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古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概述二、景区资源背景三、规划设计原则与主题构思四、景区结构及景观分区、五、植物造景与园路组织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七、工程投资框算一、概述:上海古城公园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拆迁范围具体划分为A、B两块,A块位于人民路、福佑路与安仁街之间,面积约为3.8公顷;B块位于人民路南侧,河南南路东西两侧,面积约为3.4公顷。
即为原老城厢遗址,其邻近为众多文化景区如:城隍庙、豫园等。
二、景区资源背景:(一)历史沿革战国时期,上海地区为吴越分疆处,吴越文化均对上海发生影响。
楚灭吴和越后,上海地区是楚公子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上海属会稽郡。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式设华亭县,县治即现在的松江,这是上海地区设县之始。
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分华亭东境立上海县,今老城厢就是县治所在地,并成为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中国沿海倭患严重,仅当年上半年倭寇就三次袭扰上海县城。
因此,在三个月内就将城墙筑起。
从此,将城墙内外的地区统称为“城厢”。
上海县城墙周围4.5公里,高8米,初建有6个城门,即东大门、小东门、老北门、老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城外是护城河并有水门三座,至辛亥革命后,由于旧城墙严重妨碍了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故决定将其拆除,填平城壕,修筑道路。
该工程从1912年7月至1914年全部完成,也就形成了现在的环状圆形路。
上海老城墙拆除后修建了人民路和中华路,人民路淮海东路交叉处是老城厢的小北门。
在拆城过程中,有一小段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旧城墙以及建在箭台上的大境阁---大境关帝庙。
古城墙、大境阁在明清时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景点。
如今随着上海的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老城厢的容貌已逐渐隐没,所以被保留的这一段老城也就成了后人窥视前史的一处珍贵处所,被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座游览胜境。
(二)丰富的文化遗韵和历史建筑老城厢是文物古迹的“富矿”。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赵家沟秀林公园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核意见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赵家沟秀林公园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核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3.08.26•【字号】沪绿容 (2023) 338号•【施行日期】2023.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赵家沟秀林公园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核意见浦东新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上报赵家沟秀林公园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浦绿容〔2023〕154号)收悉,根据《公园设计规范》《环城生态公园带环上功能提升总体规划》《环城生态公园带环上功能提升设计导则》《绿环驿建筑设计指引(试行)》《上海市环城生态公园带外环绿带功能提升项目及外环绿道贯通项目扶持办法》等要求,经研究,提出审核意见如下:一、工程范围赵家沟秀林公园位于浦东高东镇,北至五洲大道,南至顾高公路,东至外环高速,西至外环运河,总用地面积约298879.20平方米(数据以实测为准)。
二、项目定位原则同意项目规划定位和功能布局,项目定位以“森林研学记”为主题,打造集森林休闲、科研教育、运动健身、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生态涵养公园。
功能布局上通过研学故事线串联森林畅想园、秘境丛林园、林湿生境园、智慧科学园和研学体验园等五个功能分区。
三、建设规模原则同意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绿化种植、园路铺装、配套设施建设等。
项目建设规模为:总面积298879.20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245123.30平方米,水体面积53755.90平方米。
陆域面积中绿化种植面积212433.22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30915.50平方米,建构筑占地面积1774.58平方米。
项目乔木覆盖率为81.03%。
表1:项目用地构成表四、建筑控制原则同意项目内建构筑物布局及规模,各建筑构筑物控制如下:表2:建构筑物功能一览表五、下一步优化意见(一)关于总体设计。
进一步细化公园科研主题的深度体验,功能布局上加强与高东生态园间的衔接,实现公园间功能互补。
上海前滩滨江公园规划设计1案例总结 2基地分析
上海前滩滨江公园规划设计1案例总结 2基地分析一、本文概述介绍上海前滩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出本文对其规划设计和基地分析的探讨。
二、项目概述简要介绍上海前滩滨江公园的项目背景、位置、面积以及设计目标。
三、规划设计理念详细介绍上海前滩滨江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包括可持续性、生态、文化、娱乐和运动等方面。
四、基地分析1、自然条件分析:分析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水文、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上海前滩滨江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域,滨临黄浦江,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场所。
该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地形复杂,包括江岸的陡峭斜坡和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地。
该地区水文条件优越,黄浦江的水流速度和水量在季节性变化较大,对公园的设计和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方面,上海前滩滨江公园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寒冷,这种气候特点对于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各种树木、植被、鸟类和其他动物,这对于公园的生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基地分析:在基地方面,前滩滨江公园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周边环境。
公园的规划设计团队对基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植被、生态等多个方面。
首先,地质方面,基地位于河漫滩和陡峭河岸的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
设计团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确定了合适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法,保证了公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地形方面,基地地形复杂多变,既有陡峭的河岸,也有平缓的河漫滩。
设计团队充分利用这一地形特点,规划设计了多层次的景观视廊,使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角度的景观。
此外,水文方面,黄浦江在公园内流经长度约2公里,设计团队充分考虑了江水季节性变化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防洪措施和生态排水系统,确保了公园的安全性和生态性。
在植被方面,基地原有植被丰富,包括各种树木、草地和湿地植物。
设计团队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植被资源,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分析——以茅山东进林地为例
2.2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要点首先,要通过挖掘梳理文化内涵,设计出一个具有灵魂和主题的游步道,尤其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原有的场地文化。
如许多步道并非直接开辟出来的,而是以公园原有的道路设计为基础,通过修复和完善产生的成果。
特别是森林古道沿线的历史古迹、亭台楼阁、文化传说、著名的木制古树、碑刻等都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游步道设计提出创新点。
其次,森林公园游步道的重要功能是休闲娱乐与健身,因此,可以倾向于健身步道、观赏步道和综合休闲小径的设计。
例如可以根据自然季相风景,设计出一条独特的游步道,可以在春天欣赏花朵,在夏季森林的道路上降温,秋天登山运动采摘旅游,冬天享受雪景等。
总之,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应当结合森林公园资源和公园优秀特色,以自然生态、文化健身休闲为原则,结合文化与艺术设计出优秀的游步道。
3东进林游步道设计实践3.1项目概况东进林位于茅山森林公园,是句容人民为了纪念新四军东进抗日而种植的红色文化纪念林,占地面积约6.67hm 2。
东进林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是缺少森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利于整个茅山森林公园红色旅游的发展。
3.2设计原则3.2.1生态优先原则。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动植物以及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游步道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保护步道沿线的景观资源、生态环境、动植物的栖息地和名胜古迹等[3]。
3.2.2引导游览原则。
游步道应尽可能顺应地势,充分利用景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将游步道路线融入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步一步引导游客到达游客想去的地方。
与此同时,游步道的设计也必须注意避免游客迷在旅游业和森林公园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规划建设出合理的游步道对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科学适宜的游步道不仅能很好地保护森林公园的环境,而且还能提高森林公园的景观效益,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促进经济的发展。
以茅山森林公园东进林地为例,对其设计原则、设计目标进行分析。
东郊记忆保护性建筑方案
东郊记忆保护性建筑方案东郊是一个充满绿色、宜居的地区,拥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东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建筑面临的破坏等。
为了保护东郊的记忆和独特魅力,我提出了一种保护性建筑方案。
首先,保护性建筑方案的核心是保护东郊独特的自然风光。
东郊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闻名,然而,由于不负责任的建设活动和污染问题,这些资源正逐渐被破坏。
因此,保护性建筑方案应该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包括森林、湖泊和草地等。
建筑师可以通过选择坡度合适的地方建设别墅和度假村,保留自然的原始景观。
此外,建筑还应尽量使用绿色材料和环保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保护性建筑方案还要关注东郊丰富的人文历史。
东郊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遗址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建筑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建筑物进行修复和保护。
在修复过程中,建筑师还应尽量保留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以呈现出东郊独特的历史韵味。
同时,建筑还应尊重当地的建筑风格,融入当地文化,并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保持整体的和谐感。
此外,保护性建筑方案还应重视东郊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东郊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宜居氛围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也面临着居住条件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师可以设计优美、舒适的住宅,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建筑设计要注重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资源,并且考虑到东郊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建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提供各种便利设施,如公共交通、商业中心和医疗服务等,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保护性建筑方案还要关注东郊的可持续发展。
东郊的城市化过程必须是可持续的,以确保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师可以通过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建筑应该注重社区的发展,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建立社区团结和谐的氛围,实现社会共享和共同发展。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前言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二、现状分析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
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
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
上海Y字形建筑案例
上海Y字形建筑案例东滩湿地位于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属河口滩涂湿地。
这片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亚”航线的中间,航线被称为世界八种鸟类迁徙路线之一。
项目是科研监测、鸟类绑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
设计灵感来自十四世纪中国古代山水画管护执法、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还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展示家王猛所描绘的山水间散落的僻静棚屋。
为了尽量减少这个地方在建设或使用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体量被分割和分散,在桩平台上方形成一组聚落,漂浮在水面上,隐藏在芦苇中。
会展、食堂、研究室、宿舍五栋不同体量的建筑由曲折的栈桥交叉连接。
通过原型的转换和尺度的控制,室内外空间的氛围可以响应天空、湿地、芦苇和飞鸟等环境的特殊性。
受“双坡顶棚屋”的启发,设计团队将双坡屋顶翻转过来,做了一个“Y”字形悬臂结构,将这两个“Y字形”独立单元并置,创造了一个新的双Y字形空格(YY)。
这两个Y形结构所覆盖的空间被赋予了一种庇护感,并为广阔的湿地创造了一个固定的水平视野,而山脊的开放性则向天空延伸。
其次,屋顶上方的逆坡空间给人一种生活在微谷的感觉,游客可以在那里享受更广阔的水平视野的裁剪和重新组合。
考虑到该设施的防风雨和维护在高湿度和高盐度条件下不再具有挑战性,建筑师在设计中放弃了轻钢或木结构。
相反,选择钢筋混凝土来建造简单的构造。
A、B、C楼采用Y形悬臂钢筋混凝土弯曲框架结构,横断面部分折板。
在这些建筑中,A楼的悬臂很大,整个结构不得不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展厅部分采用钢夹层设计;D楼和E楼采用混凝土折板结构建造。
由于避开了长悬垂的屋檐,大多数外部围护结构都使用了带有垂直格栅的鸟类友好型落地窗,为游客提供了最大的视野。
栈桥与水上平台均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条铺设,相互间留有裂缝,既增强了在水上行走的感觉,又为芦苇生长留出了空间。
东部新区三岔湖码头设计
东部新区三岔湖码头设计位于东部新区的三岔湖是一个美丽的水域,周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为了提升该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和交通便利性,当地政府决定对三岔湖的码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这次的设计将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力求打造一个现代化、功能完善的码头。
新设计的三岔湖码头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形优势。
在设计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湖水的深浅、水质情况以及周围的植被和动物种类。
码头的建设将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保护湖水清澈、水生物丰富的特点。
同时,码头周围将种植更多的绿化植物,打造一个生态友好型的环境。
新设计的三岔湖码头将注重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便利性。
设计师将考虑到游客的需求,设置更多的休息区、观景台和设施设备。
游客在游览湖景的同时,可以在码头上享受美食、购物和娱乐活动。
此外,为了方便游客的出行,码头周围将修建更多的停车场和交通枢纽,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
再者,新设计的三岔湖码头将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设计师会在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上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民俗艺术、传统建筑风格等。
这样可以让游客在游览码头的同时,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加游览的乐趣和意义。
新设计的三岔湖码头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规划。
设计师会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码头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会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的来说,新设计的三岔湖码头将是一个集自然美景、文化传承和现代便利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将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岔湖的新码头将成为东部新区的一大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投资。
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
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
为了促进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上海市政府于2018年颁布了《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
该导则旨在规范郊野公园的建设和设计,以
提升公园服务品质,吸引更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本导则明确了郊野公园的定位,即“以服务市民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兼顾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
为了实现这一定位,导则强调了以下原则:
1.生态优先。
公园的设施和建筑应尽量使用生态友好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
当地生物多样性。
2.文化传承。
公园的设计应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展示历史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元素,增加游客的体验乐趣。
3.普及科学。
公园应为游客提供科学普及教育,激发公众对自然和环境的兴趣与认识,增加游客对公园的亲近感。
4.服务市民。
公园的设施应尽可能地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要为游客提供舒
适方便的服务。
在建设过程中,导则为公园提供了具体的功能区划分,其中包括休闲娱乐区、科普展
示区、文化景观区、生态旅游区、服务业配套区等。
导则还对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游步道、停车场、绿化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此外,导则还为公园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指导。
例如,强调公园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
制和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要提供适当的指示标识和游客服务设施,方便游客
游览;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引导游客爱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介绍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1 公园概况滨江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最北端高桥镇高沙滩,北临长江口,西临黄浦江,占据了上海独一无二的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水并流”的独特地理位置。
公园隔黄浦江与炮台山相对,隔长江与横沙生态岛、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九段沙湿地保护区相望,是上海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郊野森林公园。
滨江森林公园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和英国阿特金斯公司设计的联合体方案为主,并融合其它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总规划面积300hm2,其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为120hm2,于2004年第4季度开工建设,2007年3月正式开园。
这是上海市近年来规划建设的最大的近郊森林公园。
通过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炮台公园形成隔江相望的布局,同时形成了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标志性滨江景观,这也是水路进入上海的门户景观。
公园的建设进一步平衡了城区绿地布局,缓解上海宝山和浦东高桥地区缺少特大型公园的现状,成为中心城区市民可以到达的最近的森林公园。
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先进,布局合理,先后获得2008年度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风景园林项目一等奖、2007年IFLA亚太区优秀风景园林设计二等奖、2007年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
滨江森林公园地理位置2 公园规划2.1 设计理念公园的一期用地是三岔港苗圃用地,于20世纪50年代采取“吹泥成陆”的方法围垦形成,土壤属堆叠土。
苗圃建于1984年,土壤、植被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滨江景观、湿地、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可观日落日出。
基地二期中现有的景观主要是由农田和村庄组成,具有一定的江南农村特色。
作为上海城市近郊两江交汇处的森林公园,既要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也要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
结合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理念可以概括为:坚持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念,保护和恢复苗圃这一典型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形态,充分利用基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充实提高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地方历史及文化内涵,建成自然生态和谐,绿化景致宜人的展现滨江特色和近郊自然风光的郊野公园。
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美景介绍
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美景介绍东部新城生态走廊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位于东部新城地区。
这个生态走廊是由一系列优美的自然景点组成的,提供了宁静而宜人的环境,让人们可以逃离都市的喧嚣,亲近大自然。
首先,东部新城生态走廊以其广袤的绿地而著名。
这里有大片的草地和郁郁葱葱的森林,是理想的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举行野餐活动,或者选择散步或骑自行车,欣赏周围的美景。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这里的景色都令人惊叹,让人心旷神怡。
其次,生态走廊还拥有许多水域和湖泊。
这些湖泊清澈透明,水质优良,成为了各种水上运动的天堂。
人们可以在湖中划船、钓鱼或者观鸟。
夏天,游客们也可以在湖边享受凉爽的水上乐园,尽情戏水嬉戏。
对于喜欢水上活动的人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
此外,东部新城生态走廊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这里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包括各种鸟类、昆虫以及稀有的植物。
对自然爱好者来说,这里提供了研究和观察野生动植物的绝佳机会。
游客可以参加导游活动,了解这些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最后,生态走廊还设有一些休闲设施,如露天剧场和健身区。
这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会、演讲和户外电影放映。
同时,游客还可以在健身区锻炼身体,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综上所述,东部新城生态走廊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这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选择,让人们可以全面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不论是欣赏广袤的绿地、参与水上活动,还是观察野生动植物,这里都能为游客提供一次难忘的体验。
无论是前往休闲度假还是短暂停留,东部新城生态走廊都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放松感。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分析汇总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分析——以森林湿地区与杜鹃园为例姓名;刘政学号:120702114实习目的:通过参观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通过实例来体会植物造景在实际中的应用.巩固并延伸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实习时间:2015年4月实习地点: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一、公园概况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高沙滩, 一期建成总面积约120hm2, 是在保留原三岔港苗圃大面积植被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是集观景游览、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公园。
公园植被以乡土树种及苗圃原有树种为主, 多为密林,兼有疏林草地、缀花草坪、灌丛等景观, 植物群落结构合理、配置类型丰富。
园内水系形状蜿蜒, 交错分布, 环绕全园。
二、公园定位结合了森林公园的基本特征.针对滨江森林公园在上海绿化网络系统的作用及其自身特点.明确了公园的定位:避免城市公园的痕迹.突出野趣自然风貌.形成人、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同时贯彻生态环保要求.公园趋向零排放和零污染并逐步形成低成本的养护体系。
通过对基地现状和建设木匾的分析.提出了郊野森林公园概念即位于城市近郊、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森林植被及田园风貌、并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公园。
同时.园内还要致力于保留乡土植物和动植物的栖息地.也就是说要最少的牺牲自然特色、最多的满足植物生长、动物和鸟类生活和游客休憩关胜的需要.要尽可能做到和谐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相统一。
同时要体现人性的关怀.充分考虑有课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游憩行为特点。
三、园内常见造景手法1)花境的配置园中处处可见花境.而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要输位于公园入口不远处的花园.他通过花境的配置以及白墙.青瓦.小桥.曲水等古典造园的烘托.展现了曲水流觞.清新高雅的格调和诗情画意的意境。
2)引导与暗示园内巧妙运用.空间和景物不断变换.互为对比.来带给人以交钱的引导和暗示.是人们认为继续走下去就必然会有所发现。
3)叠石理水叠石理水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摹写.故称为“假山”。
杉板桥公园设计方案
杉板桥公园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杉板桥公园位于XX市中心的一个繁华区域,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
这个地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公园的设计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舒适、功能齐全的开放空间。
二、设计目标1.创建一个适合休闲娱乐的多功能公园;2.提供安全、绿化、环保的环境;3.融入当地文化和建筑风格;4.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5.强调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理念。
三、设计方案1. 总体规划根据项目背景和设计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总体规划:1.1. 主入口和欢迎中心公园的主入口位于北侧,设有一个欢迎中心,提供信息咨询、餐饮设施和公共卫生间。
1.2. 活动区中央区域设计为活动区,包括草坪、露天舞台和多功能广场。
这里将举办各种户外活动、演出和集会。
1.3. 游乐设施区公园的南部设有游乐设施区,包括儿童游乐场、运动场和健身区。
这里是孩子们玩耍和运动的好地方。
1.4. 花园区公园的东侧和西侧将建设花园区,园内将种植各种花草植物,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空间。
2. 设计细节2.1. 景观设计公园的景观设计将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并结合人工构造,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特色。
例如,在主入口处将设置一个大型喷泉作为标志性景点。
同时,为了减少生态破坏,设计团队将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以及对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进行修复与保护。
2.2. 建筑设计杉板桥公园的建筑设计将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例如,在欢迎中心的设计中将加入传统杉板桥的元素,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同时,建筑物将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2.3. 设施设计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公园将提供丰富的设施。
例如,在游乐设施区,我们将设置多个儿童游乐设施和运动场,以及供成年人锻炼的健身区。
同时,公园还将设有休息区、餐饮设施、公共卫生间等,以提供便利服务。
3. 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杉板桥公园的设计方案将重点考虑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理念。
例如,我们将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灌溉花园和草坪,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华阳绿野路三段公园设计
华阳绿野路三段公园设计
华阳绿野路三段公园设计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社交活动的需求而进行的。
以下是该公园设计的主要内容:
1. 公园入口区域:设置宽敞明亮的入口广场,包括休息座椅、花坛和水景等元素,形成友好、舒适的欢迎氛围。
2. 主要活动区域:公园核心为主要活动区域,包括开放草坪、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设施,为居民提供各类球类运动的场所。
3. 健身区域:设置专门的健身区域,包括器械健身区、户外健身区等多种形式,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4. 休闲区域:设置休闲区域,包括凉亭、休闲长椅、花坛等,供居民休息、聊天、观景等。
5. 停车区域:设置足够的停车位,方便居民来公园游玩。
6. 绿化景观:公园中种植各种树木、灌木和花卉,形成美丽的景观,增加气氛。
7.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设置便捷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行人和骑车人的出行。
8. 亲水区域:在公园中设置人工湖泊或小溪,供居民游玩、钓
鱼等水上活动。
9. 儿童游乐区:设置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蹦床等,满足儿童的游玩需求。
10. 小品和雕塑:在公园中设置雕塑、小品等艺术装置,增加艺术氛围。
总体来说,华阳绿野路三段公园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综合性、功能齐全的社区公园,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休闲和健身设施,满足居民生活的各种需求。
上盖公园设计要点
上盖公园设计要点一、公园的主题与定位1.1 主题:以自然与人文相融合为主题,营造出宜人舒适的环境。
1.2 定位: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同时展示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二、绿化与景观设计2.1 绿化:优先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打造四季常青的绿意。
2.2 景观:结合地域特色,设置不同类型的景观,如湖泊、花坛、草地等,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交通与便利设施3.1 交通:设置多个入口和出口,方便市民进出公园,同时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
3.2 便利设施:设置休息亭、洗手间、饮水处等便民设施,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四、活动与娱乐设施4.1 活动:设计开放式广场,供市民举办各种集会、庆典等活动。
4.2 娱乐设施: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娱乐需求。
五、文化与历史元素5.1 文化展示:通过雕塑、纪念碑等方式,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底蕴。
5.2 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音乐会、展览等,为市民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1 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公园内的水、电、气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2 生态保护:保护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加强植物保育和动物保护,建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七、安全与管理7.1 安全措施:设置安全警示牌、防护栏等设施,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安全。
7.2 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公园管理机制,加强巡逻和维护工作,保持公园的整洁和安静。
八、公众参与与互动8.1 公众参与:通过市民意见征集、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市民参与公园设计和管理的决策过程。
8.2 互动体验:提供互动性的景观和设施,如水景区、游乐设备等,让市民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
以上是公园设计的要点,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充满活力和文化内涵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场所。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的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
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
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
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
基地的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
方格网状的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的破坏,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这块地的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的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边的,在草地和林间穿越的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的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的观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的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
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的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的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的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的,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的郊野森林公园。
三岔湖生态度假项目概念性方案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投资估算
根据项目规模和需求,对三岔湖生态度假项目的投资进行估算,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旅游 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资金筹措方案
为解决项目资金需求,制定相应的筹措方案,如政府补贴、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引入等。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及来源分析
经济效益评估
对三岔湖生态度假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 评估,包括旅游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 、就业创造等方面。
野营与烧烤区
提供露营和烧烤的场所,让游客可以在大自然中 体验露营的乐趣,享受烧烤的快乐时光。
生态住宅区
生态住宅
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住宅区,采用绿色建筑 技术,打造环保节能的生态住宅。
湖景别墅
在三岔湖畔建设湖景别墅,让住户可以尽享湖光 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社区配套设施
配备社区活动中心、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为 住户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服务。
VS
经济来源分析
分析项目经济效益的来源,如门票收入、 旅游消费、农产品销售等,为项目的盈利 模式提供依据。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及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效益评估
对三岔湖生态度假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提升当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 面。
环境影响评价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如生态修复效果、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措施等,确保项目 实施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04
项目配套设施规划
交通配套设施
外部交通
项目位于三岔湖景区,交通便利,可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到达。
内部交通
项目内部规划有游览线路和交通工具,方便游客游览和出行。
停车场
规划有大型停车场,可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东郊记忆园区打造规划方案
东郊记忆园区打造规划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东郊地区逐渐面临被遗忘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片区域的历史记忆,打造一个东郊记忆园区已成为当下的需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东郊记忆园区打造规划方案,以保留和展示东郊区的历史与文化,为游客提供历史体验和文化教育的场所。
2. 规划目标- 保留和传承东郊地区的历史记忆;- 建设一个能够吸引游客、提供历史体验和文化教育的园区;- 打造一个与现代城市和谐融合的景观。
3. 园区规划设计3.1 空间分布设计东郊记忆园区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来进行空间分布设计。
园区将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主题。
- 古代历史区:重点展示东郊区古代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包括遗址、古建筑、文物等。
此区域将重点保护和修复古代建筑和文物,以还原古代风貌。
- 工业历史区:该区域将展示东郊区工业发展的历程,包括老厂房、工业遗址、工业文物和工业生产设备等。
同时,还将设立工业发展历史展览馆,向游客展示东郊区工业发展的脉络与成就。
- 乡村历史区:此区域将展示东郊地区农耕文化的历史与特色,包括农村景观、农具展示、农业生产场景还原等。
重点强调东郊区丰富的农业文化和乡村风貌。
- 文化历史区:该区域将与古代历史区相呼应,展示东郊区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人物、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
此区域将设立文化展览馆和艺术表演场所,为游客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
3.2 设施建设- 游客中心:园区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游客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购票、休息等服务。
游客中心还将设立一个纪念品商店,售卖与东郊记忆园区相关的纪念品。
- 展馆和剧场:园区将建设多个展览馆和剧场,供游客进行历史体验和文化教育。
其中文化历史区将设立一个多功能剧场,用于举办各类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
- 交通系统:园区将建设便捷的交通系统,包括公交、地铁等。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园区还将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进入园区的数量。
3.3 绿化和景观设计- 绿化带:园区将打造绿化带,以增加园区的生态环境和观赏价值。
上海双子山风景介绍
上海双子山风景介绍
上海双子山森林公园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由北向南有北双峰、东双峰、南双峰三座山峰组成。
公园地处川沙新城,以“山、水、林、泉”为主题,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一、北双峰
北双峰:主要由一线天、金龟探海、双峰插云三个景点组成,一线天又名一线天,是双峰中最短的一个景点,全长约50米,
从山脚到山顶需走约100米。
金龟探海:景区内的金龟探海为
一处人工形成的小岛,面积不大,高约2米。
岛上有一个天然山洞,传说是东海龙王的龙宫。
金龟探海:金龟探海是一个由人工修成的小山洞,山洞长约100米。
金龟探海:金龟探海在金龟
山山顶的石缝中。
因为山势陡峭,游客攀登很不容易,所以很少有人来这里游玩。
二、东双峰
东双峰:主要由观音殿、龙王殿、凌云亭等景点组成。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的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
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
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
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
基地的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
方格网状的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的破坏,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这块地的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的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边的,在草地和林间穿越的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的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的观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的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
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的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的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的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的,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的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的曲线,动线与水系交
融穿插,形成网络状的风景路网。
竖向规划强调自然的风貌群落及自然湿地景观,恢复和再建林地、沼泽、湿地、疏林、平原等丰富多彩的景观类型。
植被规划保护已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增设专类园、森林湿地等创新景点,突出森林生态、塑造林间花海、自然野趣、山花烂漫的整体景观。
水系规划以“自然”、“野趣”为主,利用一、二期水系的不同高差,创造了瀑布、跌水、河道、湿地、溪流、水潭等多种水的形态。
注重环保节能、绿色能源的制造和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等生态设计。
上海东郊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一、二期整体考虑,切实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设计宗旨,力求创造一个人工干预下的自然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好基地现有的苗木、水系等资源;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设计创新,体现特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并举,谋求发展:搭好山水骨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健全造血机制,以园养园;改善区域环境,辐射公园周边地区,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园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努力创造一个符合生态、环保、节能性原则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元的、具有江南水乡水网地带森林特点及独创性的,富有地域文化内涵和自然、现代审美情趣的滨江城市森林公园,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森林自然之美,在森林自然中感受城市文化。
公园一期(三岔港苗圃)先期实施,充分利用苗圃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绿化造景为主,以保护、创新、发展为目标,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的森林环境,建成东郊森林公园景观核心区。
二期建设分步实施,先行叠山理水、贯通道路,大力营造经济生态林,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后续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江鲜”特色餐饮、会议休闲度假中心、运动康体保健中心等,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