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吸管大王楼仲平创业故事
聚沙成塔式的创业神话
生意是最好 的。
的小产 品后 ,他 决 定 最 终还 是 转 行 。 或许 是他 搞 了多年 的小商 品经 营 ,有
较 强 的把 控力 ,在 他看来 这个 产 品份 量 小 ,做 的人 不多 ,只要 做 得好 ,同 样 可 以获 得大 发展 。最终 让楼 仲 平作
篁 园市场 的一 个百 货摊 位 。虽 然仍是
经 营一些 E常 百货 用 品 ,但 是楼 仲平 l 却 比别人 经营得好 。他 进货 的品种 多 ,
需 要很 大 的勇 气 的。 因为开 工 厂还是 个前程 未 卜 的事 ,是成是 败 尚难预料 。 不 过 ,在 楼仲 平发 现吸管 这个 不起 眼
都是来 自义乌 。据说 是义 乌农 民在农
闲 时特有 的一种 谋生 手段 。楼 仲平 也 就是这支货 郎队伍 中的一员 。 1 9 年 时 ,已经在 外 闯荡 漂泊 7 91 、
非 常准确 。在 义乌 市场进 行第 四轮改
造 时 ,楼 仲平 觉得 义乌市 场会 成 为一
楼 仲平说 ,他 有美 国 的吸管订 单 ,每 天要货的数量都是满 满的一车 。 楼 仲平 和妻 子商 量后 ,转 让 了市
展水 平也 远远 没有 现在 这 么高 ,还是
一
个月能 赚几 万块 钱算 是非 常 了不起
“ 管 大 王 ” 楼仲 平 吸
的了 ,如 果选 择放 弃一 年可 赚几 十万
元 的 生 意 ,转 而 去 开 工 厂 搞 制 造 ,是
个 资源 匮乏 的贫 困地 区 ,人们 的生
活 过得 十分艰 苦 。那个 时候 楼 仲平 由 于有兄弟姐 妹6 ,家庭人 口多 ,生活 人 就更 加贫 困 。饥饿 在年幼 的楼 仲 平脑
双童吸管微利大生意
双童吸管:微利大生意作者:顾卓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0年第02期对楼仲平来说,1995年是转折性的一年。
之前他不过是义乌小商品市场里一个较为成功的日用品销售商。
那一天,有个生产吸管的企业主跑到楼仲平的摊位,对他说:“我准备买自动生产吸管的设备,现有两台手动机器要转手,你要不要?”楼仲平当即就拍板付钱把机器运来,停在自己的摊位,开始办起了义乌市稠州塑胶吸管厂。
他当时的考虑是,摊位经营方式肯定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机会就要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楼仲平利用自己在小商品市场摆摊时建立的客户群,凭着一些独特的经营理念,迅速发展起来。
后来那位卖设备给楼仲平的企业主说:“我这是‘引狼入室’,设备卖给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卖给楼仲平!”如今,楼仲平经营的双童吸管已经有500多名员工,吸管产量占世界需求量的约1/5,成了吸管领域话语权的掌握者。
“品牌工程”:摆脱行业混战一根吸管能挣多少钱?楼仲平心里有本账:一个吸管平均销售价为8厘钱,刨除原料成本50%,劳动力成本15%~20%,设备折旧、物流等费用20%多,最后的纯利润只有大约10%。
生产一根吸管只能赚8毫钱左右。
这是典型的微利产品。
吸管生产的门槛很低,一台机器,再加上一点原料,就可以开工生产了。
在义乌这种家庭作坊式的吸管生产企业遍地都是。
最多的时候,仅义乌就有3000多家这样的企业。
不过这类作坊生产出来的吸管都是“三无”产品,产品也都大同小异,只是包装上厂名、电话、地址不同而已,来采购的客户几乎无法分辨出每家企业产品的区别。
“当时的市场状况就—个字形容,乱!”楼仲平说。
如何从这个初级市场中脱颖而出,楼仲平在一次去工商部门办事的时候得到了灵感。
原来,在当时市面上畅销的吸管大都用同样的一个图案:一男一女两个儿童,嘴上咬着吸管。
但这个图案却并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为商标。
在大多数企业尚不知品牌和企业形象为何物的时候,楼仲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他花了2000元办理了商标注册手续,并望图生义取名为“双童”。
楼仲平:小吸管做成大企业
楼仲平:小吸管做成大企业双童吸管的深褐色大楼位于义乌市区的边上,这栋楼虽不起眼,但它门前没有其他企业门口常挂着的招工启事。
在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人称“吸管大王”的他告诉记者,双童的400多位员工已全部到位,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
小吸管成就新高度楼仲平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填饱肚子的原动力让他从初一年级时就开始尝试各种能赚钱的活动:挖了家里的三亩稻田搞养殖、学打铁、当“包子军”(将义乌的小商品打包运到外地赚差价)、卖香烟……十多年折腾下来,“还是两手空空”。
楼仲平回忆说:“后来义乌开始建设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我用仅有的2000元钱租了一个摊位……”1992年,涉足过20多个行业的楼仲平,在小商品城第一次接触到了吸管。
凭借活络的脑子,楼仲平的摊位做得有声有色,当时义乌有10多家吸管厂都找楼仲平代销吸管。
1994年,楼仲平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花5万元买了一台手工机器,安在家里,夫妻俩加上父亲,开始家庭生产吸管。
“在做吸管的时候,我发现义乌20多家吸管厂都用同样的塑料袋包装。
”于是细心的楼仲平拿着塑料袋去工商部门询问,这一问,楼仲平第一次知道了商标这回事,并以塑料袋上印着的两个儿童为名申请了自己的吸管商标——“双童”。
走出同质化竞争第一步的双童,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仅仅两三年时间,义乌30 多家吸管厂全部被双童收购。
2000年,双童成为中国最大的吸管制造企业。
即便成了“吸管大王”,楼仲平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吸管行业的探路者,1996年楼仲平开始着手制定企业标准,2006年完成行业标准,2008年完成国家标准。
现在,楼仲平瞄准的是吸管国际标准。
回想以前干过的20多个行业,楼仲平很感慨:过去一事无成,并不是那些事情有多难做,而是自己没有坚持下去。
如今,坚持让楼仲平“把小小的吸管做到极致,成就了另一种高度”。
专心做好一件事随着“吸管大王”的名号不胫而走,楼仲平的财富迅速增加,成为首批拥有过亿资产的义乌商人。
吸管大王楼仲平的经营之道
吸管大王楼仲平的经营之道楼仲平,被誉为“吸管大王”,他的经营之道既包含了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又兼顾了创新与开拓市场的重要性。
楼仲平在40年前的贫穷环境下,通过挑货郎担谋生,逐渐积累经验并追寻梦想。
他在25年前创办了「双童吸管」,并将1根利润只有0.0008元的吸管,做到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拥有全球2/3吸管专利。
楼仲平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敏锐地抓住了市场的商机。
例如,在1993年,楼仲平果断转型,放弃日货批发,开始生产塑料吸管,成为义乌“贸工联动”的第一批企业。
他发现各商户都在使用一种印着一男一女两个儿童头像的包装,于是他抢先一步将该头像注册为“双童”商标。
此外,楼仲平还率先开辟了外贸生意,利用互联网发展出沃尔玛等一众欧美客户。
然而,楼仲平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意识到知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努力向知识界和学术界靠拢,从而看到感觉之外的原理、机理和逻辑,让这根世界上最难做的吸管得以有尊严的生存和发展。
他还尝试通过创业共享平台打破组织的僵化,引入更多创业者一起来开拓新产品、新赛道。
他的经营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敏锐的商业嗅觉:楼仲平在创业初期,选择了当时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鸡毛蒜皮生意,例如收鸡毛换糖等。
尽管这些生意看似微不足道,利润微薄,但楼仲平能够从中发现商机,并充分利用它们。
这种对商业机会的敏锐嗅觉是他的重要经营之道之一。
2.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楼仲平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拓展业务领域。
他从最初的鸡毛蒜皮生意,逐渐涉足塑料领域,然后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多个行业,如运输、食品、手机、香烟等。
这种勇于尝试新领域的精神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3.创新和研发:楼仲平非常注重创新和研发。
在经营过程中,他不断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他曾经发明了一种用吸管来测量距离的专利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为他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也成为了他的特色产品之一。
4.关注客户需求:楼仲平非常注重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聚沙成塔小吸管做出大名堂
的产 品,可是 ,最后结果 是一个礼
拜 才 能运 走一 货 车 。
不 以利 小 而 不 为
在 以小 商 品闻名全 球 的义 乌, 楼 仲平 是 “ 蚁 商 人 ” 中 的 一 位 杰 蚂 出 代表 。他 能取 得 今 天 的 成 就 ,和
意 的楼 仲平虽 然没 有赚到 很多钱 ,
卖什么。楼仲平认为这种同 质化竞
争 背 后 隐 藏 着 很 大 的危 机 ,必 须 要
之后 ,楼仲平就做 出了 自己的 第一个 网站 ,当时懂 得互 联网技术 的人还很 罕有,中国互联 网界还在 上演着单凭 简单 的构想就能融来数 百万美元投资 的传奇 。楼 仲平 花费
一
楼仲平毫不犹豫付了 30 0 块钱 。 在 回家 的 路 上 ,楼 仲 平 的 手 机 响 了,是工商局的人打过 来的,电
了 3 元 ,请 人 做 出 了一 个 非 常 简 万
走出 自己独特的路子才能在激 烈的 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一
却懂得 了一个影 响他一生 的商业理
念 ,那 就是 不 以 利 小而 不为 。 到 了 19 年 , 楼 仲 平 结 束 长 91 期 的漂 泊生 活 ,摆 起 了地 摊 ,后 来
一
摊 位 。说 是 摊 位 ,其 实 就 是 个 一 米
长 ,7 O公分宽 的小柜台。就是这 么
小 的 一 个 柜 台 ,楼 仲 平 差 不 多放 了 20多 样 的 商 品 。 0
地退 出市场 摊位经营领域 ,走上 了 构筑吸管王国的第一步 。
楼仲平:吸管大王的弯路
楼仲平:吸管大王的弯路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发布时间:2013-03-21 晚上8点,楼仲平带着小苏来到设计工作室。
说是工作室,连设计师在内,其实只有一个半人—楼仲平算半个,他是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老板,人称“吸管大王”。
最近几个星期来,他每天晚上都到这里和设计师一起工作。
楼不懂设计,但是懂吸管,所以他提创意,设计师操作。
因为有小苏在场,楼仲平当晚的工作变成了“意见征集会”。
“这个怎么样?颜色可以吗?”小苏是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学的学生,几个月前他给楼仲平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可以拜访他。
楼仲平很欣赏他爱折腾的劲头,小苏说想要看看一个老板日常的工作状态,楼仲平就把他带到了这里。
工作室就是设计师的家,一间屋子里面对面摆着两个工作台,除了电脑和花花绿绿的吸管,最醒目的是那几本装潢精美的《日本优秀包装目录》。
几年前,楼仲平从海关拉回一批没人要的日本吸管,谁知道那批货却卖得格外好。
他发现那批货的包装简单清新,很精美,就保留了下来。
后来,楼仲平发现,只要用那种包装的吸管,都卖得很好。
“你不觉得我们现在设计的是这个包装的延伸吗?”小苏恍然大悟,点点头。
楼仲平突然把自己的电脑推向设计师:“你看,我们的包装后面,是不是也应该有这种‘提示’之类的一段文字?”设计师还在迟疑的时候,他又补充道:“中日文都要有。
”一个女人的哭闹在中国,即使是对浙江的义乌所知甚少的人,也会在提到这个城市时自动联想到小商品。
这种联想,如同说起山西就想到煤炭,说起晋江就想到运动鞋一样理所当然。
是卓越的模仿能力和低价格让义乌小商品走遍世界。
据说一个精明的义乌商人只需要看一眼,就能把那些有趣商品的各种细节牢牢的记在脑子里,然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能组织生产出几乎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是价格却只需要原商品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在义乌最大、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城里,能找到几分钱的女士发卡、几毛钱的钥匙扣、袜子,几块钱的皮鞋。
有的铺子门口摆着秤,用来按重量卖丝巾、皮带或者梳子。
吸管大王楼仲平故事感想
吸管大王楼仲平故事感想楼仲平,一个普通的吸管销售员,却在他的行业中创造了传奇。
他被誉为“吸管大王”,这并非偶然。
楼仲平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小型塑料制品厂工作,负责销售吸管。
工作虽平凡无奇,但仲平却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和执着。
他深知销售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刻苦钻研销售技巧,并不断改进自己的销售策略。
在销售过程中,仲平注重与客户的交流。
他不仅关注客户的需求,更注重与客户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关系。
他总是耐心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
他的专业知识和真诚态度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除了注重客户关系,仲平还不断挖掘市场的潜力。
他不满足于产品只在传统的商超渠道销售,而是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他将目光投向了餐饮业、娱乐业等不同领域,通过全方位的市场调研,精确把握市场需求,开发出适应各行各业需求的吸管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楼仲平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遇到过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总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困难。
他坚信只要努力不懈,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通过楼仲平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努力和执着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将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用心去做,不断学习和突破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楼仲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就非凡事业的道理。
他不靠背景和拜关系,只凭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他的成功启示着我们,只要有梦想和追求,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楼仲平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我将努力学习他的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人生旅程中。
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为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大王”。
纪实故事-全球吸管大王这样炼成
纪实故事-全球吸管大王这样炼成楼仲平办公桌后的背景墙壁上,一幅“以小博大”的字画横匾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以小博大,成就另一种高度”是“双童”企业经营的座右铭,意思就是说吸管虽然很小,却需要用博大的胸怀去把小小吸管做到完美,不去盲目攀比,不去好高骛远,持续专注把“双童”做成百年企业,以成就另一种别样的高度。
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解释道。
白手起家的“吸管大王”“我从十四岁开始就辍学了,跟着父亲下江西‘鸡毛换糖’。
后来的十五年间我摸爬滚打了二十多个行业,失败了无数次。
从1992年开始,我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摆摊经营的时候开始接触到吸管,当时只是从广东福建等地进货到义乌市场销售。
”两年后楼仲平基于自身积累的大量吸管客户,遂决定自己生产吸管。
于1994年创办了双童吸管厂,一转眼做了二十年,把每根只赚几毫钱的吸管做到了上亿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吸管生产企业。
可想而知,白手起家的楼仲平早年的创业必定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然而,这些磨难却如同沙粒,在岁月的包裹中变成一颗耀眼的珍珠。
今天,他被称为“吸管大王”,他的微博有四十多万粉丝,“双童”也从2012年开始代表中国吸管企业主持吸管国际标准的起草制订。
他还颠覆了人们对吸管的看法,把吸管做成了艺术品。
各种造型的艺术吸管,载有风车的玩具吸管,帮助小孩吃药的哈哈吸管,以及可供一对情侣一起饮用的爱心吸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目前的“双童”在创新方面收获颇丰,拥有5项发明专利,10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还有2——3项发明专利获批,其拥有的吸管有效专利数量达到了全球吸管专利的三分之二以上。
楼仲平说,“把小吸管做大的诀窍就是不断创新,创新的思路就是在普通吸管的基础上进行情趣化、功能化和娱乐化的嫁接,从而给不起眼的小小吸管赋予新的生命”。
1995年他注册了“双童”商标做为自己的品牌,那时候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业主还少有品牌意识。
楼仲平发现全国各地生产的吸管外包装都有两个儿童的Logo(就是现在双童吸管的商标图案),结果有一天心血来潮拿了一包吸管的包装去义乌工商局打听,工作人员虽然不知这Logo的来历,但却告知他还没有人注册该商标。
楼仲平:别叫我吸管大王
商界26Business商界明星/BUSINESS STAR王Business 商界商界27商界28Business商界明星/BUSINESS STAR的义乌企业家,是看到了什么新风口么?楼仲平的答案令人意外,和风口无关,而是和自己看这家企业的位置有关。
从2015年以来,他观察这家企业的位置在不断退后,从关注双童到关注吸管行业,从关注中国制造业到关注企业生态,在不断退后的过程中,他看到了许多新东西,这让许多他过去笃信并坚持的东西,正在发生改变。
专注产品是有前提的和大多数六十年代出生的企业家一样,楼仲平的成长历程充满了贫苦、坎坷与奋斗的故事。
楼仲平是义乌人,义乌自古是穷地,人多地少缺粮米。
为了能吃上白米饭,为了能挣大钱,楼仲平从14岁就开始做货郎担,后来还干过收废品、卖牙刷、倒电子表的生意,什么火做什么。
到最后,也并没赚到什么钱。
楼仲平说,这段长达15年的创业经历并不成功。
来回换了这么多行当,表面上看是生活所迫,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实际上还是因为自己不够专注,没有坚持。
有了这段教训,加上在日本、德国游学的见闻。
专注,成了他做双童吸管时最看重,也最坚持的两个字。
吸管生意的门槛很低,一台机器,再加上一点原料,就可以开工生产了。
楼仲平自己也是全家人一起上阵,租了两间民房起家的。
但和同行不一样的是,双童始终专注在吸管产品上。
一方面是品质,双童的工艺、材料,始终比同行好,并且率先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
另一方面是品类,不断创新推出彩色吸管、卡通吸管、风车吸管。
可以说,如果不是专注,双童不会取得过去二十几年的成绩。
在这二十几年里,楼仲平走过多元化不一样的楼仲平楼仲平的办公室特别不一样。
有的老板喜欢把个人爱好带进办公室,比如奇虎360的周鸿祎,在办公室里摆了好几套价格不菲的音响;也有创始人像美团的王兴那样,和员工一起挤在公共工位里。
当然,绝大多数老板还是喜欢面积巨大的个人空间,工作用途和身份意义都有。
但楼仲平的办公室,在中国企业里绝对少见。
楼仲平:如坐针毡的“吸管大王”
楼仲平:如坐针毡的“吸管大王”作者:杨晓舟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3年第04期“如坐针毡”是楼仲平总结自己30年商海生涯的关键词。
他解释说,“针毡”就是坐不稳,就是居安思危与不断推翻自己的过程。
仲平,这个48岁的“吸管大王”,有着30年的商海生涯,他把吸管这种超低溢价的附加产品,做了品牌、建了标准,做到两亿元人民币的产值,还与跨国巨头企业打了一场硬仗,战绩甚至被收录于商学院教材……然而吸管的溢价太低了,这种小商品甚至比不过纽扣——它的溢价只能以厘计。
也许正因为如此,楼仲平不得不“如坐针毡”:快人一步才能在行业动荡与巨头“绑架”中抢占商机。
断腕:砍掉最大的客户楼仲平的办公室更像是一个部门办公室。
除了楼仲平,另外还有三名员工,一位是助理,协助管理生产和经营;其余两位是网络管理员,负责双童企业官微管理和楼的个人微博更新维护。
现在用微博的老板并不稀奇,但楼仲平不像其他老板,他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使用电子商务,他的双童吸管厂是国内最早一批B2B网站的付费用户。
1995年,楼仲平当时刚刚为公司注册了“双童”商标,在图文复印社里看到电脑,大感兴趣,回家后没几天就买回一台486电脑。
他学着上网,顺手还搜索了一下有没有生意可做。
“我们当时很好奇,还进到美国国防部网站去看,不过什么也看不懂。
”楼仲平不会英语,就找来大学生帮忙,白天在国外的网站搜索,晚上就发传真,直接传到那些网站显示的传真机上。
当时国外不少企业在B2B网络上正求贤若渴。
靠着这种“土洋结合”的方法,楼仲平每晚至少能拿到一两个客户的回复。
从1998年到2002年短短五年里,双童的外贸客户名单中已经不乏Dollar Tree、沃尔玛、英国特易购等超级企业。
双童吸管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甚至达到30%。
借着外贸生意,楼仲平一路春风得意。
反观国内,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波及国内,使得原本就处于混战的吸管行业雪上加霜,行业一时间哀鸿遍野。
全球吸管大王这样炼成——专访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
时 候 在 围 内 也 已 经 有 了 瓦 联 网 的
一
双馥吸管 的商标 案 ) ,结 果有
一
灭 心 m 来 潮 拿 了 一 包 吸 管 的 包
“ 双叠”吸管 丁 f : 始 进 入 列 中 用 各 地 超 市 和高 端 餐 饮 消 赞 , 企 业 核 心 赶 得 以 有效 提 升 企 、 m场 的 掌
纸 上 发 表商 标 权 严 正 声 明 。 之 后 他 义 率 先 做 外 贸 口 , 2 0 0 3 的 时 候 就 已 经 据 全球 市 场的2 0 %。到 2 0 0 5年 , “ 双童” 每 人 生 产吸 管 产 能 达 到 了 l 亿支。 楼仲平 从 l 9 9 5年 开 始 接 触 电 脑, 那 时 候 有 的 公 司拿 着 电 脑 只 是 为 了装 个 门 而 , 他 却 一 丝 苟 地 学 了这 个 I 『 能“ 改变世 界” 的 神 奇 机 器 。 他从 最 开 始 的打 宁 学 起 , 列 l 9 9 7年 下 半 年 开 始 接 触 瓦 联 网 , 这 是 他 的 另 一次 征 程 。 “ 在此 之前 , 日 联 网 对 我 们 这
I 9 9 2年开 始 , 我 在义乌小 商品市 场摆摊经 营的时 开始接触到吸 管 ,当时只是从广东福建等地进 货 到义乌市场销售 。 ” 两年后楼仲 平 基 于 自身积 累 的大 量 吸 管客
户 . 遂 决 定 自 己 生 产 吸 管 。 于
中国吸管企业 主持 吸管同际标准
的起 草 制 订 他 还 颠 覆 了 人 们 对 吸 管 的看 法, 把 吸 管做 成 了 艺术 品 。 各 种造 型 的 艺 术 吸 管 ,载 有 风 的玩 具 吸管 , 帮助小孩吃药 的哈哈吸管 , 以 及可 供 一 对情 侣 一 起 饮 用 的爱 心 吸管 . 都 可 以 在 这 里找 到
吸管大王楼仲平
吸管大王楼仲平:一根吸管在20202021-02-06专题:或许有点意外,在那个大量蒸发的年份,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商品,利润却在上升。
比如吸管。
一根闪着荧光的彩色吸管,平均售价约8厘。
平均每卖出100根吸管,楼仲平才能够赚到8分钱。
去年那个时候,这肉眼难辨的8分钱利润,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涨价、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的重压下,差点就像一根头发丝似地崩断。
楼仲平领导下的双童——这家位于义乌的全世界最大的吸管生产商,度过了1994年开办以来最艰巨的光阴。
而今天的金融危机,却让这8分钱再度复活。
“自从去年9月危机暴发以来,咱们的社会本钱下降了60%.”楼仲平说,如此大幅度的“减负”,使得在外需持续不振的情形下,吸管的盈利水平反而好于去年。
现在,楼仲平的定单已经排到几个月以后。
一辆辆满载吸管的集装箱车驶出厂门,通过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周围的雪峰路,驶往宁波的口岸。
目前,双童的产量约占世界吸管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吸管大王”并非是孤立的幸运儿。
最近一个月,雪峰路又开始堵车了,为加班验放集装箱车辆,那个地址的海关关员有时要忙碌到深夜11点——在过去里,这条被给予风向标意义的马路曾一度冷清。
据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统计,3月份以来义乌小商品的报关单数为万份,同比增加9%.在全国外贸3月份显现两位数降幅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数据。
“这说明,外贸企业的问题更多来自金融危机之外。
” 4月23日,浙江外经贸厅下属的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事实上,出口企业遭遇的危机,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发生。
而转机却恰正是在金融危机暴发时到来。
危机发生后,原先针对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接踵恢复,多个出口行业的龙头企业近期生存状况正普遍好转。
“社会本钱节省60%”在已经持续了15年的微利生存中,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对这本财务帐已稔熟于胸:在一根吸管上,原料本钱约占50%,劳动力本钱占15%-20%,设备折旧等费用在15%左右,其它开支约占5%,剩下10%的利润。
楼仲平:“淘金百货”那点事
此后, 楼仲平成为了各大电子商务论 坛的常 客, 并开始关注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 00 月, 2 1年6
楼仲平以10 0 多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多个域名, 中 其
的“ 天花板” 危机Hale Waihona Puke 自 “ 己否定自己是一件挺难的事
情。他说。 ”
2 1 3 0 0 ZHE 1 SHANG 0 7 5
■Sc pt 别 piR。/ 策 e 1er特 划 a
“ 开始的时候其实很怕别人把你看得太高, 看 起来在高处, 其实什么都不是。 楼仲平说。 ” 他确实
部一一这里聚集了诸多网商, 随后他开通了自 己的 实名微博, 努力经营, 并迅速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微博像个知识地图一样, 遇到一个人, 就会遇
到一批人。 在写微博的时候 , “ 有一点的意识是贯 穿始终的, 就是这个东西很重要。 他每天坚持从 ” 晚上1点钟写微博到凌晨1 0 点钟, 并尽量对 留言者 给以回复, 有意识地放低身段。
二
“ 淘金 ” 目发 布 之 后 , 大 项 有人 问这 是 否与
李 开复的 “ 创新工场” 相似, 楼仲平显得有些茫
然一 一 在 提 出这个 概 念之 前, 并不知 道李 开复 他 和他 的创 新工 场。 不过 , 杨竣 雄评 论 说 : 开 复 的 李 “ 新工场 ” 眼于 未来 , “ 业工 厂” 创 着 而 创 更着力于
平 电子商务 的入门级指 导。 0 9 楼仲 平开始 考 2 0 年,
备。 在义乌网商协会聚会的中途, 他不时低下头, 浏
只赚0.0008元的智慧
只赚0.0008元的智慧作者:梁水源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03期1965年,楼仲平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穷苦家庭。
14岁时,他就跟随父辈前往江西做起“鸡毛换糖”生意。
摇着拨浪鼓,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地用红糖、纽扣等小物件,换取居民家里的鸡毛等废品赚取微利。
楼仲平坦言,跟鸡毛打交道很脏,但好处就是同行少,没人抢活儿。
几年的摸爬滚打,楼仲平几乎垄断了当地的鸡毛生意,靠着“薄利多销”,不仅解决了温饱,还攒下了一笔钱。
这让楼仲平悟出了一个道理:做生意不一定要“高大上”,一些利润微薄的项目很容易被人忽视,投身其中反而更容易赚到钱。
改革开放后,楼仲平回到义乌,租了个摊位,经营一些价格低廉的纸杯、吸管等小商品。
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总算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一天,楼仲平听说附近有个老板打算出售一条旧的半自动吸管生产线,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当机立断,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四下筹措,最终凑够5万元,买下生产线。
1993年,28岁的楼仲平拥有了自己的小厂。
两间民房,一台机器,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亲朋听说楼仲平开办工厂,纷纷前来参观,却都给他泼冷水。
生产吸管根本没技术含量,门槛低,利润更低,1根吸管最多能赚0.0008元。
也就是说,卖出1万根吸管,满打满算也才赚8块钱。
用5万元“巨款”做这么小的生意,啥时候才能回本?然而,这盆冷水并没有浇灭楼仲平的斗志,他开始全国各地跑业务、谈合作,到各大饮料厂推销自己的吸管。
彼时,国内很多人因利薄不屑于涉足该领域,饮料厂只好从国外采购。
楼仲平生产的吸管,质量不比国外差,且能为饮料厂节省更多的运输时间和成本,于是饮料厂纷纷与楼仲平建立了合作。
楼仲平就此打开销路,仅仅用了一年,便收回了成本。
有人眼红了,开始跟风建厂,一个个吸管厂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楼仲平因此面临巨大的挑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生產吸管的原材料价格暴涨,有些厂家动起了歪脑筋,想尽办法偷工减料,质量越做越差,价格越压越低。
当爸爸找不到接班人
当爸爸找不到接班人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24年第05期至少十年前,“吸管大王”楼仲平就已经意识到儿子楼东来并无接班之意。
“你到了英国之后回来,你要跟着我呢?还是你自己去打算?”楼仲平问。
2012年,17岁的楼东来出国读书前,全家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也是第一次正式将接班问题摆上台面。
“我自己出去创业”,楼东来答。
对于答案,楼仲平早已心中有数,这只不过是一场正面的确认。
1994年,楼仲平花5万买下一条二手半自动吸管生产线,在两间租来的民房内开启了他的吸管创业。
次年,小儿子楼东来出生,楼仲平也为自己的吸管产线注册了“双童”商标。
自建厂后,楼仲平一家就住在公司,直到2012年,全家才从办公楼8层的套房搬到义乌市内的社区。
但这十几年中,楼仲平从未见姐弟俩主动说到工厂里去看一下,“希望带他去开个会,他从来都是很反对,到办公室他都不来。
”楼东来记得,“小时候只要我爸一问‘你们谁要接班?’我和我姐拔腿就跑。
”当然,全家包括他姐本人都很清楚,在义乌这样的南方城市,性别让她从出生起就被排除在接班人之外。
当子女接班这条路走不通后,楼仲平不得不想别的办法让企业平稳地传承下去。
很早意识到子女对于接班的抗拒,使楼仲平成为了上世纪90年代下海创业的那一代人里,最早一部分开始考虑企业传承问题的人。
2011年,他就将“解决企业二代传承”写进了双童的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那年他46岁。
年富力强。
与此同时,双童的初代管理层已经展现出了与时代不符的强烈的滞后性。
这些管理者是楼仲平在创业初期招揽来的一批具有国企管理经验的老员工,平均年龄比楼仲平大10岁左右。
“他们不会运用数字工具,连个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电脑也用不起来,都是一天到晚用手写来汇报、来交流,效率很低。
”楼仲平说。
对于他这样一个在1995年就已经用上了苹果电脑的“时代先锋”,他可受不了这样无法同频的思想鸿沟。
楼仲平主动跟在位的老高管谈,“总是要年轻人上来的,我们也吃不消了,力不从心。
老板楼仲平:从主角到配角
老板楼仲平:从主角到配角作者:严学锋来源:《董事会》2015年第12期甩手掌柜的一个要义是,你要认识什么是你应该做的,什么是你不应该做的。
无论企业大小,老板要明白,你要做什么,你以后要做什么。
我肯定会从主角慢慢变成配角2015年5月,在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首个总经理任命仪式上,处于知天命之年的董事长楼仲平将聘书递给30岁的职业经理人李二桥。
作为老板,拥有一儿一女的楼仲平宣布,“李二桥不仅是CEO,将来干得好,也可能是公司的接班人”。
1994年成立的双童是全球最大的吸管企业之一、业内“隐形冠军”,由创始人楼仲平夫妇100%持股。
近年来,楼仲平大力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团队,思考员工持股;另一方面,他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主角转变为配角”。
《董事会》:2011年,你在颁布了公司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同时,为什么提出“持续创新、再造经理人、二代传承”?楼仲平:一直以来,我比较重视团队建设。
1996年,我请来一些国企下岗、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职工,他们为企业初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我们做了首个《双童五年发展规划》。
这年,我开始有意地培养团队。
因为我发现,第一批管理者开始生理老化,同时心理老化,出现了不可逾越的瓶颈。
他们开始守成,不接受新事物比如邮件、QQ,个别人连短信都不会发,这让我大力推动的企业信息化改造遇到很大瓶颈。
同时,部门封闭,人事关系复杂。
2011年,我认为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第一个《双童五年发展规划》实施得不错,2011年我准备做第二个《双童五年发展规划》,着重考虑团队问题。
《董事会》:现在的总经理李二桥是这次“二代传承,再造经理人”计划的成果?楼仲平:李二桥是安微的农村小伙,2001年初中毕业后到我们这做操作工。
后来,他当班组长,我有接触了。
2005年9月,品管部经理空缺,常规做法是副职转正,当时有很多人推荐副职。
这个岗位很重要,我想来想去推荐了李二桥,跨级提拔惊动很大,甚至造成了当时的副职辞职。
吸管大王梦阻“老板外包”
董事会038失败了?失败了。
2011年2月13日,一则《“大淘金”起航,“创业工厂”招聘创业老板》的聘文见于网络,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布者是“全球吸管大王”、义乌市双童淘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
这位欲改行当老板之老板的人,喜欢人喊他“楼少”,理由是“60后的身躯70后的脑袋80后的干劲90后的思维,还没老,DNA 还在改变中”。
他表示:真正做大事情的人,一定要是创造平台的,给下面的人一个舞台,而不是一个人自娱自乐。
然而,7月6日,楼仲平直言对“老板外包”计划不再看好。
我给钱你给力“我出钱送股份,你给力当老板。
”楼仲平由是解释“创业工厂”,即投资、扶持并培养电子商务创业者。
双童淘金初期安排2000万元作为项目发展的培育基金,创业者作为人力资本要能“给力”。
跟风险投资不同,创业工厂的运行模式是“创业扶持+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化合作运行模式。
创业工厂给项目提供的扶持主要包括:为创业者提供按银行正常贷款利息的所有运行配套资金;为创业者无偿提供两年内在义乌所需要的仓储场地、办公场地、生活住房和所需要的一切硬件设施;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运行所需要的所有管理、财务、设计、美工、文案、客服、售后、仓储、配送、IT 系统和流程管理等环节服务工作,所有工作均按实际投入的人工工资成本收取;为项目无偿提供统进统出的仓储物流和WMS 系统和后端运营IT 系统来集中处理订单;对创业项目运行一年之内的水、电、通讯、网络费用全免。
“只要创业者把产品和运营两块做好,其他的一切,我们全帮你搞定!”创业工厂每年招聘扶持3-5个创业项目,每个项目在6-18个月成熟后实施项目分拆而成立独立公司,创业者成为股东,股份比例会根据不同的个案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助长型(开发项目)发展过来的项目,文/本刊记者 严学锋董事故事吸管大王梦阻“老板外包”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失败是可怕的。
我是60后的身躯70后的脑袋80后的干劲90后的思维,喜欢触碰未知领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3908/2011 DIRECTORS&BOARDS获得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乌吸管大王楼仲平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做生意楼仲平虽然没有赚到很多钱.但是却让他明白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商业理念,那就是不以利小而不为.这种理念的也在以后伴随着楼仲平完成了聚沙成塔式的财富积累传奇.
可以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处的义乌货郎担本身就是许多农民在农闲时光的一种副业.在那个时候楼仲平除了用货郎担讨生活,还尝试了许多行业,但是没有一种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到了1991年楼仲平决定结束长期的货郎担的漂泊生活,在义乌市场周边摆起了地摊,并慢慢租摊位进入市场经营.由于进入市场经营,他分到了篁园市场的一个百货摊位,通过摊位经营,楼仲平两三年时间就成为5,6经营户中的佼佼者.
那个时候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投入使用,我那时候就看到了一个商机,我觉得我们卖塑料制品啊,摆的样品越多,门类越全,品种越多的话,就越能够吸引客户,就越能签订更大的订单,所以我那个时候,在第四代市场还没有开业之前,我就买了一个摊位,花了46000块钱,买了一个日用百货和五金交界的地方,大通道的第一个摊位.买了这个摊位之后,我们当时的生意就起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买了这个摊位之后,市场一搬过去之后,我们那时候随便一个月下来,三、四万块钱都可以赚的,旺季的时候,甚至一个月能赚五万块钱,所以整个日用百货摊位,五、六百家,那时候我们是最好的一家.
正当楼仲平在市场上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许多摊位上的经营户都跟着他做,他卖什么商品,人家也跟着卖什么.楼仲平认为这种同质化竞争背后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必须要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看上了毫不起眼的吸管.这样他果断的推出市场摊位经营领域,走上了构筑吸管王国的第一步.
因为小时候吃过苦,所以我这人做事很踏实,也特别倔.10多年前我有机会能做生意,就选中了做吸管.因为那时候做吸管的人不多,而且小商品薄利多销,做好了照样能赚钱.做生意最忌好高骛远.
那时候,我们市政府确实也在引导我们,叫我们不要小富既安,跳出义乌市场看市场,引导我们向工业方面转变,这对当时的我来讲是很矛盾的,我也感觉在当时那么多人看着我赚钱的情况下,大家都拼命来跟我,一两年时间,整个日用百货,一共4、5百个摊位,有一半以上是代销塑料制品的,所以我也感觉到潜伏的危机很大,所以当时我是考虑到这点之后,我决定见好就收,不再留恋每个月三、四万块钱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