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当时译为“麦喀士”,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朱执信还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了评述。
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2.正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大量阅读了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积极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来,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 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 认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传播方式: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2.广泛传播 (1)团队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代表的社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最终 失败。这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 造。 (2)三次论战:1919 年李大钊和胡适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别 进行了论战。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3)学会宣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 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 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他歌颂十月革 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 5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备用资源
新村主义:是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 提倡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五四前就流传 入中国,影响较小。主要宣传者是一些 留学生。他们主张在新村里过一种共同 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的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备用资源
工读互助团:‚五四‛时期,许多新青年将欧文的空想社 会主义、日本武者小路的‚新村运动‛、克鲁泡特金的互助主 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当时广为流传的‚劳工神 圣‛、‚与劳动为伍‛等一类观念和主张相结合,创立了大量 中国式的工读互助组织,企图以此手段来逐步实现社会的改良。 (1)代表人物:王光祈 。(2)主要主张和实践:幻想通过 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打破劳力和劳心的界 线,从而逐步实现社会的改良。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以北 京大学生为主的‚工读互助团‛,曾经吸引了许多青年,他们 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积极投身这一实践。工读互助团的组织 者已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与被剥削的本质,并力图加以 改造。但是,他们反对用激烈的改造方法,所以采用和平的方 法,试图通过办工读互助团来救济社会。当然这种愿望在军阀 专制统治之下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2)十月革命后: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了解历史
1.背景
新思潮的竞起
(1)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2)许多刊物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好感。 2.主要思潮 (1)无政府主义 (2)新村主义 (3)工读互助运动 (4)实用主义 (5)基尔特社会主义
备用资源
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当时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小资产 阶级思潮。(1)代表人物:刘师复。(2)主要主张:个人绝对自由, 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组织和纪律,废除任何法律 和军队;消灭国家,希望建立一个无政府的、绝对自由的共产主义 社会。其实质是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线,主张不经过社 会主义阶段就直接实现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它反对马克思的科学 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反映了当时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 现状不满的一种消极失望情绪,也表达了他们希望摆脱剥削压迫的 强烈愿望。(3)传播概况: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这些主张对青 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十月革命后无政府主义在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中得到很大发展。全国出现三十多个无政府主义小团体,在一 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都有。如实社、进 化社、奋斗社等。同时,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达七十余种,如 《进化》、《奋斗》、《学生周刊》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人们所认可,并最终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起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是中国革命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魅力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所带来的吸引,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直接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产生的时候,近代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起云涌,然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说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需要先进阶汲和先进思想的领导,而马克思主义以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和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以及为人们所勾画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深深地吸弓}了渴求革命火种的中国人民。
20世纪初的中国渴求革命的火近现代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50-多年前诞生马克思主义的欧洲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却成为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
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势力开始逐渐深人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对中国实行直接的经济剥削,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
帝国主义列强侵人中国以后,“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①从此甲国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虽然良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纵观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
纵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中国的内在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国内因素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所信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五四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
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主义,砸碎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战以后西方各国受到很大的创伤,给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增加,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有约200万人。
虽然中国的产业工人总数还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女工和童工,但中国的无产阶级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因受三重压迫,已经积蓄了很强的反抗力量。
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一些行业,便于组织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便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史自然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马克思主义最初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最初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
当时,一些留学生在海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回国后开始把这些理论传播给其他人。
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跟他们所听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了解很少。
当时,中国苦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国民经济衰退,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有利的。
马克思主义刚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许多人开始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上。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在之后的30年,马克思主义以不同形式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许多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路线应用于革命运动,并取得了成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49年的中国革命,这次革命颠覆了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广泛使用,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的几十年里,有很多人批评和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
其中一部分人否定马克思主义中的某些部分,另一部分人则重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中国。
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如何发展。
他们提出了一些中国特殊的理论,比如毛泽东思想,他们认为中国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路线,以适应自己的国情。
而不是盲目地模仿马克思主义。
4.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这导致了社会思想的转变,许多人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而现代自由主义是未来的趋势。
然而,在近年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无政府主义(或安那其)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泛劳动主义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极端强调生产劳动是社会根本的观点,认为人人都应当自食其力,都应当直接参与制造生产资料的劳动中去.皇帝要吃饭,也要和农民一样去地里种出来,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做出来.新村主义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它幻想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的办法”,进行“共产村”试验,实现“理想的社会——新村”.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于我们有用.有用就是真理.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有的.” 实用主义如此说得之,实用二字昭然若揭.*基尔特社会主义,又叫行会主义.产生於西元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是费边社会主义之外,介乎社会主义与工团主义之间的一种调和理论,改良主义的一种,他们否定阶级斗争,鼓吹在工会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生产联合会.来改善资本主义.只承认改善工人出卖劳动的条件,却不消除的根本制度,反对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而维护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其代表人物有彭迪、霍布生、柯尔. 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社会主义,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而由国家负责产品的分配和保证全民的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的解放.(2)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1、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早是由一些留学生引入的。
其中,陈独秀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
他于1915年回国后,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开始在中国进行广泛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国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
中国政府通过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等途径,不断推广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推动。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宣传和推广。
然而,文化大革命过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逐渐引入了市场经济和其他的思想流派,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再次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教育。
特别是在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他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起伏,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救国道路上的探索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后 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都以 失败告终。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阶级的腐 朽与无能,运动与变法都告失败,辛亥 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但由于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终导致革命果实 落入他人手中,由此可见,软弱的资产 阶级不能领导我们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 的胜利。
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人们联想到,既然十 月革命前的俄国与中国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那么, 同样的革命在中国也能取得胜利。因此,中国先进分 子在欢呼十月革命胜利的同时,也很快接受和传播了 马克思革命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都是以人为基础的,马克思 主义更是得到了广大先进分子的传播。五四运动后, 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发表了各种论文及著 作来传播马克思革命思想,他们通过报刊、杂志等使 得这种思想深入到了广大人民心中,因而,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并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并逐 渐总结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具有优秀的内涵,它作为普遍真理,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 国的传统思想中的进步要素具有相似性,使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了文化根据。 当时中国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需要一 种新的理论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 播提供了机会。 有俄国马克思主义这一中介,更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广大的推崇者和传播者。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在中国人迷茫的时候,经俄国人介绍,我们 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 们带来了曙光,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社会主义思 潮。 当时的中国内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 阶级逐渐壮大,并在五四运动中开始走上历史 舞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广大青 年开努力追求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同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人们更 加怀疑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过程和传播经验
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 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 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 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 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中国化。
第一阶段: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 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 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 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 建设的道路。
李大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初步论 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问题,虽 然并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已 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提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第一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 一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六届 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虽然毛泽东还没有使用“中 国化”的提法,但这个提法已经呼之欲出了。随着历 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修改党章报告中 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概念。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 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 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 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四次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与封建守旧势力 近代中国最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次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新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现代两种不同发展 范式之间的正面交锋 新文化运动
我国现代三次思想大解放
1、内容:
197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放拉开序幕 第一次思想大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开创和引导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旗帜 (3)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5、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三个代表”思想
1、形成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
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年—— 1927年)——萌芽阶段 代表作
内容
意义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2)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初步形成阶段 代表作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 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3)成熟:
南方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根本问题,标志着理论体系的成熟 十四大——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 全党,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将其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继承性与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 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 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3)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 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的一些要点。
(4)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 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 真理,不遗余力”。
(2)在唯物史观的论述中,瞿秋白同样也有不少精辟见解。
比如关于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中客观 规律与意志自由的论述;关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述; 关于历史的自由与必然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论述等。
4、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阶段
毛泽东在长沙曾通过《湘江评论》和《新民学会》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继而创办文化书让和 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了显著作用。
(1)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的 具体实践相联系的;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不能实行拿来 主义,照搬照用,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使其中国化,之后 用到实践中去
(2)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创立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毛泽东看来, (1)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民 族形式使之“中国化”。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 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2)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教条必须少唱,教条 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 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辩 证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 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遗产在理论内容上进行了改 造,并且常常借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民间成语故事,以 及神话、寓言、谚语、俗语等来说明一些深刻的唯物 辩证法的道理。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
(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广泛传播
(1)“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失败告终,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2)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3)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4.影响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第1 页共1 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的早期探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的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早期探索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自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它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不断凸显。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萌芽阶段到早期的探索,揭示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9世纪末的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内外挑战,无论是国家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结构的变迁都十分迅猛。
在这个关键时刻,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为中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想武器。
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是中国在外留学生们,他们受到了欧洲列宁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
面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国,他们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于中国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的萌芽与早期探索1. 早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创刊的《新青年》杂志。
这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它提倡自由、进步和科学,呼唤民主与共和。
通过刊发一系列重要文章,如《胜利之路》、《科学的社会主义》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融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顶峰。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青年学生们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思想引导。
马克思主义声音逐渐在中国年轻一代中传播开来,学生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社会的困境。
3. 共产主义小组的组建与活动早期探索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学问的领域,更深入到实践中。
面对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一些进步的年轻人组建了共产主义小组,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4.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推广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历史节点。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
共产党积极组织工人运动,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地下刊物等方式,推广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 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定一切国 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正确个人自由, 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旳 “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人人都可自由 加入,自由退出。
时至今日,诸多人都不懂得巴金曾是位无政府 主义者。“巴金”这个名字旳由来其实也和无政 府主义有关:巴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 特金是也。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 流派旳大师。
必是赤旗旳世界 试看将来旳环球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 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 就不懂得,我也不懂得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此前 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但是此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旳共 产主义。”
材料四 从1923年开始旳第一次世界大战延续达四年之久,……这场空前残 酷旳战争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旳内在矛盾,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愈加锋利旳形式清楚 地暴露出来……这不能不使更多旳醉心学习西方旳中国人感到震惊。西方旳社会制 度在他们心目中顿时失却原来那种刺眼旳光彩……表白了这个制度并非即是永恒旳 真理和正义旳象征。 ——金冲及《五四时期旳先进青年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旳统治地位,解放
了是人中们旳国思想革。(思命想基实础)践旳客观需要
(4)十月革命旳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旳巨大威力,证 明了马克思主义旳正确性,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强大旳 吸引力。(外部原因)
(5)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主观)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旳胜利空前地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旳巨大威力,使中国旳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鼓舞和启迪, 从中看大了中国革命旳希望和出路。
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实践层面。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人民学习了西方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和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2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是十分复杂和动荡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政治腐败的双重压力。
清朝的衰落和国力的衰弱导致了国家的危机,人民的生活日益困苦。
中国的封建传统和旧有的思想观念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阻碍,民族精神的沉沦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来引领他们走向新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武器,为人民解放和国家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阶级斗争、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灵,成为近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其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到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民族危机四伏。
1898年,李大钊等青年学子先后赴日本留学,在那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回国后,他们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各种社会主义团体,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新民学会等。
1906年,李大钊还发表了《资本论》的译文,引起了一定的轰动。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许多限制和打压。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 1915年B. 1917年C. 1920年D.1924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因此,这“一年”是指1920年。
【答案】C2.(2011·合肥质检)“……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
”这里的“它”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入手,判断该学说应是关于社会理论的学说,进化论和相对论不属于社会学说,C、D两项不符合题意;由“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可以排除空想社会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符合题意。
【答案】B3.“……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要到中国来了。
”在中国,最早迎接“这个潮流”的是()A.康有为B.陈独秀C.鲁迅D.李大钊【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在中国,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答案】D4.(2010·盐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希冀其脱胎换骨”可知陈独秀鼓励青年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要做到化远为近、变抽象为具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本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这一线索可分成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 II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
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在模块Ⅰ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搜集史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并展开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等收集相关的史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认真准备辩论会材料,分析学生可能提出或遇到的问题。
3.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查找本课相关名词术语的含义,并收集相关史料,进行整理。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假如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作为一名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的青年学生,在20世纪20年代我们会崇拜谁呢?学生的选择很多(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列宁等等)(1)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大钊等革命家的相关视频资料;(2)利用多媒体放映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明(引自《思想解放史录》)师: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选择我们就去寻找马克思和他的主义在中国的足迹吧。
教学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视频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1、条件(教师讲述为主,媒体不显示)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传入中国的?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师:回答得很好。
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过的内容,谈谈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师:回答得很好。
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结果。
一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二是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教学设计意图:设置问题,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概括。
2、过程(1)懵懂时期——初入中国材料:“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
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梁启超:“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朱执信: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在孙中山的鼓励下写了《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
文中在记述马、恩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生甲: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当时译为“麦喀士”,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朱执信还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了评述。
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生乙: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2)花开时节——广泛传播师: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没有进一步作积极的评说;朱执信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学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无政府主义者在《天义报》上刊登了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译文,还译载过《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初步接触,理解也十分有限,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析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老师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看法。
)生甲: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急切地为中国寻求新的出路,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生乙: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性质属于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而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从而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场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为何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归纳五四前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所作的贡献。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是如何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看法,老师参与其中。
然后,让各组的代表分别发言。
)生甲: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发芽并结果,首先是由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雄厚的阶级基础;再次,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潮涌现,使得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可以进行更多的比较和选择;最后,比较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国的知识分子理智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良方。
生乙:我认为李大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由李大钊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生丙:李大钊通过发表文章和利用讲坛两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指出这一革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新曙光。
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号召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生丁: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大量阅读了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积极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来,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师:回答得都很好。
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偶然的。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多种尝试,都失败了。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此时,在思想上发生转变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之间的桥梁。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
■新思潮的竞起■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新思潮竞起的背景。
生: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进步青年经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洗礼,他们重新审视世界,积极研究和探索世界;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也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也在五四后传入中国。
师:回答得很完整。
先进的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当时对社会主义缺乏科学的认识,所宣传的社会主义内容庞乱复杂,除了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施蒂纳、蒲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各种“无政府主义”,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有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有潘蒂等人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
由于许多青年还没有确定自己的信仰,因此,把这些标榜社会主义的思潮都当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来介绍和宣传,甚至实践。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在五四时期的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中,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较大?(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首先,中国是一个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存在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
其次,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益破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深感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要求改变现状,而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政治,这些主张适应了这些人的思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