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一、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1.基因的结构: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是指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DNA片段,非编码区则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2.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在染色体上呈线状,固定在各个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3.基因的功能: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能够决定个体的性状及其遗传方式。
4.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够稳定遗传信息,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后代细胞。
二、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1.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指的是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在遗传物质上的差异。
2.遗传变异的类型:主要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种。
-基因突变:指基因的突然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例如,突变会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个体的性状表现。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移位等畸变会引起染色体的不稳定和质量变化,从而影响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生殖能力。
三、遗传规律与遗传定律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两个基本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互斥性定律(简称分离定律):每个个体在生殖时只能传递给后代一半的遗传因子。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每个基因对后代的遗传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2.随机联合定律:指在两个或多个基因进行遗传时,基因之间以及其中一些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和不完全隐性等特征的组合是随机的。
3.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版本)能够完全表达其遗传信息,而不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只能部分表达其遗传信息。
四、遗传特征的分离与联合1.分离: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中的一个。
2.联合: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的特征,即混合了两个表型的特征。
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与复制:DNA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遗传是关于遗传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学科,它探索了生物种群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了解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
本文将对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它由DNA分子组成,位于染色体上。
2. 染色体是位于细胞核内的细长结构,其中包含了一条或多条DNA分子。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二、遗传物质与遗传规律1. 遗传物质是指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在大多数生物体中为DNA分子。
2. 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同系合并定律,解释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3. 遗传物质的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通过复制过程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遗传变异与突变1.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在遗传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2. 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某个基因的序列发生了改变,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
3.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等。
四、遗传的基本模式1. 显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现在表型上的特征能够完全遮盖另一个对立基因。
2. 隐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型上的特征被另一个对立基因遮盖,只有当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其表型特征才能显现。
3. 基因互作:指不同基因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表型特征的变化。
五、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表现出的某个特征。
通过研究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可以分析遗传与环境对某个特征的影响程度。
2. 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体的结构,进而改变遗传特征。
六、人类遗传病与遗传咨询1.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疾病。
通过遗传咨询和遗传测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潜力和风险,为生活、生殖和治疗提供指导。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基因与性状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发生和演化机制。
在高考生物中,遗传和变异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与变异基础概念1. 基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本单位,能够编码生物性状。
2. 染色体:基因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3. 基因型:一个个体在某一基因位点上的基因的组合。
4. 表现型:一个个体在性状上的表现。
5.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位点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6.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决定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只在显性基因缺失或没有的情况下表现。
7. 一对杂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状态。
8. 纯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状态。
9. 遗传性状:与遗传有关的外显的性状。
二、遗传和变异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一对配对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随机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组合。
2. 分离定律:个体的两对基因分离开来,并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3.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自由组合。
4. 互补定律:两对显性纯合子的复合子,其表型与一个配子的表型相同。
5. 独立分配定律:亲代的两对基因以各自的方式分配给子代。
三、单因素遗传1. 显性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能够表现在杂合和纯合个体上,隐性遗传是指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只能在纯合个体上表现。
2. 过显性:过显性是指杂合个体的表型超过两种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3. 倒位:两对等位基因互换位置,导致显性和隐性状相反。
4. 可变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在自然界中随时变化。
5. 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
四、多因素遗传1. 重叠性状:多对基因的叠加作用,由于每对基因只对性状的一部分贡献,导致连续性状的存在。
高三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三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了生物体的遗传基础和变异现象,对于理解生物演化与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突变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由DNA组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二、遗传规律经过长期的研究,生物学家摸索出了一些遗传规律,其中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硬连锁与柔连锁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基因的隐性和显性、各自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的分离等。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生物遗传的本质和遗传特点。
硬连锁与柔连锁遗传规律则是指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硬连锁指的是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靠得很近,几乎同时遗传给后代,而柔连锁指的是基因在染色体上靠得较远,因此可能被断裂、重组等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三、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或改变,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或特征。
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变异。
它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产生新的特征,有时对生物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染色体突变则是指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它可以是染色体片段的倒位、易位、缺失、加倍等变异。
染色体突变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不孕、遗传疾病等。
四、遗传变异的意义生物的遗传变异对于演化和适应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它能够增加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遗传变异在物种起源和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变异和选择的双重作用,生物种群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特征和特性,从而增加生存竞争的优势。
对于人类而言,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于探讨人类起源、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它和生物的演化、适应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对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和突变等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生物遗传的本质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学提供基础和参考。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 基因和染色体1. 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基因是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由DNA序列组成。
基因主要由编码区和调控区组成。
2. 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包括着丝粒、中节和武器,显示为X形。
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
3. 基因表达和遗传密码: 基因在细胞内通过转录和翻译进行表达,形成蛋白质。
遗传密码是DNA上碱基序列与蛋白质上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 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模式和规律: 单倍体和双倍体的授精结合方式决定了不同的遗传模式,如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中间型遗传等。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和多因素遗传等。
2. 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变异是指个体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
变异原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等。
变异可分为显性变异、隐性变异和连续变异等。
3. 变异的作用和意义: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对物种的适应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变异也是品种育种和遗传病的研究的重要基础。
三. 遗传与性别决定1. 性染色体: 人类性别决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男性为XY,女性为XX。
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2. 性染色体遗传: 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为隐性,女性性别决定基因为显性,男性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女性将X染色体传给儿子和女儿。
3. 性别比的控制: 性别比由性别比偏离比和性别比变化比。
性别比的偏离由性染色体和非性染色体控制。
四. 遗传与遗传病1. 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 遗传病是由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2. 常见的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如先天愚型、血红蛋白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如近视、高血压等;染色体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3. 遗传病的防治: 遗传病的防治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基因筛查和基因治疗等手段进行。
五. 遗传与进化1.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进化是生物种群遗传结构和表型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
以下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过程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人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22 对是常染色体,1 对是性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这保证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受精作用则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与体细胞相同,从而维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是D,控制矮茎的基因是d。
纯合高茎(DD)和纯合矮茎(dd)杂交,子一代(F1)均为高茎(Dd)。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基因型有 DD、Dd、dd,比例为 1:2:1,表现型为高茎和矮茎,比例为 3:1。
(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指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比如,同时考虑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
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F1 为黄色圆粒(YyRr)。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表现型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为 9:3:3:1。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
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_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2、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4、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含细胞核内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5.染色体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6.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细胞核中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10.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12.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保证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生理特征。
2 . 基因控制性状。
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储在遗传物质中。
在细菌和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在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核糖核酸)。
2.DNA结构: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以双螺旋结构排列而成。
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3.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编码着生物体内特定的蛋白质。
每个生物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如外貌、性别、生理功能和病症。
4.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传递传播给后代。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相互组合,形成新的组合,并传递给后代。
5.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可以是显性的(表现出来)或隐性的(不表现出来)。
显性基因会通过表现的形状影响表型,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两个相同隐性基因都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6.纯合子和杂合子:如果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是相同的,它就是纯合子;如果两个基因副本是不同的,它就是杂合子。
纯合子的个体的所有后代都将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而杂合子的个体的后代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7.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不同。
遗传变异可以是突然变异或渐进变异。
突变是DNA序列突然改变的结果,而渐进变异是由于基因组稳定性的改变而导致的。
9.环境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环境可以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诱导突变、选择或遗传重组,对个体的基因组进行调控。
10.遗传变异的重要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它使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外界压力,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总结起来,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基因的传递,我们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而研究遗传变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内部和种群之间的表型差异和适应性演化。
这些知识点对于揭示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涉及了生物的进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的遗传疾病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在代际之间传递和表达的生物性状的变化。
2. 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包括基因、染色体、DNA等。
3. 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了遗传定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是载体基因的结构,染色体的亲子传递和分离规律决定了基因的遗传方式。
(3) 表现型的遗传规律: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多基因遗传、多基因互制、多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等。
二、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造成新的表型出现的遗传变异。
2. 基因突变的分类:(1)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包括染色体交换、交配型重组和基因重组等。
(3) 缺失、插入与倒位: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插入或倒位引起的遗传变异。
3. 变异的类型:(1) 无性变异:通过染色体的重组来增加遗传多样性。
(2) 同源变异:同一种或相近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3) 多态性:包括形态多态性、生态多态性和生殖多态性等。
三、基因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图谱1. 基因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判断基因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可以用基因相似指数和系统发育树来表示。
2. 基因图谱:基因图谱是将基因按照位置在染色体上进行排序和标记的图表。
它可以揭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分布规律,为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人类的遗传和变异1. 人类的染色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1.遗传与遗传物质:(1)遗传是指生物个体或种群在后代间传递性状的现象。
(2)传递性状的遗传物质是基因。
2.染色体与基因:(1)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可见的染色质聚集物,携带了遗传信息。
(2)基因是染色体上的功能单位,是操纵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
3.遗传的分类:(1)单基因遗传:受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可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2)多基因遗传:受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呈连续分布的现象。
4.遗传的规律:(1)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同一性法则,同一种纯合子的后代性状相同。
-第二定律:分离法则,同一杂合子的后代存在隐性性状。
-第三定律:再组合法则,两个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后代性状。
(2)随意分离定律: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配子的分离是随意的。
5.基因型与表型:(1)基因型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种类及其组合方式。
(2)表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功能等。
6.基因突变与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可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2)变异是指个体或种群表型的差异,包括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7.自由联会和连锁不平衡:(1)自由联会是指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以非孟德尔方式联合遗传。
(2)连锁不平衡是指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自由联会而不平衡地遗传。
8.性别遗传:(1)人类的性别遗传是由X和Y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为XY型,女性为XX型。
(2)X染色体和Y染色体携带了不同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9.染色体与基因工程:(1)染色体工程是通过改变个体或种群的染色体结构来实现其中一种目的的技术。
10.生物技术与遗传病:(1)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对生物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遗传给后代。
以上是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加深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遗传病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生物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性状和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保留并传递的现象。
2. 变异: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和特征的差异。
3.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基因遗传规律。
2. 补体遗传规律:交配时两个亲本的基因在一起配对形成一个染色体对,分离后形成四种不同的组合。
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指导生物体形成和发育的遗传物质单位。
2.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3. RNA的结构:类似DNA,但糖是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
四、基因的表达1. DNA复制:DNA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致的新DNA分子。
2. 转录:DNA的一部分信息转移到RNA上。
3.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在氨基酸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五、基因突变1. 突变: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改变。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组等。
六、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1.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隔、染色单体、腺带、间相等带和A-T富集区等。
2.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多倍体等。
七、DNA的复制和修复1. DNA的复制:复制起始点是一个起始复制复合体,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组成。
在复制过程中,存在主链合成和链延伸等步骤。
2. DNA的修复:包括自我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机制、核酸切除修复机制和重组修复机制等。
八、生物的遗传变异1. 快速繁殖和遗传变异: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会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2. 多样性与适应性: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九、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1. 遗传病的分类: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等。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500字高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试题中的遗传和变异问题,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高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遗传基因的本质、遗传因素的作用、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遗传变异和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
一、遗传基因的本质1. 遗传基因的定义:遗传基因是指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携带者,由DNA分子构成。
2. 遗传基因的性质:遗传基因具有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可变性的性质。
二、遗传因素的作用1. 遗传因素的种类:遗传因素包括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
2. 遗传因素的作用:显性因素使表现型表现出来,隐性因素使表现型不表现出来。
三、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 基因的分离定律:杂种的第一代后代中,基因可以分离出来,并且以隐性的态度保存在子代中,等到第二代的时候才会重新组合在一起。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同基因对一个性状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基因之间相互自由组合。
四、遗传变异的发生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2.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引起基因组的改变。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中,同一染色体上的两条同源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和组合。
五、遗传与环境的关系1.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遗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基因,而环境则影响基因的表现。
2. 遗传稳定性和可塑性:遗传稳定性是指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传代中基本稳定的属性,而可塑性是指生物体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以及这种适应性在遗传上的反映。
六、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形成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生殖和增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通过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子代,每个子代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通过一次细胞核分裂和两次细胞质分裂,产生四个细胞子代,每个子代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1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12.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研究遗传特征在后代之间传递的规律和机制。
-人类的遗传特征由DNA分子携带,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实现。
2.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化为蛋白质,实现基因表达。
3.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携带着基因。
-基因是一段DNA序列,编码了特定的蛋白质。
4.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本形式,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缺失或倒位。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
-遗传重组是两个染色体间的DNA交换。
5.自然选择和进化-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或基因在繁殖中的逐渐累积和传递。
-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过程,通过一代代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实现。
6.基因频率和遗传平衡-基因频率指的是群体中特定等位基因的比例。
-遗传平衡指的是群体处于定点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的动态平衡状态。
7.遗传病和遗传性状-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是单基因遗传病或多基因遗传病。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与个体特征相关的特征。
8.血型和人类遗传-血型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状之一,由基因决定。
-人类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模式和相应的基因型。
9.遗传变异和多样性-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个体在遗传水平上存在差异。
-遗传变异对个体适应环境和物种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10.遗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遗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的改造和转移。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用于改变其性状或增强其特定功能。
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DNA结构和功能、基因和染色体、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等。
了解遗传和变异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也可以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农业生产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遗传与变异高三知识点汇总
遗传与变异高三知识点汇总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生物种群的进化、个体的适应性以及疾病的发生等方面。
本文将对高三生物学中与遗传与变异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讲解。
1. 遗传基础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自己的基因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遗传是生物多样性形成和进化的基础。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它们由DNA分子组成。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个体外貌上,而隐性基因往往需要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才能表现。
2.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研究了豌豆的遗传规律,发现在自交育种中存在着一定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定律包括了显性与隐性、分离与再组合以及自由组合等规律。
3. 遗传交叉遗传交叉是指染色体互换DNA片段,以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它发生在有丝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4.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是产生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
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大类。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和插入/删除突变;染色体突变包括重组、易位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5. 遗传的模式遗传传递方式可以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在显性遗传中,只要一个父母携带有显性基因,即可表现在子代中。
而在隐性遗传中,需要父母双方都携带有隐性基因才会表现。
6.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白血病、囊性纤维化等。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家系分析和基因检测来确认遗传方式和风险。
7. 进化与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使得生物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具备不同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生物种群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进化是一种逐渐积累有利基因并逐步淘汰劣势基因的过程。
达尔文进化论是最为著名的进化理论,它提出了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8. 应用与研究遗传与变异的研究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遗传知识,我们可以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性;在医学领域,遗传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基因治疗的潜在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中学生物遗传与变异学问点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本概念1.概念整理: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别: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限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限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限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限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1)推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肯定相同。
( x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肯定相同。
(x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 x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x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肯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x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A. aa B. Bd C. Ff D. YY二、基因的分别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2、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遗传是指将物种的特征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机制。
而变异则是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多样性,并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面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指DNA,它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
2.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区域,决定了生物体某一特征的遗传特性。
3.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指个体具有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的表现形式。
4.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包括显性与隐性遗传、分离与自由组合等规律。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2. 染色体重组:染色体重组是指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导致染色体片段的重排。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不同个体的基因进行随机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4. 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指在一个种群中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导致个体之间在某一特征上存在差异。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基因表达调控: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即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基因的表达量可能存在差异。
2. 环境诱导变异: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以诱发生物体内部的遗传变异,进而增加物种适应环境的可能性。
3. 遗传容积与环境限制:物种的遗传容积指基因在演化过程中能够承载的遗传信息量,而环境的变化可以对遗传容积施加限制。
综上所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体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重要过程。
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等。
遗传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多态性。
遗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包括基因表达调控、环境诱导变异以及遗传容积与环境限制等。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遗传物质:指的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体质量的基础,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 基因:是指控制某一种或几种性状的一段DNA序列,它是遗传基础。
4.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的所有基因的组合。
5. 表型:是指一个个体的表现性状。
6.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均相同。
7. 杂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不同。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了三个遗传规律:(1)单倍性规律:个体的某一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2)分离规律:杂合子的两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只含有一对基因。
(3)自由组合规律:基因之间的组合是自由的,相互独立地进行遗传。
2. 染色体遗传规律(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同源染色体分离规律: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互相分离,其配子中只含有一个。
(3)基因连锁规律: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锁作用,它们很少进行交叉互换。
(4)染色体显性规律:在染色体对中,显性等位基因的表现受控于核质比例的大小。
三、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分子结构DNA由磷酸、五碳糖和四种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DNA复制是指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3. RNA的合成RNA合成是指在DNA模板上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RNA 分子的过程。
4.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中,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四、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引起基因型的变化。
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1)点突变:指DNA序列中一个碱基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2)染色体突变: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重排、染色体缺失和染色体重复。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基础,对于理解生物的特征传递、物种多样性以及疾病的发生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都可以通过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上的碱基序列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性状。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杂种一代(F1)中,显性性状表现出来,隐性性状被掩盖。
而在杂种二代(F2)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会以一定的比例重新出现。
这表明,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同时遗传时,不同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二)连锁与互换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发现,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连锁在一起遗传,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部分基因重新组合。
三、染色体与遗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同源染色体。
在生殖细胞(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人类的染色体共有 23 对,其中 22 对是常染色体,1 对是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男性为 XY,女性为 XX。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四、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是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因素诱导的,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本概念1.概念整理: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 x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x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 x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x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x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A. aa B. Bd C. Ff D. YY二、基因的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A.YR B. Dd C.Br D.Bt(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A.1/2 B.1/3 C.1/4 D.全部(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 )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4)绵羊的白色和黑色由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小白羊,第二次交配却生下一只小黑羊。
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是(C )A.BB和Bb B.bb和Bb C. Bb和Bb D .BB和bb(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父母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
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是( D )A.1/4 B .1/6 C .1/8 D .1/12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上,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重组);实践上利用基因重组进行杂交育种。
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严格的闭花受粉;有一些稳定的、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再对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
3、对实验结果记载,并应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例:(1)若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子代只出现1种表现型的是( B )A.aaBb和AABb B.AaBB和 AABbC.AaBb和 AABb D.AaBB和 aaBb(2)有一基因型为MmNNPp(这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兔,它产生的配子种类有(B )A.2种 B.4种 C .8种 D.16种(3)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现用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杂交后代得到的种子数为:黄色圆粒106、绿色圆粒108、黄色皱粒110、绿色皱粒113。
问亲本杂交组合是( C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4)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 B )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的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的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的二次分裂后期(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几种表现型和几种基因型(B)A.4和4 B.4和6 C.4和8 D.6和6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
以人为例:男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Y ,女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44+XX 。
②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ZW ,雄性的是ZZ 。
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二、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例:(1)某男孩体检时发现患红绿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无红绿色盲症状,在这一家系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D )A.祖母---父---男孩 B.外祖父---母---男孩C .祖父---父---男孩 D.外祖母---母---男孩(2)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能决定性状,人的耳廓上长硬毛的性状就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患此病,若生一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为( A )A.100% B.75% C.50% D.25%三、人类遗传病与预防一、人类遗传病概述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 X连锁隐性, X连锁显性、 Y连锁等。
2、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还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二、遗传病的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所生的孩子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提高。
2、遗传咨询3、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 24-29 岁。
4、婚前体检三.遗传病的类型判断:①例:(1)以下家族图谱分别是患有何种类型的遗传病:(2)右图为某个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 或a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 常 染色体上,是 隐 性遗传病。
(2)I-2和II-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100% 。
(3)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 Aa 。
(4)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 AA 、Aa 。
(2)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基因用A,a 表示)(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 色体 显 性遗传病。
(2)5号与6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3/8 。
(3)7号与8号婚配,则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2/3 。
(3)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病遗传图解。
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请据图回答:(1)Ⅲ3的基因型是XbY,Ⅲ2可能的基因型是X B X B或X B X b。
(2)Ⅰ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X B X b,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外祖母;Ⅱ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X B X b,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母亲。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25% 。
四、生物的变异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不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由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加,而引起的基因分子脱氧核苷酸的改变,就叫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发生在DNA 复制阶段。
即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到成熟的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点(1)可逆性(2)多方向性(3)低频性(4)随机性3、应用:诱变育种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概念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产生的原因(1)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3、基因重组的意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等。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四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2)二倍体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3)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茎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蛋白质、糖等营养物质含量高。
(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方法: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得到多倍体。
成因: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分裂,将来就可以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见课本图解)。
(5)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可能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叫做单倍体。
与正常的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瘦弱,而且高度不育。
(6)单倍体育种方法:采用花粉离体培养培养的方法先得到单倍体植株,再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它的染色体数目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