力计的测量范围.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用测力计沿()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4.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 );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6.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 ).7.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物体重量、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 )两种方式.11.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的作用.12.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出花纹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使物体表面()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减少()的方法安滚珠加润滑油.13.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方式(滚动或是滑动):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物体运动采用滑动时;摩擦力();物体运动采用滚动时;摩擦力().第六课:滑动与滚动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和( )两种方式.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有关系.同一个物体;( )的摩擦力大;( )的摩擦力小.3.( )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4.在用()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A圆珠笔B毛笔C铅笔D无法判断5.擦黑板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6.物体的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更大. ()7.滚珠轴承将轮与轴之间的运动由滑动变为滚动. ()8.为什么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下来?第七课:运动与设计1.当人们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时;就想办法()它.2.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设计有:车轮上的()、齿轮上的齿、粗糙的刹车片等.3.自行车上减小摩擦力的设计有:车轮滚动的方式、滚珠轴承、某些部件上加的()等.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有()伴随着.A重力B弹力C摩擦力5.为了减少摩擦力;可以在车轮与车轴之间().A安装滚珠轴承B增加接触面C加润滑油6.冰雪天;在行驶的汽车车轮上装防滑链的作用是()A装饰B增大摩擦力C减小摩擦力7.车轮轮胎被刻上了各种花纹;这是为了().A增加摩擦力B减少摩擦力C美观8.自行车运动时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去增加摩擦力的?第八课:设计制作小赛车1.设计小赛车需思考:(1)轮胎的设计要增大();避免打滑;(2)设计力量很大的().(3)车身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使小赛车行驶稳定.(4)设计()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2.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征制成的;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3.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4.赛车车身较低;轮距较宽;这样设计的好处是().A行驶稳定B提高车速C增大摩擦力5.赛车的轮胎很宽;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6.赛车设计成流线型的车身;把空气对赛车的阻力减到最低. ()7.摩擦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所以应该设法减小它. ()8.如果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想开动的汽车就在原地打滑;怎么也开不动了. ()。
[滚动摩擦力计算]滚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计算]滚动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593accd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c.png)
[滚动摩擦力计算]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篇(一):九年级《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学习了重力与弹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开,以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规律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掌握方面: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规律,难点是滑动摩擦中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静摩擦是否与重力有关?能力培养方面: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探究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了有关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启发学生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例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四、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种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断;了解滚动摩擦;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养成动手、动脑、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
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通过对我国磁悬浮列车和乒乓球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发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学生:探究摩擦力改进仪器一套(上附一个弹簧测力计和最大静摩擦力指示条)、一个摩擦块、一块木板(上下表面不同材料)、一块长布条、四个钩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应该能够:•了解滚动现象;•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滚动现象;•掌握滚动物体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欲。
教学内容知识点1.滚动的定义和特点;2.示例物品的滚动;3.不同轮子的滚动比较;4.实验探究:滚动和摩擦力。
教学活动1.上课前活动•操场上寻找滚动物品;•与同学交流寻找到的滚动物品及感想。
2.学习活动•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滚动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向幼儿展示滚动动画,让幼儿感知滚动的动态过程;•向幼儿展示示例物品的滚动,引发幼儿探索与发现;•让幼儿互相比较不同轮子的滚动,掌握滚动的规律;•给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探究滚动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3.活动后总结•问答方式测试幼儿对于滚动现象的理解;•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幼儿获得成功感;•鼓励幼儿发表个人感悟和体会。
教学资源•教学多媒体:幼儿园滚动科学课件;•实验材料:不同类型轮子、滑轮组、轮轴等;•图片:各种滚动物品的图片,以及滚动运动的演示图片。
课堂设计导入环节1.利用课件展示滚动短片,向幼儿介绍滚动现象;2.向幼儿提问:“你们身边常常能看到什么滚动的东西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学习环节1.展示示例物品的滚动,提醒幼儿注意滚动物品的形态及滚动轨迹;2.教师给出不同类型轮子,让幼儿逐一感知其滚动方式,并将滚动轨迹进行比较;3.让幼儿组成小组,探讨不同物品的滚动路线,观察并比较相关规律;4.分发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探究。
总结环节1.教师更深入地讲解滚动现象;2.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滚动的物品?3.鼓励幼儿主动分享实验结果,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小结滚动是幼儿认知物理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滚动现象,并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滚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同时,这一课也可以提升幼儿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材分析一、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我们处在一个永恒运动的世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们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了力的作用,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
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力。
对力的研究,将贯穿单元的始终。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和认知水平,本单元选择了他们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实际条件下,而不是在理论条件下,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等一些相关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将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作用力和二者的关系进行感知和思考,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
这将为他们今后深入研究运动和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整个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课):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第5—7课):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8课):动手制作,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物质世界这部分应该充分体现与技术的关系。
本单元在指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科学概念时,还注意了进行技术教育。
比如,要求安装实验器材,寻找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学习设计并自己设计制作小赛车等。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这个特点。
二、单元教学内容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三、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滚动大班教案

滚动大班教案滚动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物体会滚动的原因及特征。
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培养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两个海洋球、一大一小圆柱体、方形、三角形积木各一);两大篮各种可滚动的物体。
活动过程: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玩一玩篮子里的东西,请你仔细看看这些东西会怎么样?”2、幼儿自由操作。
3、讨论:“刚才玩的时候,这些东西怎么样啦?”(动起来了),“它是怎么动起来的?”(幼儿讲述并上来演示)。
幼儿滚动物体,探索会滚动物体的特征及原因。
1、幼儿讨论:这些东西都会滚动吗?(幼儿讨论,教师不做正面回答)。
2、请幼儿把筐子里每一样东西都滚动一下,相互交谈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有的东西会滚动,有的东西不会滚动。
3、幼儿讨论;那些物体对滚动,那些物体不会滚动?为什么?(幼儿讨论)a、请幼儿分别摸一摸会滚动的物体和不会滚动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区别。
b、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讨论:你是怎么是圆物体滚动起来的?教师小结:我们用力推了一下,圆的物体就滚动起来了。
幼儿继续操作试验,探索物体滚动时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
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2、幼儿第二次滚动实验。
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异。
请幼儿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发现。
3、幼儿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幼儿自由讨论)4、别幼儿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
(幼儿发言并行操作)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延伸活动――探索会滚动物体的其他特征。
滚动大班教案2设计意图: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滑动与滚动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测量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择测量小车轮子滑动时和滚动时的两种摩擦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是因为,让小车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操作起来很容易。
真正的汽车就是正常行驶时轮子滚动,急刹车时轮子在地上滑动。
学生对小车“行驶”“刹车”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的差别一般估计不到,实验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专门把运动由滑动变成滚动的机械装置。
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学生认识滚珠轴承的作用,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是一个好的办法。
认识滚珠轴承将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测量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科书在指出这是个对比实验后,提出了两个问题,突出了实验的关键点。
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只是车轮的运动方式,滚动或者滑动,不改变其他条件。
如小车的重量、接触面光滑程度等。
插图中小车上是加了一些重物的,这样测量滚动的摩擦力要容易些,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差别也大一些。
这部分最后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学生认识到小车及其他运动物体始终都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物体受到一定大小的力才能运动起来和自己慢慢停止下来都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启发学生认识人们在技术设计上对摩擦力的应用:用阻止滚动增大摩擦来停止物体的运动。
在表述时要注意用语,不是小车滚动滑动,而是小车轮子滚动或滑动。
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
测量小车摩擦力时,小车上一定要装些重物,运动的接触面粗糙些为好。
如果实验用的小车轮子表面又硬又滑,摩擦力不大,要想办法先增大它的摩擦力。
如果轮子足够大的话,可以套上用废自行车内胎剪成的橡皮圈;如果轮子小的话,可以套上玩具四驱车轮子上的“轮胎”。
测量滑动摩擦力(刹车)时,要用胶带把前后轮子都粘住。
注意了以上问题,学生测量出的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差别才能很大,他们才会从实验中获得深刻的印象。
否则因为轮子与桌面打滑(相当于汽车在冰面上行驶,不是正常行驶),就测不出二者有多大区别了。
据技术测定,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产生的摩擦力,大约只有滑动时的1/20或更小。
第二部分: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教科书右上角插图呈现的是不同样式的滚珠轴承。
最大的那幅是自行车轮轴中的滚珠轴承。
教科书还用插图加文字说明了模拟制作“滚珠轴承”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带材料进行制作。
要使“滚珠轴承”转动得更灵活,可以加点润滑油。
教学时,可以加一点水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