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判断题&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 辨析题
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错。
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例如,在原子论提出之后,很多现代物理学借助“还原”,把世界的存在归于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虽然还原论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层次间的联系,想从低级水平入手探索高级水平的规律,这种努力是可贵的。
但是,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毕竟有质的区别,如果不考虑所研究对象的特点,简单地用低级运动形式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规律,那就要犯机械论的错误,机械的还原论将事物割裂开来,缺乏对事情的整体认识,这样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大自然,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因此还原论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在自然科学中作为一种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4、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其真理性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也是没有历史局限的。
错。
科学在本质上是“真正的实证科学”,是“真正的知识”,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所以它的真理性不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5、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属于直接生产力对。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自然辨证法选择题
自然辩证法章节测验1.7章节测验1【单选题】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B、"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C、"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答案:D2【单选题】《自然辩证法》一书是:()A、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B、恩格斯经过十年努力完成的著作C、恩格斯未完成的遗稿;马克思撰写D、恩格斯整理完成的著作答案:C3【单选题】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B、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C、寻找辩证法的实例D、非A非B非C答案:D4【单选题】自然科学产生的基础是()A、社会生产B、原始宗教C、科技政策D、哲学指导答案:A5【单选题】在系统层次结构中,低层系统的递进相干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产生决定系统特有规律的结果;称为:()A、上向因果链B、下向因果链C、双向因果链D、递进分解链答案:A6【单选题】自然辩证法从当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来阐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这种研究体现了:()A、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答案:D7【单选题】自然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一般的关系B、特殊与特殊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答案:C8【单选题】“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答案:B9【单选题】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A、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哥--美国B、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C、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美国D、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答案:B10【单选题】维勒有机化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重大贡献在于()A、说明有机界与无机界的本质不同B、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统一C、无机界具有客观性,有机界具有主观性D、无任何差别答案:B11【单选题】施旺对细胞学说的重大贡献()A、提出植物细胞学B、动物细胞学C、无脊椎动物学D、生物细胞学说答案:D12【单选题】近现代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是()A、约80年B、80年C、110年D、70年答案:A13【单选题】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答案:D14【多选题】古代自然论中元素论属中原的有()A、气是万物本原B、火是万物本原C、地心说D、五行说E、八卦说答案:DE15【多选题】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E、《新天文学》答案:AB16【多选题】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答案:BDE17【多选题】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答案:BDE18【多选题】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论观点B、在伦理观念上,将人伦关系的行为规范扩展到整个自然界C、主张以动物为中心D、反对人类中心主义E、更为强调实践性答案:ABE19【多选题】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答案:BDE20【判断题】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判断题、辨析题
判断题1.因为科学和技术都可被看作知识系统,所以两者并无本质的差别。
错2. "古代社会只有科学成果而没有科学家",这句话是矛盾的。
错3.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错4. 由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总是处在匹配与失配的相互交替之中,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是必然的。
错5. 承认是科学王国里的通货。
对6.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比笛卡儿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中“无私利性”的内涵。
对7. 技术像人类一样古老。
对8. “发明是需求之母”的观点违背常识。
对9. 技术评估是对技术的评估,所以仅需技术专家参与。
错10. 由于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预测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巧合。
错11. 按照科学问题的定义,“脚气病的病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严格来说不能作为科学问题。
错12. 科学事实就是排除了任何主观因素的客观事实。
错13. 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对14. 逻辑思维必须遵守固定的逻辑规则,所以不含任何创造性。
错15.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对16. 自然资源的供应是无限的,目前人类存在的资源短缺、土地、粮食、污染问题等全球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错17.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多样性源于其演化过程中的分叉现象。
对18. 只有不可逆的过程才能被称为演化的过程。
对19. 所谓演化就是具有时间方向性的运动变化。
对三、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 )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 )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完成的是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
( )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革命性.(实践性)。
( )5.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判断题论述题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1.假说是科学方法发展的形式吗?答:答案一:是的。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科学理论的桥梁。
恩格斯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假说是通向理论的桥梁,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自然科学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
自然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假说和理论不断更迭的历史。
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重要方法。
提出假说的能力可以说是具有科学创造性的标志。
答案二:是。
理由:正确。
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假说的形成、发展和假说之间的竞争、更迭的历史。
2.所有的观察称述都是单陈述吗?答:正确。
观察陈述,它具有语言形式,可以在人际间进行交流;一般认为(至少一般的较健全的持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学说都认为),我们人的感官直接面对外部世界,又通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而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形成关于外部世界之“反映”的人的各种感觉和知觉,然后通过语言形式依据我们的感性知觉(感觉、知觉)对外部世界作出陈述和描述。
这就是观察陈述,它以语言形式直接陈述或描述外部世界的可观察现象。
3.通过机遇造成的科学发现都属偶然吗?答:并非都是偶然。
1)机遇是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
具有意外性和偶发性。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外的发现了与原来研究目标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与现象,加以研究,取得与研究目标不同的重大发现;另一类是意外地发现了与预期不同的事物与现象,经过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原来的研究目标。
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机遇给研究提供了先导,启发了人们追寻机遇背后隐藏的自然界的新信息,导致作出科学发现。
自然辩证法--辨析题
1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就能限制或消除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错!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而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那更是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
2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
错!对科学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科学指纯粹的基础研究,它揭示自然界的性质及规律,即基础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广义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狭义的科学,即进入应用研究之前的基础研究,一般来说无明显价值负荷,与应用关系密切的科学研究才会有较明显的价值负荷,但大多数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一开始就又与应用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有:第一、康德意义上的禁区:科学技术与道德信仰被划分在不同的范畴中。
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道德、信仰问题,科学有禁区。
第二、价值目的指向性意义上的禁区:虽然科学本身并无道德之分,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关。
这个禁区实质性规定是只能为善不能为恶。
若科学研究成果会使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大于得益、或是挑战了现存道德规范,则应属于科学禁区。
如克隆人的研究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还是属于科学的禁区。
第三、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
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是指在纯粹的科学范围内,由于科学本身的不成熟性、局限性而直接规定的科学禁区,它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挑战禁区进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得到解决。
3.8.14题讲的是一个事情:全球性问题的产生的实质。
3、工业化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错!1.具体阐述:人类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
这种观点,在理论形态上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自然辩证法试题库
-辩证法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探索自然、研究改造自然的方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3.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4.可逆是指一个物质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能使该物质系统回到原先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先过程对环境系统的所有影响,则原先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为可逆过程;如果不存在一个可使系统与环境复原的过程,则原先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为不可逆过程。
5.全球问题即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全球范围的紧迫威胁,需要所有国家、民族和世界人民长时期共同努力、协同解决的问题。
6.人类困境所谓“人类困境”实质是在全球帝国时代,人类疯狂地追求物质增长导致各种全球问题的大量产生,从而陷入同缠绕自身的问题复合体进行无穷搏斗,而且越陷越深、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的危机和状态。
7.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
8.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所作出的真实描述。
科学事实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9.科学观察指人们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感官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研究对象进行仔细、认真的考察、感受客观事物提供的信息,获得科学事实或感性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假说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自然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11.高技术产业化就是高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扩散而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高技术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直接生产新一代高新技术产品,逐渐发育并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即高技术产业的过程;二是各种高技术迅速广泛地渗透至传统经济部门,使传统经济部门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锦
自然辩证法试题集锦自然辩证法试题集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一一、判断题(用对号或错号填在括号中)(2分×15)1(科学假说具有或然性的特性。
( )2(科学仪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都是科学认识系统的中介要素。
( )3(发现新的自然过程,是自然科学的创造性的表现。
( )4(知识经济是一种以自然资源占有量为核心、以人力资本、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的经济形态。
( )5(“天鹅皆白”这一结论是由观察法和类比法得出的。
( )6(技术发展的动力是技术目的与技术体系、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技术实践术规范矛盾运动的结果。
(与技 )7(几种逻辑方法的创造性与可靠性之间通常有正比和反比关系。
( )8(爱因斯坦运用“火车实验”得出狭义相对论的有关原理和结论,研究用了观察方法和思想实验方法。
( )9(生物学教科书按照由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的顺序排列各章内容。
这个课程体系是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构建的。
10(观察方法中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中的观察是一回事。
( )) 11、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途径。
(12(科学抽象的结果往往以科学概念、定理和推论表现出来。
( )13(科学继承越多创新就越多。
( )14(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15.人和自然的矛盾,直接地是由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它的解决,也有赖于对物质生产的调节。
( )二、辨析简答题(请简单陈述下列说法正确与否的理由。
(5分×3))1 由于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缺乏客观依据和认识论根源,所以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答:2 SARS至今未被认识清楚,原因在于科学认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存在问题。
答:3 欲想实现科学的创新,必须要全面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
答: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科学家曾经用鸡做过一种关于营养的实验。
他们用去糠的精白米喂一组鸡,而用粗米喂另一组鸡。
自然辩证法习题库
1【单选题】中国古代自然观中,最有价值的是A、五行说B、阴阳说C、宣夜说D自然感应论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3.0分2【单选题】思辨性体现的是A、逻辑能力B辩论能力C想像能力D、猜测能力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3.0分3【单选题】代表古希腊物质观最高水平的是:A、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B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C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 ” D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3.0分4【多选题】欧洲中世纪,在坚持信仰至上的前提下,保留了古希腊哲学哲学中的A、人文传统B理性传统C逻辑传统D、实证传统正确答案:BC我的答案:BC1【多选题】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正确答案:ABCD我的答案:ABD得分:2.5分2【多选题】在近代科学家看来,“世界是一部机器,它是由惰性物体组成,按照物理必然性运动,且与各种思维存在物的存在无关。
”这体现着近代对自然观所普遍具有的:A、机械直观性B、自然不变性C因果必然性D "天人分离”观正确答案:ABCD我的答案:BCD得分:2.5分3【判断题】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不变的,既没有质变出没有量变。
|正确答案:X 4【判断题】机械决定论认为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存在与变化都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正确答案:“1【单选题】镭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元素。
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以往自然观所坚持的A、机械直观性原则B、原子基本性原则C、因果必然性原则D世界既成性原则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3.0分2【单选题】“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这段话体现的是A、古代机体论自然观B、近代机械论自然观C现代辩证自然观D当代系统自然观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3.0分3【多选题】以下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是A、电磁学理论B、生物进化论C热力学理论D星云假说正确答案:BCD我的答案:ABCD得分:0.0分4【判断题】创立辩证自然观,是一场哲学思想的革命。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选择题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自然辩证法浙大试题
浙大试题:一、概念题:专家意见技术预测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技术范式技术共同体可持续发展康氏长波理论创新者网络科学共同体科学技术体制技术的社会属性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技术方法技术体系技术系统技术设计技术的自然属性技术评估功能模拟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科学观察方法非逻辑思维科学史判决性实验黑箱方法系统科学科学推论控制方法信息方法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移植方法类比方法思想模型科学假说科学抽象定量观察定性观察间接观察直接观察科学事实科研选题科学问题科学理论科学解释科学概念科学划界综合分析假说灵感分类比较机遇科学无形学院大科技宇宙论远离平衡态系统大爆炸退化系统的非加和性进化环境自然系统层次性星云假说人工自然全球性问题体内进化体外进化非线性系统开放系统物质系统《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二、判断题:1. 因为科学和技术都可被看作知识系统,所以两者并无本质的差别。
2. "古代社会只有科学成果而没有科学家",这句话是矛盾的。
3. 科学的体制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4. 由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总是处在匹配与失配的相互交替之中,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是必然的。
5. 承认是科学王国里的通货。
6.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得比笛卡儿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中“无私利性”的内涵。
7. 技术像人类一样古老。
8. “发明是需求之母”的观点违背常识。
9. 技术评估是对技术的评估,所以仅需技术专家参与。
10. 由于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预测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巧合。
11. 按照科学问题的定义,“脚气病的病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严格来说不能作为科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考题完整版
第1组(第十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非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大众的认可程度B、理论的系统程度C、是否具有可检验性D、是否是真理2.“可被证伪的理论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性”是以下科学划界的哪种观点?(B)A、逻辑经验主义B、批判理性主义C、科学历史主义D、科学实在论二、多项选择题伪科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BC)?A、不可检验性B、伪装C、主观故意性D、系统性三、判断题科学和非科学有好坏对错之分。
(错)四、简答题从性质上看医学是否为纯粹的自然科学?并比较其区别。
答:n科学与医学在内在目的、成功标准及道德原则上均有存在差别。
科学是以获得知识、理解和阐释世界为目的;以可靠的理论说明和解释自然界为成功标准;有其行为规范,但缺乏医患角色关系的独特义务。
n医学是以预防治疗疾病,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其成功的标准是实践层面或控制上的成功;医学实践者对个人健康负有道德责任;以整体的人为对象,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同时有观念和情感。
n综上,医学在整体上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具有多重属性,即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的多重结合,是技与道的结合。
第2组1.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随科技发展起(B)A.社会作用B.加速和延缓作用C.内在动力作用D.至始至终地推动作用2.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的重大技术成就(ACDE)A.生物技术B.克隆技术C.原子能技术D.信息技术E.宇航技术3.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是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4.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是在社会大系统中发挥和表现出来的。
(√)5.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受其他社会义素的制约。
(×)第3组1、判断题:现代医学逐渐突破了传统的治病救人的功能领地,而转向影响人的社会活动。
答案:正确2辨析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当一个科学理论被某个实验证实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答案
2011春季学员---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注意:千万要自己更改一下,避免雷同,雷同零分。
切记!一、判断题1、不正确。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它所要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是我哲学性质的学科。
2、不正确。
GDP衡量的只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
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
但GDP并不是衡量发展的完美指标,它并没有把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
它没有包括环境质量,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所以发展不等同于GDP的增长。
二、简述题:1、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无穷无尽,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只能选择其中适当课题。
如何选择,并无固定模式,总结科研选题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概括出若干条原则1.目的性原则科研选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是“为什么”,目的性是选题工作的首要原则。
选题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三大曾明确指出,发展科学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振兴经济。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正以更大规模向着广度深度进军,需要解决和研究的课题越来越新、越多、越复杂和越困难。
比如能源问题、交通问题、粮食问题、管理、贸易问题、就业问题、人口问题、人权问题等等,解决其中一现实问题,就是一种贡献。
科研一定要满足社会需要,才会有真正前途。
与选题的目的性、需要性相联系的是课题的价值性。
只有科研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比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理论价值、学术价值等,才会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一、辨析题(判断题)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
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答:错。
因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是科学技术研究的自然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应当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错。
因为: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为人类打下了自然科学基础,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科学基础的是以三在科学发现的18、19世纪一系列科学成果。
二十世纪产生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生态学等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新的支撑,增添了新的内容(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答:正确。
因为:系统的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整体基础上的,并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整体而表现出来的特性。
答:错。
因为:可逆是相对于不可逆而言的,是对一定过程而言的,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对两种以上状态所构成的过程上才有意义。
严格地说,自然界中发生的过程总体上都是不可逆过程。
答:错。
因为:周期性是指事物沿时间轴变化经过一定时间后,又向其原来的出发点复归的一种运动、发展的属性。
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确发展的无限过程。
周而复始的运动本身就从无限循环方面显示了事物发展的无限性。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一、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的是:A.自然界的静态结构B.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答案)C.人类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D.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2.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A.对立统一原则B.质量互变原则C.否定之否定原则D.绝对不变原则(正确答案,此选项为反向设问,实际上自然辩证法强调变化和发展)3.在自然辩证法中,“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的是:A.事物的孤立存在状态B.事物的整体性和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正确答案)C.事物的静止不变性D.事物的单一性质4.下列关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A.发展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B.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过程(正确答案)C.发展是事物的绝对静止和不变D.发展是事物的无序和混乱状态5.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A.偶然的、无规律的B.必然的、有规律的,并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正确答案)C.与社会生产实践无关的D.完全可以预测的6.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A.提供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工具B.指导科学家如何正确地观察和实验C.替代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正确答案,自然辩证法提供方法论指导,但不替代具体方法和技术)D.帮助科学家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7.在自然辩证法中,“实践”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体现在:A.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B.它是科学理论的来源之一,但并非唯一来源C.它与科学理论无关D.它在科学研究中没有实际作用8.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A.人是自然的主宰,可以随意改造自然B.人应顺应自然,不对自然进行任何干预C.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正确答案)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静态的、不变的。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硕士自然辩证法研究生题库仅供参考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一、辨析题(2题,每题20分)1、自然界的演化就是进化从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自然界的演化实际上由相反相成的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进化方向,另一个是退化方向。
这两个方向的辩证统一,构成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演化图景。
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这是一条物质系统日益复杂。
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路线。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这是一条物质层次逐步下降、物质系统愈趋简单、组织化程度下降的路线。
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不可逆过程即“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从有序到无序、从较低级有序到较低级有序的“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平衡的“混沌太”以及不同远离平衡的混沌太之间的更替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演化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
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2、系统的加和性只与系统的组成元素有关,与环境无关(P11、12仅供参考)答:系统是由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按特定关系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加和性是指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加和关系或守恒关系。
系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它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部分之间经过相互作用产生出综合性功能即任何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
系统具有普遍性、动态性与整体性。
系统是由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关系基础上组成的整体,这些关系的集合不能先于或脱离其部分而存在,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但处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不是单纯的叠加或机械的堆积在一起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从而使整体具有新的属性和规律,这些新的属性和规律与它的各个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具有的属性和规律有质的区别,它们不是部分属性和规律的相加。
哲学:自然辩证法试题(最新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试题(最新版)1、问答题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答案: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
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江南博哥)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
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2、名词解释技术价值正确答案: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3、填空题欧洲近代经验派与理性派论战的三个阶段包括:论战内容广泛(认识对象、认识主体、认识的起源和途径、认识方法等),()(如牛顿力学、欧式几何等)的来源,以及认识能力问题(贝克莱和休谟的否定回答)。
正确答案:科学理论4、问答题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类型?正确答案: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可见,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
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诸种要素;形式就是事物诸种要素的结构表现。
定律的确立、学说的形成、理论的建立和研究远景的展示等就是构成自然科学发展自身的要素,而假说的不断提出、被证实或被证否,就是它的发展结构的表现,假说在自然科学大厦各层次的兴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科学假说的建立: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自然辩证法考试终极答案
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题:1. 所有观察陈述都是单称陈述。
2. 当思维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时,它远离了真理。
3. 科学事实不同于日常经验事实,因为科学事实并不真实的存在。
4. 导致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是人类技术的发展。
5. 需要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首要原则。
6. 万物皆系统,但一个元素不能构成系统。
论述题:1. 科学与非科学是否对立?如何看待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
2. 科学革命,库恩范式理论及意义。
3. 国家创新系统中,科技、知识、经济三者之间的联系。
4. 请论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联系。
5. 论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异同点。
1. 所有观察陈述都是单称陈述。
正确。
单称陈述是对单一相关对象属性的描述,全称陈述是对所有对象属性的描述。
两者是单指和特指的关系。
而观察陈述是观察者在特定时空区域内对一个可观察事件发生的陈述。
因此,所有观察陈述都是单称陈述。
错误。
任何完全独立于理论的“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观察陈述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理论的因素。
观察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它们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于观察;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然依赖于观察。
(观察渗透理论)2. 当思维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时,它远离了真理。
错误。
科学抽象在自然科学中是极为重要的认识手段,一切科学的抽象(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因此,当思维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时,它(如果是正确的)不是远离真理,而是更接近真理。
3. 科学事实不同于日常经验事实,因为科学事实并不真实的存在。
错误。
科学事实是正确的、进入到科学研究领域的经验事实,因此只有经过检验的、正确的、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经验事实才是科学事实。
这也是科学事实不同于其他日常经验事实(即非科学研究领域的生产事实、生活事实等)的最重要特点。
另外,科学事实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论范畴。
4. 导致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是人类技术的发展。
错误。
导致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受时代、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局限,往往在利用科学技术时不顾或看不到深层次的、长远的严重后果,从而导致了人类生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5. 需要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首要原则。
错误。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包括需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
这四个原则中无论哪个原则都不占主导地位,因为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是平等的。
另外,有时候这四个原则中的某些原则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满足。
6. 万物皆系统,但一个元素不能构成系统。
正确。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万物皆系统,系统无处不在。
但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单一元素不能组成系统,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才能构成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论述题:1. 科学与非科学是否对立?如何看待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非科学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二者之间不存在对错好坏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非科学是指那些与科学统一文化体系不同于科学认识对象的其他文化部门,以及与科学处于不同文化体系中没有按照科学的认识方式认识事物的文化部门。
科学家选择那些与观察的真实最一致的理论。
非科学是指不满足于科学的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验证或评价的领域。
因此,在各自划分的界限范围内,两者是对立的。
但非科学同科学一样是人们对周围自然事物的有效认识。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知识的深化,非科学会转化成科学,因此两者又是统一的。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依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
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和伪科学是根本对立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另外,伪科学是非科学的子集,它是伪装成科学的非科学,但又与非科学存在质的区别。
首先,伪科学是无视客观事物的胡编,或者是给非科学造假、伪证、乔装、骗人害人;而非科学是人类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对客观事物做出了自以为正确,实际上是错误的反映。
其次,伪科学的制造者是故意、有预谋、有卑劣目的的;而非科学的创立者没有预谋,没有卑鄙的企图。
总之,科学和非科学、伪科学又是相互依存的。
2. 库恩范式理论及其意义。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形成范式)→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范式:指从事同一领域的研究学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传统、理念和方法。
前科学时期:尚未形成科学范式的原始科学阶段。
常规科学时期:经过长期研究和争论,形成了公认的范式,并依靠共同信仰把大家统一为一个共同体。
(达到成熟)反常与危机:反常是指研究中新事物不断产生,发现了范式预期外的用范式不能解释的新事物、新现象。
危机是指大量反常现象出现,形成了范式难以解决的难题,对范式失去信任,共同体分化。
科学革命:一批成员勇于创新,建立新范式,新范式取代旧范式解释和吸收反常现象。
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科学革命后科学转入新常规指导下的渐进式发展。
意义:第一,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较好地符合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巧妙地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统一起来,不仅承认革命、否定的作用,同时又承认保守、肯定的作用。
第二,库恩范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
提出了科学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体系上,而是不断探究新知识、抛弃旧范式、接受新范式的过程。
第三,库恩把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交叉结合,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但是,库恩的模式没有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内在结构进行具体探讨;在范式变革过程中对科学家活动的分析又过分强调了心理特征,贬抑了科学理论体系建构上的继承性。
3. 国家创新系统中,科技、知识、经济三者之间的联系。
国家创新系统及其构成: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它是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具体地说,它是由一系列资助或从事R&D活动并将其成果转化为商品,以及推动和影响新技术扩散的机构和组织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国家创新系统中,科技、知识、经济三者间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1)国家创新系统中,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革命力量。
国家创新系希望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来或得科技与社会经济的统一,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科技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上升到60%~80%。
国家创新系统中,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又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2)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的有效传播与运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知识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因此,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科研机构、大学和政府知识创新系统。
在国家创新系统中重视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3)国家创新系统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这成为了科技发展的动力。
知识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本内容, 也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 更是科技发展的有效方式。
而知识经济的概念, 更加突出了知识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它不仅不排斥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更加直接明了地表述了两者的高度同一性。
国家创新系统注重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加速技术进步促进经济迅速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问题:1.创新体系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尚显乏力;2.原有体系的惯性使科技和经济脱节问题没有消除;3.创新缺乏基础研究的支撑;4.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合理模式:1.合理配置新资源;2.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3.形成高效运行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和培训条件;4.正确评估科技成果和进行科技奖励、完善科技立法、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4.科技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战胜自然的能力,铸造了人类历史的新文明。
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适当的生产手段和消费方式,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先进的科技手段又是我们治理环境问题、促进现代社会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
(1)现代科技发展的双重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作用历来都是双重的。
它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现代科技的产业化,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物质生活对科技的依赖已到了不可分离的程度,有力地推动了物质生产、经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称之为现代科技的建设性。
另一方面,科技也可以加害于人类,当人们对科技成果的客观作用估计不全面或将一些高技术用于军事目的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同时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并且向自然界排泄、抛弃废物,恶化了自然环境,构成一连串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
由于科技的异化,人类所遭受的报复是广泛而惨重的。
其造成的后果是:①CO 2增加和气候变化(温室效应);②臭氧层空洞,遗传资源减少;③酸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④有害废弃物质的国际间流动;⑤“厄尔尼诺”现象;⑥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2)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21 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寻求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盲目地掠夺性地对待自然,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完善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