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青年期心理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青年期由于生理、社会环境、生活经历、认知调节、意志努力、情绪控制等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特征的发展,我们称之为青年心理发展。由于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具有动态的、交织的、复杂的特点,我们将从青年社会化、青年性心理、青年的自我意识、青年智力、青年的情绪、青年价值观、青年道德、青年性格、青年的恋爱和青年职业心理十个角度分别阐述。但是,这十个方面不是孤立发展的,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组成了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青年社会化的发展特征
社会化是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新生儿只是结构功能最高级的生命有机体,它要成为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进行长期而复杂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社会化。
1、在社会制约因素上,青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人控制逐渐失去重要性,社会化的方式逐渐转化为内化;
2、在强化方式上,由儿童时的将成人的奖惩作为接受规则的动力到青年时受个人对环境的认识等内在因素的调节;
3、在榜样的选择上,由成人为其选择榜样到榜样由青年自己选择;
4、在社会化的承担者上,由儿童时的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为主逐渐转向青年时受朋友和媒体的影响为主。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的存在,才使青年社会化在延续儿童社会化的同时得到了提高。
二、青年性心理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生理发育并引进第二性征突变以及心理上自我意识增强所形成的合力,促使了青年的性心理迅速发展。
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其中女性比男性早1—2年)
(1)疏远异性期(12—14岁)刚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迅速变化,性别差异日益明显和性意识、性动机的出现,便产生明显的性不安、羞涩甚至对自身的反感,对异性怀有神秘感和恐惧感,以前两小无猜的童伴开始疏远了。学校里男女界限分明,有时男女同学间的正常交往也遭到起哄和嘲笑。
(2)接近异性期(14—16岁)短暂的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在初二、初三年级后逐渐明显。他(她)们常常以欣赏的心情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言谈和行为。男女青年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试验性和盲目性。但实质上并不具有恋爱的感情深度和心理准备,也很少具有专一的恋爱对象。
(3)向往异性期(16—18岁)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向往和倾慕。这时的男女青年,往往以各种主动的方式对异性表示好感,希望得到对方的积极反应。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高中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初恋。
(4)恋爱期(18岁以后)18岁以后,青年人身心的发展和丰富的社交活动,促使他们把对异性的情思逐步导向恋爱的轨道。这种恋爱已不是游戏性的恋爱,而是与结婚、未来的事业和家庭相联系的。
三、青年的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状况的意识。自我意识的成熟是青年心理成熟的本质因素之一。(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论)
1、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能够区分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东西,将自己的手指、母乳和玩具视为同样性质的东西。但在逐渐与外界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婴儿开始从周围事物中分出自己、自己的器官和整个身体。
2、自我意识的产生阶段
2岁左右,儿童逐渐能够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儿童意识到他所做的动作是他自己的动作,这些动作是由自己发动的,自己是活动的主体。随着语言的发展发生,活动和交际范围的扩大,“我”的概念逐渐明晰起来,儿童开始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儿童从叫自己的名字过渡到用“我”称呼自己,这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飞跃,也标志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确实产生了。这一阶段自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理自我的发展上,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3、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从4—5岁到青春期前这一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一改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儿童希望自己言行与他人取得一致,希望得到父母、老师和社会的肯定。
4、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
这一时期与青年期相对应,是个体心理自我得到巨大发展的时期。急剧的身体成熟、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使得青年将大部分注意力转投到自己的内部世界中去,转投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由此形成了一些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自我想像和自我理想。随着成长,自我中心现象将逐渐减少。在整个青年期,自我意识将得到全面发展并逐步趋向于成熟。
四、青年智力的发展
智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组成。
(一)青年观察力的发展
儿童期局限在表象和直观上,很少能触及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到了青年期,随着抽象思维和认识水平的发展,观察力的水平较儿童时期有了更高程度的发展,更富有敏锐性、目的性、系统性、严谨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具体地讲,从观察到广度上看,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日常琐事,视野开始延伸到自然和社会;从观察的深度上看,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带有再创造的性质,能够较正确地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较完善地反映事物的整体。这就是青年观察力发展的最突出表现。
(二)青年记忆力的发展
这一全盛时期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青年记忆的容量增大;2、青年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青年意义记忆的能力日益增强;4、青年抽象记忆的水平也开始有所提高。
(三)青年思维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一般说来,从儿童到青年时期的发展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具体说来,这个发展趋势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水平不同但却相互联系的阶段: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青年时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从思维的品质上看,思维的敏捷性占有主导地位;2、从思维的方法上看,理论思维的能力日趋增强;3、从思维的方式上看,逆向性和横向性表现突出。
(四)青年想像力的发展
想像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青年的想像力与儿童相比,有以下特点:1、想像的目的性:在青年的想像中,有目的、有目标的有意想像已占据着主导地位;2、想像的创造性:青年能够在一些形象、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综合与概括,创造出新的形象;3、想像的现实性:青年的想像往往具有越来越多的现实依据,而不切实际、荒诞离奇的成分则逐渐减少;4、想像的广阔性:青年想像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有关职业、家庭、社会、人生、科学、宇宙等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五、青年的情绪发展
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和反应。
青年的整个身心发展都处于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地位和发展状态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发展常常具有双重性,就是说,既有儿童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成人的某些特征,表现出矛盾性和两极性的特点。
根据霍尔的种族复演论的解释:
在青年期前期呈现普罗米修斯式的热情与多愁善感之间的相反的冲动的“疾风怒涛”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精力旺盛的、兴奋的、过度的活动之后便是冷淡、无精打采和厌倦;异常高兴、欢乐和欣喜很快就被烦躁不安、悲伤郁闷和忧愁所代替;自信、虚荣和自高自大与自卑、自疑和羞怯等都是这一阶段的特征;既可看到儿童似的自私心的存留也可看到理想的利他主义的提高;良好和美德纯粹但也容易受邪念的诱惑,出现追求正义与说谎犯罪等好坏行动的交替;当青年陷入迷恋和友谊之中时又向往着独处和孤单;青年一段时间可以表现了强烈的敏感和亲切,另一段时间又可以表现出无情和残酷;冷漠和惰性伴随着热情、好奇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