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工具
(试行)
1.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2.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3.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4.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5.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6.情景创设。
7.学生的学习情况。
8.课堂提问有效性。
说明: 请各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的八个工具,要求教师领会其实质,促进教师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看课能力。说课要抓住工具要点,遵照新课程相关的理念,表达的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
课堂观察工具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执教者资料观察者资料观察中心姓名单位课题
编号时间
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表现评分说明
.
1.学生课前有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
2.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 情绪是否高昂?主要表现。
3.有否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并有辅助行为(记笔记 / 查阅 /
回应)吗?
4.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有辅助行为(记笔记/ 查阅 / 回应)
观吗?
察
5. 提出提问,提出问题的人数,质量如何?
记
6.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形式、过程、质量如何?
录
7.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 / 记笔记 /
阅读 / 思考)有哪些?
8.学习中,能否对师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完
成率达到多少? .
10.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 作业 / 表情 /
板演 / 演示)?
评价
要点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 5 分,共 100 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 79 分;一般—60~69 分,差— 60 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执教者资料姓名评价学科课题
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
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视角评分记录
1.能否有效调控学习气氛,主要语言表达有哪些。
2.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方式有哪些。
/ 结
3. 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 讲解是否有效(清晰构/
契合主题 / 简洁 / 语速 / 音量 / 节奏)?
4.非言语行为(表情 / 移动 / 体态语)呈现是否合理,效果怎么
样?
观
5.是否指导特殊学生学习,是否有效?
察
记 6. 是否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时、有效评价?
录7. 能否通过恰当问题(如评价等)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
8.媒体 ( 板书 , 课件等 ) 呈现是否合理,字体是否工整,是否为
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9.教态是否自然,沉稳、愉快?教师形象如何?
10.教学机智表现如何。
评价
要点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 5 分,共 100 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 79 分;一般—60~69 分,差— 60 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执教者资料姓名评价学科课题
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
观察内容评分备注
1.描述性问题 .
教师提问类型 2.判断性问题(次数).
3.启发诱导性问题 . (次数)
4.独立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类型 5.小组提出问题
6.教师鼓励提出问题
7.师生互动 .
互动类型8.生生互动 .
观
9.师组互动 .
察
10.以问题推进互动 .
记
教师对互动过程
11.以评价推进互动 .
的推进
录
12.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
师生言语互动过13. 30秒以下 .
程记时
14. 30秒以上 .
15.热情 .
师对生提问的态
16.冷漠 .
度
17.忽视 .
互动管理18.有效调控 .
19.放任 .
时间管理20.课堂师生无言时间。
评价
要点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 5 分,共 100 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 79 分;一般—60~69 分,差— 60 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四(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执教者资料姓名评价学科课题
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
序号提问内容问题性质问题解决方式教师理答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评价要点
注:问题性质: a 机械, b 记忆, c 理解, d 运用。问题解决方式: a 集体, b 个体, c 讨论, d 探究。教师理答方式:a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b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c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d 追问, e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f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态度: a 表扬、欣赏, b 补充完整, c 思路引导, d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