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课件PPT: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多变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天空中变化》,详细内容为《多变云》。
通过观察、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云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形态、颜色和变化描述。
2. 教学重点:观察云基本方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画纸、彩笔、画板。
2.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发现云朵。
(2)让幼儿用自己语言描述看到云朵,教师记录。
2. 例题讲解(1)展示云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讲解云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解云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云图片,描述其形态、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观察成果。
4. 创作环节(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云朵。
(2)鼓励幼儿为自己云朵涂上颜色,发挥想象力。
(1)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1)云形态:棉花状、羽毛状、波浪状等。
(2)云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3)云变化:聚集、分散、升高、降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云朵,并描述它形态、颜色和变化。
2. 答案示例:(1)我喜欢这朵像棉花糖一样云朵,它是白色,看起来很柔软。
(2)这朵云像一只大鸟,翅膀展开,正在飞翔。
它颜色是灰色,变化是从左边向右边慢慢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创作,让幼儿解云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描述较为简单,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多加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云朵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记录每天看到云朵。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奇妙的自然》第四章《多变的云》。
内容包括:云的形态、分类,云与天气的关系,以及云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与天气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云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形态分类及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表达云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PPT、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云,引导幼儿描述云的形状,激发幼儿对云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形态的云,引导幼儿认识、分类云,并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实物模型,讲解如何观察、描述云的形状,并以一个实例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观察窗外的云,记录云的形状和颜色,分享观察结果。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6.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用画纸、画笔创作一幅云的画作,展示并分享。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云的形态分类2. 云与天气的关系3. 观察云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云的形状变化,画出最喜欢的云。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观察云,分享观察结果,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课堂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形态的云,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模型、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引发幼儿对云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态。
2. 讲解:用投影仪展示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了解云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用剪刀剪下,粘贴在黑板上。
4. 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描述所画云朵的形态和特点。
5. 例题讲解:讲解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云朵之间的联系。
6.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云朵,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云的分类、形态、变化过程3. 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朵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并描述其形态和变化。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分类和变化,提高了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云的分类和变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云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探讨云的奥秘。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主要围绕《认识云》这一章节进行。
通过观察和了解,让幼儿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了解云的基本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云朵贴纸、画纸、彩笔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纸、一盒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引导他们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
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认识云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详细讲解云的特点,帮助幼儿加深对云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云朵贴纸,让幼儿观察云朵的形态和颜色,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
同时,教师用画笔在画纸上示范绘制云朵,展示云朵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讲解,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云朵,并尝试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云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云的形态: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云的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云的变化:聚集、分散、消失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述云的特点和变化。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关于云的照片,并附上简单的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云朵手工制作、云朵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云的特点。
大班散文诗《多变的云》课件

大班散文诗《多变的云》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散文诗《多变的云》,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自然与生活》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形态的云朵,了解云的形成原理,通过观察和想象,用语言描述云朵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云的基本形态,如:积云、层云、高积云等,并了解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散文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态及其形成原理。
重点:观察和描述云朵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云朵模型、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不同形态的云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云的形成原理,介绍各种云朵的名称和特点。
带领学生朗读散文诗《多变的云》,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云朵的描绘。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下云朵的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散文诗中的句子,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描绘云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关于云朵的描绘,教师给予指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写一段描绘云朵变化的句子。
答案示例: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它们像棉花糖一样柔软。
不一会儿,云朵们开始变幻,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还有的像飞驰的骏马。
2. 课后拓展:收集关于云朵的诗歌、故事等,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云朵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鼓励学生收集关于云朵的诗歌、故事等,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课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第二节《多变的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不同形状的云,了解云的形成原因,观察云的变幻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形状的云,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3. 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形状的云,了解云的形成原因。
难点:观察云的变幻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云的图片、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
2. 讲解云的基本知识(10分钟)(1)展示PPT课件,讲解云的形状和分类。
(2)讲解云的形成原因,让幼儿了解水循环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云的形状,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云。
(2)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分享观察到的云的形状和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变的云2. 板书内容:(1)云的形状:积云、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等。
(2)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画出一幅云的画。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云的形状和颜色,创作一幅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拓展延伸:(1)开展“云的故事”主题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关于云的故事。
(2)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蓝天下观察云的形状和变化,提高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互动性7. 作业设计的创意与实操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探索天空中的云朵,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天空奥秘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分类和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云的形状、颜色,了解云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模型、图片、视频、画纸、画笔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幼儿描述云的形状、颜色。
2. 例题讲解(1)云的形状:出示云朵模型,讲解不同形状的云,如积云、层云、高积云等。
(2)云的颜色: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变化,如白色、灰色、红色等。
(3)云的变化:讲解云的、发展、消散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云的形状,并在画纸上画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云的颜色和变化。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关于云的画。
六、板书设计1. 云的形状:积云、层云、高积云等。
2. 云的颜色:白色、灰色、红色等。
3. 云的变化:、发展、消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画一幅云的画。
2. 答案:幼儿需在画纸上画出观察到的云的形状、颜色,并标注云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云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继续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探索更多关于云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云的分类和变化规律。
2.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云朵。
3. 例题讲解: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4. 随堂练习:观察云的形状并画下来,分享观察结果。
5. 作业设计: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并创作画作。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云的形态和特点,知道云的变化原因。
2.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天空图片一张2. 白云、乌云、彩虹云、雪白云等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若干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音乐、故事相关素材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天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
2. 认识云:介绍不同形态的云,如白云、乌云、彩虹云、雪白云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
3. 观察云的变化:让幼儿观察云在一天中的变化,了解云变化的原因。
4. 云的故事:讲述一个关于云的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5. 创作环节:A. 画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云。
B. 制作云:利用彩泥等材料,制作不同形态的云。
6. 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总结云的特点和变化。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记录云的变化。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供大家欣赏。
3. 科学探索:开展更多关于天空和云的探索活动,如观察天气预报、了解气象现象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云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价幼儿的作品,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准备:1. 天空图片一张2. 白云、乌云、彩虹云、雪白云等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若干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音乐、故事相关素材5. 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6. 科普书籍关于云的介绍七、活动过程:1. 复习云的特点和变化原因2. 观看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让幼儿了解云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3. 阅读科普书籍关于云的介绍,让幼儿深入了解云的种类和形成过程4. 探索云的更多奥秘:引导幼儿思考云还有哪些未知的秘密,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究5. 创作环节:A. 画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云。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了解云的奥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基本特征,如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想象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态变化及其原因。
重点:观察云的形态、颜色,了解云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放大镜、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利用PPT展示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a. 云的形态:让幼儿观察各种形状的云,如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
b. 云的颜色: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云,如白色、灰色、红色等。
c. 云的变化:让幼儿观察云的动态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3. 实践: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云,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道关于云的谜语,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谜语:天上飘来一块布,不是白布是黑布,布上有个小洞洞,雨点掉下来嘀嘀嗒。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他们观察到的云。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a. 云的形态: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b. 云的颜色:白色、灰色、红色等c. 云的变化:聚散、飘动、形状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云的变化。
2. 答案:a. 云的形态:如上午的云呈棉花糖状,下午的云呈羽毛状。
b. 云的颜色:如上午的云为白色,下午的云为灰色。
c. 云的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基本特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a. 带领幼儿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彩虹、雷电等。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多变的云》,主要内容包括云的种类、形成原因和观察方法。
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云的多样性,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种类的云,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孩子们观察云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3. 提高孩子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云,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难点:观察云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笔、纸张、云的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云的特点,引发他们对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云的种类、形成原因和观察方法。
以PPT或视频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云,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云的特点。
3. 实践: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纸张绘制自己喜欢的云,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云的变化,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描述云的形状、颜色等变化。
六、板书设计云的种类特点1. 白云轻盈、柔软2. 乌云厚重、暗淡3. 卷云纤细、透明4. 雨云浓厚、有降水七、作业设计1. 观察天空中的云,用语言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 家长协助孩子拍摄云的照片,让孩子尝试区分不同种类的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云的观察活动,如 CloudWatching Day,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现云的更多奥秘。
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探索科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图片的选择:教师应选择清晰、具有代表性的云的图片,以便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云的特点。
2. 观察引导:教师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观察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帮助他们建立观察云的基本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中的第二节《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成因、云的种类、云的观察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成因,知道云与天气的关系。
2. 能够观察和识别不同种类的云,并用恰当的词汇描述。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云的种类及其特点的识别。
教学重点:云的成因、云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云的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天气下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云朵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天气下?2. 新课导入(1)讲解云的成因,通过PPT展示水汽凝结成云的过程。
3. 例题讲解以“积云”为例,讲解积云的形态、高度、颜色等特点。
4. 随堂练习(1)出示不同种类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点。
(2)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所观察到的云朵。
讨论云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云朵变化。
六、板书设计1. 云的成因2. 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高层云3. 云与天气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云朵变化,画出不同种类的云。
2. 答案:(1)周一:晴朗,无云。
(2)周二:多云,积云。
(3)周三:阴天,层云。
(4)周四:晴转多云,高积云。
(5)周五:多云转晴,高层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云的认识是否深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云朵变化,提高科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天气现象,如风、雨、雪等,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云的种类及其特点的识别。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和记录云朵变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1)

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科学》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第三节《多变的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形成原因,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云朵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云与天气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成原因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重点:云的形态、分类及观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视频、观察记录表。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云,让幼儿自由描述看到的云朵。
(2)引导幼儿关注云的形态,激发幼儿对云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不同形态的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云的名称。
(2)讲解云的形态、分类及形成原因,引导幼儿了解云的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判断云的类别。
(2)通过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云的形态和类别。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看到的云朵。
(2)用彩泥制作云的模型,加深幼儿对云的印象。
(2)让幼儿分享观察云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形态:棉花云、羽毛云、鱼鳞云、层云等。
(2)云的分类:高云、中云、低云。
(3)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凝结。
(4)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预示不同的天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云朵形态和天气情况。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
(2)描述一周内云朵形态和天气情况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云的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种类
形状
位置
天气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 面,天气晴朗
积云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 更低
马上就会下暴雨
层云
像毛玻璃
低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雨层云 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卷云:在高空像羽毛像绫纱
请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每天准时观察天空,给云分类 • 多问问身边的同学、老师,记录下当
天或当时的气温 • 做好自己的风向标,记录每天同一时
间风向的不同,多问问同学老师,记 录风速的大小 • 每天准时记录好自己的天气日历,当 一个专业的小气象员
积云:像棉花团
层云:扁平层状云,通常是灰色,覆盖不部 分甚至整个天空
Hale Waihona Puke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有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关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云”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的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谚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语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阴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把天空当做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
晴天
多云 阴天
晴天
多云
阴天
云一般分为三类:层云、积云、卷云
层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 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的。
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什么是云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中的 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
屈老师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屈老师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屈老师大班科学教案的多变云在如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得教学资源和方法多种多样,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屈老师发现利用云计算和云教育技术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互动性的提升以及学习环境的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一、云教学资源的共享屈老师通过云计算技术,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大班科学教案整理成电子版,并上传至云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储。
通过与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屈老师还能够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屈老师还可以通过将云端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观看云端的视频、图片以及各种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培养起实践探索的能力。
屈老师还经常使用云端的在线教材、课件等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互动性的提升云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还能够提升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在屈老师的大班科学教学中,他利用云教育平台上的互动功能,设置了一系列的问答环节、讨论板块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云平台的问答环节,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并得到及时的解答,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互动。
而讨论板块和小组合作学习则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在团队中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科学知识。
此外,屈老师还经常使用云端的教学工具,如在线投票、在线测验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这些工具,屈老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三、学习环境的优化利用云计算和云教育技术,屈老师能够将大班科学教学的学习环境进行优化,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
通过推送云端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学习进程进行选择和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通用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气象万千》中的第三节《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成因、云的分类、云的观察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知道云与天气的关系,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分类和云与天气的关系。
重点:云的成因、观察云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云,引导他们发现云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状,激发他们对云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云的成因,讲解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介绍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并展示各类云的图片。
(3)讲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如高层云通常预示晴天,低层云可能带来降水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观察云的图片,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类云。
(2)邀请幼儿用画笔和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云。
4. 观察云的活动(15分钟)(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云,引导他们用放大镜观察云的细节。
(2)让幼儿记录观察到的云的形状、颜色等,并与同伴分享。
(1)让幼儿谈谈对本节课云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云的成因:水蒸气凝结2. 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3. 云与天气的关系:高层云晴天,低层云降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云,画出最喜欢的云。
2. 答案:根据观察和记录,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云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不同天气下的云。
(2)开展“我的云朋友”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云画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多变的云

少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设计:多变的云活动目标:
1、指引少儿认识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初步认识云会变为雨、雪等落下来。
3、培育少儿擅长察看、发现大自然神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种云的 PPT;课件:云的变化;平常指引少儿注意察看;少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讲话引出话题。
教师:你们看到过的云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教师出示 PPT,指引少儿注意察看云的地点挪动等变化,认
识各种各种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挪动?它是如何挪动的?想想,云为何会移动?
教师:云会不会变为其余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其他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
3、少儿自由议论猜想后,向少儿介绍不一样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教师:为何会有各种各种的云呢?
教师小结:以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夜晚时的云彩等等。
4、运用课件,帮助少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谈谈这些云像什么?
5、少儿充足议论、猜想,云会变为什么。
教师:云会变为什么?
小结:天上下雨就是云变为的,冬季下雪也是云变为的。
6、教师朗读散文:云彩微风儿,少儿赏识。
活动延长:
带少儿去户外察看天上的云,鼓舞少儿勇敢的谈谈天上的云像什么,并试试将它画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的形成、种类和变化,并能够通过观察分辨云的不同形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了解云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云的形成、种类和变化。
教学内容:1.云的定义:云是气体在一定高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冷却、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2.云的形成: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低温空气,水汽冷却形成水滴或冰晶粒。
3.云的种类:高云、中云、低云、垂直云。
4.云的变化:云的变化取决于温度、湿度、风向等因素影响。
教学步骤:1.介绍云的定义及形成,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云的形态和过程,引起学生对云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围的云,根据云的形态和高度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云。
3.让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云的形成、种类和变化的知识点,利用白板或黑板列出重点。
2. 观察云的变化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描述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观察云的变化,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教学步骤: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三人,分别观察云的形态变化情况,并用语言描述。
2.鼓励学生丰富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可以进行比喻和联想,让学生感受云的多变性和美丽。
3.结合各组观察的结果,班级带领学生分析云的变化原因,以及云与大气环境之间的联系。
3. 模拟云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模拟云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云的形成。
教学内容:利用水气的凝结过程,模拟云的形成。
教学步骤:1.班级将水倒入一个特制的透明容器中,容器内部加入冰块(或冰水),造成温度差,加速水汽凝结,最终形成云。
2.让学生观察模拟实验过程,感受云的形成,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更加深入地理解云的形成过程。
3.小组轮流操作,班级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实验操作心得和感受。
4. 总结和反思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总结和反思,检验学生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