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发展
措 施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 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 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 有其特点。
三.辽与北宋的关系
考察第三站

上京
契丹族
契丹人狩猎归来
辽太祖陵
耶律阿保机建国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 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考察报告:
1.国名:契丹(辽) 2.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间:10世纪初 4.都城:上京临潢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宋 真 宗
阅读教材,概括以上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 被演义成著名的——
2.党项族的兴起
考察第二站

上京
西 夏兴



宋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党项族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 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 族……畜牦牛、马、驴、 羊,以供其食。不知稼薔, 土无五谷。
——《旧唐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A.阿骨打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之间的盟约
D.南宋与金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上京 东京 (开封)
兴庆
1038年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 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 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 与辽苦战数十年
占领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 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 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
有战有和
澶 澶 州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渊 大 之 兴庆 战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盟 北宋
议一议:怎么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 的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 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
6.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
A.阿骨打
B.元昊
C.辽太宗
D.阿保机
7.“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尺,不知从何 觅市声。”是刻在上京遗址的一首诗。诗中的辽国是哪一少数民族 建立的(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突厥族 D.女真族 8.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 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阿骨打 9.“澶渊之盟”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 处于战争状态③宋辽之间展开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 财政危机 A.①②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提醒我 们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也提醒 我们要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还提醒 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
融合。
04
辽、西夏与北宋的科技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农业科技
农业工具
辽、西夏和北宋时期,农业工 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如犁 、锄、镰等,提高了农业生产
西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也较 为发达。西夏的文化受到了汉族和藏 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党项文化。
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存在一些战争,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 引起的。例如,北宋曾与西夏爆发过数次战争,但最终以和谈结束。
和平
尽管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存在战争,但它们之间的和平关系也是存在的。例如 ,北宋与辽曾签订澶渊之盟,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
辽、西夏与北宋的贸易往来
贸易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贸易往来 是频繁的。这些贸易活动不仅包 括商品交换,还包括文化交流和 人员往来。
交流
通过贸易往来,辽、西夏与北宋 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 ,这些贸易活动也促进了不同民 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例如,北宋的诗 词和绘画对西夏的文化产生了影响,而西夏的佛教文化也对 北宋产生了影响。
融合
通过文化交流,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文化逐渐融合。这种 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方面,还体现在语言、服饰、风俗 等方面。
03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影响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 10世纪初
西夏 11世纪 前期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汉族 赵匡胤
(宋太祖)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辽太祖)
党项族
元昊
都城 开封 (东京) 上京临潢府
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背景: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
王朝的冲突加剧。
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
使节。
战:宋好太采宗 取即 防位 御后措,施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 “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澶渊,之从盟中签华订民后族,发边境展上的长远利益 来看,澶渊“生之育盟繁使息辽,宋牛人羊民被野得,到了相对稳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促进了民族融合。
2.西夏议和原因:
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 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的损失,人民处于困苦 之中。
3. 协议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 议和作用:
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小结
回顾:历史上的民族交流与融合
1、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辽概



宋澶
的渊

之 盟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 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 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 打退辽军。

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辽(契丹)
辽பைடு நூலகம்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 立契丹国,史称辽。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南宋
1、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有时又称辽)
民族:契丹族

公元1038年,党

项首领元昊在今天的 银川登基称帝,从此
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
百年的历史。元昊统
治时期,西夏的势力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17年春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 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新课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 宋 夏 形 势 图
发源辽河流域
“守内虚外”
探究一: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3.澶渊之战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 报告吧!
澶辽
渊 之 战
1.时间: 1004年 攻方:辽
2.交战双方 守方: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北宋
寇准 4.关键人物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1、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发源 于中国辽河上游一带,契丹人过着逐水草 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 经逐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 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 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生活方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 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建立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 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 字,国力不断增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1张PPT)

5.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堂巩固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都城
上京
元昊
兴庆
赵匡胤
东京
订制官制、军 强化中央 重要 发展生产, 制和法律,发展农 集权,收兵权 举措 创制文字。 牧经济,还创制了 、相权、财权 西夏文字。
契丹族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西夏铜牌 位于内蒙古宁城 的辽大明塔
元昊西夏Biblioteka 供养图西夏印 西夏文石碑拓片 西夏文字
花形金盏托
西夏瓦当
西夏王陵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 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 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知识解读:宋太宗征辽
目的: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结果:宋败,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耶律德光
上京
幽云十六州
消极防御
杨 业
相关史事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 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 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 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 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 六州割给契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7张PPT)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夏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 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
北宋
‘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 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兴 庆
澶州
开 封
北 宋
探究二:战争与和平(交往篇)
1、辽与北宋的和战
材料:宋太宗两次伐辽失败,使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 有了严重的恐辽情绪。北宋的农民起义迫使宋太宗重新 考虑其内外政策的调整,991年,宋太宗向大臣讲了这 样一段话:“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 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事,都可以预先防备,只是奸邪 难以觉察。若为内患,深为可怕,帝王合当用心与此。”
动动手,填填空
政权
民族

契丹族
北宋
汉族
西夏
党项族
时间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发展生产, 创制文字。
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元昊 兴庆
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 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重要 举措
三.辽与北宋的关系

上京 西 夏
考察第三站
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 被演义成著名的——
杨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与北宋的和战
盟约内容
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 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2张PPT)

基础巩固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
C

2.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B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 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 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C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基础巩固
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A 5.“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6.“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 A 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墓壁画 《契丹人引马图》
统一了契丹各部,
建立契丹国(辽) 率军四处征讨, 统一东北地区 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制定制度
发展农业,手工业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 民族,是羌族的一支。
元昊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 在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在位时 任用汉人中有才能的人,效仿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倡导农业生产,注重手工业发 展。
契丹文字
它们的字形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想想这 说明什么?
和汉族交往频繁,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单元第一单元课时 1 备课人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

②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教学策略自学阶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一、契丹族和党项族: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建都临潢府。

2、党项族的发展:①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的一支。

②发展: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称帝,定都,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辽太宗时期,占领,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辽宋之间的和战:①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②宋太宗时期: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③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败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双方保持和平局面,这次辽宋盟约史称“”。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争:称帝后,多次率军攻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西夏虽然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国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也遭到很大损失。

2、议和:北宋和西夏议和,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和平
尽管存在战争,但三方也通过缔结和约、互市等方式进行和平交往,如澶渊之盟 等。
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
经济交流
辽、西夏和北宋在经济上存在互补性, 三方通过贸易、朝贡等方式进行经济 交流,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
文化融合
在文化方面,三方互相学习、借鉴, 形成了文化上的融合现象,如辽朝的 “番汉分治”政策就体现了对汉族文 化的吸收。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民族团结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基础,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 盛。
加强制度建设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 久安。
注重经济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支撑,只有注重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 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录
CONTENTS
• 辽朝的兴起 •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西夏与北宋的灭亡 • 本课的总结与启示
01 辽朝的兴起
CHAPTER
契丹的起源与崛起
契丹族起源
建国背景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是鲜卑宇文部 的一支,早期以游牧和渔猎为主。
CHAPTER
党项的起源与崛起
党项族起源
党项族源于青藏高原的羌族,在 唐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
党项的崛起
唐朝末期,党项族在今青海、甘 肃一带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重要 的政治力量。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西夏的建立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 帝,建立西夏王朝,定都兴庆府(今 宁夏银川市)。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的示意图是( C )
金辽 北宋
北宋
西 夏

西 夏

北宋

西北 夏宋
A
B
C
D
8、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 D )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③汉、契 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④中原政权和少数 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 C ()
3、A.宋市与舶辽使、宋与B西.夏宣订政立院和议C后.,榷对场双方D产.生十的三主行要影 响是( A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4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 (B)
➢ 资料三:辽圣宗时萧太后(萧绰)倚重汉官韩德让 ,与北宋结好,”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元昊任 用汉人为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管制,兵制,法律 ,并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
除此之外,辽和西夏还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重视儒学、铸造货币、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识图、材料题
1.(1)请你填出图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辽、北宋、西夏并立,契丹族、汉族、党项族) (2)图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
价一下这一途径。 (政权的并立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对这种实现和
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对宋和对国 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2.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宋金议和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B.C.D.4.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6.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7.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8.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A.西夏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9.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10.下列事件是先后顺序是()①契丹国建立②北宋建立③西夏建立。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化。
北宋的疆域
北宋的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华 北、华东和华南等地。
北宋的政治制度
北宋实行的是一种封建制度, 以皇帝为核心,设立了各种官 职和机构。
北宋的文化
北宋的文化非常繁荣,成为了 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著名的
宋词就是起源于这个时期。
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景
CHAPTER
辽的崛起
契丹族的发展
辽国的疆域扩张
崛起。
西夏的疆域
西夏的政治制度
西夏的文化
西夏的疆域包括今天的 中国宁夏、甘肃、青海
和内蒙古等地。
西夏实行的是一种封建 制度,以国王为核心, 设立了各种官职和机构。
西夏的文化深受汉族和 藏族的影响,形成了独
特的西夏文化。
北宋的简介
北宋的兴起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朝代,由赵匡胤建立,定都开 封,继承了唐朝以来的中原文
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01
02
03
04
辽、西夏与北宋的贸易 往来频繁。
北宋向辽、西夏出售丝 绸、瓷器等手工艺品。
辽、西夏向北宋提供马 匹、药材等特产。
经济交流促进了三国经 济的繁荣发展。
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辽、西夏与北宋在文化上互相影响, 取长补短。
辽、西夏受北宋文化影响,推广儒家 思想,发展教育。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 宋的并立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辽、西夏与北宋的简介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景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影响 • 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遗产
01 辽、西夏与北宋的简介
CHAPTER
辽的简介
01
02
03
04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阅读课本P33--34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契丹政权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2.西夏政权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要求:认真默读课本P33-34.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上述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辽、西夏统治的共同点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契丹族与党项族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活动二辽与北宋的和战(3分钟)
阅读课本P35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北宋各时期与辽的关系
2.澶渊之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
战争
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 与北宋议和?

七下 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下 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评价: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值__得__肯__定_______。
三、西夏与北宋 宋夏和议(1)双方:_北__宋___与__西__夏_____; (2)内容:__元__昊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岁__币______; (3)和议后:宋夏边界___贸__易__兴__旺_______。
宋夏和约 影响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__契__丹____族:__耶__律__阿__保__机____建立政权__辽____,定都___上__京____。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__党__项____族:__元__昊___建立__西__夏____,定都__兴__庆__府___。元昊仿效 ___唐__宋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_____西__夏__文__字_。
形势下。……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 ——钱穆《国史大纲》
原因: 1.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2.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 协的产物。
辽与北宋的和战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 每年得到岁币,财政状况改善,人民安居
乐业,生产发展。 对北宋来说——
党项族——西夏
西夏疆域图
西夏政权信息:
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大夏皇帝) 民族:党项族 国号: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李元昊 1003—1048年
党项族——西夏
发展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个民族的生活( ) A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B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D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C )
契丹引马图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辽北宋西夏金南宋
辽(契丹)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 立契丹国,史称辽。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南宋
2、西夏的建立
辽(契丹) 北宋
党项,汉西羌之别种…… 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 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 称“大夏”。又因其在西 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天龙八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 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新课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 宋 夏 形 势 图
1、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都城: 上京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 契丹(有时又称辽) 民族:契丹族 重大事件:占领幽云十六州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 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北宋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 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 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
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在边界设置的 贸易市场
1、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
1.读史料: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 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 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 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 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 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 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 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 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 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
材料二:
(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 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 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 和平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 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 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 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 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制作人:睿科知识云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 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 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 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 (辽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 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 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 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 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 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 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读史料: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 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 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 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

2.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 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 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 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 西夏
北宋
辽 西夏
北宋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 què) ,互市贸易。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北宋
西夏

南宋
3.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 分组制表。
民族 政权
契丹族 辽
汉族 北宋
党项羌 西夏
时间 916年 960年 1038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重大事 件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宋夏议和
4.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巩固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