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94d3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d.png)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物理》。
复习内容为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具体包括:5.1动量守恒定律,5.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动量守恒的日常生活实例,如碰撞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复习动量的定义、表达式,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3. 教材内容梳理: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题目:1. 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1与质量为M的大车以速度v2相碰撞,求碰撞后两车的速度。
答案: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六、教学内容拓展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
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七、课后作业布置1.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多例子。
2024届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4届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bab31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c.png)
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沿某一方向做曲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0C .做往复运动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一定做( )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加速直线运动C .匀减速直线运动D .匀加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28.8km/h v ≤、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246m/s -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 )A .1.33sB .2sC .4.8sD .7.2s4.如图1所示,池鹭为了生存像标枪一样一头扎入水中捕鱼。
若将池鹭俯冲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从俯冲开始到进入水中后的运动过程,其2v s -图像如图2所示,取210m /s 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1634532二、实验题17.“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的斜面如图甲所示,斜面上安装了光电门。
有一小车如图乙所示,其上面固定有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小车从斜面顶端开始运动。
(1)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1t ∆和2t ∆,测得A 、B 间距离为x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1a =_____。
(2)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1t ∆和2t ∆,测得从A 经过光电门到B 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2a =_____。
(3)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A .增大两挡光片的宽度bB .减小两挡光片的宽度bC .增大两挡光片的间距xD .减小两挡光片的间距x18.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按时间先后选取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3a8d26650e52ea551898b7.png)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高中物理电场知识点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二、高中物理恒定电流知识点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4b916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9.png)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篇一」第1周8月24日至8月31日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第一单元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第1课时力重力第2课时弹力及弹力的方向第3课时弹力大小的计算第4课时摩擦力及摩擦力的方向第5课时摩擦力大小的计算第6课时三种常见力的综合应用第2周9月1日至9月7日第二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第7课时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第8课时力的正交分解第9课时利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第三单元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第10课时受力分析第11课时共点力的平衡第12课时几种处理平衡问题的方法第3周9月8日至9月14日第13课时实验一:长度的测量第14课时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第15课时实验三: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第16课时本章总结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一单元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第17课时质点、参考系、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第18课时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第4周9月15日至9月21日第二单元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第19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第20课时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第21课时追及和相遇问题第三单元运动图象的探究分析及应用第22课时 S-t 图象和v-t 图象的理解第23课时运动图象的应用第24课时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5周9月22日至9月28日第25、26课时本章总结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单元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第27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运动学的综合第28课时牛顿第三定律第二单元牛顿第二定律第29课时牛顿第二定律瞬时加速度的分析和求解第30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第6周9月29日至10月5日第31课时超重和失重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第3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第33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临界极值问题中的应用第34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在传送带问题中的应用第35、36课时本章总结第7周10月6日至10月12日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单元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第37课时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第二单元平抛运动的规律第38课时平抛运动的规律第39课时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及两个推论的应用第三单元圆周运动及其应用第40课时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第41课时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第42课时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的分析第8周10月13日至10月19日第四单元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第43课时开普勒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第44课时万有引力定律有天文学上的应用第45课时人造卫星双星问题第46课时实验五: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第47、48课时本章总结第9周10月20日至10月26日第五章机械能第一单元功功率第49课时功第50课时功率第51课时汽车起动问题的分析第二单元动能定理第52课时动能定理第53课时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单一物体运动问题第54课时应用运动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第10周10月27日至11月2日第55课时应用运动定理求解多物体的运动问题第三单元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第56课时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第57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体系中的应用第58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结合第59、60课时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第11周11月9日至11月16日第61课时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62、63课时本章总结第六章动量第一单元冲量动量动量定理第64课时冲量和动量第65课时动量定理及应用第66课时动量定理在全过程中的运用第12周11月17日至11月23日第二单元动量守恒定律第67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及条件第68、69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第70课时碰撞、爆炸问题分析第71课时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临界问题第三单元动量与能量综合问题第72课时研究动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第13周11月24日至11月30日第73课时利用两大定律处理弹簧类问题第74、75课时利用动量守恒解决“子弹打木块”类问题第76、77课时利用两大定律处理圆周运动类问题第78课时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14周12月1日至12月7日第79、80课时本章总结第七章机械振动机械波第一单元机械振动第81课时简谐运动的规律第82课时振动图象第83课时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第二单元机械波第84课时机械波及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第15周12月8日至12月14日第85课时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第86课时波的多解问题第87课时波的特有现象第88课时实验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第89课时本章总结第八章热学第一单元分子动理论第90课时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第16周12月15日至12月21日第91课时分子热运动分子力第二单元热力学定律气体第92课时物体的内能热力学定律第93课时气体的压强第94课时实验九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第95课时本章总结第九章电场第一单元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第96课时电荷库仑定律第17周12月22日至12月28日第97课时电场强度电场线第98课时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平衡和非平衡问题第二单元电场能的性质第99课时电势电势差第100课时电势能电功第101课时等势面和电场线的综合应用第三单元电容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第102课时电容电容器第18周12月29日至1月4日第103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第104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第105课时实验十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第106、107课时本章总结第十章恒定电流第一单元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第108课时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第19周1月5日至1月11日第109课时串并电路的特点第110课时电功和电功率第二单元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111课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112课时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第113课时闭合电路的功率计算第三单元电流表和电压表电阻的测量第114课时电流表的改装第20周1月12日至1月18日第115课时电压表的改装第116课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选择第117课时伏安法测电阻第118、119课时实验十一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第120、121课时实验十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第21周第122、123课时实验十三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第124、125课时实验十四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第126课时实验十五用多用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第22周第127课时实验十六传感器的简单应用第128、129课时本章总结第十一章磁场第一单元磁场的描述第130课时磁场磁感线第131课时磁感应强度安培定则第二单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132课时安培力第23周第133、134课时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的平衡和加速问题第三单元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第135课时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136课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分析第137课时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第138课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第24周第139课时洛仑兹力的多解问题第四单元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第140课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实际应用第141课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回旋加速器第142课时回旋加速器第143、144课时本章总结第25周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第一单元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第145课时磁通量电磁感应现象第146课时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第147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第148课时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第149课时自感现象及应用第三单元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应用第150课时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和力学问题第26周第二单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第151课时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和图象问题第152课时本章总结第十三章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一单元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规律第153课时交变电流的产生及规律第154课时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第二单元变压器电能的输送第155课时变压器及应用第156课时电能的输送第27周第二单元电磁场和电磁波第157课时电磁场和电磁波第158、159课时本章总结第十四章光学第一单元几何光学第160课时光的直线传播第161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第二单元光的本性第162课时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的电磁说第28周第163课时实验十七: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第164课时实验十八: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第165课时本章总结第十五章近代物理初步第一单元量子论初步第166课时光电效应第167课时光的波粒二象性能级第二单元原子核第168课时原子核第169课时本章总结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篇二」高三物理期末复习计划范文的确,好多同学成绩不理想,并且,这仅仅是力学部分,后面的电学还没复习,就已经焦头烂额了。
2025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25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329a9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00.png)
2025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高三学生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
物理作为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复习计划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2025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帮助学生们系统复习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成绩,并巩固基础知识。
一、复习目标本次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具体包括:1. 巩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2. 掌握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3. 熟悉历年高考物理试题,掌握考试规律和命题趋势。
二、复习时间安排根据高三学生的学习安排和物理课程的难度,本次一轮复习计划的时间安排如下:1. 前期(约7周):重点复习基础知识,对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2. 中期(约7周):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通过模拟试题演练提高解题能力;3. 后期(约6周):熟悉历年高考物理试题,进行模拟考试和反思总结。
三、教材与辅导资料本次复习主要使用高中物理教材和相关的辅导资料,包括《高中物理教材》、《高中物理知识精讲与习题详解》等。
这些资料涵盖了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且内容详实、例题丰富,有助于学生系统复习和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资料进行补充学习。
四、复习方法与策略1. 分阶段复习:根据复习时间安排,分阶段进行复习,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2. 讲解实例: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3. 模拟试题演练: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题演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4. 错题总结:及时总结错题和易错点,避免重复犯错;5.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五、进度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复习计划的顺利进行和及时调整,我们将定期对学生的复习进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具体措施包括:1.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分析学生的试卷和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困难;3.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方法,确保复习效果。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d49d3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7f.png)
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转变情况,掌握合力的转变范围。
能力目标1.能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但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加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关于?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二.新课引入: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2.提问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3.提问2.进一步在问题1的基础上提问,若F1.F2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指明:(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4.提问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演示1:将橡皮筋固定在A点,演示用两个力F1.F2拉动橡皮筋到O点,再演示用F力将橡皮筋拉到O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利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F1.F2的大小为3N和4N,两个力的夹角为90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F1.F2和F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一个,细线若干,直尺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组装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验证.强调:需要记录的数据(弹簧秤的示数)和要作的标记(橡皮筋两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两个分力的方向)7.教师总结:经过人们多次的、精细的试验,最后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8.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提示自身推倒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式.三.课堂小结探究活动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题目关于“滑轮”问题的研究XX省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2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转变之间的关系;(3)能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4)能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99624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0.png)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10篇)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篇1一、复习目标、宗旨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二、复习具体时间安排(9月至3月中旬。
)周次复习内容备注1--2第一讲:直线运动1. 关于运动的描述(1课时)2.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5课时)3.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课时)4. 习题课 (2课时)开始复习3-4第二讲: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 两种常见的力(3课时)2.力的计算(2课时)3.物体的平衡(3课时)主要内容:原子物理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第一次月考6-7第三讲:力与运动1.牛顿运动定律(3课时)2.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4课时)3.习题课(1课时)7-8第四讲: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1抛体运动(2课时)2.圆周运动(3课时)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4课时)9-10第五讲:机械能和能源1.功动能势能 (3课时)2.动能定理(3课时)3.机械能守恒定律(3课时)4.习题课(3课时)主要内容:力学第二次月考12-13第六讲:动量与动量守恒1.动量及其改变(3课时)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课时)3.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2课时) 13-14第七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 机械振动及图象(4课时)2. 机械波(5课时)力学综合应用16-17第八讲:电场1.电场力的性质(3课时)2.电场能的性质(3课时)3.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课时) 18-19第九讲:电路1.电阻的研究(2课时)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3.电功率(1课时)4.多用电表电阻的测量(6课时)主要内容:力学、电学第三次月考寒假1第八讲:磁场1.安培力的应用(3课时)2.洛沦兹力与现代技术(3课时)寒假23.习题课(3课时)寒假3第十讲:电磁感应1.感应电流的方向(3课时)2.电磁感应定律(3课时)寒假43.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4课时)第二学期1第十一讲: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2课时)2.电感。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0638d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3.png)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阶段,目的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整理,查漏补缺,为后续的深度复习做好准备。
下面是一个关于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的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1个月)1.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这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基础内容。
可以根据高中物理教材的章节进行复习,每天安排2-3个小时进行集中学习,梳理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例如物理定律、公式、概念等。
2.做题巩固基础知识。
在复习每个章节后,要做一些相关的基础题目,既可以复习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建议使用高中物理教材推荐的练习题,也可以选择一些历年高考试题来进行练习。
3.总结知识点。
复习每个章节后,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整理出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可以用笔记、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整理,便于后续的复习回顾。
第二阶段:强化基础知识(2个月)1.深入学习重点内容。
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一些重点内容,如力学中的运动学、动力学、静电学中的电场、电势等。
可以选择与高考试题相关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做题提高解题能力。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选择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试题进行解答,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或校内试题进行模拟考试,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和解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学习。
3.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或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些问题,要及时补充学习,可以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教辅材料或网上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提升实战能力(1个月)1.综合巩固知识点。
对前两个阶段复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巩固,可以通过做综合练习题、解析真题等方式进行巩固,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2.做模拟试题。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选择全套的物理试题进行解答。
通过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在有限时间内解题的实战能力。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题集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9377fd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9.png)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题集第一部分:力学基础1. 牛顿运动定律- 题目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3m/s²的加速度加速运动,求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 题目2: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斜面上以0.5m/s²的加速度下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求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2. 功和能- 题目3:一个力F=10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2m,求力对物体做的功。
- 题目4: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的平台上自由落下,求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
3. 动量和冲量- 题目5: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撞击墙壁后反弹,速度变为-5m/s,求墙壁对物体的冲量。
- 题目6:两个质量分别为2kg和3kg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v相向而行,碰撞后粘在一起,求碰撞后的速度。
第二部分: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 题目7:一个气体在绝热条件下膨胀,对外做功W=100J,求气体吸收的热量Q。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题目8:一个体积为2m³的气体在压力P=2atm下,温度为T1=300K,求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到T2=600K时的体积。
3. 热机效率- 题目9:一个热机在工作过程中,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Q1=5000J,对外做功W=2000J,求热机的效率。
第三部分:电磁学1. 电流和电阻- 题目10: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中通过电流I=2A,求电路两端的电压。
- 题目11:一个串联电路中包含两个电阻,分别为R1=5Ω和R2=10Ω,求总电阻。
2. 电场和电势- 题目12:一个点电荷Q=10μC在距离r=1m处产生的电场强度是多少?- 题目13:一个电容器的电容为C=10μF,两端电压为V=5V,求电容器存储的电荷量。
3. 磁场和电磁感应- 题目14:一个导线以速度v=10m/s在磁场B=0.5T中运动,求导线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 题目15:一个线圈在磁场中旋转,线圈的面积为A=0.01m²,磁场强度为B=1T,线圈旋转的角速度为ω=100rad/s,求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物理高考一轮复习(优质5篇)
![物理高考一轮复习(优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f8a1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b.png)
物理高考一轮复习(优质5篇)1.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篇选择题选择题中,纯粹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有大概5道,从以下章节中抽取:相对论、光学、原子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交变电流。
这些考题的特点是:知识点相对独立,没有综合应用,题型简单、易掌握。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只需老师把这些知识点讲透、学生吃透就没问题了。
而搞定这些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精讲精练。
老师除了讲解,就是督促学生完成做题之后的归纳总结,做历年北京市的高考原题、所有期中、期末的考试题,以及所以有区的模拟题,每章最多50道。
把这些题弄明白了,考试没有理由在这些题上丢分。
30分到手,轻而易举。
余下的三道选择题中,有两道会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干知识,需要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电磁感应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较强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如果后面的大题能解,那么这两道题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最后一道选择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可能是考察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20XX年的就是考察了量纲知识,20XX年的是考察用图象法表示物理公式。
而20XX、20XX 两年考察的是推测的能力。
可以说这道题完全是能力的体现,考的是智力和应变能力,知识点倒是次要的。
综上所述,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经过一个月的“特训”以后,选择题达到做对6道的水平是非常轻松的。
实验题实验题会考两道,基本上一道电学一道力学。
力学实验共有八个、电学实验七个、光学实验两个。
并且命题还有一个特点,上一年考过的实验,接下来的几年肯定不会再考。
因此只剩下十个左右的实验。
每个实验有三到五个固定的考点,也就是无论怎样出题,都离不开这几个知识点。
对于北京实验的复习指导,其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细”,老师必须强调出每个实验中的具体的细节。
对于学生,除去认真重做一遍这些实验外,也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背”,背完之后,把各城区的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试上面的题研究明白。
16分以上,稳稳收入囊中。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cfac9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0.png)
1.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2.是否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评价方面
1.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反馈意见是否及时收集,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2.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方面
1.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解清晰。
2.教学内容是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
1.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是否注重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难度相近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2.电磁学:重点关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定律。
3.热力学:关注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一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9795336c10661ed9ac51f313.png)
专题01--匀变速直线运动题型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题型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题型三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题型四 多运动过程问题 题型五 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 题型六 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题型七 追及与相遇问题题型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 2.方法与技巧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没有涉及的物理量适宜选用公式 v 0、v 、a 、t x v =v 0+at v 0、a 、t 、x v x =v 0t +12at 2v 0、v 、a 、x t v 2-v 02=2ax v 0、v 、t 、xax =v +v 02t【例题1】(2019·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模拟)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为263(m)x t t =-,其中时间t 的单位s ,则当质点的速度大小为9m/s 时,质点运 动的位移为 A .3.75 m B .–3.75 mC .2.25 mD .–2.25 m【例题2】(2019·河南省洛阳市调研)如图所示,在一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3 s 内经过相距30 m 的A 、B 两点,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15 m/s ,则( )A .汽车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5 m/sB .A 点与O 点间的距离为20 mC .汽车从O 点到A 点需要的时间为5 sD .汽车从O 点到B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例题3】(2019·甘肃省高三最后一次联考)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大型 客机,最大航程为5555千米,最多载客190人,多项性能优于波音737和波音747。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做好高三一轮物理复习准备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做好高三一轮物理复习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056acb3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3.png)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做好高三一轮物理复习准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做好高三一轮物理复习准备经过高一高二基础知识的学习,想必你对高中物理所要求的核心知识都有所了解。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2cc48f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7.png)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通用10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学习,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学习计划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篇1一、全面复习物理基础知识全面阅读教材,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对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定律逐字逐句进行理解。
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习题、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清楚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所涉及到的力、运动、能量的相关问题是在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同一个内容,是一个整体。
二、准确掌握物理学科思想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三、做出大量做题的误区走出大量做题的误区。
物理复习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做题不在多而在精。
熟能生巧是指对做过的题再做两三遍,去体会题中所运用的方法、考查的方方面面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篇2一、注重物理基本功的训练这种基本功应包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熟练记忆和透撤的理解;对头脑里已形成的正确知识能够与习题有机地结合,即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
而要做好这些,教师首先就要持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
202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202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9ae79b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8.png)
202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一、引言对于2024届高三学生而言,物理作为重要科目之一,其一轮复习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直接关系到高考成绩。
本文旨在探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有效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与时间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第一步。
学生应根据高中物理课程大纲,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目标和任务。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基础、时间安排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每月的复习时间,确保全面覆盖高中物理知识点。
三、复习策略:分析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分析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同时,要关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对易错点、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四、重点难点突破: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领域的专项训练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领域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应针对这些领域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训练中,要注重题目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题目进行实战演练。
对于疑难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加强理解和记忆。
五、练习题与考试技巧:实战演练与答题技巧培养练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实战演练,注重解题过程和思路的分析。
同时,要关注答题技巧的培养,如审题、列式、计算等步骤的规范操作。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六、定期检测与反馈:模拟考试与知识检测在复习过程中,设置模拟考试和知识检测环节是必要的。
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个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模拟考试结果,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7c1077964bcf84b9d57ba4.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单元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tsvt∆∆=→∆0lim)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例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A.(v1+v2)/2 B.21vv⋅C.212221vvvv++D.21212vvvv+【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d5112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a.png)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高中物理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很多高中生由于掌握不好学习方法,导致高中物理成绩不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四点建议,一轮复习规划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四点建议,一轮复习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3a27fe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1.png)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四点建议,一轮复习规划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四点建议一﹑抓住主干知识,把握主干知识之间的关系。
(一)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要重点掌握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二)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复习时你会遇到三种题,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二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三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1、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