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的申辩篇》看知识分子的使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哲人苏格拉底被标榜着自由与民主的雅典城邦传唤至法庭,在法庭上,苏氏为自己做了辩护,但是仍被判处死刑。作为他的高徒,同时也是他学问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柏拉图将这些都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篇》。透过这篇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鲜活,也更加真实的苏格拉底。他身上所具有的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与高尚品德,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苏格拉底的申辩

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将已年近七十岁的哲人苏格拉底传唤至法庭。在法庭上,苏格拉底慷慨激昂,用大无畏的精神为自己做了申辩。申辩先后进行了3次,即正式的申辩、提出刑罚后的申辩、判处死刑的诀别。以下为第一次申辩。

苏氏被起诉的罪名有两项,第一项是不信神。雅典人认为苏格拉底不信本邦崇敬的神灵,另奉新的灵机。事实上,苏格拉底从来没有不信神的念头与举动。不过,苏氏决意追寻的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雅典城邦的诸神,他所信奉的神仅仅是他自己的良知,是一种具有哲学色彩的信仰。雅典人同意释放苏格拉底的唯一条件就是他不得再钻研,不再搞哲学,否则就会处死他。苏格拉底拒绝了这一条件,他说:雅典的公民们,我敬爱你们,但是我要服从神灵胜过服从你们[1]40。而且,他认为自己时常受到灵机的启示。这就是他被雅典人认定为无神论者的重要原因。

第二项罪名是败坏青年。苏格拉底自己却说,我来来往往所做的无非是劝告各位,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轻视自己的灵魂[1]41,他坚决反对当时在雅典存在的过分重视金钱,轻视自己灵魂的风气,认为那样是不对的。在他看来,美德不是由金钱产生的,恰恰相反,钱财以及一切的公私福利都源于美德。他做的只是把这一切告诉了青年人而已,又有何罪过呢?按照雅典城邦当时的规定,每位自由居民都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活动,然而苏氏却反其道而行,刻意回避政治生活,每日只是在外面闲逛,向青年们提问,开导他们,因而被认为是缺乏社会责任心,败坏社会风气,也教坏了大有作为的青年。

由于苏格拉底拒不承认自己有罪,同时态度又十分傲慢,结果在第一次申辩后被判决有罪,原告建议处以死刑。按照当时雅典的城邦法律,他可以自己选择刑罚,为此他做了第二次申辩。在第二次申辩中,他公开强调自己是一个不图钱财,不治生业,不当将帅,不求闻达的人[1]48。同时他也明确解释了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因为他是一个忠厚有余的人,所以他才要避开不能有益于别人同时也损害自己的事情,避免深陷于城邦的各项日常事务中。苏氏对于自身的定位是十分清楚的,他的四处游荡并非无所事事,而是为了更好地观察雅典,提醒雅典的人们。他观察到了雅典城邦存在的问题,即居民比起关心城邦更关心自己,比起关怀城邦本身更关注城邦的琐事。作为一名每天不断思考的哲人,苏格拉底较之他的人民更早也更清楚地看出了雅典社会存在的弊病。正如后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为了拯救雅典和人民而到处奔走呼号,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正如苏氏所说,如今我一贫如洗,两袖清风,这就是我一心侍奉神道的结果。[1]32这个神道就是知识分子的良知,正是他要承担和应尽的社会责任。然而苏格拉底的一腔热情却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反而加剧了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误解和憎恶。日积月累,矛盾最终爆发,结果就是三个不同职业的人联合起来,将他送上法庭,并最终判处极刑。然而即便明知等待他的是死亡,苏格拉底依然无法抛弃自己的信

念原则,抛弃一颗为城邦服务的忠心。他在判决的最后这样说道:现在我们各走各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灵知道。[1]55

二、苏格拉底:一只神派来的牛虻

苏格拉底所做的申辩中有这样的描述特别引人注意:你们如果置我于死地,是不容易找到另外一个人来顶替的,这个人附在城邦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好像牛虻粘在马身上,这匹骏马由于太大太肥,年龄未老就行动迂缓,需要叮一叮才能焕发精神。[1]42这里,苏格拉底以牛虻自喻,而把雅典比作一匹又大又肥、丧失活力的骏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不断去叮咬骏马,使它保持清醒。自然界中,牛虻要是附在马或牛身上时间太长,就有被尾巴扫落因而送命的危险。牛虻对自己的命运是无所知的,它附在马背上纯粹是出于本能。苏格拉底却是知道自己有被扫落因而送命的危险,一如如今他被雅典人民所厌烦起诉,甚至面临被放逐、杀死的命运。但尽管如此,他依然紧紧附在雅典这匹骏马身上,绝不离开。正如他在监狱中面对格黎东等朋友劝他逃离雅典时所说的: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重视它们,尊重它们。[1]60苏格拉底之所以坚持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神灵赐给雅典的,因此维护、拯救雅典城邦就是神赐予他的使命,也是他必须履行的义务。

众所周知,牛虻靠吸牛或马血为生,对牛、马是有侵扰的,犹如蚊子吸人血,有时是会把人从睡梦中弄醒的。苏格拉底的行为就有类似的效果:苏氏通过对他在路上遇到的雅典路人提问,找到他们话语里的漏洞,反唇相讥,从而促使他们反思自身,反省自己,并进而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他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完成这一使命。可惜当时的雅典早已不是黄金时代的雅典,他的努力并未得到人民的理解,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为后世的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即一只神派来的牛虻,一位坚持自身价值观的知识分子。三、从苏格拉底之死看知识分子的使命

作为西方思想界的先驱,苏格拉底无疑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重大的影响。千百年来,关于苏格拉底之死,引来众多学者和历史学家的考证,有人认为苏氏是为真理献身的伟大哲人,有人却认为他是自取其辱,死有余辜。笔者认为苏格拉底作为一名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又勤勤恳恳的,他的死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伟大情操和真正风范,是人类良知的牛虻。

(一)苏格拉底之死是知识分子为了理想而殉道的壮举

演讲家埃斯金尼斯在公元前345年的《控蒂马尔克斯》文章中表明,在苏格拉底死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的普遍看法仍是:苏格拉底是个老诡辩家,他的死是罪有应得[2]6。中世纪及其之后,由于基督教的传播,众多神学作家倾向于同情苏格拉底。文艺复兴时期,在一些西方学者的眼中,苏格拉底的死与耶稣之死一样伟大,是一种为了理想的殉道,苏氏在面对死亡时的淡定从容,恰似历史上的耶稣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慷慨赴死,他们都是为了自身的理想而殉道,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先驱。近代启蒙主义者更是将苏格拉底看作是自由、理性与捍卫信仰的化身,如黑格尔就认为他智慧、谦逊、俭约、有节制、公正、勇敢,是一个伟大的道德榜样;克尔凯郭尔则认为,苏格拉底之死是对他的生的报酬[3]128-129。罗素对于苏格拉底在最后时刻对死亡的平静对待,正是他的灵魂对肉体驾驭的最有力的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