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
培育什么的社会心态
培育什么的社会心态引言社会心态是指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它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成长,而负面的社会心态则可能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扩大。
因此,我们有必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并尽力抑制和改变不良的社会心态。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社会心态存在明显的问题。
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1. 个人主义心态过于突出个人主义心态的过度发展,导致一些人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欲望,缺乏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心和贡献意识。
这种个人主义心态使人们关系疏离,互相利用,缺乏互助和合作精神。
2. 狭隘的竞争心态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们往往采用狭隘的竞争心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胜利,缺少团队合作和共赢的意识。
这种竞争心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加,彼此之间难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
3. 对他人差异化的态度一些人对于不同性别、种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持有偏见和歧视的态度。
这种差异化的态度使得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紧张和冲突,导致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和加剧。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人们具有共同进取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时,社会中的资源和智慧将得到更好地整合和利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2.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乐于助人、充满信任和友善时,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这将为个人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3. 创造积极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当人们充满希望、乐观向上时,社会中的各项活动和事务将能够更好地进行和推进。
积极的社会氛围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社会心态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已经成为了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社会心态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表现形式及成因,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社会心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社会心态的表现形式社会心态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规范的态度和认识。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社会心态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的态度十分重要。
他们的态度和看法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风气和氛围。
一些大学生对于一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有些人选择逃避或者忽视。
而另一些大学生则会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现象当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的现状。
2. 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到了高等教育的培养,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些大学生会站在社会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
而另一些大学生则可能对一些社会问题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甚至可能持有一些极端的观点和态度。
3. 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这是社会秩序良好运行的前提。
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都需要严格遵守社会规范,包括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等。
一些大学生能够很好地遵守社会规范,做到言行一致;而另一些大学生可能对社会规范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忽视和触碰。
二、造成社会心态的成因分析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表现形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以下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成因分析:1. 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能够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反之,一个封闭、偏执的社会环境则可能导致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抱有消极态度,甚至产生极端情绪。
社会心态 申论作文
社会心态申论作文社会心态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社会心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涉及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心理状态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值得深思。
首先是功利心态。
功利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导致很多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这种心态的存在导致了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使得公平公正的社会机制受到破坏。
比如,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销售劣质产品或者不履行合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是浮躁心态。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速成、功效明显的东西,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内涵和深层次价值。
这种浮躁心态导致了社会的盲目性和浅薄性增强,人们对待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持久耐心。
比如,很多年轻人只看中短期利益,对于长期发展和规划缺乏远见,过度追求即时满足。
再次是消极心态。
面对社会的不公平和挫折,一些人容易陷入消极心态,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
这种心态使得个体的创新和创业动力减弱,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到限制。
比如,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一些求职者面对连续失败和困境,会逐渐失去求职的勇气和动力。
最后是虚荣心态。
现代社会的虚荣观念对很多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导致不少人追求功名利禄,追逐物质和外在的表象。
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缺乏对内心追求的思考和发展。
这种虚荣心态不利于形成真实、健康的价值观,并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如拜金主义和攀比心理。
综上所述,社会心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和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心态申论范文
社会心态申论范文社会心态是指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
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社会心态的变化与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首先,我们来谈谈社会心态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男尊女卑,家庭以男性为主导,女性则要顺从男性的意愿。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
如今,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另外,过去人们对于同性恋者持有的歧视态度也在逐渐减少,社会对于性取向的包容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这些都表明了社会心态在这些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其次,社会心态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的社会心态也逐渐变得焦虑和急躁。
他们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地追逐成功,甚至不惜伤害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不仅使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构成了威胁。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一些人的社会心态也受到了虚拟世界的影响,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这种社会心态的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来谈谈如何引导积极的社会心态。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倡导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通过媒体的力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心态,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引导人们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中。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引导人们树立积极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 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一、引言社会心态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态势,它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心态也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心态,对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一)焦虑与压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压力,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工作竞争的激烈、房价的高涨、子女教育的投入等问题,使得许多人感到不安和焦虑。
(二)信任缺失在社会交往中,信任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虚假信息的传播、商业欺诈行为、部分官员的腐败等,都削弱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机构的信任。
(三)追求物质与精神平衡一方面,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依然强烈,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对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
(四)社会公平感的诉求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机会的均等,人们有着强烈的关注和诉求。
不公平现象容易引发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网络社交中的心态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有时表现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心态,但也存在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不良现象。
三、影响社会心态的因素(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导致了人们在生活水平、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社会心态。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旧的规则和秩序被打破,新的尚未完全建立,人们在适应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茫和不安。
(三)文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存在冲突,这种碰撞使得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困惑和矛盾。
(四)媒体的影响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对社会心态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过度渲染负面事件或片面追求点击率,可能加剧社会的焦虑情绪。
四、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积极影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何安定社会心态的方法
如何安定社会心态的方法要安定社会心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培养积极的心态:要学会积极面对问题和困难,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陷入消极情绪当中。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交朋友、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逐渐培养积极的心态。
3. 增强心理素质: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抵抗压力的能力。
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心理训练课程等方式来锻炼自己,让自己更加强大和稳定。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我们心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多给予他人支持和关爱,同时也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缓解负面情绪。
5. 调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因过度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而引发心理问题。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方式来保持身心健康。
6. 增强自我认知能力:要了解自己的情感、行为和思维模式,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
可以通过反思、自省、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自己,并调整不合理的情绪和思维方式。
7. 学会正确处理情绪: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以尝试通过冥想、呼吸练习、放松训练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使其保持稳定和平衡。
8.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情绪障碍,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接受恰当的治疗和辅导。
总之,安定社会心态取决于我们个人的努力和调适。
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培养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正确处理情绪,寻求专业帮助等,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保持稳定的心态,提升幸福感与满足感。
社会状态与社会心态
社会状态与社会心态——从现实角度出发看待我们的社会在目前的社会中,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媒体上,我们都经常听到“社会状态”和“社会心态”这两个词,它们似乎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且广泛地发挥作用。
本文将试图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社会状态和社会心态这两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
一、社会状态社会状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总体状况。
在现代社会,社会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济方面的社会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GDP、物价指数、就业率等经济指标来判断我们的社会经济状态。
当前,我国经济正蓬勃发展,GDP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就业率较高。
但是,也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城乡差距、东西部差异等,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改善。
另外,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等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经济问题。
其次,政治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依靠宪法和法律,对治理国家做出规划,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选举、法律的实施、政府的公信力等来判断政治的状况是否良好。
当前,我国的政治比较稳定,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公民素质也有所提升。
当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腐败和权力干涉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善。
最后,文化、环境等都是影响社会状态的因素。
我们的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时代发展而形成的,我们应该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文化传承。
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们应该提高环境意识,减少污染,使生态尽可能得到保护。
综上所述,我们的社会状态是复杂且多元化的,我们应该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不断进行改善。
二、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的信仰、理念等情感态度的总体表现。
它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
首先,我们应该讲一下“爱国主义”心态。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拥有美丽的山河和众多卓越人才。
我们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其次,我们来提一下“创新”心态。
当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飞速进步。
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
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人与社会的互动社会心态是指人们对于社会整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心理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社会心态的相互作用在社会问题中屡见不鲜。
社会问题是指存在于社会中、对社会稳定、安全、公平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教育失衡、环境恶化、家庭矛盾等等。
那么,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社会心态影响社会问题社会心态的变化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导火索。
例如,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忽视,导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于消费观念的过度崇拜,导致过度消费等。
同时,不同社会心态的相互作用也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不正确的观念/价值观导致对待少数族群/某些职业的歧视,进而导致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
二、社会问题反过来影响社会心态经济、政治、环境、文化等各类社会问题的存在往往会让人们感到不满或担忧,从而形成悲观、弱势、逃避等社会心态。
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会让底层群众感到压力和不满,导致社会不稳定。
教育失衡则会让一些孩子失去公平的受教育权,家庭矛盾则会扰乱社会治安和道德风尚。
三、社会心态解决社会问题正确的社会心态能够推动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人们普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进而形成了各种环保行动;人们公开谴责和与之斗争的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行动等。
此外,拥有进步的社会心态也能加快社会问题的解决进程。
例如,尊重人权、保护文化多样性、崇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进步的价值取向,都是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的重要力量。
总之,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我们不能只关注社会问题而忽视其中的社会心态因素,也不能只是关注社会心态而放弃探究社会问题。
只有在探讨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促进的方式,以及人与社会的互动,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的分析
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的分析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们涵盖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的定义、特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社会心理的定义与特征社会心理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及其行为的科学。
在社会心理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与群体的互动:社会心理研究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以及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社会化、归属感、群体认同等因素来描述。
2.社会认知与知觉:社会心理研究了人们是如何感知社会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与判断的。
社会认知与知觉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偏见、社会认同等方面。
3.社会态度与行为:社会心理研究了人们的社会态度和对他人行为的态度以及相关行为。
此外,社会心理还研究了人们在群体中的参与、领导以及遵从等行为。
二、社会心态的定义与特征社会心态是指群体或社会的心理状态和态度。
社会心态可以反映社会的心理氛围和社会成员的主观感受。
社会心态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情绪与情感:社会心态体现了群体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社会心态正面时,人们往往充满希望和乐观;而社会心态负面时,则可能充满焦虑和消极情绪。
2.社会信任与合作:社会心态还涉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和合作程度。
一个互信、合作力强的社会心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社会价值观与观念:社会心态反映了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和观念。
不同社会心态中的价值观和观念差异往往会引发社会冲突和分歧。
三、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对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们不仅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还能够塑造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社会行为与互动: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影响着个体的社会行为和互动方式。
一个正面的社会心态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友善、合作和包容,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
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们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个体行为以及社会关系的认知、观念和情感。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大众普遍持有的价值观念、态度和情绪,而社会心理则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
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心理基础。
一、社会心态的形成与传播社会心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文化、历史、教育、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文化对社会行为的评价和观念有所差异,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的心态差异。
其次,历史经验也会塑造人们的社会心态。
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社会心态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经济危机、战争、革命等事件会引发人们的恐慌、担忧或团结等心态。
再者,教育系统对社会心态的形成和传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机构通过传授知识、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心态。
媒体是社会心态传播的重要渠道。
媒体对于塑造公众心态和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媒体的报道和舆论引导可以直接影响大众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看法,进而形成一种社会心态。
当媒体倾向于一种偏颇的报道方式时,容易导致公众的偏见和偏激。
二、社会心理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和个体特征是决定社会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会增强个体的社会心理安全感和幸福感,而社会冲突和不安定则容易导致个体的紧张和焦虑。
个体特征包括性格、认知和情绪等因素。
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和认知方式,会对社会现象有着不同的反应和认知。
此外,自我认同和归属感也会影响社会心理。
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会影响其对社会的态度和情感。
当个体在社会群体中感到被接纳和重视时,会形成积极的社会心态;相反,当个体感到排斥和被忽视时,则会形成消极的社会心态。
三、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的影响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形成和传播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行为,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个体和社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人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心理动态和思维方式。
在本文中,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趋势。
社会心态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普遍存在的共同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
它是社会文化的集成体现,反映了群体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行动习惯。
社会心态的形成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在以物质追求为核心的消费主义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物质享受,形成了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
而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和道德规范,形成了集体主义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不仅影响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反过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感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科学。
它强调了个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社会实验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揭示出人们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比如,研究发现,在集体心理下,个体更倾向于顺从群体意见和行为,形成了所谓的“从众行为”。
同时,社会心理学也研究了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的态度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如群体认同、偏见与歧视等。
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会行为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揭示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是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性的重视。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文化群体中的社会心态和心理现象差异,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社会心态与社会态度
社会心态与社会态度近年来,社会心态和社会态度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和看待社会现象的心理状态;社会态度则是指社会成员对待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和态度。
在当今社会,社会心态和社会态度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也都有着不同的背景、经历和价值观,但一个良好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态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首先,一个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能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和实现目标的人更有可能展现出非凡的潜力。
这种积极心态不仅能够影响个人的发展,还能够激励他人追求更好的生活。
其次,一个宽容和尊重他人的社会态度对于维护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拥有各种不同的信仰、文化和观念。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共存并包容。
只有通过接受和尊重多元性,我们才能达到和谐共处的目标。
否则,社会将陷入争斗和纷争,无法实现长期的稳定发展。
此外,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态度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和不平等等,需要每个成员为之负责并采取行动。
如果我们不关心社会问题或者抱有漠不关心的态度,那么这些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
并且,社会问题也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积极的社会态度和行动,我们才能一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个人而言,一个健康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态度也能够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社会心态和社会态度决定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看待问题的角度。
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积极面,从而增加幸福感。
而一个宽容和尊重他人的社会态度则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与拥有良好社会心态和社会态度相对应的是一些不良心态和态度的存在。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的负面情绪和态度,但我们有责任努力改变它们。
比如,消极的心态和态度往往会导致自我怀疑、压力和抑郁等问题。
对于拥有这些问题的人来说,去接受心理辅导和积极的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心态与行为心理学
社会心态与行为心理学人类社会是由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个体和群体组成的。
在社会中,社会心态和行为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社会心态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进步。
一、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观念、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心态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社会心态也可以被影响和改变。
社会心态的形成受到文化、教育、传媒、传统、道德、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1.社会心态的影响社会心态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例如,在一个和谐安全的社区,人们的社会心态可能会更加友善和包容。
社会心态还可以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
例如,在一个物质主义的社会,人们可能会更加重视拥有财富和物质财富,这也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
2. 如何改变社会心态改变社会心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传媒、文化等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教育人们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
在传媒中,我们需要通过传媒来传递一些正确的信息,以避免人们受到错误的信息的影响。
在文化中,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一些良好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传承。
二、行为心理学1. 人类行为的动机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是固定的,而会有所变化。
例如,一个人在早上的时候会饿,但是到了午饭时间,他就不会感到饿了。
这是因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目标是根据人们的内外环境因素来变化的。
2. 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在影响人类行为的过程中,有三个因素起着核心作用,分别是:情境、态度和个人情境差异。
情境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因素。
态度是一个人在情境中的感受和态度。
个人情境差异是指每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在影响人类行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情境、改变态度、改变个人情境差异来影响人类行为。
三、结语社会心态和行为心理学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需要认识和理解社会心态和行为心理学,从而更好地掌握社会运作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
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社会心理和社会心态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概念。
社会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现象,而社会心态则是一种整体的、共同的社会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构建着社会的风貌和氛围。
一、社会心理的形成社会心理是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这些因素如同强力的大磁场一样,塑造着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例如,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往往会表现出攀比心态,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在和谐与包容的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与他人合作共赢。
二、社会心态的表现社会心态是社会心理的集合体,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社会心态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1.消费心态:在大部分的现代社会中,消费心态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们追求新鲜、独特的商品与服务,并将其视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种消费心态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并塑造着社会的消费文化。
2.安全心态:人们常常追求安全感,包括物质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
在一个不安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可能表现出恐惧、猜疑和孤立的心态;而在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产生信任、合作的心态。
3.社交心态: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社交心态涉及到人们与他人的关系、互动和观念。
例如,一种友好、开放的社交心态将促进社会融合和和谐;而一种偏见、歧视的社交心态则会加剧社会冲突和不平等。
三、影响社会心理与社会心态的因素社会心理和社会心态的形成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文化和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深刻地塑造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例如,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而集体主义在东方文化中更为突出。
2.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和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个体接受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将成为其社会心理和社会心态的基石。
3.群体和社会压力:人们往往受到来自群体和社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学中的社会心态学理论及其研究逻辑
社会学中的社会心态学理论及其研究逻辑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它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关注人们在实际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及其演变规律,以及社会心理影响社会运动的原理和方式。
社会心态学理论的研究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心态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心态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社会心态、心理状况、社会心理、社会思维、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等。
其中,社会心态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思维、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等方面;心理状况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中所处的心理状态,如愉悦、悲伤、惊恐、烦恼等;社会心理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心理状态,包括情感、态度、信念、动机等;社会思维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社会推理等;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特征,包括知觉、理解、思维等;社会态度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事物的情感倾向和行为意向。
二、社会心态学的理论基础社会心态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大学科,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和特征,而社会学关注的是整体社会的运作规律和社会组织的形式。
社会心态学吸取了这两个学科的优点,将个体心理状态和整体社会运作结合起来,系统研究了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意向。
三、社会心态学的研究逻辑社会心态学的研究逻辑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的社会心理调查中,通过设计问卷和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然后统计分析这些数据,以达到揭示社会心理学规律的目的。
定性研究主要应用于深入了解特定社会现象的背景、心理动因和行为特点,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
此外,社会心态学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长期跟踪、实验研究等方式来揭示社会心态的演变和变化规律。
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社会局势是否稳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它们分别是:一、浮躁。
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
这种浮躁心理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感情泡沫,以致娱乐化、“娱乐至死”成为时尚;二、喧嚣。
声音大而杂乱称“喧”,说话大而无当称“嚣”。
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是浮躁心态的行为表现;三、忽悠。
当前,忽悠心态已从娱乐舞台转向现实生活,毒化了社会风气和心理文化氛围;四、炒作。
炒作是“忽悠”的高级发展,虽然炒作中包含着忽悠,但是炒作比忽悠带有更强烈的行为意向性和行为导向性;五、炫富。
炫富即炫耀、夸耀财富或富有。
炫富是浮躁、喧嚣、忽悠、炒作心态的必然结果,是一种非理性的飘浮躁动,是一种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喧嚣,是大写的忽悠和疯狂的炒作;六、装穷。
装穷是炫富的反面,是否定形式的炫富。
装穷是富人的一种相对弱势心态,这种富人之间的相对弱势心态一旦被认定和强化,它就会变成一种真正弱势心态;七、暴戾。
暴戾即粗暴乖张。
暴戾心理形成于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的社会环境。
暴戾心态可以为社会上日益增多的他杀、甚至灭门案件提供说明;八、冷漠。
冷漠是当前最可怕的社会心态,其结果就是麻木,麻木是冷漠的孪生兄弟,麻木就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
利益诉求不畅致社会心态恶化孙树平在《光明日报》刊文分析了造成不良社会心态的原因。
社会心态资料
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一群人对事物、现象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态度和反应。
这种心态常常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共识。
社会心态的形成社会心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社会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影响其对世界的看法。
比如,在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团结协作,而在一个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权益。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经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会影响他们的性格、态度和价值取向。
比如,生长在贫困地区的人可能对社会资源更加珍惜,而生长在富裕地区的人可能更多关注自我实现。
此外,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等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心态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亲密关系等都会对其心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密关系的质量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社会心态的表现社会心态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得到了体现。
在人际关系中,社会心态会影响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会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而一个消极悲观的社会心态则可能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在对待社会现象和问题时,社会心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理性、理解的社会心态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发展,而一个偏见、狭隘的社会心态则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心态的影响社会心态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激励人们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一个消极悲观的社会心态则可能导致社会危机和动荡,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通过主动学习、开放心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心态水平,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社会心态的了解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为建设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努力。
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
通常社会舆论就是社会心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代大学生值得倡导的积极心态自信,当代大学生都充满自信,有信心,有毅力,有进取心积极,当代大学生都满腔热血,对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吸引不服输,不惧怕危险。
乐观,初生牛犊不怕虎,当代大学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对很多潜在或者明知的危险毫不畏惧,依然勇敢的前进创新,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思想前卫,独特新颖,喜欢追求独特,讲求个性。
不良社会心态思想道德逆转,叛逆心理过强目前很多大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所造成的后果。
一味的追求自己眼前的小事,而没有在乎所造成对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影响。
自我意识膨胀,以自己为中心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
生活不节俭,安于享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
做事没有耐心,遇到困难退缩当代大学生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俗话说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作为当代大学生,这种行为是非常不负责的。
不良社会心态原因分析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社会上各种言论与现象,时刻都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受到不良诱惑,产消极的社会心态。
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里的宠溺,习惯了独断专行。
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学生自我意思散漫,而大多数高校都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理念疏忽了教育和管理。
如何培养健康的大学生社会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各种事物要能持正确的态度,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客观地分析,冷静而稳妥地处理,要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药家鑫案为例。一审判决后,受害者家庭放弃民事赔偿,而“我们想对药家鑫父母说: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的表态,被认为是回敬狂傲富人的一记“响亮耳光”,而受到网友喝彩。西安音乐学院原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张妙后又连刺8刀致对方死亡,后自首交代作案动机是因担心张妙记住其车牌号,“农村人难缠”,“以后可能会没完没了地找我父母要钱”,为逃避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杀人灭口。而受害者家人试图以放弃赔偿来证明“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其实,农村人难缠与否,既不是药家鑫一人所能定义,也不是受害者一家能充分证明。这种“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带着意气之争的话,听起来解气,仔细推敲却很天真。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社会原因是根本。因弱势而呈现出一些性格弱点不仅不应成为社会歧视的理由,而应该是整个社会反思的逻辑起点。其实,从报道中我们早就了解到受害者家庭的艰难,如果没有民间资助的支撑,想必受害者家庭很难做出放弃赔偿的选择。药家鑫案受害者激起了众多网友的同情心,无数人为之奔走呼号,不分城乡贫富,这无疑是化解弥合贫富阶层裂痕的元素,是城乡放下傲慢与偏见的尝试,但受害者家庭在放弃赔偿的理由上,不知不觉中与药家鑫运用了同一个“全称判断”的逻辑,把个体当成一个群体一个阶层的代表。受害者家庭成员在无限悲情下产生这样想法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悲的是,张家这一表态竟引来众多网友叫好,所折射出的危险社会心态实在令人担忧。
1.一个成熟、文明的民族,应该有建设性的健康心态。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如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引发我国国内一度出现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这些瞬间也恰如一部正在书写的爱心之书的封面。近期,一大批平凡的“温暖人物”,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爱心谱系”。“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送水哥”3年坚持给农民工免费送水,“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
尤其让人感叹的是,这些温暖你我的“小人物”们,大多在网上率先走红,受到无数网友的追捧、赞美。“请坐,大叔!”广州地铁车厢内,一位农民工因怕弄脏座位而蹲在一旁的图片,引起人们热议。众多网友对普通劳动者的善意和力挺,更让人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价值观的回归。这足以让我们略感欣慰: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没有“市场”?
5.在今天的中国,能听到各种声音。两会会场中代表、委员纵论国是,报纸杂志上不同思想交流探讨,新闻评论跟帖动辄上千条,近2亿网民随时写下140字微博……条条声轨,汇成合奏,呈现这个时代多元多样的复杂图景和蓬勃活力。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一方面,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也有些声音只是“说也白说”,意愿虽表达,问题未解决。这些,都可谓无效表达,有人称之为“沉没的声音”。
“草根爱心”静水深流,滋润大地,必能释放巨大能量。但不容否认,我们的社会今天还在遭遇“道德沙尘暴”。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生态。在社会道德领域,我们并不缺少各种“最美”,但也不得不面对那些“最窘”——在一些地方,施以援手、见义勇为者不再被感激和颂扬,反而被讹、被告、被索赔,彷徨于无地。“彭宇案”、“李凯强案”曾让不少人“很受伤”,也让人困惑:法律能否也给善良一个公平的交代?当我们为那些“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的平凡好人而喝彩的时候,也许更应思考:我们的社会——从围观者到媒体,从有关部门到法律制度,能不能及时挺身而出,给在打压中下坠的道德力量一个向上的托举?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型媒体的快速传播,会衍生“嘻哈”文化和“解构”心态。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之中,直接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目前,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在“嘻哈”和“解构”过程中推波助澜,对塑造良好社会心态产生消极影响。
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写到了培育社会心态,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是将民生保障的领域从物质的层面,延伸到了精神的层面,进一步深化了对民生内涵的认识。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会存在民众利益诉求问题。心理疏导源自利益疏导,能否有效疏通民意诉求渠道,是安抚、改善、调整社会心态的必要手段。当正当的利益疏导渠道被堵塞之后,公众的社会心态便会发生急剧变化,他们会产生失望、愤怒的感觉,随之,寻找其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导致正常的利益期待演化成为恶化的社会心态。
普通人的道德勇气不仅来自于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励。就像自然生态被破坏,最终会惩罚人类自身一样,“道德生态”一旦被破坏,同样贻害无穷。如果好人流汗流血又流泪,病态的价值观就会由此“立论”,人心的“冷漠症”就会传染开来。最典型的事例是:在几起救人者被告的无奈之后,近年来,多次发生了老人跌倒无人帮助最终死亡的悲剧。
只有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特别要提高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表达能力,畅通他们表达的渠道,让他们的“沉没的声音”浮出水面,成为真正有力量、有尊严的自由言说,才能构建培育理性平和、成熟开放的社会心态。
6.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很重要。之所以在今天备受重视,盖因中国发展已站在一个关键时期: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拥有一个怎样的“大国心态”引人瞩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提升大众“幸福基因”分量加重。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政府应当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套基于公众心态调查的社会预警系统。比如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自1947年以来开始监测民众心态。在大量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该机构能够预测国际动荡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成为政局和国际问题的“预警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二平认为,这种调查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四种功能:预警。通过了解公众心态监测社会形势变化,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建议。通过了解公众社会态度及反映的社会问题,为国家公共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建设和技术支持;疏导。公众的一些不满意情绪,只要能以恰当的方式宣泄就可以得到平息。公众社会态度调查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和倾听,可以成为宣泄不满情绪的恰当渠道;监督。公众社会态度调查可以补充官方正式沟通信息的不足,监督基层官员的行为。
无效的表达,不是没有表达,更不是不愿表达。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市民带上铺盖卷、排队3天,就是为了能跟领导“说上话”;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公开自己手机号,却因每天上千个电话、上千条短信被迫关机。那些为网络关注、被媒体聚焦的热点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海面之下这些体量更大的冰块,才是让冰尖浮出水面的庞大基石,也才是决定社会心态的“潜意识”、“核心层”。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风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良好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扭曲变态、颓废阴暗的不良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从总体上说,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已经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及下来的社会心态,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当今中国社会,各种声音中有“浮出水面的声音”,也有“沉没的声音”。在“浮出水面的声音”中,既有拥有话语权或各种资源优势的强势群体发出的声音,也有弱势群体借助网络关注、媒体聚焦的热点事件而发出的声音,后一种声音尽管未必十分强劲,但既然已经浮出了水面,多少能够产生一些社会影响,或者引起政府的重视,从而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相较之下,“沉没的声音”主要出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之口,鉴于它们总是被淹没、被忽视、被边缘化,因此更需要社会的倍加关注,需要政府以高度的诚意认真倾听。
2.当下不良的社会心态在舆论上的主要表现是预设立场、不问是非、放纵情绪,全称判断泛滥。全称判断是指断定一类事物的全部都具有或不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在社会问题上,指的是将同一个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个成员,而无视成员间的个体差异。比如所谓“农民皆短见”、“工人都团结”、“富人全黑心”、“官员必腐败”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全称判断能帮助我们简化世界,减轻认知、理解和叙述的负担;但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严肃负责的研究者、观察者、评论者和报道者来说,应当以批判警醒的姿态反省自己的公共言论,是否有滥用全称判断、放纵不良情绪之嫌。
3.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无坚不摧。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在安徽亳州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艰难地给瘫痪在床的儿子喂粥……当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被定格,在微博和论坛上被数以十万次的转发的时候,一种温暖的力量,正推动着我们迎来洒满阳光的秋天。
听见与被人听见,本是“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说话与听人说话,更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当表达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重视这些声音,是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社会心态的起点。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儿子车祸致残,云南父亲欲法院“自爆”走上极端维权之路;幼女身患绝症,湖北母亲参与“跪行救女”网络炒作……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