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前提假定

合集下载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量 对收 入 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
APS=s/ y
取值范围:〔-∞ , 1〕
特 征:
APS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增。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⑴ s=y-c; ⑵ MPC+MPS=1; ⑶ APC+APS=1。 图形分析:
c
E
c=c(y)
s=s(y)
45

0
y
消费曲线图
(五)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S=y=c+s
AE AE=y E AE
45.
ye
y
2、含义: 当一个社会全体所意愿进行的储蓄 与企业所意愿进行的投资相等时,就获 得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中既 没有扩张的因素又没有收缩的因素,实 现均衡。
3、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 ⑴ 企业的意愿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它取 决于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 ⑵ 非意愿存货投资=AS-AD(AE) ⑶ 非意愿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经济收缩;
yt=ct+ it+ gt
ct=a+b· t-1 y
it=v· t- yt-1)+i0 (y
gt=g0
⑷ 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政府支出(gt)直接导致国民收入 增加gt
b、政府支出带动个人消费增加:
ct=b· t-1 y
c 、个人消费增加引致私人投资增加:
it = v· ct- ct-1) (
4、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进口乘数
kM
-1 = ——————— 1-b· (1-t)+ m
出口乘数 kX 1 = -——————— 1-b· (1-t)+ m
(八)加速数原理 ⑴ 定义:

西方经济学 简答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 简答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经济实现均衡的条件
备注: 与国民收入核算中I=S必然存在不同,国 民收入决定理论中i=s只有在经济均衡时才 存在。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水平,即可支配收入水平——同方向 2、价格水平和价格预期 (1)价格水平主要通过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影响消 费 价格 实际收入 消费 价格 实际收入 消费
c= c( y)
A
α 0 -α s = s( y) 45º y0 y
第二,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 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y = c + s
y y = c y s + y
消费曲线和45度线之间的 关系可用来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 (1)与45度线相交,收支平衡 (2)在45度线之上,借债消费 (3)在45度线之下,有正储蓄 B
c=c(y)
45 0
y
(五)平均消费倾向( APC )
(APC –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1、定义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
我国的消费情况 ——消费率呈现持续走低趋势
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呈现持续走低趋势。来 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的消费 率为62.1%,1981年,我国居民消费率曾达到 67.5%,六五期间平均为66.1%,七五期间平均为 63.4%,八五期间为58.7%,九五期间为59.4%。到 2005年下降为52.1%,而上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消 费率水平接近80%。 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种。如果再 考虑到2001年—2004年政府消费比重上升和居民 消费比重下降的情况,那就可以进一步看到居民 消费率下降的严重程度。这期间居民消费比重为 78%,政府消费比重为22%。

第四章IS-LM模型

第四章IS-LM模型
第四章 IS-LM模型
投资函数
IS模型
利率的决定
LM模型 IS-LM模型
引 言
一.IS-LM模型的简单界定 ◆ 投资为内生变量时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或者 说,同时考虑宏观产品市场和宏观货币市场时国 民收入决定模型,因此,也叫产品市场(收入) 和货币市场(利率)同时均衡模型。采用的是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3.资本品供给价格和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企业 投资的决定: 资本边际效率=利率
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品的重置成本上升,产 品的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收益减少。结果 是资本边际效率呈现递减趋势(见下图上曲线)。 5.投资边际效率(MEI) ◆资本品重置成本提高 后的资本边际效率(见 右图下曲线),其变 动趋势和资本边 际效率一样。 r
◆公众出于种种动机愿意以现金和活期存款方式将 货币保留在手边。又称灵活偏好/流动偏好/流动性
(二)货币需求动机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1.货币交易需求(含预防需求)函数 L1=f(y)=ky 其中,K为货币需求收入系数,一般比较稳定。 因此,影响货币交易需求量的主要 因素是国民收入。 L1=ky r y↑→ L1↑,货币 交易需求曲线向右平 移,平移量k△y; 反之,相反。
r
re
m
r
r1
E
m
m′
r
r2
m
o
利率决定图
L(r) L o
r2
L(y2)
L(r)
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图
r1
L(y1)
L o 收入变动影响图 L
m
m′ m′′
◆货币供求变化导致r变动
r
1.m变动→r变动 (反向)(上中图) r0 2.y变动→L变动→r变动 (正向)(上右图) O 3.凯恩斯陷阱:货币政策无效(右下图)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1. 引言简单国民收入(Basic Income)是指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向所有成年人或家庭支付的一笔固定收入,无论其是否参与劳动或有其他收入来源。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解决贫困问题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2. 资源与收入分配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首先涉及资源的分配。

资源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源的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的。

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了资源的分配。

然而,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因为它存在资源不均衡、市场失灵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确保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3. 社会公平与简单国民收入社会公平是简单国民收入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简单国民收入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社会保障,无论其是否参与劳动或有其他收入来源。

简单国民收入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给予每个人一定的收入保障,简单国民收入可以确保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经济效益与简单国民收入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

简单国民收入的实施可以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收入保障,可以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刺激市场需求。

同时,简单国民收入也可以减少贫困人口的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

此外,简单国民收入还可以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简化福利体系,提高效率。

5. 实施途径与挑战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需要考虑其实施途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实施简单国民收入需要政府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而如何筹措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税、调整财政预算等方式来筹措资金,但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增加企业成本、抑制经济发展等。

此外,简单国民收入还可能引发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例如降低劳动积极性、增加劳动力成本等。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IS曲线是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储蓄与收入的关 系以及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二、两部门IS曲线的图形推导(I=S法)
S S2 S1
450 r
S
S(Y)
I r
Y1
Y2 Y
r1
r2
I(r)
I1 I2
I
A
B
IS
Y1
YY
2
•图A:由r推出I;图B:由I得出S;图C:由S得出Y;图D:对r与Y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IS曲线的平移(以增加自发投资量为例)
S S2 S1
450 r
r1 r2
I1
S
S(Y)
I r
I0
I(r) I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I2
Y1
Y2 Y
1/(1-b)• I0
A
B
Y1
Y2 IS Y
IS曲线的移动
➢ 斜率变动,影响IS的倾斜度;若截距变动,则导致IS曲线本 身发生位移。
i= I(r)
由于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投资函数又可以写成:
i = e –d r
其中, e为自发投资, 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投资需求曲线 r
o
i
第4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二、资本边际效率(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
注意:IS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 果关系。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种反方向 变动关系时,投资和储蓄保持相等,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 了满足。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44论述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44论述题

1.根据经济学理论,论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2003研)答: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错综复杂,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可将这些影响因素归并为两类:一是消费主体,一是消费环境。

(1)从消费主体看(主观角度)第一,收入影响。

理论上讲,潜在的消费需求,即消费欲望是无限的。

但潜在的消费需求能否转化为有效需求则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收入因素。

长期以来,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缓慢,居民消费底气不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开始摆脱长期滞后的状态,与经济增速渐趋同步,而农民收入增速却持续在低水平徘徊,这不仅造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且也造成了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占有的消费市场份额日益萎缩。

第二,分配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乡收入差距太大,造成社会财富过多集中在城镇,农民实际购买力过低,从而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

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城镇内部已出现了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

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其消费倾向也不相同。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中等收入阶层主要是工薪阶层,他们衣、食已不成问题,但住、行目前还没有能力完全满足,出现“可买的都买了,想买的没钱买”的消费断层状态;低收入阶层虽有着较强的消费倾向,但由于收入增速下降,消费需求也不断下降。

第三,预期影响。

预期是行为的先导,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重大影响。

当前,居民的收支预期变化对消费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方面,是收入预期不确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摩擦性失业”,企业体制改革中效率追求引起的减员增效、农村科技进步所释放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压力等,使城乡居民就业稳定性减弱,再就业困难加大,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收入不乐观,同时,社会各阶层收入构成中,工资等持久性收入比重减少,其他临时性收入比重增加,这种情形也不能形成可靠的收入预期,尽管收入总额增加,居民仍不能大胆消费;另一方面,是支出预期不确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还在进行中,居民对自己承担的改革成本和新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预期不明,普遍心存疑虑,同时,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改革也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收支预期相反方向变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的即期增长。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5°
y1
y
图 13-2 消费曲线
从图13-2中可以看出:
①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都对应这一点 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都对应 这一点的平均消费倾向;
③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 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 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 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 消费倾向。
对假设2的解释:
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 会引起社会产量的变动,价格总水平则不发生 变动。这个假定其实就是假定不存在要素供给 的约束,社会有无限的供给能力。
这个假定被称之为凯恩斯定律 ,其现实 依据是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资源大量闲 置,产品积压,工人失业。此时如果社会总需 求增加,会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从而生产增加, 或者使积压产品售出,但产品成本和价格基本 保持不变。
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 ⑥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这
一点就更容易看清 :
APC c y
yyy
消费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 消费倾向两个指标。
①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 所占比例,用MPC表示:
MPC c y
为书写方便,常用β代替MPC。边际消费倾向可 以表达为:
• 在收入小于4000亿美元时,c与i之和都大于相 应的总供给,这意味着企业的产量小于市场需 求。于是,企业增加雇佣工人的数量,增加生 产,使均衡收入增加。
• 收入大于4000亿美元时,c与i之和都小于相应 的总供给,这意味着企业的产量比市场需求多, 产生存货投资,这会迫使企业解雇一部分工人, 减少生产,使均衡,则边 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 下列方程表示: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支出增加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 甲 乙 丙 400 240 144
收入增加
乙 丙 丁 400 240 144
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新增GDP=新增国民收入
=1000

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I=400,意味着新雇工人的收入增加 400,形成△Y1=△I=400 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工人用收入去购买棉布,带动了棉布 的生产,使生产棉布的工人的收入增加。△Y2=β×△I
2600 2900 3200 3500 3800 4100 44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增加 增加 增加 不变 减少 减少 减少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图4-2 均衡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三、两部门中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令 (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AD=a+i 则 y=AD/(1-b)
y
y 1 AD 1 b
y
y k AD
k
1 1 1 b 1 MPC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成正相关。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乘数的经济意义
China
France
Germany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1982-2011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储蓄率(%)

消费观念

经济基础

社保制度

收入分配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第四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教案

第四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教案

• 实际工资率[Real Wage Rate]
• 货币工资率[Money Wage Rate]
• 劳动的需求——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 之间的关系。
实际工资率=
货币工资率 物价指数
100
例20:20/7/2实9 际工资率=
8.4元 112
100=7.5元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Y
• 劳动的边际
Q Qf Qu
失业 Ls
Lu Lf
Ld
L
L
Q
(a)劳动市场 (b)生产函数
Lu Lf
L
P
Q
Q
(c)总供给曲线
Qu
Qf
Q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P
• 大萧条时期, 由于存在大量失业 者,如果厂商对劳 动的需求增加,在 价格不变且货币工 资和实际工资均不 变的前提下,劳动 投入量可不断增加 ,厂商利润增加, 0 产量增加。
2020/7/29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P
AD
①时际替代效应;
②实际余额效应;
③国际替代效应。
02020/7/29
Y
实际余额效应 [Real Balance Effect]
• ——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货币余额真 实价值的变动,对总需求带来的影响。
• P货币的实际余额 以货币替代 实物C AD ;
• Y=f(N,K0) • 又称短期总生产函数。
2020/7/29
宏观生产函数的两个特征:
Y
• 总产出随总就
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Y0
• 由于报酬递减 规律的作用,随着 总就业量的增加, 0 总产出按递减的比 率增加。

宏观经济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利率提高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人们 认为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从而增加储 蓄,减少消费。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 会使他认为较为富有,以致增加当前消费,减 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就是利率对储蓄的收 入效应。
就低收入者而言,主要发生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会增 加储蓄减少消费;对高收入者而言,主要发生收入效应 ,利率提高减少储蓄。就全社会而言,要看社会两种效 应的总和正负净额确定。
2、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定律指的是生产和收入决定于 总需求的理论。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 时,总需求的变动将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 用,导致社会产出增加,但不会使资源价 格上升,从而不会引发价格变动。凯恩斯 定律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 易变动,或者说价格具有黏性,当社会需 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 而不是提高价格。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某家户储蓄表
(1) 收入 (y)
A
9000
B 10000
C 11000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2) 消费 (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3) 储蓄 (s)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二、 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 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社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企业生产会稳定下来,如 果产出和需求不相等,会造成库存的增减,引发企 业产量的调整,企业会根据产品销路安排生产,企 业会将产量调整到和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1.01 1.00 0.98 0.97 0.94 0.92 0.89
c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B A
EF G CD
6000 4000
2000 0 0
450
y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单位:美元
消费 c
储蓄 s
边际储 平均储蓄
蓄倾向
(MPS)
倾向(APS)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其一,利用美国1929-1976年资料(略去19411946的资料)回归得到函数表达式为c=15.9+0.89y
其二,进一步检验:
把以上数据分为四个大约等长时期段,得到四个短期 的线性消费函数:
1929-1940年:c=33.9+0.80y 1947-1956年:c=41.2+0.82y 1957-1966年:c=15.3+0.89y 1967-1976年:c=8.0+0.90y
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一)涵义:
表示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用 公式表示为s=s(y)
第二节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第二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APS):指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所占的比率。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经济资源大量闲置,所以总需求增加时只会导致经济资源利
用的增加,而不会带来价格的上涨。
5
1.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的基本假设
❖ 两部门经济
❖ 没有供给限制 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 ---- 凯恩斯 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 投资为一常数 I = 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 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
6
1.2. 总支出决定总产出 1.2.1. 总供给与总产出 1.2.2. 总需求与总支出 1.2.3. 总支出决定总产出 1.2.4. 从45º线模型看总支出 决定总产出
7
1.2.1. 总供给与总产出
❖ 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 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 ( 供 给 ) 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此为从意愿量角度定义的“均衡产出”,亦即, 经济要均衡,意愿投资必须等于意愿储蓄。 13
1.2.4. 从45º线模型看总支出决定总产出
均衡产出还可从45º线模型上看出 ❖ 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或收入。均衡产出公式:
Y=C+I
14
纵轴表示支出, 横轴表示产出。
45º线上任何一 点均表示总产出 等于总支出。
17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一宏观经济 均衡条件,可归结为 “总产出等于 总支出”,即:
Y = AE C+S=C+I
I=S
亦即,投资等于储蓄
此为从意愿量角度定义的“均衡产出”,亦即, 经济要均衡,意愿投资必须等于意愿储蓄。 18
1.2.5 注入与漏出
漏出W = 净储蓄S + 净税收T + 进口支出M 国民收入Y = 消费支出C + 漏出量W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ki
y i
2、投资为什么具有乘数效应
各经济部门是相互联系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
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
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乘数原理:一、投资乘数(两部门)
投资 $
$ 生产投资品
居民b=0.8 $ 生产消费
100 投资品 企业100
100 要素
消费品品企业80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
MPC c y
或MPC lim c dc y0 y dy
MPC递减 0《MPC〈1
平均消费倾向(APC):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
所占的比例。
APC c y
APC递减 APC〈 = 〉1
APC 》 MPC
消费和储蓄:一、消费函数
某家庭消费—储蓄表
y 1 a i
1b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
y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17500 18000 19000 20000 21000 23000
均衡收入的决定
c
s
i
9000 1000 2500
9800 1200 2500
10600 1400 2500
乘数原理:五、小结
y
1
1
b1
t
a
i
g
bT0
bT R
x
m0
k
11400 1600 2500
12200 1800 2500
13000 2000 2500
13800 2200 2500
15000 2500 2500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讲义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讲义
–参见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 书馆1957年版,第84-85页。
17.07.202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5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关于消费的基本心理定律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这种关 系被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13
均衡产出的形成
y ci
如果计划产出大于总需求
……非计划的库存投资增加,企业部门 将缩减生产,减少产出,最终使产出 减少至与总需求相等。
17.07.202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4
均衡产出的形成
结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等于总 需求,非计划的库存投资为0。
非计划的库存投资=计划产出-总需求
– 这意味着经济中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 – 同时,这还意味着分析将着重于短期
17.07.202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8
均衡产出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结论
GDP=NDP=NI=PI 经济社会的产出或者说国民收入决定于总
需求 所有经济变量都不是名义的,而是实际的
– 以下我们用小写字母代表实际变量
17.07.202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讲义
2021/7/17
主要内容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国民收入的决定 乘数论
17.07.202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回忆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是总供求均衡的 条件
总需求是计划总支出 总供给是计划总收入
17.07.202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I-AE模型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I-AE模型

c = c (y) A
Δy /Δy = Δc /Δy +Δs /Δy
d
• 即: MPC + MPS = 1
0
推断:若APC、MPC递减,则APS、 - d
45° y。
s =s (y) y
MPS必递增。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四、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 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 APC =c / y
APC
• <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 >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凯恩 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引起总需求不足的 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s
S=- α + (1-β ) y
0
y
线形储蓄函数
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 率。 ➢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储蓄倾向
➢ 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 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
变化。
➢ MPS =Δs / Δy ➢ 当Δs与Δy 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 / dy
现均衡的可能。 经济含义是:由于存在着资源闲置,在固定价格水平下,
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P
P0
Y
Oபைடு நூலகம்
AS
总供给的几何图形
4. 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 面决定——称为总需求分析。

习题第四章国民产出决定

习题第四章国民产出决定

第四章国民产出的决定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 ,是指()。

A .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 •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 .事后投资等于储蓄2 .对凯恩斯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A •随收入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B .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C .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D .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3. 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 .递减;递减B .递减;不变C.不变;不变 D .不变;递减4. 已知国民收入为20 亿元,政府预算有2 亿元的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为2 亿元,储蓄额为4 亿元,则()。

A .政府支出为3亿元B .消费额为15亿元C.消费加政府支出为16亿元 D .投资为4亿元5.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如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为50亿元,投资为30 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均衡收入为()亿元。

A . 80B . 400C. 150D. 1206. 在三部门经济中,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化的是()。

A .税收B .转移支付C.政府购买 D .投资7. 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成反比B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C.乘数反映了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D .乘数的作用可无条件地实现8. 在投资乘数k i,政府购买乘数k G,税收乘数k T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R之间,下列关系中一定成立的是()。

A . k TR+k T=1C. k T v k TR v k G v k i9. 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则(A . k T = 3C. k i= 310.当税收由定量税改为比例税时,A .投资乘数增加C.投资乘数不变B .k TR=k TD .k G+k T=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前提假定
第四章凯恩斯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乘数理论
三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四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
一、必要的假定
1.假设我们所分析的经济活动中不考虑(或者说不存在)政府,也不考虑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

2.假设需求量在任何水平上,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与需求相适应的供给量。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二、均衡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含义
表4-1 均衡产出
三、投资等于储蓄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1、影响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
2、MPC与APC
c=c(y)
表4—1 某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单位:元
图4-2 消费曲线
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4、线性消费函数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一个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图4-3 线性消费函数
5、消费曲线的平移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图4-4 消费曲线平移图示
二、储蓄函数
1、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2、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表4—2某个家庭的储蓄函数单位:元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不同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一、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通常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消费水平为同期可支配的实际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大于0而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但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美国1948-1988年逐年的经济资料研究的结果表明,消费函数的形式为:
C=0.917Y d
说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一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图4-8 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
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的区别
•短期消费曲线的自发性消费大于0,而长期消费曲线的自发性消费为0。

•短期的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长期的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短期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在收入的提高过程中保持不变。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图4-9 LMPC > SMPC
二、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是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行为理论》一书中阐述了这一理论。

1、相对收入的含义
⏹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或消费集团而言,在总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
⏹过去收入,尤其是过去的高峰收入。

这种过去收入也是相对收入,,即相对于现期收入而言。

2、相对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

•消费有习惯性,消费者在某期的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刚性或不可逆性,即所谓的“棘轮效应”。

图4—10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3、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相对收入假说对长、短期消费函数的差异做出了统一的解释:
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沿着长期消费曲线随之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沿着短期消费曲线作有限的减少,从而使平均消费倾向增加。

即相对收入假说既解释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又解释了短期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性。

三、持久收入假说
⏹将任何时期家庭收入分为持久收入Y P和暂时收入Y t;持久收入为长期的平均预期收入,暂时收入指暂时性的、偶然变动的收入。

⏹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在持久收入中占的比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常数。

即 C=βY P
⏹持久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可以解释人们长期和短期的不同消费行为。

2、持久收入假说的应用
♦繁荣阶段,当前收入提高,但消费者按永久收入消费,故平均消费倾向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萧条阶段,正好相
反。

♦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四、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首次提出的。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联系的,而前者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生活中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
图4-11 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
♦0 ~ t1—青年期,c>y, s<0,负债。

♦t1 ~ t2—壮年期,c<y, s>0, 储蓄的用途有:还债和养老储蓄。

♦t2~ t3—老年期,c>y, s<0, 消费(用壮年期的储蓄)
2、生命周期理论与持久收入理论的共性
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都体现了一个基本思想:消费者是前向预期的决策者(也就是眼光向着未来的收入预期情况,来决定其当前消费水平的消费者)
2、一次性暂时的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一般较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接近于零。

但是,来自持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1、用图表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
表4—3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单位:10亿元
2、用图形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
图4—13 消费加投资的曲线和45°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3、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即自发消费a↑,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I=S)
图4—14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
影响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S=I法)
▪自发储蓄(-a)增加,
“节约悖论”
储蓄增加,即节制消费,对个人来说可以增加个人财富,而对整个经济来说,是件坏事,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这就是“节约悖论”。

第五节乘数论
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

K I= △Y/△I
一、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二、图示投资乘数效应
三、投资乘数原理
四、自发消费支出乘数
五、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公式法(代入法)
2、使用S函数决定收入 : I+G=S+T
图4—16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NI-AE法 (450线分析法)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1、固定税制下的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投资乘数
自发消费乘数
固定税制下的各种乘数(续)
2、比例税制下的各种乘数
比例税制下的各种乘数(续)
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一、四部门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均衡的条件
2、公式法(代入法)
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思考题
•什么是凯恩斯消费理论?它与古典学派的理论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长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有什么区别?•试述相对收入与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基本观点。

•怎样理解“节约悖论”?
•写出投资乘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图形表现乘数效应,简要解释乘数原理以及乘数理论的适用性及意义。

•分别用S=I法和NI-AE法画图分析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