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

合集下载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防治需求优先:根据疾病性质选择,急症倾向速效剂型如注射剂、气雾剂;慢性病则选长效稳定剂型,如丸剂、片剂。

②药物性质匹配:考虑药物成分的溶解性、稳定性及刺激性,难溶性或不稳定成分避免水溶性剂型,如改用胶囊、包衣片。

③生物药剂学考量:依据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特点,选择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剂型,如脂溶性强的药物适合制成软胶囊。

④生产条件适应:结合制药技术、成本及设备条件,选择可行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⑤患者顺应性:考虑患者使用便利性与接受度,如儿童适用糖浆、老年人选易于吞咽的剂型。

⑥安全有效原则:确保剂型无菌、无热源,尤其是注射剂,且在使用过程中副作用小,不影响疗效。

通过以上原则综合评估,科学选择中药剂型,旨在最大化发挥药物疗效,保障患者安全,同时适应工业化生产和市场需求。

中药药剂学剂型选择

中药药剂学剂型选择

中药药剂学剂型选择
剂型选择原则:关于剂型的选择是药剂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求对各剂型的特点有熟练的掌握,而且对药物的性质,和临床用药对象的特点也要有深入地了解。

1、根据疾病特点:急症患者选用吸收快速的剂型,气雾剂(最快),注射剂,舌下剂,滴丸。

慢性病患者用药宜缓和持久。

常选用丸剂,片剂,长效缓释剂等
皮肤病可用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涂剂等。

腔道病可选用栓剂、膜剂等
2、根据药物的性质:
一般药物成分易被胃肠道破坏或不被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作用而失效的药不宜制成口服剂型;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含难溶或水中不稳定的药物、主含挥发油或有异臭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注射剂和口服液等剂型。

3、根据常规要求选择剂型
符合五方便: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

符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符合三效:高效、速效或长效。

结合生产条件。

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

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

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源远流长,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然而,选取适当的剂型对于中药的疗效和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在使用中药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剂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一、剂型的概念及分类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的外观形态和物理性质,是药物剂量给药的载体。

根据制剂特征,中药剂型可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雾剂型等。

1.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汤剂、浸膏、煎膏、浸剂等。

这些剂型通过煎煮、浸泡等工艺制成,易于给药和吸收。

2.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是通过将中药经过研磨、压制等处理制成固体形态的剂型。

固体剂型便于携带和保存,并且剂量易于控制。

3. 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膏剂、软膏、糊剂等,是通过将中药与外用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状剂型。

这些剂型常用于外用治疗,方便涂抹和吸收。

4. 气雾剂型气雾剂型包括喷雾剂、气雾剂等,是将中药制成微细颗粒或粉末悬浮在气体中,通过喷射装置进行给药。

气雾剂型适用于口腔、喉部等局部给药。

二、选剂型的原则在应用中药时,选择适当的剂型能够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选择中药剂型的原则:1. 病情特点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具备合适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的剂型。

例如,急性发作的疾病可选用液体剂型,以便更快地发挥药物作用;而慢性疾病可选用固体剂型,以便长期维持药效。

2. 给药途径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比如,口腔溃疡可选用气雾剂型,便于局部喷雾给药;而消化不良可选用片剂或丸剂,方便口服给药。

3. 患者特点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习惯等因素。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通常更适合使用液体剂型,因为易于咽下和吸收;而好咀嚼的固体剂型则适合年轻人。

4. 药物特性根据中药的药物特性选择剂型。

比如,挥发性成分较多的中药适合选择气雾剂型,以保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三、常见中药的剂型选择根据常见中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经验,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剂型选择建议:1. 陈皮陈皮有理气、解郁等功效,常用于肝胃气滞的治疗。

简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简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简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剂型的选择是根据药物的性质、病症的性质、患者的情况以及临
床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的。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性质:不同的中药药物有着不同的性质,例如有些药物具有挥
发性、易氧化等特点;还有些药物含有有毒成分,需要特殊处理等。

在选
择中药剂型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剂型,以确保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2.病症性质:不同的病症需要选择不同的中药剂型。

例如,对于外伤
创伤患者,应选择易于外用的剂型,如药膏、外敷剂等;对于消化系统疾
病患者,应选择易于口服的剂型,如水剂、丸剂等。

在选择中药剂型时,
需要根据患者病症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3.患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也会影响中药剂型的选择。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应选择易服、口感好的剂型,如颗粒剂、口服
液等;对于老年患者,应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剂型,如糖丸、泡腾片等。

在选择中药剂型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来确定,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便利
性和依从性。

4.临床需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临床需求,如迅速发挥药效的需求、改善患者服药体验的需求等。

在选择中药剂型时,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剂型,以满足患者和医生的要求。

总之,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药物的性质、病症的性质、患
者的情况以及临床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只有合理选择中药剂型,才能确保
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剂型的选择也将更加便捷和精细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简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原则

简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原则

简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原则
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中药的药效成分:根据中药的药效成分以及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

例如,对于易挥发的药效成分,可以选择蒸馏液剂或外用制剂;对于不稳定的药效成分,可以选择干燥剂、胶囊剂等稳定性较高的剂型。

2. 中药的适应症:根据中药的适应症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例如,对于需要内服治疗的疾病,可以选择口服剂型;对于需要外用治疗的疾病,可以选择外用剂型;对于需要长时间持续给药的疾病,可以选择缓释剂型等。

3. 患者的接受能力: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接受能力,选择易于接受的剂型。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服用或使用的剂型;对于病情较重或不能进食的患者,可以选择注射剂等途径。

4. 使用方便性:考虑使用的方便性和患者的便利性,选择易操作、易保存的剂型。

例如,对于常规长期治疗的疾病,可以选择固体剂型(例如片剂、胶囊剂等)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对于需要急救或紧急治疗的疾病,可以选择注射剂等方便快速给药的剂型。

综上所述,中药剂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中药的药效成分、适应症、患者的接受能力和使用方便性等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选择中药药物剂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1. 药物特性:根据中药的性质、成分和药效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脂溶性成分较多的药物,可以选择外用剂型如膏剂或油剂;对于易溶于水的成分,可以选择口服剂型如丸剂或片剂。

2. 患者特点: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儿童或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服用或外用的剂型;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剂型。

3. 疾病类型:根据疾病的病情、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皮肤病,可以选择外用剂型如膏剂、水剂或敷贴剂;对于肺部疾病,可以选择吸入剂型如烟剂或雾化剂。

4. 药物途径:根据药物的途径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需要经过肠道吸收的药物,可以选择口服剂型如丸剂、片剂或合剂;对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可以选择注射剂型。

5. 患者依从性:考虑患者的接受能力和依从性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不擅长服用药物或怕痛的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服用或外用的剂型。

总的原则是在确保药效的同时,尽量考虑患者的舒适程度和便
利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相关药典和药物信息对各种剂型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进行了解和判断。

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

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

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自古以来,中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其药物剂型的选择与优化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就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路。

一、中药药物剂型的选择中药的药物剂型选择应综合考虑中药药材的性质、功效、用途以及患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

1. 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是中药制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丸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

这些制剂便于携带和保存,服用方便,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例如,丸剂在中药行业中广泛使用,因其易于服用和调配剂量,适合长期服用。

2. 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包括煎剂、浸膏剂、糖浆剂等。

这些制剂常用于急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

例如,煎剂可以直接用于煎汤服用,方便快捷。

3. 贴剂贴剂是一种透皮给药形式,通过将中药药物制成贴剂,可以实现药物直接进入体内,避免了经胃肠道的代谢过程。

贴剂适用于皮肤病、关节痛等局部症状的治疗,并具有方便使用、减少副作用等优点。

4. 注射剂注射剂常用于严重急性疾病或紧急抢救的治疗,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体内靶位,起到迅速救治的作用。

但是,注射剂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控制。

二、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是指通过改进现有剂型的制备工艺、增强药效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剂型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方法。

1. 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对于溶解度低的中药药材,可以通过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来增强药效。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粒子,可以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提高溶解度,从而增强中药药物的疗效。

2. 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一些中药药物存在毒性和副作用,可以通过优化药物剂型来减少其毒性和副作用。

例如,采用微球制剂技术,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减少对机体的刺激,降低药物的毒性。

3. 增强稳定性和长效性中药药物剂型的稳定性对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摘要:1.药物剂型选择的重要性2.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2.1 根据药物需要2.2 依据药品标准要求2.3 根据疾病防治需要2.4 结合生产条件2.5 根据应用及贮运等要求3.举例说明药物剂型选择的重要性及原则正文:一、药物剂型选择的重要性药物剂型选择是药物研究和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使用满意度。

药物剂型指的是药物在应用中的形式,如片剂、注射剂、胶囊等。

药物剂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给药途径等。

二、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据药物需要:药物剂型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来确定。

例如,易挥发、不稳定的药物适合制成注射剂或气雾剂;而稳定性好的药物可以制成片剂或胶囊等。

2.依据药品标准要求:药物剂型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如注射剂应无菌、无热源、安全、稳定;片剂应具有良好的崩解度和溶出度等。

3.根据疾病防治需要:药物剂型的选择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来确定。

如急症患者,要求药物作用迅速,可以选择注射剂;慢性病患者,可以选用缓释剂型,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4.结合生产条件:药物剂型的选择应考虑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如选择易于制备、质量可控、成本较低的剂型。

5.根据应用及贮运等要求:药物剂型的选择应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使用方法、贮存条件等。

如粉针剂在使用前要用适当的溶媒溶解,如青霉素盐等;片剂应存放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

三、举例说明药物剂型选择的重要性及原则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菌治疗的药物。

青霉素的剂型选择应根据治疗需求和药物特性来确定。

如青霉素G 钾盐和青霉素G 钠盐适用于注射给药,因为它们易溶于水,能迅速发挥抗菌作用;而青霉素V 钾盐适用于口服给药,因为它对胃酸稳定,可以在口服后更好地吸收。

总之,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为了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临床治疗和预防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
宜华
当前,许多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需要使用中药。

但是医生在开药时,却是有的人服用汤剂,有的人服用胶囊,有的只是外用膏剂。

这是为什么?使用中药怎样才能选对剂型呢?
剂型是根据药物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应用的形式。

剂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的作用性质和速度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

因此,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中药剂型才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关键。

汤剂:吸收快、作用强、便加减
汤剂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

将饮片放在水中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取汁服用,就成了汤剂。

它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昧中药配伍成复方后煎煮而成。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优点,又可根据临床具体病症灵活处方,为最常用的剂型。

就目前的汤剂使用而言,一般一服中药一日分2次服,胃纳正常、脾胃功能良好的患者,放在空腹、饭前30分钟服用为好,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消化功能不好、食后作胀者,则放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比较合理。

有些长期服用的中药,尤其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祛风化湿等类药物,容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则应在餐后5—10分钟服用。

对于服中药后胃有不舒服的患者,也可以一
服中药煎好后分成4次服用。

对于夜寐不安的患者,可以把中药浓煎好后,集中放在晚饭后及睡前30分钟服用。

巾成药:剂量准、易携带、易保存
中药材经炮制后,除了可以按医师处方要求调配汤剂外,还可以将饮片加工成丸、散、膏、丹以及多种中成药剂型。

1.丸剂是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它又分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

丸剂是目前中成药里最常用的剂型,它的药效较为持久,同时也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

但丸剂的服用量大,而且不便吞服,儿童在服用时更要注意安全。

(1)蜜丸:是指用蜂蜜将药材细粉黏合起来的丸剂,根据药丸的大小和制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蜜丸(每丸在0.5克以上)、小蜜丸(每丸在0.5克以下)。

其性柔软,作用缓和,多用于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患。

(2)水丸:将药材细粉用水或根据治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黏合制成的丸剂。

水丸体积小,既便于吞服,又不易吸潮,有利于保管贮存。

(3)蜡丸:将药材细粉用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凡是处方中含有强刺激性的药物,或者必须在肠道中吸收的中成药,都适合做成蜡丸。

(4)浓缩丸:将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浓缩成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的中药在煎煮,特别是在浓缩过程
中由于受热时间较长,有些成分可能会受到影响,使药效降低。

(5)滴丸:是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

系指用固体或液体药物经溶解、乳化或混悬于适宜的熔融的基质中,通过一适宜的滴管滴入另一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

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成球状并冷却凝固而成丸。

由于丸与冷却剂的比重不同,凝固形成之丸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却剂的表面,取出洗去冷却剂,干燥而得。

滴制法制丸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滴丸可代替肠溶衣,并发挥蜡丸特点,通常选用硬脂酸钠、虫胶等肠溶性基质而直接制成肠溶性滴丸,如芸香油滴丸等。

2.散剂为干燥的粉末状,因表面面积大,易分散吸收,奏效颇快,如活血止痛散、桂林西瓜霜等。

散剂具有服用量少、疗效好、服用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是所有的药材都能研粉,还有一些药材直接服用对胃有一定刺激。

如果能对此采取一些措施,扬长避短,比如把散剂装入胶囊中,就不会对胃产生过大的刺激。

3.膏剂将药材煎煮过后去渣浓缩,随后加蜂蜜或糖将其制成流体制剂,又称膏滋,适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如“固元膏”就是一种内服的膏剂,一般要用到阿胶、核桃、红枣、芝麻、冰糖、黄酒等原料,有补气补血的作用。

膏剂要注意包装及妥善保管,以防发生霉变。

4.丹剂一般是指含有汞、硫磺等矿物,经过加热升华提炼而成的一种化合制剂。

其具有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等特点,此剂多为外用。

5.片剂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它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携带较方便,但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就会有所下降。

6.颗粒剂(冲剂)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服,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7.硬胶囊剂将一定量的药物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或将药物直接分装于空心胶囊中制成。

硬胶囊剂主要以口服为主,易于吞服,吸收较好。

8.糖浆剂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使用。

糖浆剂中的糖和芳香物质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咸等不良气味,使药物容易内服,尤受儿童欢迎。

9.注射剂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注射制剂。

其作用迅速可靠,可发挥全身或局部定位作用,适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和不能口服的病人。

10.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通常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

(编辑/东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